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中考零?;瘜W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中考零?;瘜W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中考零模化學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中考零?;瘜W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中考零?;瘜W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九年學情診斷(一)訂訂化學學科(本試卷共14道題試卷滿分50分物理與化學考試時間150分鐘)可能用到相對原子質量:C—120—16Ca—40S—32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小題。每題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玻璃破碎B.鐵鍋生銹C.石蠟熔化D.酒精揮發2.把少量下列物質放入水中,充分攪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B.蠟燭C.汽油D.蔗糖3.蛋白質是人類必需的營養物質。下列遼寧特產中富含蛋白質的是A.盤錦大米B.綏中蘋果C.法庫牛肉D.朝陽杏仁油4.規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5.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滿水,通電一段時間后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通電過程中,觀察到b中液面下降B.a和c中收集氣體的方法為排水法C.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a中的氣體D.該實驗說明水由氫、氧元素組成6.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下列模型可以用來表示原子的是7.古代用“木燧”(鉆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引燃易燃物要同時滿足燃燒的三個條件B.“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C.鉆木生熱改變了可燃物的著火點D.在鉆木取火的過程中,空氣提供了助燃物8.半坡文化時期的彩陶制品,繪制顏料有紅彩、黑彩和白彩(主要成分是CaSO?),CaSO?中鈣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A.5:8B.8:5C.5:6D.6:59.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樣品有氦氣和鈦鐵礦石,有關氦、鈦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A.1個氦原子含有2個原子核B.鈦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C.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2D.He和Ti都屬于金屬元素10.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驗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B.驗證氧化鈣和水反應放熱C.探究鐵生銹需要水D.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11.(12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Ⅰ.氣體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1)用高錳酸鉀制備和收集氧氣的裝置是(填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F裝置中水的作用是。(3)用B裝置制取CO?時,a中加入的試劑是(填“稀鹽酸”或“石灰石”)。若用10g含雜質10%的石灰石與足量溶質質量分數10%的稀鹽酸反應(雜質不參加反應),能制取g的CO?,用25mL溶質質量分數為38%,密度為1.19g/mL的濃鹽酸,能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g(精確到0.1)。(4)G裝置是用軟塑料管自制的氣體發生裝置,利用該裝置制取CO?,藥品加入完畢后,接下來的操作是(填序號)。a.將G倒置過來b.擠壓軟塑料管下端,使固液接觸(5)如圖1,利用傳感器采集蠟燭燃燒過程中O?和CO濃度的變化,采集數據如圖2。①圖2中表示CO含量變化的曲線是(填編號)。②曲線a前30s和120s后變化不大,原因分別是;。Ⅱ.探究鐵、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裝裝(6)實驗如圖3,能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的實驗現象:。(7)若利用圖4原理進行探究,試劑X是。12.(10分)化學對人類文明和社會變革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Ⅰ.化學與科技(1)2025年2月,深圳人形機器人實現全球首例前空翻。制作機器人外殼和部件的材料包括鋁合金、不銹鋼、塑料等。①鋁合金、不銹鋼、塑料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②用鋁合金制作機器人外殼,具有硬度較大、密度較小,而且^的優點。③不銹鋼屬于鐵合金。實驗室利用氧化鐵模擬煉鐵的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硅是制作機器人芯片的主要材料。制備高純硅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①SiO?屬于(填“單質”、“氧化物”或“混合物”),氧的化合價為-2,則Si的化合價為。②寫出反應Ⅲ的化學方程式:。③生產流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Ⅱ.化學與生產《天工開物》記載“凡引水種鹽,……南風大起,則一宵結成,名曰顆鹽”,表明古人已經掌握了制鹽工藝。(3)如圖為NaCl的溶解度曲線。20℃時NaCl的溶解度為g。此溫度下,將5gNaCl溶解到20g水中,可配制NaCl的(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恒溫蒸發部分溶劑,該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13.(8分)閱讀下面文章。“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一種外觀似冰但遇火即燃的結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構成,具有籠扶結構(如圖1)?!翱扇急敝饕N藏在深海沉積物和陸地永久凍土中,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結晶而成,當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時,會立即分解釋放出可燃性氣體————甲烷?!翱扇急钡热剂系娜紵狄娤卤?,儲量如圖2所示,被各國視為未來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樣品燃燒熱值/(MJ/m3)生成CO?體積/m3燃燒殘余物質量/g可燃冰551≈0煤炭17–30120汽油43–462.33“可燃冰”的開采方法主要有四種:①熱激發法:對“可燃冰”加熱,使溫度超過“可燃冰”的平衡溫度,從而分解為水和天然氣;②減壓法:降低壓力促使“可燃冰”分解;③化學試劑注入法:向礦層注入化學試劑,破壞“可燃冰”的平衡條件促使其分解;④CO?置換法:注入CO?以置換“可燃冰”中的甲烷,使甲烷釋放出來。隨著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可燃冰”勢必會成為廣泛使用的潔凈能源?;卮鹣铝袉栴}。(1)可燃冰含有元素,屬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可燃冰”燃燒時能轉化為熱能。(3)“可燃冰”被視為“未來能源”的理由是(寫一點)。(4)我國研發冷凍取樣、高溫脈沖加熱的“冷鉆熱采‘可燃冰’開采技術”,屬于(填開采方法)。(5)對“可燃冰”進行二次能源開發意義重大。工業上,可以利用甲烷獲得氫氣(如圖3):①,X的化學式。②在反應器的膜外側通入氧氣的主要目的是。(6)可燃冰還沒推廣使用的原因可能是。14.(10分)活性炭被廣泛用于污水處理和空氣凈化等方面。某?;瘜W小組對活性炭進行以下探究?!净顒右弧框炞C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向盛有水的試管中滴入紅墨水,再向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1)實驗現象:紅墨水逐漸擴散到水中,最后變成均勻的紅色溶液。這一現象說明了微粒具有的主要性質是;活性炭漂浮在液體中,褪色現象無法觀察。(2)甲同學優化實驗(如圖1):用玻璃棒將脫脂棉推入試管內的液體中,得到無色液體。該設計的原理與操作原理相同。證明活性炭有吸附能力。(3)乙同學認為甲實驗結論不嚴密。紅墨水褪色可能是脫脂棉對紅墨水起到了吸附作用。為證明甲同學結論正確,繼續進行的操作:?!净顒佣刻骄坑绊懟钚蕴课侥芰Φ囊蛩夭殚嗁Y料:制備果殼活性炭的流程如下:(4)制備果殼活性炭的炭化和活化過程均發生了化學變化。①碳化過程用N?作保護氣,利用N?的主要性質是。②活化過程需將炭粉和活化劑充分研磨,目的是。實驗1探究活性炭的種類對吸附能力的影響(5)實驗如圖2,三個錐形瓶中分別放入等質量的炭和等體積的NO?,目的是______。(6)實驗數據如圖3所示,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實驗2探究活性炭的純度、用量對吸附能力的影響利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記錄錐形瓶內紅色褪去時間如下表:實驗編號活性炭的純度活性炭用量/g消失時間/s①80%1.060②a9.045③60%b55(7)若得到實驗結論:其它條件相同,活性炭的純度越低、用量越多對于NO2的吸附效果越好,則表中a、b的取值是(8)你認為影響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因素還可能有?!净顒尤炕钚蕴康膽檬褂靡曰钚蕴繛橹饕讲牧系姆蓝久婢呋蚩谡?,要注意的問題是(馬一點)。2024-2025學年度(下)九年級學情診斷(一)化學學科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共1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DCDACCABD二、非選擇題(共40分)11.(1)AC或AE(2)吸收有毒的SO?,防止SO?逸散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3)稀鹽酸3.96113.1(4)b(5)①a②O?充足,石蠟燃燒生成CO少O?濃度低,石蠟熄滅(6)鐵絲表面有氣泡產生,銅絲表面無明顯現象(7)CuSO?溶液(合理即可)12.(1)①塑料②耐腐蝕(合理即可)③(2)①氧化物+4②③HCl(3)36.0不飽和變大13.(1)C、H、O不可再生(2)化學(3)等量燃料燃燒CH?生成CO?量比較少,有利于降低溫室效應(或儲量豐富、燃燒殘余物質量小、燃燒熱值高等,合理即可)(4)熱激發法(5)①CO②H?與O?反應放熱,為制氫提供熱量經濟效益低(或開采技術難,成本高;可能會有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環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引發海底塌方,導致大規模海嘯等,合理即可)14.(1)不斷運動(2)過濾(3)用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