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專升本文藝作品的比較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專升本文藝作品的比較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專升本文藝作品的比較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專升本文藝作品的比較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專升本文藝作品的比較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專升本文藝作品的比較分析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下列哪部作品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

A.《狂人日記》

B.《阿Q正傳》

C.《祝福》

D.《彷徨》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文天祥《正氣歌》

B.文天祥《過零丁洋》

C.杜甫《春望》

D.蘇軾《赤壁賦》

3.《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主要發生在哪個時期?

A.賈府興衰之際

B.賈府繁榮時期

C.賈府衰敗時期

D.賈府復興時期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李白《靜夜思》

B.杜甫《月夜憶舍弟》

C.蘇軾《水調歌頭》

D.白居易《琵琶行》

5.《吶喊》是哪位作家的作品集?

A.魯迅

B.郭沫若

C.茅盾

D.丁玲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李煜《虞美人》

B.李清照《如夢令》

C.白居易《長恨歌》

D.辛棄疾《青玉案》

7.《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著名的計謀是什么?

A.草船借箭

B.火燒赤壁

C.空城計

D.連環計

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杜甫《登高》

C.李白《望廬山瀑布》

D.蘇軾《赤壁賦》

9.《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共有多少人?

A.108人

B.72人

C.36人

D.24人

1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王之渙《登科后》

C.王之渙《涼州詞》

D.王之渙《登飛來峰》

11.《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李白《靜夜思》

B.杜甫《月夜憶舍弟》

C.蘇軾《水調歌頭》

D.白居易《琵琶行》

13.《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主要發生在哪個時期?

A.賈府興衰之際

B.賈府繁榮時期

C.賈府衰敗時期

D.賈府復興時期

1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李煜《虞美人》

B.李清照《如夢令》

C.白居易《長恨歌》

D.辛棄疾《青玉案》

15.《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著名的計謀是什么?

A.草船借箭

B.火燒赤壁

C.空城計

D.連環計

1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杜甫《登高》

C.李白《望廬山瀑布》

D.蘇軾《赤壁賦》

17.《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共有多少人?

A.108人

B.72人

C.36人

D.24人

1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王之渙《登科后》

C.王之渙《涼州詞》

D.王之渙《登飛來峰》

19.《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詩人的哪首詩?

A.李白《靜夜思》

B.杜甫《月夜憶舍弟》

C.蘇軾《水調歌頭》

D.白居易《琵琶行》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作品屬于魯迅的代表作?

A.《狂人日記》

B.《阿Q正傳》

C.《祝福》

D.《彷徨》

2.下列哪些詩句出自李白的詩?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C.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D.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下列哪些作品屬于《紅樓夢》的主要情節?

A.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

B.賈府的興衰

C.賈寶玉的出家

D.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

4.下列哪些詩句出自杜甫的詩?

A.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B.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D.夜泊牛渚懷古

5.下列哪些作品屬于《西游記》中的主要情節?

A.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

B.孫悟空大鬧天宮

C.豬八戒的八戒傳

D.沙僧的沙僧傳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

2.《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是表兄妹關系。()

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

4.《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

5.《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共有108人。()

6.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7.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8.蘇軾是宋代偉大的文學家。()

9.李清照是宋代偉大的女詞人。()

10.辛棄疾是宋代偉大的愛國詩人。()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5分)

1.簡述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阿Q的性格特點及其在作品中的意義。

答案:《阿Q正傳》中的阿Q是一個具有典型性的農民形象,他的性格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阿Q具有自卑而又自大的矛盾心理,他常常以“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其次,阿Q具有封建殘余意識,他認同并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再次,阿Q具有盲目的自尊和虛榮心,他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最后,阿Q在革命浪潮中表現出動搖和妥協的一面。這些性格特點在作品中具有深刻的意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和問題,同時也揭示了農民階級在革命中的困境和掙扎。

2.分析《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的原因。

答案:《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封建禮教的束縛,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受到家族和社會的強烈反對;其次,性格差異,賈寶玉追求自由、獨立,而林黛玉則內斂、敏感,兩人的性格差異導致了溝通的困難;再次,命運安排,賈寶玉的出生注定了他無法與林黛玉走到一起;最后,個人命運的悲劇,賈寶玉和林黛玉各自遭遇了不幸的命運,使得他們的愛情最終走向了悲劇。

3.簡述《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計謀的背景和作用。

答案: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計謀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夕,背景是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東吳,而東吳的箭矢不足。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和長江的地理特點,巧妙地策劃了這一計謀。他命令部下制作草船,趁著夜色將草船駛向曹操水軍,聲稱要借箭,曹操為了防止東吳偷襲,下令射箭,結果草船借到了大量的箭矢。這一計謀的作用在于:一方面,解決了東吳軍箭矢不足的問題,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展示了諸葛亮的智慧和謀略,增強了東吳軍的士氣。

五、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論述《紅樓夢》中“大觀園”這一場景在小說中的作用。

答案:《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小說的重要場景之一,它在小說中扮演了多重角色。首先,大觀園是賈寶玉、林黛玉等年輕人物的生活場所,展現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其次,大觀園是封建貴族生活的縮影,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和家族關系;再次,大觀園是小說情節發展的舞臺,許多重要的故事情節都在這里發生;最后,大觀園象征著封建社會的腐朽和衰落,預示了賈家最終的敗落。

2.論述《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的藝術特點及其在作品中的意義。

答案:《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具有鮮明的藝術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孫悟空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他敢于挑戰天庭的權威,追求自由和獨立;其次,孫悟空機智勇敢,具有豐富的變化能力,能夠在困境中化險為夷;再次,孫悟空具有深厚的人情味,他關心師徒四人,忠誠于取經事業。這些特點使得孫悟空成為《西游記》中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在作品中,孫悟空的形象具有以下意義:一方面,他代表了普通民眾對自由、平等的追求;另一方面,他的形象也反映了作者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五、論述題

題目:探討《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聚集的原因及其對小說主題的反映。

答案:《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聚集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社會動蕩和階級矛盾是梁山好漢聚集的根本原因。當時北宋末年,社會矛盾尖銳,官逼民反,許多貧苦農民和下層人民在生活的重壓下無法生存,只能走上反抗的道路。梁山好漢多為被官府逼迫的流民、逃犯和貧苦農民,他們在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能選擇聚集在梁山這一偏僻之地,形成自己的勢力。

其次,梁山好漢的聚集與個人英雄主義和俠義精神有關。在《水滸傳》中,許多好漢都有過英雄事跡,他們在江湖上有著一定的聲望和影響力。這些英雄人物聚集在一起,一方面是為了共同抵抗官府的壓迫,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實現個人的抱負和理想。

再次,梁山好漢的聚集與對封建禮教的反叛有關。在封建社會中,士農工商各有其位,而梁山好漢們不滿足于這種等級制度,他們追求自由平等,敢于挑戰社會規范,這種反叛精神使得他們走到了一起。

最后,梁山好漢的聚集也與對正義的追求有關。在小說中,梁山好漢們行俠仗義,為民除害,他們的行為體現了對正義的渴望和對邪惡的抵抗。

這些聚集原因在小說主題的反映上具有以下意義:

首先,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矛盾和危機。梁山好漢的聚集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官逼民反的現象反映了社會的動蕩和階級矛盾的尖銳。

其次,體現了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梁山好漢們雖然出身不同,但他們都追求正義,為民除害,這種追求在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再次,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在梁山好漢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勇敢、智慧、忠誠等美好的品質,這些品質在封建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

試卷答案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A

解析思路:魯迅的代表作中,《狂人日記》是最早的一部白話文小說,標志著中國新文學的誕生。

2.B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忠誠的堅守。

3.A

解析思路:《紅樓夢》的故事背景主要發生在賈府興衰之際,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

4.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5.A

解析思路:《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錄了《狂人日記》等作品。

6.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李煜的《虞美人》,表達了詩人對亡國之痛的深切感受。

7.C

解析思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以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是歷史上著名的智謀故事。

8.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

9.A

解析思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共有108人,這是小說中的“梁山泊好漢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總數。

10.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11.A

解析思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發生在唐朝。

12.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13.A

解析思路:《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主要發生在賈府興衰之際,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

14.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李煜的《虞美人》,表達了詩人對亡國之痛的深切感受。

15.C

解析思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以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是歷史上著名的智謀故事。

16.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

17.A

解析思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共有108人,這是小說中的“梁山泊好漢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總數。

18.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19.A

解析思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發生在唐朝。

20.A

解析思路:這句詩出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這些作品都是魯迅的代表作,涵蓋了小說、雜文、散文等多種文學體裁。

2.ABCD

解析思路:這些詩句都出自李白的詩作,展現了李白豪放、奔放的詩歌風格。

3.ABCD

解析思路:這些情節都是《紅樓夢》中的主要情節,反映了小說的主題和人物關系。

4.ABCD

解析思路:這些詩句都出自杜甫的詩作,展現了杜甫深沉、憂國憂民的詩歌風格。

5.ABCD

解析思路:這些情節都是《西游記》中的主要情節,展現了小說的奇幻色彩和人物性格。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

解析思路:《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是表親關系,并非表兄妹。

3.√

解析思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劉備的重要軍師,輔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4.√

解析思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