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第9課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課程標準目標分解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1.搜集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史實,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三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程。(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時空觀念)2.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學會尊重各國依據各自國情確立的政治制度。運用唯物史觀,正確認識各國政治制度的局限性,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實質。(家國情懷、唯物史觀、歷史解釋)3.聯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唯物史觀、歷史解釋、時空觀念)自主預習·悟新知合作探究·提素養隨堂檢測·精評價課后精練·重達標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背景16—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經濟上日益強大,向專制王權發起挑戰過程爆發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經過兩次內戰,議會獲勝曲折英國經歷了共和國、軍事獨裁和王朝復辟時期的反復斗爭鞏固1688年,發生“①__________”,革命成果獲得鞏固法律保障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②__________》,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1701年又通過《③____________》,規定此后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意義君主立憲制逐步形成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美國獨立戰爭背景18世紀中葉,英國對北美大西洋沿岸13塊殖民地的種種限制和剝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強烈不滿,他們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歷程來克星頓槍聲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民兵與英軍發生沖突,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獨立宣言》發表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闡述了④__________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承認美國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性質是一場⑤__________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人民主權民族獨立續表法國大革命背景18世紀,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力量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束縛;啟蒙思想的影響進程1789年7月14日,法國民眾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1789年8月,議會頒布《⑥__________》,提出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侖建立軍事獨裁統治。1815年,拿破侖帝國覆滅意義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人權宣言續表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1.確立條件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逐漸確立,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類型主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政治制度類型英國:君主立憲制君主權力受到限制,⑦______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美國:共和制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議會政治制度類型美國:共和制規定美國是⑧________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不足之處:承認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與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利等法國19世紀,法國經歷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最終確立了共和制度政黨制度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聯邦制續表2.擴展(1)
俄國農奴制改革舉措1861年,廢除農奴制,隨后沙皇又進行其他改革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影響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直接觸及⑨__________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沙皇專制(2)
美國內戰背景南北雙方在關稅、西部領土建州等問題上矛盾重重,在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斗爭尤其尖銳經過1861—1865年,林肯頒布《⑩________》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最終贏得勝利影響聯邦政府的勝利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公民權利,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宅地法(3)意大利統一:意大利通過革命和反侵略戰爭,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18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4)
德意志統一:1864—1871年,普魯士先后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____________。(5)
日本明治維新君主立憲制背景19世紀中期,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幕府統治被推翻內容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__________”“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影響保留了大量封建勢力,官僚寡頭和軍閥掌握了權力,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富國強兵1.英國代議制的形成和完善2.英國政府組織結構3.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的原則4.美國政體中的分權制衡1.責任內閣制責任內閣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由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并向議會負責的一種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由于內閣制政府具有對議會全權負責的特征,因此責任內閣制又稱議會內閣制。責任內閣制以議會(國會)為權力核心,行政系統受議會的節制,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政府(內閣)則對議會負責。2.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是組合概念。民主即主權在民,一般由公民選出的代表掌握國家政權,即代議制民主。共和即最高權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實現權力的制約與平衡。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政體形式。共和范圍形式上包括全體公民在內(與貴族共和制的區別),國家最高權力由多人執掌和行使,權力執掌者由選舉產生,有任期限制。按照議會、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的關系,可以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3.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簡稱二元君主制(以近代德國為代表),是資產階級與帝國統治者妥協的結果。它與“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以英國為代表)共同組成了“君主立憲制”。在這種政體形式下,雖然國家制定了憲法,設立了議會,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專制時代的權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于一身,是權力中心和最高的實際統治者。憲法往往是欽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議會是君主的咨詢機構,立法權是形式的,君主不僅擁有否決議會立法的權力,而且還通過任命或指定議員控制議會;內閣是君主行使行政權的機構,首相由君主任命。思考點在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確立過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實現了啟蒙運動的政治理念?[答案]
答案提示: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啟蒙運動政治理念的初步實現主要體現在一系列法律文件里,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憲法保證;美國的《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國的誕生,確立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原則,宣告人生而平等;美國1787年憲法彰顯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和民主共和的理念;法國的《人權宣言》體現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明確提出了人權和公民權,闡明了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基本原則;《拿破侖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法典,否定了封建特權,確立了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原則,是近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法典的范本。解題關鍵:抓住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和重要的法律文件來理解。思路引領: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和重要的法律文件的內容和影響進行歸納總結。學思之窗思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答案]
答案提示:世襲君主為國家元首,擁有實權,由君主任命內閣成員,政府對君主負責,議會行使立法權,但君主有否決權。君主是實,立憲是虛,在這種政體形式下,雖然國家制定了憲法,設立了議會,但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于一身,是權力中心和最高的實際統治者。解題關鍵:讀懂材料,提取信息。思路引領:根據材料,提取信息,結合德國政治制度的特點進行歸納。問題探究閱讀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資產階級民主和人權的局限性。[答案]
答案提示局限性:第一,由于資本主義制度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之上的,因此,這種民主從根本上說是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而對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來說是沒有物質保障的;第二,資產階級法律雖然在形式上平等,但也是不徹底的,如在美國,法律上男女是不平等的;第三,資產階級的法律一方面宣布公民享有某種自由或權利,但是另一方面又規定了各種例外或限制;第四,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實際上,甚至在法律上,往往是割裂的,少數人僅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大多數人僅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解題關鍵:資產階級民主和人權所反映的本質屬性。思路引領: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即可。學習拓展查閱相關資料,理解為何同為君主制,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對象,而君主立憲制度是英國革命的成果。[答案]
答案提示:君主制包括君主專制制度和君主立憲制度,君主實行終身制,并且是世襲的,但兩者存在根本區別。君主專制制度指的是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不受任何約束;其體現的是封建社會的決策方式,是為封建地主階級利益服務的;近代以來,君主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君主立憲制度是近代資本主義民主代議制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體現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是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近代以來,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英、德、日等國家相繼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政體。解題關鍵:君主專制制度和君主立憲制度的本質區別。思路引領:查閱有關資料,圍繞資產階級革命的“對象”和“成果”進行總結。
英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
材料
英國財政權1066年“諾曼征服”后,英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國家,國王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包括立法權、行政權、財政權等在內的國家的一切權力1199年“無地王”約翰幾次不經過貴族和自由民的同意而征稅,激起了大貴族的武力反抗,最終國王兵敗1215年大貴族強迫國王約翰簽署《大憲章》。其中第十二條規定:“除了國王贖身、冊封長子為騎士或長女出嫁外,未經王國大委員會的許可,不得再強制征收任何免役稅或貢金?!?295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召開了由世俗貴族、教會貴族和平民三個等級代表參加的會議,向各個階層提出了不同數量的稅款要求。各方代表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決定了各自應出的數額,最終與國王達成了一致,會議取得成功1297年愛德華一世簽訂了《憲章確認書》,征稅須由議會同意即成定例續表1339年、1344年議會兩次拒絕支付國王所需要的款項,迫使國王作出讓步,使其同意任命一個委員會監督國王的財政支出,審查國王的賬目,防止浪費和挪用1380年上院首先準備同意國王征收16萬鎊補助金,下院以數額過大為由反對并減去了6萬鎊1485—1495年亨利七世召開了四屆議會,國王為了進行對外戰爭和加強國內統治,多次提出征收動產稅的要求,每一次都順利地得到批準1628年議員們提出《權利請愿書》,要求政治自由和保護私有財產,并請求今后未經議會的一致同意,不得強迫民眾進行任何捐贈、借貸、施恩、交稅或承擔類似負擔續表1634年查理一世宣布國家處于緊急狀態,宣布向沿海城市征收船稅1640年“長期議會”認為船稅案的判決無效,并宣布征收造船費的令狀為非法。還宣布,未經議會同意而征收噸稅和磅稅為非法1689年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否決了國王的財政權,財政權最終由議會掌控——摘編自[英]沃爾特·白哲特著《英國憲制》等續表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圍繞英國財政權的轉移撰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參考答案】示例:從11世紀到17世紀末,英國的財政權從國王轉移到議會。闡述:17世紀前,英國國王的征稅權是不受限制的,國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地對人民征收各種稅款。但隨著議會的崛起和日益強大,國王的征稅權逐漸受到限制。首先,議會與封建稅收的關系逐漸加強,議會成為封建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不經議會的同意不得征稅”原則得到了確立,這一原則在英國憲法中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法律,被稱為“英國憲法的基石”。17世紀初期,國王與議會的征稅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國王試圖打破議會的限制,擴大自己的征稅權,而議會則試圖進一步限制國王的征稅權,鞏固自己在財政方面的主導地位。在這場斗爭中,議會最終取得了勝利,確立了對國王征稅權的限制,同時擴大了自己的征稅權。17世紀末期,“光榮革命”的爆發加速了國王與議會征稅權斗爭的發展。在此期間,議會對國王的征稅權施加了更多的限制,確立了議會對征稅權的最終掌握,這也為英國現代稅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偟膩碚f,從11世紀到17世紀末,英國征稅權的歷史演進反映了政治權力斗爭的復雜性。議會稅收批準權的確立標志著國家財政權力從國王向議會的轉移,是英國政治制度向現代民主制度轉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問題會設計、知識能遷移、思維講層次、分段有講究)審試題要求,確定命題主旨初步設計“問題”(論點)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圍繞英國財政權的轉移撰寫一篇歷史短文。(試題主題明確——圍繞英國財政權的轉移)讀相關素材(文字、圖片、表格等)有效信息“1066年”“國王……擁有包括立法權、行政權、財政權等在內的國家的一切權力”“1689年”“否決了國王的財政權,財政權最終由議會掌控”時空定位世界近代史實梳理(準備論據,先“多多益善”,再“去偽存真”)17世紀前,英國國王的征稅權是不受限制的;17世紀初期,國王與議會的征稅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7世紀末期,“光榮革命”的爆發加速了國王與議會征稅權斗爭的發展層次鮮明17世紀前—17世紀初期—17世紀末期其他方面結合所學知識續表答題步驟確定論點從11世紀到17世紀末,英國的財政權從國王轉移到議會梳理論據(2個為宜,不貪多求全)17世紀前,英國國王的征稅權是不受限制的17世紀末期,議會對國王的征稅權施加了更多的限制,確立了議會對征稅權的最終掌握得出結論(回望論點,展示素養)從11世紀到17世紀末,英國征稅權的歷史演進反映了政治權力斗爭的復雜性。議會稅收批準權的確立標志著國家財政權力從國王向議會的轉移,是英國政治制度向現代民主制度轉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續表
美國的民主政治
材料
①美國不僅是一個共和國,而且是一個聯邦。但是在美國……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當時歐洲一些君主專制大國還要集權。②當一個國家開始規定選舉資格的時候,就可以預見總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作的關于選舉資格的規定,只是到來的時間有早有晚而已。③我認為必然有一個高于其他一切權力的社會權力;但我又相信,當這個權力的面前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止它前進和使它延遲前進時,自由就要遭到破壞?!幾裕鄯ǎ萃锌司S爾《論美國的民主》
閱讀材料,從中任選兩條托克維爾關于美國民主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評價?!緟⒖即鸢浮窟x①②。評價:托克維爾的認識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反映了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建立了聯邦制度,中央政府權力大大加強。而美國總統是聯邦政府的首腦,擁有最高的行政權,所以托克維爾認為美國“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當時歐洲一些君主專制大國還要集權”。但是也要看到美國總統的權力在三權分立體制下仍然受到國會和聯邦法院的制約。托克維爾的認識②正確反映了美國1787年憲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它反映了美國1787年憲法的局限性,即憲法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與白人男子相同的選舉權。托克維爾也認識到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即這些針對特定人群的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將被取消。而這一認識為后來的美國憲法修正案所印證。1.下列是反映17世紀英國“國王”與“議會”權力變化(從圖1到圖2)的示意圖。據此可知,英國(
)。A圖1圖2A.確立議會至上原則
B.國王成為無權的虛君C.首創責任內閣體制
D.君主立憲制成熟完備[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所以出現議會權力變重、國王權力變輕的現象,故選A項;此時國王仍有行政權,還不是虛君,排除B項;責任內閣體制是指內閣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的政權組織形式,于18世紀20年代開始形成,與材料時間、內容不符,排除C項;17世紀,英國君主立憲制剛剛開始形成,而非“成熟完備”,排除D項。2.美國1787年憲法承認黑人奴隸制存在;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讀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1月1日起叛亂州所有奴隸全部解放;2020年5月25日,美國白人警察跪壓黑人致死事件在全球引發大規模討論。這反映出美國(
)。CA.仍未廢除黑奴制度
B.階級矛盾不可調和C.種族歧視長期存在
D.階層固化現象嚴重[解析]
據材料及所學可知,美國盡管在1863年1月1日解放了全部黑人奴隸,但是直到2020年還存在白人警察跪壓黑人致死事件,這反映出美國種族歧視長期存在,故選C項;美國《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布意味著奴隸制在美國被廢除,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不是階級矛盾,而是種族矛盾,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種族歧視問題,而不是階層固化問題,排除D項。3.明治維新開始后,日本人開始穿西裝、打洋傘、使用人力車及自行車,日本政府還頒布《散發脫刀令》,提倡四民不梳發髻、武士不帶刀。但19世紀80年代末以后,日本卻開始倡導“日本主義”,樹立天皇權威,鼓吹對外戰爭。這一現象表明日本(
)。BA.倡導全盤西化
B.崇尚軍國主義
C.復辟君主專制
D.完成文明開化[解析]
19世紀80年代末以后,隨著日本國力的增強,日本開始倡導“日本主義”,強調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和優越性,同時樹立天皇的權威,并開始鼓吹對外戰爭,這表明日本在現代化進程中逐漸發展出一種強烈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傾向,故選B項;“倡導全盤西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明治維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能說明日本完成了文明開化,排除D項。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有學者認為,英國是第一個把國家真正放回到“民族”手中的國家。它解決了專制時代的固有矛盾:專制時代的國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統治國家;現在民族自己掌握國家,宣稱議會是它的代表。這種變化開始的標志是(
)。AA.“光榮革命”
B.《權利法案》的頒布C.責任內閣制的確立
D.1832年議會改革[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后,瑪麗和威廉接受了議會的邀請成為英國國王,說明王權的合法性來自議會,符合材料中“現在民族自己掌握國家,宣稱議會是它的代表”的客觀要求,故選A項;《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正式建立君主立憲制,確立起議會至上的原則,排除B項;責任內閣制主要協調的是首相、內閣與議會的關系,排除C項;1832年議會改革的主要影響在于工業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影響力得到增強,與王權無關,排除D項。2.林肯在總統競選中主張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卻將一位宣布解放黑奴的將軍撤職。1862年他又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的這種策略變化表明他在美國內戰期間的最高宗旨是(
)。DA.保護白人利益,堅持種族歧視
B.團結黑人奴隸,戰勝南方叛軍C.放棄廢奴主張,向奴隸主妥協
D.拯救聯邦政府,維護國家統一[解析]
解放黑奴與廢除黑奴制在林肯看來只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手段,在戰爭期間他的最高宗旨就是維護國家統一,故選D項。3.1861年3月,意大利國會在都靈開幕,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取消了撒丁王國國王的稱號,改稱意大利國王。這一改稱(
)。AA.推動了意大利國家統一進程
B.說明意大利結束了分裂狀態C.表明君主專制政體的確立
D.有利于從普魯士手中收復失地[解析]
意大利通過革命和反侵略戰爭,于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由撒丁王國國王改稱意大利國王,推動了意大利國家統一進程,故選A項,排除C項;以后意大利又先后從奧地利和法國手中收復失地,18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排除B、D兩項。4.(改編)下表所示言論所代表的國家分別是(
)。國家言論①“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不能永遠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狀況。我不期待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潰,但我卻期望它停止分裂”②“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③“當前的重大問題不是靠演說和多數人的表決所能解決的……要解決它只能依靠鐵和血”④“破舊有之陋習,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識于世界,大力振興皇基”DA.德意志
俄國
美國
日本
B.美國
日本
德意志
俄國C.美國
俄國
日本
德意志
D.美國
俄國
德意志
日本[解析]
據“政府不能永遠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狀況。我不期待聯邦解散”推斷①言論所代表的國家為美國。據“自上而下來解放農民”推斷②言論所代表的國家為俄國。據“要解決它只能依靠鐵和血”推斷③言論所代表的國家為德意志。據“求知識于世界,大力振興皇基”推斷④言論所代表的國家為日本。故選D項。5.1695年,英國議會指責政府打擊法國海盜不力,迫使國王威廉三世成立貿易局。1697—1699年,在議會的壓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賞賜給外國寵臣的愛爾蘭土地,將6萬陸軍削減到7
000人。這說明當時英國(
)。AA.國王受制于議會
B.議會掌握行政權
C.君主立憲制確立
D.軍權附屬于國王[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在議會的壓力下成立貿易局、收回賞賜、削減軍隊,這說明當時英國國王受制于議會,故A項正確。6.巴黎的工廠、制造業、高爐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加,使政府充滿若干臆想的恐懼,1782年法國御前會議作出判決:“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圓15里之內建造這類工廠?!边@說明(
)。DA.法國政府有強烈的環保意識
B.巴黎已成為法國工業發展的中心C.革命力量嚴重威脅國家安全
D.法國專制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解析]
據所學可知,大革命前的法國是封建專制國家。巴黎工業化的發展使政府充滿恐懼,政府眼見巴黎一天天擴大,害怕難以治理一個如此巨大的城市。因此,1782年法國御前會議作出判決,禁止在城市方圓15里之內建造工廠,這不利于法國工業化發展,說明法國專制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故選D項。法國政府是出于恐懼才禁止在城市附近建造工廠的,而非出于環保的目的,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巴黎工業發展情況,沒有將巴黎與其他城市的工業發展情況進行對比,不能得出“巴黎已成為法國工業發展的中心”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革命力量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排除C項。7.《獨立宣言》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但刪除了“譴責英國國王侵犯非洲人的‘神圣的生存權利和自由權利’,販賣黑奴;否決殖民地禁止和限制奴隸貿易的立法;煽動奴隸拿起武器反抗”等內容。由這一做法可以看出(
)。AA.美國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B.獨立戰爭具有雙重性特點C.奴隸制存廢成為矛盾焦點
D.北美殖民地與英國的博弈[解析]
據材料可知,《獨立宣言》刪除的內容均涉及非洲人的權利與自由以及奴隸貿易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后保留了黑人奴隸制,美國的民主只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并未惠及各個階層,這說明美國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A項正確;獨立戰爭的性質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奴隸制存廢問題是19世紀后半葉南北戰爭面臨的問題,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獨立宣言》刪除的內容體現了美國為自己保留奴隸制留下余地,并非美國與英國的博弈,排除D項。8.1694年,托利黨人在英國下院競選中獲得多數席位,但國王威廉三世拒絕托利黨人進入內閣,反而以清一色的輝格黨人組成內閣。這說明(
)。DA.威廉三世的行為嚴重違憲
B.議會的地位低于國王C.英國君主立憲制尚未確立
D.國王執掌國家行政權[解析]
據材料“國王威廉三世拒絕……內閣”可知,此時國王執掌國家行政權,可以任命內閣,故選D項;“違憲”說法錯誤,國王的行為符合當時的職責分工,排除A項;1689年《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權力地位高于國王,排除B項;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排除C項。9.從1876年起,法國共和派開始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勝利。他們調動了小學教師、醫生、小企業家等人的熱情,爭取到越來越多的農村選民的選票。這反映出近代法國(
)。CA.權力制約機制得到強化
B.政治派系復雜且多變C.民主共和政體得到鞏固
D.專制獨裁開始被打破[解析]
由材料“1876年”“共和派”“調動了小學教師、醫生、小企業家等人的熱情,爭取到越來越多的農村選民的選票”可知,法國共和政體得到社會多個階層人士的支持,反映了近代法國民主共和政體得到鞏固,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權力制約機制,排除A項;材料只提及共和派,并未提及其他政治派系,不能得出近代法國政治派系復雜且多變的結論,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就已經開始打破專制獨裁,排除D項。10.(原創)美國內戰前,在關稅問題上,北方為了保護民族工業,要提高關稅,而南方需要出口大量農產品,希望降低關稅。這反映出當時美國(
)。DA.聯邦制并未真正得到推行
B.關稅問題成為矛盾的焦點C.美國沒取得民族真正獨立
D.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解析]
據材料可知,美國南北方在關稅問題上主張不統一,這反映出當時美國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故選D項;1787年美國確立并實行聯邦制,排除A項;關稅問題只是南北矛盾的一個重要表現,當時南北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排除B項;當時美國通過獨立戰爭已經取得民族獨立,排除C項。11.閱讀下表中兩個文件的內容選編,可以看出(
)。出處內容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買賣或者交換農奴。農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須交納贖金”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凡當時仍在叛亂的任何一個州或地區,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BA.農奴制改革使農奴獲得了完全自由
B.兩個文件都推動了本國近代化進程C.兩國徹底廢除舊制度以實現民主政治
D.美國全境禁止奴隸制以促進南北統一[解析]
由材料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使得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勞動力和市場條件,美國叛亂諸州的奴隸獲得了人身自由,為北方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所以說兩個文件都推動了本國近代化進程,故選B項;由材料“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買賣或者交換農奴。農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須交納贖金”可知,俄國農奴只是無條件獲得了人身自由,但并沒有獲得經濟自由,所以不能說農奴制改革使農奴獲得了完全自由,排除A項;俄國農奴制改革并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排除C項;由材料“凡當時仍在叛亂的任何一個州或地區,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可知,當時美國并不是全境禁止奴隸制,而只限于叛亂州,排除D項。12.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吸納其他民族先進文化的國家。在古代,日本學習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封建制度;在近代,日本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三大政策”,制定憲法。這兩次學習都推動了日本的社會轉型和發展。這兩次日本向外學習的改革運動分別是(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省考成功法寶 2024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設計-3.五彩的泡泡4-嶺南版
- 考試資料庫中的二級建造師試題及答案
- 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三單元 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 第17課 電氣時代的來臨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八年級生物上冊 5.5 病毒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中企海外拓展實戰指南
- 2025江蘇省建筑安全員知識題庫附答案
- 兒童成長能力提升手冊
- 2025年錘紋漆合作協議書
- 文化融資AI應用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中國食品飲料市場調研報告
- 痛風中醫護理常規
- 三年級下冊乘除法豎式計算題100道
- 2024年4月全國自考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02024真題及答案
- 《巖土工程勘察安全》課件
- 《宮頸癌防治》課件
- 小學數學:時間教材
- 220V直流容量計算書
- 腦卒中康復臨床路徑(PT)
- 鐵路客運段QC小組運用PDCA循環減少旅客列車乘降問題發生次數現場型成果匯報
- 紅外測溫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