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天津市南開中學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開學)歷史試題_第1頁
2025屆天津市南開中學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開學)歷史試題_第2頁
2025屆天津市南開中學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開學)歷史試題_第3頁
2025屆天津市南開中學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開學)歷史試題_第4頁
2025屆天津市南開中學高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開學)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三歷史學科第四次月考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規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答卷時,考生務必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注意事項:1.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2.本卷共15題,共45分。單項選擇題I:1-13題,每題3分,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39分。1.有考古學家認為,不同文化的“撞擊”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之一。下面示意圖1中的“Y”形北方一中原文化連接帶,“在中國文化史上曾是一個最活躍的民族大熔爐,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間中華大地如滿天星斗的諸文明火花,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帶”。根據該理論,這一時期最有可能在這條文化帶發生“撞擊”的是A、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B.仰韶文化、紅山文化C、二里頭文化、龍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2.西漢時,“刺史舉民有茂材,移名丞相,丞相考召”。其中,選博士等,取明經;選廷尉正等,取明律令;選三輔令等,取治劇(劇:繁重)。據此可知,這一選官途徑旨在A.依據政績實效B.參考資品等次C.關注家世道德D.考察為官能力3.圖2為《宋史·王獵傳》中的相關記載。王獵的經歷反映出宋代圖2A.士人價值取向發生變化B.傳統觀念制約階層流動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經濟發展影響選官方式4.《大元大一統志》是忽必烈下令修纂的全國地理志書,記載了疆域內路府州縣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風俗、里至等內容。該志書修纂時,由各行省提供所轄郡邑的圖志及各路府州縣的沿革,并利用了西域地圖,引進了阿拉伯地圖制圖法。這反映元朝A.建立了中原傳統影響下的統治秩序B.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全面發展C.地理志修纂體例發生了根本變化D.正式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5.1884年中法《簡明新約》規定:“此約繕中法文各兩份,各執一份為據,應按公法通例,以法文為正。”1885年續談正式約章時,以法文文本為準的條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簽署的中法《越南條款》沒有“以法文為正”字樣。這表明清政府A.意圖抵制西方強權B.拒絕融入國際社會C.有效遏制邊疆危機D.固守天朝上國觀念6.民國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讀”教育等紛紛出現,各種教育團體相繼成立,如1915年的全國教育聯合會、1917年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等。這體現了A.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沖突C.民主共和政體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7.抗日戰爭勝利后,山東根據地已有農會、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組織,成員達404萬人,占根據地總人口的27%;中共黨員占總人口的1%左右,幾乎村村有黨員。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已經形成C.統一戰線范圍進一步擴大D.國共力量對比變化趨勢加強8.表1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營工業統購、包銷、訂貨等類商品的產值比重城市上海天津武漢西安沈陽比值59.5%70%65.5%70%59.9%由上表可知A.公私合營企業已占據較大份額B.私營資本主義經濟顯著增強C.國家掌握私營產品的主要部分D.單一的公有制結構已經形成9.清代后期至民國年間,食辣習俗廣泛存在于西南以及兩湖等地的農村與口岸城市,但主要在下層平民中盛行,社會上層食辣較少。改革開放后,以川菜、湘菜為代表的辣菜逐漸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習俗的沿海城市扎根,創造了覆蓋中國近半人口的“城市辣味飲食文化”。從食辣習俗的變化可以看出A.食物物種交流對經貿和環境產生影響B.不同地區的飲食結構趨于一致C.經濟體制改革引發勞動力的空間流動D.餐飲事業發展與現代交通同步10.圖3所示歷史事件A.傳播了阿拉伯數字B.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C.開啟了希臘化時代D.加快了印刷術的西傳進程11.有學者認為,直到13世紀,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現實:他們的皇帝已經不具備所稱的“統治全人類”的能力,皇帝的許可與授權已失去意義。這可以用來說明A.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廣泛傳播B.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形成C.地中海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D.東羅馬帝國疆域的縮減及國力損耗12.19世紀,英國倫敦大多數生活垃圾都有相應的市場用途(表2),對此,有學者指出,“1800年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長......,垃圾被賦予了回收利用的新意義”。表2垃圾種類市場用途煤灰、煤渣制磚、農肥破布、碎布造紙、制衣帽碎瓷器建筑、鋪路廚余垃圾農肥各類破舊用品出售給對應廢品回收商這主要表明,當時倫敦A.資源的利用效益得到提高B.環境污染問題得以解決C.基礎設施建設臻于完善D.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13.一些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長、對自然資源的盲目開采和短視的經濟政策是造成當今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環境問題“共同責任論”,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與發達國家相同的環境責任。該主張意在A.公平公正地解決全球的環境問題B.合理利用資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發達國家應承擔的歷史責任D.承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國際地位單項選擇題II:14~15題,每題3分,共6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分別為3、1、1、0分。選出最佳一項,多選不得分。14.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國民革命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縱觀近代中國百年巨變,前后相繼,波瀾壯闊,從中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近代中國A.歷史演變的主要線索B.歷史進步的基本趨勢C.歷史過程的因果關聯D.歷史變化的循環往復15.20世紀60年代末,基辛格說:“一個統一的歐洲對世界事務大概會堅持一種特別的歐洲的觀點-這就是歐洲將對美國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權挑戰的另一種說法。”這一看法出現的深層背景是A.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B.歐洲威脅到美國全球霸權C.世界多極化趨勢顯現D.美國與歐洲關系發生變化注意事項:1.用黑色墨水的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2.本卷共3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中國基層社會治理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以后,村民自治成為中國億萬農民的偉大創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實行鄉約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間組織和相關的賞罰制度,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當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康熙九年頒布了鄉約組織必須宣講的《上諭十六條》,內容包含“重農桑以足衣食”“訓子弟以禁非為”等。-據楊開道《中國鄉約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時人認為“地方自治者,為今世界立國之基礎......于救亡之事,至為切要”。1909年,清政府頒布《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區劃分城鎮和鄉兩級,設立議事會為議決機關,議員由選民互選充任。-據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紀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發展,到1997年底,全國共有91萬個村民委員會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大部分農村有90%以上的選民參加了選舉。1998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基層社會的群眾自治組織。-據郭德宏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到明清時期鄉約制度的變化,并說明鄉約制度的積極作用。(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清末城鎮鄉地方自治的歷史背景。(6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村民自治的意義。(4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20世紀50年代,日本頒布“外資法”等一系列法規,加強對技術引進的管理。政府有關部門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列出鼓勵進口和限制進口的技術項目,對私人企業的技術引進加以指導。其后,日本政府逐漸放寬引進技術的管理和審查標準。企業決定引進方式和內容,并承擔引進過程中的一切風險,所引進的技術主要來自歐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業提出的技術引進申請中,有90.4%獲得了批準。-摘編自王永生《技術進步及其組織-日本的經驗與中國的實踐》等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即確立發展科技的方針。1956年,國家制定12年科技規劃,明確提出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應該首先掌握世界現有的先進科學成就,在開展國際科學合作時應力求自力更生。在技術引進方面,50年代,由蘇聯援建、成套供應設備的項目共計304項;由東歐各國援建、成套供應設備的建設項目共116項。引進成套設備的同時,還重視引進科學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經驗。1960年,蘇聯政府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專家。這以后,我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摘編自楊德才等《二十世紀中國科學技術史稿》等材料三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面對著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果斷決定研制“兩彈一星”,重點突破國防尖端技術。中央確定我國國防尖端科技的發展,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強調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科學研究和實踐,培養人才,掌握技術。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根據材料一、二,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日兩國技術引進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呈現不同特點的背景。(8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經驗。(4分)業化饑。。0學大肆毀轉基因作物年19世紀業化饑。。0學大肆毀轉基因作物年19世紀年~1990年代中期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據(美)菲利普·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注:“自然進程”是指人與自然的互動;“人文進程”是指文明與文明、人群與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有史以來,人們試圖以各種方式認識歷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學者對19和20世紀世界歷史的認識,對此認識提出你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修改皆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1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有人說,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是距離我國上海最遙遠的外國首都,兩地直線距離超過19000千米。(1)從地理位置和海陸分布的角度,解釋布宜諾斯艾利斯是距離我國上海最遙遠的外國首都。(6分)下表為某年上海與布宜諾斯艾利斯兩城市氣溫相關統計數據。城市全年平均氣溫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上海16.3℃28℃4.7℃布宜諾斯艾利斯16.6℃23.6℃10.8℃(2)據表說明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相比,上海的氣溫特征,并從大氣環流的角度解釋其成因。(6分)阿根廷素有“世界糧倉和肉庫”之稱,大豆、牛肉等大宗農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近年來,我國與阿根廷農產品雙邊貿易發展迅速,來自地球另一端的美食正在豐富著我們的餐桌。結合圖文材料,說明阿根廷農產品能夠“豐富我們餐桌”的社會經濟條件。(8分)2025屆高三歷史學科第四次月考參考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BDBAAADCCCDAC題號14BACD15CADB答案3分1分1分0分3分1分1分0分16.(20分)【答案】(1)變化:宋以道德教化為主,明清增加了宣講“圣諭”的內容:(2分)鄉約組織從民間自發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動設立。(2分)作用: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2分)有利于發展生產;(2分)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傳播。(2分)(2)背景:內憂外患:(2分)西方民主思想傳播;(2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2分)(3)意義:鄉村治理的創新,國家治理體系的健全;推動基層民主,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改革基層社會治理制度,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每項2分,答出其中兩項即可得滿分,本小題總分不得超過4分)17.(20分)(1)中國政府主導;技術引自蘇聯東歐;日本政府引導,企業自主;技術引自歐美。(8分)(2)日本有工業基礎,中國基礎弱;冷戰,世界有兩大陣營,美國、西方對日本扶持,中國受封鎖;中蘇關系變化;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日本追隨美國。(8分)(3)黨和國家對科技創新領導規劃;技術引進與開拓創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好的國際環境中勇于斗爭、善于斗爭。(4分)18.(15分)【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發現歷史問題、論證和探討歷史問題獨立提出觀點的能力。19和20世紀世界既互相聯系,又互相影響。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形式多樣,包羅萬象,多姿多彩。對這一時期世界歷史“自然進程”和“人文進程”的認識,同樣可以多角度思考。以“示例”為例,在人文進程中,應該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歷史事件。除此之外,考生還可以從唯物史觀、歷史書寫、歷史理解和歷史價值等角度,結合所學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答案】示例一:在人文進程中,應該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歷史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增強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深刻影響了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示例二見解:自然進程要堅持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理由: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蒸汽時代,主要以無節制地開發煤炭為能源,促使全球人口劇增,同時加劇了環境污染。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無節制地向大自然掠奪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致使18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