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課件 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7.1《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課件 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7.1《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課件 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7.1《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課件 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7.1《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課件 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1.立足文體特點,把握科普文閱讀方法;2.感悟中國科學家的精神;3.鑒賞科普文的語言特色;4.落實單元人文主題,傳承科學精神。學科素養目標導入

縱觀古今中外,傳染病帶來的大規模死亡,史不絕書。發生在14世紀的黑死病,死亡人數7500萬;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鼠疫,光是印度和中國就有超過1200萬人死亡。瘧疾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它使世界51%的人口受到威脅。現在,人類都已經找到了攻克它們的藥物,這些傳染病雖沒有完全銷聲匿跡,但人類對它們不再畏懼。在征服疾病的路上,各國醫務人員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其中也有我們中國人的身影,有中國傳統醫學貢獻的份額。《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的作者屠呦呦正是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雙氫青蒿素的創制者。屠呦呦“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詩經》,冥冥中預示了她與青蒿的緣分。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同屠呦呦先生邁出“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環節一:立足文體特點,掌握科普文閱讀方法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是一篇科普性的讀物。那么,閱讀一篇科普性的讀物,我們要學會提取信息。(一)解題1.標題《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冒號是什么意思?解釋說明的意思2.這個題目沒有從科學的定義角度解釋青蒿素,讀這篇文章,我們首先要知道,青蒿素是什么?請大家迅速閱讀文章,用下定義的方法解釋青蒿素。下定義的格式:×××(種概念)是×××的×××(屬概念)明確:青蒿素是一種由屠呦呦團隊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繼承中醫藥學的精髓,從青蒿中發現并提取出來的,熔點在156—157℃的無色晶體的新抗瘧藥物。歸納總結:閱讀科普文方法一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3.閱讀全文,畫出文章體現這個“一小步”的句子。明確:①第四段中一句,“青蒿素的發現是人類征服疾病進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聯合療法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方案。對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②文章最后一段,“這里所列舉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的貢獻,不過滄海一粟。”4.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是什么呢?明確:注釋①本文根據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獎時的演講及同年發表于《自然醫藥》雜志的論文編寫而成。5.想一想,在馬斯克大會的頒獎現場,屠呦呦滿懷深情地去講述,告訴大家,這是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如果你就是現場的屠呦呦,這一頭一尾,這兩句話你是怎么講出來的,咱們讀一下,在讀的過程當中思考:這個句子現場的屠呦呦是怎么表達出來的?(二)篩選有用信息,理清文章思路1.這篇文章,首尾呼應,都點明了一小步。文章按什么順序寫這一小步呢?這篇文章什么詞比較多?明確:表示時間的數字多。也就是說文章是按照時間的脈絡來寫這一小步的。2.閱讀文章,請概括發現有關青蒿素的大事件,完成下列表格。(見導學案)3.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也相當不容易,在發現的時間、過程中,有兩個時間和其他時間表述是不一樣的?明確:有兩個時間點很細,1971年10月4日和1972年11月8日。①在1971年10月4日,我們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獲得對感染瘧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瘧藥效!我們終于找到了發現青蒿素抗瘧療效的突破口!②受臨床療效的鼓舞,我們轉向分離提純,得到了抗瘧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終于找到了這個熔點在156—157℃的無色晶體——C15H22O5。后來我們將其命名為“青蒿素”。4.為什么這兩個時間點精確到日?其他時間點精確到年?明確:因為這兩個時間是研究過程的關鍵。這兩個,一個是“突破口”,一個是找到了晶體。這兩個時間對青蒿素的發現來講,相當關鍵。5.那么這兩句話應該怎么讀呢?①在1971年10月4日,我們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獲得對感染瘧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瘧藥效!我們終于找到了發現青蒿素抗瘧療效的突破口!②受臨床療效的鼓舞,我們轉向分離提純,得到了抗瘧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終于找到了這個熔點在156—157℃的無色晶體——C15H22O5。后來我們將其命名為“青蒿素”。歸納總結:閱讀科普文方法二篩選有用信息,理清文章思路。環節二:感悟中國科學家的精神1.大家能感受到,這一步何其艱難,可是屠呦呦卻說這是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從這“一小步”的“小”字,你讀出了什么?明確:①《中醫藥學的貢獻》最后一段中,我讀出了人類與疾病抗爭的艱巨性;②中醫藥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這只是一小步;③讀出了“大”字。雖然是小步,但是屠呦呦用了人生大半生,另外是中藥大寶庫,我們任重道遠;④她期待著中醫藥對人類健康更大的貢獻,期待著人類征服疾病的這樣一個宏大藍景的徐徐展開,所以我感到了她一種自信的氣度和一種期許,期待中醫藥的大前景;⑤從文章倒數第二段中讀出了繼往開來,展望未來;⑥結合文本最后一段,既是自信,又有謙虛。小結:從這“一小步”的“小”字,我們可以讀出屠呦呦很豐富的意蘊,有她的謙虛,有她的自信,有她的期待,有她的擔憂,有她的激勵等等。2.題目,作者是從意義價值來解釋。如果把冒號后面的內容去掉,我們還可以填什么內容?《青蒿素: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從研制的過程,體現的精神等角度來思考。明確:青蒿素:傳統和現代的結晶

青蒿素:科學精神的彰顯和弘揚

青蒿素:個人與團隊的合作3.《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體現了中國科學家精神,對我們的學習或成長頗具啟示意義。請選準角度寫不少于200字段落,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示例1:所謂青春,當是你我不甘平庸,不畏失意的起點。褪去往昔的稚嫩,投身于激烈的競爭世界之中,為開辟新征程,打造新世界撐開一方晴空。古有宋濂不懈求學求知,雖歷經艱辛卻迎難而上,終成一代文學家。今有屠呦呦收集2000多個方藥,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淬煉出古老文化的精華,幫人類渡過一劫。青春年少時的他們不言失意苦悶,不愿松而懈怠,只是一味地,矢志不渝地去抗衡、對抗、沖破道路上如繭的困難,去打碎、逆行、沖破征程上的叢叢荊棘。而青春,方是披荊斬棘,鮮衣怒馬之時,不拘于思想世界的烏托邦,不囚于現實所謂的象牙塔,方無愧于自己,無愧于青春。示例2:屠呦呦帶領團隊經過多次嘗試,提取出青蒿素,獲得了成功,實驗好像可以就此而止了。然而屠呦呦并沒有因眼前的成功而停止探索,而是繼續前進。如果說面對無人開墾的領地進行拓荒需要巨大的勇氣,那么面對開滿花朵的田野想要再行培育則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勇氣。在成功之上再做出成績來,屠呦呦做到了。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的缺點,她和團隊繼續探索,又研制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疾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這一切有賴于屠呦呦骨子里的探索精神。只有不斷探索,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突破。環節三:鑒賞科普文的語言特色1.本文是屠呦呦女士在拉斯克頒獎大會上的一篇科普報告,如果你是報告大會的聽眾,你還想聽到什么?明確:①青蒿素出現之前的治療,和青蒿素的對比;②未來的研究方向和進程;③研究過程的困難故事;2.大家有沒有想過,這篇報告為什么不講這些?這體現了科普文語言的什么特點?明確:這篇報告緊緊圍繞青蒿素發現和應用的歷程以及中醫藥學的貢獻展開,體現了科普文語言的節制。3.語言節制不代表沒有感情。“我們終于找到了發現青蒿素抗瘧療效的突破口!”讀者還是可以從“終于”和感嘆號中讀出了情感。“終于”你讀出了什么情感?明確:激動之情。青蒿素的研究異常艱巨,屠呦呦團隊終于找到了突破口,來之不易。小結:一個科學家,她在回顧自己的研究過程的時候,輕描淡寫的只是一個詞語:終于。其中很多品質、復雜的情感都蘊含在其中。科普文語言的節制卻意蘊豐富。4.對比閱讀:八年級上冊人物傳記艾芙·居里《美麗的顏色》與科普文《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這兩篇文章,都是女性科學家,都是科學發現,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點?明確:人物傳記《美麗的顏色》語言生動,描寫細致,突出主觀情感;科普文《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語言精準。

在第一階段,我收集了2000個方藥,挑選出可能具有抗瘧作用的640個,從其中的200個方藥中提取了380余種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測試抗瘧效果。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