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會考必修三-4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高三生物會考必修三-4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高三生物會考必修三-4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高三生物會考必修三-4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高三生物會考必修三-4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四講種群和群落第1頁第2頁本講考綱概覽學業水平測試要求(1)種群特征(2)種群數量改變(3)群落結構特征(4)群落演替1.種群概念了解及其基本特征2.種群密度調查方案設計3.影響種群密度原因及種群數量改變規則分析4.種群數量改變及建模方法和曲線圖5.群落物種組成、種間關系、空間結構等分析與判別6.關注人類活動對種群數量改變和群落演替影響試驗與探究能力(5)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改變(6)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研究(7)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演替第3頁第4頁考點1種群特征1.種群概念及基本特征概念:生活在____________生物______個體。基本特征:種群______: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個體數。________率:單位時間里新出生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比率。__________率:單位時間內死亡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比率。________率和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個體,占該種群個體總數比率,分別稱為遷入率或遷出率。________組成:一個種群中各年紀期個體數目標百分比。能夠預測種群密度改變。第5頁易錯提醒:增加型特點:幼多老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密度呈增加趨勢。穩定型特點:幼、老數目百分比適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密度穩定。衰退型特點:幼少老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密度呈降低趨勢。第6頁性別百分比: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標百分比。2.種群密度調查方法(1)樣方法——慣用調查________五點取樣法:適合用于總體為正方形第7頁等距取樣法:適合用于總體為長方形時第8頁(2)標識重捕法——適合用于調查______例:對某地麻雀種群密度調查中,第一次捕捉了50只麻雀,把這些麻雀腿上套上標識環后放掉,數日后又捕捉了40只,其中有標識環10只,那么該地大約有麻雀________只。N∶50=40∶10N=200只考點2種群數量變動及數學模型3.種群增加“J”型曲線和“S”型曲線第9頁第10頁4.研究種群數量變動意義在對野生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有指導意義,普通將種群數量控制在環境容納量______(K/2)時,種群增加速度最快,可提供資源數量最多??键c3群落結構特征5.群落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________中________生物種群集合。6.群落物種組成群落物種組成是區分不一樣群落主要特征。不一樣群落物種數目有差異。群落中物種數目標多少稱為__________。7.種間關系第11頁種間關系概念舉例圖形______一個生物以另一個生物作為食物老鷹捕食老鼠乙圖______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在細菌培養基上生長著青霉丙圖______一個生物(寄生者)借居于另一個生物(寄主)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養分以維持生活人體內蛔蟲略第12頁______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甲圖8.群落空間結構______________結構:在垂直方向上物種分布。______________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物種分布??键c4群落演替9.群落演替過程和主要類型(1)__________演替: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毀滅了地方發生演替。比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演替。第13頁演替過程: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2)____________演替: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種子或其它繁殖體地方發生演替,如火災過后草原、過量砍伐森林、棄耕農田上進行演替。10.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人類能夠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能夠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能夠建立人工群落。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一樣于自然演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進行。第14頁答案:1.同一區域同一個全部密度出生死亡遷入年紀2.植物動物2003.理想食物空間敵害環境容納4.二分之一5.一定區域各種6.豐富度7.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8.垂直水平9.初生次生10.速度方向第15頁第16頁本講中心問題:種群和群落特征及發展改變。重點是種群數量改變和群落演替。經過學習本講內容,不但能夠取得關于種群和群落基礎知識,而且能夠了解“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道理。建立數學模型方法和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是在科學方法教育上側重點,在學習中應該引發重視。第17頁第18頁熱點一種群概念與特征以下實例中,符合種群概念是()A.某水庫中全部魚類B.蛇島上全部蝮蛇C.鳥島上全部鳥類D.一塊水田中全部動物解析:一個水庫中全部魚類不是一個魚,鳥島上全部鳥類有許多類型,一塊水田中全部動物也有各種類型。蛇島上全部蝮蛇是一個生物,可組成一個種群。答案:B第19頁變式訓練1.按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計算,人口學家統計和預測,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人口翻一番大約需20~40年,美國需40~80年,瑞典人口將會相對穩定,德國人口將降低。預測人口這種增減動態要決定于()A.種群數量和密度B.種群年紀結構C.種群性別百分比D.出生率和死亡率第20頁解析:種群年紀組成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增加型、穩定型和衰退型。種群年紀結構為增加型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大;衰退型種群數量會越來越?。环€定型種群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答案:B第21頁熱點二種群數量改變(年南京水平測試模擬)某小組進行“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改變”試驗,在以下試驗材料用具中,屬于本試驗需要是()A.瓊脂塊B.雙縮脲試劑C.放大鏡D.顯微鏡解析:進行“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改變”試驗時,需要借助于顯微鏡來計數。答案:D第22頁變式訓練2.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域未來人口數量動態信息主要來自()A.居住人口不一樣年紀組成百分比B.現有些人口數量和密度C.出生率、死亡率和遷移率D.人口男女性別百分比第23頁解析:種群含有種群密度、年紀組成、性別百分比、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遷移率等特征。這些特征都能夠影響種群大小、發生、發展等改變。性別百分比和年紀組成都能夠影響未來種群密度大小,不過,它們對種群密度影響最終是經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表達出來。因為種種原因干擾,預測出生率和死亡率到時候未必能夠實現,尤其是人類本身出生率,其大小并非由人類本身生育能力所決定,關鍵要看該國家或地域人口政策及人們生育觀念。一樣,人類死亡率也并非由自然選擇所決定。而對于種群中個體遷移率,則根本無法預測。所以,決定未來種群密度大小最關鍵原因是當初出生率、死亡率和遷移率。答案:C第24頁熱點三群落種間關系生產上合理密植、除草、除蟲均能夠增加作物產量,這些辦法依次影響了農田生物之間()A.種間關系、種內關系、種間關系B.種間關系、種間關系、種間關系C.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種間關系D.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種內關系第25頁解析:農作物生長受各種原因影響。合理密植目標是降低作物為爭奪陽光、水分、礦質元素等而發生種內斗爭;草與農作物屬于不一樣物種,除草是為了預防種間斗爭(競爭);蟲和作物之間是捕食關系,屬于種間關系。答案:C第26頁變式訓練3.以下列圖所表示,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種群數量,A表示是一個鷹在一個群落中情況,那么B可能代表是()第27頁解析:解題關鍵是:(1)要看清橫坐標和縱坐標分別表示什么。(2)了解曲線代表物理意義。圖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種群數量。A表示一個鷹,從A曲線、B曲線改變看,鷹種群數量增多同時B數量降低,A降低同時B數量增多,且開始時B數量多于A。據此現象,可判斷出B為被鷹捕食一個種群,正確答案為D。答案:D第28頁熱點四群落演替棄耕農田上進行演替屬于()A.初生演替B.先是初生演替后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為初生演替第29頁解析:演替分為兩個類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地面,或者是在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毀滅了地方發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種子或其它繁殖體地方發生演替。棄耕農田里植被即使已不存在,但土壤條件沒有被徹底毀滅,甚至土壤里還保留有農作物種子或其它繁殖體。故而屬于次生演替。答案:C第30頁變式訓練4.以下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是()A.火災過后草原上演替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