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專題之文言實詞精析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專題之文言實詞精析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專題之文言實詞精析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專題之文言實詞精析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專題之文言實詞精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愛

【詞義推導】

“愛”在古代本來是行走的意思,后來假借來表示仁愛、給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

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以“愛護”。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

心愛的",如"愛女"。

【詞義例釋】

(1)動詞

①喜愛,(寵愛、關愛、親愛、心愛)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一一(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育孩子。

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柳毅傳》)

一一看見大王寵愛的女兒在野外牧羊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一一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

②惠愛、仁愛(愛護)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史記?陳涉世家》)

一一吳廣平素對人仁愛,士兵有很多肯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過秦論》)

一一賢明聰慧又講忠誠信義,待人寬厚,愛護人民,

③憐憫,同情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左傳?子魚論戰》)

一—憐惜那些鬢發斑白的老人,還不如向他們投降。

④愛惜(吝惜、吝嗇、貪圖)

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一一齊國雖然不算廣大富裕,但我怎么會吝惜一頭牛呢?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孟子?梁惠王上》)

一一百姓都認為您是吝嗇啊。

⑤通"菱”,隱蔽,躲藏

愛而不見,搔首蜘題。(《詩經?邢風?靜女》)

一一躲藏起來不見面,(急得我)抓耳撓腮來回走。

【成語助記】

愛不釋手:愛嘻愛。喜愛得舍不得放手。

節用愛民:愛:愛護。節省開支,愛護百姓。

愛惜羽毛:愛:愛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聲望。比喻為珍惜自己的名聲,行事十分遂慎。

愛才若渴:愛:愛慕。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樣。

愛財如命:愛:吝惜;舍不得。吝惜錢財如同吝惜自己E勺生命一樣。形容對錢財的貪婪、

吝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遷移練習】

楚人愛()其子,雖愛()錢財,于其子之求而無不應。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風

獨愛()菊,眾人愛()其高潔,稱之。約其茶亭見之,愛()而不見。

【練習答案】

楚人愛(寵愛)其子,且愛(吝惜)錢財,于其子之求而無不應。其子成人,有陶氏

之風獨愛(喜愛)菊,眾人愛(愛慕)其高潔,稱之。約其茶亭見之,愛(隱藏)而

不見。

【高考徒接】

(2019.卷I)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愛:寵愛、喜愛

(2017-卷)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愛:愛護

(2016-卷)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愛者,獨何心歟愛:愛護

(2016-卷)誠于愛民,果于行善愛:愛護

2、安

【詞義推導】

"安〃是個會意字,小篆上面是一個"八'〃字,表示屋子,下邊是"女〃字。合起來指女子

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擔風險,表示安定“安"的木義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

會感至卜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動義"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養〃"安撫、安慰〃等

義。

【詞義例釋】

(1)形容詞

①安穩

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一在風雨中像大山一樣安穩不動搖。

②安定,舒適

不患其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將伐顓臾》)

一一不擔憂(東西)少而擔憂分配得不均勻,不擔憂貧窮而擔憂社會不安定。

③緩慢

安步當車一一慢慢地步行,就當是坐車。

(2)動詞

①安置,安排

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三國演義?失街亭》)

一一離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營地。

②使……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一一使他們到來之后,就要使他們安定下來。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傳嘈劌論戰》)

一一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

(3)疑問副詞,怎么

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一一沛公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一一我對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辭呢?

(4)疑問代詞,哪里,哪兒

沛公安在?(《鴻門宴》)

一—沛公在哪里?

【成語助記】

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規矩老實。

安土重遷:安:安心,習慣茂于。在一個地方住習慣了,不愿輕易搬遷。形容留戀故鄉。

安居樂業: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會治理得很好。

安貧樂道:安貧:安于貧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為人生的理想、信念、準

則。處境雖很貧困,仍樂于堅守信仰。形容人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實現,寧愿處于貧

困惡劣的環境。

安閑自得:安:安閑。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安堵如故:安:安穩。指相安無事沒有改變或十分安定。

相安無事:安:安穩。指彼此相處平安和睦,沒有什么爭執或沖突。

安身立命:安身溶身,在某處安下身來;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計將安出:安:怎么,怎樣,如何制定計謀呢?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遷移練習】

戰國間,諸侯欲覓安()閑之地,得旦夕安()寢,常與鄰國相安(),以

為無患。時有寇盜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險要

之遠地安()軍,敗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練習答案】

戰國間,諸侯欲覓安(安全)閑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寢,常與鄰國相安(安撫),

以為無患。時有寇盜相侵,而能安(安穩)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養),于是去險

要之遠地安(安置)軍,敗矣。逝者如斯,而今安1哪里)在哉?

【高考鏈接】

(2017.卷)祖父漢舉家擔載,就安會稽,留錢唐縣安:安家

(2016-卷)大國之君曰:"齊安矣。"安:安定

(2016.卷II)而使人賤辱至此,安望其抗顏直繩安:怎能

3、被

【詞義推導】

“被”的本義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蓋〃在身上取暖的嗎?由“覆蓋”義引申tr遭

受"等義,"穿"不也是把衣服"覆蓋〃在身上嗎?

【詞義例釋】

讀音一:bei

(1)名詞,被子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訓儉示康》)

一一外面很有一些人譏笑您,(說您)就像公孫弘蓋布被子一樣(做假騙人)。

(2)動詞

①覆蓋

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象覆蓋了冰雪一樣

②遭受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荊軻刺秦王》)

一一秦王又擊殺荊軻,i荊軻)受了八處傷。

(3)介詞,表示被動

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爸行》)

一一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列傳》)

一一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恨嗎?

讀音二:pi,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一一將軍您親身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散開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史記倔原列傳》)

一一屈原來到江邊,披散著頭發,在水邊一邊走一邊吟詠詩句。

【成語助記】

澤被后世:被:覆蓋。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懷玉: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比喻雖是貧寒

出身,但有真才實學。

被堅執銳:被:通"披”,穿。穿堅固甲胄,握銳利武器。指上陣戰斗或做好戰斗準備。

被發佯狂:被,通"披”,披散。披散頭發,裝作瘋狂。

聰明反被聰明誤:被:表被動。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坑害。

被災蒙禍:被、蒙:遭受。指遭受災禍。

【遷移練習】

戰國間,諸侯欲覓安()閑之地,得旦夕安()寢,常與鄰國相安(),以

為無患。時有寇盜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險要

之遠地安()軍,敗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練習答案】

屈原忠而被(表被動)謗,既黜,其思憂且幽。被(披散)發被(通"披'',披在身上

或穿在身上)嬖行吟澤畔。雖大雪被(覆蓋)衣,身被(遭受)十余創,尤不為苦也。

【高考鏈接】

(2018-卷I)郡鄰于蜀,數被侵掠,戶口減削被:表被動

(2017-卷II)光武破尋、邑,總被創被:遭受

(2015-卷H)煬帝嗣位,被追入朝被:表被動

4、倍

【詞義推導】

“加倍”是后起常用義,倍”的原義是"反”,即”背向、背著”,故而乂可引申為“違背”,

這一義項意義與“背”同。

【詞義例釋】

(1)動詞

①背向,背著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史記?淮陰侯列傳》)

一一按照兵法,(布陣時)應當右面靠著山陵,前方和左面靠著水澤。

②違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鴻門宴》)

——希望您詳細的(對項王)說明我是不敢背棄他的恩德的。

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論》)

一—違背事物規律而胡舌」行動,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結果。

又如:倍言(違背信約;;倍時(違時,錯過時機);倍情(違背情實)

③加倍

雖倍賞累罰而不免于亂。(《五漱》)

一一即使加倍賞賜,屢次的懲罰也還是不能避免禍亂。

(2)數詞,一倍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孫子?謀攻》)

一一十倍于敵就包圍他們,五倍于敵就攻打他們,一倍于敵就設法分散他們的力量。

(3)量詞,倍數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過秦論》)

——他們曾經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開往函谷關去攻打秦國。

(4)副詞,更加,倍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兄弟》)

一一獨自一人在異地客居,每到佳節更加思念親人。

【成語助記】

事半功倍: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兩天的行程。

棄義倍信:倍:通“背背叛,違背。背離信義。指不講道義,不守信用。

【遷移練習】

蘇武陷匈奴,不倍()節義。鄉情于游子過百倍(十年間,每逢佳節,猶倍()

思親。

【練習答案】

蘇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離)節義。鄉情于游子過百倍(原數基礎上增加的相

等數)。十年間,每逢佳節,猶倍(更加)思親。

5、本

【詞義推導】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詞語“根本”,比喻為“基礎、本原”之義;事物的“本

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虛化而為"本來、原來”之義。

【詞義例釋】

(1)名詞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一一希望樹木長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穩固。

②根小,基礎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您要實行仁政的話,那么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決)呢?

為是者有本有原。(《原毀》)

一—這樣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

③本業,常代指農業

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論積貯疏》)

一一如果督促(那些棄農經商的)百姓,叫他們回到農業上來,都從事農業生產。

④書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后序》)

一一現在還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丟掉。

⑤本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是無難,別具本章,獄詞無易。(《獄中雜記》)

——這沒有什么困難的,另外準備一份奏章,審判書的內容并不改換。

(2)量詞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活板》)

——如果印幾十兒百兒干本,就非常快了。

(3)動詞,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

一一還是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由于人為的原因呢?

(4)副詞,本來

臣木布衣,躬耕南陽.(《出師表》)

一一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種地為生。

本自無教訓I,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

一一本來自己從小沒有受過(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對您的兒子(指焦仲卿)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表》)

一一木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無意以名譽節操來炫耀。

【成語助記】

照本宣科:本:書本;科:科條,條文。照著本子念條文。形容講課、發言等死板地按照課

文、講稿,沒有發揮,不生動。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為整頓;本:樹根,引申為根本;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源:水源,源

頭;清源:從源頭上清理。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比喻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本末倒置:本:樹根;末:樹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顛倒了。

舍本逐末:本:原義為樹根,借指事物的根木。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

節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現多用于指輕重、

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貶義詞。

原原本本:本:本來的,原來的。從頭到尾按原來的樣子。詳細敘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

個過程,一點不漏。

變本加厲:本:本來,原先;即:更加;厲:猛烈。原先指比原來更加發展。現指事情的狀況變

得比本來更加嚴重。

【遷移練習】

柳宗元本()求宦達,而謫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

所得。后人將其所述輯成多本(),即今日所見本(),以本()其當日心

境。

【練習答案】

柳宗元本(本來)求宦達,而謫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將其所述輯成多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即今日所見本(版

本),以本(推究)其當日心境。

【高考鏈接】

(2019-卷II)其祖本姬姓也本:本來

(2018.卷)太初(人名,顏太初)惡其為大亂風俗之本,作《東州逸黨》詩以刺之本:

根本、根源

(2015?江蘇卷)必刮剖根本見終始本:根本

(2017-卷I)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本:本來的,原來的

6、鄙

【詞義推導】

"鄙”原義為“邊邑”,邊境自然環境"鄙陋",故有"鄙陋"之義,"鄙陋"自然會受至廣輕視〃;

后也常用作自謙之詞,如"鄙人"。

【詞義例釋】

(1)名詞,邊界,邊遠的地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一一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于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屬于自己。

(2)動詞

①以……為邊界(邊邑)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越過別的國家,把遙遠的地方當作自己的邊邑,您知道那是很難的。

②輕視,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一一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狹小。

(3)形容詞,鄙陋,見識淺,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

——那些做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東南飛》)

一一我人低賤,東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

(4)謙詞,謙稱自己。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滕王閣序》)

一—我冒昧地用盡鄙陋的心懷,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鄙懷,自謙之詞)

【成語助記】

肉食者鄙:鄙:眼光短淺。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北鄙之音:北鄙:北方邊境地區。指殷紂時的音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貴遠鄙近:以為與當世相隔久遠的就珍貴,相隔近的就低賤。

【遷移練習】

晉之鄙()有二人,臨秦地則曰:“鄙賤之人,當其求諒。〃居久,則鄙()秦

人曰:“秦人亦不過如此,皆如蠻夷之鄙()人。

【練習答案】

晉之鄙(邊疆)有二人,臨秦地則曰:"鄙賤之人,當其求諒。〃居久,則鄙(輕視)

秦人曰:“秦人亦不過如此,皆如蠻夷之鄙(淺陋無知)人。

【高考鏈接】

(2017.卷I)親戚爭財,為鄙之甚鄙:鄙俗

7、兵

【詞義推導】

"兵”的本義為"兵器、武器引申為“持兵器的人,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當然跟

兵器武器有關。由“戰爭、軍事"義引申出"侵略""戰略,戰術〃等義。

【詞義例稱】

名詞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們聚集到咸陽。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六國論》)

一—六國的滅亡,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賄

賂秦國。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史記?項羽本紀》)

——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

②士兵、軍隊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鴻門宴》)

一一在這個時候,項羽的軍隊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鴻門

③戰爭、軍事、武力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揚州慢》)

一一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戰爭。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心術》)

一一軍事崇尚正義。如果不合乎正義,即使有利可圖也不要行動。

④戰略戰術,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孫子?謀攻》)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敵人的計謀,其次破壞敵人同盟國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

敵軍。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心術》)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戰士們沒有什么顧忌但有所依靠。

【成語助記】

紙上談兵:兵:用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

談不能成為現實。貶義詞。

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厲兵秣馬:厲:通"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形容準備戰斗,也比

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

按兵不動:兵:士兵,軍隊弦: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遷移練習】

陳涉初起之時,用兵()之道不及秦國之謀士,而能削木為兵(),以疲憊之

兵(),遂滅秦。得天下后,其幼時之友觸其顏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勸。

【練習答案】

陳涉初起之時,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國之謀士,而能削木為兵(兵器),以疲憊

之兵(軍隊),遂滅秦,得天下后,其幼時之友觸其顏面,左右欲兵(傷害)其友,

勿勸。

【高考鏈接】

(2019-卷山)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兵:兵法

(2018-卷I)杖大威(倚仗帝王的威儀)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從兵:軍隊

(2018.卷I)及宣帝起兵誅爽,芝率余眾犯門斬關,馳出赴爽兵:戰事

(2018-卷I)使軍兵為作屋五十間兵:士兵

(2017-卷II)乃挾兵結客,后遂往及仇兵:兵器

(2017-卷山)治兵有制,名雖不同兵:軍隊

8、病

【詞義推導】

“病”原義為"重病〃,取其比喻義為“缺點、毛病〃;得了重病就會感到“困苦”并為之"擔

心、憂慮

【詞義例釋】

(1)名詞

①重病(輕的為疾)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腸胃。(《扁鵠見蔡桓公》)

——您的病在腸胃之中。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陳情表》)

——臣子小的時候經常有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

②毛病,弊病、缺點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毀》)

一一不如舜,不如周公,這是我的缺點。”

(2)動詞

①生病

未果,尋病終。(《桃花源記》)

——沒有實現,不久生病死了

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項脊軒志》)

一一我很長時間生病臥床,閑極無聊,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

②擔心,憂慮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

——君子只擔心自己無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③責備,羞辱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一一古人把儉樸認為是美德,今人卻因為儉樸而譏笑羞辱人家。

(3)形容詞

①困苦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己病矣。(《捕蛇者說》)

一一如果我不做這個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勞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報苗助長》)

一一今天我太累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

【成語助記】

同病相憐:病:疾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病入膏肓: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

愁潘病沈:潘岳因憂愁而早生白發,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泛指煩惱和疾病。

【遷移練習】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鵲治,而不治,病()入內臟,遂死。后人以

為此事非大臣之過也,乃桓公之病()。今人常以此相詬病()。

【練習答案】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擔心)之,求扁鵲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內臟,遂死。后

人以為此事非大臣之過也,乃桓公之病(缺點)。今人常以此相詬病(責備)。

【高考鏈接】

(2019-卷II)會(公孫座)座病病:有疾病,生病

(2018.卷II)元興元年,(王渙)病卒病:有疾病,生病

2018-卷)有疵病者所惡聞病:缺點,毛病

(2017-卷II)而仇家皆疾病病:有疾病,生病

(2017.卷)名為腐儒,亦學者之一病病:弊病

(2017-卷)及貞病篤病:病情

9、察

【詞義推導】

"察"本義為"觀察、仔細觀看",這樣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

使事物變得“清楚、明白九

【詞義例釋】

(1)動詞

①觀察,仔細看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我)慢慢地觀察它,就(發現)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縫。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孟子梁惠王上》)

一一視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獸身上亳毛的細梢,卻看不見成車的柴草。

③詳審,考察

察鄰國之政,無如客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國也》

——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

④明察,知曉,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辦。

⑤考察后加以推薦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陳情表》)

一一先前一個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薦我為孝廉。

(2)形容詞,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一一水清澈到了極點,就沒有魚了;人精明到了極點,就沒有朋友。

【成語助記】

明察秋亳:察:察看,觀察,看清;秋亳: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H光敏銳,任何

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言觀色:察:細看;色:臉色。觀察別人說話時的臉色。多指揣摩別人的心意。

習焉不察:察:覺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遷移練習】

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為不能察(),然帝以為李密品之

察察(),乃眾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見帝之察()。

【練習答案】

郡守察(觀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為李密品

之察察(潔凈的樣子),乃眾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舉)孝廉,足見帝之察(明

智)。

【高考鏈接】

(2018.卷)察其秋亳,則大物不過矣察:明察

(20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