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XX行動 倡導健康生活-個人和家庭應知應會100條_第1頁
健康XX行動 倡導健康生活-個人和家庭應知應會100條_第2頁
健康XX行動 倡導健康生活-個人和家庭應知應會100條_第3頁
健康XX行動 倡導健康生活-個人和家庭應知應會100條_第4頁
健康XX行動 倡導健康生活-個人和家庭應知應會100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健康XX行動倡導健康生活

----個人和家庭應知應會100條

目錄

一、掌握健康基本知識

二'合理膳食

三、科學健身

四、控煙

五、注重心理健康

六、營造健康環境

七、關注婦幼健康

八、關注學生健康

九、關注職業健康

十、關注老年健康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十二、防治癌癥

十三、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十四'防治糖尿病

十五、防控傳染病及地方病

十六、中醫治未病健康促進

十七、關注口腔健康

一、掌握健康基本知識

1.正確認識健康。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

會適應能力。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人生活方式和醫療衛生服

務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了解醫療

技術的局限性,尊重醫學和醫務人員,共同應對健康問題。

2.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動

靜結合、心態XX。講究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衛生。不吸煙,

吸煙者盡早戒煙,少喝酒,不酗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對健

康有益的活動。關注并記錄自身健康狀況,定期健康體檢。積極

參與無償獻血。關注健康信息。學習、了解、掌握、應用《中國

公民健康素養一一基本知識與技能》和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提高

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

3.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會測量體溫、脈搏;能夠看懂食品、

藥品、化妝品、保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

識。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

救電話;發生火災時撥打火警電話119,采取正確方法逃生。應

用適宜的中醫保健方法,開展自助式中醫健康干預。

4.科學就醫。主動與全科醫生、家庭醫生聯系,遇到健康問

題,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根據病情和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

機構就醫,小病診療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病到醫院。遵醫

囑治療,不輕信偏方,不相信“神醫神藥”。

5.合理用藥。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藥物。每次就診時主動

出示正在使用的藥物記錄和藥物過敏史。服藥前檢查藥品有效期,

2

不使用過期藥品。妥善存放藥品,謹防兒童接觸和誤食。保健食

品不是藥品,正確選用保健食品。

6.營造健康家庭環境。家庭成員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樹立健

康理念,養成良好生活方式,互相提醒定期體檢。有嬰幼兒、老

人和殘疾人的家庭主動參加照護培訓I,掌握有關護理知識和技能。

提倡有經消化道傳播疾病的患者家庭實行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

家庭,有針對性地做好預防保健。配備家用急救包。

二、合理膳食

7.一般人群。學習掌握中國居民膳食科學知識,能夠使用中

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平衡膳食餐盤和“XX居民膳食指導”等支

持性工具,根據個人特點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類、

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

入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后食用;

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凈。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日

常用餐時,宜細嚼慢咽,保持心情XX;食不過量,七到八分飽

即可,但也要注意避免因過度節食影響必要營養素攝入;盡量改

變湯泡飯、菜品剩余湯底泡飯等不利于健康的習慣。少吃肥肉、

加工肉制品、煙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控制添

加糖的攝入量;結合自身實際,適當改變個人飲食習慣,合理控

制火鍋、串串香、燒烤、泡菜、腌制菜品及高鹽高油高糖的XX

特色小吃攝入頻率及攝入量。足量飲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

(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或茶水(濃茶除外),不喝

3

或少喝碳酸飲料和含糖飲料(包括添加糖含量較高的奶茶、果茶

等飲品);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包括含酒精的飲料)。

8.超重(24kg/m2<BMI<28kg/m2)、肥胖(BMI228kg/m2)

的成年人群。掌握基本的食物能量計算方法、食物交換份法,并

學以致用,了解自己每日消耗能量和每日能量實際攝入量的總體

水平;減少能量攝入,盡量制造“熱量缺口”,有利于控制或減

少體重;增加X鮮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適當選擇一些富

含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蛋白和豆類)的食物。避免吃油膩

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碳酸飲料、含糖

飲料。進食有規律,不暴飲暴食,減少在外就餐,晚餐后不再進

食(包括零食)。

9.貧血、消瘦等營養不良人群。建議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

適當增加瘦肉類、奶蛋類、大豆和豆制品的攝入,保持膳食

的多樣性,滿足身體對蛋白質、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

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的需求;適當增加含鐵食物(如:家

禽、家畜血,鐵強化食品等)的攝入或者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

來糾正貧血。

10.孕產婦和嬰幼兒。育齡婦女從備孕或孕早期建卡時,應

當在助產機構的孕婦學校學習了解孕期婦女膳食、哺乳期婦女膳

食和嬰幼兒喂養等相關知識,特別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從懷

孕開始到嬰兒出生后的2周歲)的營養。孕婦常吃含鐵豐富的食

物,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和海產品,選

4

用碘鹽,確保懷孕期間鐵、碘、葉酸等的足量攝入。盡量純母乳

喂養6個月,為6-24個月的嬰幼兒合理添加輔食。必要時,尋

求營養科、婦產科、兒科(兒保)醫師等相關醫務人員的專業指

導和幫助。

11.普通家庭。提倡按需購買食物,合理儲存,保證食材X

鮮度;選擇衛生、X鮮、當季的食物,采取適宜和健康的烹調方

式;按需備餐,力爭做到小份量食物,以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攝入;

學會看懂預包裝食品標識與標簽,特別是營養標簽,重點學會能

量、脂肪、糖和鈉的計算;在外點餐根據人數確定數量,集體用

餐時采取分餐、簡餐、份假;倡導在家吃假,與家人一起分享食

物、交流感情,享受親情的溫暖,傳承和發揚我國優良飲食文化。

三、科學健身

12.了解運動對健康的益處。建議個人提高身體活動意識,

培養運動習慣。了解和掌握全民健身、身體活動相關知識,將身

體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掌握運動技能,少靜多動,減少久坐,

保持健康體重;科學運動避免運動風險。鼓勵個人至少有1項運

動愛好或掌握一項傳統運動項目,參加至少1個健身組織。鼓勵

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體育健身活動,形成良好的家庭體育氛圍和

健身傳統。

13.動則有益,貴在堅持。運動前需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

評估身體狀態,鼓勵在家庭醫生或專業人士指導下制定運動方案,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強度和運動量,減少運動風險。鼓勵

5

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或者累計

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日常生活中要盡

量多動,達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體活動量。吃動平衡,讓

攝入的多余能量通過運動的方式消耗,達到身體各機能的平衡。

一次完整的運動包括準備活動、正式運動、整理活動。一周運動

健身包括有氧運動、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等內容。提倡家庭配

備適合家庭成員使用的小型、便攜、易操作的健身器材。

14.老年人群。運動有助于保持身體功能,減緩認知功能的

退化。提倡老年人量力而行,選擇與自身體質和健康相適應的運

動方式。在重視有氧運動的同時,重視肌肉力量練習和柔韌性鍛

煉,適當進行平衡能力鍛煉,強健骨骼肌肉系統,預防跌倒。提

倡老年人參加運動期間定期測量血壓和血糖,調整運動量。

15.特殊人群。孕婦、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等,建議在醫生

和運動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單純性肥胖患者至少要達到

一般成年人的運動推薦量。控制體重每天要進行45分鐘以上的

中低強度的運動。在減低體重過程中,建議強調肌肉力量鍛煉,

以避免肌肉和骨骼重量的下降。提倡運動與飲食控制相結合來減

低體重。

16.體力勞動為主的人群。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

通過運動促進身體的全面發展。可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換一種放松

的運動方式,減輕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局部的疲勞,但運動

量和強度都不宜過大。

6

四、控煙

17.煙草危害被列為全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吸

煙成癮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種成癮性物質依賴的慢性疾病。

最常見的機制卷煙,燃燒時產生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數十

種屬于致癌物質。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全球八大死因中,六大

死因與煙草直接相關,每年有700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平均

每6秒鐘就有一個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統計結果顯示,全球超

過50%的吸煙者死于煙草相關疾病。

18.不吸煙者不去嘗試吸煙。吸煙者盡可能戒煙,戒煙越早

越好,什么時候都不晚。不在禁止吸煙場所吸煙。二手煙暴露具

有十分嚴重的危害,二手煙吸入的煙草煙霧與吸煙者吸入的主流

煙霧相比,化學成分及成分濃度有所不同,部分對人體有嚴重危

害的化學成分甚至更高,如一氧化碳、煙堿和強致癌性的苯并花、

亞硝胺含量分別為主流煙霧含量的5倍、3倍、4倍和50倍。經

常接觸二手煙的孕婦造成早產或畸形的概率明顯升高。研究表明,

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其患肺癌的幾率為一般人的2.6-6

倍。

19.電子煙同樣會產生有毒物質并危害健康。電子煙是通過

霧化等手段,將尼古丁等變成蒸汽后讓用戶吸食的一種產品。電

子煙還讓吸煙者出現了卷煙、電子煙雙重使用的后果。專家分析

認為,對大部分吸煙者來說,電子煙只是減少了卷煙使用,但同

時也加劇了尼古丁依賴,反而使戒煙更加困難。電子煙中的尼古

7

丁會讓人們上癮,X少年一旦開始吸電子煙,會影響大腦發育,

造成終身不可逆損害。電子煙存在健康隱患,可致免疫抑制、致

癌、引發心血管疾病風險、引發致命肺病。

五、注重心理健康

20.提高心理健康意識。每個人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多種心理

健康問題,要主動學習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科學認識心理健康

與身體健康之間的相互影響,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避免持續消

極情緒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倡導養德養生理念,保持中和之道,

提高心理復原力。在身體疾病的治療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

自我調適不能緩解時,可選擇尋求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及時疏

導情緒,預防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發生。

21.正確認識抑郁、焦慮等常見情緒問題。在持續的2周時

期內,存在心境抑郁或興趣、愉悅感喪失,并伴有5個或以上下

述癥狀:食欲和體重下降,睡眠障礙、疲倦、精力下降等生物學

癥狀,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等認知癥狀,負性的自我認

知,以及自殺等消極觀念或行為,可能患有抑郁障礙;在至少6

個月的大多數日子里,個體常常對諸多事情感到過分焦慮和擔心,

伴有莫名緊張、恐懼感,感覺“惶惶不可終日”,坐立不安,可

伴頭暈頭痛、心悸氣短、肌肉疼痛等軀體不適,注意力難以集中,

入睡困難或眠淺易醒,可能患有焦慮障礙。一過性的或短期的抑

郁、焦慮情緒,可通過自我調適或心理咨詢予以緩解和消除,不

8

用過分擔心。抑郁障礙、焦慮障礙可以通過藥物、心理干預或兩

者相結合的方式治療。

22.關懷和理解精神障礙患者。學習了解精神障礙的基本知

識,知道精神障礙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尊重精神病人,不歧視

患者。要認識到精神障礙在得到有效治療后,可以緩解和康復,

可以承擔家庭功能與工作職能。要為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屬、照

護者提供支持性的環境,提高患者心理行為技能,使其獲得自我

價值感。

23.使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生

活態度,合理設定自己的目標。正確認識重大生活、工作變故等

事件對人的心理造成的影響,學習基本的減壓知識,學會科學有

益的心理調適方法。學習并運用健康的減壓方式,例如適度運動、

培養有益的興趣爰好等,避免使用吸煙、飲酒、沉迷網絡或游戲

等不健康的減壓方式。學會調整自己的狀態,找出不良情緒背后

的消極想法,根據客觀現實進行調整,減少非理性的認識。建立

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尋求人際支持,適當傾訴與求助。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選擇

并培養適合自己的運動愛好,積極發揮運動對情緒的調節作用,

在出現輕度情緒困擾時,可結合運動促進情緒緩解。

24.重視睡眠健康。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提倡成人每

日平均睡眠時間為7-8個小時,工作、學習、娛樂、休息都要按

作息規律進行,注意起居有常。了解睡眠不足和睡眠問題帶來的

9

不良心理影響,出現睡眠不足及時設法彌補,出現睡眠問題及時

就醫。要在專業指導下用科學的方法改善睡眠,服用藥物需遵醫

囑。

25.關注家庭成員心理狀況。家庭成員要彼此關愛,發現對

方的優點和長處,并加以欣賞和贊美。家庭成員之間要平等溝通

交流,尊重彼此不XX理需求。當與家庭成員發生矛盾時,不采用

過激的言語或傷害行為,不冷漠回避,而是要積極溝通加以解決。

及時疏導不良情緒,營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

關愛的家庭氛圍和融洽的家庭關系。

26.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及時求助。可以向公益心理援助熱線

和網絡平X、醫院的相關科室、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和社會工作

服務機構等尋求專業幫助。要認識到求助于專業人員既不等于自

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嚴重,而是負責任、有能力的表現。

27.精神障礙治療要遵醫囑。診斷精神障礙,要去精神專科

醫院或綜合醫院專科門診。確診后應及時接受正規治療,聽從醫

生的建議選擇住院治療或門診治療,主動執行治療方案,遵照醫

囑全程、不間斷、按時按量服藥,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不急

于減藥、停藥。門診按時復診,及時、如實地向醫生反饋治療情

況,聽從醫生指導。精神類藥物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得

自行任意服用。

六、營造健康環境

10

28.提升個人環境健康素養。學習環境與健康素養知識和技

能,遵守生態環境行為規范,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健康

防護意識和能力。抵制環境污染行為。自覺維護環境衛生,養成

良好的家庭環境衛生習慣,保持家庭衛生整潔,光線充足、通風

良好、廁所衛生。維護社區、單位等環境衛生,改善生活工作環

境。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學會辨別有毒有害垃圾,按照垃圾分類

要求投放到相應的垃圾回收地點及設施中。減少煙塵排放,避免

垃圾秸稈焚燒,少放或不放煙花爆竹,重污染天氣時不露天燒烤;

鼓勵勸阻或舉報污染生態環境的行為。

29.養成健康環保生活方式。優先選擇綠色產品,盡量購買

耐用品,少購買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塑料管等易

造成污染的用品和過度包裝產品,不跟風購買更X換代快的電子

產品,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適度使用空調,冬季設置溫度

不高于20攝氏度,夏季設置溫度不低于26攝氏度。及時關閉電

器電源,減少待機耗電。堅持低碳出行,優先步行、騎行或公共

交通出行。

30.關注室(車)內室外空氣污染。做好健康防護,購買帶

有綠色標志的裝飾裝修材料、家具及節能標識的家電產品。根據

實際需要,選購適宜排量的汽車,不進行非必要的車內裝飾,注

意通風并及時清洗車用空調系統。X裝修的房間定期通風換氣,

降低裝飾裝修材料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烹飪、取暖等提倡使用

清潔能源(如氣體燃料和電等)。烹飪過程中使用排氣扇、抽油

11

煙機等設備。定期對家中飼養的寵物及寵物用品進行清潔,及時

傾倒室內垃圾,避免微生物的滋生。根據天氣變化和空氣質量適

時通風換氣,重污染天氣時應關閉門窗,減少室外空氣污染物進

入室內,盡量減少戶外停留時間,易感人群停止戶外活動,如外

出需做好健康防護。

31.加強安全意識。注重道路交通安全,嚴格遵守交通法規,

增強交通出行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不疲勞駕駛、超

速行駛、酒后駕駛,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理能力,正確使用安全帶

和兒童安全座椅,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預防溺水,建議選擇管

理規范的游泳場所,不在天然水域游泳,下雨時不在室外游泳,

下水前認真做準備活動,遵守游泳場所安全規定,避免兒童接近

危險水域,兒童游泳時要加強看護。關注氣象狀況和災害預警,

建議不在極X天氣下外出游玩,盡量避免前往有災害預警和已發

生災害的區域。

七、關注婦幼健康

32.主動了解婦幼保健和出生缺陷防治知識。充分認識懷孕

和分娩是人類繁衍的正常生理過程,建議做到有計劃、有準備。

積極參加婚前、孕前健康檢查,選擇最佳的生育年齡,孕前3

個月至孕后3個月補充葉酸。預防感染、戒煙戒酒、避免接觸有

毒有害物質和放射線。

33.懷孕要建檔建冊。發現懷孕要盡早到醫療衛生機構建檔

建冊,進行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按照不同風險管理要求主動按

12

時接受孕產期保健服務,掌握孕產期自我保健知識和技能。孕期

至少接受5次產前檢查(孕早期1次,孕中期2次,孕晚期2

次),有異常情況者建議遵醫囑適當增加檢查次數,首次產前檢

查建議做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查,定期接受產前篩查。35歲

以上的孕婦屬于高齡孕婦,高齡高危孕婦建議及時到有資質的醫

療機構接受產前診斷服務。懷孕期間,如果出現不適情況,建議

立即去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孕婦宜及時住院分娩,提倡自然分娩,

減少非醫學需要的剖宮產。孕婦宜保證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維

持合理體重。保持積極心態,放松心情有助于預防孕期和產后抑

郁。產后3?7天和42天主動接受社區醫生訪視,并結合自身情

況,選擇合適的避孕措施。

34.科學養育促進健康成長。強化兒童家長為兒童健康第一

責任人的理念,提高兒童家長健康素養。母乳是嬰兒理想的天然

食物,孩子出生后盡早開始母乳喂養,盡量純母乳喂養6個月,

6個月后逐漸給嬰兒補充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1歲以下嬰兒不

宜食用鮮奶。了解兒童發展特點,理性看待孩子間的差異,尊重

每個孩子自身的發展節奏和特點,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

為兒童提供安全、有益、有趣的成長環境。避免兒童因壓力過大、

缺乏運動、缺乏社交等因素影響大腦發育,妨礙心理成長。發現

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不要過于緊張或過分忽視,建議及時向專業

人員咨詢、求助。避免兒童發生摔傷、燒燙傷、窒息、中毒、觸

電、溺水、動物抓咬等意外傷害。

13

35.做好兒童健康管理。按照免疫規劃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接受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和聽力障礙等X生兒

疾病篩查和視力、聽力、智力、肢體殘疾及孤獨癥篩查等0-6

歲兒童殘疾篩查,篩查陽性者需主動接受隨訪、確診、治療和干

預。3歲以下兒童應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8次

健康檢查,4-6歲兒童每年應接受1次健康檢查。

36.提高生殖健康意識和能力。建議女性主動獲取X春期、

生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保健相關知識,注意經期衛生,熟悉生

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和宮頸癌等婦女常見疾病的癥狀和預防知識。

建議家屬加強對特殊時期婦女的心理關懷。掌握避孕方法知情選

擇,知曉各種避孕方法,了解自己使用的避孕方法的注意事項。

認識到促進生殖健康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增強性道德、

性健康、性安全意識,拒絕不安全性行為,避免意外妊娠、過早

生育以及性相關疾病傳播。

八、關注學生健康

37.科學運動。掌握科學運動的健康知識、方法。減少久坐

和視屏(觀看電視,使用電腦、手機等),保證充足的體育活動

時間,增強體質。課間休息時要離開座位適量活動。每天爭取累

計至少1小時中等強度及以上的運動,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合

理、安全使用網絡,增強對互聯網信息的辨別力,主動控制上網

時間,抵制網絡成癮。家庭要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

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確保孩子每天在校外接觸自然

14

光的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寒暑假及周末休息日每天接觸自然光

時間應達2小時以上。掌握運動損傷防范及處置方法。鼓勵支持

孩子參加校外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寒暑假體

育作業,使其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引導孩子養成終身鍛煉

習慣。切實減輕孩子家庭和校外學業負擔,不盲目參加課外培訓、

跟風報班,建議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

38.衛生用眼。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用眼護眼等健康知識,養

成健康用眼習慣。保持正確讀寫姿勢,握筆的指尖離筆尖一寸、

胸部離桌子一拳,書本離眼一尺,保持讀寫坐姿X正。讀寫要在

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環境中進行。白天學習時,充分利用自然

光線照明,避免光線直射在桌面上。晚上學習時,同時打開X

燈和房間大燈。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自覺減少

電子屏幕產品使用。避免不良用眼行為,不在走路、吃飯、躺

臥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下看書或使用電子屏

幕產品。自我感覺視力發生明顯變化時,及時告知家長和教師,

盡早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和治療。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用眼護眼等

健康知識,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用眼衛生習慣。家長陪伴孩子時

盡量減少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刻關注孩子讀寫姿勢,及時糾正

不良用眼行為。經常關注家庭室內照明狀況。減少孩子近距離用

眼和看電子屏幕時間,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

電子屏幕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屏幕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

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學習30-40

15

分鐘后,建議休息遠眺放松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

屏幕產品的時間應越短。改變“重治輕防”觀念,隨時關注孩子

視力異常跡象,當出現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X板、看電視

時湊近屏幕、抱怨頭痛或眼睛疲勞、經常揉眼睛等情況時,及時

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干預。

39.保持健康體重。學會正確認讀營養標簽內容,學會選擇

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選擇零食,

在兩餐之間可選擇適量水果、堅果或酸奶等食物作為零食,鼓勵

每天喝適量牛奶。足量飲水,首選白開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自我監測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及早發現、科學判斷是否

出現超重、肥胖等健康問題。保障孩子營養質量,鼓勵孩子不挑

食、不偏食,根據身體發育情況均衡膳食,避免高糖、高鹽、高

油等食品的攝入。

40.促進心理健康。保持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積極參

加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了解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掌握調控

情緒的基本方法。正確認識心理問題,掌握科學的應對方法,學

會積極暗示,適當宣泄,可以通過深呼吸或找朋友傾訴、寫日記、

畫畫、踢球等方式,將心中郁積的不良情緒如痛苦、委屈、憤怒

等發泄出去,可向父母、老師、朋友等尋求幫助,還可主動接受

心理輔導(心理咨詢與治療等)。注重教養方式方法,既不溺愛

孩子,也不粗暴對待孩子。主動與孩子加強溝通,做孩子的傾聽

者,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問題、處理問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6

41.科學掌握防病知識。了解傳染病防控知識,預防傳染病,

特別是預防常見呼吸道傳染病。隨時關注孩子健康狀況,發現孩

子出現疾病早期征象時,及時咨詢專業人員或帶其到醫療機構檢

查。

42.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保障孩

子睡眠時間,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

高中生8個小時。科學用耳、注意保護聽力。早晚刷牙、板后漱

口,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鐘。發生踽齒及

時提醒家長陪同就醫。不吸煙,拒吸二手煙,幫助家長戒煙。增

強自身安全防范意識,掌握防范傷害的知識與技能,預防交通傷

害、校園暴力傷害、溺水、性騷擾性侵害等。遠離不安全性行為。

不以任何理由嘗試毒品。通過親子讀書、參與講座等多種方式給

予孩子健康知識,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形成良好健康行為,

合理飲食,規律作息,每天鍛煉。

九、關注職業健康

43.樹立健康意識。正確理解健康促進的概念,養成健康的

工作和生活方式。積極參加職業健康培訓,利用手機短信、微博、

微信、在線培訓等方式了解職業病防治知識,學習和掌握職業病

防治法規基本知識、職業健康相關的各項制度、標準,了解工作

場所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掌握職業病危害防護知識、崗

位操作規程、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和維護方法。

17

44.倡導健康工作方式。積極傳播職業健康先進理念和文化,

鼓勵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踴躍參與各種健康促進活動,普及健康教

育知識、爭當健康促進工作的表率,自覺維護公共環境,倡導公

共場所不吸煙,不亂扔垃圾。探索推行健康的工作方式,提高工

作效率,培養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

做到工作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學會緩解心理壓力的正確方法,

爭做“健康達人”。

45.強化法律意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依

法獲得職業病防治保障。勞動者享有休息休假、職業健康培訓、

工傷保險和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

定期參加職業健康檢查。產生職業病損傷勞動者有依法要求賠償

的權利。鼓勵勞動者積極參與用人單位職業健康工作管理,對職

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罹患職業病的勞動者,應及時診

斷、治療,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6.加強職業危害防護。勞動者在生產環境中長期接觸職業

危害因素,可能引起相關職業病。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

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利,有權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

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護措施以及相關

待遇等;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預防職業病危害的職業病防

護設施和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勞動者應注意各類危

害的防護,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并正確使用和維護職業

病防護設備和防塵(毒)口罩、耳塞等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18

47.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勞動者應熟悉崗位應急職責,學習

掌握現場急救知識和急性危害的應急處置技能。探索應急演練X

方式和X方法,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增強勞動者自身應急風險防

范意識,提升應急反應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使勞動者遇到突發

事件能夠做到迅速反應、有效處置和正確的自救、互救。

48.加強防暑降溫措施。高溫作業等勞動者應注意預防中暑,

普及高溫防護、中暑急救等職業衛生知識。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休息時間、減輕勞動強度和

減少高溫天氣時段室外作業等。配合職業健康檢查,對身體狀況

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應佩戴符合

要求的隔熱面罩和穿著隔熱、通風性能良好的防熱服等個人防護

用品,注意使用空調等防暑降溫設施進行降溫。補充足夠的、符

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品,工作場所應放置十滴水、人丹、*

香正氣液(丸)等防暑藥品,隨時使用,以防發生中暑。

49.加強農民工保護。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農民工應

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健康知識,增強職業病防范意識,遵守

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

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主動接受職業健康知

識培訓和職業健康體檢,發現職業病危害隱患應當及時報告。

50.加強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或長期前傾坐姿職業人群的

健XX護。了解掌握相關疾病預防控制知識,注意通過伸展活動

等方式緩解肌肉緊張,避免頸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發生。長

19

時間流水線作業工作的勞動者,應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工間操

方式緩解肌肉、骨骼疲勞。在優案工作時,需注意糾正不良姿態,

養成正確坐姿,上身挺直;配備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調整椅子

和桌子的高度,使雙腳剛好合適地平踩在地面上,避免頭頸部過

度的后仰和前傾。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工作時電腦的仰角應與使

用者的視線相對,不宜過分低頭或抬頭,建議每隔1-2小時休息

段時間,向遠處眺望,活動腰部和頸部,做眼保健操和工間操,

加強關鍵部位肌肉拉伸和力量訓練。

51.加強交通警察、教師、醫生、護士等以站姿作業為主的

職業人群的健XX護。站立時,建議兩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靜

脈曲張,養成正確的站立和走路姿勢,通過適當走動等方式保持

腰部、膝蓋放松,促進血液循環;設置基本防護設施,使用合適

的作業工具和方法,預防筋骨疾病;建議為站姿作業人員配置內

部有軟墊或符合人體工學原理的足弓的工作鞋,提高站姿作業的

舒適度;長時間用嗓的,注意補充水分,常備潤喉片,預防咽喉

炎。

52.加強駕駛員等長時間固定體位作業職業人群的健XX護o

建議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做到規律飲食、營養飲食,定時定量,

行車途中要適當飲水;保持正確的作業姿勢,將座位調整至適當

的位置,確保腰椎受力適度,并注意減少震動,避免頸椎病、肩

周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等疾病的發生;作業期間注意間歇

性休息,通過遠眺或眼保健操,緩解眼部疲勞,減少憋尿,嚴禁

20

疲勞駕駛。避免過度扭轉頭頸部,預防急性頸扭傷;注意勞逸結

合,加強體育鍛煉,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樂觀、積極、健康的心

理狀態。

十、關注老年健康

53.改善營養狀況。主動學習老年人均衡膳食知識,精心設

計膳食,合理選擇營養食品,保證食物攝入量充足,不偏食、不

挑食。保證吃足量的魚、蝦、瘦肉、雞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

多曬太陽,適量運動,有意識地預防營養缺乏,延緩肌肉衰減和

骨質疏松。老年人的體重指數(BMI)在全人群正常值偏高較為

適宜,消瘦的老年人可采用多種方法增加食欲和進食量,吃好三

餐,合理加餐。消化能力明顯降低的老年人宜制作細軟食物,少

量多餐。

54.加強體育鍛煉。選擇與自身體質和健康狀況相適應的運

動方式,量力而行地進行體育鍛煉。在重視有氧運動的同時,重

視肌肉力量練習和柔韌性鍛煉,適當進行平衡能力鍛煉,強健骨

骼肌肉系統,預防跌倒。參加運動期間,建議根據身體健康狀況

及時調整運動量。

55.參加定期體檢。經常監測呼吸、脈搏、血壓、血糖、大

小便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好記錄,必要時就診。積極配合

家庭醫生團隊完成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了解自

身腦、心、肺、胃、肝、腎等主要器官的功能情況,接受家庭醫

生團隊的健康指導。

21

56.做好慢病管理。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應樹立戰勝疾病的

信心,配合醫生積極治療,主動向醫生咨詢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知

識、技能,并在醫生指導下,做好自我管理,延緩病情進展,減

少并發癥,學習并運用老年人中醫飲食調養,改善生活質量。

57.促進精神情緒健康。了解老年是生命的一個過程,坦然

面對老年生活身體和環境的變化。多運動、多用腦、多參與社會

交往、多參加集體活動,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緩衰老、預防精

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老年人及其家屬要了解老年期癡呆等疾

病的有關知識,發現可疑癥狀及時到專業機構檢查,做到早發現、

早診斷、早治療。一旦確診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或情緒障礙性疾

病,家屬應注重對患者的關愛和照護,幫助患者積極遵循治療訓

練方案。對認知退化嚴重的老年人,要照顧好其飲食起居,防止

走失。

58.注意安全用藥。老年人容易同時患多種疾病,且藥物代

謝、轉化、排泄能力下降,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生病及時就

醫,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主動監測用藥情況,記錄用藥后主觀感

受和不良反應,復診時及時向醫生反饋,防止多重用藥、不合理

用藥。

59.注重家庭支持。提倡家庭成員學習了解老年人健康維護

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照顧好其飲食起居,關心關愛老年人心理、

身體和行為變化情況,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安排就診,并使

22

家居環境保證足夠的照明亮度,地面采取防滑措施并保持干燥,

在水池旁、馬桶旁、浴室安裝扶手,預防老年人跌倒。

H-、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60.知曉個人血壓。提倡居民定期進行健康體檢,18歲及以

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關注血壓變化,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

超重或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長期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

活動不足者等是高血壓的高危人群。血壓正常者至少每年測量1

次血壓。血壓正常高值者(120-139mmHg/80-89mniHg)和其他高

危人群經常測量血壓,及早注意控制以上危險因素,并接受醫務

人員的健康指導。

61.自我血壓管理。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

次測量收縮壓2140mmHg和(或)舒張壓三90mmHg,可診斷為高

血壓。腦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與血壓升高關系密切,血壓

越高,腦卒中風險越高。高血壓患者要學會自我健康管理,認真

遵醫囑服藥,經常測量血壓和復診。

62.注重合理膳食。高血壓高危人群及患者每日食鹽攝入量

不超過5g,并戒酒;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

用烹調油,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控制在25-30g;蔬菜和水果

每日攝入量大于500go

63.酌情量力運動。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心腦血管

既往病史或血壓異常、血脂異常,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心

血管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判斷10年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

23

20%)及患者的運動形式根據個人健康和體質確定,考慮進行心

腦血管風險評估,全方位考慮運動限度,以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

耐力運動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活動量一

般應達到中等強度。

64.關注并定期進行血脂檢測。血脂異常與缺血性腦卒中發

病率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40歲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

檢測1次血脂;40歲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檢測1次血脂。心腦

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血脂。

65.防范腦卒中發生。降低血壓,控制血脂,保持健康體重,

可降低腦卒中風險。房顫是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因,房顫

患者遵醫囑采用抗凝治療。

66.學習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掌握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初期正

確的自救措施及緊急就醫指導。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心前

區、胸骨后、劍突下、左肩等)與心絞痛相同,但持續時間較長,

程度重,并可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等癥狀,應讓病人絕對臥床

休息,松解領口,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流通。有條件者可立即吸

氧,舌下含服硝酸X油1片,同時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

共汽車或扶病人步行去醫院。早期腦卒中發病的特點是突然一側

肢體無力或者麻木,突然說話不清或聽不懂別人講話,突然視物

旋轉、站立不能,一過性視力障礙、眼前發X,視物模糊,出現

難以忍受的頭痛,癥狀逐漸加重或呈持續性,伴有惡心、嘔吐。

出現這種情況時,應將患者放平,仰臥位,不要枕枕頭,頭偏向

24

一側,注意給病人保暖。同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盡量快速到

達醫院。抓住4小時的黃金搶救時間窗,接受靜脈溶栓治療,可

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

十二'防治癌癥

67.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平衡膳食、科學運動、

心情舒暢,建議每個人學習掌握《癌癥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

積極預防癌癥發生。如:戒煙可降低患肺癌的風險,合理飲食可

減少結腸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的發生。

68.減少致癌相關感染。癌癥是不傳染的,但一些與癌癥發

生密切相關的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病毒(如人乳頭瘤病毒、

肝炎病毒、EB病毒等)則是會傳染的。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

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

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癥的發生。

69.定期防癌體檢。規范地防癌體檢是發現癌癥和癌前病變

的重要途徑,高危人群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定期防癌體檢,

并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如:

胃腸鏡可以發現消化道癌;細胞學檢查或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

(HPV)DNA檢測可以發現宮頸癌;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發現

肺癌,超聲結合專目靶可以發現乳腺癌。

70.密切關注癌癥危險信號。如: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

腫塊;體表X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身體出現

哽咽感、疼痛等異常感覺;皮膚或黏膜出現經久不愈的潰瘍;持

25

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持久性

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聽力異常,流鼻血,頭痛;陰道異

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不明原因

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等。出現上述癥狀時建議及時就

醫。

71.接受規范治療。癌癥患者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規范化治療,

不要輕信偏方或虛假廣告,以免貽誤治療時機。重視康復治療。

要正視癌癥,積極調整身體免疫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態,達到病

情長期穩定。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可以在醫

生幫助下通過科學的止痛方法積極處理疼痛。

72.合理膳食營養。癌癥患者的食物攝入可參考《惡性腫瘤

患者膳食指導》。保持每天適量的谷類食物、豆制品、蔬菜和水

果攝入。在胃腸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注意粗細搭配,適當多吃

魚、禽肉、蛋類,減少紅肉攝入,對于胃腸道損傷患者,推薦制

作軟爛細碎的動物性食品。在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膳食攝入不

足,且在經膳食指導仍不能滿足目標需要量時,可積極接受腸內、

腸外營養支持治療。不吃霉變食物,限制燒烤(火燒、炭燒)、

腌制和煎炸的動物性食物的攝入。

十三、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73.了解早期癥狀。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慢阻肺)、哮喘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疾病。呼吸困難、慢性咳

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見的癥狀,40歲及以上人群,長

26

期吸煙、職業粉塵或化學物質暴露等危險因素接觸者,有活動后

氣短或呼吸困難、反復咳嗽咳痰、反復下呼吸道感染等癥狀者,

建議每年進行1次肺功能檢測,確認是否已患慢阻肺。哮喘主要

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常在夜間及凌晨發

作或加重,建議盡快到醫院確診。

74.注意規避危險因素。減少煙草暴露,吸煙者盡可能戒煙。

加強職業防護,避免與有毒、有害氣體及化學物質接觸,減少生

物燃料(木材、動物糞便、農作物殘梗、煤炭等)燃燒所致的室

內空氣污染,避免大量油煙刺激,室外空氣污染嚴重天氣減少外

出或做好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提倡家庭中進行濕式清掃。

75.注意預防感冒。感冒是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疾

病急性發作的主要誘因。建議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等

高危人群主動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76.加強生活方式干預。建議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注重膳

食營養,多吃蔬菜、水果,進行適量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

走步等,也可以進行腹式呼吸,呼吸操等鍛煉,在專業人員指導

下積極參與康復治療。建議積極了解醫療機構提供的“三伏貼”

等中醫藥特色服務。

77.避免接觸過敏原和各種誘發因素。寵物毛發、皮屑是哮

喘發病和病情加重的危險因素,建議有哮喘患者的家庭盡量避免

飼養寵物。母乳喂養可降低嬰幼兒哮喘發病風險。

十四、防治糖尿病

27

78.了解糖尿病知識。關注個人血糖水平,提倡40歲及以上

人群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如出現糖尿病典型癥狀(”三

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且隨機血糖,U.Immol/L,

或空腹血糖27.Ommol/L,或糖負荷2小時血糖Nil.lmmol/L,

可診斷為糖尿病。

79.糖尿病高危和極高危人群辨識。糖尿病高危人群辨識

(具備以下因素之一):超重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

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史、巨大兒(出生體重24kg)生育史

等。糖尿病極高危人群辨識:6.Immol/LW空腹血糖(FBG)<

7.Ommol/L,或7.8mmol/LW糖負荷2小時血糖(2hPG)<

11.lmmol/L,則為糖調節受損,也稱糖尿病前期。

80.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干預。糖尿病前期人群可通過飲食

控制和科學運動降低發病風險,建議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

餐后2小時血糖。同時密切關注其他心腦血管危險因素(如血壓、

血脂等),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就醫,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采取適當

干預措施。建議超重或肥胖人群體重指數(BMI)達到或接近24,

或體重至少下降7%,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合理飲食,控制飲食熱

量,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500kcal,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

肪酸攝入的30%以下,每XX少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體力活動

(如快走、騎車、爬樓梯、健身操等)。

28

81.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定期監測血糖和血脂,控

制飲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遵醫囑用藥,定期進行并發癥檢

查。

82.注重膳食營養。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可參照《中國糖尿病

膳食指南》,做到:合理飲食,主食定量(攝入量因人而異),

建議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GI)食物,全谷物、雜豆類占主食攝

入量的三分之一;建議餐餐有蔬菜,兩餐之間適量選擇低GI水

果;每周不超過4個雞蛋或每兩天1個雞蛋,不棄蛋黃;奶類豆

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可選擇少許堅果;烹調注意少油少鹽;推薦

飲用白開水,不飲酒;進餐定時定量,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咽。

進餐順序速度,細嚼慢咽。進餐順序宜為先吃蔬菜,再吃肉類,

最后吃主食。

83.科學運動。糖尿病患者要遵守合適的運動促進健康指導

方法并及時作出必要的調整。每XX少有5天,每天半小時以上

的中等量運動,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有走步、游泳、太極拳、

廣場舞等。運動時需防止低血糖和跌倒摔傷。不建議老年患者參

加劇烈運動。血糖控制極差且伴有急性并發癥或嚴重慢性并發癥

時,不宜采取運動療法。

十五、防控傳染病及地方病

8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時用胳膊或紙巾掩

口鼻,正確、文明吐痰。出現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帶血

等可疑癥狀時要及時到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結核病患者要

29

遵醫囑,堅持規律、全程、按時服藥,堅持規范治療后大多數可

以治愈。家中有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時應采取適當的隔離措施。傳

染期肺結核患者應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外出時必須佩戴口罩,

避免乘坐密閉交通工具。與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接觸,或出入有較

高傳染風險的場所(如醫院、結核科門診等)時,建議佩戴醫用

防護口罩。

85.充分認識疫苗對于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接種乙肝疫苗

是預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

托幼機構工作人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的家庭成員、男性

同性戀或有多個性伴侶者XX脈內注射毒品者等,建議接種乙肝

疫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母親生育的嬰兒,建議在出生

24小時內(越早越好)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聯合免

疫,阻斷母嬰傳播。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可預防甲肝和戊肝病

毒感染。

86.防控血液和性傳播疾病。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主動了解

艾滋病、乙肝、丙肝的危害、防治知識和相關政策,抵制賣淫嫖

娼、聚眾淫亂、吸食毒品等違法犯罪行為,避免和減少易感染艾

滋病、乙肝、丙肝的危險行為,不共用針頭和針具、剃須刀和牙

刷,忠誠于性伴侶,提倡負責任和安全的性行為,鼓勵使用安全

套。積極參與防治宣傳活動,發生易感染危險行為后主動檢測,

不歧視感染者和病人。

30

87.防控動物源性傳染病。接觸禽畜后要洗手。不與病畜、

病禽接觸。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或未經衛生檢疫合格的禽

畜肉。動物源性傳染病病區內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

不食用野生動物。發現病死禽畜要及時按規定報告,并按照要求

妥善處理。

88.防控流感。提倡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或流感嚴重并

發癥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兒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是

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議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每年9T1月)在醫

生的指導下接種流感疫苗。

89.防控狂犬病。飼養的犬、貓應接種獸用狂犬疫苗,帶犬

只外出要使用犬繩或嘴籠,防止咬傷他人。被犬、貓咬傷或抓傷

后,要及時去犬傷處置門診清洗傷口,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人

用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

90.防控寄生蟲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包蟲病流行區居民要養成“不玩狗、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

的良好習慣,做到家犬定期驅蟲,犬糞無害化處理(深埋、焚燒

等),不隨意丟棄牲畜內臟或喂食犬,對病變牲畜臟器進行無害

化處理。血吸蟲病流行區居民要避免接觸疫水,下水前做好防護

措施,對家畜進行圈養。赴非洲、XX亞等瘧疾流行嚴重地區人

員,要采取防蚊滅蚊措施,出現發熱、發冷、出汗等癥狀及時就

診,并主動告知醫生出國史。肝吸蟲病流行區群眾不生吃或半生

吃魚、蝦及螺類,砧板、菜刀和器皿生熟分開,不用未經處理的

31

糞便喂魚和施肥。鉤蟲病流行區居民在下田下地勞作時,穿著膠

鞋、套鞋,戴涂塑或厚布手套。X熱病流行區居民要使用蚊帳和

紗門紗窗,防止被白蛉叮咬。

91.遠離地方病。建議大骨節病病區兒童盡量以大米為主食,

飲用清潔水源,合理食用肉類、蔬菜和水果,病區內居民家的糧

食儲存要保持干燥,定時翻曬,防止霉變。建議XX病病區居民

養成平衡膳食習慣,全省居民食用碘鹽。建議飲茶型地氟病病區

居民飲用低氟磚茶;飲水型氟中毒病區和飲水型高碑地區居民飲

用改水后的合格水,做好自家管道維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區

居民要盡量使用清潔能源或改良爐灶。

十六、中醫治未病健康促進

92.充分認識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獨特作用,樹立治未病

理念。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中醫健康管理服務受到

前所未有的關注,其“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治

未病的核心理念符合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當前我國健康人口占

總人口的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