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1頁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2頁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3頁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4頁
西師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四則混合運算1、不含小括號的兩步混合計算教學內容課本第1—3頁中的例1、例2及相應的“說一說”、“算一算”、“想一想”。教學目標1、通過“購物”的問題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3、能正確計算有關(不含括號)的兩步式題,掌握脫式計算的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兩步(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順序。難點: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教學準備例1、例2情境掛圖。教學過程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問: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生匯報,談話導入新課。二、探究新知1、教學例1。出示例1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1)理解圖示內容。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2)引導解決問題。②讓學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探討運算順序,強調書寫格式。③練習:99×11-900585÷9+152、教學例2.出示例2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1)理解圖示內容。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2)引導解決問題。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②讓學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③練習:52+12×4110-11÷793對比、發現引導對比所練習題,發現有何相通之處?從而引導歸納出(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后加減。4指導完成第3頁“想一想”中的題。1、練習一第7頁第3題:數學醫院。(1)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找找錯在哪?(2)正確計算。練習一第7頁第2題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練習一第7頁第1題。2、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教學內容課本第4—5頁中的例3及相應的“算一算”,“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教學目標1、通過購物的情境,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z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購物情境,掌握混合運算與生活的聯系。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教學準備例3的教學情境掛圖。教學過程2、計算:24+480÷6205÷5×81、教學例3。題的順序,進而探討出用小括號"()"來幫忙。2、練習。讓學生完成課本第4頁中的“算一算”。三、鞏固深化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提問: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請舉例說明。五、作業布置練習一第7頁第4題。3、用兩步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內容課本第5—6頁例4、例5,課本第6頁“課堂活動”。教學目標1、學會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分析具體的實際問題。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3、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會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分析具體的實際問題。難點: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出示下列習題:213÷(102-99)(1先指名學生口答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進行全班訂正。二、探索新知1、教學例4。出示例4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1)、理解圖示內容。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確所提的問題:啄木鳥每天吃多少只害(2)自主探索教師提示學生試著用線段圖來表示圖中的數量關系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3)合作交流①指名板演,并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②教師引導分析,畫圖講解,讓學生明白題中的數量關系。③探討: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虛線表示?(4)即時練習。指導完成課本第5頁“議一議”全班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實線表示。2、教學例5出示例5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1)理解圖示內容。問:從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2)自主探索,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3)合作交流。交流時重點讓學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張郵票,必須先知道什么?引導完成第6頁課堂活動中的習題。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練習一第8頁第5題。4、練習課教學內容課本第8—10頁練習一中的習題及思考題。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2、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提問: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嗎?指導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共同歸納。二、指導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中的第6—11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學生討論比較運算順序。先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再小組內比較交流。全班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各個算式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分析題意,再列算式。讓學生讀題相互交流題意,并共同列出算式。6、第11題。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分析題意。全班交流,列出算式。三、鞏固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思考題”。先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然后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再進行全班交流。四、全課小結對本節課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五、布置作業第12、14題。多位數的認識1、多位數的讀寫第一課時:認識數位順序表教學內容課本第11-13頁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1、結合數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2、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認識數位和十進制計數法。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記憶能力。教學重難點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教學準備數位順序表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復習提問。(1)我們已學過的計數單位有哪些?(2)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是怎樣的。(4)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談話導入新課。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誰能猜一猜比萬更大的計數單位有哪些?(2)、數一數。教師引導學生用數一數的方法認識比萬大的計數單位。2、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計數單位。教師指出:從上面的數數中我們知道,10個一是一十,10個一十是一百……10個一萬是一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這些都是計數單位。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1)認識數位。出示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學習認識數位。(2)認識數位分級。師:從右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3)觀察數位順序表,發現規律。①小組討論。讓學生說一說從觀察中發現了什么?指名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補充。三、鞏固練習提問:1萬級的數位有哪些?2、從右起第三位是什么數位,計數單位是多少?右起第七位是什么數位,計數單位是3、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四、全課小結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五布置作業練習二第1題課題第二課時:多位數的讀法課本第14—16頁例1、例2,“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教學目標1、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2、結合讀數,培養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多位數的讀法。難點:掌握中間末尾有0的多位數讀法。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讓學生讀一讀單元導入圖的文字內容,從而導入課題。二、探索新知1、教學例1。(1)、讀一讀。先讓學生讀一讀以下兩個數:592、328。再出示例題的數位順序表和數:5920000和3280000。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再指定學生讀和學生自由讀。(2)、議一議。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怎樣讀這些數,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歸納讀法。(3)指導學生討論第14頁的“想一想”。2、教學例2。(1)、讀一讀。讓學生根據提示,讀一讀書3050006和10002008這兩個數。(采用個別讀和全班齊讀形式)(2)、試一試。讓學生嘗試讀307000490和800020000這兩個數。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讀、互聽、互議,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及時糾正錯誤(3)、議一議。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議一議:上面的數,哪些0要讀,哪些0不讀,接著教師組織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歸納: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3即時練習。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5頁“讀一讀”中的練習題。三、鞏固練習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強調讀多位數時,先把多位數分級,再讀數。五、布置作業練習二第2、3、4題。第三課時:多位數的寫法及大小比較課本第16—17頁的例3、例4和“課堂活動”。1、在掌握數位順序表及多位數讀法的基礎上,探索并掌握多位數的寫法。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多位數的寫法,學會比較多位數的大小。難點: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在()里填上<或>。提問: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二、探索新知1、教學例3。出示例題。先讓學生看一看前兩道小題,想一想含有萬級的多位數應怎樣寫,并與同伴交流想法。學生獨立寫出“七億”這個數,并與同伴交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寫多位數時,也應從最高位寫起。2、即時練習。完成“寫一寫”。先讓學生看前兩道小題,想一想,含有0的多位數應怎樣寫,并與同伴交流。學生獨立寫出“五千萬零四”這個數,并與同伴交流。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3、議一議。提問:怎樣寫多位數呢?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歸納多位數的寫法法則:(1)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往下寫。(2)哪個數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在哪個數位上寫0。4、教學例4。(1)讓學生獨立嘗試,比較兩組數的大小,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2)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多位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三、鞏固練習2、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989898和101010173544和73579寫多位數時要注意什么?怎樣比較多位數的大小?練習二第5題課本第19—20頁練習二中的第6—11題。提問:在“多位數的讀寫”這一節內容里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讀寫么?怎樣比較多位數的大小?二、指導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中的第8—15題。先讓學生按題意要求寫數,再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進行錯題評析,學會檢驗自己寫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進行全班交流反饋。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指名說一說怎樣比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進行全班交流,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進行全班交流。第3小題,教師應多提醒學生認真審題,認識“多1”與“多1萬”是不同的。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情境圖中的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三、全課小結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出類似題,教師自行處理。2、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數第一課時: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數教學內容課本第21—22頁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想一想”;第23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教學目標1、學會將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學會將整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2、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或億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3、培養數感和符號感。4、培養學生類推、歸納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難點: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多位數的近似數。教學準備課本21頁例1的教學情境掛圖,及寫有多位數的數字卡片。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1、出示例1情境圖,讓學生讀一讀我國陸地總面積及人口總數。2、教師指出:這都是多位數,在讀、寫時很不方便,又容易出錯。為了讀、寫更方便,我們常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這些大數。(揭題板書)二、探索新知1、教學例1。(1)探索改寫方法。先讓學生讀一讀例1中的兩個多位數。學生在讀數的同時,教師作出如下板書:1300000000=13億再讓學生讀第二幅情境圖,教師板書: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上面三個等式,看看發現了什么,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現: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的數只需要去掉萬后面的四個"0",并寫上“萬”字;用億作單位表示整億的數只需要去掉億后面的八個"0",并寫上“億”字(2)嘗試練習。讓學生完成書上的兩個填空練習和“試一試”。全班交流,教師強調:改寫時,不要漏寫了“萬”或“億”字。2、教學例2。(1)引導學生認識求近似數的必要性,認識四舍五入法。(2)探索求近似數的方法。出示例2。先讓學生試做,同時指名學生板演,然后教師組織小組交流,讓學生議一議:①在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時,要根據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②在求近似數時,534670千位上的數比5小,應該怎能么辦?39290千位上的數比5大工業,應該怎能么辦?3、練習。讓學生完成第22頁中的“試一試”和“想一想”。指導學生完成第23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練習三第1題、第4(2)題。課本第23—25頁練習三中的第2—6題。2、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或億位后面的尾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中的第2—6題。先指名讀出題中的各數,然后讓學生獨立按要求完成改寫數的練習,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裝進行全班反饋、矯正。練習時,先指名把題中的兩句話讀出來然后讓學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裝進行全班交流,說一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4、第5題。先指名讀出題中的各數,然后讓學生用四舍五入法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的練習,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裝進行全班反饋、矯正。先讓學生獨立按要求解決題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反饋、矯正。三、全課小結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四、布置作業出類似題,教師自行處理。3、數字編碼教學內容課本第26—28頁“數字編碼”教學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研究郵政編碼和學生學號等實例,體會數字信息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它們的實際價值,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和方法,發展實踐能力。2、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裝的應用意識。教學準備讓學生在課前去收集一些由數字組成的號碼。(如車牌號、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學生學號等。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師:課前,你收集到哪些由數字組成的編碼嗎?指名匯報,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二、探索新知1、教學例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從圖中獲取信息。(1)了解郵政編碼的含義。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郵政編碼中各個數字分別表示特定的含義。(2)了解郵政編碼的作用。師:你認為郵政編碼有什么作用?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3)即時練習。我們學校的郵政編碼是多少?2、教學例2。(1)自學。讓學生自學例題內容,并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知道了什么?(2)交流。教師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學號“0310241”中,"0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24"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3)解決問題。師:根據這種編號的規則,從略0502402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學號表示2005年入學的2班的40號女生。師:這班有45人,最后一名是男同學,你能編出他的學號嗎?先讓學生獨立編寫,再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訂正。(4)即時練習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7頁“試一試”。三、鞏固練習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結合學生表現情況進行小結。五、布置作業課本第28頁練習四中的第2、3、4題。4、整理與復習第一課時:整理與復習課本第29頁“整理與復習”中的第1、2、3、4題。1、讓學生經歷復習、整理的過程,學習復習整理的方法,感受復習與整理的必要性,逐步養成自覺整理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2、通過復習,熟練掌握數位順序表,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多位數。3、能熟練地用萬和億作單位表示整萬、整億的多位數,能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多位數的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數位順序表一、指導整理與練習出示數位順序表,對照數位順序表在小組內說一說學到了什么?小組交流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并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知識點。二、指導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整理與復習”中的第2—4題及補充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中這幾個數分別的幾位數,最高位各是什么位,并選擇一個數讓學生接著讓學生在小組內讀一讀題中各數,再議一議:怎樣讀多位數?讀多位數要注意什先讓學生按題意要求寫數,并在小組內議一議:寫數時要注意什么?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同桌合作,進行多位數的大小比較練習。(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4000003200000(2)填空。(用四舍五入法)四、全課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還有什么疑難疑難問題想提出來?五、布置作業練習五的第1、3題。第二課時:練習課課本第30,31頁練習五中的第2、4、5、6、7題及思考題。一、指導練習第(1)小題是有關多位數中“0”的讀法問題。5800200千位中的0應讀出來。第(2)小題是有關多位數的改寫問題。用“億”作單位時,應先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再在末尾添上“億”字。第(3)小題的表述是正確的。通過對第(2)小題的反饋、交流,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所三、拓展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中的思考題。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四、全課小結結合學生表現情況進行小結。五、布置作業練習五的第7題。第三單元多位數的加減法1、口算與估算課題口算與估算教學內容口算與估算(P35例1和例2及練習六)。教學目標1.能對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加以推廣,得出多位數加法的口算方法。2.能利用多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3.能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并能與同學交流估算的方法。教學重難點:多位數加法的口算方法。教學準備小黑板1、觀察P33的插圖,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2.鋪墊練習:漁業隊上午捕魚760千克,下午捕魚2375千克,一大共捕魚多少千克?1、教學例1:(1)展示例1:(2)指導學生列式解答:(3)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算呢?因為26+32=58,所以26萬+32萬=58萬。(4)做一做:完成練習六的第1題。2、教學例2:(1)展示:2001年某地退耕還林401535公頃,2002年達2039800公頃。估算一下,2002年退耕還林的面積比2001年大約多多少公頃?(2)指導學生想:應該把401535和2039800各看成多少來進行估算?(3)小結后板書:2039800-401535≈2000000-400000=1600000公頃(4)估算的方法是什么?三、課堂活動。(即P35的“課堂活動”)今天的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何收獲?板書因為26+32=58,所以26萬+32萬=58萬。例2:2001年某地退耕還林401535公頃,2002年達2039800公頃。估算一下,2002年退耕還林的面積比2001年大約多多少公頃?2039800-401535≈2000000-400000=1600000公頃2、用計算器計算用計算器計算,P37的內容和例1、例2、例3及練習七。教學目標1、展示或觀察P37的第一幅插圖:顯示屏、開機鍵(ON/C)、關機鍵(OFF)、清除數據鍵(C.CE)、四則運算鍵(+-×÷)、數字鍵(012……9)。1、教學例1:(1)、出示題目:181+63=181-63=(2)、小組活動:用計算器計算以上各題。(3)、全班交流結果及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法。想一想:在上面的計算中,如果把181+63輸成了181+53,怎么辦呢?2、教學例2:(1)、學生合作完成。(2)交流結果。(3)做一做:4980-2680=9126=7300=6897-5323、教學例3:(1)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同例2。(2)算一算:三、課堂活動(P41的課堂活動):今天的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何收獲?例2:2680+2500=5180(元)答:共要5180元。例3:7830+6780-13600=(kg)2.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會把加法算式改寫成減法算式,會把減小黑板(1)8支鉛筆,5支鉛筆,合起來幾支?列式:8+5=13(支)(2)13支鉛筆,去掉5支,還剩幾支?列式:13-5=8(支)(3)13支鉛筆,去掉8支,還剩幾支?列式:13-8=5(支)a、比較三式異同發現:三個算式反映5、8、13數之間的關系。c、說說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以加法為基礎,以減法為基礎)(1)按給出條件編題。按“我們班共有學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三個已知條件,利用其中兩①我們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②我們班一共有學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幾人?③我們班一共有學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幾人?(3)列式解答。(1)我們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17+18=35(人)①為什么用加法進行計算?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數分別叫什么?(2)我們班有學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幾人?我們班有學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幾人?①為什么用減法算?②“35""17”"18"在減法中分別是什么數?比較上面3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2.你是怎樣學會的?3.學會之后,你認為有何用處?18+17=35(人)35-17=18(人)35-18=17(人)4、加法運算律P46-47的例1和例2及相關的習題。2.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口述加法結合律。能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單的運算。會用(一)、呈現事實,形成問題3、請學生觀察兩組算式,說說有什么發現?是否任意一個加法算式中調換兩個加數的5.問題:這個猜想正確嗎?(二)驗證猜想,形成結論女生完成:3024+7696+237男生完成:76+3024237+96為什么會相等呢?固為根據加法的意義,這兩個算式都是把兩個相同的部分數合并起2.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板書)(1)什么是加法交換律?(一)形成疑問,提出問題1.教師出示準備題:37+26+63、37+(26+63),學生計算出得數。再一題:59+38+732和59+(38+732),得數會相同嗎?(相同)3.討論:剛才的兩個例子說明了什么?問題:這個猜想正確嗎?(二)驗證猜想,形成規律學習的“加法結合律”書上又是怎么說的呢?看書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加法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3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3個數,或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第1個數,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那么(a+b)+c=a+(b+c)5、利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一)利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一)P50的例3、例4及P51的“課堂活動”和練習十的第1、2、3題。教學目標1、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2、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3、接納并樂于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綜合運用運算定律,使學生感到自由。教學重難點利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小黑板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老師出了這樣的一道題目:I+2+3+.….+99+100=(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嗎?為了徹底搞清這個問題,讓我們從考察比較簡單的問題入手。二、新課教學1.教學例3:113+96+87(1)師生競賽,看誰算得快。(2)通過比賽,請速度快的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問:有更簡單的方法嗎?b.生答:113+96+87=113+(96+87)問:你是怎樣想到的?這樣算為什么會比較快?(3)揭示課題:整”方法:“用運算律”)(1)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3)議一議:482-159+18怎樣算簡便?3174.教學例4:200-108-42(1)學生進行嘗試練習。(2)反饋——板書整個計算過程。(3)請同學們當小老師,說說為什么可這樣做?根據什么?(4)算一算:2.發展訓練:老師出給高斯的題目怎樣算?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在計算中有什么作用?關鍵是什么?2、綜合運用計算律進行計算,你有何感覺?注意:當能熟練運用時,簡算過程可寫可不寫。五、作業:練習十的第1、2、3題。板書設計5、利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一)=209+87例4:200-108-426、利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二)教學內容P51的例5和練習十的第4-7題。1、使學生初步學會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數稍小一教學重難點加上一個接近整百(整十)的數,要減去多加的部分。減去一個接近整百(整十)的數,一、復習2、下面各組算式里哪個得數大?為什么?1、學習例5(1)出示例5:何叔叔已收電費867元,張阿姨交費后,他共收電費多少元?(2)學生先進行嘗試,指名兩人板演。(3)請板演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做的?(4)強調:867+98為什么要寫成+100,為什么又要—2?(5)做“想一想”的題目。指名學生說說怎樣算簡便?教師集體訂正:=758-1=375+3②同樣減去一個接近整百(整十)的數,要加上多減去的部分。練習十的第4-7題。板書例5:867+98=965(元)7、加、減法簡便計算的綜合練習練習十的第8-11題及思考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簡便方法計算一些加、減法,并進一步培養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教學重難點多加了要減去,多減了要加上。少加了要補加,少減了要補減。變成同學自己的計算法小黑板一、揭示課題2、揭示課題我們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計算的一些規律,可以使一些加、減法的計算簡便,這是我們已學過的知識。今天這節課,主要進行:加、減法簡便計算的綜合練習。(板書課題)(1)計算下列各題583+699(2)判斷。對的打y,錯的打X。(1)用簡便方法計算247十397(2)怎樣簡便就怎樣算。1003-23-48-292指名回答,說出簡算依據。三、發展提高用簡便方法計算。98765-9-99-999四、總結反思1.我們今天練習了什么內容?我們是怎樣展開練習的?你認為進行簡便方法運算時應該注意什么?練習十的第8-11題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做P54的思考題。板書設計9、整理與復習(一)教學內容P55的第1題和第3題及練習十一的第1-5題。教學目標能熟練、迅速地進行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及利用計算器計算。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提高計算能力。教學過程能熟練、迅速地進行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及利用計算器計算。2、整理知識。(1)看書回憶,學會整理。(2)反饋討論:說說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單元知識提綱。3、這節課,我們重點復習多位數加減法的口算及利用計算器計算。二、構建認知網絡,突破重點,難點。①學生填空,教師巡回檢查,有針對性的批改。學生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回指導中差生。做練習十一的第1-5題。第1題,指名學生看教師的卡片說得數。第2題,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第3題,學生先獨立幫助小動物們找朋友,同桌交流,教師做最后的評議。第4題,學生獨立作業。教師巡視指導中差生。整理與復習(二)教學內容P55的整理與復習的第2題和練習十一的第6-12題及星號題和思考題。一、回憶整理1、復習提問:這一單元我學習了什么內容?(指名回答)2、這節課我們主要復習加減法的一些簡便運算,你們能把這部分知識整理出來嗎?1、基本訓練(看數湊百,湊千)湊百:37、72、38、64、55、92湊千:783、961、475、607、708提問:這四題有什么特點?怎樣計算簡便?(生口述,師板書)(1)P55的第2題。學生做完后,校對。(2)練習十一的第6題。讓學生獨立填在書上,教師巡視指導中差生。(3)練習十一的第10題。指名分析題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后指名一學生進行(4)練習十一的第12題。分析后列式指名口答。三、課堂作業練習十一的第7、8、9、11題。學生獨立作業,教師巡視指導中差生。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第13題和思考題。板書設計整理與復習(二)1、基本訓練(看數湊百,湊千)湊百:37、72、38、64、55、92湊千:783、961、475、607、7082、加減的速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60~63頁。3、經歷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教師:你從圖中看見了哪些數學現象?學生觀察后相互說一說,然后抽幾個學生匯報。教師:對了,這幅圖中有很多線和角,生活中也有很多線和角。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研究線。二、進行新課1.教學線段。教師:我們先來研究這幅圖中的電線。教師:同學們看一看兩根電線桿之間的一段電線。教師將一段電線畫在黑板上,并明確:這就是線段。結合電線引導學生認識線段的基本特征:有2個端點、直的(先讓學生觀察、口說,在集體歸納)教師:能說一說生活中看到過哪些線段嗎?引導學生在兩點之間畫線(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紙片上畫),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指名回答,結合黑板上的板演圖(教師可以作適當的補充)進行集體交流:在兩點之間可以畫很多條線,其中線段最短,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之間的距離。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一條線段兩端無限延長(盡量讓學生說),并在黑板上演示。教師:這條線有多長呢?這樣的線有端點嗎?能量出它的長度嗎?學生討論后回答:無限延長的線沒有端點,不能量出它的長度。教師:這樣的線我們把它叫做直線。能說一說直線與線段有哪些不同嗎?用下面的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度量直線沒有端點、不可以度量教師:自己確定一個點,試一試過這個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自己確定兩個點,試一試過這兩個點又可以畫多少條直線?學生試后回答: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過兩個點只能畫一條直線。教師: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可以得到一條什么樣的線?(讓學生大膽設想:(1)這條線有端點嗎?(2)這條線能畫完嗎?(3)這條線可以度量嗎?)學生討論后回答后,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強調不可能畫完)并引導學生發現這條線的基本特征:1個端點,直的,無限長。教師:這樣的線叫射線。比如手電筒和探照燈射出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4、區分線段、射線和直線。。引導學生從端點、是否直、是否有限長方面進行比較歸納,并完成下表:端點是否直是否有限長線段有限長直線無限長射線無限長三、鞏固小結1引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2小題。2完成練習十二第1~3題。3.畫一長3cm的線段,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線段2個直有限長直線無直無限長射線1個直無限長角的度量四年級上冊第64~66頁,練習十三第1~4題量角器、每桌1張紙片(上面畫了課堂活動的2題的角)、1張大的紙片(上面畫的角與學生的一樣),做活動角的材料。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射線,請同學們確定一個點,以這個點為端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射線。學生操作后,同桌互相展示,教師巡視。教師: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回答:發現從一點引入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是角(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畫)。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角。教師問:這些角是怎樣形成的?指名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就是角,這個點是角的頂點,兩條射線是佼佼的邊。教師明確:角通常用符號<來表示。(并給黑板上的角命名"<1"教師:看看同學們畫的角,是一樣大的嗎?學生發現有的角大,有的角小。教師: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們除了可以觀察和重疊比較外,還可以通過角(補充板書:角的度量)二、進行新課1、認識量角器教師: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來量。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盡量讓學生說:你發現了什么?教師結合量角器講解:這里是把半圓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就是1°;這樣的量角器有內外兩圈刻度,有兩條0°刻度線,方便同學們從兩個方向測量角的度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出0度、30度、60度、90度和180度的刻度線。2、用量角器量角(完成課堂活動的2題)教師出示已畫好的2個角,并提出任務:用量角器量這些角。學生討論:怎樣用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3.做活動角。(完成課堂活動的1題)教師:在做活動角的過程中,你發現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三第1~4題。四年級上冊第66、67頁,第70~71頁練習十三第5~7題。教師:這個新角有多少度?學生討論后回答:90+90=180(度)。引導學生填寫:1平角=()直角,1個平角=()度出示教材第66頁下面的3個例角。引導學生比較:左、右兩邊的佼佼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左邊的角小于90度,右邊的大于90度)教師直接指出:小于90度的角叫銳角,大于90度的角叫鈍角。教師:我們再來看一個非常特殊的角。教師用活動角演示兩條射線重疊在同一條線上,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的過程,同時又在黑板上板演。教師:知道這個角特殊在什么地方嗎?引導學生說出兩條射線完全重合在一起,即角的兩條邊完全重合。教師:一個平角是180°,兩個平角是360°。教師:這樣的角是周角,一個周角是360°。請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填空。1周角=()平角=()直角學生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集體訂正。三、鞏固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第67頁課堂活動第1~3題。引導學生歸納幾種角的基本特征。五、課堂作業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三第5~8題。教學內容四年級上冊第68、69頁。教學目標1掌握畫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畫30°、45°、60°和90°角,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用量角器畫角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幅三角板、釘子板和一張答題卡。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教師:先估計答題卡上角的度數,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學生回答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方法。教師:再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記住這些角的度數。學生測量后,讓學生相互說一說這些角的度數。教師:這節課我們就教學用三角板畫角。教師:畫角一般要用工具來畫。下面先給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這副三角板畫出哪些角?學生討論后回答:可以畫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學教師:為什么可以畫30°、45°、60°和90°的角?教師:為什么可以畫75、120、135和150的角?學生:用兩個三角板上的兩個角拼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角,比如30+45=75,學生討論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這個角的頂點上定一個端點,然后從這個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兩條射線。教師: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畫,然后用量角器檢驗一下畫的這個角是不是30°。教師:能說說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要注意些什么嗎?指導學生說出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應的角;二是在紙上確定一個端點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頂點對著這個端點;三是要靠緊三角板的兩邊從端點往兩邊畫射線。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把相應的要求板書在黑板上。教師:請同學們在45°、60°和90°中選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角。學生畫角后,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教師:怎樣畫75°的角呢?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畫。教師:請同學們在75°、120°、135°和150°中選擇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一畫。學生畫角后,拿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二教學用量角器畫角。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已經會用三角板畫角了,用三角板畫角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簡便。但是如果要求我們畫一個24°的角、139°的角,只憑三角板能畫出來嗎?學生:不能。因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這樣的角。教師:這就需要我們用另一種工具——量角器來畫。根據前面的經驗,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樣畫24°的角?學生討論后回答:一是先確定頂點;二是過這個頂點畫一條射線;三是用量角器確定度數;四是根據確定的度數畫出角的另一條射線。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畫角最難的一步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樣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教師作示范畫角,然后請學生照老師這樣畫角。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的事項是:(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與確定的端點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與已經畫好的一條射線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數作一個記號;(4)連接端點與這個記號畫一條射線。教師:也就是要關注畫角過程中的“兩重合”。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畫出83°、139°角。學生畫角后,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三、練習:課堂活動第1~3題。四、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畫角的方法。五、課堂作業:練習十三第9~12題。線段、直線和射線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60~63頁。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線段、直線和射線,能正確區分線段、直線和射線。2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3經歷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教學重難點知道什么是線段、直線和射線,能正確區分線段、直線和射線教學準備直尺或三角板教學過程一、引導學生觀察單元主題圖。教師:你從圖中看見了哪些數學現象?學生觀察后相互說一說,然后抽幾個學生匯報。教師:對了,這幅圖中有很多線和角,生活中也有很多線和角。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研究板書:線。二、進行新課教師:我們先來研究這幅圖中的電線。教師:同學們看一看兩根電線桿之間的一段電線。教師將一段電線畫在黑板上,并明確:這就是線段。結合電線引導學生認識線段的基本特征:有2個端點、直的(先讓學生觀察、口說,在集體歸納)教師:能說一說生活中看到過哪些線段嗎?引導學生在兩點之間畫線(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紙片上畫),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指名回答,結合黑板上的板演圖(教師可以作適當的補充)進行集體交流:在兩點之間可以畫很多條線,其中線段最短,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之間的距離。2.教學直線。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一條線段兩端無限延長(盡量讓學生說),并在黑板上演示。教師:這條線有多長呢?這樣的線有端點嗎?能量出它的長度嗎?學生討論后回答:無限延長的線沒有端點,不能量出它的長度。教師:這樣的線我們把它叫做直線。能說一說直線與線段有哪些不同嗎?用下面的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度量直線沒有端點、不可以度量教師:自己確定一個點,試一試過這個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自己確定兩個點,試一試過這兩個點又可以畫多少條直線?學生試后回答: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過兩個點只能畫一條直線。教師: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可以得到一條什么樣的線?(讓學生大膽設想:(1)這條線有端點嗎?(2)這條線能畫完嗎?(3)這條線可以度量嗎?)學生討論后回答后,教師在黑板上演示(強調不可能畫完)并引導學生發現這條線的基本特征:1個端點,直的,無限長。教師:這樣的線叫射線。比如手電筒和探照燈射出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4區分線段、射線和直線。。引導學生從端點、是否直、是否有限長方面進行比較歸納,并完成下表:端點是否直是否有限長直線無限長射線無限長1引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2小題。2完成練習十二第1~3題。3.畫一長3cm的線段,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4.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指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思考題。角的度量四年級上冊第64~66頁,練習十三第1~4題1.知道什么是角,能指出角、邊和頂點;能用常用的符號來表示角,會用量角器量指定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每桌1張紙片(上面畫了課堂活動的2題的角)、1張大的紙片(上面畫的角與學生的一樣),做活動角的材料。一、引入新課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射線,請同學們確定一個點,以這個點為端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兩學生操作后,同桌互相展示,教師巡視。教師: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回答:發現從一點引入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是角(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畫)。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角。教師問:這些角是怎樣形成的?教師明確:角通常用符號<來表示。(并給黑板上的角命名"<1"教師:看看同學們畫的角,是一樣大的嗎?教師: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們除了可以觀察和重疊比較(補充板書:角的度量)教師結合量角器講解:這里是把半圓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就是1°;這樣的量角器有內外兩圈刻度,有兩條0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出0度、30度、60度、90度和180度的刻度線。2、用量角器量角(完成課堂活動的2題)3.做活動角。(完成課堂活動的1題)教師:在做活動角的過程中,你發現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三第1~4題。四年級上冊第66、67頁,第70~71頁練習十三第5~7題。二、進行新課教師引導學生把兩個直角拼在一起,讓學生觀察感受形成的新角。讓學生說出這個角的特點:兩條邊剛好在一條直線上。教師:這個新角有多少度?學生討論后回答:90+90=180(度)。教師明確:這樣的角就是平角。引導學生填寫:1平角=()直角,1個平角=()度2、教學銳角、鈍角:出示教材第66頁下面的3個例角。學生量這幾個角的度數。引導學生比較:左、右兩邊的佼佼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左邊的角小于90度,右邊的大于90度)教師直接指出:小于90度的角叫銳角,大于90度的角叫鈍角。教師:我們再來看一個非常特殊的角。教師用活動角演示兩條射線重疊在同一條線上,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的過程,同時又在黑板上板演。教師:知道這個角特殊在什么地方嗎?引導學生說出兩條射線完全重合在一起,即角的兩條邊完全重合。教師:一個平角是180°,兩個平角是360°教師:這樣的角是周角,一個周角是360°。請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填空。1周角=()平角=()直角學生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集體訂正。三、鞏固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第67頁課堂活動第1~3題。引導學生歸納幾種角的基本特征。五、課堂作業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三第5~8題。畫角教學內容四年級上冊第68、69頁。教學目標1、掌握畫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畫30°、45°、60°和90°角,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難點用量角器畫角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幅三角板、釘子板和一張答題卡。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教師:先估計答題卡上角的度數,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學生回答時,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測量的方法。教師:再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記住這些角的度數。學生測量后,讓學生相互說一說這些角的度數。教師:這節課我們就教學用三角板畫角。教師:畫角一般要用工具來畫。下面先給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這副三角板畫出哪些角?學生討論后回答:可以畫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學教師:為什么可以畫30°、45°、60°和90°的角?教師:為什么可以畫75、120、135和150的角?學生:用兩個三角板上的兩個角拼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角,比如30+45=75,30+90=120,45+90=135學生討論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這個角的頂點上定一個端點,然后從這個端點靠三角板的兩邊畫兩條射線。教師: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畫,然后用量角器檢驗一下畫的這個角是不是30°。學生畫后進行檢驗。教師:能說說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要注意些什么嗎?指導學生說出用三角板畫規定的角時,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應的角;二是在紙上確定一個端點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頂點對著這個端點;三是要靠緊三角板的兩邊從端點往兩邊畫射線。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把相應的要求板書在黑板上。教師:請同學們在45°、60°和90°中選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角。學生畫角后,抽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教師:怎樣畫75°的角呢?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畫。教師:請同學們在75°、120°、135°和150°中選擇一個度數,用三角板畫一畫。學生畫角后,拿一個學生畫的角在臺上展出,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畫角的過程。二教學用量角器畫角。教師: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已經會用三角板畫角了,用三角板畫角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簡便。但是如果要求我們畫一個24°的角、139°的角,只憑三角板能畫出來嗎?學生:不能。因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這樣的角。教師:這就需要我們用另一種工具——量角器來畫。根據前面的經驗,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樣畫24°的角?學生討論后回答:一是先確定頂點;二是過這個頂點畫一條射線;三是用量角器確定度數;四是根據確定的度數畫出角的另一條射線。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畫角最難的一步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樣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教師作示范畫角,然后請學生照老師這樣畫角。教師:你覺得用量角器確定角的度數時要注意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要注意的事項是:(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與確定的端點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與已經畫好的一條射線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數作一個記號;(4)連接端點與這個記號畫一條射線。三、練習:課堂活動第1~3題。五、課堂作業:練習十三第9~12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74頁例1、例2,第75頁上的課堂活動及練習十四第1~4題。以是12000。教師:同學們,秋天到了,果園里瓜果遍地,景色真美!下面讓我們走進豐收的果園,去欣賞秋天的美景!(引導觀察單元主題圖)教師:從這些圖中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可能回答:有30行蘋果樹,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蘋果樹?有桃樹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收了231噸臍橙,每噸大約要32個筐裝,一共要多少個筐?有500棵梨樹,平均每棵收梨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小黑板——出示這些問題)教師:要解決這些問題,你會列式嗎?(學生口答)生活中很多問題都要用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二、運用遷移,探究新知(1)教學例1。教師:下面讓我們走進例1(指導看圖),看一看剛才同學們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有30行蘋果樹,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蘋果樹?為什么列式為400×30?學生:因為有30個400棵。教師:能口算出這道題的答案嗎?學生1:因為400×3得12個百,就是1200,400×30的得數是400×3的10倍,所學生2:4×3=12,然后再在12后面添3個0,就是12000。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不錯,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后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多少個0,就在乘得數的末尾添加幾個0。(2)課堂活動,及時鞏固。教師:請同學們做第77頁的口算,答案填在書上,之后抽學生說一說口算過程,集體訂正答案!然后教師與學生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按課堂活動中的第程度!(1)教學例2。教師:下面我們再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請看例2,請大家把這道題做在書上!(抽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從這組算式中你能發現什么?(學生討論)教師:請大家觀察,5×3變成50×30,因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第一個因數擴大了10倍,第二個因數也擴大了10倍。教師:積有什么變化?學生:積擴大了100倍,也就是10×10=100倍。同法教學從5×3變成500×30的變(2)師生共同小結。(小黑板出示)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倍;一個因數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倍。(3)及時鞏固。根據24×3=72直接寫出下列算式的積。240×3=240×30=240×300=學生口答,并說說自己的想法。三、嘗試運用,鞏固提高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公布答案,最后選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然后選一組讓學生說說這當中積的變化規律是怎樣的。四、課堂小結(略)五、課堂作業練習十四第3、4題??谒愫凸浪?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65頁例1,課堂活動第1題第1、2小題,練習十三第1、2題。教學目標.1.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熟練地進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2.感受口算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聯系現實生活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意義;經歷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在探索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過程教師:從圖中你發現哪些數學問題?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后教師指出要解決這些問題都要用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教師:在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引導觀察例1的情景圖。教師: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25元一張的籃球賽門票,買3張一共要多少錢?教師: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能解決,這是求3個25元是多少元,用25×3就知教師:會算25×3嗎?學生:我們會筆算25×3。教師:可是筆算25×3需要筆和紙呀,看看圖上這個小朋友,他有筆和紙嗎?引導學生觀察圖后,發現確實沒有紙和筆,這時學生可以想出一些辦法,比如向別人借紙和筆等。教師:同學們想這些辦法也可以,但是如果周圍的叔叔阿姨都沒有紙和筆呢?也可能沒有這么多時間來慢慢地進行筆算。所以,我們只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還不夠,生活中還要求我們進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教師:怎樣口算25×3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小組進行交流。學生討論時,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估計學生結合筆算方法,能提出5×3=15,20×3=60,60+15=75的方法;這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還有別的方法沒有?”指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出20×3=60,5×3=15,60+15=75的口算方法。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口算方法板書如下:第一種方法:5×3=15,20×3=60,15+60=75。第二種方法:20×3=60,5×3=15,60+15=75。教師:這兩種算法有哪些相同?引導學生分析出這兩種算法都是把25分成20和5,再分別與3相乘,最后把兩次的乘積加起來。教師:有哪些不同呢?教師:你覺得哪種方法好一些呢?學生受筆算的影響,可能覺得第一種算法好一些?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這種算法和我們筆算是一樣的。教師:可是生活中經常用第二種口算方法,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學生如果討論出來了,教師:請同學們用這種口算方法算一算15×3和2×27。三、鞏固練習教師:請同學們口算下面各題。28×32×2717×532×35×15教師:這些題哪些容易口算一些,哪些難一些?學生:32×3容易一些,其他的題目都比較難。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32×3不進位,其他的題目都要進位。教師:大家都覺得進位是一個難點,你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后,請同學們集體訂正答案,并抽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口算過程。教師:請同學們完成練習十三第2題。學生完成后,問學生發現了什么?你是怎樣算出后面書的總價的?學生可以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口算,也可以找一些巧妙的算法,比如在算各本書的總價時可用24×2,算6本書總價時可以用24+48,算8本書總價時可以用48×2。教師:也就是說,同學們不但要學會口算方法,還要學會巧妙地口算,這樣才算得快、算得巧。下面我們就來比賽,看哪個同學算得又快又對。奪紅旗(不抄題,只把口算答案寫在練習本上)圖51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答案,并且給做得又快又對的學生一定的獎勵,讓這些學生介紹口算和估算(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65頁例2,第66頁“議一議”,課堂活小黑板出出示足球和乒乓球拍,并且標明“足球每個92元”,“乒乓球拍每副30元”。教師:買20副乒乓球拍要多少元?買39個足球大約要多少元?學生思考后回答,買20副乒乓球拍要用30×20=600(元)買39個足球大約需3600教師:你是怎樣口算30×20的?學生:想3×2=6,然后在6的后面添兩個0。教師:怎樣估算買39個足球需要的錢呢?學生:把39看作40,把92看作90,因為90×40=3600,所以買39個足球大約需要3600元。教師:能幫助老師算一算這套房子要多少錢嗎?應該怎樣列式?學生:900×80,因為需要80個900元。教師:能口算出這道題的答案嗎?可以借鑒前面30×20的口算方法來思考。學生討論后,引導學生說出多種想法。比如:學生1:因為900×80=(90×10)×80,而90×80=7200,所以900×80=72000。學生2:因為900×8得72個百,就是7200,900×80的得數是900×8的得數的10倍,所以是72000。學生3:9×8=72,然后再在72后面添3個0,就是72000。教師:同學們這些想法都不錯。900×80,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9×100×8×10=9×8×100×10=9×8×1000,也就是說。把0前面的兩個數相乘以后,再把它的積擴1000倍就行了。教師:同學們會口算這樣的題嗎?學生:會!教師:請同學們口算60×300,300×40,70×700,400×80。學生口算后,讓學生說一說口算過程,集體訂正答案,然后指導學生按第66頁上的方2.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教師:住房的總價同學們幫老師算出來了,真感謝你們!老師后來又看了一套,想麻煩你們再幫老師算一算另外一套住房的總價,愿意再一次幫助老師嗎?(有78平方米,每平方米賣617元,一共要多少錢?)學生:愿意。教師:算住房總價的式子怎樣列?教師:會計算嗎?學生:可以把617元看作600元,78m2看作80m2來估計。教師這種估算方法和前面學習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嗎?引導學生說出這些估算都教師:同學們估算出這套房子的總價了嗎?學生:這套房子大約需要48000元。教師:在把這個答案寫在算式后時要注意些什么?如把510看作500,45看作50來估算;把510看作500,45看作40來估算。教師:估算出結果,看相差多少?學生估算出的結果分別是25000和20000,相差5000。教師:怎么會差異這樣大呢?引導學生討論出這是由于45的“5”是一個中間數,離40和50都比較遠?10×49的結果是多少呢?學生:也是25000。教師:510×45和510×49的估算結果都有可能是25000,你覺得這個結果接近于哪個算式的精確值呢?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因數49比因數45更接近50。三、鞏固練習指導學生完成第68頁第3題。完成練習十三第3~6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68、69頁上的例I、例2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練習十四第1~4題。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抽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二、進行新課1.教學例1。引導觀察例1情境圖。教師:從圖中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21×12。教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這道題的結果大約是120×10=1200。教師:可是題中不是要求我們算大約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確值。這就要涉及筆算的問題了。同學們在前面學習過哪些筆算呢?學生: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教師用紙片蓋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教師:現在會算了吧?(學生:會算)請大家用筆算算出結果。學生計算后,抽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如下所示:教師:也就是說,同學們是把12分成10和2來分別和21相乘,再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兩位數乘兩位數是這樣做的,三位數乘兩位數可不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做呢?學生討論后回答:我認為是可以的。教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試一試。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再小組交流,最后抽一個同學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教師:能說說你?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兩次乘積加起來,就知道121×12的積是1452了。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如下所示:教師:能說說第二次的乘積“121”中后一個"1”要對著十位寫的理由嗎?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21×10=1210,后面這個“1”要對著十位寫,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教師:這是筆算乘法中容易出錯的地方,同學們要注意。和剛才估算的結果比,差異大學生:有一定差異。教師:所以,有時我們需要精確數時,還要用到筆算乘法?,F在同學們會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了嗎?教師:請同學們完成第68頁中的課堂活動上的題。學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然后全班集體訂正答案。2.教學例2。教師:我們再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引導觀察例2情境圖,指導學生列出算式。教師:大家會算224×52嗎?同?計算時你遇到了什么新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小組交流.教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說出我發現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相同教師:我們再來研究一個問題??吹?頁的課堂活動。教師:這群小朋友在爭論什么?你認為他們誰說得對?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同學在爭論34×386的列式問題,這兩種豎式都列得對,因為在乘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1~4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70頁例3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練習十四第5~8題。教學目標1.經歷探究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的過程,會用簡便算法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2.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計算下面各題。126×36305×18283×23402×29抽四名學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學生獨立計算,選兩道題的豎式讓板演的學生對著豎式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教師:這節課就在我們掌握了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繼續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引導觀察主題圖\說圖意,并按圖意列出算式470×40。教師:同學們會計算470×40嗎?如果學生會用兩種方法計算,則鼓勵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可以把47與4相乘,再在積的末尾添兩個0;如果學生只用一種方法算,則按以下的方式組織教學。把學生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教師:能說說你的計算過程嗎?學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積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個十;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引導學生發現這種比較特殊的題,還是用一般的計算方法來算,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數都得0,這一步計算沒有意義。教師:所以,特殊的題目應該有特殊的算法。這道題可以用什么特殊教師:這個豎式和我們列的豎式有什么不同?教師:先來研究這條虛線,哪個同學能猜出這條虛線表示的意思?引導學生說出這條虛線把470和40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兩個0。教師:47×4和470×40的結果一樣嗎?教師:哪一個算式的乘積小?學生算出47×4=188。學生:188比18800縮小了100倍。教師:能解釋縮小100倍的原因嗎?引導學生思考出縮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縮小了10倍,4比40縮小的10倍,一共縮小了100倍。教師:為了保持積的大小不變,小明對47×4的積作了什么處理?學生:把47×4的積188擴大100倍。教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小明的計算過程?學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別縮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結果后,再把乘積擴大100倍。教師:這種算法和我們前面的算法比較,你有什么發現?教師:如果用另一種算法該怎樣算?學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積后面添兩個0。教師:如果算380×87呢?學生:先算38×87,再在乘積后面添一個0。教師:為什么前一個算式要添兩個0,后一個算式只添一個0呢?學生:因為前一個算式是縮小100來算的,后一個算式只縮小了10倍。教師:你認為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引導學生歸納出: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多少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教師:用這種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三、鞏固練習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要求學生先判斷對或錯,然后對原因,并說一說防止的方法.練習十四第6、7題。解決問題(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74頁例1,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十五第1~4題。引導看例1的情境圖。教師:從圖上你知道些什么?納:方案-10枝裝一盒,每盒25元,買1盒送1枝。方案二零售每枝3元。買46枝至少要多少元?教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在有多種購買方案的情況下,首先要對兩種方案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比較后發現,零售10枝需30元,比買整盒的貴并且還沒有贈送,由此制定教師:這樣買46枝鉛筆時要考慮些什么問題呢?學生討論后回答:(1)買46枝鉛筆可以先買4盒鉛筆;(2)買4盒鉛筆后可以得到4枝鉛筆的贈送,因此單枝鉛筆不用再買6枝,只買2枝就夠了。教師:經過這樣的分析,你發現買46支鉛筆的錢包括哪些內容呢?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4盒鉛筆的錢+2枝鉛筆的錢=46枝鉛筆的錢。教師:能算出來嗎?指導學生算出結果后,抽學生的作業展示:25×4=100(元)3×2=6(元)100+6=106的過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找到比較合算的策略,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教師: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條件和問題以后,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可以怎樣解決?在強調管道的長度是前6天安的長度和后12天安的長度的和的基礎上,解法(1):372÷6=62(m)6+12=18(天)62×18=1116(m)解法(2):372÷6=62(m)62×12=744(m)744+372=1116(m)解法(3):12÷6=2(倍)372×(2+1)=1116(m)教師:同學們發現解決這個問題和解決例1的問題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要確定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不同的地方有:這道題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比例1更教師:這節課學習的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練習十五第1~4題。學生完成第2題時,要指導學生思考李丹要準備的錢包括:火車票錢+飲食錢+住宿錢+門票和購物錢,其中火車上的時間不考慮住宿費,然后再具體考慮每個項目要多少錢。第3題要啟發學生明白“純收入=賺的錢-工資、稅收費”后,再具體解決問題(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74頁例2,課堂活動第2題,練習十五第2.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一、導入課題引導觀察例2的情境圖,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后,教師作如下的引導。教師:解決怎樣派車要考慮些什么問題?學生可能要提出一大堆要考慮的問題,比如怎樣列算式、有幾種派車方式、怎樣計算等,教師可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教師:你認為這些問題,最先要考慮哪個問題?學生討論后回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