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屆新高考歷史熱點精準復習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_第1頁
2026屆新高考歷史熱點精準復習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_第2頁
2026屆新高考歷史熱點精準復習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_第3頁
2026屆新高考歷史熱點精準復習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_第4頁
2026屆新高考歷史熱點精準復習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6屆新高考歷史熱點精準復習

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課標要求】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村落產生農業出現以后,人們

,形成村落;村落為人們定居、繁衍和防衛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集鎮出現形成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其財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

,形成集鎮功能最初為

目的而設。宋以后集鎮的經濟功能凸顯;明清時期,集鎮出現專業分工;交通運輸條件深刻影響著集鎮的發展一、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必備知識筑屋定居筑壘設防軍事城市含義: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的

場所兩河流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蘇美爾人生活的地區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成城市古代中國古代城市主要分為宮殿區、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居民區。商朝時,城市已初具規模古代西方①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城市最具代表性②歐洲中古時期出現了一些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民居民居的建造不僅體現了居住地的自然環境(如古埃及的房屋),而且反映了當地的

(如古羅馬的集體住宅)與(如中國的四合院)中心社會經濟水平文化習俗二、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1.城市化的演進(1)原因: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一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

,另一方面對城市的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力消費市場設施與服務(2)表現世界①英國的城市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中國①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開啟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后,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迅猛發展[知識點撥]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1)工業革命期間機器生產和工廠制度的興起,推動了原有城市的擴大和新工業城市的興起。(2)隨著工廠制的盛行,農村人口涌向城市,轉變為工業勞動力,使城市人口與城市數目迅猛增長。(3)工業革命推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而城市化的程度與城市中的交通運輸情況有著緊密的聯系。①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進一步加強了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等的經濟聯系,使城市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加快了城市化進程。②城市公共交通的改善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吸引了人口定居城市,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居住條件住宅條件①原因:城市的發展與

的革新②表現:電梯的發明和鋼筋混凝土技術的使用;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廣;私人衛生間等快速普及生活服務

日趨多樣化;文化娛樂生活更加多樣;各種服務設施便利了人們的生活2.居住條件的改善及基礎設施的發展建筑技術社區功能基礎設施的發展①原因: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②表現:水網建設、電力應用、交通進步、通信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問題環境污染、貧富分化、交通擁堵等主題探究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的進步視角1古代的城市材料一[問題](1)根據材料一,指出兩城在城市功能上的相同點和在城市布局上的不同點。簡析兩城在城市布局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提示](1)城市功能相同點:都兼具政治管理、商業貿易、軍事防衛、居民生產生活、宗教活動等功能。城市布局不同點:唐代長安城實行坊市制,布局方正、講究對稱、功能分明、形制統一;君士坦丁堡的城市布局沿主要干道和城墻分布,呈現“Y”形。原因:政治制度,唐代實行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突出皇權至上;君士坦丁堡繼承羅馬帝國政治制度,強調公民權利。軍事防衛,長安城地理位置相對安全,更側重城市規劃布局;君士坦丁堡更側重軍事防衛。經濟發展,唐代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繁榮,規劃嚴整利于商品交易;君士坦丁堡是歐亞海陸交通樞紐,道路交通發達利于商品交易。思想文化,唐代強調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和皇權至上;君士坦丁堡信奉基督教。地勢地形,長安地處關中平原,地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設;君士坦丁堡坐落于山丘之上,緊鄰海峽,建設用地相對較少。[深化拓展]中國古代城市的變化與發展城市經濟始終是農耕經濟的補充,不占主導地位。視角2近代以來的城市化材料二英國城市人口比重圖中國近代城市分布和規模示意圖[問題](2)有人說,英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互為因果,而中國近代城市化與商業化密不可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對這一觀點作出合理的解釋。[提示](2)英國的城市大多是在工業革命后崛起的。工業革命后大量工廠產生,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吸引圈地運動后成為自由雇傭勞動者的英國農業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導致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促進了英國城市化的發展。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對工業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從而進一步刺激了工業化的發展,因此說英國的城市化與工業化互為因果。近代中國的城市大多位于通商口岸。列強入侵打斷了中國的發展進程,客觀上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促進了中國近代商品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開埠通商后對外貿易的發展,直接推動了通商口岸商業的興盛,誘發農民進城謀生,擴大城市的規模,使部分農村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的附庸,推動了中國近代的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加,又進一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推動了中國近代城市化的發展,因此中國近代城市化與商業化密不可分。1.(2024·湖北襄陽期中)據地方志記載,宋代湖州所轄烏程縣震澤鄉的南林村,又稱南潯村,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鄉村聚落,隨著當地草市規模不斷擴大、功能日漸完善而成長為經濟鎮市,“市井繁阜,商賈輻輳”,到南宋理宗淳祐年間,其獲得官方認可升級為鎮。從草市升級為鎮市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時局的劇烈變遷[B]商品經濟的持續發展[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隨堂訓練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時期,草市大量出現,南潯草市因輻射區域人口眾多,擁有相對優越便捷的交通條件,在商品經濟持續發展的推動下而成長為鎮市,故選B項;政治時局劇烈變遷不利于市鎮的發展,排除A項;材料與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無關,排除C項;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項。2.(2024·江蘇常州模擬)有學者認為,常州淹城基于“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圖而設計,與《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記載吻合,是春秋時期的淹君駐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護城河,三城間水路相連,在內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條獨木舟。這反映出當時(

)[A]皇權至上觀念逐漸形成[B]儒家思想指導城市建設[C]城池規劃兼顧實用原則[D]江南手工業的繁榮發展C【解析】據“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相套而成……水路相連”“獨木舟”等信息可知,淹城經過事先規劃與設計,能夠發揮其政治、軍事職能,且三城水路相連,又不影響城內交通聯系,這些都說明當時的城池規劃兼顧實用原則,C項正確;春秋時期,皇帝制度尚未產生,皇權至上觀念尚未形成,排除A項;結合材料可知,淹城采用西周建都理念,與儒家思想關系不大,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手工業相關內容,排除D項。3.(2024·廣東湛江二模)19世紀的倫敦共暴發過四次大型的霍亂。某學者注意到,由某幾家水務公司供水的地區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他在1849年發表的一篇關于霍亂傳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傳播疾病的理論。由此可見,19世紀倫敦霍亂的流行(

)[A]導致倫敦的城市人口急劇下降[B]促進了傳染病研究的跨區域合作[C]凸顯了城市化急速發展的惡果[D]是實現工業化必然要付出的代價C【解析】據材料可知,倫敦工業化發展導致城市水污染嚴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霍亂的流行,側面反映了城市化急速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導致瘟疫流行,故選C項;材料僅體現水污染與瘟疫傳播的關系,并未體現人口急劇下降,排除A項;材料僅表明該學者進行了水污染與傳染病關系的研究,無法體現跨區域合作,排除B項;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可以通過一些措施避免,污染并非必然代價,排除D項。4.(2024·山東臨沂???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安置房建設更加注重有高標準配套的交通網絡、水電、通信、環衛等基礎設施,文化廣場、球場、購物中心、社區診所等公共設施,有的還引進了便民超市等。據此可知(

)[A]經濟發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B]城市問題得到有效的治理[C]我國城市化實現了均衡發展[D]城市建設注重以人為中心D【解析】據材料可知,中國安置房建設注重高標準配套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等,這些設施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體現的是城市建設注重民生的改善,突出的理念是以人為中心,故選D項;材料未涉及經濟發展同城市化之間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與治理城市問題無關,排除B項;我國城市發展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尚未實現城市化的均衡發展,排除C項。史料出處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管子·地數篇》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國語·齊語》子貢好廢(賣出)舉(買進),與時轉貨貲……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于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商業利潤增至十分之二)以為務《史記·蘇秦列傳》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6小題,每小題4分,共64分)1.(2024·湖南長沙聯考)據下表可知,春秋戰國時期(

)D[A]商業活動不受限制 [B]城市經濟繁榮發展[C]商人社會地位提高 [D]商品經濟比較活躍【解析】據材料可知,《管子·地數篇》把珠玉視為上等貨幣,黃金視為中等貨幣,刀布視為下等貨幣;《國語·齊語》反映了商人忙碌于市井(市場)之間;子貢精通商業買賣,資產豐厚;周人從事工商,以追求商業利潤為事業,這些信息說明春秋戰國時期商品經濟比較活躍,故選D項;據材料“處商,就市井”可知,商人在專門開辟的“市井”中做買賣,商業活動范圍受限制,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城市經濟的發展情況,排除B項;材料僅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商品經濟狀況,未涉及商人的社會地位,且據所學知識可知,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低,排除C項。2.(2024·廣西柳州聯考)秦朝的“鄉野聚落”,由政府委任里正進行嚴格管轄,以建立規劃整齊、空間封閉的閭里為主,閭里建有閭門和垣墻。西漢的“鄉野聚落”數量增多,規模擴大,而且大多沒有閭門和垣墻,閭內建筑呈現自然發展的態勢。由此可知,西漢(

)[A]農村商品經濟得到發展[B]國家基層治理能力下降[C]社會治理理念發生轉變[D]豪強地主勢力急劇膨脹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采用法家治國,對“鄉野聚落”嚴格管轄,閭里建設封閉而整齊,而漢初采用黃老學說,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武帝時期尊崇儒術,采用儒家治國,社會治理的理念不再像秦朝那樣具有強制性的特征,閭內建筑也呈現自然發展的態勢,故選C項;農村村落數量增多和規模擴大,體現了農村和農業的發展,并未涉及農村商品經濟發展,排除A項;秦漢治理方式的變化是根據基層的實際情況和國家的政策而有所變化,而非國家基層治理能力下降,排除B項;若豪強地主勢力膨脹,國家應加強控制與管理,閭內建筑不會是放任自然狀態,排除D項。3.(2024·山西運城模擬)《中國古代建筑十論》中寫道:“房屋面闊九間為皇帝專用,七間為王以上用,五間限貴族、顯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間之屋……在油漆彩畫上,只有皇宮、寺觀、貴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紅,庶民只用黑色?!庇纱丝芍?中國古代建筑(

)[A]受到佛教文化藝術的深刻影響[B]兼具行政、宗教和商業的功能[C]布局和裝飾嚴格遵循禮儀制度[D]體現建筑與自然環境協調一致C【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國,不同等級、職業的人在房屋布局和裝飾方面有嚴格差異規定,體現中國古代建筑遵循禮儀制度,故選C項;材料“房屋面闊九間為皇帝專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間之屋”強調中國古代建筑的等級差異,而佛教主張眾生平等,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中國古代建筑的功能作用,排除B項;材料強調中國古代建筑的規制,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4.(2024·江蘇連云港調研)下表為考古發掘的隋唐五代部分文書。這些文書表明,該時期(

)B類別數量內容買賣文書動產買賣約32件賣牛契、買車具契、買奴契、買布券、買毯券等不動產買賣約43件地契、賣宅舍地基契、賣田契借貸文書約163件貸銀錢、貸糧食、貸布匹等,文書多以“××舉錢契”等形式出現[A]土地兼并空前嚴重 [B]商業契約應用廣泛[C]資產轉讓程序繁雜 [D]民間借貸開始出現【解析】材料中買賣文書、借貸文書皆為商業契約,據表格信息可知,這些文書的類別分為買賣文書和借貸文書,其中買賣文書的類別分為動產買賣和不動產買賣,內容涉及農業、商業、土地和生活領域,借貸文書涉及也頗為廣泛,故選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土地兼并的主要表現是土地買賣,而材料涉及“不動產買賣”的“數量”僅有“約43”件,不足以說明土地兼并空前嚴重,排除A項;資產轉讓程序在契約內容中無法佐證,排除C項;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周禮》中已經有了借貸糾紛的記載,漢朝之后,凡涉及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等事宜,當事人之間幾乎都要訂立契約,隋唐五代時期民間借貸開始出現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5.(2024·海南??谀M)宋朝“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則為鎮”,鎮置監鎮官。如景德鎮設鎮后,朝廷在此設監鎮官,兼管商稅及窯稅,或佐理監陶。《河南強氏家譜》記載強子魁“宋紹定戊子(公元1228年)以文學進,仕饒州通判,以監陶得至浮梁景德鎮”。據此可推知,宋朝(

)[A]鎮的經濟功能凸顯 [B]營商環境較寬松[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官營手工業繁榮A【解析】“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則為鎮”大意為:如果人口聚集較多,但達不到縣的規模,而有能繳納(商貿)稅的人,則可設鎮。根據材料可知,宋朝鎮的設置與稅收有關,且設官管理相關事務,在宋朝重文的背景下,派進士任監鎮官,說明朝廷對鎮課稅的重視,反映了宋朝鎮經濟功能的凸顯,故選A項;材料強調政府對鎮的重視,無法說明營商環境較寬松,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宋朝官營手工業發展情況,排除D項。6.(2024·江蘇無錫聯考)元代中書右丞盧世榮奏請實行由官方出錢出船、委托商人經營的“官本船”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轉運司……官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寶貨,官買之”。元世祖下令“從速施行”。該政策(

)[A]促進了大運河的重新運營[B]通過官營海外貿易以增加財政收入[C]表明元朝走向了閉關自守[D]開創了官督商辦的股份制經營形式B【解析】據材料可知,元世祖決定設立市舶都轉運司,發展官方出錢出船、委托商人經營的“官本船”,打擊海外走私活動,扣押其走私物品,目的在于通過官營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故選B項;大運河屬于內河航運,與題中海外貿易的主旨不符,排除A項;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出現官督商辦的股份制經營形式,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7.(2024·廣東廣州一模)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成為中國土貨與洋貨的轉運之地,它們內引外聯是國外經濟的晴雨表,也是國內經濟的標桿,海外土貨市場之行情、洋貨在中國市場行銷之狀況,都能通過通商口岸表現出來。由此可知,當時中國(

)[A]主要屬于外向型經濟[B]經濟具有較強依附性[C]傳統貿易已徹底解體[D]新型轉口貿易已形成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成為中國土貨與洋貨轉運之地,成為國外經濟的晴雨表,相關貿易國內外行情都能從通商口岸表現出來,這反映了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后,中國經濟對外國經濟具有較強依附性的特點,故選B項;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中國近代自然經濟占據重要地位,其不屬于外向型經濟,排除;“已徹底解體”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新型轉口貿易,排除D項。8.(2024·江蘇南京二模)下表是近代某一時期江蘇省種植業結構變化表(節選)。據表格可以得出(

)江蘇省種植業結構變化表(節選)(單位:千市畝)A[A]市場需求推動經濟作物比重提高[B]經濟危機導致地方經濟結構調整[C]民國時期江蘇民族工業發展迅速[D]油料作物取代糧食作物成為主體種類1914—1918年1924—1929年1931—1936年水稻248842917326636油菜—5853782【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1914—1936年江蘇地區的油菜種植從無到有、面積不斷擴大,這說明當時油料作物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推動了經濟作物(油菜)比重提高,故選A項;表格只反映了種植業結構的變化,與地方經濟結構無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農業情況,未涉及民族工業,排除C項;表格中水稻種植面積遠遠超過油菜種植面積,無法說明“油料作物取代糧食作物成為主體”,排除D項。種類建設情況煤氣1864年大英自來火房設立,后改名“上海煤氣公司”電力1882年上海電光公司供電自來水1883年上海自來水公司供水通信1871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鋪設從香港至上海的海底電纜1881年上海電報局,架設津滬電線1882年有市內電話交換機9.(2024·廣東深圳模擬)下表所示為近代上海地區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這些基礎設施建設(

)C[A]受到地緣經濟因素影響[B]推動了民族資產階級壯大[C]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D]拓展了居民城市生活空間【解析】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地區建設了煤氣、電力、自來水和通信等基礎設施,這有利于方便民眾生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故選C項;材料并未體現上海因地緣優勢帶來經濟利益,也無法反映出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地緣經濟因素影響,排除A項;材料僅體現上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未涉及其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居民城市生活空間拓展,排除D項。10.(2025·四川高考適應性考試)13世紀開始,在意大利城市,公證人階層興起。他們為商人和金融從業者書寫商業合同、匯票、期票、信用證,以及與保險、利潤和損失有關的詳細法律條款,并將其登記入冊。這直接說明當時意大利(

)[A]公證人階層貴族化

[B]商業訴訟的激增[C]經濟高度依賴信貸

[D]商業貿易規范化D【解析】公證人階層為商人和金融從業者書寫各種商業文件并登記入冊,這說明當時意大利商業貿易在操作上更加規范,有了專門的人員和流程來處理相關事務,故選D項;材料未體現“貴族化”,排除A項;商業訴訟主要涵蓋因商業活動而產生的各類糾紛,材料中沒有與糾紛有關的信息,無法得出“商業訴訟的激增”,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信貸在意大利經濟中的占比,無法得出“經濟高度依賴信貸”的結論,排除C項。11.(2024·江西南昌聯考)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大眾休閑文化在歐美出現,戲院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喜劇和音樂劇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足球等大型體育賽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反映出當時歐美(

)[A]城市化進展顯著[B]貧富差距逐漸消除[C]工業化開始啟動[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A【解析】據材料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大眾休閑文化在歐美出現,喜劇、足球賽事等發展較快,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它們的快速發展側面反映了當時歐美城市化進展顯著,故選A項;“消除”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工業化開始啟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C項;大眾休閑文化并不是工人的福利,也不能說明工人福利得到了保障,排除D項。12.(2024·遼寧沈陽一模)德國歷史學家恩里?!ゑR克斯在《現代的帝國主義思想》中寫道:“這個世界變得更為嚴酷,更為好戰和更具專一性;與往昔不同的是,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整體,所有一切都在這一整體中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以及互相碰撞地沖突?!边@說明(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最終形成[B]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C]各國政治經濟不平衡明顯加劇[D]第二次工業革命效果顯著A【解析】據材料“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整體”可知,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故選A項;材料主要強調世界的聯系和依賴性,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情況,排除C項;材料突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世界影響力,排除D項。13.(2024·廣東廣州聯考)與1913年相比,1927年蘇聯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0%,城市人口的增加伴隨的是農產品商品化率下降到僅為1913年的50%,這就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遇到農產品供應不足的困難。據此可知,當時蘇聯(

)[A]調整農業政策成為必然[B]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C]否定新經濟政策的貢獻[D]面臨嚴重政治經濟危機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蘇聯城市人口增加,帶來農產品商品化率的降低,農產品供應不足,這一問題說明蘇聯需要對農業政策進行調整,以適應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故選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模式的弊端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此時蘇聯模式尚未確立,排除B項;材料僅是描述蘇聯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說明其否定了新經濟政策的貢獻,排除C項;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14.(2024·貴州貴陽期中)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說:“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國際收支來說就會發生長期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國際貿易收支長期順差國?!睋丝赏浦?

)[A]特里芬反對布雷頓森林體系[B]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必然[C]美國必然失去世界霸主地位[D]各國需要主動維護貨幣體系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維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對美國國際收支的要求存在矛盾,具有不合理性,因此布雷頓森林體系無法長期存在,反映了其崩潰的必然,故選B項;特里芬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問題,并不能說明其反對布雷頓森林體系,排除A項;材料主旨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問題,“美國必然失去世界霸主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材料強調以美國為主體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矛盾,并未涉及各國應有的做法,排除D項。15.(2024·廣東湛江一模)1990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使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稅率從1948年的36%下降到3.8%,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同期降至12.7%。這表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最大影響在于(

)[A]減少了各國政府的財政收入[B]拉大了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C]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D]有利于發達國家的商品輸出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使各國的關稅稅率有著明顯的下降,這顯然有利于降低貿易壁壘,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故選C項;國際貿易的發展有利于財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項;材料與拉大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無關,排除B項;發達國家的商品輸出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表現之一,排除D項。16.(2024·廣東珠海一模)有相關研究表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當中的外資銀行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都有著明顯的上升。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例如墨西哥、贊比亞,外資銀行的資本總量甚至能夠占到本國銀行部門資本總量80%以上。由此推知,當今(

)[A]金融開放制約了第三世界發展[B]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加大[C]經濟全球化導致國家利益失衡[D]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加劇B【解析】據材料可知,當前發展中國家外資銀行所占比重明顯上升,有的國家遠遠超過本國銀行資本總量,這使得這些國家面臨更大的風險和不可控因素,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故選B項;金融開放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路,不能說金融開放制約第三世界的發展,排除A項;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且“經濟全球化導致國家利益失衡”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加劇的信息,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36分)17.(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20世紀中后期,東南亞大多數國家貨幣均與美元或美元一籃子貨幣相關聯,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增長迅速,美元匯率上升,各國卻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匯率政策作出調整,讓本國貨幣匯率和美元一同攀升,進而大大降低了出口競爭力,增加了外貿逆差。這部分國家因為采用固定匯率制,所以匯率機制毫無彈性可言,進而便提供了良好機會給國際投資資本。再加上這些國家未有較多的外匯儲備,政府未集中精力干預外匯市場,所以收效甚微,反而承受的損失較大。另外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國家金融監管往往不到位。基于此,政府引導銀行向外借款,毫無目的地刺激投資,導致房地產、證券市場有大量外資流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