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 步態分析評定與常見異常步態 學習課件_第1頁
醫學知識 步態分析評定與常見異常步態 學習課件_第2頁
醫學知識 步態分析評定與常見異常步態 學習課件_第3頁
醫學知識 步態分析評定與常見異常步態 學習課件_第4頁
醫學知識 步態分析評定與常見異常步態 學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步態分析評定與常見異常步態內容提要概述步態及步態周期的概念正常步態特征及參數臨床步態分析的目的及方法臨床常見異常步態的原因及表現步行的價值步行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伴隨著發育過程不斷實踐而習得的一種能力,是人類與其它動物區別的關鍵特征之一

步行的基本功能:從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動到另一地方步態是步行的行為特征,體現行走的方式或模式3步態(gait)人體在行走時的姿態通過髖、膝、踝、足趾的一系列連續活動身體沿著一定方向移動的過程正常步態有賴于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以及骨骼肌肉系統的協調工作步態人體結構與運動功能調節系統行為及心理活動在行走時的外在表現是人體運動功能的綜合表現行走及其步態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終極目標在生物力學水平上的體現5正常步態特征身體平穩步長適當耗能最少從足跟著地到同側足跟再次著地所經歷的時間分為二個相站立相(standphase)邁步相/擺動相(swingphase)步態周期(gaitcycle)步態周期:站立相同側足跟著地到足尖離地,即足部支撐面接觸的時間,約占步態周期的60%(RanchoLosAmigo分期,RLA)分為5個期最初接觸/足跟著地(initialcontact)負重反應(loadingresponse)站立中期

(mid-stance)站立末期

(terminalstance)擺動前期

(pre-swing)步態周期:擺動相從足尖離地到足跟著地,足部離開支撐面的時間,約占步態周期的40%

分為3個期擺動前期(initialswing)擺動中期(mid-swing)擺動末期(terminalswing)步態周期3項功能(task)承受體重單腿站立向前邁步正常步態特征穩定性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來取得最大的身體重心穩定周期性和節律性兩側下肢交替擺動,重復相同過程。方向性使軀干沿著一定的方向移動。協調性全身各關節、肌肉的參與,大腦對這些組織的控制個體差異后天經學習而獲得,并隨年齡、性別、職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正常步態參數步寬(stridewidth):兩側足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5~10cm步幅長(steplength)_: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50~80cm跨步長(stridelength):一側足跟到同側足跟邁步后的距離,為步幅長的兩倍,正常大約100~160cm步角/足角(footangle):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步態參數步頻(cadence)每分數邁出的步數步頻=步數/60(步/分)正常:95~125步/min步速步行速度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距離(米/秒)讓測試對象以平常的速度步行10米的距離,測量所需的時間計算:步速(米/秒)=距離/所需時間

正常步態參數重心移動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向前移動而上下移動大約5cm,側方移動約5cm骨盆旋轉當擺動腿向前邁步時,骨盆向前及向對側發生一定的旋轉,正常約4°MuscleActivity肌肉活動步行周期中,多數下肢肌肉也會周期性產生肌電活動,持續大約100~400ms在活動狀態同步測定多塊肌肉電活動,提供病人行走時激發肌肉活動的同步數據,揭示肌肉的電生理活動與步態的關系16步態周期中的肌肉活動Hip髖關節

髖伸肌:臀大肌、腘繩肌髖屈肌:髂肌、腰大肌(髂腰肌)髖外展肌:臀中、小肌髖內收肌群:髖內旋肌:闊筋膜、臀小肌、臀中肌前部髖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MuscleActivity18HipExtensors

髖伸肌臀大肌擺動末期開始活動,協調屈髖和支持體重足跟著地時,活動明顯,進行伸髖,防止髖前屈、控制軀體前傾;支撐初期和中期,活動明顯,起伸髖、支持體重、協調伸膝作用腘繩肌:協助臀大肌伸髖、支持體重MuscleActivity19HipFlezors髖屈肌足尖離地前,開始活動,抑制髖關節伸展擺動期,屈髖運動為主股直肌、縫匠肌也參與屈髖活動MuscleActivity20HipAbductors

髖外展肌主要在單腿支撐相活動起穩定骨盆的作用防止過度髖內收、足外翻協助伸髖、髖外旋或屈髖、髖內旋MuscleActivity21HipAdductorsandHipRotators

髖內收和旋轉肌群髖內收肌群:在足跟著地時,協助穩定伸髖和髖外展;足尖離地時,協助屈髖髖內旋肌支撐相活動,協助對側骨盆向前移動髖外旋肌支撐早期活動,協助骨盆旋轉運動MuscleActivity22Knee膝關節KneeExtensors伸膝肌群:股四頭肌支撐相,伸膝支撐體重擺動相,協調屈膝活動KneeFlezors屈膝肌群:腘繩肌支撐相,協調伸膝活動擺動相,屈膝活動MuscleActivity23Ankle踝關節踝伸肌群:脛骨前肌、趾長、踇長伸肌在足跟著地后,使踝背屈,防止“腳掌拍地”擺動期,保持踝背屈,防止“足下垂”使趾背屈、協助踝背屈踝屈肌群:腓腸肌、比目魚肌、脛骨后肌、踇長、趾長屈肌和腓側肌足跟離地時,使踝跖屈,產生有效推動力使足旋后,防止“足內翻”MuscleActivity24Trunk軀干豎脊肌:兩次足跟著地過程兩次收縮活動:0~20%gait和45~70%gait控制、協調身體的前移。腹直肌:

2次明顯的收縮活動:20%gait和70%gait維持軀體平衡MuscleActivity25MuscleActivity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并防止對側髖下沉,帶動對側下肢擺動步態分析儀(dynamicanalysis)步幅長(steplength)_: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50~80cmHeelToe髖外旋肌:臀中肌、臀大肌后部Color DarkGrayLightGrayCyanYellowMagenta Red髖伸肌:臀大肌、腘繩肌步態周期(gaitcycle)支撐早期活動,協助骨盆旋轉運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步時,骨盆向前及向對側發生一定的旋轉,正常約4°從不同方向(正、背、側面)觀察KneeExtensors伸膝肌群:股四頭肌踝屈肌群:腓腸肌、比目魚肌、脛骨后肌、踇長、趾長屈肌和腓側肌讓測試對象以平常的速度步行10米的距離,測量所需的時間步態分析(GaitAnalysis)步行的基本功能:從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動到另一地方MuscleActivityMuscleActivityMuscleActivity步態周期中

的關節活動步態分析(GaitAnalysis)步態分析定義利用力學概念和已掌握的人體解剖、生理學知識對人體行走功能狀態進行客觀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內容描述步態模式和步態參數認識和描述步態的差異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研究產生異常步態的機理確定步態異常者需要何種治療或助行器

步態分析目的總的目的分析肢體功能制定治療方案評價步態訓練效果評定假肢或支具的可行性對穿戴假肢或支具前后的步態進行評定,評定其作用程度作出必要的調整步態分析目的步態分析系統評定肢體傷殘的程度根據步態分析系統提供的信息對行走功能和致殘的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從生物力學的角度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步態分析對象有步行障礙的病人神經系統中樞性和周圍性神經損傷中風、頭部外傷、腦性癱瘓、腦腫瘤、脊髓損傷、脊髓炎、尺、橈、脛、腓神經損傷等運動器官骨骼、關節、韌帶、肌肉、肌腱等障礙各種脊椎疾病、關節疾病、肌營養不良、截肢等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接合部障礙重癥肌無力等步態分析方法臨床分析觀察法(observationalgaitanalysis)測量法(measurement)步態分析實驗室(gaitlaboratory)步態分析儀(dynamicanalysis)觀察步態:定性注意身體的某一節段或某一關節通過檢查表或簡要描述的方式記錄步態周期中存在的問題按習慣的行走方式來回步行從不同方向(正、背、側面)觀察全身姿勢下肢各關節的活動各步態參數上肢擺動觀察步態:定性讓病人作變速行走慢速、快速、隨意放松步行,分別觀察有無異常在步行中,可以讓病人停下,轉身行走上下樓梯或斜坡、繞過障礙物坐下和站起,原地踏步或原地站立,閉眼站立用助行器行走的病人只要有可能,分別使用或不使用助行器行走觀察步態:定量測定時間參數病人在規定距離的道路上行走,用秒表計時,實測行走距離不少于10米,兩端應至少再加2—3米以便受試者起步加速和減速停下測定距離參數(足印法)用滑石粉或墨水使病人行走時能在規定走道上或地面鋪的白紙上留下足印測試距離至少6米,每側足不少于3個連續足印,以便分析左右兩側各項數值實驗室步態分析應用計算機技術獲得病人在行走時關節運動的精確信息,同時可以獲得行走時激發的肌肉活動和肌力參數。步態中所涉及到的力地面的反作用力、力矩、關節力肌肉收縮需要測力臺、攝像設備及專業技術42步態分析系統步態分析系統的信度同一測試對象2次測試結果

足受力分析左足右足PressureLevel1=lowest2 34 5 6=highest Color DarkGrayLightGrayCyanYellowMagenta Red 參數輸出Seethenexttwoslidesforparameterdefinitions臨床應用:足托未穿戴足托穿戴足托未穿戴足托穿戴足托左足右足HighPressure/LessControlHighPressure/LessControlLowerPressure/MoreControlLowerPressure/MoreControlHeelToeHeelToeHeelToeHeelToe步態分析系統體表肌電圖攝像機測力板(臺)標記物(球)步態實驗室(GaitLab)49步態實驗室步態實驗室步態分析系統52步態周期中的關節活動53步

動54步態周期中的多項比較55常見異常步態小腦共濟失調,步行搖晃不穩,不能走直線,狀如醉漢,又稱酩酊步有時,病人通過稍屈髖來加強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張力,使股骨下端后擺,幫助被動伸膝讓測試對象以平常的速度步行10米的距離,測量所需的時間髖伸肌:臀大肌、腘繩肌髖關節疼痛者,患肢負重時同側肩下降,軀干稍傾斜,患側下肢外旋、屈曲位,盡量避免足跟擊地。在足跟著地后,使踝背屈,防止“腳掌拍地”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距離(米/秒)正常:95~125步/min正常:95~125步/min臨床步態分析的目的及方法(pre-swing)HeelToeMuscleActivity足跟著地時,活動明顯,進行伸髖,防止髖前屈、控制軀體前傾;(mid-stance)膝關節屈曲攣縮超過30°時可出現短腿步態臨床常見異常步態肌痙攣步態肌無力步態關節強直步態蹣跚步態慌張步態肌痙攣步態:偏癱步態原因患足下垂內翻下肢外旋或內旋膝不能屈曲表現擺動腿向前邁步時患腿常經外側回旋向前,故又稱回旋步或劃圈步上肢常出現屈曲內收,停止擺動肌痙攣步態:截癱步態又稱交叉步或剪刀步原因下肢內收肌痙攣表現步行時雙側髖內收雙膝互相摩擦步態不穩也可見于腦癱病人肌無力步態:臀大肌無力原因伸髖肌群無力表現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態

肌無力步態:臀中肌無力原因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定表現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并防止對側髖下沉,帶動對側下肢擺動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搖擺,形如鴨子走步,又稱鴨步

肌無力步態:股四頭肌無力原因伸膝肌無力表現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持伸膝穩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有時,病人通過稍屈髖來加強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張力,使股骨下端后擺,幫助被動伸膝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病人則需要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

肌無力步態:脛前肌無力原因踝背伸肌無力表現足下垂擺動期增加屈髖和屈膝以防止足尖拖地又稱跨門檻步或跨欄步關節強直步態原因下肢各關節攣縮強直表現髖關節屈曲攣縮時出現代償性骨盆前傾,腰椎過伸,步長縮短膝關節屈曲攣縮超過30°時可出現短腿步態膝伸直攣縮時擺動期患腿外展或同側骨盆上提,以防足趾拖地踝跖屈攣縮時足跟不能著地,擺動期常增加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