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化美文夕陽唱晚-賀巴金九九重陽_第1頁
初中語文文化美文夕陽唱晚-賀巴金九九重陽_第2頁
初中語文文化美文夕陽唱晚-賀巴金九九重陽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夕陽唱晚——賀巴金九九重陽按著虛歲計算,1904年到2003年,巴金老人可以算是百歲老人了。那么今年的11月25日巴金的生日,可謂巴老從九九重陽向百歲界河的跨越。歷經多年的病床煎熬,巴老都安穩(wěn)地闖過來了,在文學界這是一個從沒有過的奇跡。生命對于任何人都只有一次,唯其只有一次,人間蕓蕓眾生多以追求長壽為最終心愿;但面對真實人生的巴金,從1999年他重新住進華東醫(yī)院后,已然多次表達情愿安樂死亡、早進天國去會見蕭珊的心愿,只是上蒼偏不讓和善而執(zhí)著的老人,在百歲之前走完他的人生長途;因而老人在彌留期間的境界,無異于生死界上的一面明鏡,這是只有對死亡無畏的人,才有博大而坦然的胸襟。因而筆者的真誠敬意與對老人步入百歲的祝愿,同時升騰于心懷之谷!

以真話為標尺

巴老遠在上海,多年來幾乎沒有什么接觸。還是在中國歷史新時期的開端,與巴老有過幾次心靈交融,雖然那都是偶然的瞬間,但給我留下深邃而難忘的記憶,并沒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漸忘,時至今日仍舊鮮活如初。1983年初,巴老讓我的兒子從眾從上海給我?guī)砹怂馁洉墩嬖捈?。當時,巴老因摔斷腿骨,在華東醫(yī)院臥床,畢業(yè)于中心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從眾,去上海為老人完成了面部肖像的雕塑,因而有緣在華東醫(yī)院與半坐半臥于病榻上的巴老,相處了幾天的珍貴時間。頭部雕像完成得特別順當,上海油雕院的同行,將其泥模翻制成了銅雕(即今日現代文學館、巴老展廳內那尊黑色的頭像銅雕);巴老出于對隔代人的關愛,在我兒子告辭上海前,特意把他剛剛出版的一至四卷《隨想錄》題贈給了從眾———老人吩咐他,其中第三卷是題贈送給我的———那就是我始終置于案頭并熟讀過了的《真話集》。其用意我全然明白:讓我在作品和人文行為中,都要以說真話為標尺。

其實,早在1982年的秋天,我已然傾聽過巴老講真話的訓誨了。當時,他參與完在法國實行的國際筆會歸來,在停留于北京的短短暫間內,我去了他和女兒小林下榻的燕京飯店,去探望巴金老人。記得,巴老因長途飛行,那天的精神顯得特別乏累,但他還是靠在沙發(fā)上對我表達了如下的心語:“我們這一代人都老了,讀過你們這一代傾吐真情的文字,我經常為之感慨。你平反回來以后邁出的步伐不錯,肯定要堅持下去?!蔽艺f了些什么,因年頭久遠已然無從記憶,但巴老這幾句特別平凡而又特別深邃的話,我是時刻反復咀嚼其意的,因而直到今日,那平緩而又安詳的音容,仍鮮亮地活在我的心扉之中。說起來也是一個機緣,當時正值我描寫勞改生活的悲情中篇小說《遠去的白帆》,遭遇到封殺的時候。當時一家大型期刊向我約稿,將我的小說《遠去的白帆》拿走之后,久久不見回音;待我詢問該刊緣由時,主編以“細微環(huán)節(jié)過于嚴酷,吃不準上邊精神”為由,讓我刪除小說中一些所謂“敏感”的情節(jié)。我當即拒絕了,因為那是我勞改生活的真實,那是我囹圄其中多年的靈肉感應,要抽掉這些東西,就等于斷其小說的筋骨,讓它成了一具無靈魂的行尸走肉,徹底背離了文學反映社會真實這一文學的根本理念。那天,我將這部中篇小說的遭遇,講給巴老和小林聽了,并將其文稿交給了巴金和小林。據小林事后告知我,巴老不顧長途飛行的疲憊,連夜審讀了我的小說,并對小林說下如是的話:“小說展示了歷史的嚴酷,在嚴酷的主題中,展示了生活最底層的人性之美,不管別的刊物什么看法,我們須要這樣的作品,回去我們發(fā)表它?!币蚨@部遭到封殺的中篇小說,不久就在《收獲》上披露了———事實證明白巴老預言的精確,在1984年全國其次屆小說評獎中,一度成為死胎的《遠去的白帆》,以接近全票的票數,獲得了該屆優(yōu)秀中篇小說文學獎。

文學界的旗幟

過去,我始終認為巴老年事已高,自己又埋頭于創(chuàng)作,未必親自過目《收獲》的作品,事實證明我的認知錯了,小林在電話中告知我,很多重頭作品,都是交巴老親自過目后拍板發(fā)表問世的。當時巴老已年近八旬,不知乏累地讀上幾萬字的長卷,并不顧可能惹來的麻煩,將描寫學問分子沉淪于苦難生活的作品披露于世,這本身就是對文學表現生活真實的張揚。其實,巴老從1978年寫《真話集》起先,不僅寫下講真話的承諾,并以身力行為寫真實的作品鳴鑼開道。記得,1979年夏天我應上影之邀,在上海改編《大墻下的紅玉蘭》電影劇本的時候,《收獲》的一位編輯,去上影款待所與我說起《收獲》發(fā)表《大墻下的紅玉蘭》的狀況時,就提到巴老對此“大墻文學”開山之作的看法:當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召開,“兩個凡是”正在與“實事求是”作殊死一搏的日子,面對我寄來的這部描寫監(jiān)獄生活的小說,假如沒有巴老堅決的支持,在那個特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下,怕是難以問世的———正是巴老義無反顧,編輯部才把它以最快的速度和頭條的位置發(fā)表出來。當時,我就曾設想,假如我的這部中篇小說,不是投胎于巴老主持的《收獲》,而是寄給了別家刊物,這篇大墻文學的命運,能不能問世、我能不能復出于新時期的中國文壇,真是一個數學中的未知數X!小說發(fā)表后,麻煩曾接踵而來,有的匿名信指責《收獲》為“解凍文學”開凍,有的則以赤裸裸的“兩個凡是”,質疑編輯部的政治走向———就連我為囚時駐足過的勞改農場,也寫來批判信函,說小說攻擊了“無產階級專政”云云。一時之間,風聲鶴唳,大有翻水覆舟之勢!在那段難忘的日子里,巴老不僅與《收獲》編輯部同仁一起經受了黎明的五更之寒,巴老還要求刊物“百無禁忌更進一步”,因而使當年的《收獲》,成了歷史新時期解放思想的一面文學旗幟。假如說《遠去的白帆》死而后生的一例,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話,與《帆》共同遭遇的另一作品———曾被一家刊物判了死刑的、后來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張一弓的《犯人李銅鐘的故事》,也是在《收獲》死而后生的。這又是巴老在文學新時期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一個佐證。

偉岸的梧桐

1984年底,中國第四屆作家代表大會閉幕之后,新一屆作協(xié)領導班子與文壇元老在新僑飯店團聚。在這次聚會中的間隙,我向巴金表示了一個后來人的真誠敬意。巴老坦誠地對我說:“這要感謝文革,假如沒有文革的十年浩劫,我或許不會急于動手寫《真話集》;對待文稿,怕也難于走出過去的思維定式?!庇浀?,巴老在講解并描述他的心聲時,吳強同志還在旁邊插了話,他說:“噩夢過去是早晨,現在不僅巴老醒過來了,有良知的作家都喜逢一個歷史新時期的早晨。”當時,會場上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巴老沒有遺忘為他雕塑頭像的從眾,老人關切地詢問起從眾的狀況,并告知我他個人特別喜愛從眾的那件雕塑作品,讓我代他向從眾問好。之后,巴老飛回了上海,可能是巴老樸實無華氣質,對我影響太深刻之故,在那年冬天,我借上海新民晚報一角,寫了《思念梧桐》一文,文中對輕飄追風的楊柳與莊重安穩(wěn)的梧桐,作了哲理性的文字表達。文中寫到了身在北國的我,夜夢巴金在冰雪中巍然前行。這既是我對巴老的感情傾訴,又是我對巴老理性的人文定位。文壇像個林木家族,什么樹種都有,那寧靜而偉岸的梧桐,就是巴金。

在我的認知里,文壇星空雖然閃耀著滿天星斗,中國作家中能有巴金那樣散淡情懷的人,卻屈指可數。在我的認知里,南方的巴金與北方的孫犁,是文學星空中兩顆不染灰塵的文曲星座。孫犁近在咫尺,思念之情好了卻,去天津一趟也就行了;但巴老遠在上海,近年又常住醫(yī)院病榻之上,只能間或打電話托小林轉述對老人的問候。好在我兒子將一尊巴金的半身的大理石雕,置于我的書房案頭,有時還能有個精神上的交融。說實在話,當我與巴老心靈對話時,心中經常不是喜悅的述說,而是難以言喻的感傷,之所以產生如此的心緒,是巴金一生的創(chuàng)作年表啟迪我的。這位穿越了現、當代歷史經緯的文學泰斗,解放前他年輕時寫出《家》、《春》、《秋》、《滅亡》、《寒夜》等長卷的大作家,曾以他那支多情的筆,影響了當時的很多青年人??梢院敛豢鋸埖卣f,巴老以他的鋒利筆鋒,挑開了舊中國的封建家族的大幕,呼喊著新時代的一輪驕陽??墒菑男轮袊闪⑹冀K到文革結束,在這長達二十多年的光景中,除了在上世紀五十年頭初期,巴老隨軍入朝后留下了小說《團聚》外(后被改成電影《英雄兒女》),始終到“文革”結束的1976年,老人留下了漫長時間內的文學空白。這種文學上的空白,里邊藏滿了難以言喻的人文滄桑,假如以巴老年輕時的文學成果,來對比巴老的后二十年,讓人產生田園荒蕪的感慨———這不是巴老個人的悲傷,這種空白幾乎覆蓋了中國文壇的一代元老(包括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一生安穩(wěn)自處與世無爭的巴金,也不能逃脫時代文殤賜予他的文學傷痛。

醒世箴言

我想,假如沒有那些年頭的極端政治,使文學陷入傳聲和圖解地位的話,巴老的作品肯定會比現在要豐腴得多。因為那年頭的時間總和,約占巴老生命年輪的四分之一,加起來有幾千個日日夜夜之多。因而,當老人到了生命晚年,面對夕陽靜思其苦樂人生時,老人不由自主地呼吁文人的真話,而不是違反心愿的連篇假話。我在巴老贈我的《真話集》的后記中,聽到了老人晚年的心語,他引證了人人皆知、但未必人人都能理解了的安徒生《皇帝的新裝》的典故,回眸消逝過去的年頭。他的文章中是這么寫的:“在群臣皆說‘皇帝新衣真好看’的時候,只有一個小孩子,高聲喊出真理:‘他什么衣服也沒穿!’”這是巴老晚年借安徒生的那則童話,留給人世的一部醒世箴言。盡管進入老年后的巴金,寫字的手起先顫抖,但是巴金老而彌堅的心田,卻比任何時期都要挺立而深邃———老人一部接一部《隨想錄》的出版面世,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中,最令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就是關于建立“文革博物館”的建議,巴老在其文章中寫道:“用詳細的、實在的東西,用驚心動魄的真實情景,說明我們20年前的中國這塊土地上,原委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以使“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牢記10年的慘痛教訓”“制止‘文革’歷史的重演?!保ㄒ园徒鸬摹峨S想錄》)這些文字可謂字字沉甸如金,是愛我們民族愛到傷心地步的人,才會傾吐出來的聲音。記得,我初讀此文時,感情幾乎沸騰到不能自制的地步,因為當時巴老已病臥在床,此時此刻他還用他那只顫抖的手,寫出如此凝重的憂國憂民之言,在當代文學浩瀚星河中,可算是獨此一家了。其實巴老的目的,并不在于揭自家之丑(當然自揭家丑也是一種可敬的境界),而是出于讓子孫后代恒久牢記,不再重復這樣的歷史悲?。∑湫钠渲酒淝槠湟猓芍^遠慮千年萬代!

特別湊巧,寫此慶賀巴老百歲生日文章之際,小林打來電話,說中心電視臺也為這一主題奔忙。我詢問巴老的身體狀況,她說老人有時還能用目光和表情說話,但在更多數時間內,處于一種安穩(wěn)狀態(tài)。我請小林轉致對巴老的祝愿。一個人活在人世間,心靈最大的承載就是情義二字,在歷史新時期之初,巴老從道義上為寫真實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