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課標要求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氣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建力和凝合力之中。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性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建的。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學問梳理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1)文學藝術①作用: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②特點: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顯明而獨特的風格。③重要地位:呈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憧憬和美妙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2)古代科技①地位: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記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②特點: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留意實際運用,具有好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③意義:是中國人民勤勞、才智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建力的生動體現。試推斷:科學技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具有獨特的作用。()提示×。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具有獨特的作用。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國各地區的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的緣由我國幅員寬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溝通、借鑒、汲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試推斷:中華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長期相互溝通、借鑒、融合而日趨統一。()提示×。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溝通、借鑒、汲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3.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關系(1)中華文化的形成: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特性: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調。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中華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及其關系: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寶,都是中華民族的傲慢。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絢麗的中華文化。(4)意義: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劇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合力。請思索:有人認為,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你是否同意上述觀點?提示不同意。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調。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華文化是由中華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的,但不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簡潔相加。重點突破1.正確理解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關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區別角度從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縱向)的角度來說的從中華文化的內涵豐富、厚重(橫向)的角度來說的側重點側重從動態上,即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側重從靜態上,即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見證或表現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我國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聯系①正是由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才能不斷積累、發展、豐富,才有可能博大精深;正是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才具有強大生命力,才有可能源遠流長②兩者是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區分的特征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緣由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包涵性2.比較中華文化的區域性與民族性側重點緣由表現區域性強調地域特色我國地域寬闊,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程度千差萬別,受歷史、地理因素的影響滇黔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嶺南文化民族性強調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宗教信仰、語言文字和生活習俗少數民族的語言、舞蹈、信仰等典例運用典例12024年11月28日,中國“藏醫藥浴法”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藏醫藥浴法”是以《四部醫典》為代表的傳統藏醫理論在當代健康實踐中的繼承和發展,該遺產項目為人類與環境間可持續關系供應主動例證。“藏醫藥浴法”申遺勝利表明()①藏醫藥文化面對世界、博采眾長②藏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④傳統文化是珍貴的精神財寶,要全盤繼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題干沒有涉及面對世界、博采眾長,①不選。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要辯證繼承,④“全盤繼承”錯誤。典例2(2024·海門市高一期末)冬至之日,我國各地風俗各異。華北吃餃子,南方大部分吃湯圓,寧夏回族自治區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蘇州人喝冬釀酒,湖南人吃糯米飯和臘肉。這說明()A.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獨特標識B.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C.民族節日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寶D.各區域文化相互溝通、漸趨融合答案B解析題干體現了我國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點,B正確。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寶,C錯誤。題干強調的是區域文化的特點,不是融合,D不選。二、中華文化的包涵性學問梳理1.中華文化的包涵性(1)含義: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溝通中汲取、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動成分。(2)意義:文化的包涵性,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諧的關系中溝通,增加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請思索:中華文化的包涵性就是要求我們在文化溝通中全盤汲取、借鑒其他民族的文化嗎?提示不是。對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華民族放開其博大的胸懷,發揚其“包涵性”的特點,揚棄汲取。但我們要汲取、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主動成分,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的全部,同時必需堅持文化發展的相對獨立性。2.中華文化的力氣中華文化的力氣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建力和凝合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建華蜜生活的強大精神力氣,也是激勵每個中華兒女共同創建祖國美妙明天的不竭力氣之源。試推斷:中華文化的力氣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建華蜜生活的確定力氣。()提示×。中華文化的力氣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建華蜜生活的強大精神力氣而非確定力氣。重點突破1.中華文化的包涵性是什么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溝通中汲取、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動成分為什么①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緣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涵性②包涵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諧的關系中溝通,增加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怎么辦①敬重文化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②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同等原則,既要敬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差異,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旺盛③既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又面對世界、博采眾長,在溝通、借鑒、融合、汲取中發展提示(1)巧記中華文化的包涵性(2)中華文化的包涵性是說中華文化汲取、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動成分,而不是我國的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所汲取或借鑒。另外,包涵性也并非說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推斷包涵性的常見標記詞:博采眾長、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諧相處、完備結合、吸納、融入、借鑒等。2.留意區分中華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1)中華文化與區域文化:從大的視野看,中華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一部分;從小的視野看,中華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2)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從世界角度看,中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是中華民族所創建的區分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獨具的文化形式。從中華文化內部看,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調。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分。同一民族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區域文化,如,同是漢族的齊魯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呈現共同的區域性特征,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組成的。典例運用典例3旗袍,源自滿族旗人的長袍,后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并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被視為20世紀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設計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特性也有共性②中華文化具有包涵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不同文化在借鑒汲取中漸漸趨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旗袍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并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說明白①②,故選A。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解除③;不同文化要相互借鑒、溝通、融合,但不能“趨同”,解除④。典例4“花兒”是我國西北地區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高腔民歌,它被十幾個民族共同傳唱了幾百年。“花兒”的演唱以漢語為主,夾雜著地方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在音樂旋律上也具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色,生動體現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處原則。這反映了()①中國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②中華民族精神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共同生活③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有著劇烈的認同感④中國各民族共同創建了絢麗的中華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題干沒有涉及中華民族精神,也沒有涉及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有著劇烈的認同感,②③不選。
議題:中華文化的魅力何在?材料一中國古代書法不斷給予各種字體獨特的審美意蘊,篆書的莊重古樸、隸書的高雅名貴、楷書的端莊秀麗、行書的瀟灑隨意、草書的落拓不羈,雖然只是線條的描摹,卻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藝術世界。與書法同源的中國畫,同樣表現出它的獨特性,所謂梅蘭竹菊的氣節、松石的高風,正是藝術人生的寫照。(1)中國古代書法字體獨特的審美意蘊及演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中華文學藝術有哪些特點?發揮了什么作用?材料二由于中國疆域寬闊,民族眾多,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樣式和風格也不相同。在中國的民居中,最有特點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和蒙古的蒙古包。各地民居的裝飾、花紋、色調也各有不同,如漢族的鶴、鹿、蝙蝠、喜鵲、梅、竹、百合、靈芝、萬字紋、回紋等,云南白族的蓮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檳榔樹圖案等。各地區各民族的民居呈現出豐富多彩和百花爭艷的民族特色。(2)我國各地民居各有自己的樣式和風格,說明中華文化具有什么特點。(3)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民居建筑與中華民居文化是什么關系?材料三沈繡是清末刺繡藝術大師沈壽汲取西洋油畫的光與影、明與暗的繪畫理念,革新中國傳統刺繡針法和色線用法而獨創的一種極具藝術表現力的仿真繡技藝,開創了中國刺繡藝術的新風,被譽為“繡中之繡”。(4)材料三是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的包涵性的?(5)查閱資料:列舉幾個體現中華文化包涵性的事例。答案(1)①基本特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特點和作用: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具有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顯明而獨特的風格,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2)①我國各地民居各有自己的樣式和風格,表明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呈現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點。②我國各地民居各有自己的樣式和風格,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也體現了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調,具有民族性。(3)①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民居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民居建筑的豐富色調。中華各民族的民居建筑,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絢麗的中華文化。③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劇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合力。(4)①中華文化的包涵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②西洋油畫和中國傳統刺繡能同時存在、和諧相處,體現了中華文化能夠求同存異。③沈繡汲取西洋油畫的繪畫理念,體現了中華文化能夠兼收并蓄,在文化溝通中汲取、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動成分。④通過借鑒西洋油畫的技藝,沈繡開創了中國刺繡藝術的新風,使中華傳統刺繡藝術發揚光大,說明包涵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緣由。(5)事例:印度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后,逐步演化成了中國化的佛教,等。素養感悟(1)政治認同: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中國書法藝術、民居文化、傳統刺繡的成就和魅力,體會中華民族是富有生命力和創建力的民族,增加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2科學精神:通過探究刺繡藝術大師沈壽創建沈繡的事例,引導學生理解包涵性的內涵和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作用。3公共參加:通過查閱資料,列舉體現中華文化包涵性的事例,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培育參加意識。一、單項選擇題1.剪紙是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山東的風格豪放粗獷、渾厚純樸;福建的風格纖細秀麗、玲瓏剔透;浙江的風格疏密流暢、精致明快。這些千姿百態的剪紙造型,洋溢著濃郁醇厚的鄉土氣息。材料說明()A.中華文化具有包涵性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C.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D.中華文化獨領風騷答案C解析山東、福建、浙江各地的剪紙風格不同,這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C項正確;中華文化的包涵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獨領風騷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A、B、D項不選。2.回文詩是中國文苑的一朵奇葩,自西晉以來,歷代詩家爭相效仿,如《后園作回文詩》(南朝齊·王融)正讀:斜峰繞徑曲,聳石帶山連。花馀拂戲鳥,樹密隱鳴蟬。逆讀:蟬鳴隱密樹,鳥戲拂馀花。連山帶石聳,曲徑繞峰斜。品嘗回文詩,我們可以感受到()①古典詩詞意境高遠,難以逾越②漢字文化內涵豐富,風格獨特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④文學典籍浩如煙海,良莠難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回文詩通過相同語句所讀依次的變更形成不同意境,體現了漢字文化內涵豐富、風格獨特,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②③當選;①中“難以逾越”的說法錯誤,對待詩詞不能崇古薄今;④中“良莠難辨”的說法錯誤,否定了人們能正確相識文化現象。3.目前,我國已有鄭國渠等13處世界澆灌遺產。世界澆灌遺產的遴選標準比較嚴格,建筑年頭必需在100年以上,在工程設計、建筑技術等方面領先于時代。愛護好我國的世界澆灌遺產()①可以領會不同民族的文化韻味②有助于了解我國古代科技的特點③能夠呈現世界文化的獨特魅力④有助于探討中華文明的演進歷程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文化遺產,不僅對于探討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呈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愛護好我國的世界澆灌遺產有助于探討中華文明的演進歷程,了解我國古代科技的特點,②④符合題意;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會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①錯誤;愛護好我國的世界澆灌遺產,能夠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③不符合題意。4.錦繡江蘇人文薈萃,中原、江淮、金陵、吳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燦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這說明()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C.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D.中華文化求同存異,漸趨融合答案D解析各種文化碰撞衍生出燦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體現出中華文化特有的包涵性,即各區域文化之間和諧相處、求同存異;碰撞融合表明中華文化中的各區域文化又漸趨融合,D符合題意。A是對外而言,材料沒有體現。B強調源遠流長,與題意強調博大精深不吻合。C強調獨特性,與題意強調地域性不相符。5.漢語詩歌、藏語詩歌、蒙語詩歌等都帶著與生俱來的中華特性和中華文明的千年積淀,都印刻著中華身份,是能夠體現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文化融合的詩性文字。這表明()①異彩紛呈的民族詩歌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貢獻②各民族詩歌文化的相互交融呈現了強大的民族凝合力③推廣詩歌文化有利于中華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發展④不同民族的詩歌文化說明白中華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中華文化具有民族性,異彩紛呈的民族詩歌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貢獻,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劇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合力,①②符合題;③④材料沒有體現,解除。6.文化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有其自身發展的特別規律,即傳承與創新,也就是吸取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的過程,從而推動文化的發展。這體現了()A.文化的包涵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B.文化發展的過程就是繼承的過程C.只要加強文化溝通,就肯定能推動文化發展D.任何文化都能得到持續發展答案A解析中華文化在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問題上,具有極大的包涵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A當選;文化發展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繼承的過程,更是一個創新的過程,B錯誤;C說法肯定;D忽視了文化有先進與落后、健康與腐朽之分,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能得到持續發展。7.杭州鐘靈毓秀,遠古即孕育了絢麗的“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宋室南遷,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區縉紳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積淀,與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濃重北方韻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①杭州文化具有包涵性②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③中華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④不同區域文化漸趨融合統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中原文化在杭州積淀并與杭州原有文化交融,說明杭州文化具有包涵性,①正確;特色江南文化的形成體現了文化的區域特征,③正確;②說法錯誤,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而非手段;不同區域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④錯誤。8.(2024·揚州高一期末)每逢重要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國大學生趣味百科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300題)
- 2025年全國大學生環保知識競答題庫及答案(共200題)
- 汽修行業政策解讀
- 2025年四川宜賓頤碩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電建集團甘肅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新疆阿拉爾市新農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山東菏澤城建工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濰坊保稅港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廈門地鐵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調酒師職業技能大賽酒水行業未來趨勢試題試卷
- 2025年中國短圓柱滾子軸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數學試卷(解析版)
- 《手工制作》課件-幼兒園掛飾
- 鼓勵員工發現安全隱患的獎勵制度
-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學設計(配2025年春新版教材)
- 人武專干考試題型及答案
- 2025屆高三化學二輪復習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 課件
- 2025年北京五湖四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常見的酸和堿第2課時酸的化學性質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歡樂購物街-認識人民幣(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
- 2025年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