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一中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蘇軾對人生價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導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樣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細密,又豐富了他性格的內涵。千百年來,他的性格魅力令無數的中國文人傾倒,人們不僅歆羨他在現實世界中的剛直不阿的高尚風節、民胞物與的灼熱同情心,更景仰其心靈世界中灑脫飄逸的氣度、睿智理性的風范以及笑對人間厄運的曠達。中國文人的內心大都有屬于自己的精神綠洲,正是蘇軾的后一方面,使他與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建立了異乎尋常的親切動人的關系。蘇軾早年從蜀地進京,原本也心懷惴惴,但其本身又頗有“盆地意識”,作為這種意識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羈的性格特征。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憶當時兩人的交游情景時說道:“雖然對坐兩寂寞,亦有大笑時相轟。顧子(蘇軾)心力苦未老,猶弄故態如狂生。書窗畫壁恣掀倒,脫帽褫帶隨縱橫。喧呶歌詩叫文字,蕩突不管鄰人驚。”為我們留下了青年蘇軾任誕絕俗的生動形象。但是,正如蘇軾當時在《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兄孜》中所說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壯日千里。”他的“豪”,跟他的這位同鄉一樣,主要是“少年盛壯”、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內涵。到了烏臺詩案發生前的外任期間,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他在多次自許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在《次韻子由初到陳州(其一)》一詩里,他要求蘇轍像東晉周謨那樣“阿奴須碌碌,門戶要全生”,因為他自己已像周謨之兄周顗、周嵩那樣剛直不阿不為世俗所容。細品他此時的傲世,也夾雜畏世、懼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違世,而世與我殊”,似乎又表達想與世和諧的追求。烏臺詩案促進了蘇軾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擊使他深切認識和體會到外部存在著殘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進而更體認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這場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獄,反而使他重視和珍視個體的生命價值,他的“狂”也就從抗世變為對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他在《滿庭芳》中說:“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從他對命運之神飄忽無常的慨嘆,可以看出其對生命的鐘愛,對保持自我本性的追求,而酣飲沉醉是保持自我本性的良方,正如他自己所說“醉里微言卻近真”(《贈善相程杰》)。蘇軾“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種深思了悟基礎上的任性率真。晏幾道有“殷勤理舊狂”的奇句,清代況周頤對此的理解為:“狂已舊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晏幾道的任性率真,像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所描述的“四癡”那樣,更近乎一種天性和本能,沒有經過反省和權衡。據說蘇軾曾欲結識晏幾道而遭拒絕,事雖非可盡信,但其吸引和排拒卻象征著“兩狂”的同異。蘇軾的“狂”是外鑠式的,主要是真率個性的張揚,是主體自覺的肯定和珍愛。(摘編自王水照《蘇軾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的性格魅力傾倒了無數人,其灑脫曠達的精神更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讀者。B.蘇軾早年從蜀地進京,受其自身“盆地意識”的影響又具有狂放不羈的性格特征。C.“烏臺詩案”促使蘇軾深刻反思個體生命價值,這一時期他更加追求自身的“狂”。D.蘇軾與晏幾道都在天性上追求任性率真,但前者的“狂”還包含著主體自覺。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起筆指出蘇軾文化性格的多樣化,然后在此基礎上重點論述其“狂”的一面。B.文章列舉蘇軾在不同人生時期“狂”的表現,有助于更全面地論證中心觀點。C.文章多處直接引用蘇軾的詩,并對其加以簡單解釋和評論,逐步推進論證。D.文章結尾將蘇軾和晏幾道進行對比,是為了論證兩人的“狂”具體不同的特點。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的是(
)A.青年蘇軾的任誕絕俗是其“豪”的表現,這種“豪”是沒有包含深刻人生內涵的書生意氣。B.整篇文章中,作者通過聯系蘇軾所生活的時代對其人生思考進行了縱橫交錯的探究。C.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蘇軾產生了畏世、懼世的心理,因此他轉而追求與世和諧。D.蘇軾在命運飄忽無常時選擇以酣飲沉醉的方式保持自我本性,這是其外鑠式的“狂”的表現。【答案】1.B2.D3.C【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中重要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傾倒了無數人”擴大范圍,原文是“令無數的中國文人傾倒”,而不是“無數人”;“其灑脫曠達的精神更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讀者”表述片面,原文是“其心靈世界中灑脫飄逸的氣度、睿智理性的風范以及笑對人間厄運的曠達……正是蘇軾的后一方面,使他與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建立了異乎尋常的親切動人的關系”,可見,是蘇軾灑脫飄逸的氣度、睿智理性的風范以及笑對人間厄運的曠達更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讀者。C.“這一時期他更加追求自身的‘狂’”錯。原文是“這場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獄,反而使他重視和珍視個體的生命價值,他的‘狂’也就從抗世變為對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可見,并不是他更加追求自身的“狂”,而是從抗世變為追求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狂”。D.“蘇軾與晏幾道都在天性上追求任性率真”錯。原文“蘇軾‘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種深思了悟基礎上的任性率真”“晏幾道的任性率真……更近乎一種天性和本能,沒有經過反省和權衡”,可見,蘇軾的“狂”不是天性,而晏幾道的“狂”更近乎天性和本能。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結尾將蘇軾和晏幾道進行對比”錯,文章結尾將蘇軾和晏幾道進行類比,而不是對比。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因此他轉而追求與世和諧”錯。原文是“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他在多次自許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細品他此時的傲世,也夾雜畏世、懼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違世,而世與我殊’,似乎又表達想與世和諧的追求”,原文說的是蘇軾“似乎又表達想與世和諧的追求”,并不是“因此他轉而追求與世和諧”。故選C。二、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均衡的情況下,“競爭”的確不可避免。然而,學習本身需要競爭嗎?“我”與“你”,究竟是非此即彼勝者唯一,還是美美與共相互促進?本報記者特邀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做了一次對談。記者:合作學習今天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一些專家指出“學習要合作,不要競爭”,在“競爭”隨處可見的今天,如何理解“學習不需要競爭”?您可否談談學習的本質是什么?顧明遠:當前大家都在討論個性化學習,但很多人對個性化學習有一種誤解,認為個性化學習就是孤立的個人學習。其實人類學習是一種集體的社會活動,兒童學習也需要在集體中進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發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指出:“學習可以理解為獲得信息、認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學習既是過程,也是這個過程的結果;學習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個人行為,也是集體努力。學習是由環境決定的多方面的現實存在。”同時,學習需要在現實的環境中進行,脫離了現實環境,學習就變成了死讀書,讀死書了。在集體中學習能夠互相啟發,促進思考,共同受益。記者:您談到,學習是群體的社會活動,但是在群體中就一定有“位置”的差異。就像從小學到中學,每次考試老師都會給出一個班級平均分,這樣學生在班級的位置就一目了然。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顧明遠:在現實生活中,中考高考都是以分數為指標的,在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就產生了學習競爭。所以要進行教育評價制度的改革,破“唯分數”“唯升學”難題。這里還涉及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的問題,這里先不討論。至于中考高考的競爭,是一種學習結果的競爭,學習的結果還包含著學生的努力程度及其他各種因素。但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該講競爭,因為學習過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在集體學習中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學習中講競爭,會使學生養成扭曲的心理。有一個小學生考了100分,回家大哭一場。媽媽問他,考了100分應該高興,為什么還要大哭。他說,因為另一個同學也考了100分。這種心態就是講學習競爭的后果。如果學生都抱著這種心態,互相妒忌、互相排斥,整個教育水平也無法提高。而且這種因為學習競爭而產生的消極心態,出現了許多不該發生的事件,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交往頻繁的世界、合作的世界,學生要有開朗的性格,開放的心態,學會尊重他人、與人交往、與人合作,學習別人的優點,提高學習的效能。記者:在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學習的意義和功利的目的之間的矛盾如何平衡?顧明遠:學生的天賦、特長、愛好都有差異,因此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應該結合個人實際,設計個人的學習方案,并在相同的學科群體中集體學習,互相切磋。學習困難的同學,在群體中可以得到優秀同學的幫助。集體學習并不妨礙每個人的自主選擇。所以,學習是不能講競爭的,學習要講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競爭是有的,中考高考就是一種競爭,但這是學習結果的最后的競爭。學習不能講競爭,學習成績沒有排他性,只有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例如一個乒乓球隊,每個選手都要有競爭意識,都要爭取得冠軍。但這是在競賽的時候,平時訓練的時候就要講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當今科學技術的發明,無一不是在合作中產生的。在現實環境中學習,與同伴合作學習,會獲得豐富的知識、創新的啟發與力量。(摘編自《學習需要競爭嗎——對話教育學家顧明遠》,《光明日報》2021年1月12日)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被問到學習的本質是什么時,顧明遠認為學習是一種集體的活動,并引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的觀點闡釋說明。B.面對如何看待中小學排名現象的提問,顧明遠表示這與現實生活中資源不均衡密切相關,其中還涉及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的問題。C.關于中考高考的競爭的問題,顧明遠表示這是一種學習結果的最后的競爭,如果學生都講學習競爭,整個教育水平將無法提高。D.關于如何平衡學習的意義和功利的目的的問題,顧明遠以乒乓球隊為例,表示每個學生都要有競爭意識,但平時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記者在采訪前對相關話題作了充分了解,能著眼現實問題,同時重視對方觀點,善于順著對方的回答加以追問,有效地引導對話。B.作為對談的一方,本文記者不僅關心學習是否需要競爭的問題,更關心在競爭不可避免時如何平衡學習的意義和功利的目的之間的矛盾。C.人物專訪的提問忌過大過空,本文記者的提問突出了受訪者的主體地位,提問的方向也非常明確,問題基本圍繞“學習與競爭的關系"展開。D.本專訪從一些專家“學習要合作,不要競爭”的觀點入手引發對話,逐漸深入到如何平衡學習的意義和功利的目的,提問層次分明。6.顧明遠教授認為學習過程中不應該講競爭,為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4.D5.B6.①學習過程中強調競爭,不利于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關鍵詞:“學習效率”“學習質量”,該點側重知識水平層面)②在學習中講競爭,會使學生養成扭曲的心理,互相妒忌、互相排斥,不利于培養適應當今世界的具有開朗的性格、開放的心態的人。(關鍵詞:“心理”“性格”“心態”,該點側重人格修養層面)③妨礙合作學習,不利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整個教育水平也無法提高。(關鍵詞:“整個教育水平”)(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材料相關內容的能力。D.“表示每個學生都要有競爭意識,但平時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錯誤。結合材料最后一段“學習不能講競爭,學習成績沒有排他性,只有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例如一個乒乓球隊,每個選手都要有競爭意識,都要爭取得冠軍。但這是在競賽的時候,平時訓練的時候就要講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可見選項曲解文意。故選D。5.本題考查學生提取篩選信息,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本文記者不僅關心學習是否需要競爭的問題”錯誤。原文第三段信息是“合作學習今天成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一些專家指出‘學習要合作,不要競爭’,在‘競爭’隨處可見的今天,如何理解‘學習不需要競爭’?您可否談談學習的本質是什么?”可見選項曲解文意理解錯誤。故選B。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理解要點的能力。結合第6段“至于中考高考的競爭,是一種學習結果的競爭,學習的結果還包含著學生的努力程度及其他各種因素。但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該講競爭,因為學習過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在集體學習中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分析,得出答案:學習過程中強調競爭,不利于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結合第7段“在學習中講競爭,會使學生養成扭曲的心理。……如果學生都抱著這種心態,互相妒忌、互相排斥,整個教育水平也無法提高。而且這種因為學習競爭而產生的消極心態,出現了許多不該發生的事件,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交往頻繁的世界、合作的世界,學生要有開朗的性格,開放的心態,學會尊重他人、與人交往、與人合作,學習別人的優點,提高學習的效能”分析,得出答案:在學習中講競爭,會使學生養成扭曲的心理,互相妒忌、互相排斥,不利于培養適應當今世界的具有開朗的性格、開放的心態的人。結合第7段“在學習中講競爭,會使學生養成扭曲的心理。……。這種心態就是講學習競爭的后果。如果學生都抱著這種心態,互相妒忌、互相排斥,整個教育水平也無法提高”,最后一段“所以,學習是不能講競爭的,學習要講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競爭是有的,中考高考就是一種競爭,但這是學習結果的最后的競爭。學習不能講競爭,學習成績沒有排他性,只有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分析,得出答案:妨礙合作學習,不利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整個教育水平也無法提高。三、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瘦了山水丁麗阿生在森林中奔跑,踩過的地方冒出青煙,煙越來越大,砰的一聲,著火了!火勢在風的助推下迅速蔓延,火過之處,碳化的樹干像一只只手臂,向他求救……阿生從夢中驚醒,心還在劇烈地跳。他喘了口長氣,同監舍的人一個個打著呼嚕……這一次在德馨魚莊吃“三秒魚”時,阿生又再次提起了服刑時的那個夢。德馨魚莊的特色菜“三秒魚片”味道鮮美,但價位很高,阿生常在這里請客。阿生剛剛花二百萬元買下了一套二手“鱷破”--就是將大塊石料破碎成細沙的一種大型機械設備。河道治理,一個個螞蟥一樣叮在大河上吸血的選沙廠都被關停,勒令拆除。他一個年輕人,卻憑一股猛勁兒,趁機撿便宜,淘到了這架八成新的先進設備。阿生只有二十七歲,眼角的皺紋還沒長出來呢,但他很有錢。阿生將“三秒魚片”夾起,放到鍋中一涮,豁達一笑。在老山窩里,一條不出名的支流上,他本來有個沙廠,河道和環境治理,還沒有延伸到那里。前幾年,因為地僻路遠,沙不好賣,一直沒賺到錢。現在主流河道不讓采挖,大車小車遠道來山窩里買沙,供不應求,正好買來設備擴建升級。“我要包下一座石頭山。”同座的人都放下筷子,瞪大了眼睛。設備的原主人互相看了一眼,看見了彼此臉上的皺紋,一種再也提不起斗志的蒼涼感,讓他們沉默著。我也靜靜地看著阿生,聽他滔滔地講述。他說自己是吃山長大的孩子,十三歲輟學跟著領頭大哥進到大山腹地,收購直徑十厘米左右的原木——“窖木”。那時,他又瘦又小,看大山格外巍峨,山林深不可測。山里人家,每天到山上原始林中,將直徑十厘米的樹伐倒,削掉枝丫,背回賣給他們。長則四五天,短則兩三天收夠一車,他便打電話讓大哥半夜帶車上山。這一車,若順利過得林業局設的道道關卡,送到木料場,便能賺到十倍的利潤。吃好的穿好的,還有零花錢可拿,押車躲避盤查的驚險刺激都讓阿生樂此不疲。直到春節前兩天,他們儲積木料的地點來了一大撥工作人員,將木料全部貼上封條。這一年,阿生已經十八歲,被山水滋養、山風磨礪得健壯挺拔!血本無歸的領頭大哥拎著一瓶二鍋頭一只燒雞,找到阿生,兩人推杯換盞,不覺間就喝高了。大哥說:“靠山吃山苦哇。我這回要拼命把這堆木料拉下山去賣掉,好給弟兄們發薪大家肥肥地過個年。”阿生酒勁上涌,一拍胸:“我幫你!”木材連夜轉移走了,阿生被拘留起來,他始終咬定是自己一人所為背后無人指使,也不肯供出幫忙裝卸的人。真相依然大白,他被判服刑九個月。沒有文化的阿生,之前一直認為靠力氣和義氣便能行走天下,這九個月讓他知道了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等他出來的時候,領頭大哥還在吃大山倒騰樹。不同的是干得公開體面,收的是直徑五十厘米左右的樹,連根帶梢,活的。于是,一批批的綠樹由山里人家統一打包,風風光光,千萬里乘車進京去了,變成了首都“萬畝造林”工程的一員。吃著大山,阿生買房、結婚、生子;望著大山,阿生漸漸地發現大山瘦了,新栽的樹苗還沒長齊整,原始樹林一點點在萎縮,從大山里匯聚到河谷的水量也少了。有一晚,領頭大哥告訴他自己還有一個賺錢的門路愿與弟兄共享,把他帶到了城外的一個工廠的圍墻內。一輛長長的臺式貨車,拉來了一棵巨大的樹,工人們悄無聲息地圍著它開始工作,濃煙在灰暗的火光里升起來,沖向夜空。三天后,它將變成一堆上好的木炭運出去。領頭大哥得意地笑了:“深林里頭,這種大樹長了幾十年上百年了,純天生的,沒有主家,錢都不用付,用挖機吊車弄卡車上,拉回來就成倍變現錢。”阿生腦海里出現了那個滿山焦黑的夢,他說:“大哥,我覺得哪里不對勁呀。這樹不能這樣挖呀,煙也不能這樣四下飄呀!”“管它呢!怎樣,合伙干吧?”他第一次對領頭大哥的作法產生了疑惑,說要考慮考慮。大哥揮手讓他離開。獨自離開時,阿生心里很痛很痛,像自己與自己分離。天一亮,阿生就一個人去了那座深山:瘦了,那山更瘦了,流進谷里的小溪也瘦了。就是在那一刻,他決定挖沙賣。桌上的“三秒魚”片涮完了,阿生要給我們再殺一條。我們止住他。我說:“河沙也會挖盡的啊!”阿生開始往鍋里倒豆腐,眼皮不抬地說:“所以要買一座荒禿的石頭山,將石料破碎成細沙。等石料采盡,我就買土回填,在山上種樹……”(選自《小說選刊》2018年第7期,有改動)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將阿生的故事濃縮在餐桌上,讓“我”作為旁觀者聽阿生講述自己的經歷,構思集中而巧妙。B.作者從描述阿生獄中的噩夢入手,既玄妙引人,也突出了監獄的教育在阿生心里產生的巨大影響。C.阿生花二百萬買下二手“鱷破”,是為采石破沙,然后買土回填種樹綠化,回報養育自己的山林。D.領頭大哥不講環保只想賺錢。“大山瘦了”,都是因為他們這種無知的山民想盡各種辦法違法砍伐8.小說在刻畫阿生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9.小說故事緊緊圍繞“山”,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這一物象在小說中的作用。【答案】7.D8.(1)有魄力:阿生花二百萬元買下了一套二手“鱷破”,當河道治理,一個個的選沙廠都被關停,勒令拆除時,他一個年輕人,卻憑一股猛勁兒,趁機撿便宜,淘到了這架八成新的先進設備。(2)仗義:阿生從13歲起跟著“大哥”一干5年,雖擔驚受怕,但“吃好的穿好的,還有零花錢可拿”,可見大哥對他“不錯”。出獄后大哥讓他加入“萬畝造林”工程,阿生買房、結婚、生子,應該說都有大哥的“情義”。阿生本性是條仗義的漢子,當年他獨自攬罪可見他對大哥的忠義。(3)心存良知:服刑后明白了環保的道理,不愿再破壞山水,可見阿生心存良知。9.(1)“山”是文章的線索,小說故事緊緊圍繞“山”,使整個故事情節更緊湊合理。(2)“山”是小說人物生存的依靠,活動的主要場景。(3)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對山林進行破壞,而阿生想要包下一座石頭山,通過人物的覺醒和轉變,使主題更突出。【解析】7.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D項,“都是因為他們這種無知的山民想盡各種辦法違法砍伐”是錯誤的。由原文“長則四五天,短則兩三天收夠一車,他便打電話讓大哥半夜帶車上山。這一車,若順利過得林業局設的道道關卡,送到木料場,便能賺到十倍的利潤”可知,他們并不是“無知”,是明知道犯法還去干。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明確人物形象的描寫技巧,然后要到小說中圈出直接描寫人物言行舉止的內容,還可以圈出對該人物起到襯托作用的內容,最后根據這些內容概括人物特點。文章中說到阿生憑著一股猛勁,剛剛花二百萬元買下了一套二手“鱷破”,又說到阿生說到想要包下一座石山時,同座的人都放下筷子,瞪大了眼睛,而設備的原主人互相看了一眼,看見了彼此臉上的皺紋,一種再也提不起斗志的蒼涼感,讓他們沉默著。這些都說明阿生是一個有魄力的人。阿生十三歲跟著領頭大哥進入大山腹地,吃好的穿好的,還有零花錢可拿,說明領頭大哥對阿生“還不錯”,阿生也一直認為靠力氣和義氣能行天下,所以當木材連夜轉移走后,阿生始終咬定是自己一人所為背后無人指使,也不肯供出幫忙裝卸的人。這些說明阿生是一個仗義之人。監獄的教育在阿生心里產生的巨大影響,當阿生看到大山的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壞,大山“瘦了”時,他決定要買一座荒禿的石頭山,將石料破碎成細沙。等石料采盡再買土回填,在山上種樹。從這可以看出阿生還是心存良知的。9.本題考查學生把握小說的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為下文作鋪墊(伏筆)作用;襯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襯托環境,或者具有象征意義;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本文考查“山”這一物象的作用。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山”展開,可以說是“山”串起了文章的情節,所以“山”這一物象是小說的線索,起貫穿文章情節,使文章情節更緊湊的作用。山也是文章所有人物生活的場景,是人物生存的依靠,主人公阿生是靠大山起家的,但同時也是因為破壞山林而被拘留,然后九個月的監獄教育在阿生心里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再次回到大山的阿生想要包一座荒山挖沙植樹,通過人物思想的一些列變化,從而突出環保這一主題。【點睛】解答鑒賞人物形象這類題目時,首先要明確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前者主要是對人物進行語言、肖像、心理、動作、細節等進行描寫,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對人物進行襯托。從具體的做法來看,考生要從小說中圈出關于這個人物言行的相關語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點,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寫到其他人物,這些人物與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是襯托還是反襯。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揚還是貶低,是頌揚還是諷刺;二是畫出小說中關于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性的語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四是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四、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及備已得益州,權令中司馬諸葛瑾從備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相與耳。”權曰:“此假而不反,乃欲以虛辭引歲也。”遂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史。關羽盡逐之。權大怒,遣呂蒙督兵二萬以取三郡。魯肅欲與關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以不返三郡,羽曰:“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戮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土而足下來欲收地邪?”會聞魏公操將攻漢中,劉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權。權令諸葛瑾報命,更尋盟好。遂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二十四年。初,魯肅常勸孫權以曹操尚存,宜且撫輯關羽,與之同仇,不可失也。及呂蒙代肅屯陸口,以為羽素驍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密言于權曰:“今令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于操,何賴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權曰:“今欲先取徐切,然后取羽,何如?”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權善之。(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吳蜀通好》,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戮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土而足下來/欲收地邪B.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戮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土而足下來/欲收地邪C.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戮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土/而足下來欲收地邪D.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戮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土而足下/來欲收地邪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益州,中國古地名,漢武帝設置的十三州之一,其管轄范圍主要在四川一帶。B.長史,中國歷史上的官職名,其執掌事務不一,但多為掌握實權的官員。C.至尊,至高無上的地位。古代多指君、后之位,用為皇帝(君主)的代稱。D.后旬,即下旬,古代歷法每月分為三旬,后旬指二十一日到月底這段時間。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備得到益州后,孫權為了讓他交還荊州,便任命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地方長官,卻全部被關羽驅逐,于是派呂蒙率兵兩萬人奪取三郡。B.魯肅準備與關羽會談,將領們替他擔心,不讓他去。魯肅認為最好的辦法是開導勸說,他相信劉備不會忘恩負義,關羽也不會謀害自己的性命。C.曹操將要攻打漢中時,劉備恐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命令諸葛瑾答復劉備,愿意再度和好,于是雙方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D.呂蒙代替魯肅后,認為關羽素來勇猛雄武,有兼并江南的野心,便想憑借優勢解除關羽這一后患,孫權卻想先攻取徐州,呂蒙最后說服了他。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相與耳。(2)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答案】10.C11.B12.B13.(1)我正打算奪取涼州,取得涼州以后,才能全都把荊州交給你們。(2)況且關羽君臣夸耀他們的欺詐力量,處事反復無常,不可以把他們當作心腹對待。【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烏林那次戰役,左將軍(劉備)直接參戰,竭盡全力打敗敵人,難道能白白辛苦,不擁有一塊土地,而您要來收取土地嗎?“行間”是一個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兩項;“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而”,連詞,連接較長的句子時,其前應斷開,排除B項。故選C。11.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掌握實權”錯,長史在古代一般都是具有幕僚性質的官員。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B.“他相信劉備不會忘恩負義”錯。原文第2段是“劉備負國,是非未決”,說明他認為劉備忘恩負義,是非曲直還沒有最后的結論。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第1題得分點:“方”,正;“圖”,打算;“相”,偏指一方,可譯為“你們”。第2題得分點:“矜”,夸耀;“詐力”,欺騙的力量;“以腹心待”,省略句,應該是“以(之)腹心待”參考譯文:在劉備得到益州后,孫權派中司馬諸葛瑾向劉備索求荊州各郡,劉備沒有同意,說:“我正打算奪取涼州,取得涼州以后,才能全都把荊州交給你們。”孫權說:“這是有借無還,不過是找借口來拖延時日罷了。”因此任命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地方長官。關羽卻全部加以驅逐。孫權大怒,派呂蒙率兵兩萬人奪取三郡。
魯肅準備與關羽會談,將領們疑慮恐怕發生變故,勸魯肅不要去。魯肅說:“事到如今,最好的辦法是開導勸說。劉備忘恩負義,是非曲直還沒有最后的結論,關羽又怎么敢謀害我的性命!”于是邀請關羽會面,各自在百步以外駐扎自己的部隊,只有雙方將領帶佩刀相見。魯肅于是責備數落關羽不退還三郡,關羽說:“烏林那次戰役,左將軍(劉備)直接參戰,竭盡全力打敗敵人,難道能白白辛苦,不擁有一塊土地,而您要來收取土地嗎?”正在這時,聽說魏公曹操將要攻打漢中,劉備恐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命令諸葛瑾答復劉備,愿意再度和好。于是雙方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歸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屬劉備。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當初,魯肅經常勸說孫權,由于曹操勢力仍然存在,應該暫且安撫結交關羽,和他共同對敵,不能失去睦鄰友好。等到呂蒙代替魯肅駐軍陸口,呂蒙認為關羽素來勇猛雄武,懷有兼并江南的野心,況且關羽的軍隊駐扎在孫權勢力的上游,這種形勢難以持久,于是他秘密告訴孫權說:“如今命令征虜將軍孫皎駐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城,蔣欽率領流動部隊一萬人沿長江上下活動,哪里出現敵人,就在哪里投入戰斗,而我為朝廷據守襄陽,這樣,何必擔憂曹操,又何必依賴關羽。況且關羽君臣夸耀他們的欺詐力量,處事反復無常,不可以把他們當作心腹對待。現在關羽之所以沒有立即向東進攻我們,是因為您圣賢英明,以及我和其他將領們還存在。如今,我們不在力量強壯時解除這一后患,一旦我們勢力衰落,再想與他較量,怎么還有可能!”孫權說:“現在,我準備先攻取徐州,然后再進攻關羽,怎么樣?”呂蒙回答說:“如今曹操遠在黃河以北,安撫籠絡幽州、冀州,來不及考慮東部地區的防守,徐州地區的守軍聽說不值一提,前去進攻就可以打敗。然而這里交通方便,適合驍勇的騎兵馳騁,您今天奪取徐州,曹操十余天后就一定會來爭奪,盡管用七八萬人防守,仍會令人擔憂。不如擊敗關羽,將長江上下游全部占據,我們的勢力更加壯大,也就容易守衛了。”孫權很贊同呂蒙的建議。五、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九日杜甫去年登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苦遭白發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新。世亂郁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回想去年重陽情狀,敘寫今日重陽境況,言語之中包含了萬千感慨。B.第三句用擬人手法,“不相放”有不饒人之意,加一“苦遭”意味更深。C.第四句“黃花”點題,并與上句中“白發”形成對比,故曰“羞見”。D.尾聯追憶十年前唐明皇與楊貴妃之事,抒發昔盛今衰之感,不禁為之斷腸。1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案】14.D15.①對安定生活的向往。時局動蕩,詩人頻年遷徙,去年于郪縣登高,今年又流落在涪江之濱,他渴望過上安穩的生活。②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菊花依舊放、美麗,詩人雖不甘衰老,白發卻不饒人。③對迫不得已而寄人籬下的感傷。亂世中漂泊他鄉,生活常要靠人接濟,詩人感到憂愁、無奈。④對貪圖享樂、造成天下大亂的統治者的批判。唐玄宗不恤民艱,貪圖享受,導致了安史之亂,致使生靈涂炭。叛亂平定后,社會還是不得太平,最高統治者即是禍亂的根源。【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D.“抒發昔盛今衰之感”不對,憶驪山往事,意在推原禍本,抒發憂國傷時之感,感嘆唐明皇荒淫無度,以致世亂路難。故選D。1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去年登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回想去年重陽還在“郪縣北”,今日重陽卻又到了“涪江濱”,表達詩人對自己顛沛流離的生活境遇的感慨,對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頷聯“苦遭白發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新”,白發不饒人,菊花卻依舊開放、美麗,借“白發”“黃花”兩個意象的對比,表達對時光流逝的傷感之情。頸聯“世亂郁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社會動蕩,自己長時間漂泊他鄉,生活常要靠人接濟,表達詩人寄人籬下的感傷之情。尾聯“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酒闌以后,忽憶驪山往事,嘆明皇荒游無度,以致世亂路難。表達對貪圖享樂的統治者的批判之情。六、情景默寫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狂風停止后云層變得墨黑,天色馬上暗下里,引出下文屋破又遭連夜雨的狀況。(2)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蘭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離騷》中詩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指出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答案】
俄頃風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俄頃、漠、俯仰、亦、猶。七、選擇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自古以來,琴棋書畫就是中國文人素養的具體表現,其中琴居“四藝”之首。古琴音色純凈、幽雅,(
)泛音像珍珠一樣明亮,走手音猶如裊裊余韻越來越微弱,直到隨風飄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彈奏技巧,可以讓人的思緒隨著若有若無的琴音游走起伏,獲得樂音之外更加廣闊的聯想,這就是古琴特有而微妙的。古琴是抒懷寄情之物。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傳播的范圍有限,因此彈奏古琴,就好像人與人之間的____,需要選擇一處比較雅致安靜的環境。古人視琴如圣物,往往將其當作陶冶自身、與天地萬物融合的媒介。古琴藝術的高妙之處就是將音樂藝術與人生境界相聯,_____,讓人們伴隨著音樂聲徜徉在更清純、幽雅的精神世界中,喚起內心深處的思想共鳴。古琴傳承千年,琴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古代琴譜高達150種左右,其中《高山流水》《漁樵問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對于自然、人生詠嘆早已成為傳世經典。古琴譜的刊印發行直接推動了古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來了發展繁榮期,各個流派_____。受地域文化差異,以及師承和傳譜條件的不同,古琴流派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古琴藝術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1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古代琴譜高達150種,其中像《高山流水》《漁樵問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對于自然、人生詠嘆早已成為傳世經典。B.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古代琴譜有150種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漁樵問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對于自然、人生的詠嘆早已成為傳世經典。C.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古代琴譜高達150種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漁樵問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對于自然、人生的詠嘆早已成為傳世經典。D.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古代琴譜至少有150種左右,其中《高山流水》《漁樵問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對于自然、人生詠嘆早已成為傳世經典。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種:散音如鐘鼓之聲古樸、穩重、深遠,B.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種:散音之聲古樸、穩重、深遠,C.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種:散音的音色古樸、穩重、深遠,D.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種:散音如鐘鼓之聲古樸、穩重、深遠,19.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弦外有音
閑言碎語
不絕如縷
異彩紛呈B.弦外之音
閑言碎語
不絕如縷
百花齊放C.弦外之音
促膝長談
一唱三嘆
百花齊放D.弦外有音
促膝長談
一唱三嘆
異彩紛呈【答案】17.B18.D19.C【解析】【分析】17.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劃線句有三處語病:一是“高達”與“左右”矛盾,“高達”后面應是確數,而“左右”則表明是約數,應刪去“左右”;二是《高山流水》《漁樵問答》是舉例,所以要加入“像”(比如);三是成分殘缺,“詠嘆”是第二句的主語,所以要在它前面加一個“的”。這樣就排除了ACD三項。故選B。18.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重點考查語言的連貫能力。從照應后文的排列順序,第一句“泛音、走手音”排最后,可排除AC兩項;再從第二句的比喻修辭,照應“泛音像珍珠”“走手音猶如裊裊余韻”的格式,所以應選“散音如鐘鼓之聲”這一句,又可排除B項。故選D。19.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處,弦外有音:比喻話語中另有間接透露、沒有明說的意思。弦外之音:原指音樂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里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為偏正結構。此處是說古琴音的特點,所以填“弦外之音”。第二空處,閑言碎語:①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多指人們嘴里傳來傳去的話。②與正事無關的話。促膝長談:形容親密地談心里話。此處是把“彈奏古琴”比作“人與人之間的談話方式”,而非談話內容,所以填“促膝長談”。第三空處,不絕如縷:多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綿長。一唱三嘆:意思是一個人唱歌,三個人相和。后多用來形容音樂、詩文優美。此處是說古琴藝術的表現特點,應選“一唱三嘆”。第四空處,異彩紛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現紛紛呈現。百花齊放: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根據語境“明末清初,古琴迎來了發展繁榮期,各個流派……”,所以應選“百花齊放”。故選C。【點睛】成語意義具有整體性,而且意思是約定俗稱的。如果僅僅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就會導致理解不確切,由此而造成的運用錯誤,就屬于望文生義。有些成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附帶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義,或中性,或貶義。成語運用是否正確,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語境,和整個句子的氛圍吻合,和人稱相應,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確的,忽視語境,就會導致用詞不當。八、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們在地球上可以隨時用手機撥打電話,①,但一旦離開基站,通信服務就會中斷。空間站在距離地球約400千米的軌道上繞著地球高速運動,肯定無法收到來自手機基站的信號。②?其實,載人航天使用的通信手段在原理上和地球上的其它無線電通信技術一樣,③,所以地球安裝的通信天線就要更大,發射功率也需要更大。要解決“天地通話”問題,就需要把地球上的“手機基站”搬到更高的太空中去。從2008年開始,中國先后發射5顆天鏈衛星,專門為載人飛船和空間站提供通信中繼服務。天宮空間站無論運行到地球上空任何地方,都可以由在軌的天鏈一號03星、04星和天鏈二號01星組成的通信網絡完美覆蓋,像一個“太空基站”一樣將核心艙與地面站連接起來,建立起一條太空“天路”。(摘自《“天地通話”是如何實現的?》,《知識就是力量》2021年第11期)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1.概括第二段段意,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5個字。【答案】20.①是因為城市里到處是手機基站;②那么“天地通話”究竟是如何實現的;③只不過因為距離更遙遠(意思答對即可。)21.因為由在軌的天鏈衛星組成的通信網絡能夠為載人飛船和空間站提供通信中繼服務,所以“天地通話”得以實現。【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前文說“我們在地球上可以隨時用手機撥打電話”,后文應當交代“可以隨時用手機撥打電話”的原因,,再根據“但一旦離開基站,通信服務就會中斷”可知,原因是因為有手機基站,因此填寫“是因為城市里到處是手機基站”。第二處,后文“其實,載人航天使用的通信手段在原理上和地球上的其它無線電通信技術一樣”解釋的是空間站能夠獲得手機基站信號的原因,空缺處又是問號,因此填寫“那么‘天地通話’究竟是如何實現的”一類的句子。第三處,空缺處之前的句子表明,該句介紹的是載人航天與地球上手機通話的不同之處,后文“所以地球安裝的通信天線就要更大”與前文是因果關系,且解釋的是為何通信天線更大的原因,結合前文可知,是因為距離遠,所以天線更大,因此填寫“只不過因為距離更遙遠”一類的句子。21.本題考查學生壓縮語段和句式變換的能力。第二段主要介紹“天地通話”得以實現的原因。由“從2008年開始,中國先后發射5顆天鏈衛星,專門為載人飛船和空間站提供通信中繼服務”可知,原因是:天鏈衛星為載人飛船和空間站提供通信中繼服務。第三句詳細介紹“天地通話”得以實現的原因,可以忽略不計。題干要求使用表示因果關系的句子,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原因是“天鏈衛星為載人飛船和空間站提供通信中繼服務”,結果是“解決‘天地通話’問題”,因此答案是:因為由在軌的天鏈衛星組成的通信網絡能夠為載人飛船和空間站提供通信中繼服務,所以“天地通話”得以實現。九、材料作文2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材料一: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正式對外發布。“一起向未來”彰顯了奧運會團結世人克服挑戰、共創人類未來的力量,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價值觀和愿景。也反映了在當前疫情挑戰下,世界渴望攜手走向美好明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術教師培訓代寫
- 心室內傳導阻滯的健康宣教
- 廚房洗手程序培訓
- 呼叫中心的關鍵技術的組成
- 燈具維修培訓課件
- 2025年成品油銷售合同
- 2025年延邊貨運從業資格考試
- 小兒期前收縮的健康宣教
- 2025長沙瑞翔建筑外墻防滲涂料技術有限公司涂料采購合同
- 花店蛋糕店結合的創業計劃
- 妊娠合并梅毒孕產婦入院后處理流程
- 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動點問題探究教學課件設計
- 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安排指導表
- 2400kn門機安裝使用說明書
- 2023年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數學)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GIS軟件工程第章 GIS軟件工程的方法
- 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
- 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考志愿填報表(一)
- 《地基基礎-基樁靜荷載試驗》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質量檢驗控制流程圖
- 人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知識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