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讀-2024年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專題精講_第1頁
文言句讀-2024年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專題精講_第2頁
文言句讀-2024年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專題精講_第3頁
文言句讀-2024年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專題精講_第4頁
文言句讀-2024年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專題精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一輪復習之文言句讀什么是“句讀”?《師說》第86頁注釋④是這樣解釋句讀的:“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古書沒有標點,所以要學習句讀。”劃分句子成分可以幫助我們判定古代漢語的句讀。定主語,知道句子是從哪里開始;定謂詞,知道同一個主語下轄幾個分句;定賓語,知道句子是從哪里結束。考情微觀年份卷別原題呈現命題特點2023新課標全國Ⅰ卷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1)提供原文中的一組句子,需要斷三處,給出ABCDEFGH八處答案標號,要求考生判定該斷的地方,將相應的答案標號涂黑;(2)賦分為3分,每答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續表)考情微觀年份卷別原題呈現命題特點2023新課標全國Ⅱ卷夫為人A所B陷而欲勝C敵D不亦難乎E臣故曰無術焉F符堅之類G是也。(1)提供原文中的一組句子,需要斷三處,給出ABCDEFGH八處答案標號,要求考生判定該斷的地方,將相應的答案標號涂黑;(2)賦分為3分,每答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记槲⒂^年份卷別原題呈現命題特點2023全國甲卷母異A之B謂C回族人日D是兒E愛我F如此G多H知孝養我矣。(1)提供原文中的一組句子,需要斷三處,給出ABCDEFGH八處答案標號,要求考生判定該斷的地方,將相應的答案標號涂黑;(2)賦分為3分,每答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續表)(續表)考情微觀年份卷別原題呈現命題特點2023全國乙卷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恐為曾傷G君H不如殺之(1)提供原文中的一組句子,需要斷三處,給出ABCDEFGH八處答案標號,要求考生判定該斷的地方,將相應的答案標號涂黑;(2)賦分為3分,每答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1、考題變化:自2023年開始,文言文斷句變選擇題為主觀題,題干為“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筡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命題特點:文言文斷句無法單純依靠答題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據自己理解斷句。試題將出現4種類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區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斷可不斷”與“非斷不可”之間要做出正確取舍。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四處及以上不給分。3、以靜制動對新題型不必恐慌與畏懼,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把握住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我們就可以以道馭術,以不變應萬變。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無外乎下面幾點:(1)通讀全文,整體把握內容和主題。(2)翻譯理解,結合關鍵宇詞揣度句意。(3)多讀多背,形成文言的閱讀習慣和語感。突破導航一、理解文意是關鍵

文言文斷句不能脫離與語境的聯系,首先認真通讀原文,根據上下文語意推斷斷句部分的大意,把可以確定斷開的地方先斷開,這是斷句的關鍵,是重中之重。突破

正確標斷文言語句二、借助標志加語法

有時候,理解文意存在困難,可借助一些標志和語法來進行斷句。(一)名詞、代詞

文言文中的名詞和代詞常用來做主語或賓語,斷句時可先找出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國名、朝代名、器物名、動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詞,如吾、予、余(表示“我”),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如果這些名詞或代詞做主語,那么它們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斷開;如果這些名詞或代詞做賓語,那么它們的后面也可能需要斷開?!緦c訓練】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孫)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劉)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權不得已召瑜還及備西攻劉璋權曰猾虜乃敢挾詐如此備留關羽守江陵,魯肅與羽鄰界,羽數生疑貳,肅常以歡好撫之。(節選自《資治通鑒》)[答案](劉)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權不得已召瑜還/及備西攻劉璋/權曰/猾虜/乃敢挾詐如此/[解析]語段中,可根據代詞“汝”“吾”、名詞“備”“蜀”“山”“天下”“權”等所在位置來斷句。(二)動詞、形容詞

充當一個句子謂語成分的是動詞、形容詞(或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其他詞)。斷句時,可以先找到語句中的動詞、形容詞,確定作為謂語的動詞、形容詞;然后根據謂語前的狀語、主語和謂語后的賓語等來斷定語句的停頓點。【對點訓練】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則再拜而辭也去。(節選自《戰國策·齊策四》)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答案]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解析]動詞“歸”“食”“步”“罪”、形容詞“靜”“正”都要注意搭配的對象。(三)對話詞

在古代文獻中,常用“曰”“云”“言”“謂”“道”“問”等動詞來表示人物的對話,而且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因此,可以利用文言文的這個特點進行斷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理清問者、答者,明辨句讀?!緦c訓練】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7處)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襄子將出,曰:“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曰:“邯鄲之倉庫實?!毕遄釉?“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鐸之所寬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三家分晉》)[答案]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解析]根據兩個“曰”可以看出,這是“從者”和“襄子”的對話,首先在“從者曰”“襄子曰”前后斷句;再具體看“從者”所說的話,根據內容可在“長子近”后斷句;接著看“襄子”所說的話,根據內容,“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是“民”的行為,可在中間斷開;“其誰與我”意為“誰能幫助我”,句意完整單獨成為一句。(四)虛詞

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介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它們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虛詞類別及斷句方法類別斷句技巧常見例詞發語詞、表謙敬的副詞常居句首,其前常斷開夫、蓋、至若、若夫、唯(惟)、斯、且、竊、請時間詞常居句首,其前常斷開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續表)類別斷句技巧常見例詞句末語氣詞其后常斷開陳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問句末尾:與(歟)、邪(耶)、乎感嘆句末尾:哉、夫疑問語氣詞一般構成疑問句,其前常斷開何、胡、安、曷、奚、盍、孰、孰與、何如、奈何復句關聯詞語其前常斷開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豈、豈非復音虛詞復音虛詞需保持完整,中間不能斷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特別提示利用虛詞標志斷句要注意靈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當于“于”時,不能斷開。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p>

2.“也”用在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時,可斷開也可不斷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3.連詞“而”有時用于詞或短語之間起連接作用,所連接的內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聯系很緊密,一般不在其前斷開。但如果“而”是連接兩個句子,則往往要在其前斷開。如:“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p>

4.“夫”有時也做指示代詞(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用在句中,這種情況則不能斷開。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薄緦c訓練】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強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強臺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后蘭臺強臺之樂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節選自《戰國策·魏策二》)[答案]后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左白臺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后蘭臺/強臺之樂也/[解析]可根據虛詞“者”“也”在句中的位置來斷句。需要注意的是,一是“以”字,“以……”表示原因,中間不能隨意斷開,前文有“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提示;二是“而”字,“而”字起到了連接作用,不可以把“左白臺而右閭須”“前夾林而后蘭臺”兩個句子斷開。(五)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判斷句、反問句、被動句、變式句等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常見的判斷句有“……者,……也”“……也”等,反問句有“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被動句有“為……所……”“受……于……”“見……于……”等,固定結構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對點訓練】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酈生[注]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庇谑乔册B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豪桀亡秦》)

[注]酈生:指酈食其。[答案]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解析]語段中,“此所謂探虎口者也”為判斷句,前后要斷開;“夫陳留……也”為判斷句,前后要斷開。(六)修辭古人寫文章是非常講究辭采的,經常使用頂真、排比、對偶、反復等修辭手法,講求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可以把這些特點作為我們斷句的依據?!緦c訓練】6.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7處)

上(唐太宗)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嘗謂公卿曰:“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煬帝既弒,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無惜盡言。”(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答案]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解析]語段中,“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與“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都是對偶的句子。三、解題思路

從解題角度看,我們仍然要找到不變應對萬變的思路,形成這種思路的基礎就是:確?!安蛔x破句,保持局部句意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可以遵循以下幾步來解題。第二步建立句意與關系第一步找出動詞文言斷句“三步走”第三步確認斷句

瀏覽原文不加標點無停頓的原句,找出句中的動詞,從而確定語句的大體意思,即:什么人在做什么事,什么人經歷了什么,人物之間有哪些重要的關聯。這個過程要先找到句中的動作,由動作推測動作的發出者。再到句中進行具體的比較,比較的重點放在間隔處的字詞歸上還是歸下,通過不同歸屬方式來比較語意的連貫性。篩選掉那些可斷可不斷的干擾位置,篩選的標準就是影響句意的完整表達與否。[2023·新高考全國Ⅰ卷改編]材料二劃橫線出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韓非子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典例剖析?【答案】CEG第一步找出動詞先找出句中動詞“云”“善”“引”“難”。第二步建立句意與關系依據動詞建立句子大意和人物關系:“韓非子評價孔子。評價孔子什么?孔子肯定這件事的行為,然后韓非子書中引述這件事,然后對這件事做出非難。”這句話的句意的確定需要結合前后文內容來澄清“引”的動作是韓非子發出的,“難”的動作是韓非子對孔子。第三步確認斷句在動詞附近找,又要確保不能“破句”。故:A處之前只是一個獨立名詞,此處不可斷。B處若斷句,整個句意不完整,也不可斷。C處斷句則保持了韓非子書中對孔子的描述,確保了一個獨立的意思,該處是正確點斷處。第三步確認斷句D處在動詞“引”之后,若要在動詞后斷句則要確認動詞對象(賓語)省略且表達完整意思,但該處的“引”顯然沒有講清楚“引述什么”,意思不完整,不可斷。E處之前形成一個連貫語句:“引以為張本”,有動詞,有賓語,說韓非子在書中將孔子的稱善這件事引述為一個材料。該處需要斷。F處“然”與“后”若分開,表述轉折,如果不分開表示順承,根據接下去的動詞“難”可以推斷,韓非子書中是先引述孔子的言論接著再提出非難,所以這里是順承關系,因此不應當斷。G處之前已經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然后難之”,接著指出其錯誤加以責難。依據保持句子完整性的原則,此處應當斷句,確保分句的獨立性。最后是H處,“豈有”的“有”應當接上具體內容,否則句子不完整,因此該處不應斷句,要與最后形成銜接,傳遞完整意思:“哪有不成立”的。答案CEG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靖郭君善齊貌辨。齊貌辨之為人也多疵門人弗說士尉以諍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數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齊貌辨俱留。無幾何,齊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說嬰甚,公往,必得死焉!”齊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請必行?!本腹荒苤?。(節選自《戰國策·齊策一》)專項練習[答案]齊貌辨之為人也多疵/門人弗說/士尉以諍靖郭君/靖郭君不聽/士尉辭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解析]作答本題,可先找出文中的名詞或人名,如“齊貌辨”“靖郭君”“門人”“士尉”?!褒R貌辨”“門人”“士尉”分別為三個句子的主語,前句說齊貌辨有缺點,后面說門客都討厭他,士尉曾勸靖郭君趕走他,故應在“門人”“士尉”前斷開?!熬腹睘槿嗣?,兩個“靖郭君”中間要斷開。前面說“靖郭君”不聽勸告,后面說“士尉”離開,故應在“不聽”“去”后斷開。第一個“舍”是安置的意思,“令……御”譯為“讓……侍奉”,“進食”指送飯給他,為三件事,故正確斷句為:于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旦暮進食/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碧锕庠?“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碧釉?“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諾

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鼻G軻曰:“謹奉教?!碧锕庠?“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節選自《戰國策·燕策三》)[答案]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諾/[解析]“門”為“太子丹”送客地點,其后斷開;“曰”表示“說”,其后斷開;“所報”“所言”為名詞性短語,與后面的“國大事也”構成判斷句,故“國大事也”前后要斷開,“所報”“所言”為兩件事,“所言”的主語為“先生”,故應該在“先生所言者”前斷開;“愿……也”為太子丹說的話,“田光”另起主語,故“田光”前斷開;“諾”譯為“好”,表應答的詞,其前斷開。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臣聞興師十萬,日費千金,邦內騷動七十萬家,此豈細事?然古者命將出師,民不再役,糧不再籍,蓋慮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遠在上流,去朝廷數千里,平時每有糧食不足之憂。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陜、洛,而在寨卒伍有饑餓閃走,故臣急還,不遂前功。致使敵地陷偽忠義之人旋被屠殺,皆臣之罪。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濟此大事也。(節選自《金佗稡編》卷七)[答案]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解析]作答本題,一是注意抓名詞“有司”、代詞“臣”;二是抓重要的謂語動詞“儲備”“靜慮”等,它們都是在句中做謂語,在其后面斷開;三是注意抓“亂”的賓語“方寸”、“仰遵”的賓語“成算”,要在其后面斷開。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答案]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解析]“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是用“……者……也”做標志的兩個判斷句,“法者”的前面要斷開,“也”的后面要斷開;“此乃忍小忿而存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