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緒論
考點:預防醫學特點(個體和群體,重點健康和無癥狀人群,研究環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
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社會環境、物質環境、個人因素、衛生服務)
三級預防(1:病因;2:三早;3:并殘康
健康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還有身體的、精神的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良好狀態。
《阿拉木圖宣言》中重申:“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匿跡,而且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
完美狀態?!卑ā败|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四個方面。亞健康雖
無明確的疾病,卻因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低下而導致,生活力降低,適應力不
同程度減遐的一種生理狀態,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狀態,也稱“第三
狀態”或“灰色狀態”。
影響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環境因索、行為生活方式因素、機體的生物學困素和醫療衛生服務因
素等。(2003-231)第一次衛生革命的標志:個體預防向群體預防的發展
(2004-1-111,112)新公共健康精神的內容:P1206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行
動、強化社區行動、發展個人技能、調整衛生服務方向.包含三級預防的綜合性保健觀念
第二單元人類和環境
第一節人類環境的特點(略)
自然(原生、次生)環境、社會環境
食物鏈、生物富集、中毒
第二節環境污染k(內容部分同助理空氣與污染)
考點:一次污染物(汞、可吸入顆粒物、SO2、NOX、CO、CO2)污染源直接入環境,物
理和化學性狀未發生改變。
二次污染物(酸雨:SO2和NOX、光化學煙霧、甲基汞:水俁?。?/p>
光化學煙霧:NO和燒類在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成分為臭氧
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后者為主
第三節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損害k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鉛中毒、水俁?。谆卸荆?、痛痛病(鎘中毒)都是極為典型的慢性中毒事件。
3.遠期危害
(1)致癌:人類癌腫的80%—90%與環境因索有關,其中環境污染是最主要的因素。
放射線(W)白血病、肺癌
紫外線(W)皮膚癌
苯并(a)在(H)肺癌、皮膚癌
石棉(H)肺癌、間皮瘤
聯苯胺(H)膀胱癌
神污染(H)皮膚癌
EB病毒(S)鼻咽癌
乙肝病毒(S)肝癌
(2)致畸胎:放射線的過量照射以及風疹病毒等已被證實可致胎兒畸形。
(3)致突變。
H2006-1-5水俁病由甲基汞引起的神經系統疾?。ㄖ笇д也坏酱鸢福?/p>
第四節環境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危險度評價
危害鑒定——暴露評定——劑量-反應關系——危險度特征分析
第五節環境保護
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的身心健康,防止機體在環境影響下變異和退化。合理利用
自然資源.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進人環境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包括生物資源)和擴大再生產。
第六節空氣與健康
考點1:紫外線對人體的作用
一、紫外線作用(5點+1)
1.A段:色素沉著作用。
2.B段:紅斑作用,抗佝僂病作用:皮膚和皮下組織中的麥角固醇和7一脫氫膽固醇在紫
外線作用下形成維生素D2和D,
3.C段:殺菌作用,雪盲和電光性眼炎:細胞原漿吸收紫外線后,使蛋白質分子產生光化學
分解作用。引起核糖體變性,細菌死亡。
5、增強免疫作用:長波紫外線可刺激體液及細胞免疫活性.從而增強人體對感染的抵抗力,
紫外線還可促進生物氧化過程,加速創傷愈合。增加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白細胞數目。
6、其他
I)短波紫外線能透人細胞核、細胞核中DNA可吸收260mm左右的紫外線,使單核甘酸之
間的磷脂鍵和噂吟、喀咤網的氫鏈發生破壞,從而引起核蛋白變性,甚至凝固,致使細菌死
亡。
2)過強的短波紫外線直接照射眼睛,可導致雪肓或電光性眼炎。
3)直接照射皮膚引起光照性皮炎。
4)過敏體質會引起尊麻疹、浮腫、丘疹、水泡等過敏反應。
二、大氣污染
考±2:常見大氣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
2(1)SO2(刺激、促癌)、
1、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二氧化硫對眼結膜和呼吸道黏膜具有強烈的刺激和腐
蝕作用。它可引起氣管和支氣管的反射性痙攣,使管腔縮小,呼吸道阻力增加,黏液分泌增
多,換氣量減少。二氧化硫又是一種促癌物質,能加強某些致癌物質的作用。
2、氮氧化物
考點2(2):NOX(緩慢溶解于肺泡表面液體,刺激腐蝕致肺水腫)
造成大氣嚴重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在水中溶解度小,對呼吸道和眼睛黏膜刺激作
用相對來講較小。進入深部呼吸道的氮氧化物能緩慢地溶解干肺泡表面的液體中,并逐漸形
成亞硝酸及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刺激及腐蝕作用,使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肺
水腫。亞硝酸根進入血液后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癥和血管擴張,引起組織缺氧,出現紫紂、
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及中樞神經損害。慢性毒作用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癥候群。
3、光化學煙霧
考點2(3):光化學煙霧:強烈刺激,入深部也可肺水腫
強烈的刺激性,刺激眼結膜可引起流淚和紅眼癥,對鼻、咽喉、支氣管及肺均有明顯的
刺激作用。損害深部呼吸道黏膜和組織可導致胸痛.甚至引起肺水腫。
(Z2005-1-21)光化學煙霧是怎樣形成的?NOX、燒類污染物在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化學
反應產生具有很強刺激性的淺藍色煙霧,主要成分是臭氧、過氧酰硝酸酯、醛類和酮類等。
(Z2001-4-70)同上
4、可吸入性顆粒物
考點2(4)可吸入顆粒物<10um(>5um在上呼吸道,<5um在細支氣管和肺泡)
直徑小于10um的微粒??杀蝗梭w吸人呼吸道,稱為可吸人顆粒物。大于5Nm的塵粒
多滯留在上呼吸道,對粘膜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炎癥。小于5um的塵粒,多滯
留在細支氣管和肺泡,引起支氣管和肺部疾患。有些大氣懸浮微粒中含有的苯并花等多環芳
煌是致癌物質、或吸附病原體,引起多種危害。
三、室內空氣污染(略)
1、致癌物
呼吸排出的煙霧、建筑材料排放的氨氣、燃料不完全燃燒排放的苯等都與呼吸系統癌癥的發
病有關。
2、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可促使心肌缺氧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
心絞痛等有密切關系。
3、甲醛
對眼、鼻和呼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是致敏物質,反復接觸可引起皮膚、呼吸器官的
變態反應性疾病。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影響暈、失眠等癥狀。引起頭痛、頭暈。
第七節生活飲用水與健康k(補充助理)
一、生活飲用水基本衛生要求
考點1:我國飲水的衛生標準;細菌數不超過100個/毫升
(2003-1-92)我國飲水的衛生標準;細菌數不超過100個/毫升
H2005-1-7引水消毒的目的-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二、水的凈化和消毒
(一)、水消毒的方法
1.物理法:煮沸、紫外線照射、超聲波殺菌等。
2化學法:利用化學消毒劑的殺菌作用殺滅水中的細菌。
(二)、氯化消毒法
1.原理
⑴液態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等含氯消毒劑在水中均可水解生成次氯酸。
(2)次氯酸分子體積小,電荷中性,能透過細菌的細胞膜在細胞內抑制磷酸丙酮脫氫酶的活
性,使細菌糖代謝發生障礙而死亡。
考點2:氯化消毒法影響因素
2.影響因素
⑴水的pH
1)隨著pH的增高,次氯酸逐步離解,含量減少,而次氯酸根離子增多。
2)次氯酸的殺菌效力比次氯酸根離子高80倍。
3)pH偏低時殺菌效力高,pH偏高時殺菌效力低。
(2)水溫。0—5C時的殺菌速度是加℃時的1/3,所以當水溫低時要適當延長消毒時間,以
保證消毒的效果。
(3)水的混濁度
1)水的混濁度高時,水中有機物、無機物多能消耗一定量的有效氯,而且附著在懸浮物上面
的細菌不易受到消毒劑的作用,影響消毒效果。
2)混濁度大的水必須先凈化處理后再消毒。
4.氯化消毒方法
考點3:氯化消毒方法(常規、過量)
(1)常量氯化消毒法
1)加氯=需氯量+余氯量。
2)污染較輕的水加氯量為I?2mg/L,污染較重的為3?5mg/L。
3)要求加氯接觸30分鐘后水中游離余氯應不低于0.3mg/L.管網末梢水不應低于0.05mg
/Lo
(2)過量氯化消毒法
1)加氯量為常量消毒加氯量的10倍(10?20mgL),歙達1?5mg/L.主要在下列情況時使用:
新井啟用、舊井修理或淘洗,當地發生介水傳染病,井水中大腸菌群值明顯增高,水井被有
機物或細菌嚴重污染,井被洪水淹沒或落人異物等。
2)漂白粉性質不穩定,光、熱、潮濕和空氣都易使其有效氯含量減少,儲存時間不宜過長。
第三單元物理因素與健康
考點:1、關于噪聲的幾個概念
聽覺適應:聽閾提高>10~15db,離開后數分鐘恢復
聽覺疲勞:聽閾提高>15db,離開后數小時恢復
永久性聽閾位移:聽闞不能恢復
2、高溫(高溫作業、中暑)的幾個概念
高溫作業:〉室外溫度2度及以上,類型:高溫、高濕、夏季露天作業
熱射?。荷崂щy,體內蓄熱,體位過高
熱痙攣:大量出汗,電解質紊亂,特點:體溫正常,肌肉疼痛
熱衰竭(暈厥、虛脫):體溫不高或稍高,脈搏、血壓降,
日射病:顱內組織受熱,腦組織充血水腫引起
3、電離輻射的防護:外照射防護:屏蔽、距離、時間防護
內照射防護:禁止一切能使放射性核素進入體內的行為
第四單元化學因素與健康
1、刺激性和窒息性氣體
刺激性:so2、、so3、氯、氨:肺水腫:眼、上呼吸道炎癥、皮膚損害等,可引起化學性
肺水腫
窒息性:單純性(氮氣、甲烷和CO2);
化學性:
co(血液運輸氧障礙,皮膚櫻桃紅色,能發生遲發性腦病,預防高壓氧治療)
H2S(組織利用氧障礙,能引起電擊樣死亡)
氟化氫(組織利用氧障礙,皮膚櫻桃紅色,呼氣苦杏仁味,也能引起電擊樣
死亡,亞硝酸鈉(美藍)一硫代硫酸鈉治療)
2、鉛
(一)慢性鉛中毒
呼吸道入人體,以可溶性磷酸氫鹽存在血液中,繼而以不溶性磷酸鹽沉積在骨骼中。鉛中
毒機體最早期的變化:尿中6氨基乙酰丙酸增加
I臨床表現
(1)神經系統神經衰弱綜合征是早期常見癥候。
1)感覺型表現為肢端發麻,四肢末端呈手套、襪套樣感覺障礙。
2)運動型表現為握力減退,伸肌無力甚至麻痹,出現“垂腕癥”、“垂足癥”、魚際肌萎縮等。
3)嚴重中毒病人可出現癲癇樣發作、精神障礙或腦神經損害的中毒性腦病。
(2)消化系統
1)口內有金屬味
2)齒齦可見藍色鉛線。
3)出現頑固性便秘,則常為腹絞痛的先兆。
4)腹絞痛是鉛中毒的典型癥狀之一,多為突然發作,呈持續性絞痛,部位多在臍周,發作時
患者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常伴嘔吐,煩躁不安,手按壓腹部疼痛可緩解。
5)檢查時腹部平坦柔軟,無固定壓痛點,無反跳痛,腸鳴聲減弱。
(3)血液系統
干擾嚇琳代謝,影響血紅素合成,發生低血紅蛋白正常細胞型貧血
鉛容和貧血。
1)面部及肢端呈灰白色,貧血常呈低血紅蛋白性.周圍血中可見點彩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及
堿粒紅細胞的增多。
2)女性患者常有月經不調、流產及早產等。
治療:依地酸二鈉鈣
3、苯
急性:中樞神經系統
慢性:造血系統(WBC降低最常見,嚴重再障)
4、汞
慢性(因長期吸入汞蒸汽致):易興奮性;震顫;口腔炎
治療:二筑基丙磺酸鈉
水俁病
5、農藥
5%NaHCO3洗胃(敵百蟲不能)
有機磷——阿托品
6、生產性粉塵:
生產中形成的,能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粒徑<15um的粉塵顆粒為可吸入粉塵,
<5um的粉塵顆粒為呼吸性粉塵。
長期吸人矽塵、石棉塵等生產性粉塵可引起肺組織進行性、彌漫性纖維化而發生塵肺。
矽肺(吸入大量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典型病理變化是矽結節形成和彌漫性肺組織
間質纖維化,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結核。
診斷:職業接觸史和X片
預防8字方針:革水密風管護查教
第二節職業中毒
一、影響毒作用因素
1毒性。
2劑量、濃度和作用時間。
3兩種或兩種以上毒物的聯合作用。
4個體差異(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及免疫狀態遺傳等個體因素)。
二、診斷、治療和預防原則
1.診斷原則
1)認識“特異癥候群”利不典型病例。
2)“遲發性”反應和“間隙性”中毒
3)多系統損害。
2.職業中毒的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
2)對癥治療。
3)支持療法。
(三)預防原則
以一級預防為主。
三、常見職業中毒及防治
鉛
2診斷
(1)鉛接觸史,尿鉛增高。
(2)輕度:尿鉛增高,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
(3)中度:除上述表現外.至少具有下列表現之一者。
1)腹部絞痛。
2)貧血。
3)感覺型多發神經炎或伸肌無力。
(4)重度中毒:除以上表現外,具有下列一項者。
1)鉛麻痹。
2)中毒性腦病。
3.防治
(1)治療及處理
1)輕度鉛中毒,可做驅鉛治療和對癥治療,一般不必調離原工作。
2)依地酸二鈉鈣。
3)二疏基丁二酸鈉。
4)重度中毒必須調離鉛作業,并給予積極治療。
(2)預防關鍵在于消除和控制鉛發生源。
(二)慢性汞中毒
1臨床表現
(1)早期以神經衰弱綜合征為主。
(2)特異性癥狀和體征。H2006-1-114
1)汞毒性“易興奮癥”
2)汞毒件震顫
3)汞毒性口腔炎表現為易激動、煩躁、易怒、膽小、害羞,憂郁、喜孤獨、愛哭等情感障
礙早期以唇、舌、手指、眼磴的細小震顫為主,逐漸發展為粗大的意向性震顫.甚至全身震
頗.并可出現書寫震顫是求隨唾液排泄過程中對口腔黏膜、牙齦、牙造成的攪害,常見流涎
增多,牙齦酸痛,紅腫、口腔黏膜潰瘍
(3)口腔衛生不良時,可見硫化汞藍色色素沉著稱為“汞線”。
2診斷稱為“汞線”。
1)輕度中毒
2)中度中毒
3)重度中毒
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輕度易興奮癥的表現.伴隨有輕微震顫、幾腔炎.尿汞量超過正常值上
限上述癥狀加重,井有精神性格改變,震顫馴顯加重.可影響1=作能力除以上癥狀外。精神
性格顯著改變.手、足、全身有粗大震顫.并有共濟運動失調等中毒性腦病的表現
3.防治
(1)治療與處理患者應脫離汞接觸,進行驅汞治療和對癥治療。
1)二疏基丙磺酸鈉。
2)二疏基丁二酸鈉。
(2)預防
清除汞污染用lg/n?的碘加酒精點燃熏蒸,生成碘化汞,用水洗去。
(三)苯中毒
I臨床表現
1)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麻痹而表現為急性中毒。(慢性苯中毒,Z2006-1-16))
2)長期接觸低濃度苯,則導致慢性中毒,造成對骨髓的漸進性和不可逆性損害。
3)中樞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慢性苯中毒的早期征象。
4)造血系統的異常表現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
(114?115題共用備選答案)
A.低色素性貧血
B.間皮瘤
C.易興奮癥、震顫、口腔炎
D.白血病
E.光感性皮炎
114.長期高濃度苯接觸能引起D
115.過量汞進入體內能引起C
5)早期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減少為主,中性粒細胞出現中毒顆粒或空泡。
2.診斷:接觸史.臨床表現,參考車間空氣中苯濃度測定資料及我同慢性苯中毒診斷分級標
準,進行綜合分析診斷。
3.防治
(1)治療與處理
1)急性:立即送往醫院,適當給予葡萄糖醛酸,維生素C、Bl、B2、B6、B12等,注意防
治腦水腫。
2)慢性:改善神經衰弱綜合征及糾正出血傾向,恢復骨髓造血功能,促進1_細胞、血小板新
生及增強免疫功能。
3)常用核甘酸類、維生素類、皮質激素等有助于恢復造血功能的藥物。
4)苯中毒一經確診,應調離苯作業.并根據病情安排休息。
(2)以綜合性措施為主。
農藥中毒
(Z2006-1-17)有機磷農藥中毒的主要途徑:消化道和黏膜(本題出題思路不清晰,極容
易誤答為A消化道,本科六版961,與15題類似在協和指導中沒有確切答案,滿卷600道
考題與之類似找不答案者約有100道,所以要求大家一定要認真研讀本科教材,臨床助理中
的內科婦產科也有40道類似考題)
2005年22題也與之類似:
(Z2005-1-22)生產性毒物進入體內的途徑:呼吸道(C)
第三節生產性粉塵與肺塵埃沉著病
一、生產性粉塵的致病作用
1致肺組織纖維化作用:長期吸人矽塵、石棉塵等生產性粉塵可引起肺組織進行性、彌漫性
纖維化而發生塵肺。
2感染作用:吸入攜帶真菌和細菌的碎屑、谷類粉塵可引起肺真菌病、肺內感染等疾病
3.局部刺激作用。
4全身中毒作朋:吸人鉛、鎰、硅等毒物粉塵.可引起全身中毒。
5變態反應。
6致癌作用:銀、銘酸鹽及放射性粉塵致肺癌,石棉粉塵可致間皮瘤。
二、矽肺(吸入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粉塵)及其防治
(一)影響矽肺發病的因素
1硅塵的含量和濃度: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其致纖維能力越強,發生矽肺的可能性越
大.且進展快而病情重。
2接塵時間
(1)持續吸入硅塵5?10年發病,有的長達10?20年或更長時間。
(2)少數病例.可在吸人高濃度硅塵1―2年后發病,稱為“速發性矽肺”。
(3)部分病例,在脫離矽類作業若干年后才發生矽肺.稱為“晚發性矽肺”。
(二)臨床表現
1癥狀與體征
(1)早期無明顯自覺癥狀,常見有氣短、胸悶、咳嗽、咳痰等癥狀。
(2)有時癥狀的輕重與病變程度并不完全平行。
2.x線表現:肺紋理改變、肺門改變、類圓形小陰影、大陰影、胸膜改變、肺氣腫等。(2006-1-6,
癥狀和體征未出現前即可有典型的X線表現)
3.并發癥主要有肺結核、肺部感染、白發性氣胸、肺心病等。
(三)診斷
1.以接觸硅塵的職業史為前提.以x線胸片檢查為依據。(2003-1-12)
2.根據《塵肺x線診斷標準(GB5906.86)》,結合勞動衛生調查和臨床表現及動態觀察資
料。
3.凡由省、市肺塵埃沉著病診斷組做出明確診斷的應發給肺塵埃沉著病診斷證明書.享受
國家勞保待遇。
(四)治療
1.尚無根治辦法也尤特殊治療藥物,如克矽平(P2<")、檸檬酸鋁、粉防己堿等藥物。
2.主要是對癥治療
3.經診斷,不論期男女應立即調離接塵作業.并根據患者的勞動能力鑒定,酌情安排工作
或康復治療。
4.矽肺是一種不可逆的病理改變,-經發生,病變呈進行性發展
第五單元食物與健康
一、合理營養:
食物中存在,提供能量、構成組織、調節生命活動的化學物稱營養素,6大類(產熱否)
1、概念:
平衡膳食:(全面達到營養要求:熱能和各種營養素,量充足,類齊全,比例適當;
食物儲存和加工烹調合理;無毒害;膳食制度合理)
營養素需要量(生理需要量,維持人類健康和生長需要)
營養素供給量(推薦量,生理+安全率:個體差異、食物消化率、飲食習慣等,2s)
2、營養素
(1)蛋白質:(質和量)
1)食物中蛋白質含量(粗蛋白以大豆蛋白最高)
2)氮平衡(攝入和排出等,>5%),正:生長發育,病后;負:不足,疾病
3)消化率:反映消化程度(吸收氮/攝入氮)
吸收氮=攝入氮-(糞氮-糞內源氮)
(表觀,真,植物食品消化率〈動物)
4)生物學價值:反映蛋白質消化后機體儲留程度(儲留氮/吸收灸I)
儲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內源氮)
5)必需氨基酸(8+1)
半必需氨基酸(luo氨酸和胱氨酸)
優質蛋白質/半優質/非優質
6)蛋白質互補作用(谷類缺賴氨酸,富蛋氨酸;豆類反)
7)主要:谷類;成人供能應10~12%
(2)脂類
1)必需脂肪酸;亞油酸
2)營養價值:a消化率(熔點),b:EFA(植物油多,椰子除;動物少,魚油除)
c脂溶vit(ADE)
3)供能:20-25%
(3)碳水化合物
1)供能最經濟、主要來源60~70%,糧谷類為主
3)作用:除3,節約蛋白質作用(利于蛋白質合成,氮儲留)
2)膳食纖維:便秘、減肥、腸道癌、降低膽固醇
(4)維生素:食物中來,不供能構組織,少,作用大。(食物來源和功能)
VitA的功能:夜盲、干眼;皮膚干燥,兒童生長發育、免疫、抗癌
主要來源是動物肝、魚肝油、奶蛋、胡蘿卜紅綠蔬菜
VitD:調節Ca、P代謝,促吸收(肝腎轉化、紫外線照射)
缺乏兒童佝僂病,成人育齡婦女骨質軟化;老人骨質疏松
VitB1的主要來源是糧谷類;缺乏腳氣病,需要與能量有關
VitB2:谷皮、胚芽,黏膜損失;缺乏易口角炎皮炎;需要與能量有關
Vitpp(煙酸、尼克酸)缺乏癩皮病(腹瀉、皮炎、癡呆);需要與能量有關
VitC缺乏易發生壞血病
(5)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鈣(骨骼牙齒)、鐵(血紅蛋白,貧血,血紅素鐵)、鋅(性器官、免疫、皮膚、食欲、
生長發育,魚貝類)、碘(甲狀腺)、硒(克山病):功能、食物來源;吸收
二、常見營養失調
1、水腫型(惡性):以蛋白質為主
2、干瘦型:蛋白質和熱能
三、人群營養狀況評價(略)
四、食物中毒
1、細菌性最多,其中沙門菌最多
2、常見幾種細菌性(前5)和非細菌食物中毒,病原體特點;好發食品,臨床表現
食物中毒病原體特點好發食品臨床表現
沙門不耐熱動物性食品急性胃腸炎癥、黃綠色水樣便,體溫
高
致病性大加熱不徹底,生熟水樣便,里急后重
腸桿菌交叉
副溶血弧不耐酸不耐熱嗜海產品洗肉水樣
菌鹽
葡萄球菌耐熱奶制品、肉制品、潛伏期短,劇烈嘔吐,噴射狀
剩飯
肉毒素嗜神經毒物,不耐自制發酵食品運動神經麻痹
熱
河豚河豚毒素河豚卵巢肝毒最強先胃腸道癥狀,后運動神經麻痹
毒菌中毒肝腎、神經、胃腸、溶血
亞硝酸鹽高鐵血紅蛋白不能與氧結合,皮膚青
紫
第六單元醫學統計方法
有關統計學和流行病學職業每年考9個題,其中基本概念4分,計算題5分,考生掌握
其基本概念即可。
第一節變量概念與類型
(Z2005-1-10)概率與頻率的概念
2003-1-56,H2006-I-7本題助理與職業考核要求相同)統計工作的基本步驟:設計、搜集
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
總體:根據研究目的決定的同質研究對象的全體,確切地說,是性質相同的所有觀察單位某
一變量值的集合??傮w的指標為參數
實際工作中,經常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個體,作為樣本,用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
特征。樣本的指標為統計量.
由于總體中存在個體變異,抽樣研究中所抽取的樣本,只包含總體中一部分個體,這種
由抽樣引起的差異稱為抽樣誤差。抽樣誤差愈小,用樣本推斷總體的精確度愈高:反之,其
精確度愈低。
變量:觀察單位的特征,分數值變量和分類變量。
數值變量,亦稱定量資料,變量值是以數值的大小來表示,具有量的連續性,且大多都有度
量衡單位。如調查7歲男童生長發育狀況時,以人為觀察單位,每個人的身高(cm)、體重
(kg)和血壓(kPa)等數值為計量資料。
先將觀察單位按某種屬性或類別分組,然后清點各組的觀察單位數,為計數資料,亦稱
定性資料。例如調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按A、B、0、AB型分組得各血型的人數為計數資
料。又可細分二項分類資料、多項分類資料、有序分類資料。
等級資料:將觀察單位按事物某種屬性的不同程度分組,再計數各組的觀察單位數所得的資
料,它的分組是按等級排序的,具有一定的量的概念,也稱為半定量資料,如尿蛋白檢測結
果以一、+、++、+++等表示或療效以無效、顯效、臨床控制、治愈表不。
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用P表示,在0~1之間,0和1為肯定不發生和肯定發生,
介于之間為偶然事件,<0.05或0.01為小概率事件。
統計工作的步驟:設計(最關鍵)、收集、整理、分析
第二節數值變量的統計描述
數值變量頻數表能揭示數值變量的分布特征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揭示其分布類型對稱
分布和偏態分布。
1、描述計量資料的集中趨勢的指標有(1)均數,適用于正態或近似正態分布;(2)幾何
均數適用于等比資料,尤其是對數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對數正態分布即原始數據呈偏態分
布,經對數變換后(用原始數據的對數值IgX代替X)服從正態分布,觀察值不能為0,同
時有正和負。(3)中位數:一組按大小順序排列的觀察值中位次居中的數值。適用于1)
偏態分布資料的集中位置,特別是2)分布不明,3)分布末端無確定數據。不能求均數和
幾何均數,但可求中位數。百分位數是個界值,將全部觀察值分為兩部分,有x%比小,剩
下的比大,可用于計算正常值范圍。
2、描述計量資料的離散趨勢的指標。(1)全距(觀察值做大和小的差,反映個體差異的
范圍)和四分位數間距(將數據四等份,包括了適用于偏態分布資料,對于一端或兩端無確
切界限只能四分位數間距,比極差穩定);(2)方差和標準差最為常用,適于正態分布,
既考慮了離均差(觀察值和總體均數之差),又考慮了觀察值個數,方差使原來的單位變成
了平方,所以開方為標準差。均為數值越小,觀察值的變異度越小。(3)變異系數:多組
間單位不同或均數相差較大的情況。變異系數計算公式為:CV=s/xxI00%,公式中s為樣本
標準差,x為樣本均數。
3、標準差的應用:
(一)表示觀察值的變異程度(或離散程度)
1.在兩組(或幾組)資料均數相近、度量單位相同的條件下,標準差大,表示觀察值的
變異度大,即各觀察值離均數較遠,均數的代表性較差;反之,表示各觀察值多集中在均數
周圍,均數的代表性較好。
2.變異系數
(-)結合均數描述正態分布的特征
(=)計算醫學正常值范圍。
(四)計算樣本含量n計算標準誤。
4、醫學參考值的計算方法,單雙側問題,醫學為95%
醫學參考值是指正常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生理常數,由于存在變異,各種數據不僅因人
而異,而且同一個人還會隨機體內外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而需要確定其波動的范圍,即正
常值范圍。醫學參考值的計算公式:(1)正態分布*士-$,s為標準差。(2)百分位數法
P2.5-P97.5(雙側);單側:P5或P95
第三節數值變量數據的統計推斷
1、標準誤,標準誤與標準差和樣本含量的關系;標準差和標準誤的區別。
樣本標準誤等于樣本標準差除以根號下樣本含量。標準誤與標準差成正比;與樣本含量
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為減少抽樣誤差,應盡可能保證足夠大的樣本含量。
樣本標準差與樣本標準誤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統計量,二者的聯系是公式:二者
的區別在于:樣本標準差是反映樣本中各觀測值Xl,X2......xn變異程度大小的一個指
標,它的大小說明了對該樣本代表性的強弱。樣本標準誤是樣本平均數1,2,……k的
標準差,它是抽樣誤差的估計值,其大小說明了樣本間變異程度的大小及精確性的高低。
2、t分布和標準正態u分布關系
均以0為中心左右兩側完全對稱的分布,只是t分布曲線頂端較u分布低,兩端翹。(v
逐漸增大,t分布逐漸逼近u分布)。
正態分布的特點:1)以均數為中心左右兩側完全對稱分布。2)兩個參數,均數u(位
置參數)和s(變異參數)。3)對稱均數的兩側面積相等。
3、總體均數的估計
樣本統計量推算總體均數有兩個重要方面:區間估計和假設檢驗。樣本均數估計總體均
數稱點估計。
總體均數區間估計(可信區間)的概念:按一定的可信度估計未知總體均數所在范圍。
其統計上習慣用95%(或99%)可信區間表示總體均數口有95%(或99%)的可能在某一
范圍??尚艆^間的兩個要素,一為準確度,反映在可信度1—a的大小,即區間包含總體均
數的概率大小,當然愈接近1愈好:二是精度,反映在區間的長度,當然長度愈小愈好。在
樣本例數確定的情況下,二者是矛盾的,需要兼顧。
總體均數可信區間的計算方法:
s
1.n小,且o未知,總體均數p,的可信區間為:x士t?,v()
s
2.n大,或n較小而。已知,總體均數H的可信區間為:x±ga(^/?)
可信區間與醫學參考值范圍的區別:二者的意義和算法不同。
4、假設檢驗的步驟
1)建立假設:H0(無效,兩樣本代表的總體均數相同),H1(備擇,兩樣本來自不同總體),
當拒絕H0就接受H1,不拒絕就不接受H1
2)確定顯著性水平:區分大概率和小概率事件的標準,通常取a=0.05
3)計算統計量:根據資料類型和分析目的選擇適當的公式計算
4)確定概率P值:將計算得到的t值或u值查界值表得到p值和a值比較
5)作出推斷結論
表Itl值、P值與統計結論
111值P值統計結論
a
0.05<t0.05(v)>0.05不拒絕H0,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0.05>t0.05(v)<0.05拒絕H0,接受H1,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0.01>t0.01(v)<0.01拒絕H0,接受H1,差別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5兩均數的假設檢驗
(1)樣本均數與總體均數比較
u檢驗和t檢驗用藥樣本均數與總體均數的比較。理論上要求樣本來自正態分布總體實
際中,只要樣本例數n較大,或n小但總體標準差c已知,就選用u檢驗。n較小且c未知
時,用于t檢驗。兩樣本均數比較時還要求兩總體方差等。
,Xi
t=-...-
以算得的統計量t,按表所示關系作判斷。
(2)配對資料的比較
在醫學研究中,常用配對設計。配對設計主要有四種情況:①同…受試對象處理前后的
數據;②同受試對象兩個部位的數據;③同?樣品用兩種方法(儀器等)檢驗的結果;④
配對的兩個受試對象分別接受兩種處理后的數據。情況①的目的是推斷其處理有無作用;情
況②、③、④的目的是推斷兩種處理(方法等)的結果有無差別。
t=d-C一己一
STSd/、/11
v=對子數-1;如處理前后或兩法無差別,則其差數d的總體均數應為0,可看作樣本均
數3和總體均數0的比較。行為差數的均數:sJ為差數均數的標準誤,Sd為差數的標準
差;n為對子數。因計算的統計量是3按表所示關系作判斷。
(3)完全隨機設計的兩樣本均數的比較
亦稱成組比較。目的是推斷兩樣本各自代表的總體均數卜11與僦是否相等。根據樣本含
量n的大小,分u檢驗與t檢驗。
t檢驗用于兩樣本含量nl、n2較小時,且要求兩總體方差相等,即方差齊。若被檢驗的
兩樣本方差相差顯著則需用『檢驗。
u檢驗:兩樣本量足夠大,n>50o
I_玄-XQ
L-S3
(n>—1+<n.
(1:|—I)-.t
式中Sxl-x2,為兩樣本均數之差的標準誤,Sc?為合并估計方差(combinedestimate
variance)?算得的統計量為t,按表所示關系作出判斷。
6、1型錯誤和2型錯誤
棄真,拒絕正確的H0為1型錯誤,若顯著性水平a定為0.05,購Z1型錯誤的概率0.05;
接受錯誤的H0為2型錯誤,概率用B表示,當樣本含量一定時,兩者反比,增大n,當a
一定時,可減少b。
7、假設檢驗注意事項
“顯著與否”是統計學術語,為“有無統計學意義”,不能理解為“差別是不是大”
第四節分類變量的統計描述
相對數是兩個有關聯事物數據之比。常用的相對數指標有構成比、率、相對比等。
一、構成比
表示事物內部各個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通常以100為例基數,故又稱為百分比。其公
式如下:
爾物內部票一■他S分的個體?
構成比=-加楊內部各構戊部分的人體致工?X100%
該式可用符號表達如下:
構成比=丁^卞=4。風
構成比有兩個特點:
(I)各構成部分的相對數之和為100%.
(2)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增大,其他部分會相應地減少。
二、率
用以說明某種現象發生的頻率或強度,故又稱頻率指標,以100,1000,10000或100000
為比例基數(K)均可,原則上以結果至少保留一位整數為宜,其計算公式為:
率和構成比不同之處:率的大小僅取決于某種現象的發生數和可能發生該現象的總數,不受
其他指標的影響,并且各率之和一般不為1.0
去_某或象實近發生例數乂K
該式亦可用符號表達如下
陽性實xK(若算明件率則分f為A.J
式中A(+)為陽性人數,A(-)為陰性人數。
三、相對比
表示有關事物指標之對比,常以百分數和倍數表示,其公式為:
相對比=甲指標/乙指標(或X100%)
或用符號表示為:A/BxK
四、注意事項:
(1)構成比和率的不同,不能以比代率;(2)計算相對數時,觀察例數不宜過??;(3)率
的比較注意可比性,特別是混雜因素的問題,有的話,可用標準化法和分層分析消除。(4)
觀察單位不同的幾個率的平均率不等于幾個率的算術均數。(5)樣本率或構成比的比較應做
假設檢驗。
第五節分類變量的統計推斷
一、率的抽樣誤差
用抽樣方法進行研究時,必然存在抽樣誤差。率的抽樣誤差大小可用率的標準誤來表示,
計算公式如下:
G、二J又三一
式中:cp為率的標準誤,兀為總體陽性率,n為樣本含量。因為實際工作中很難知道總體
陽性率m故一般采用樣本率p來代替,而上式就變為
s尸/KE3Z
Vn
二、總體率的可信區間
由于樣本率與總體率之間存在著抽樣誤差,所以也需根據樣本率來推算總體率所在的范
圍,根據樣本含量n和樣本率P的大小不同,分別采用下列兩種方法:
(一)正態近似法
當樣本含量n足夠大,且樣本率P和(1-p)均不太小,如np或n(1-p)均N5時,樣
本率的分布近似正態分布。則總體率的可信區間可由下列公式估計:
總體率(兀)的95%可信區間:p±1.96sp
總體率(兀)的99%可信區間:p±2.58sp
(二)查表法
當樣本含量n較小,如吐50,特別是p接近0或1時,則按二項分布原理確定總體率的
可信區間,其計算較繁,讀者可根據樣本含量n和陽性數X參照專用統計學介紹的二項分
布中95%可信限表。
三、u檢驗
當樣本含量n足夠大,且樣本率P和(1-p)均不太小,如np或n(1-p)均N5時,樣
本率的分布近似正態分布。樣本率和總體率之間、兩個樣本率之間差異的判斷可用u檢驗。
也可用X?檢驗,兩者相等。
四、X?檢驗
可用于兩個及兩個以上率或構成比的比較;兩分類變量相關關系分析。其數據構成,一
定是相互對立的兩組數據,四格表資料v永遠=1。
四格表X?檢驗各種公式適用條件,n>40且每個格子T>5,可用基本公式或專用公式,
不用校正。
只要有一個格子T在1~5之間,需校正。
n<40或T<1,用確切概率法。
五、行*列表妙檢驗。
當行數或列數超過2時,稱為行*列表。行*列表片檢驗是對多個樣本率(或構成比)
的檢驗。
適用條件:一般認為行x列表中不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論數小于5,或有小于1的理
論數。
1.當理論數太小可采取下列方法處理:①增加樣本含量以增大理論數;②刪去上述理
論數太小的行和列;③將太小理論數所在組與性質相近的組合并,使重新計算的理論數增大。
由于后兩法可能會損失信息,損害樣本的隨機性,不同的合并方式有可能影響推斷結論,故
不宜作常規方法。另外,不能把不同性質的實際數合并,如研究血型時.,不能把不同的血型
資料合并。
2.如檢驗結果拒絕檢驗假設,只能認為各總體率或總體構成比之間總的來說有差別,
但不能說明它們彼此之間都有差別,或某兩者間有差別。
3.關于單向有序行列表的統計處理。在比較各處理組的效應有無差別時,宜用秩和檢
驗法,如作一檢驗只說明各處理組的效應在構成比上有無差異。
六、配對計數資料的X?檢驗
同一樣品用兩種方法處理,觀察陽性和陰性個數。判斷兩種處理方法是否相同。當,
b+c>40時,X2=(b-c)2/b+c;b+c<40時,校正公式:X2=(b-c-1)2/b+c
第六節直線相關與回歸
在醫學上,許多現象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系,例如身高與體重,體溫與脈搏,年齡與血
壓,釘螺與血吸蟲感染等。而有些事物的關系是互為因果的,如上述釘螺是因,感染血吸蟲
是果;但有時回果不清,只是伴隨關系。例如父母的兄弟,兄高,弟也可能高,但不能說兄
是因、弟是果,這里不是因果關系,而可能與社會條件、家庭經濟、營養、遺傳等因素有關。
相關是解決客觀事物或現象相互關系密切程度的問題,而回歸則是用函數的形式表示出
因果關系。有相關不一定因果關系:反之,有因果關系的,一定有相關。
一、直線相關分析的用途、相關系數及其意義
相關分析是研究事物或現象之間有無關系、關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相關系數:是定量表示兩個變量(X,Y)之間線性關系密切程度的指標,用r表示,其
值在-1至+1間。如兩者呈正相關,r呈正值,兩者呈正相關,r=l時為完全正相關;如兩者
呈負相關則r呈負值,而r=T時為完全負相關。r的絕對值越接近1,相關越密切;越接近
于0,相關越不密切。當r=0時,說明X和Y兩個變量之間無直線關系。
二、直線回歸分析的作用、回歸系數及其意義
醫學上,不少孌量間雖存在一定關系,但這種關系不象函數關系那樣十分確定。例如正
常人的血壓隨年齡而增高,但這只是總的趨勢,有些高齡人的血壓卻不一定偏高;一群正常
人按年齡和血壓兩個變量在坐標上的方位點,并非集中在一條上升直線上,而是圍繞著一條
有代表性的直線上升。
直線回歸分析的任務在于找出兩個變量有依存關系的直線方程,以確定一條最接近于各
實測點的直線,使各實測點與該線的縱向距離的平方和為最小。這個方程稱為直線回歸方程,
據此方程描繪的直線就是回歸直線。
(-)直線回歸方程式的?般表達式
Y=a+bX
式中a為回歸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即a>0表示直線與Y諸的交點在原點上方,〈0在原點
下方,=0過原點。
b為樣本回歸系數,即回歸直線的斜率,表示當X變動一個單位時,Y平均變動b個單位。
b>0:表示Y隨X增大而增大
b<0:表示Y隨X增大而減少
b=0:表示Y不隨X變化而變化
第七節統計圖和統計表
一、統計表
原則:結構簡單、層次分明,內容安排合理,重點突出。數據準確
1.標題簡練表達表的中心內容,位置在表的上方
2.標目有橫標和縱標目,橫標目通常位于表內左側;縱標目列在表內上方,其表達結
果與主辭呼應?!?/p>
3.線條力求簡潔,一般為三線表。
4.用阿拉伯數表示,如無數據或暫缺資料,也可用“-”或“…”來表示。
5.備注:一般不列入表內,解釋在表下。
內容排列一般按事物發生頻率大小順序來排列,對比鮮明,重點突出。
二、統計圖
1.線圖(linediagram)
資料性質:適用于連續變量資料。
分析目的:用線段的升降表達某事物的動態(差值)變化。
2.半對數線圖(semilogarithmiclinegraph)
資料性質:適用于連續變量資料。
分析目的:用線段的升降表達事物的發展速度變化趨勢。
3.直方圖(histogram)
資料性質:適用于數值變量,連續性資料的頻數表資料。
分析目的:直方圖是以直方面積表達各組段的頻數或頻率。
4.直條圖(barchart)
資料性質:適用于彼此獨立的資料。
分析目的:直條圖是用等寬直條的和長短來表示各統計量的大小,進行比較。
5.百分條圖(percentchart)
資料性質:構成比。
分析目的:用長條各段的長度(面積)表達內部構成比。
6.圓形圖(circulargraph)
資料性質:構成比。
分析目的:用圓的扇形面積表達內部構成比。
7.散點圖(scatlerdiagram)
資料性質:雙變量資料
分析目的:用點的密集度和趨勢表達兩變量間的相關關系。
8.統計地圖(statisticalmap)
資料性質:地區性資料
分析目的:用不同紋線或顏色代表指標高低,說明地域分布。
H2006-1-7百分條圖相當與圓圖,描述各組成部分的百分組成。以下同意圖形的概念和選
擇原則:
普通線圖:線段升降表達事物連續動態變化趨勢
直方圖:圖面積表達各組段數據頻率或頻數分布的資料H2001-1-117,
直條圖:直條長短比較相互獨立的數值大小119
構成圖:面積大小表達各部分百分構成。118、
2006-1-87.欲用統計圖比較1994?2003年城市和農村3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的變化趨勢,
選用何種統計圖最為合適
A.條圖
B.線圖
C.圓圖
D.直方圖
E.散點圖
(板書畫圖對考生印象深刻)
第七單元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學原理和方法
一、流行病學概述
(-)定義(略)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研究如何
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學科。
流行病學研究對象(三個層次):
1.疾?。簜魅静?、寄生蟲病、地方病和非傳染病等一切疾病。
2.傷害:意外、殘疾、弱智和身心損害。
3.健康狀態:身體生理和生化的各種功能狀態、疾病前狀態和長壽。
(二)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1)描述性研究(現況研究、篩查、生態學研究)
2)分析性研究(病例對照、隊列研究)
2實驗法:臨床研究、現場研究
3理論研究
(三)流行病學研究的基本步驟
1.制定調查研究計劃:確定調查目的、方法、對象、內容、方式,確定具體實施方案,進
行預調查,預期結果。
2.實施研究:收集資料人員培訓、現場資料收集、質量控制。
3.運用統計學療法整理和分析資料。
4.撰寫調查研究報告或論文。
二、疾病分布
(-)疾病分布常用指標:
發病率(新病例數/暴露人口數)——急性病
罹患率:較短時間——疾病的流行或爆發
患病率:(新舊病例數/平均人口數)——現患人數,適于病程長的慢性病=發病率*病程
死亡率(死亡數/平均人口數)
病死率(該病死亡數/患該病人數)
(一)發病率(Z2006-1-I9)疾病統計指標每年必考一題,重點是發病率和罹患率,今年應
重點關注的是罹患率)
1.表示一定期間內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現的頻率。
2.某病發病率=(一定時期內某人群某病的新病例數/同時期平均人口數)X比例基數。
3.一般以年為單位。
4.比例基數按慣例或疾病發生強度而定。
5.計算發病率時,分子是一定期間內的新發病例數。
6.對一些惡性腫瘤、高血壓等慢性病,難于確定準確的發病時間,一般可.將其初次診斷時
間作為發病時間。(Z2005-1-17)選擇合適的統計指標:
7.可按病種、年齡、性別、民族、職業等計算,這樣計算的發病率稱為發病專率。
8.發病率一般可用于
(1)描述疾病分布
⑵病因假設的形成。
(3)預測未來疾病發生的危險性。
(4)評價衛生保健規劃、計劃及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是衡量人群新病例數的指標)
2002-4-34.衡量人群中在短時間內新發病例的頻率,采用的指標為
A.罹患率
B.發病率
C.患病率
D.感染率
E.發病比
1.罹患率=(觀察期間內的新病例數/同期平均人口數)義比例基數
2.與發病率不同,罹患率是反映小范圍、短時間發病水平的指標。
3.時間范圍以月、周、日為單位。
4.分子為新病例,分母為同期的受危險人口。
5.例如計算食物中毒罹患率時,應將攝取可疑食物者作為受危險人口。
6.計算傳染病罹患率時,可用易感者作為受危險人口。
7.優點是可根據暴露程度較精確地測量發病水平。
(三)患病率(2004-1-17,患病率常用于慢性病調查統計,僵患率用于衡量人群新病例數的指
標,小范圍短時間)
1.表示某特定時間內,被觀察的總人口中某病新、舊病例所占的比值。
2.如果特定時間指某一天,則稱為時點患病率。
3.常由一次性橫斷面調查獲得,此時的分母為“調查人數”。
4.時點患病率=(某日新舊病例數/同期平均人口數)義100%
5.如果特定時間指一段時間,則稱為期間患病率=(某期間新{日病例數/同期平均人口數}
X100%
(四)病死率2005-1-87
1.表示一定期間內某病全部患者中因該病死亡的比率。
2.某病病死率=(一定期間內因患某病死亡的人數/該病患者總數)x100%
3.如果某病處于穩定狀態時,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發病率)X100%
4.病死率主要用于說明疾病的嚴重程度,也可用來反映醫療水平和診斷能力。
5.以病死率作為評價不同醫院醫療水平時,要注意可比性。
(五)疾病構成比
計算式為:[某種(類)疾病例數/各種疾病總例數]X100%,用于說明某地區或某機構的疾病
分布情況。
三、死亡統計指標(包括死亡水平統計、死亡原因統計、平均壽命三個系統)
(一)死亡水平統計指標系統
I.死亡率(又稱普通死亡率)=(某人群的年間死亡總數/該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數)X100%
(1)是在某地區一定期間內死亡總數與死亡者所產生的人群人口數之比,用以表示總的死亡
水平。
(2)普通死亡率是社會、經濟、文化衛生水平的綜合反映。
2.死亡率
(1)可按死因、年齡、性別、民族、職業等分類計算。
(2)分母的人口數應與產生分子的人口數相對應。
3.嬰兒死亡率=(全年死亡嬰兒數/全年活產嬰兒數)X100%
(1)是評價嬰兒健康狀況、整個人群健康水平和物質文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2)嬰兒死亡率系指某年內周歲內嬰兒死亡數與全年活產嬰兒數之比。
(3)活產嬰兒:懷孕滿28周,出生后有過生命現象(包括暫短的生命現象)者,即生后有過呼
吸、臍帶搏動、心跳、隨意肌運動者。
(4)嬰兒死亡率是評價人群健康狀況的敏感而常用指標,這是因為嬰兒抵抗力弱,發病機會
比其他年齡組高得多,而且居民生活水平、衛生條件、婦幼工作的質量等都是影響嬰兒死亡
牢的重要因素。
(5)降低嬰兒死亡率是降低人口總死亡率、延長人口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
(二)死亡原因統計指標系統
1.死因別死亡率=(全年某死因死亡人數/同年平均人口數)義比例基數。
(1)根據死因計算的死亡率稱為死因別死亡率,是死亡率之一。
(2)全年某種死因死亡數與同年平均人口數之比。
(3)是死因分析的主要指標,可以反映各種疾病對人群健康危害程度。
2.死兇構成比=(全年某死因死亡人數/同年死亡總人數)義100%,表示全年因某死因死亡
的人數占同年死亡總人數的百分比。
3.死因順位是將各類(或各項)死岡按死因構成比(%)的大小排列順位,反映主要死因及各類
死因順位的變化.提供不同時期的重點防治疾病。
1.治愈率:(治愈患者數/受治患者數)X100%
2.有效率:(治療有效人數/受治患者數)X100%
3.生存率=(N年存活的病例數/隨訪滿N年的病例數)Xloo%,一般以年為單位,有1年
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
4.保護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電動音樂車輪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玲瓏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玫瑰豆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熔金鉗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湖南省邵陽市城區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4月第二次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上海市華師大二附中2024-2025學年高三生物試題理第三次調研考試試題解析含解析
- 衢州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5月模擬考試自選試題含解析
- 新疆科技學院《列車運行控制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春新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重點知識歸納
- 長春工程學院《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專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高考物理考綱解讀與熱點難點突破專題12分子動理論氣體及熱力學定律教學案
- 2025年浙江杭州熱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翡翠鑒定培訓課件
- 電子商務文案策劃與寫作 課件 第5、6章 品牌類電子商務文案寫作;推廣類電子商務文案寫作
- 2025年開封大學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新版
- 財政投資評審咨詢服務預算和結算評審項目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2025年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完整
- 極端天氣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教師團隊建設與質量提升的策略與路徑
- 口腔咨詢師接診技巧培訓
- 貴州省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23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