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新疆烏魯木齊市部分學校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新疆烏魯木齊市部分學校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新疆烏魯木齊市部分學校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新疆烏魯木齊市部分學校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新疆烏魯木齊市部分學校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素養調研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對詞的變革,基于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雖然柳永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蘇軾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并論,說柳永《八聲甘州》中的名句“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稱道蔡景繁的“新詞,此古人長短句詩也”(《與蔡景繁書》)。由于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并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他在《與鮮于子駿》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冢……頗壯觀也?!贝颂幍摹白允且患摇敝f,是針對不同于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并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后塵。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變革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宋楊湜《古今詞話》即說蘇軾“凡賦詩綴詞,必寫其所懷”,金人元好問更認為東坡詞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軒樂府》)。例如在密州寫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表現了他希望馳騁疆場、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這現實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壯士形象,繼范仲淹《漁家傲》詞后進一步改變了以紅粉佳人、綺筵公子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詞壇格局。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蘇軾在徐州時就感悟到“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永遇樂》“明月如霜”)。烏臺詩案”以后,人生命運的倏然變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人生的艱難和命運的變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嘆“世事一場大夢”(《西江月》)。所謂“人生如夢”,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暫和命運的虛幻易變,也指命運如夢般地難以自我把握,即《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一詞所說的“長恨此身非我有”。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進取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后,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的生活場景很狹小,主要局限于封閉性的畫樓繡戶、亭臺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開始將詞境延伸到都邑市井和千里關河、葦村山驛等自然空間,張先則向日常官場生活環境靠近。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閑居讀書及躬耕、射獵、游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蘇詞對自然山水的描繪,或以奔走流動的氣勢取勝;或以清新秀美的畫面見稱;有時則把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與對歷史、人生的思考結合起來,在雄奇壯闊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歷史感和人生感慨;有時又鐘情于和諧寧靜的自然山水,借以表現忘懷物我、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蘇軾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摘編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為詩之苗裔”,不是指二者在外形上有相似之處,而是指二者具有同樣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B.“射虎”太守、“射天狼”的壯士形象首次改變了以紅粉佳人、綺筵公子為抒情主人公的詞壇格局。C.蘇軾雖然認識到“人生如夢”,但沒有否定人生,反而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D.詞表現的生活場景從亭臺院落轉向千里關河、日常交際、閑居游覽等,體現了詞朝外在的世界拓展。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以蘇軾對柳永和蔡景繁的詞的評價為例,是為了說明:蘇軾主張詞與詩具有同等地位。B.雖然蘇軾對柳永的詞評價很高,但如果有人亦步亦趨地效仿柳永詞,蘇軾會持反對意見。C.蘇軾發出“長恨此身非我有”的感慨,是因為長期被貶謫到偏遠地方,還忙于為當地做事。D.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走向同一,在這方面,蘇軾比之前的詞人更進了一步。3.原文中提到蘇軾“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下列最能體現這一影響的一項是()A.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B.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C.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D.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4.請簡要概括蘇軾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是如何提升詞的文學地位的。5.請結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內容,說說它是如何體現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的觀點的。(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貨郎肖也牧咱們村里有一個擔貨郎擔的老漢,上了年紀的人,都叫他“言不二價”。青年們嘴順,減去了一個“言”字,就叫他“不二價”。這人脾氣古怪,輕易不說話,一開口就和人抬杠。越著急越說不上來,一生氣,就干脆不理了。一九四三年冬天,村里調劑土地,有個問題,大伙意見不對頭,直到會散,人還不散。不二價插了句嘴,被村農會主任安十月瞅見了,就逗他說:“你也來了?”“我就不能來?”“你是農會①會員?”“我是地主?”“你種著誰家的地?”“你你你你……”不二價說著,脖子通紅,扭頭走了。過了一天,天沒大亮,全村的人各自帶上干糧,排成隊伍,到大悲溝找馬俊義清算。不二價一聽鑼聲響,急忙下炕,拖拉著鞋,跟上大隊就走。會開得真熱鬧,一下來了三十多個村子的人。原來這一片,都種著大悲溝天主堂里的地,原先的地主是個美國人,人們都叫他金神甫。后來,他回了國,這些地就轉到馬俊義的名下。從大清早一直開到黃昏,會才開了一小半。天黑了,臺上亮著十八只大油碗。燈捻換了兩三回,快到后半夜了。老周就宣布:“要是還有人控訴,還可以上臺來訴!沒了———明天再開!”這時候,人疙瘩里有人嚷出聲來:“我我我我我……”老周就讓他上臺來。大伙兒一看,上臺的不是別人,原來是不二價。他上了臺,約莫有吸兩鍋煙的功夫,光見他張嘴,一句話也沒說出口,只見他滿臉是汗珠。他說了些什么?人們一句話也沒聽清。老周問他:“完了?”不二價沒言語,只點了點頭。老周把手一揮大聲說:“注意咯!剛才這位老漢說的,大伙兒沒聽清吧!現在我翻譯一下,綜合起來,他提出了三條意見:一、把馬俊義吊起來,吊他一天一宿。二、一畝地也不要給馬俊義留下。三、驅逐馬俊義出境。要是他不走,就用棍子打。這就是他的意見,當然他說的不合政策,只是讓大家知道他說什么就是了?,F在散會吧!”村里實行調劑土地,給馬俊義留下了十二畝好麥地。這功夫快過年了,不二價正好上洪子店去販年貨,沒在家。不幾天,土地調劑定當,全村的人多少也分到了點土地。單把不二價漏了,沒給他地。不二價販年貨回來,馬上去找安十月,問道:“我的地呢?”十月沒開口先抓腦瓜皮,嘴巴好像也有點結巴了似的說:“……你看!你偏在這時候出去了,誰也沒經心,沒計劃你的,這會兒地已經調劑好了,再變動也不合適,跟上邊討論討論再說吧!”不二價說:“馬俊義留下了幾畝?”“十二畝?!薄靶?!”不二價二話沒說,扭過臉去,騰騰騰地走了。過了驚蟄,該是送糞的時候了。安十月正擔著糞往地里送,聽得背后有人喊他,他回頭一看,是馬俊義的小子馬吉吉,忙問道:“怎么一回事?”“吃早飯的功夫我從地邊過,不二價擔了一擔糞,送到我家的地里去了。我問他‘怎么你把糞送到俺這里來了?’他說這地是他的。我爹趕了來,兩個人吵了幾句,不二價抽出扁擔沖著我爹的腦殼就劈下來……”十月跟著吉吉來到大悲溝,果真不假,只見道邊撒了一地的糞,旁邊圍著一大圈人。十月問:“怎么回事?”馬俊義站起來,慢條斯理地說:“主任!土地的事情你全明白,是你們調劑的地,也是你們給我留的地。這會兒,他平白無故非要我的地不行,我說先找找主任再說,他說村干部沒個長眼珠子的,長的偏心眼兒,非上區里辦不了事……”十月對不二價說:“什么事不好商量?有意見可按組織系統提,你那么折騰,就說你有理,也變成沒理了?!辈欢r嘣的跳起來嚷道:“你才知道?我不跟你說!”他嚷著,把腳一跺,擔起空擔子走了。第二天后晌,區農會里的老周從縣里開會回來,路過這村。老周想趁這機會,找人談談看有什么新的問題。走到丁字街口,看見拴馬石上站著個老漢,光著上身,褂子搭在肩頭上,拍手拍腳地在罵街。老周就近問一個正在吃飯的青年說:“這是誰?”“這就是那天在清算大會上發言的結巴嘴?!薄斑@位老漢!別罵了!來,來,來,咱們談談?!辈欢r看了老周半天,噢了一聲:“你來了?”說著就跟老周來到小學校里。老周把事情問明白了以后,對不二價說:“老漢!你放心好了!你的事馬上就可以解決!”晚上,老周正在屋里和人們閑談,忽聽得鬧鬧嚷嚷,院子里哄進一伙人來。老周掀開門簾一看,原來是不二價和馬俊義。老周覺得奇怪,白天已經答應不二價解決他的土地問題,還沒到天黑,他自己又去找馬俊義了,怎么那樣著急啊。馬俊義走進屋里,連連點頭,對不二價說:“好了!好了!周主任在這里呢。你不講理,有的是講理的地方呵!”“怎么回事?”老周問。“不二價硬要我的地,已經吵過好幾回了,這事誰也知道底細。今天他又去找我了……”馬俊義說著搖了一下腦殼。“你打算怎么辦?”老周問馬俊義?!拔矣惺裁崔k法!就聽主任吩咐吧!”“你呢?”老周又問不二價。“我要他把二畝地吐出來!”老周轉向馬俊義,“我先問問你,不二價種過你的地么?”“那是二十年以前的事了!”“后來你不是奪了他的么?”“那,那,那是舊社會,八路軍還沒過來,行這規矩!”“那還用你說嗎?按理說他的二畝地,你該全退出來!”老周就笑著說。“主任你說的對,按理說我的地該全部沒收,那是上級看咱可憐,照顧咱,才留了這十二畝嘎咕地。再說咱的地也都清算出去了……”“你家幾口人?”“人口倒是不多,大小三四口子吧,都是些光吃不能干的。說實話,這會兒比起不二價來也強不到哪里去!”……“待幾天咱們大伙兒開個會,讓大伙兒提提意見,該怎辦就怎辦!”老周說。馬俊義一聽說又要開大會,馬上矮了半截,忙對不二價說:“這二畝地,從今天起就在你的名下了,行不行?”“就得開會辦辦你哩!”不二價把腳一跺,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人們忍不住笑起來,有人說:“不二價可真就是說一不二的呵!”(有刪改)【注】①農民協會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群眾組織。以租種土地、出賣勞動力為生的貧雇農為核心,簡稱農會或農協。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不二價聽到鑼鼓響后,“急忙下炕”“拖拉著鞋”“跟上大隊就走”,這種急切的反應表明他對清算大會非常關注,并有強烈的參與意愿。B.會議時間之長,會議爭論之激烈,說明了馬俊義在解放前壞事干盡,罪大惡極,人們對他的罪行揭露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C.安十月在土地調劑方面把不二價遺忘了,體現了不二價在大悲溝的地位不起眼,只是人們調笑的對象,因此不二價對安十月十分不滿。D.三四口子人,十二畝地,不二價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讓馬俊義最終不得不吐出侵占的二畝地,在周主任的幫助下,報了仇,得到地。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以不二價的土地問題為線索,描寫了他在土地調劑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堅持,凸顯了他堅持己見、不輕易妥協的性格特點。B.小說中周主任是一個不可或缺人物,他常常在關鍵時刻大顯身手,處處維護不二價的利益,對彰顯小說的主題有重要作用。C.小說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對馬俊義進行細膩的刻畫,他對待不二價前后態度的變化說明了清算政策的得力和土地調劑的柔性D.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干凈簡練,鄉土味濃厚,反映作家對當時農村土改的熟識度,展現出土改時期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思想風貌。8.文中畫橫線處描寫安十月和不二價的對話過程,請分別從安十月和不二價的角度梳理出對話中的潛臺詞。9.小說是如何表現不二價“說一不二”的?請結合小說內容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孫權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公瑾昔要子敬①來東,致達于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②,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節選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材料二:孫權以荊州資劉備,肅勸之。荊州不還,權深為肅病。或曰:“是肅之失計,公瑾在,必不為此?!笔钦f者,不明天下之大計,而熟籌于當日之形勢者也。三國時,最強者操耳!赤壁之戰,權能獨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劉以共破曹乎?荊州得矣,權能兼取蜀以獨力乎?抑終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乎?孔明之謀蜀也,先結孫權而后攻魏;魯肅之謀吳也,先結劉備而后攻魏。魏可滅,操可誅,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滅,操未可誅,而唇齒已固,外難不侵,大丈夫將三分鼎足,南面而稱帝耳,安肯受人封拜;屈節一朝,局促如轅下駒哉?英雄所見,大抵同也。惟孫權見不及此,然后襲取荊州通和于魏而從此稱臣質子無虛日矣。亦惟昭烈③見不及此,然后因荊州之故,而白帝稱兵,一敗嘔血矣。(節選自袁枚《小倉山房文集》)材料三:英雄舉事,貴爭先著,一落人后,便非俊物。袁紹欲迎獻帝不果,遂為曹操所先。及與紹相拒官渡,劉表坐守荊州,不能出一步以襲許救袁,而孫策陰欲襲許迎帝,未發,為人所殺。若其事成,操敗矣,非爭先著者乎?周瑜方結劉拒曹,曹甫敗,旋欲制劉以取荊而并圖蜀,著著爭先,真俊物也。魯肅與孫權合榻對飲,為畫大計,與瑜同耳。至破曹之后,仍勸權以荊州借劉,此則與瑜異者。然肅之計為孫不為劉。權雖謂此計為一短,但荊州新附,其勢吳難獨占,兩雄相爭,徒為敵利,然則肅計亦未為短,故瑜病困,薦肅自代,二人之計異而同者也。(節選自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注】①子敬:魯肅字子敬。②子布、文表:指孫權的謀士張昭、秦松。③昭烈:指劉備。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然后襲取荊州通和于魏而從此稱臣質子無虛日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逆而擊之”與《孔雀東南飛》“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的“逆”意思相同B.“出張蘇遠矣”與《屈原列傳》“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的“出”意思不同。C.“天下事未可量也”與《答司馬諫議書》“而某不量敵之眾寡”“量”意思相同。D.“袁紹欲迎獻帝不果”與《桃花源記》“聞之,欣然規往,未果”的“果”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丙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權對周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勇武剛烈、膽略過人,在打敗曹操、開拓荊州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B.材料二首先采用了駁論論證方式,其次運用假設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說服力較強。C.材料二中,袁枚指出了孫權與劉備二人在戰略決策上的短視,以及這種短視對國家未來產生的負面影響。D.材料三中,王鳴盛認為周瑜在打敗曹操之前就計劃以后需要先控制劉備以奪取荊州,體現了周瑜的遠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2)而孫策陰欲襲許迎帝,未發,為人所殺。14.三則材料都涉及對魯肅建議借荊州的評價,請分別概括三則材料的觀點。(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奉送賈侍御使江外岑參新騎驄馬復承恩,使出金陵過海門。荊南渭北難相見,莫惜衫襟著酒痕。送李侍郎赴常州賈至雪晴云散北風寒,楚水吳山道路難。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岑詩首句寫送別的情景,其中“新”“復”寫出賈侍御外出之時意氣風發的狀態。B.賈詩首句寫天氣,“雪”“北風”突出氣候的寒冷,烘托離別時感傷悲涼的氛圍。C.賈詩中“明朝相憶”不是從一方設想,而是相互懷念,更顯情意綿長,觸動人心。D.兩首詩多用樸素之辭,質樸自然而情溢紙墨,都表達了對友人旅途艱難的擔憂。16.兩首詩表達惜別之情的方式非常相似,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遠景鏡頭描繪出村莊朦朧、寧靜的特點。(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氣,而導致屈原有怨氣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市博物院將舉辦“賞千年古樂,品文化魅力”的專題展覽,擬選取一句含有傳統樂器的古詩詞在“弦樂館”內做背景展板,你的選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可克達拉,A,一半是蒙古語。其中,“可克”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而“達拉”在蒙古語中意為原野。合起來,B。這里曾經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原。1954年,一批批軍墾戰士懷揣建設邊疆的夢想,來到這片土地,他們手揮鎬頭、肩扛犁杖,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在茫?;脑蟿撛炝巳碎g奇跡。在一代又一代兵團人的奮斗中,可克達拉發生著(①)的變化。2015年4月12日,可克達拉市正式掛牌成立。在征集城市名稱時,很多人(②)地想到了將“可克達拉”作為擬建城市的名字。如今,這座地處伊犁河谷的塞外之城有著(③)的江南風韻。小城安靜而舒適,潮濕的水氣在空中彌漫,無數個聲音奔襲而來,晚風送來陣陣涼爽。嗚蟲藏身蘆葦,馬駒涉水而過抵達河州,踏碎了的夕陽把自己的燦爛鋪在河面,蕩向遠方,被晚霞沾染,廣闊無邊。走在這樣的城市,從容與嫻適讓人迷戀、沉醉。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0.文中第二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公歷5月20日至22日之間,迎來了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墩f文》:“滿,盈溢也。”在漢字中,“蔓”“漫”等字和“滿”同源,詞義特點是覆蓋和彌漫,從而充盈在空間、時間乃至情緒之中?!靶M”之“滿”,取谷物飽滿和雨水豐滿的雙重意涵。古代的詩文,也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滿的時令物候。宋人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寫道:“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碧锢稃溗霌P著白花,金色的菜花漸漸稀疏,樹梢上,梅子黃,杏子肥,白天一天天地變長,因為農人在田間忙于耕作,籬笆旁反倒是人煙稀疏。詩人用白描的筆法,描摹出一幅意趣盎然的初夏田園景象。“小滿”之“小”,①“大”與之相對,②取戒慎太滿之意,③體現出先民常懷謙遜、不求盈滿。④在許多典籍中,也記述了古人對滿盈的警戒和對謙卑的禮贊。⑤如《禮記·曲禮》云:“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雹揎枬M充盈則可,過度之滿則否。節氣既是自然節律的劃分,又沉淀著先民的哲思。在“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的時節,奮發努力,又常懷謙遜,沉甸甸而又金燦燦的豐收時節,也就越來越近了。21.下列選項中與“滿”字屬于同一類造字法的一項是()A.刃 B.山 C.慈 D.休22.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十年前,泰州教師湯恒躍作為江蘇省首批援藏教師,扎根拉薩五載“開荒”教育。十年后,曾經的藏族學生桑吉卓瑪延續前輩的光,在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亞東,成為另一群孩子的引路人。湯恒躍再度出發,以泰州市第二批“組團式”援疆教師領隊身份奔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境縣昭蘇。以支援西藏為起點,三十年來一批又一批援派教師萬里奔赴,這場山海間的教育接力一直在繼續。在跨越山海的教育接力中,有哪些故事讓你感動?又帶給你怎樣的思考與啟示?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高考素養調研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對詞的變革,基于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雖然柳永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蘇軾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并論,說柳永《八聲甘州》中的名句“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稱道蔡景繁的“新詞,此古人長短句詩也”(《與蔡景繁書》)。由于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并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他在《與鮮于子駿》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H壯觀也。”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于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并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后塵。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變革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宋楊湜《古今詞話》即說蘇軾“凡賦詩綴詞,必寫其所懷”,金人元好問更認為東坡詞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軒樂府》)。例如在密州寫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表現了他希望馳騁疆場、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這現實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壯士形象,繼范仲淹《漁家傲》詞后進一步改變了以紅粉佳人、綺筵公子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詞壇格局。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蘇軾在徐州時就感悟到“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永遇樂》“明月如霜”)。烏臺詩案”以后,人生命運的倏然變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人生的艱難和命運的變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嘆“世事一場大夢”(《西江月》)。所謂“人生如夢”,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暫和命運的虛幻易變,也指命運如夢般地難以自我把握,即《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一詞所說的“長恨此身非我有”。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進取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后,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的生活場景很狹小,主要局限于封閉性的畫樓繡戶、亭臺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開始將詞境延伸到都邑市井和千里關河、葦村山驛等自然空間,張先則向日常官場生活環境靠近。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閑居讀書及躬耕、射獵、游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蘇詞對自然山水的描繪,或以奔走流動的氣勢取勝;或以清新秀美的畫面見稱;有時則把對自然山水的觀照與對歷史、人生的思考結合起來,在雄奇壯闊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歷史感和人生感慨;有時又鐘情于和諧寧靜的自然山水,借以表現忘懷物我、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蘇軾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摘編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為詩之苗裔”,不是指二者在外形上有相似之處,而是指二者具有同樣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B.“射虎”太守、“射天狼”的壯士形象首次改變了以紅粉佳人、綺筵公子為抒情主人公的詞壇格局。C.蘇軾雖然認識到“人生如夢”,但沒有否定人生,反而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D.詞表現的生活場景從亭臺院落轉向千里關河、日常交際、閑居游覽等,體現了詞朝外在的世界拓展。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以蘇軾對柳永和蔡景繁的詞的評價為例,是為了說明:蘇軾主張詞與詩具有同等地位。B.雖然蘇軾對柳永的詞評價很高,但如果有人亦步亦趨地效仿柳永詞,蘇軾會持反對意見。C.蘇軾發出“長恨此身非我有”的感慨,是因為長期被貶謫到偏遠地方,還忙于為當地做事。D.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走向同一,在這方面,蘇軾比之前的詞人更進了一步。3.原文中提到蘇軾“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下列最能體現這一影響的一項是()A.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B.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C.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D.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4.請簡要概括蘇軾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是如何提升詞的文學地位的。5.請結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內容,說說它是如何體現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的觀點的?!敬鸢浮?.B2.C3.C4.理論方面:①破除詩尊詞卑的觀念,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②提出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實踐方面:①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將表現女性化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豪情之詞,將表現愛情之詞變革為表現性情之詞;②表現對人生的思考,增強詞境的哲理意蘊;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③詞既向內心世界開拓,也朝外在世界拓展,描繪生活場景,展現大自然壯麗景色。5.表現社會生活:①詞中描繪了赤壁古戰場的壯麗景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生動地展現出赤壁一帶雄奇的自然景觀,這是對自然生活場景的描寫。②同時,詞中還涉及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刻畫了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英雄形象,回顧了赤壁之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展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片段。抒發現實人生感慨:①蘇軾由眼前的赤壁美景和周瑜的英雄業績,聯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岸嗲閼ξ遥缟A發”,表達了他對時光易逝、壯志未酬的感慨。②“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則體現出他在面對人生挫折時,力求自我超脫,保持著一種曠達的人生態度,是對現實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抒發。【解析】【導語】文章闡述了蘇軾對詞體的改革及其對詞史發展的深遠影響。蘇軾提出“詩詞一體”的理論,破除了“詩尊詞卑”的傳統觀念,將詞提升至與詩同等的文學地位。將詞從表現女性柔情擴展到男性豪情,增強了詞境的深度與廣度。改變了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使詞成為獨立且多元的抒情文體。【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首次”錯誤。原文第五段明確指出“射虎”太守和“射天狼”壯士形象是“繼范仲淹《漁家傲》詞后進一步改變了詞壇格局”。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是因為長期被貶謫到偏遠地方,還忙于為當地做事”錯誤。原文第六段提到“長恨此身非我有”是蘇軾對“命運如夢般難以自我把握”的感慨,并非因“忙于為當地做事”。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A.錯誤。主要表達的是對揚州昔日繁華不再的感慨,情調較為感傷,風格偏婉約,不符合蘇軾開啟的豪放風格,不能體現其對南宋辛派詞人的影響。B.錯誤。主要是傷春懷舊之作,風格婉約,沒有體現出蘇軾詞中那種充滿進取精神、豪邁壯闊的風格。C.正確。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以及高潔的情懷,展現出一種曠達、豪邁的風格,與蘇軾詞中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相符,能體現蘇軾對南宋辛派詞人的影響。D.錯誤。主要是寫春燕,風格細膩婉約,不能體現蘇軾對南宋辛派詞人的影響。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理論方面:①破除詩尊詞卑觀念:蘇軾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破除了長期以來詩尊詞卑的觀念,為詞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使詞在文學地位上有了提升的可能性。②提出“自是一家”主張:他提出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強調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這一主張提升了詞的美學品位,使詞在創作上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追求,從而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實踐方面:①擴大表現功能和開拓詞境:蘇軾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表現愛情之詞變革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開拓了詞境,豐富了詞的內涵。②表現人生思考和人物形象融合:他的詞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同時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使詞更能真實地反映作者的內心世界,提升了詞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地位。③向內外世界拓展: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描繪了豐富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使詞的表現范圍更加廣泛,進一步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句子及探究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表現社會生活:①自然景觀描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赤壁古戰場的雄奇自然景觀,這是對自然生活場景的呈現,說明詞可以描寫自然生活,體現了詞在表現社會生活方面的功能。②歷史事件和人物刻畫:“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對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英雄形象和赤壁之戰這一歷史事件的描寫,展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片段,表明詞能夠反映歷史社會生活,體現了詞“無事不可寫”的特點。抒發現實人生感慨:①時光和壯志感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蘇軾由周瑜的年少有為聯想到自己的“早生華發”和壯志未酬,表達了對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這是對現實人生境遇的真實情感抒發,體現了詞可以表達詞人的現實人生感慨。②超脫的人生態度:“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在面對人生挫折時,以“人生如夢”的曠達態度來自我超脫,體現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獨特的人生態度,進一步說明了詞具有充分表現現實人生的功能。(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貨郎肖也牧咱們村里有一個擔貨郎擔的老漢,上了年紀的人,都叫他“言不二價”。青年們嘴順,減去了一個“言”字,就叫他“不二價”。這人脾氣古怪,輕易不說話,一開口就和人抬杠。越著急越說不上來,一生氣,就干脆不理了。一九四三年冬天,村里調劑土地,有個問題,大伙意見不對頭,直到會散,人還不散。不二價插了句嘴,被村農會主任安十月瞅見了,就逗他說:“你也來了?”“我就不能來?”“你是農會①會員?”“我是地主?”“你種著誰家的地?”“你你你你……”不二價說著,脖子通紅,扭頭走了。過了一天,天沒大亮,全村的人各自帶上干糧,排成隊伍,到大悲溝找馬俊義清算。不二價一聽鑼聲響,急忙下炕,拖拉著鞋,跟上大隊就走。會開得真熱鬧,一下來了三十多個村子的人。原來這一片,都種著大悲溝天主堂里的地,原先的地主是個美國人,人們都叫他金神甫。后來,他回了國,這些地就轉到馬俊義的名下。從大清早一直開到黃昏,會才開了一小半。天黑了,臺上亮著十八只大油碗。燈捻換了兩三回,快到后半夜了。老周就宣布:“要是還有人控訴,還可以上臺來訴!沒了———明天再開!”這時候,人疙瘩里有人嚷出聲來:“我我我我我……”老周就讓他上臺來。大伙兒一看,上臺的不是別人,原來是不二價。他上了臺,約莫有吸兩鍋煙的功夫,光見他張嘴,一句話也沒說出口,只見他滿臉是汗珠。他說了些什么?人們一句話也沒聽清。老周問他:“完了?”不二價沒言語,只點了點頭。老周把手一揮大聲說:“注意咯!剛才這位老漢說的,大伙兒沒聽清吧!現在我翻譯一下,綜合起來,他提出了三條意見:一、把馬俊義吊起來,吊他一天一宿。二、一畝地也不要給馬俊義留下。三、驅逐馬俊義出境。要是他不走,就用棍子打。這就是他的意見,當然他說的不合政策,只是讓大家知道他說什么就是了?,F在散會吧!”村里實行調劑土地,給馬俊義留下了十二畝好麥地。這功夫快過年了,不二價正好上洪子店去販年貨,沒在家。不幾天,土地調劑定當,全村的人多少也分到了點土地。單把不二價漏了,沒給他地。不二價販年貨回來,馬上去找安十月,問道:“我的地呢?”十月沒開口先抓腦瓜皮,嘴巴好像也有點結巴了似的說:“……你看!你偏在這時候出去了,誰也沒經心,沒計劃你的,這會兒地已經調劑好了,再變動也不合適,跟上邊討論討論再說吧!”不二價說:“馬俊義留下了幾畝?”“十二畝?!薄靶?!”不二價二話沒說,扭過臉去,騰騰騰地走了。過了驚蟄,該是送糞的時候了。安十月正擔著糞往地里送,聽得背后有人喊他,他回頭一看,是馬俊義的小子馬吉吉,忙問道:“怎么一回事?”“吃早飯的功夫我從地邊過,不二價擔了一擔糞,送到我家的地里去了。我問他‘怎么你把糞送到俺這里來了?’他說這地是他的。我爹趕了來,兩個人吵了幾句,不二價抽出扁擔沖著我爹的腦殼就劈下來……”十月跟著吉吉來到大悲溝,果真不假,只見道邊撒了一地的糞,旁邊圍著一大圈人。十月問:“怎么回事?”馬俊義站起來,慢條斯理地說:“主任!土地的事情你全明白,是你們調劑的地,也是你們給我留的地。這會兒,他平白無故非要我的地不行,我說先找找主任再說,他說村干部沒個長眼珠子的,長的偏心眼兒,非上區里辦不了事……”十月對不二價說:“什么事不好商量?有意見可按組織系統提,你那么折騰,就說你有理,也變成沒理了?!辈欢r嘣的跳起來嚷道:“你才知道?我不跟你說!”他嚷著,把腳一跺,擔起空擔子走了。第二天后晌,區農會里的老周從縣里開會回來,路過這村。老周想趁這機會,找人談談看有什么新的問題。走到丁字街口,看見拴馬石上站著個老漢,光著上身,褂子搭在肩頭上,拍手拍腳地在罵街。老周就近問一個正在吃飯的青年說:“這是誰?”“這就是那天在清算大會上發言的結巴嘴。”“這位老漢!別罵了!來,來,來,咱們談談?!辈欢r看了老周半天,噢了一聲:“你來了?”說著就跟老周來到小學校里。老周把事情問明白了以后,對不二價說:“老漢!你放心好了!你的事馬上就可以解決!”晚上,老周正在屋里和人們閑談,忽聽得鬧鬧嚷嚷,院子里哄進一伙人來。老周掀開門簾一看,原來是不二價和馬俊義。老周覺得奇怪,白天已經答應不二價解決他的土地問題,還沒到天黑,他自己又去找馬俊義了,怎么那樣著急啊。馬俊義走進屋里,連連點頭,對不二價說:“好了!好了!周主任在這里呢。你不講理,有的是講理的地方呵!”“怎么回事?”老周問。“不二價硬要我的地,已經吵過好幾回了,這事誰也知道底細。今天他又去找我了……”馬俊義說著搖了一下腦殼。“你打算怎么辦?”老周問馬俊義。“我有什么辦法!就聽主任吩咐吧!”“你呢?”老周又問不二價?!拔乙讯€地吐出來!”老周轉向馬俊義,“我先問問你,不二價種過你的地么?”“那是二十年以前的事了!”“后來你不是奪了他的么?”“那,那,那是舊社會,八路軍還沒過來,行這規矩!”“那還用你說嗎?按理說他的二畝地,你該全退出來!”老周就笑著說。“主任你說的對,按理說我的地該全部沒收,那是上級看咱可憐,照顧咱,才留了這十二畝嘎咕地。再說咱的地也都清算出去了……”“你家幾口人?”“人口倒是不多,大小三四口子吧,都是些光吃不能干的。說實話,這會兒比起不二價來也強不到哪里去!”……“待幾天咱們大伙兒開個會,讓大伙兒提提意見,該怎辦就怎辦!”老周說。馬俊義一聽說又要開大會,馬上矮了半截,忙對不二價說:“這二畝地,從今天起就在你的名下了,行不行?”“就得開會辦辦你哩!”不二價把腳一跺,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人們忍不住笑起來,有人說:“不二價可真就是說一不二的呵!”(有刪改)【注】①農民協會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群眾組織。以租種土地、出賣勞動力為生的貧雇農為核心,簡稱農會或農協。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不二價聽到鑼鼓響后,“急忙下炕”“拖拉著鞋”“跟上大隊就走”,這種急切的反應表明他對清算大會非常關注,并有強烈的參與意愿。B.會議時間之長,會議爭論之激烈,說明了馬俊義在解放前壞事干盡,罪大惡極,人們對他的罪行揭露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C.安十月在土地調劑方面把不二價遺忘了,體現了不二價在大悲溝的地位不起眼,只是人們調笑的對象,因此不二價對安十月十分不滿。D.三四口子人,十二畝地,不二價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讓馬俊義最終不得不吐出侵占的二畝地,在周主任的幫助下,報了仇,得到地。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以不二價的土地問題為線索,描寫了他在土地調劑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堅持,凸顯了他堅持己見、不輕易妥協的性格特點。B.小說中周主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常常在關鍵時刻大顯身手,處處維護不二價的利益,對彰顯小說的主題有重要作用。C.小說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對馬俊義進行細膩的刻畫,他對待不二價前后態度的變化說明了清算政策的得力和土地調劑的柔性D.小說語言清新自然,干凈簡練,鄉土味濃厚,反映作家對當時農村土改的熟識度,展現出土改時期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思想風貌。8.文中畫橫線處描寫安十月和不二價的對話過程,請分別從安十月和不二價的角度梳理出對話中的潛臺詞。9.小說是如何表現不二價“說一不二”?請結合小說內容分析。【答案】6.A7.B8.①安十月:“你是農會會員?”:質疑不二價的身份與參會資格?!澳惴N著誰家的地?”:暗示不二價是佃農,需依附地主。②不二價:“我是地主?”:反諷安十月對其身份的貶低?!澳隳隳隳恪保阂驊嵟瓱o法表達,隱含階級壓迫的屈辱。9.①言行一致,堅持到底:不二價要求土地時直接質問安十月,被拒后仍堅持“行!”,后主動送糞占地,展現不妥協。②矛盾解決方式:通過激烈對抗(如抽扁擔、罵街)和借助上級壓力(找老周),迫使馬俊義讓步。③旁白與評價:結尾村民評價“說一不二”,直接點明其性格,呼應綽號“不二價”?!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通過不二價這一典型人物,生動地展現了農村土改時期的復雜社會關系和人物心理。不二價作為一個性格倔強、堅持己見的農民,他的言行不僅反映了底層農民對土地的渴望和對不公平的抗爭,也揭示了土改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小說通過細膩的語言描寫和生動的對話,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態度,尤其是周主任的調解作用,凸顯了政策執行中的靈活性和人性化?!?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能力。B.“說明了馬俊義在解放前壞事干盡,罪大惡極”錯誤。會議時間長主要因涉及多村土地問題,而非馬俊義個人罪行多。C.“地位不起眼”錯誤。不二價被漏分是因他外出販貨,非因地位低。D.“不二價正是抓住了這一點”錯誤。馬俊義妥協是因害怕開會,周主任未直接幫助,故不二價得地靠自身堅持,并非抓住馬家人多地少。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B.“處處維護不二價的利益”錯誤。周主任主持公正,未“處處維護”不二價,如指出其意見不合政策。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重要句子的能力。①安十月的潛臺詞:“你是農會會員?”:安十月詢問不二價是否是農會會員,結合當時農會的性質(以租種土地、出賣勞動力為生的貧雇農為核心),他的潛臺詞是對不二價身份的質疑,暗示不二價可能不具備參會資格,或者在質疑他參與討論土地問題的合理性。“你種著誰家的地?”:這句話進一步暗示不二價可能是佃農,需要依附地主種地,從而表明不二價在土地關系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也有強調不二價的身份和地位,以顯示其在土地問題上的發言權可能有限的意思。②不二價的潛臺詞:“我是地主?”:不二價以反問的方式回應安十月對他身份的質疑,是一種反諷的表達。他通過這種方式反駁安十月對他的貶低,暗示自己不是地主,不應該受到安十月這樣的質疑和對待,表達了他對安十月話語的不滿和反抗?!澳隳隳隳恪保翰欢r因為憤怒和著急,一時說不出話來。這里“你你你你……”隱含著他長期以來可能遭受的階級壓迫所帶來的屈辱感,以及在面對安十月的質疑時無法有效表達自己憤怒和不滿的無奈,這種情緒通過他說不出話的表現得以體現?!?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①言行一致,堅持到底:在土地問題上,不二價直接質問安十月“我的地呢?”,當安十月給出解釋并表示難以變動時,他沒有輕易放棄,簡單地回應“行!”,看似妥協,實則內心堅持。之后他主動采取行動,把糞送到馬俊義的地里,聲稱地是自己的,這種行為體現了他不輕易妥協的態度,言行一致,堅持自己的主張,為了爭取土地不退縮。②矛盾解決方式:不二價在與馬俊義等人的矛盾沖突中,采取了激烈的對抗方式,如抽出扁擔沖著馬俊義的腦殼劈下來,以及在拴馬石上拍手拍腳地罵街等行為,顯示出他的強硬態度。同時,他也懂得借助上級的力量,去找區農會的老周反映問題,通過這種方式給馬俊義施加壓力,迫使馬俊義最終不得不做出讓步,把二畝地給他,體現了他在解決問題時的堅決和不妥協。③旁白與評價:小說結尾處,村民說“不二價可真就是說一不二的呵!”,這一評價直接點明了不二價的性格特點,起到了旁白的作用,與他的綽號“不二價”相呼應,進一步強調了他說一不二的性格,使讀者對他的性格特點有更明確的認識,也從側面突出了小說的主題。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孫權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公瑾昔要子敬①來東,致達于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②,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節選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材料二:孫權以荊州資劉備,肅勸之。荊州不還,權深為肅病?;蛟唬骸笆敲C之失計,公瑾在,必不為此。”是說者,不明天下之大計,而熟籌于當日之形勢者也。三國時,最強者操耳!赤壁之戰,權能獨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劉以共破曹乎?荊州得矣,權能兼取蜀以獨力乎?抑終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乎?孔明之謀蜀也,先結孫權而后攻魏;魯肅之謀吳也,先結劉備而后攻魏。魏可滅,操可誅,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滅,操未可誅,而唇齒已固,外難不侵,大丈夫將三分鼎足,南面而稱帝耳,安肯受人封拜;屈節一朝,局促如轅下駒哉?英雄所見,大抵同也。惟孫權見不及此,然后襲取荊州通和于魏而從此稱臣質子無虛日矣。亦惟昭烈③見不及此,然后因荊州之故,而白帝稱兵,一敗嘔血矣。(節選自袁枚《小倉山房文集》)材料三:英雄舉事,貴爭先著,一落人后,便非俊物。袁紹欲迎獻帝不果,遂為曹操所先。及與紹相拒官渡,劉表坐守荊州,不能出一步以襲許救袁,而孫策陰欲襲許迎帝,未發,為人所殺。若其事成,操敗矣,非爭先著者乎?周瑜方結劉拒曹,曹甫敗,旋欲制劉以取荊而并圖蜀,著著爭先,真俊物也。魯肅與孫權合榻對飲,為畫大計,與瑜同耳。至破曹之后,仍勸權以荊州借劉,此則與瑜異者。然肅之計為孫不為劉。權雖謂此計為一短,但荊州新附,其勢吳難獨占,兩雄相爭,徒為敵利,然則肅計亦未為短,故瑜病困,薦肅自代,二人之計異而同者也。(節選自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注】①子敬:魯肅字子敬。②子布、文表:指孫權的謀士張昭、秦松。③昭烈:指劉備。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然后襲取荊州通和于魏而從此稱臣質子無虛日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逆而擊之”與《孔雀東南飛》“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的“逆”意思相同B.“出張蘇遠矣”與《屈原列傳》“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的“出”意思不同。C.“天下事未可量也”與《答司馬諫議書》“而某不量敵之眾寡”的“量”意思相同。D.“袁紹欲迎獻帝不果”與《桃花源記》“聞之,欣然規往,未果”的“果”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丙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權對周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勇武剛烈、膽略過人,在打敗曹操、開拓荊州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B.材料二首先采用了駁論的論證方式,其次運用假設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說服力較強。C.材料二中,袁枚指出了孫權與劉備二人在戰略決策上的短視,以及這種短視對國家未來產生的負面影響。D.材料三中,王鳴盛認為周瑜在打敗曹操之前就計劃以后需要先控制劉備以奪取荊州,體現了周瑜的遠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2)而孫策陰欲襲許迎帝,未發,為人所殺。14.三則材料都涉及對魯肅建議借荊州評價,請分別概括三則材料的觀點?!敬鸢浮?0.BDG11.A12.D13.(1)后來曹操憑借收服劉琮的威勢,揚言正要率領幾十萬大軍水陸并進。(2)而孫策暗中想要襲擊許昌迎接漢獻帝,還沒行動,就被人殺害了。14.①材料一:借荊州是魯肅的短處,但不影響其優點。 ②材料二:借荊州是為結盟抗曹,利于吳國大計,是明智之舉。 ③材料三:雖孫權認為是短處,但從形勢看對吳有利,并非真短?!窘馕觥俊緦дZ】這三篇材料通過不同視角探討了三國時期孫權、周瑜、魯肅等人的戰略決策及其影響。材料一突出周瑜的膽略與成就,材料二批評孫權與劉備的短視,強調戰略聯盟的重要性,材料三則分析周瑜與魯肅的策略異同,認為魯肅之策雖與周瑜不同,但亦有其合理性。整體上,三則材料展現了三國時期復雜多變的戰略格局與人物智慧?!?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然后襲擊奪取荊州,與魏國通好講和,從此之后沒有一天不向魏國稱臣、送人質的?!耙u取”是謂語動詞,“荊州”是賓語,所以在“荊州”后B處斷開?!巴ê汀笔且粋€詞,表示通好、講和,“于魏”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在D處斷開?!皬拇恕弊鳡钫Z,“稱臣質子”是對“從此”之后行為的描述,作謂語;“無”作謂語,“虛日”作賓語,所以在兩句中間G處斷開。故選BD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逆,迎擊、迎戰/預料,想到將來。句意:去迎戰曹軍。/恐怕不能順遂我的心意,想到將來,我心里像受著煎熬一般。B.正確。出,超出、超過/發出、頒布。句意:比張儀、蘇秦高明多了。/每制定出一條法律,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績??。C.正確。兩個“量”都是估量、預測的意思。句意:天下局勢就難以估量了。/而我也不估量樹敵的多少。D.正確。兩個“果”都是實現、完成”的意思。句意:袁紹想要迎接漢獻帝沒有成功。/(劉子驥)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故選是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周瑜在打敗曹操之前就計劃以后需要先控制劉備以奪取荊州”錯誤,材料三“周瑜方結劉拒曹,曹甫敗,旋欲制劉以取荊而并圖蜀,著著爭先,真俊物也”,意思是周瑜在與劉備聯合抗拒曹操,曹操剛剛戰敗后,就想要控制劉備來奪取荊州并圖謀蜀地,而不是“在打敗曹操之前”就有計劃。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因”,憑借、依靠;“張言”,揚言;夸口;“方”,正要、將要;“率”,率領、帶領。(2)“陰”,暗中、秘密地;“襲”,襲擊、攻打;“發”行動;“為人所殺”被動句?!?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①根據材料一“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可知,孫權認為魯肅在決策計謀方面遠超張昭、蘇秦等人,雖然他曾勸自己借地給劉備,這是他的一個短處,但這個短處并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大長處。②根據材料二:“孔明之謀蜀也,先結孫權而后攻魏;魯肅之謀吳也,先結劉備而后攻魏。魏可滅,操可誅,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滅,操未可誅,而唇齒已固,外難不侵,大丈夫將三分鼎足,南面而稱帝耳”可知,作者認為諸葛亮謀劃蜀國是先與孫權結盟再攻打魏國,魯肅謀劃吳國是先與劉備結盟再攻打魏國。無論是對于蜀國還是吳國,這種結盟策略在滅魏有望時能成就大業,在滅魏暫時不能實現時也能鞏固聯盟,抵御外敵,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這是明智之舉。③根據材料三“權雖謂此計為一短,但荊州新附,其勢吳難獨占,兩雄相爭,徒為敵利,然則肅計亦未為短,故瑜病困,薦肅自代,二人之計異而同者也”可知,孫權認為借荊州是個短處,但作者指出荊州剛剛歸附,吳國難以獨自占據,吳蜀兩雄相爭只會讓敵人獲利。所以魯肅的計策對吳國是有利的,并非短處。參考譯文:材料一?孫權說:“公瑾英勇剛烈,膽略過人,于是打敗了曹操,開拓了荊州,其功績高遠難以有人能繼承。公瑾從前邀請子敬來到江東,把他推薦給我,我和他一起宴飲交談,他就談到了建立帝王大業的大略,這是第一件令人暢快的事。后來曹操憑借收服劉琮的威勢,揚言正要率領幾十萬大軍水陸并進。我廣泛地邀請各位將領,詢問應對的策略;沒有人先回答合適的辦法,到了子布(張昭)、文表(秦松),都說應該派使者寫好文書去迎接曹操,子敬當即反駁說不行,勸我趕緊召回公瑾,把軍隊交給他去迎戰曹軍,這是第二件令人暢快的事。況且他(魯肅)決定計策的眼光,比張儀、蘇秦高明多了;后來雖然勸我把土地借給劉備,這是他的一個短處,但不足以減損他的兩大長處?!?材料二?孫權把荊州資助給劉備,是魯肅勸說他這么做的。荊州沒有歸還,孫權非常為魯肅的這個舉措而憂慮。有人說:“這是魯肅失策,公瑾在世,一定不會這樣做?!闭f這話的人,不明白天下的重大謀略,也沒有深入謀劃當時的形勢。?三國時期,勢力最強的就是曹操!赤壁之戰,孫權能夠獨自打敗曹操嗎?還是聯合劉備的力量共同打敗曹操呢?得到荊州后,孫權能獨自攻取蜀地嗎?還是最終免不了要依靠他人來自立呢?孔明為蜀國謀劃,先結交孫權然后攻打魏國;魯肅為吳國謀劃,先結交劉備然后攻打魏國。如果魏國可以被消滅,曹操可以被誅殺,天下局勢就難以估量了;如果魏國不能被消滅,曹操不能被誅殺,而吳蜀兩國唇齒相依的關系已經穩固,外部的危難就不會侵犯,大丈夫就可以三分天下,面南稱帝了,怎么肯接受別人的封拜;在一朝之下屈節稱臣,局促得像車轅下的小馬駒呢?英雄的見識,大致是相同的。只有孫權見識達不到這點,然后襲擊奪取荊州,與魏國通好講和,從此之后沒有一天不向魏國稱臣、送人質的。也只有劉備見識達不到這點,然后因為荊州的緣故,在白帝城興兵,一戰敗北就吐血而亡。?材料三?英雄行事,貴在搶占先機,一旦落在別人后面,就不是杰出的人才。袁紹想要迎接漢獻帝沒有成功,于是被曹操搶先了。等到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時,劉表坐守荊州,不能邁出一步去襲擊許昌援救袁紹,而孫策暗中想要襲擊許昌迎接漢獻帝,還沒行動,就被人殺害了。如果這件事成功了,曹操就失敗了,這難道不是搶占先機嗎?周瑜剛聯合劉備抗擊曹操,曹操剛戰敗,馬上就想制服劉備來奪取荊州進而謀取蜀地,一步一步搶占先機,真是杰出的人才。魯肅和孫權同榻對飲,為孫權謀劃大計,和周瑜的想法一樣。到打敗曹操之后,仍然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這就是和周瑜不同的地方了。然而魯肅的計策是為孫權考慮而不是為劉備考慮。孫權雖然說這個計策是一個短處,但荊州剛剛歸附,從形勢上看吳國難以獨自占有,兩個強者相爭,只會對敵人有利,既然這樣,那么魯肅的計策也不算短,所以周瑜病重時,推薦魯肅代替自己,二人的計策看似不同實則相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奉送賈侍御使江外岑參新騎驄馬復承恩,使出金陵過海門。荊南渭北難相見,莫惜衫襟著酒痕。送李侍郎赴常州賈至雪晴云散北風寒,楚水吳山道路難。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岑詩首句寫送別的情景,其中“新”“復”寫出賈侍御外出之時意氣風發的狀態。B.賈詩首句寫天氣,“雪”“北風”突出氣候的寒冷,烘托離別時感傷悲涼的氛圍。C.賈詩中“明朝相憶”不是從一方設想,而是相互懷念,更顯情意綿長,觸動人心。D.兩首詩多用樸素之辭,質樸自然而情溢紙墨,都表達了對友人旅途艱難的擔憂。16.兩首詩表達惜別之情的方式非常相似,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敬鸢浮?5.D16.①勸酒惜別。岑詩勸慰友人不要吝惜衣衫上會留下酒痕,只管盡情飲酒,以酒寄情;賈詩同樣勸友人在離別時盡情醉酒,以表達對友人離開的不舍。②設想未來。岑詩想象友人離開后和自己相隔甚遠,抒發離別后的相思之苦;賈詩直接表達了離別后相互之間的不盡思念,凸顯二人情誼之深,離別時的難舍。【解析】【導語】這是兩送別詩,岑詩描繪賈侍御的意氣風發與旅途的遙遠,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舍;賈詩以“雪晴云散”“北風寒”渲染離別時的感傷氛圍,并強調今日盡醉、明朝相憶的情感綿長。兩詩均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與旅途的關切,情真意切?!?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都表達了對友人旅途艱難的擔憂”錯誤,岑詩“荊南渭北難相見”強調地理阻隔的無奈,而非擔憂旅途艱辛。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①岑詩末句“莫惜衫襟著酒痕”勸慰友人不要吝惜衣襟上沾染的酒痕,暗示在離別之際勸友人盡情飲酒,以醉酒來寄托惜別之情。賈詩“今日送君須盡醉”同樣勸友人在離別時盡情飲酒,不醉不歸,以酒寄托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梢姸叨纪ㄟ^勸酒來表達惜別之情。②岑詩雖然沒有直接提到未來對朋友的思念,但“荊南渭北難相見”是想象友人離開后,二人一在“荊南”,一在“渭北”,相見甚難,暗示了離別后的相思之苦。賈詩末句“明朝相憶路漫漫”直接描寫明日互相想念時,已是山長水迢路漫漫,人已遠去,表達離別后相互思念的情感,更顯情意綿長??梢姸叨荚O想了未來的難見或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歸園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遠景鏡頭描繪出村莊朦朧、寧靜的特點。(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氣,而導致屈原有怨氣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市博物院將舉辦“賞千年古樂,品文化魅力”的專題展覽,擬選取一句含有傳統樂器的古詩詞在“弦樂館”內做背景展板,你的選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曖曖遠人村②.依依墟里煙③.信而見疑④.忠而被謗⑤.錦瑟無端五十弦⑥.一弦一柱思華年(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曖、墟、疑、謗、錦。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煽诉_拉,A,一半是蒙古語。其中,“可克”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綠色,而“達拉”在蒙古語中意為原野。合起來,B。這里曾經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原。1954年,一批批軍墾戰士懷揣建設邊疆的夢想,來到這片土地,他們手揮鎬頭、肩扛犁杖,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在茫?;脑蟿撛炝巳碎g奇跡。在一代又一代兵團人的奮斗中,可克達拉發生著(①)的變化。2015年4月12日,可克達拉市正式掛牌成立。在征集城市名稱時,很多人(②)地想到了將“可克達拉”作為擬建城市的名字。如今,這座地處伊犁河谷的塞外之城有著(③)的江南風韻。小城安靜而舒適,潮濕的水氣在空中彌漫,無數個聲音奔襲而來,晚風送來陣陣涼爽。嗚蟲藏身蘆葦,馬駒涉水而過抵達河州,踏碎了的夕陽把自己的燦爛鋪在河面,蕩向遠方,被晚霞沾染,廣闊無邊。走在這樣的城市,從容與嫻適讓人迷戀、沉醉。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0.文中第二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敬鸢浮?8.①日新月異②不約而同③別具一格19.A一半是哈薩克語B意為“綠色的原野”20.“水氣”應改為“水汽”“嗚蟲”應改為“鳴蟲”“河州”應改為“河洲”“嫻適”應改“閑適”【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處,語境之可克達拉的變化,此處是強調變化速度快且不斷有新的發展,可填寫“日新月異”?!叭招略庐悺敝赴l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②文中說“在征集城市名稱時,很多人……地想到了將‘可克達拉’作為擬建城市的名字”,表明很多人沒有商量卻同時有了這樣的想法,可填寫“不約而同”?!安患s而同”是事先沒有約定而相互一致。③此處是突出這座塞外之城的江南風韻與新疆其他地方不同,具有獨特的風格,可填寫“別具一格”?!皠e具一格”是指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處:根據后文“一半是蒙古語。其中,‘可克’在哈薩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