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11水循環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11水循環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11水循環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11水循環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11水循環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時分層作業(十一)水循環(建議用時:45分鐘)[合格基礎練]下圖為某地理考察小組利用“日光蒸餾法”取水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該試驗所揭示的水循環的主要動力為()①風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陽能④溫室效應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該試驗可以明顯模擬出的水循環環節主要有()①水汽蒸發②水汽輸送③大氣降水④地表徑流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1.B2.B[第1題,讀圖可知,該方法利用太陽輻射的能量,使水分蒸發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聚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第2題,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干脆凝聚,水滴干脆進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擬水循環的水汽輸送和地表徑流環節。]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能正確反映海陸間水循環過程的是()A.a→f→h→g B.e→f→h→dC.c→a→b→d D.d→a→b→c4.水循環中的()A.a環節主要動力是季風B.b環節集中在夏季C.c環節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D.d環節為水汽的輸送3.D4.C[第3題,依據圖示信息可知丙、丁間為海陸間水循環,乙、丙間為陸地內循環,丁為海上內循環。第4題,水汽輸送的主要動力是大氣環流,季風只是其中的一種;大氣降水的季節安排與其所處地的氣候類型有關;地表徑流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d環節為蒸發。]下圖示意某大河流域規劃50年后建設用地增加比重和該流域水循環某環節水量增加比重。讀圖,完成5~6題。圖a建設用地增加比重圖b水循環某環節水量增加比重5.材料中水循環某環節是()A.降水 B.蒸發C.地下徑流 D.地表徑流6.流域建設用地增加對流域環境的影響是()A.使區域氣候趨于干熱B.河流中下游地區洪澇削減C.流水侵蝕作用加強,水土流失嚴峻D.巖層結構趨于穩定,地質災難削減5.D6.A[第5題,綜合分析兩圖可知,隨著建設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環某環節水量也增加,二者呈正相關。建設用地增加,綠地面積會相應削減,導致下滲量削減、短期內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削減、蒸發量削減;降水主要受大氣環流影響。第6題,流域建設用地增加會使區域內綠地面積、水域面積削減,調整氣候功能降低,氣候趨于干熱;它還會使地表徑流的季節變更增大,中下游地區洪澇災難加重;建設用地一般會運用現代建筑材料對地表進行覆蓋,水土流失問題減輕;工程建設往往會破壞巖層結構,導致地質災難增多。]7.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指出,我國西部地區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需注意開發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術開發水源,在嚴峻干旱地區模擬“人造山脈”,進行人工增雨雪。二是發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個省區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僅解決了部分人的飲水困難問題,而且還為農田抗旱供應了水源,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材料二水循環示意圖(1)發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對水循環的哪一環節施加影響?此項工程的好處主要是什么?(2)水循環各環節中,能夠對H環節干脆產生影響的是哪一環節?能夠使H環節的水量增大的條件有哪些?(3)能代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季風的是哪一環節?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與哪一環節關系最親密?(4)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質,請對當地農夫的傳統習慣提出建議。[解析]第(1)題,發展集雨工程將導致地表徑流削減,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第(2)題,圖中A、B、C、D、E、F、G、H分別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水的蒸發、植物蒸騰、地表徑流、下滲。降水強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蓋率都會影響地表水的下滲。第(3)題,我國東南沿海的夏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可以用C環節表示;南水北調工程是對地表徑流的影響,與G環節關系最親密。第(4)題,“水質”和“傳統習慣”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詞,在正確審題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表述即可。[答案](1)主要對G(地表徑流)施加影響。此項工程的好處主要是涵養水源。(2)D(降水)。降水強度小,時間長;地面坡度?。恢脖桓采w率高。(3)能夠代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季風的是C(水汽輸送)。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與G(地表徑流)環節關系最親密。(4)家禽、家畜集中圈養;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處理;廁所應遠離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等級過關練]讀長江流域水災干脆經濟損失年際變更圖,完成8~10題。8.1950~1990年長江流域水災干脆經濟損失較嚴峻的兩次是()A.1954年、1990年 B.1989年、1990年C.1954年、1983年 D.1967年、1971年9.這兩次水災都是()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暢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圍湖造田所致10.長江流域成為水災多發區的人為緣由是()①濫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圍湖造田③是我國經濟核心地帶④位于季風氣候區⑤東部臨海A.①②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8.C9.A10.A[第8題,從長江流域水災干脆經濟損失年際變更圖中可看出,1954年干脆經濟損失6000多億元,1983年干脆經濟損失9000多億元。第9題,長江流域的洪水主要以暴雨洪水為主,因此兩次水災都是由于雨帶長時間停留在某處,造成集中性暴雨所致。第10題,長江流域成為水文災難多發區的人為緣由是濫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和圍湖造田等。]涇惠渠灌區是一個從涇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區(引水主要用于農作物澆灌),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是我國典型的渠井結合多水源灌區。讀涇惠渠灌區水循環系統示意圖,回答11~13題。11.下列關于涇惠渠灌區水循環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只參加陸地內循環②只參加海陸間循環③可促進灌區水分和熱量平衡④使灌區地表總體趨于平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12.涇惠渠灌區引河流水澆灌()A.不能變更大氣降水的自然安排B.加大了灌區地下水水位變更幅度C.增加了灌區原有的水循環強度D.變更了灌區水循環的類型13.有人建議涇惠渠灌區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削減高耗水作物的種植,從而達到節約灌區用水的目的。這種做法將使灌區()A.作物蒸騰水量削減 B.大氣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 D.地表徑流量增加11.C12.C13.A[第11題,灌區地下水與河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涇河為外流河,據此可推斷灌區內的水還參加海陸間循環;灌區的水循環可以促進灌區水分和熱量平衡;灌區水循環過程中流水不斷侵蝕、搬運和積累,使地表總體趨于平坦。第12題,涇惠渠灌區通過引水工程使河流水進入灌區,變更了大氣降水的自然安排;灌區引河水澆灌,補充地下水,使干旱時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減小了地下水水位的變更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區原有的水循環強度;涇惠渠灌區的地理位置沒有發生變更,灌區水循環類型照舊包括海陸間循環與陸地內循環。第13題,高耗水作物的削減使灌區作物蒸騰水量削減;灌區大氣降水量主要與大氣環流有關;削減高耗水作物的種植,會使灌區引水量削減,下滲水量削減,地下水水量削減;削減高耗水作物的種植會使灌區用水量削減,地表徑流量削減。]14.下圖示意洪澇年份鄱陽湖與長江相連河段的水位變更。讀圖,回答問題。(1)說出濱湖地區洪災最可能發生的時間,簡析產生洪災的自然緣由。(2)簡述濱湖農業區防治澇災可實行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題,當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時,濱湖地區可能發生澇災,形成緣由要結合氣候(降水)、地形等進行分析。第(2)題,防治澇災的主要措施有完善抗洪排澇系統,退田還湖,開展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