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檢測試題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杜維明先生認為儒家的一些基本價值——仁、義、禮、智、信,與西方一些觀念一樣具有普世意義,可以互相參照學習,而其中“仁”的價值應該是所有其他價值的基礎,乃至其他價值的前提,這是儒家思想的一貫之道。仁的最基本含義是愛人。《論語·顏淵》載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孟子·離婁下》直接提出“仁者愛人”。唐君毅曾說:“仁之表現只是此心境之直下流露。其主要者即在愛人。人之能愛,乃依于人我無間之心境。唯其人與我無間,然后能愛人如己。愛人如己,即是打破人我之隔閡,使人我之情相通,而表現此人我無間之心境于外。”在杜維明先生看來,“仁愛的仁是人作為人的體現,也就是最像人的人,最符合人的各種要求,能夠代表基本的理念和價值”。“一個仁愛之人必定是懷有信任意識和值得信任的。出于同情和憐憫,一個仁愛之人可以在人際和文化之間鋪陳一張不斷擴展的關系網絡。”“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學習仁愛之道都是所有古典教育的內容。當我們走過人類歷史上或許是最野蠻的一個世紀后,學習仁愛之道就成為當代世界中富有深刻意義的挑戰。我們承認個人尊嚴是一種不可回避的價值,但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學習如何以仁愛的方式來對待人,無論是一個貧窮老弱的白人、一個中國商人、一個猶太教的長者、一個穆斯林的阿訇、一個年輕富有的黑人婦女,還是其他什么人。這就要求我們具備一種能力,即不僅不將差異視為威脅,還將它視為一個豐富人性的機遇。”因此,學習仁愛之道、以仁愛之心待人接物,是儒家修身做人的基本方式。推而廣之,擴而大之,也是消泯多元文明沖突,通過文明對話實現文明和諧相處的基本途徑。19世紀以來,隨著人類社會交通愈發發達,通訊愈發快捷,人類各個文明體系的互相接近和交流也不斷增多、擴大、加深。一開始,各個文明容易站在自己本位文化的立場注重差異,但當全球一體化越來越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時,不同文明趨同性越來越強,世界各民族都在逐漸接受一些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價值觀、科學技術、倫理道德等。如何進行文明對話?2001年5月,聯合國組織的文明對話小組在愛爾蘭的都柏林討論該問題,學者孔漢思提出,發展文明對話應該把儒家的兩個基本價值和理念作為起點,一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對話的目的不是說服而是了解,而了解的前提是自我反思;另一個是仁道原則,即《論語》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一種共同繁榮和發展的健康心態。杜維明先生認同這個看法,他指出:有兩個原則必須建立起來,一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儒家“恕道”,“恕道原則的背后有一個仁道原則,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別人的痛苦我關懷,我的發展也有利于別人的發展。這兩個原則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也是孔漢思認為的文明對話的兩個基本原則。”可見,恕道及其背后的仁道,是文明對話的兩個基本原則。在我看來,仁道更應該是處理人際關系,乃至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對話的價值基礎。解決多元文明沖突的最理想辦法是通過文明對話在多元中尋求統一。如何在多元中尋求統一?可以將恕道和仁道原則經過現代詮釋,運用于多元文明的人類社會,實現超越時空的結合,促進人類走向“天下歸仁”的大同社會。朱熹《論語集注》釋“天下歸仁”:“歸,猶與也。又言一日克己復禮,則天下之人皆與其仁,極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又引程子曰:“克己復禮,則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還可以加上“人人皆仁,故曰天下歸仁。”天底下人人成仁人,事事是仁事,即是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仁”是儒家思想體系核心之核心,具有本元性、本始性、普遍性。“仁”之實踐而有“仁道”,即人之為人的基本道理,是人之為人的底線和最高境界。修身做人要識仁、求仁、體仁、履仁,以仁為本,進而修己安人,修己安百姓。實現仁道的基本途徑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求仁之道,是儒家一貫之道。“仁道”的基本含義是“仁愛”,仁道(仁愛)與忠恕之道相輔相成,是一體之兩面,“強恕而行”是求仁莫近之道。儒家基本價值——仁、義、禮、智、信具有普世意義,而仁道最為重要,可以成為不同文明對話的價值基礎。“天下歸仁”既是“仁”這一核心價值同心圓推衍的結果,也是儒家仁道邏輯演進的旨歸,更是儒家仁愛之道的社會理想。立足于仁道,多元文明可圓融無礙、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美美與共,終至天下大同。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從孔子、孟子,到近現代的康有為、孫中山都汲汲以求,延續了二千余年,但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天時、地利、人和始終都難達到,實際上一直流于空想。全球一體化為實現這一理想提供了條件和機會,因此我們應立足傳統,延續命脈,面向世界,走向大同。(摘編自韓星《促進人類走向“天下歸仁”的大同社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君毅認為,只有擁有人我無間的心境,然后才能做到愛人如己,而打破彼此隔閡,使人我之情相通,是人我無間心境的外化。B.東西方的古典教育都有儒家思想的影子,它們都提倡學習仁愛之道,承認個人尊嚴的重要價值,并且強調用仁愛的方式對待人。C.各文明由站在自己本位注重差異轉為接受一些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思想理念,這是由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使得不同文明趨同。D.天下歸仁是儒家仁愛之道的社會理想,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夢想,全球一體化打破了種種限制,提供了條件和機會。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仁道被稱為儒家思想的一貫之道,表明仁道是儒家所有其他價值的基礎和前提。B.當今學習仁愛之道成為一種挑戰,表明實施仁道的條件在上世紀遭到嚴重破壞。C.朱熹認為,克己復禮可使人人皆仁、事事皆仁,從而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D.“同心圓推衍”的表述,形象論述仁道可以使不同文明在對話中實現同心同德。3.下列說法中,不適合用來做本文理論論據的一項是(
)A.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B.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C.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D.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4.本文認為“仁道”可以促進文明對話,請具體解釋文中“仁道”的內涵。5.作者認為,仁道更應是文明對話的基礎。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這樣說的理由。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被遺忘的士兵【注】[法]蓋伊·薩杰我現在對于局勢已經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發現在我們師等待過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沒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尋找一無所獲。對于筋疲力盡的士兵而言,我們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必須渡過第聶伯河。自從我被編入了進攻部隊以來,就再也沒有收到葆拉的信。雖然我們的部隊活動頻繁,但是和葆拉失去聯系這件事一直讓我的心里很難受。在那些戰斗中的極度沮喪和厭倦里,兒女情長的話語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那些在爆炸中坍塌的房屋似乎也讓我對生活的正常感覺隨之坍塌,那些戰爭里的痛苦遠遠超過了無法實現的愛情所造成的痛苦。我常常想,如果我能從這場戰爭里活下來的話,那我對生活的要求是極其微小的。如果一個人的生命都還在朝不保夕的話,那他如何能夠為那些愛情的失意而耿耿于懷呢?自從別爾戈羅德的恐怖以后,我對世界的所有原來的認識都被摧毀了。在瞬息萬變的戰局里,我們常常不知道到底要放棄生活里的哪些事物才可以取得某種身心上的平衡。我依然不愿向死亡屈服。我已經在那些極度的恐懼中向自己發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財富、愛情,甚至是一部分肢體,我也要從這場可怕的戰爭中活下來。①我從老兵那里也學會了一件寶貴的事情,那就是無論在何種艱難的環境里,我都可以重溫那些美好的回憶,即使我躺在冰冷的雨地里任憑雨水濕透全身的時候也不例外。那些在我臉上流下的雨水可以讓我的眼淚不被別人看到。雨在不停地下著,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停了下來。我們站的河岸邊的土地完全成了一片踩起來像海綿的地方。我們全身早就沒有一處是干的了,有些人干脆把自己的衣褲都脫了,光著身子在岸邊等待著。②大多數時間我們都站在岸邊看著那些渡船在來回地運送著士兵們。到了中午的時候,盡管天依舊下著小雨,但是一隊俄國人的伊柳辛式強擊機出現在了我們這里。我們一邊詛咒著這些帶來厄運的飛行器,一邊迫使自己趴在了黏糊糊的河岸的泥土上。那些飛機向我們來回掃射和投彈了3次。③又有一些士兵成了這次渡河行動新的陣亡者。終于在下午6點鐘的時候,那時天色已經漸漸變暗,我們師的部隊開始登船了。模糊和短促的笑容閃現在人們的臉上,至少我們開始過河了,這一切的麻煩可以暫告一段落了。我們馬上就可以換上干衣服,然后就是好好睡一覺,再也不用擔心俄國人了。我們都在憧憬河那邊的新生活,但是還有一個恐懼——在我們過河的時候會發生問題嗎?那些過度使用和嚴重超載的渡船是否能夠撐得住?或者它們會突然沉沒并將船上的士兵帶到幽深的河底?還有那些俄國人的雅克飛機……如果那些飛機出現的話……我們都非常清晰地記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場屠殺。天漸漸黑了,俄國飛機在晚上很少出來,④也許至少現在我們不再受它們的威脅了。當輪到我時,我和大約100名士兵登上了渡船,渡船的木板邊上被數以千計的士兵的皮靴底磨得到處是木渣。水面離渡船的邊上只有大約20厘米,這讓我有些不安。過河大約花了15分鐘,但是好像是過了一個世紀一樣。河水緩緩而輕柔地從我們的周圍流過,這讓我們這些焦急渡河的人心里感到煩躁和狂亂。有幾個家伙一直在數數,不知道他們是在計算時間呢,還是在幫助自己睡覺。船的前部傳來聲音說我們馬上就要靠岸了。那些在船前部的人可以看到那個籠罩在霧氣之中的河岸了。我們的心跳開始加速,默默地希望船的馬達能夠轉得更快一些。我們馬上就要上岸了,而此時天空依舊是安靜如常。一艘空空的渡船經過我們向東岸駛去。我們冷冷地看著這艘船。任何向東的運動都讓我們感到不寒而栗。現在西岸離我們只有20米遠了。我們依舊不敢動一動,如果是在其他的情形下,我們一定會跳起來歡呼。在經歷了那么多天的等待和沮喪之后,我們得救了。現在船離岸只有10米了……然后就是5米。馬達開始倒轉起來,船緩緩地停了下來,停靠在一個由木樁搭成的碼頭上。我們又聽到一個聲音告訴我們說要慢慢和小心地挪動。我們一個接一個踏上了岸邊的土地,這里的土地就像是東岸那般泥濘。但是這些泥濘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已經到了河的另一邊。西岸意味著安全,這里也是我們和俄國人之間的天然屏障。大家都強烈渴望這種安全感很久了。德軍戰報里的命令是明確的:我們必須要死死守住第聶伯河的防線。敵人不能從這條防線通過,在明年春天的時候,我們會發起反攻,一直把那些俄國佬丟到伏爾加河里去。在痛苦而漫長的撤退途中,還有在東岸的似乎無盡的等待中,所有人都在想著這個命令。⑤我們的厄運似乎隨著我們踏上西岸而結束了,我們就要重新整編,領到干凈的衣服,休假,還有那個我們還沒有被打敗的信念。當然,西岸依舊是俄國的土地,但是這是一塊在幾年前曾經歡迎過我們的土地,這里的人們喜歡我們。我們似乎感到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一樣。【注】節選自《被遺忘的士兵》一書,該書記述了一個普通德國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國與蘇聯空前慘烈戰爭中的真實個人見聞。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已經不在乎戰爭局勢的發展,“我”試圖從過河的人中找到自己的朋友,體現“我”仍然關心著朋友的安危。B.“我”對渡河后換上干衣服、好好睡一覺的想象,是對新生活的憧憬,表明已經筋疲力竭的士兵們渴望擺脫困境。C.文中“但是還有一個恐懼”之后的破折號表解釋說明,接著連用幾個問號,渲染緊張的氛圍,突出大家內心驚惶。D.文中多處使用數字對對象進行描述,既表明“我”在戰場上觀察細致入微,也表現出“我”在渡河過程中極其不安。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中“寶貴的事情”指在艱難處境中重溫美好回憶,這是戰場生存智慧的體現。B.句子②中“都站在岸邊看著”體現出士兵們對渡河急切以及對戰爭的慘烈感到麻木。C.句子③中“又”表述似乎淡寫輕描,但眼前的景象其實已經在不同的時空反復上演。D.句子④中“也許”和⑤中“似乎”都體現對安全不確定,表明士兵們內心戰戰兢兢。8.本文記述了“我”隨軍渡過第聶伯河的過程,文章第2段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9.文章題為“被遺忘的士兵”,請根據文本談談對此標題的理解。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違道不遠。”學者疑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貫道,子思恐人難曉,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雖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為道。故曰違道不遠。”游定夫云:“道一而已,豈參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違道,為其未能一以貫之也。雖然欲求入道者莫近于此此所以違道不遠也。”楊中立云:“忠恕固未足以盡道,然而違道不遠矣。”侯師圣云:“子思之忠恕,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已是違道。若圣人,則不待施諸已而不愿,然后勿施諸人也。”諸公之說大抵不同。予竊以為道不可名言,既麗于忠恕之名,則為有跡。故曰違道。然非忠恕二字亦無可以明道者。故曰不遠。非謂其未足以盡道也。違者違去之謂,非違畔之謂。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蘇子由解云:“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麗于形,則于道有間矣,故曰幾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其說與此略同。(節選自《容齋隨筆·卷二·忠恕違道》)材料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張書諸紳。(《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節選自《論語》)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雖然A欲求入B道者C莫近D于此E此F所以G違道H不遠也。1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中庸》恐人不喻(明白)
天下歸仁焉(恢復)克己復禮為仁(約束)
小子何莫學夫詩(老師對學生的稱呼)B.非違畔之謂(同“叛”,背叛)
就有道而正焉(正直)文勝質則野(華美,文采)
致知在格物(獲得)C.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揚)
復眾人之所過(補救)則于道有間矣(差別)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買)D.子張書諸紳(衣帶)
自見者不明(顯露)企者不立(踮起腳)
人之有是四端也(萌芽,發端)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學者們懷疑曾子與《中庸》關于“忠恕”與“道”之間關系的說法有所不同。B.游定夫認為理的本源不能用比較確定,但從學道理角度看,忠恕最接近“道”。C.老子認為最好的東西像水一樣,能使萬物得利而不爭功,這就是自然之理。D.孔子認為只要言語忠誠老實,行為忠厚嚴肅,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忠恕固未足以盡道,然而違道不遠矣。(2)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14.蘇子由認為“道無所不在”,材料二內容中哪些優秀品質體現了這種“道”?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復次一首送赴闕(其二)蘇軾莫負黃花九日期,人生窮達可無時。十年且就三都賦,萬戶終輕千首詩。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君看六月河無水,萬斛龍驤到自遲。【注】①周令:即錢塘縣令周邠。②戢翼:斂翅。③萬斛:言船之大。④龍驤:晉王濬拜龍驤將軍,受命伐吳,豫修舟艦,大船連舫,一舟可載二千余人。后因以稱大船為龍驤。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花喻人,一方面勉勵友人不要錯失時機,另一方面也寬慰友人人生窮達沒有定時,B.頷聯用典,告誡友人好文章需要長久打磨,也指出即便如此,還是難免被身居高位者輕視。C.尾聯表意含蓄,以“水”喻外在條件,以“萬斛龍驤”喻周邠,以“到自遲”來警示友人。D.全詩寫出詩人對好友周邠進京入朝的祝賀與期待,希望好友大有作為,同時也有所顧慮。16.紀昀點評本詩頸聯“用比,更覺深警”,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表現詞人夢里歸鄉,與妻子相見情形的兩句是:“
,
。”(2)李白在《將進酒》中以“
,
”,表達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和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3)古代文人經常將“滄海”和其他意象組合成一個意境,或展現寬闊胸襟,或寄托憂思情懷,或抒發離情別緒等,如:“
,
。”六、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的兩只眼之間有一定距離,看東西的角度不一樣,看到的圖像就不同,因此能產生立體感。①正是因為這個原理,②3D電影拍攝時會用到兩臺攝像機拍攝,③以此模仿人眼睛的視角,④播放時也是兩臺放映機同時播放。⑤我們在大屏幕上看到電影其實是兩幅畫面疊加而成的,因此_____A______。⑥當我們戴上3D眼鏡時,⑦重影不僅不見了,⑧且左、右眼分別只能看到左、右邊放映機的圖像,⑨接著雙眼匯聚功能會將左右圖像疊加在視網膜上,⑩這樣三維立體的圖像就出現了。3D電影兩部攝像機之間的距離,相當于觀影者兩眼之間的距離,______B_______,但并非所有人都適用該平均值。此外,看3D電影時除了大量實焦畫面外,還有元素豐富的虛焦布景圖,這些場景會讓眼球重新聚焦,進而導致眩暈感。看3D大片時,多數人的心情會隨著劇情跌宕起伏,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眨眼頻率變低,如此也容易讓人更累甚至頭痛。值得注意的是,有實驗證明,3D造成的視疲勞為普通畫面的3倍,未成年人如果戴著成年人規格的3D眼鏡,則視疲勞會更加嚴重,甚至會造成視力下降。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19.文中第一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人曾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愿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后的權益——
①。至于席豐履厚的人更不愿
②,墻上掛一張圖畫,看看就可以當“臥游”,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說穿了“太陽下沒有新鮮事物”,號稱山川形勝,還不是幾堆石頭一汪子水?古人云:“一生能著幾雨屐?”這是勸人及時行樂,莫怕多費幾雙鞋。但是旅行果然是一樁樂事嗎?其中是否含著有多少苦惱的成分呢?出門要帶行李,那一個幾十斤重的五花大綁的鋪蓋卷兒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難關。要捆得緊,要捆得俏,要四四方方,要見棱見角,與稀松露餡的大包袱要迥異其趣,這就已經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所能勝任的了。“御風而行,泠然善也,”那是神仙
③的生活。在塵世旅行,還是以腳能著地為原則。我們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鉆出鉆進;我們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縮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來欣賞。旅行雖然夾雜著苦惱,究竟有很大的樂趣在。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1.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劃線句中兩個問號的表達效果。
22.仿照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寫一段話,要求內容貼切,句式相同。七、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卻不是獨立的存在。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B2.D3.A4.仁道是儒家修身做人的基本方式,強調以仁愛之心待人接物;仁道經過現代詮釋,是不同文明共同繁榮和發展的健康心態。5.仁道可以促進文明多元中求統一,實現文明和諧相處;恕道必須以仁道為基礎,是實現仁道的基本途徑。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它們都提倡學習仁愛之道,承認個人尊嚴的重要價值,并且強調用仁愛的方式對待人”錯誤,由“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學習仁愛之道都是所有古典教育的內容。當我們走過人類歷史上或許是最野蠻的一個世紀后,學習仁愛之道就成為當代世界中富有深刻意義的挑戰。我們承認個人尊嚴是一種不可回避的價值,但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學習如何以仁愛的方式來對待人”,可知“承認個人尊嚴的重要價值、強調用仁愛的方式對待人”不是東西方古典教育承認、強調的內容,而是“我們”應當承認、強調的。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形象論述仁道可以使不同文明在對話中實現同心同德”錯誤,由“‘天下歸仁’既是‘仁’這一核心價值同心圓推衍的結果,也是儒家仁道邏輯演進的旨歸,更是儒家仁愛之道的社會理想”,可知文中“同心圓推衍”是來論述“‘天下歸仁’既是‘仁’這一核心價值”這一觀點的。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是說道德高尚的君子重義而輕利,道德敗壞的小人重利而輕義,是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沒有涉及仁的“愛人,愛人如己”的內涵。不適合用來做本文的理論論據。B.“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強調了修身養德、與人為善、追求至善的道德準則,合乎“仁者愛人”。適合用來做本文的理論論據。C.“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把以仁義治國作為自己的責任,責任重大,與“仁道可以解決多元文明的沖突”相關聯強調出施行“仁”的意義。適合用來做本文的理論論據。D.“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闡明了為政者、領導者應當具有同情心、憐憫心,懷有一顆仁心,施行關愛百姓的政策,那么治理國家就很容易,這是仁的基本理念。適合用來做本文的理論論據。6.A7.B8.①補充交代“我”與葆拉交往經歷,豐富人物形象;②描寫“我”經歷戰爭后的心理,側面表現戰爭的殘酷;③表現“我”強烈的求生欲,為下文渡河過程中種種表現作鋪墊。9.①參戰士兵被社會遺忘,戰爭阻斷了士兵們愛情、財富等正常的社會心理和需求;②參戰士兵被歷史遺忘,作為非正義一方的成員,注定只能淹沒在歷史長河中;③作者是戰爭的親歷者,標題體現出其對戰爭戕害人性的控訴以及對戰爭本質的反思。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的能力。A.“體現‘我’仍然關心著朋友的安危”錯誤。原文“我現在對于局勢已經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發現在我們師等待過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沒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尋找一無所獲。對于筋疲力盡的士兵而言,我們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必須渡過第聶伯河”可知,此時殘酷的戰爭已經摧毀了士兵對朋友的掛念,“找到自己的朋友”只是為了找到同道中人。故選A。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以及對戰爭的慘烈感到麻木”錯誤。原文“大多數時間我們都站在岸邊看著那些渡船在來回地運送著士兵們”“我們一邊詛咒著這些帶來厄運的飛行器”“模糊和短促的笑容閃現在人們的臉上,……但是還有一個恐懼——……我們都非常清晰地記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場屠殺”可知,士兵們對戰爭是恐懼和痛恨。10.ACE11.D12.C13.(1)忠誠、寬恕固然不能包括全部道,然而它距離道的本源不遠了。(2)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靠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處處行得通。14.要善于自我反省;言語忠實誠信,行為篤厚恭敬;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即便如此,想要知曉道的,沒有比這更接近的了,這就是為什么說“距離道的本源不遠”。“雖然”,即使這樣,作句前狀語,“然”后A處斷句;“欲求入道者”中,“者”表停頓、強調,C處斷句;“此所以……也”,判斷句,E處斷句。故在ACE處斷句。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句中的意義的能力。A.歸,稱贊。句意:天下人都會稱贊他是仁人。B.正,匡正。句意: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C.鬻,賣。句意:現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內容的能力。C.“這就是自然之理”錯誤,“幾于道”的意思是“最接近于‘道’”,“接近”不等于“是”。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固”,固然;“盡道”,包括全部道;“違”,距離。(2)“輿”,車;“衡”,車前橫木;“然”,這樣。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依據“吾日三省吾身”可概括為:要善于自我反省。依據“言忠信,行篤敬”可概括為:言語忠實誠信,行為篤厚恭敬。依據“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概括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參考譯文:材料一:曾子說:“夫子的學說,只不過是忠和恕罷了。”《中庸》說:“忠恕距離道的本源不遠”學者們懷疑這兩種說法不同。程伊川說:“《中庸》怕人不明白曾子的話,就指出忠恕接近道。”又說:“忠恕固然是可以貫穿道的,子思怕人難以理解,所以退一步來說。”又說:“《中庸》因為曾子的話雖是如此說,又怕人懷疑忠恕不一定就是道,所以說‘距離道的本源不遠’。”游定夫說:“道是唯一的,豈能相互比較而言!此就是忠恕違道的原因,是因為它不能用一種道理貫穿于全部事物。即便如此,想要知曉道的,沒有比這更接近的了,這就是為什么說‘距離道的本源不遠’。”楊中立說:“忠誠、寬恕固然不能包括全部道,然而它距離道的本源不遠了。”侯師圣說:“子思所講的忠恕,不愿意加在自己身上,也不愿加在別人身上。這已經是‘離開道的本源了’。至于圣人,則是并非先不愿加在自己身上,然后才不愿加在別人身上。”諸公的說法,不盡相同。我私下認為不可用概念來表述,既附著于忠恕之名,這就有了形跡,所以說“離開了道的本源”。然而除了忠恕二字,也沒有可以闡明道的,所以說“不遠”,并不是說它不足以概括道。“違”是距離的意思,不是違背的意思。老子說:“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蘇子由闡釋說:“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利,水也是如此。然而既已附著形跡,則和道就有了差別,所以說‘幾于道’。然而可以用來形容的善,沒有比這更好的,所以說‘上善’。”這和我的看法大略相同。材料二: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與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誠信了嗎?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常溫習了嗎?”(《學而》)子張問怎樣才能處處行得通。孔子說:“言語忠實誠信,行為篤厚恭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能行得通。言語不忠實誠信,行為不篤厚恭敬,即使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好像看見‘忠實、誠信、篤厚、恭敬’的字樣直立在面前;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靠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處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衣服大帶上。(《衛靈公》)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衛靈公》)15.B16.頸聯運用比喻,把自己比作受傷的鴻雁和受驚的烏鵲,寫出仕途失意、飄泊無依;思想深刻,通過寫自身經歷遭遇表達對時局變動的隱憂;警醒自己與友人,仕途的困窘與通達是常態,施展才華需要抓住有利的外在條件。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B.“告誡友人好文章需要長久打磨”錯誤,理解淺顯,此處運用左思閉門構思并創作十年,寫成《三都賦》的典故,寫友人周邠多年努力,今朝赴闕之事。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藝術手法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由原詩“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可知,此聯天空靜謐詳和,而受了傷的大雁還是收斂著翅膀不肯高飛;明月高掛,被驚起的喜鵲依然無法安心落在枝頭上。此聯詩人把自己比作“傷鴻”和“驚鵲”,把自己比作受傷的鴻雁和受驚的烏鵲,寫自己受挫被貶,仍然沒有棲息之所,安身立命之處,寫出仕途失意、飄泊無依;由原詩“莫負黃花九日期,人生窮達可無時”可知,以花喻人,警示友人要珍視時光,仕途的困窘與通達是常態;由原詩“萬斛龍驤到自遲”可知,運用典故,以“萬斛龍驤”喻友人,以“到自遲”來警示友人沒有外界的提拔,成功的到來也比較晚,鼓勵友人施展才華需要抓住有利的外在條件。全詩多處用比,對朋友的期待、囑托、警示真摯深沉。17.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惟、宴、恣、謔、蜉蝣、渺、粟、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兒童疫苗接種》課件
- 黃石承接鋼結構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塑料工藝鐘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塔機租賃合同簽訂要點與防范工程騙局
- 2025標準食品買賣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國三工位管端加工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合同模板采購及供應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國造粒機襯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縫編氈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宣城網吧消防施工方案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連續墻技術規程
-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含新增和修訂部分)
- 《新農技推廣法解讀》ppt課件
- 社區家庭病床護理記錄文本匯總
- 色譜、質譜、聯用
- 畢業設計(論文)-CK6150總體及縱向進給和尾座部件的設計
- 施工項目人員任命書(范本)
- 苯酐裝置國內同類裝置事故案例
-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圖形旋轉》練習題
- 智慧樹知到《開啟疑案之門的金鑰匙司法鑒定》見面課答案
- 結構化面試技巧(完整版).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