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部培訓手冊_第1頁
品質部培訓手冊_第2頁
品質部培訓手冊_第3頁
品質部培訓手冊_第4頁
品質部培訓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品質部培訓手冊XXXX有限公司發行單位:品保部發行時間:二〇二〇年七月目錄第一部分、品質部安全手冊第一章公司相關規定1第二章消防常識2第三章安全用電基本知識3第四章工作、環境安全4第二部分、品保部技術手冊第一章ISO基本知識2015版ISO9000族標準概述質量管理的相關定義質量管理七大原則第二章QC七大手法第一節層別法第二節柏拉圖特性要因圖散布圖查檢表直方圖管制圖第三章PDCA工作循環與工序能力指數第四章機械制圖基礎知識公差與配合螺紋計量器具說明及使用抽樣方案家用電器安全規范定義標志與說明易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發熱泄漏電流和電氣強度其它要求常有安規實驗測試方法溫升實驗跌落實驗沖擊實驗球壓實驗針焰實驗灼熱絲實驗鹽霧實驗第三部分品管培訓手冊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品管員須知IQC工作職責及相關作業流程進料檢驗程序部品制作確認流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特采作業流程印刷品物料樣程確認/發放流程常用塑膠件檢驗第一節常用塑膠原料的認識第二節覺規測試及注意事項第三節色差處理及判定第四節塑膠類的檢驗通則五金、包裝檢驗第一節五金檢驗通則第二節開關檢驗通則第三節溫控器、溫度斷路器的測試方法第四節同步馬達、定時器的測試方法第五節電源線檢驗通則第六節電熱絲、電熱阻檢驗通則第七節包裝材料的檢驗通則及耐破機使用第八節彈簧的測試方法第九節投影機、絕緣電阻儀等常用儀器使用第十節IQC常用檢具及照片第十一節常用公制螺線標準第六章OQC工作職責及相關作業流程第一節品質異常處理程序第二節量試程序第三節缺點分類第四節檢查項目及內容第五節OQC作業指導書第六節常用客戶特別注意事項第七節公司產品簡介第八節常見產品檢驗標準第九節JIS日本規范準則第十節常用儀器使用方法第十一節驗貨員手冊第十二節出貨品管員相關知識第七章QA工作職現及相關程序第一節成品量試作業流程第二節客戶抱怨作業流程第三節客戶退貨處理流程第四節文件編號原則與檢驗標準編號規定OEM產品及檢驗標準第一部分品保部安全手冊第一章公司相關規定1、本部門員工,應忠于職守,遵守公司一切規章制度,服從部門主管的合理安排。2、在工作時間內,不得赤足、光身、披頭散發、穿拖鞋、涼鞋、高跟鞋或坡鞋(指鞋跟超過3cm);不得穿短褲,且生產部門(含隨線品管)人員不得穿裙子;必須按公司要求著裝,并保持清潔和整潔。且在工作時間內不可談論和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3、工作證用于員工考勤,證明員工身份及職位,出入公司、進出車間及上班時間必須佩戴工作證。工作證一人一證,不得轉借他人使用或本公司員工使用。4、工作時間內,不可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如有事需經上級主管同意方可,時間不可超過十五分鐘。5、上班遲到、早退或曠工,依下列規定處理。5-1:遲到:上班刷卡時間在三分鐘(含)以上者,視為遲到;5-2:早退:提前一分鐘(含)下班者,視為早退;5-3:曠工:員工請假未經批準或假期結束未經批準續假,擅自不到職上班者,均以曠工論;連續曠工三日者,以自動離職處理。第二章消防常識 1、“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正確使用消防器材,清楚車間緊急逃生路線。 2、發現火警,力爭在初期5-7分鐘內撲滅。當火災無法控制時,應及時拔打“119”報警,并在現場指揮人員的指導下,迅速逃離火災現場,等待消防人員。在逃離火害現場時,千萬不可驚慌、擁擠,切忌乘坐電梯。如果一旦被煙火包圍,應用濕毛巾等罩住口鼻低姿或匍匐逃離。 3、禁止將能產生靜電火花的電器帶入易燃、易爆場所。如:乙炔、瓦斯、氧氣、白電油、天那水等物品的貯存地。 4、發生電器火災時,首先要關閉電源開關,切斷電源,并用沙土、四氯化碳或1211滅火器滅火,不可使用水和泡沫滅火器。救火時應注意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及滅火器具不得與電線、電氣設備接觸,以防電擊傷害。5、汽油、柴油等油類和液化氣起火時,應用泡沫或干粉滅火器滅火,不可用水,以防火源濺出引燃附近易燃物,使火勢擴大。 6、如果身上著了火,千萬不能奔跑。首先是設法把衣、帽、褲脫掉,如果來不及脫,可臥倒在地打滾,把身上火苗壓滅。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把身上的火熄滅。或者用覆蓋物覆蓋身體著火部位,使空氣與火源隔絕而滅火。 7、如果被火困在樓上,不要倉促跳樓,有可能的話,先在門窗等牢固處拴上繩子,沒有繩子可撕被單、床單等連接起來,然后順著繩子或布條往下滑。需要跳樓時,可先往地下拋一些棉被、床褥、海棉墊等物,然后手拉住窗臺往下滑。8、若被火困在室內,可用濕棉被、床單、浴巾等物披在身上,從樓梯口或門口沖出去。如果樓梯或門口被大火封堵,可以通過窗口、陽臺、下水管、竹桿等滑下逃生。如果樓層高、其它出路被封堵,應退到室內,關閉通往著火區的門、窗,有條件的可使用濕布料、毛巾等封堵著火區方向的門窗,并用水不斷地澆濕。同時向無火方向的門、窗呼救,晚間可用手電筒、白布擺動發出求救信號。9、下班須關閉所有電源,防止火警發生。10、嚴禁攜帶易燃、易爆、有毒物品進入工廠及生活區。第三章安全用電基本知識1、在用的電氣設備,不要隨便亂動。如發生故障,不得私自修理,應關閉電源,由專業人員進行維修。2、接觸和使用的閘刀開關、按鈕開關、插銷及導線等,必須保持完好全,不得將破損或帶電部分裸露出來。不得將工件等重物壓在導線上,防止軋斷導線發生觸電。 3、在操作閘刀開關、磁力開關時,必須將蓋蓋好,防止萬一短路時發生電弧或保險絲熔斷飛濺傷人。 4、使用的電氣設備,其外殼按有關安全規程,必須進行防護性接地或接零。對于接地或接零的設施要經常檢查其連接是否牢固,接地或接零導線不可有斷開的地方。=1\*GB3①測試用電源插座必須高于水位,避免水流、淌、飛濺、甩、噴入電源插板內而至短路、漏電,插板插孔口必須背向水槽。=2\*GB3②插電源插頭時手必須擦干。 5、一般情況下,禁止使用臨時線,確有需要,應按有關安全規定由電工安裝,不得私下亂拉亂接。6、電流保險絲需符合規定型號,切不可用金屬導線替代。7、經常檢查耐壓機等電器檢測設備之高壓輸出線的完整性,必須按操作規程作業。8、大功率電器設備的開關、電源線應經常檢查,有過熱、熔化時,不得再使用,必須及時更換。第四章工作、環境安全1、了解所使用設備的工作原理,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作業,嚴禁違規操作。2、高電壓測試時,應戴好絕緣手套和站在絕緣板上。3、打掃衛生,保養設備時嚴禁用水沖洗或用濕布擦拭電氣設施,以防發生短路和觸電事故。 4、未經現場管理干部同意,不可擅自動用生產設備(機器、模具、夾具等),以免造成設備損壞和人員傷害。 5、車間內禁止高聲喧嘩、驚叫、及非工作需要的撞擊、敲打,以免分散他人注意力。 6、上班時間不可同線上作業員說笑、聊天,影響他人工作。 7、身體不得同時接觸并列兩臺機器的金屬零(部)件。8、巡線需隨時、隨地注意航車、叉車的運行情況,以及物(廢)料堆放、工件送料、下料、擠壓、飛出方向,機器活動及連接部件脫落、模具松脫、機器旋轉部位等運行情況,避免因此而造成的壓傷、擠傷、砸傷等意外傷害。不可站在航車下、機器旁、通道上進行檢測,應將工件拿至工作臺進作測量。嚴禁戴手套接觸旋轉機器,如車床、鉆床、攻牙機等,以免發生絞傷。女性員工留有長發的,上班時間必須捆、扎好,避免作業時絞入機器旋轉、活動部件中發生意外事故。9、不可赤手拿取剛剛焊接、車削、沖壓、拉伸的工件,檢測時需戴手套作業,以防止發生燙傷,并注意避免工件毛邊、毛刺、銳角對身體的劃傷、刺傷等。10、遵守氧焊、電焊、氬弧焊安全規則。不可隨便動用焊接設備;禁止進入氧氣、乙炔氣貯存庫。以避免造成燒傷、灼傷、電弧傷害以及觸電、乙炔氣中毒等事故。11、如因工作需要乘坐電梯,在電梯內禁止吸煙和玩耍打鬧,不能亂動電梯內的電器開關。如遇電梯故障被困在里面,可利用電梯中的電話、報警裝置或高聲呼喊等方法求救。不可自行扒門或試圖從電梯頂部脫險。12、巡機臺時,不得隨意調注塑機,不得出于好奇亂摸按塑膠機,更不能將頭或手伸進機器內,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16、在塑膠車間行走要留意航車,不能靠近吊模航車一平方米的范圍內,避免意外的碰傷或其它事故。17、使用刀具時,手法要正確,小心劃傷自己或別人。18、做防火測試時,要在避風寬敞、無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且旁邊要有滅火器。19、調機射出時,與機器保持1米以外的距離,避免被已熔化的塑膠料濺出灼傷。20、不能隨便使用鉆床、打磨機等機器,如確需使用,請找相關的操作人員協助完成。第二部分品保部技術手冊第一章ISO基本知識第一節2000版ISO9000族標準概述一、ISO9000標準的由來: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TC176技術分委員會制定的所有標準即為9000簇標準。ISO規定,頒布的國際標準每5年重新評審一次,如有必要作修改和換版。首份質量保證標準是1979年由BSI(英國標準協會)分三個部分刊登在BS5750內。A、1987年ISO依BS5750為參考制定并發布了一系列的國際標準,這就是后來被稱為87版的ISO9000族標準。B、1994年ISO對87版的ISO9000族標準作了改版,這次修改主要是對質量保證要求(ISO9001、ISO9002、ISO9003)和質量管理指南(ISO9004)的技術內容作了局部的修改,總體的結構和思路不變。C、在94版的基礎上,ISO對標準進行總體結構和原則及技術內容兩方面作了全新的修改。這就是2000版ISO9000族標準。D、在2000版的基礎上,ISO又作了改版形成了2008版ISO9000族標準。E、標準從2008版到2015版的修改,是標準ISO9001從第一版1987版以來的四次技術修訂中影響最大的一次修訂。2015版標準為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長期發展規劃了藍圖,為未來25年的質量管理標準做好了準備。其次,2015版標準取消了質量手冊、文件化程序等要求,合并了文件和記錄,統一叫文件化信息。此外,新版標準增加了反映當今質量管理在實踐和技術方面的一些先進理念和好的方法;取消了預防措施;標準更加重視相關方的要求;將采購和外包的控制合并為‘產品和服務的外部提供控制’;首次提出了知識也是一種資源,也是產品實現的支持過程。二、2015版標準的特點:——在未來10年左右時間提供一系列穩定的核心要求;——持續關注有效過程管理、獲得預期結果;——考慮自2000版修訂以來QMS實踐和技術的變化;——應用指南附錄SL,加強ISO90001標準與其它標準的一致性;——方便組織有效實施及一、二、三方有效的符合性審核;——使用簡練的語言和方式,以便對標準要求的理解、解釋達成一致——在產品和服務方面提高顧客期望和滿意度;——提高QMS標準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率;——第三方認證的可靠性;——追求更高的效能;——提高質量管理工具的品質;——加嚴在公共衛生和安全方面的監管力度;——整合管理體系的標準、程序和策劃;三、管理體系標準新結構和格式國際標準化組織對管理體系標準在結構、格式、通用短語和定義方面進行了統一。這將確保今后編制或修訂管理體系標準的持續性、整合性和簡單化,這也將使標準更易讀、易懂。所有管理體系標準將遵循ISOSupplementAnnexSL的要求,以便整合其他標準文件中的不同主題和要求,如:統一定義,如:組織、相關方、方針、目標、能力、符合性統一的表述,如: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權限得到規定和溝通。第二節:質量管理的相關定義質量:質量體系:質理管理: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質量策劃:質量計劃:質量手冊:質量方針:10、過程:11、過程方法:第三節質量管理的七大原則原則一: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原則二:領導作用原則三:全員積極參與原則四:過程方法原則五:改進原則六:循證決策原則七:關系管理第二章QC七大手法第一節層別法層別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將多種多樣的資料,因應目的的需要分類成不同的[類別],使用之方便以后的分析。一般的工廠所做的層別通常為“空間別”,如:作業員:不同班組別機器:不同機器別原料、零件:不同供給廠家作業條件:不同的溫度、壓力、濕度、作業場所-----產品:不同產品別不同批別:不同時間生產的產品11層別法將所要進行的項目,利用統計表進行區別,這是運用統計方法作為管理的最基礎工具。例:在學校里某一個學生考試成績5科總分為440分,各各科(分類)成績如下:語文95分、英文92分、數學90分、歷史85分、地理78分。加以分類后可得之哪一科最高、哪一科最低,易于采取因應措施。第二節柏拉圖柏拉圖是根據歸集的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發生產現象,有系統地加以項目別(層別)分類,計算出各項目別所產生的數據(如不良率、損失金額)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和圖形。對80%以上的問題作重點管制。分析步驟如下:1、將要處置的事,以狀況(現象)或原因加以層別。2、縱軸雖可以表示件數,但最好以金額表示比較強烈。3、決定搜集資料的期間,自何時至何時,作為柏拉圖資料的依據。期間盡可能定期。項目依照合計之大小順位從左至右排列在橫軸上。繪上柱狀圖。邊接累積曲線。例:某部門將上個月生產的產品作出統計表,總不良數409個,其中不良項目依次為:層別統計表順位不良項目不良數(件)占不良總數比率(%)累積比率(%)1破損19547.12變形9021.768.83刮痕6515.884.64尺寸不良4510.995.65其它194.5100合計414100n=414100n=41484.6%40084.6%比率80比率300不6047.1%良47.1%數2004021.7%2021.7%10015.8%4.5%10.9%4.5%%破損變形刮痕尺寸其它不良由上圖可以看出,該部門上個月產品不良最大的來自破損,占了47.1%,前三項加起來超過了80%以上,進行處理時應以前三項為重點。第三節特性要因圖所謂特性要因圖,就是將造成某項結果的眾多原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解之,亦即以圖來表達結果“特性”與原因“要因”之間的關系。因其形狀像魚骨,對稱“魚骨圖”。某項結果之形成,必定有其原因,應設法利用圖解法找出其原因來。首先提出這個概念的是日本品管權威石川馨博士,所以特性要因圖以稱[石川圖]。特性要因圖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種階段,特別是樹立意識的初期,易于使問題的要因明朗化,從而設計步驟解決問題。圖例如下:材料人硬度方法間隔彈性調整材質檢查組織群體給油方法量日數尺寸變異速度振曲刀具電壓空氣切削回轉軸條件形狀強各部調節度壓深回油力度轉照明溫度冷卻液數粘總動部深性種類度環境方法機械如上圖,當分析造成尺寸變異(不良)的時候,通常找出幾個主要原因的大骨(4M),而影響這些主要原因的一些要因如小骨一樣,又附在幾個主要原因的大骨上。所以要因分析圖如能做得完整的話,容易找出問題之癥結,采取相應的對應措施。特性要因圖使用步驟:步驟1:集合有關人員(召集與此問題相關的、有經驗的人員,人數最好4-10人);步驟2:持一張大白紙,準備2-3支色筆;步驟3:由集合的人員就影響問題的要因發言,發言內容記錄入圖上,中途不可批評或質疑問題。(腦力激蕩法)步驟4:時間大約1個小時,搜集20-30個原因則可結束;步驟5:就所搜集的要因,何者影響最大,再由大家輪流發言,經大家磋商后,認為影響較大的予圈上紅色圈。步驟6:與步驟5一樣,針對已圈上一個紅圈的,若認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兩圈、三圈。步驟7:重新畫一張要因圖,未上圈的予去除,圈數愈多的列為最優先處理。特性要因分析圖提供的是抓取重要原因的工具,所以參加的人員應包含對此項目工作具有經驗者,才易奏效。第四節散布圖散布圖是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關系。在我們的生活及工作中,許多現象和原因,有些呈規則形的關連,有些呈不規則形的關連。例如:物價的高低或消費支出水平有關連;油的粘度與溫度高低有關系;汽車的運轉數與出力有關系;等等。1.散布圖分為以下五種:正相關(因轉數與出力)負相關(油的粘度與溫度)不相關(氣壓與氣溫)弱正相關(身高與體重)弱負相關(溫度與步伐)2.繪制散布圖的程序如下:收集資料(至少30組以上)找出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準備坐標紙,畫出縱軸、橫軸的刻度,計算組距。將各組對應數標示在坐標上。須填上資料的收集地點、時間、測定方法、制作者等項目。如圖:出力轉數正相關(相關性強)油溫粘度負相關(相關性強)溫度氣壓毫不相關體溫身高似乎有正相關(相關性弱)步伐溫度似乎有負相關(相關性弱)第五節查檢表查檢表就是備忘條,將要進行查看的工作項目一項一項地整理出來,然后定期或定時檢查。1.點檢用查檢表此類表在記錄時只做[有、沒有]、[好、不好]的注記制作程序如下:1)制作表格,決定記錄形式。2)將點檢項目列出。3)查核。4)異常事故處理。例:日期項目123456。。。31人員服裝工作場所機器保養機器操作工具使用查核者異常處理2.記錄用查檢表記錄用查檢表用來收集計量或計數資料,通常使用劃記法。其格式如下:修理項目次數尺寸不良表面斑點Ⅲ裝配不良其它Ⅱ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通常會把管理的工作規劃成兩個階段來運作,一個是改善管理,一個是維持管理,并持續進行。第六節直方圖直方圖又稱柱狀圖,可將雜亂無章之資料,解析出其規則性。藉著直方圖,對于資料中心值或分布狀況可一目了然。1.直方圖的制作步驟:收集數據并記錄于紙上。(用N表示)定組數。總資料數與組數的關系大約如下表所示:N(數據)組數50-1006-10100-25010-20250以上10-20找出最大值(L)及最小值(S),并計算全距(R=L-S)。定組距(C)。R÷組數=組距通常是2.5或10的倍數定組界。最小一組下組界=S-測量值的最小位數(一般是1或0.1)×0.5最小一組上組界=最小一組的下組界+組距最小二組下組界=最小的上組界依此類推.6)決定組的中心點。(上組界+下組界)÷2=組的中心點7)制作次數分布表。依照數值大小記入各組的組界內,然后計算各組出現的次數。8)制作直方圖。橫軸表示測量值的變化,縱軸表示次數。將各組的組界標示在橫軸上,各組的次數多少,則用柱形劃在各組距上。9)填上次數、規格、平均值、數據來源、日期。直方圖主要作為觀察用,主要是為觀察直方圖之分布圖型,將可得到3種狀況:柱狀圖形呈鐘形曲線,可以說:a制程顯得[正常],且穩定。b變異大致源自機遇原因。然若呈現的是一種雙峰或多峰形分布,則顯得[不正常]或制程中有兩個標準。制程中心值:直方圖的平均值與規格中心值是否相近,作為調整制程的依據。制程是否有能力符合工程規格:依直方圖散布狀況衡量是否具有達到工程的能力。2.直方圖可達到下列目的:。評估或檢驗制程。指出采取行動的必要。量測矯正行動的效應。比較機械績效。比較物料。比較供應商范例:測量50個蛋糕的重量,N=50,重量規格310±8g13083173063143082315306302311307330531030930530443103163073033185309312307305317631231530531630973133073173153208311308310311314930431130930931010309312316312318行最大315317319314320行最小304306302303304L=320S=302將其分成7組;全距R=L-S=320-302=18組距C=18÷7=2.57,取C=3第一組下界=S-(S個位數×0.5)=302-1=301第一組上界=301+C=304第二組依此類推劃次數分配表,如下表:組組界中心值劃記次數1301~304302.542304~307305.5ⅢⅠⅢⅠ103307~310308.5ⅢⅠⅢⅠⅢ134310~313311.5ⅢⅠⅢⅠ95313~316314.5ⅢⅠⅢ86316~319317.5ⅢⅠ57319~322320.5Ⅰ18)直方圖SL=302CL=310UL=31820次X=311數151051234567組第七節管制圖1924年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修華特博士首先提出管制圖使用以后,管制圖就一直成為科學管理上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尤其在品質管制里就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生產過程中,變異是正常的現象,其來自機遇原因的變異雖無可避免,但非機遇原因大都是人為或人力可以控制的。我們知道在日常的生產里,產品雖在正常的情況下生產,但其產品仍會隨機做一上一下的變化,有些人靠經驗來判斷及處理,但經驗多半依靠直覺,當直覺不可靠時,會產生嚴重后果,何況經驗是有相當長時間的試誤累積而來的。而利用管制圖,可以依科學方法加以管制,并研究制程的變異研判是機遇原因或非機遇原因,適時地采取對策措施。管制圖的實施循環在制程中,定時定量隨機抽取樣本抽取樣本做管制特性的量測將結果繪制于管制圖上判別有無工程異常或偶發性事故對偶發性事故或工程異常采取措施a找尋原因b改善對策,應急對策C防止再發根本對策抽取樣本抽取樣本對策措施對策措施制程正常檢驗制程正常檢驗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將結果繪制管制圖將結果繪制管制圖制程異常制程異常制程是否異常制程是否異常NOYES2.管制圖的分類管制圖分為計量值管制圖和計數值管制圖兩種。1)計量值管制圖用于產品特性可測量的,如長度、重量、面積、溫度、時間等連續性數值的數據有:X-R:平均值與全距管制圖X-R:中位數與全距管制圖X-Rm:個別值與全距移動管制圖X-σ:平均值與標準差管制圖其中以X-R使用最普遍2)計數值管制圖用于非可量化的產品特性,如不良數、缺點數等間斷性數據。第三章PDCA工作循環與工序能力指數PDCA工作循環:PDCA是英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ion(總結、處理)四個詞的第一個字母的組合。PDCA工作循環,就是按照計劃、執行、檢查、總結這樣四個階段的順序來進行管理工作。它是開展質量管理活動運轉的基本方式,是一種科學的工序程序。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計劃,經過實踐,再檢查其結果,將成功的方案納入標準,將不成功的方案留待下一個循環去解決。這種工作程序,反映了開展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性,在國外,有人把它稱作為戴明環,因為這個工作循環最先是由美國人戴明提出來的。PDCA工作循環的示意圖(1)APCD總結APCD總結計劃AP檢查C執行DAPAPCD檢查新的水平原有水平(圖1)(圖2)PDCA工作循環,既適用于企業、各職能科室的質量管理活動,也使用于各車間的質量管理工作。PDCA有這樣三個要點:PDCA是一個工作循環,而且是一個前進的環。每轉一圈,應提高一步。如同爬樓梯似的,不斷循環,不斷提高,如圖(2)。2、PDCA各級都有。各級的PDCA形成了一個個的大環、中環和小環。一環扣一環,一環帶一環,環環推動,使整個企業和車間的PDCA循環轉動起來,如圖3、PDCA能夠循環轉動、不斷提高的關鍵,一般認為在于A階段(總結、處理階段)。PDCA工作循環,具體化為八個步驟:第一步,分析現狀,找出存在問題。第二步,分析產生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第三步,找出主要的影響因素。第四步,針對主要的影響因素,制訂措施,提出質量改進活動計劃。第五步,按活動計劃執行。屬于D階段(執行階段)。第六步,根據計劃的要求,檢查執行的效果。屬于C階段(檢查階段)。第七步,總結經驗,鞏固成績,納入各項標準(技術標準或管理工作標準)。第八步,提出遺留問題,轉入下一次的PDCA循環。工序能力指數(Cpk):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時間里,處于控制狀態(穩定狀態)下的實際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說它是工序保證質量的能力。工序:是指操作者、機器、原材料、工藝方法和生產環境等五個基本質量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產品質量:是工序中的各個質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綜合表現。對于任何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總是分散的存在著。如工序能力越高,則產品質量特性值的分散就越小;如工序能力越低,則產品質量特性值的分散就會越大那么,應當用一個什么樣的量,來描述生產過程所造成的總分散呢?通常都用6б(既μ±3б)來表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6б,若用P表示工序能力,則:P=6б,б是處于穩定狀態下的工序的標準偏差。工序能力與一般所講的生產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質量上的能力,后者是指數量上的能力。參數來反映工序能力滿足產品技術要求(公差、規格等質量標準)的程度,這個參數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數,它是技術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技術要求工序能力指數= 工序能力當分布中心與公差中心重和時,工序能力指數記為CP。當分布中心公差中心出現偏差時,工序指數記為CPK。=1\*GB2⑴當實際分布中心與公差中心重合時:CP=T/6б=(TU-TL)/6S=2\*GB2⑵當實際分布中心與公差中心不重合時工序能力指數的計算公式為:CPK=CP(1-K) K表示平均值與公差中心的相對偏離程度K=2ε/T ε表示平均值與公差值中心(M)的絕對偏離量。=3\*GB2⑶工序能力指數的判斷CP判斷雙側公差范圍處置對策CP>1.67能力過高T>10б=1\*GB2⑴可將公差縮小到±4δ的范圍.=2\*GB2⑵允許較大的外來波動,以提高效率.=3\*GB2⑶改用精度差些的設備,以降低成本=4\*GB2⑷簡略檢驗.1.67≥CP>1.33能力充分T=8б~10б=1\*GB2⑴若加工件不是關鍵零件,允許一定程度的外來波動.=2\*GB2⑵簡化檢驗=3\*GB2⑶用控制圖進行控制.1.33≥CP>1.0能力尚可T=6б~8б=1\*GB2⑴用控制圖進行控制,以防外來波動=2\*GB2⑵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查,注意抽樣方式及間隔=3\*GB2⑶CP→1時,應檢查設備等方面的情況.1.0≥CP>0.67能力不足T=4б~6б=1\*GB2⑴分析極差過大的原因,并采取措施=2\*GB2⑵若不影響產品最終質量和裝配工作,可考慮放大公差范圍=3\*GB2⑶對產品全數檢查,或進行分級篩選.0.67>CP能力嚴重不足T<4б=1\*GB2⑴必須追查各方面的原因,對工藝進行改革=2\*GB2⑵對產品全數檢查例題:某零件的尺寸要求為φ8-0.05-0.10mm,隨機抽樣100件,經計算平均值=7.925mm,S=0.0082mm,試求該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數.解:從題中可知Tu=8-0.05=7.95mmTL=8-0.10=7.90mm公差中心:(7.95+7.90)/2=7.925mm與實際分布中心重合,故CP=(Tu-TL)/6б=(7.95-7.90)/6*0.0082=1.02與工序能力指數的判斷表對比,屬1.33≥CP>1.0范圍,判定:能力尚可.第四章機械制圖基礎知識一、學習機械制圖的目的大家知道,在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中,各種機械設備、儀器儀表以及工程設施都是通過圖樣來表達設計意圖,并根據圖樣來進行生產、安裝、維修和技術交流。所以,圖樣是工業生產部門和管理部門以及科技部門中一種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術資料,常被喻為“工程界的語言”。從我工司目前的需要出發,學習機械制圖的目的就是為了讀懂圖紙,了解零部件的設計結構,利用其去分析與處理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二、機械工程圖樣概述任何機器、設備都是由一些零件、部件組成的。欲生產制造機器,需要通過設計或測繪來獲得制造機器的圖樣和技術資料,然后,依據圖樣制造出組成該機器的全部零件(有些標準的通用零件可由專業工廠生產),再裝配成部件,組裝成機器。對于指導生產機器零件的圖樣稱為零件圖;指導裝配機器部件(或組件)的圖樣稱部件裝配圖;指導整臺機器裝配的圖樣稱總裝配圖(簡稱總圖)第一節機器制圖的基本知識(制圖的基本規定)一、圖樣幅面尺寸為了便于使用、保管和裝訂,所繪圖樣應優先采用下表中的幅面尺寸。幅面代號A0A1A2A3A4A5長×寬841×1189594×841420×594297×420210×297148×210二、比例1、圖樣中機件要素的線性尺寸與實際機件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稱為比例。2、繪制圖樣時,一般應采用下表中規定的比例。為了便于從圖樣中看出機件的實際大小,宜采用1:1的比例。對于大而簡單的機件可采用縮小比例,而對于小而復雜的機件宜采用放大的比例,這樣,可使所畫的圖樣即清晰又節省圖紙。但要注意,無論采用放大或縮小比例畫圖,所標注的尺寸數值都必須按照機件原有的尺寸大小標注。與實物相同1:1縮小的比例1:1.51:21:1.251:31:41:51:101:1.51:2×10n1:2.5×10n1:5×10n放大的比例2:12.5:14:15:110×n:1三、尺寸注法1、尺寸注法的基本規則(1)機件的真實大小應以圖樣所注的尺寸數值為依據,與圖形的大小以及繪圖的準確度無關。(2)圖樣中的尺寸以MM為單位時不需要標注計量單位的代號或名稱,如采用其它單位,則必須注明相應的計量單位的代號或名稱。(3)機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標注一次,并應標注在反映該結構最清晰的圖形上。(4)圖樣中所注的尺寸,為該圖樣所示機件完成加工后的尺寸,否則應另加說明。2、尺寸的組成一個完成的尺寸一般由尺寸界線、尺寸線、尺寸數字(包括必要的符號或字母)組成,如下圖示:(1)尺寸界線尺寸界線用于表明在圖形上標注尺寸的范圍,其畫法規定如下:(a)尺寸界線用細實線繪制,并應由圖形的輪廓線、軸線和對稱中心線處引出或延伸。(b)尺寸界線一般應與尺寸線垂直,必要時才允許傾斜,在圓滑過渡處,必須用細實線將輪廓線延長,從它們的交點處引出尺寸界線,如下圖:(c)角度的尺寸界線應沿徑向引出,如圖1-1所示。標注弧長尺寸時,其尺寸界線應平行于該弦的垂直平分線,如圖1-2所示。當弧度較大時,可沿徑向引出尺寸界線。(2)尺寸線尺寸線用于表明所注尺寸。(a)尺寸線只能細實線繪制,其端部有箭頭、斜線和圓點三種形式。(b)標注線性尺寸時,尺寸線必須與所標注的線段平行。尺寸線間的距離推薦為7MM左右,尺寸線不能用其它型式的圖線代替,也不應與其它圖線重合。(c)圓的直徑和圓弧半徑的尺寸線的端部一律應畫成箭頭,并按圖1-3所示的方法標注。(d)標注角度時,尺寸線應畫成圓弧,其圓心是該角的頂點。(e)當對稱機件的圖形只畫出一半或略大于一半時,尺寸線應略超過對稱中心線,此時僅在尺寸線的一端畫出箭頭。圖1-1角度尺寸界線 圖1-2弦長尺寸界線圖1-3圓及圓弧尺寸線畫法(3)尺寸數字尺寸數字用于表明機件實際大小,與圖形的大小無關。尺寸數字采用阿拉伯數字。尺寸數字注寫的位置和方向規定如下:(a)標注線性尺寸的數字一般應注寫在尺寸線的上方,也允許注寫在尺寸線的中斷處。當注寫尺寸數字的地方不足以注寫數字時,可以引出標注。(b)線性尺寸數字的方向,一般應按圖1-4中所示方向注寫(水平方向的尺寸數字頭朝上;垂直方向的尺寸數字頭朝左;傾斜方向的尺寸按圖1-4所示字頭方向),應盡可能避免在圖中30°的范圍內標注尺寸,當難以避免時,可按圖1-4中的幾種形式注寫尺寸,尺寸數字的字頭均朝上。(c)為了便于讀圖和注寫尺寸數字,在有注寫的位置和不致引起誤解的條件下,其數字也可以水平地注寫在尺寸線的中斷處,如圖1-5示。(d)角度的尺寸數字一律寫成水平方向,一般注寫在尺寸線的中斷處,必要時也可以用指引線引出注寫,如圖1-6所示。(e)尺寸數字不可被任何圖線所通過,否則必須將該圖線斷開,如圖1-7所示。(f)在沒有足夠的位置畫箭頭和注寫尺寸數字時,可按圖1-8的形式標注。(f)尺寸數字一般宜選2.5、3.5、5號的數字。有小數點時,應給小數點留出1/2字寬的位置。第二節組合體2-1組合體的三視圖及其組合方式一、組合體的三視圖在機械制圖中,將物體向投影所得到的圖形,稱為視圖。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可以得到物體的三個社圖,分別稱物體的正面投影為主投影為俯視圖;側面投影為左視圖,如圖2-1所示,畫圖時,不必注明這些視圖的名稱。從下圖中看出:1、主視圖相當于由前向后觀察物體的結果,它反映了物體的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即物體的高度和長度,且通常反映物體的形狀特征;2.俯視圖相當于由上向下觀察物體的結果,它反映了物體的左右、前后的位置關系,即物體的長度和寬度;3.左視圖相當于由左向右觀察物體(按面對物體的觀察者的左手,右手定左右方向)的結果,它反映了物體的前后、上下的位置關系,即物體的寬度和高度。如果把視圖中X軸方向稱為“長”,Y軸方向稱為“寬”,Z軸方向稱為:“高”,則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可歸納為:主視圖與俯視圖,長對正主視圖與左視圖,高平齊俯視圖與左視圖,寬相等物體的整體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體的投影都應符合上述投影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在確定“寬相等”時,要區別物體的前后,規定在俯視圖和左視圖中,以遠離主視圖的一側為前,反之,為后。二、有關組合體的投影問題在組合體中,一些基本立體上的某些表面,由于組合相連后成為一體而不復存在;有些則連成為“同一表面”;有些被挖去一部分等等。對些,應依據投影原理和機械圖標準,在組合體的視圖中,按下述要求處理其投影問題。1.當兩個立體上的平面,對齊相連,成為一個平面時,在相連的部分將不再存在分界線,如圖2-2所示:2.當組合體中的基本立體的表面彼此相交時,其表面交線則是它們的交界線,在視圖中必須正確畫出交線的投影。如圖2-3所示:3.當兩立體表面相切時,由于相切處兩表面是光滑過渡,因在該處不必畫出分界線。如圖2-4:圖2-3表面相交畫法圖2-2同一表面和表面相切畫法圖2-3表面相交畫法圖2-2同一表面和表面相切畫法圖2-4表面相切的畫法三、讀圖的基本方法形體分析法:1、按線框、分部分、找投影;2、依投影、想形狀、定關系;3、綜合起來想整體。第三節機件的表達方法3-1視圖一、基本視圖當采用主、俯、左三個視圖還不能完整、清晰地表明復雜機件的結構形狀時,可在原有的三個投影的基本投影的基礎上,對應的增加三個投影面,這樣,由六個投影面構成一正六面體,稱該六面體的每個面為基本投影面。將機件放在六面體中,分別向各基本投影面投影,得到六個視圖,稱它們為基本視圖,如圖3-1、3-2所示。標準中對基本視圖的名稱及投影方向規定如下:圖3-1機體六個基本視圖的產生主視圖——由前向后投影所得到的視圖;俯視圖——由上向下投影所得到的視圖左視圖——由左向右投影所得到的視圖右視圖——由右向左投影所得到的視圖仰視圖——由下向上投影所得到的視圖后視圖——由后向前投影所得到的視圖圖3-2六個基本投影面的展開圖3-2六個基本投影面的展開圖3-3各個基本視圖的配置關系圖3-3各個基本視圖的配置關系二、斜視圖對于具有傾斜結構的機件,當采用基本視圖表達時,必然在某些視圖中,機件的傾斜部分不能反映實形。因此國標規定:對于機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視圖稱為斜視圖。該視圖主要是用于表達機件傾斜部分的實形,所以,當畫出傾斜部分實形后,用波浪線與其余部分斷開,且對其余部分省略不畫,成為局部的斜面視圖。此外,畫斜面視圖時,必須在斜視圖的上方標出視圖的名稱“X向”,并在相應的視圖附近用箭頭指明投影方向,注上同樣的字母,如圖3-4所示的A向視圖。圖3-4搖臂傾斜部分的斜視圖圖3-4搖臂傾斜部分的斜視圖三、局部視圖只將機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視圖稱局部視圖。局部視圖一般應以波浪線表示斷裂邊界,如圖3-6中的C向視圖。當所表示的機件的局部結構是完整的且其外輪廓又成封閉時,波浪線可以省略不畫,如圖3-6中的B向視圖,只表明凸臺的端面輪廓形狀。畫局部視圖時,一般應在局部視圖上方標出視圖的名稱“X向”,并在相應的視圖附近用箭頭指明投影方向,注上同樣的字母,如圖3-6中的C向局部視圖。當局部視圖按基本視圖的位置、其中間又沒有其它圖形隔開時,則可省略標注。如圖3-7中的俯視圖。需要注意:畫局部視圖和局部斜視圖的斷裂邊界——波浪線時,該線應畫在面件實體的可見表面輪廓內,而“中空處”不應畫波浪線。圖3-6搖臂的局部視圖圖3-5斜視圖畫法圖3-6搖臂的局部視圖圖3-5斜視圖畫法圖3-7搖臂局部視圖和斜視圖的合理布局及標注

圖3-7搖臂局部視圖和斜視圖的合理布局及標注四、旋轉視圖當機件具有回轉軸線,且其部分結構傾斜于基本投影面時,如圖搖桿的右臂傾斜于水平面。畫搖桿的俯視圖時,為了能反映傾斜部分的結構實長、實形,可假想將搖桿的右臂傾斜部分旋轉到水平位置,再進行投影。這種假想將機件的傾斜部分旋轉到與某一選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后,再向該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視圖稱為旋轉視圖。因為旋轉視圖的投影關系比較明顯,所以不需要進行任何標注。圖3-8搖桿的旋轉視圖圖3-8搖桿的旋轉視圖3-2剖視圖若機件內部結構形狀比較復雜,視圖中就會出現較多的虛線與外形輪廓線混在一起,影響圖形的清晰,不利于看圖和標注尺寸。為了避免視圖中出現過多虛線所帶來的影響,通常采用剖視圖的方法來解決。一、剖視圖的概念假想用剖切面剖開機件,將處在觀察者和剖切面之間的部分移去,而將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圖形,稱之為剖視圖。如圖3-10所示:圖3-9機件的三視圖圖3-10機件的剖視圖圖3-9機件的三視圖圖3-10機件的剖視圖(b)(a)(b)(a)二、剖視圖3-11剖視圖的形成圖3-11剖視圖的形成二、剖視圖的畫法:1.確定剖切面的位置畫剖視圖時,首先要考慮在什么位置剖開機件才能確切地表達機件內部結構的真實形狀,為此,剖切面一般都通過機件(或機件組成部分)的對稱平面或軸線,如圖(a)所示:2.畫剖視圖投影移去機件上處在剖切面與觀察者之間的那一部分,將剖切平面與機件的交線及機件余留部分向選定的投影面投影。對所得到的剖視圖的輪廓線用粗實線畫出,如圖(b)所示:3.畫剖面符號在剖面中畫出部面符號,以便區別出機件的實體與空的部分,如圖(c)所示:4.省略不必要的虛線為了使圖形清晰,對于已由剖視圖和視圖表明的機件內部(或被遮住)的結構,在其它視圖中,不必再用虛線重復地畫出它的投影,即不必要的虛線應省略不畫,如圖(d)所示:5.畫剖視圖的注意事項:(1)剖視圖是假想將機件剖開而畫出來的,而實際機件并沒有真的被剖開,因此,當機件的一個視圖畫成剖視圖后,其它視圖仍按完整的機件畫出,如圖3-11(b)、(d)中的俯視圖。(2)剖視圖中應畫出剖切面與機件的交線及剖切面與投影面之間機件的全部可見輪廓線,不應遺漏。初學畫部視圖時,往往容易漏畫剖切后的可見輪廓線,如圖3-12中漏畫階梯孔后半個臺階面的投影線。三、位置與剖視圖的標注為了表明剖切面的剖切位置和剖視圖的由來,通常都要進行標注,標注的基本規定是:圖3-13剖視圖的基本標注圖3-12剖視圖中的漏線圖3-13剖視圖的基本標注圖3-12剖視圖中的漏線1.一般應在剖視圖上方用大寫字母標出剖視圖的名稱“X-X”。在相應的視圖上用剖切符號表示剖切位置,用箭頭表示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樣的字母,如圖3-13中的主視圖為A-A剖視圖,左視圖為B-B剖視圖。2.當剖視圖按投影關系配置,中間又沒有其它圖形隔開時,可省略箭頭。3.當單一剖切平面通過機件的對稱平面或基本對稱平面,且剖視圖按投影關系配置,中間又沒有其它圖形隔開時,可省略標注。該剖視圖的剖切面通過機件的前后對稱面;圖3-13中主視圖,該剖視的剖切面通過機件的前后對稱面;圖3-13中主視圖,該剖視圖的剖切面通過機件的基本對稱面。均可省略剖視標注。四、剖視圖和剖切方法的分類及畫法1.剖視圖的分類按剖切面(不論剖切面的形狀和數量)剖開機件的范圍,也就是按剖視占視圖的范圍劃分剖視圖,有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局部剖視圖三種,現將其畫法和適用對象分述于下:(1)全剖視圖用剖切面完全地剖開機件所得的剖視圖,如圖3-13中的主視圖和B-B剖視圖。全剖視圖主要適用于機件某個視圖的外形比較簡單、內部結構形狀復雜,而且該視圖又沒有對稱性的情況下采用。若機件的某個視圖其內、外部結構形狀比較復雜,且該視圖又無對稱時,則既需要用全剖視表明內部結構形狀,又需要用視圖表明外形。(2)半剖視圖當機件具有對稱平面時,在垂直于對稱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圖形,可以對稱中心線為界,一半畫成剖視,另一半畫成視圖,如圖1-14中的主視圖和俯視圖所示:圖3-14機件半剖視圖圖3-14機件半剖視圖當機件的形狀接近于對稱,且不對稱部分已另有圖形表達清楚時,也可以畫成半剖視,如圖3-14所示軸承蓋主視圖。軸承蓋上部的凸臺結構雖然左、右不對稱,但就整個軸承蓋來說,其左右兩半是接近對稱的,當由俯視圖表明了凸臺的形狀和螺孔的位置、數量時,主視圖采用了半剖視,也不致引起誤解。(3)局部剖視圖用剖切面局部地剖開機件所得的剖視圖。在局部剖視圖中,視圖與剖視用波浪線分界,且波浪線不應和圖形上其它圖線重合,如圖3-15(a)中主視圖所示。圖3-15(b)中波浪線與軸肩端面、倒角棱線的投影線重合了,因而是不正確的。當機件被局部剖切的結構為回轉體時,允許以該局部結構的中心線作為局部剖視與視圖的分界線,如圖3-16中的俯視圖所示。由于局部剖視一般都采用單一的剖切平面而且大都通過機件局部結構的中心線,所以局部剖視一般都有不作任何標注,但對于剖切面未通過局部中心線的局部剖視,仍遵照剖視圖的標注方法予以標注。圖3-15局部剖視圖圖3-16機件的局部剖視圖圖3-15局部剖視圖圖3-16機件的局部剖視圖2.剖切方法的分類按剖切面的數量和剖切機件的方法的不同,可分成五種剖切方法,分述如下:(1)單一剖切面剖切——單面剖采用單一剖切平面剖切機件所得的部視圖。如圖3-17所示:圖3-17單面剖圖3-17單面剖(2)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旋轉剖用相交的剖切平面(交線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剖開機件的方法,稱為旋轉剖。采用旋轉剖的方法畫剖視圖時,先假想按剖切位置剖開機件,然后被剖切平面剖開的結構及其有關部分旋轉到與選定的投影面平行再進行投影。如圖3-18所示:旋轉剖的標注:應在兩剖切平面的起迄和轉折處畫出剖切符號并注上相同的字母,以箭頭表示旋轉投影的方向,并在所得旋轉剖視圖的上方,標注相應的名稱“X-X”,只有當轉折處的地方有限,且不到引起誤解時,允許將轉折處的字母省略不標。(c)旋轉剖的剖視圖(b)旋轉到平某投影面(a)剖切開機件(c)旋轉剖的剖視圖(b)旋轉到平某投影面(a)剖切開機件圖3-18旋轉剖圖3-18旋轉剖3-19旋轉剖畫法3-19旋轉剖畫法圖3-20旋轉剖畫圖3-20旋轉剖畫(3)幾個平行的剖切平面的剖切——階梯剖用幾個平行的剖切平面剖開機件的方法稱為階梯剖。階梯剖的標注應在剖切平面的起迄轉折處畫出剖切符號并注上相同的字母,以箭頭指明階梯剖的投影方向,在所得階梯剖視圖的上方,標注相應的名稱“X-X”,如圖3-21、3-22圖所示。當所得剖視圖是按投影關系配置,且中間又沒有其它視圖隔開時,可以省略箭頭。又當轉折處的地方有限,在不會引起解時,也允許將轉處的字母省略不標。對于機件上的一些內部結構,如孔、槽等,它們的軸線又不處在同一平面時,宜采用階梯剖將它們同時反映在一個剖視圖中。采用階梯剖應注意:剖切平面轉折處不應與圖形中的輪廓線重合。轉折剖切面的投影不不畫,并要求剖切面不得迂回、重迭的剖切機件,以避免造成圖形重迭、混亂,而無法畫出。(4)組合剖切面的剖切——復合剖除旋轉剖、階梯剖以外,用組合的剖切面剖開機件的方法,稱為復合剖。復合剖的標注與旋轉剖、階梯剖、單元面剖等的標注方法相同,如圖3-23、3-24所示。只有當采用展開畫法時,則需要在剖視圖上方標出“X-X展開”字樣。圖3-21階梯剖圖3-21階梯剖圖3-22具有對稱中心線的階梯剖 圖3-22具有對稱中心線的階梯剖圖3-23復合剖圖3-23復合剖圖3-24復合剖圖3-24復合剖(5)不平行基本投影面剖切平面的剖切——斜剖用不平行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開機件的方法稱為斜剖。以斜剖的方法所求得的剖視圖的畫法,其原理與畫斜視圖相近。斜剖的標注應用剖切符號,箭頭和相同的字母表明斜剖切位置、投影方向和名稱,如圖3-25、3-26所示:圖形-25斜剖圖形-25斜剖圖3-25斜剖圖3-26斜剖畫法及標注3-3剖面圖一、剖面圖的概念假想用剖切面將機件的某處切斷,僅畫出斷面的圖形,稱該圖形為剖面圖。剖面與剖視的區別:剖面圖僅是畫出機件被切斷的斷面形狀,而剖視圖,除了畫出斷面形狀外,還需要畫出斷面后邊機件余留部分的投影。二、剖面的種類、畫法和標注按剖面圖在圖樣中配置的不同,分為移出剖面和重合剖面兩種。1.移出剖面的畫在圖形外的剖面稱移出剖面。移出剖面畫法移出剖面的輪廓線用粗實線繪制。為了便于看圖,應盡量將移出剖面配置在剖切符號或剖切平面跡線的延長線上,如圖所示,必要時,可將移出剖面配置在其它適當的位置。當剖面圖形對稱時,也可以畫在視圖的中斷處。當剖切平面通過回轉面形成圓孔或凹坑的軸線時,這些結構應按視圖繪制。當剖切平面通過非圓孔,會導致出現完全分離的兩個剖面時,則這些結構應按剖視繪制,如圖(2)移出剖面的標注移出剖面一般應用剖切符號表示剖切位置,用箭頭表示投影方圖3-剖面的畫法圖3-剖面的畫法向,并注上字母,在剖面圖的上方應用同樣的字母標出同出相應的名稱“X-X”,如圖中的A-A剖。b.配置在剖切符號延長線上的不對稱移出剖面,可省略字母,如圖所示。c.配置在剖切平面跡線延長線上的對稱移出剖面,如圖中秘示,以及配置在視圖中斷處的對稱移出剖面如圖所示,均不必標注。d.不配置在剖切符號延長線的對稱移出剖面,如圖所示A-A剖面,以及按投影關系配置的不對稱移出剖面,如圖所示A-A剖面,均可省略箭頭。2.重合剖面貌畫在圖形內的剖面稱重合剖面。(1)重合剖面的畫法重合剖面的輪廓線用細實線繪制。當視圖中的輪廓線與剖面的圖形重迭時,視圖中的輪廓線仍應連續畫出,不可間斷。(2)重合剖面的標注a.配置在剖切符號上的不對稱重合剖面,不必標注字母。b.對稱的重合剖面不必標注,如圖所示。第五章公差與配合術語及定義:尺寸:用特定單位表示長度值的數字。孔:主要指圓柱形的內表面,也包括其它內表面中由單一尺寸確定的部分。軸:主要指圓柱形的外表面,也包括其它內表面中由單一尺寸確定的部分。基本尺寸:設計給定的尺寸。實際尺寸:通過測量所得的尺寸。由于存在測量誤差,所以實際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實值。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兩個界限值,它以基本尺寸為基數來確定。兩個界限值中較大的一個稱為最大極限尺寸;較小的一個稱為最小極限尺寸。尺寸偏差(簡稱偏差):某一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最大極限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上偏差;最小極限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下偏差;上偏差與下偏差統稱為極限偏差。實際尺寸減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數差稱為實際偏差。偏差可以為正、負或零值。尺寸公差(簡稱公差):允許尺寸的變動量。公差等于最大極限尺寸與最小極限尺寸之代數差的絕對值;也等于上偏差與下偏差之代數差的絕對值。9.線:在公差與配合圖解(簡稱公差帶圖)中,確定偏差的一條基準直線,即零偏差線。通常零線表示基本尺寸。10.公差帶(簡稱公差帶):在公差帶圖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一個區域。為簡化起見,在實用中一般以公差帶圖來表示,如右圖:11.標準公差:標準表中列出,用以確定公差帶大小的任一公差。12.公差單位:計算標準公差的基本單位,它是基本尺寸的函數。13.公差等級:確定尺寸精確程度的等級。屬于同一公差等級的公差,對所有基本尺寸,雖數值不同,但被認為具有同等精確程度。14.基本偏差:標準表中列出,用以確定公差帶相對于零線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為靠近零線的那個偏差。15.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結合的孔和軸公差帶之間的關系。16.間隙與過盈:孔的尺寸減去相配合的軸的尺寸所得的代數差。此差值為正時間隙;為負時是過盈。17.間隙配合:具有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18.過盈配合:具有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19.過渡配合:可能具有間隙或過盈的配合。此時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相互交疊。20.最小間隙:對間隙配合,孔的最小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大極限尺寸所得的代數差(參看間隙配合公差帶圖)。21.最大間隙:對間隙配合或過渡配合,孔的最大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小極限尺寸所得的代數差。22.最小過盈:對過盈配合,孔的最大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小極限尺寸所得的代數差。23.最大過盈:對過盈配合或過渡配合,孔的最小極限尺寸減軸的最大極限尺寸所得的代數差。24.配合公差: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配合公差對間隙配合,等于最大間隙與最小間隙之代數差的絕對值;對過盈配合,等于最小過盈與最大過盈之代數差的絕對值;對過渡配合,等于最大間隙與最大過盈之代數差的絕對值。配合公差又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之軸公差之和。25.基孔制:基本偏差為一定的孔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軸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基孔制的孔為基準孔,標準規定的基準孔,其下偏差為零。26.基軸制: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有效期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基軸制的軸為基準軸,標準規定的基準軸,基上偏差為零。27.最大實體狀態(簡稱MMC)和最大實體尺寸:孔或軸具有允許的材料量為最多時的狀態,稱為最大實體狀態(MMC)。在此狀態下的極限尺寸,稱為最大實體尺寸,它是孔的最小極限尺寸和軸的最大極限尺寸的統稱。28.最小實體狀態(簡稱LMC)和最小實體尺寸:孔或軸具有允許的材料量為最少時的狀態,稱為最小實體狀態(LMC)。在此狀態下的極限尺寸,稱為最小實體尺寸,它是孔的最大極限尺寸和軸的最小極限尺寸的統稱。29.孔或軸的作用尺寸:在配合面的全長上,與實際孔內接的最大理想軸的尺寸,稱為孔的作用尺寸;與實際軸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稱為軸的作用尺寸。30.基本尺寸分段:對基本尺寸的分段規定如下:基本尺寸分段主段落中間段落大于至大于至—33661010181014141818301824243030503040405050805065658080120801001001201201801201401401601601801802501802002002252252502503152502802803153154003153553554004005004004504505005006305005605606306308006307107108008001000800900900100010001250100011201120125012501600125014001400160016002000160018001800200020002500200022402240250025003150250028002800315031.標準公差的等級、代號及數值:標準公差分20級。即:IT01、IT0、IT1至IT18。IT表示標準公差,公差等級的代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從IT01至IT18等級依次降低。32.基本偏差的代號:基本偏差的代號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寫的為孔,小寫的為軸,各28個。孔:A、B、C、CD、D、E、EF、FG、G、H、J、JS、K、M、N、P、R、S、T、U、V、X、、Z、ZA、ZB、ZC。軸:a、b、c、cd、d、e、ef、f、fg、g、h、j、js、k、m、n、p、r、s、t、u、v、x、y、z、za、ab、zc。其中,H代表基準孔,h代表基準軸。33.偏差代號:偏差代號規定如下:孔的上偏差ES;孔的下偏差EI;軸的上偏差es;軸的下偏差ei;34.軸的極限偏差:軸的基本偏差:從a到h為上偏差;從I到zc為下偏差。軸的另一個偏差(下偏差或上偏差),根據軸的基本偏差和標準公差,按以下公式計算:ei=es-IT或es=ei+IT35.孔的極限偏差:孔的基本偏差:從A至H為下偏差;從J到ZC為上偏差。孔的另一個偏差(上偏差或下偏差),根據孔的基本偏差和標準公差,按以下公式計算:ES=EI+IT或EI=ES-IT36.公差帶代號:孔、軸公差代號用基本偏差代號與公差等級代號組成。例如:H8、F8、K7、P7等為孔的公差帶代號;h7、f7、k6、p6等為軸的公差帶代號;+0。039+0。0390+0。0390孔:φ50H8、φ500、φ50H8(0)-0。0500-0。0500軸:φ50f7、φ50-0.025、-0。0500-0。050037.基準制:標準規定有基孔制和基軸制。在一般情況下,優先采用基孔制。如有特殊需要,允許將任一孔、軸公差帶組成配合。38.配合代號:用孔、軸公差帶的組合表示,寫成分數形式,分子為孔的,分母為軸的。例如:H8/f7或H8f7表示方法可用以下示例之一:φ50H8/f7或φ50H8f710H7/n6或10H7n639.配合分類:標準的配合有三類,即間隙配合、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屬于哪一類配合取決于孔、軸公差帶的相互關系。基孔制(基軸制)中:a到h(A到H)用于間隙配合j到zc(J到ZC)用于過渡配合和過盈配合。注:以基孔制為例,軸的基本偏差(此時為下偏差)的絕對值大于或等于孔的標準公差時,為過盈配合,反之為過渡配合。如:φ30H7/p6、φ30H6/n5均為過盈配合,φ30H8/p7、φ30H7/n6 則為過渡配合。40.公差帶及配合的選用原則:孔、軸公差帶及配合,首先采用優先公差帶及優先配合;其次采用常用公差帶及常用配合,再次采用一般用途公差帶。41.極限尺寸判斷原則(泰勒原則):孔或軸的作用尺寸不允許超過最大實體尺寸。即對于孔,其作用尺寸應不小于最小極限尺寸;對軸,則應不大于最大極限尺寸。在任何位置上的實際尺寸不允許超過最小實體尺寸。即對于孔,其實際尺寸應不大于最大極限尺寸;對于軸,則應不小于最小極限尺寸。42.溫度條件:標準規定的數值均以標準溫度(20℃)時的數值為準。二、未注公差尺寸的極限偏差1、標準規定的極限偏差適用于金屬切削加工的尺寸,也可用于非切削加工的尺寸。2、上未注公差尺寸的極限偏差,按本標準規定的系列,由相慶的技術文件作出具體規定。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級規定為IT12至IT18。一般孔用H;軸用h;長度用±1/2IT(即JS或js)。必要時可不分孔、軸或長度,均可采用±1/2IT(即JS或js)三、形狀和位置公差零件和產品質量的好壞,主要由材料、熱處理以及機械加工方面的因素所決定,凡屬機械加工方面的因素統稱加工精度。加工精度除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外,還有形狀精度和位置精度。形狀精度用形狀公差表示,它是零件要素(指構成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面)對實際形狀對理想形狀的允許變動量;位置精度用位置公差表示,它是零件要素的實際位置對理想位置的允許變動量。形狀和位置公差(簡稱形位公差)是評定產品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技術圖樣中,形狀和位置公差應采用代號標注。當無法采用代號標注時,允許在技術要求中用文字說明。形狀和位置公差的分類和符號形位公差代號包括:形位公差有關項目符號,形位公差框格和指引線;形位公差數值和其它有關符號;基準符號。形位公差的分類和符號見下表。分類項目符號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廓度面輪廓度分類項目符號位置公差定向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定位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跳動圓跳動全跳動當形位公差的公差帶為圓或圓柱時,應在公差數值前加注符號“φ”或“R”,當公差帶為圓球時,應在公差數值前加注符號“球φ”或“球R”。對形位公差有附加要求時,則應在相應的公差數值后面加注有關符號。形位公差標注與說明被測要素用帶箭頭的指引線與公差框格的一端相連。指引線的箭應指向公差帶的寬度方向(或直徑方向)。基準要素用帶基準符號的連線與公差框格的另一端相連。基準符號的邊線必須與基準要素垂直,當基準符號不便直接與公差框相連進,采用基準代號標注。采用基準代號標注時,須在公差框格第三格(多基準順序向右排列)內填寫與基準代號相同的字母。形位公差數值用數字填寫在形位公差框格內,如無附加說明,則箭頭所指即為測范圍的形位公差。框格內第一格為形位公差符號;第二格為形位公差數值和有關符號;第三框格和以后各格為基準代號、字母和有關號。1)形狀和位置公差定義形狀公差項目公差帶定義一直線度在給定平面內: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在給定方向上:當給定一個方向時,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線之間的區域;當給定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時,公差帶是正截面尺寸為公差值t1×t2的四棱柱內的區域。在任意方向上: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內的區域。二平面度公差帶是距離公差值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三圓度公差帶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公差值t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四圓柱度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t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域五線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圓心應位于理想輪廓上:注:當被測輪廓線相對基準有位置要求時,其理想輪廓線系指相對于基準為理想位置的理想輪廓線。六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球心應位于理想輪廓面上。注:當被測輪廓面相對基準有位置要求時,其理想輪廓面系指相對于基準為理想位置的理想輪廓面七平行度在給定方向上:當給定一個方向時,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準平面(或直線、軸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給定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時,是正截面尺寸為公差值t1×t2且平行于基準軸線的四棱柱內的區域七平行度在任意方向上: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準軸線的圓柱面內的區域。八垂直度在給定方向上:當給定一個方向時,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準平面(或直線、軸線)的兩平行平面(或直線)之間的區域;當給定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時,是正截面為公差值t1×t2,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四棱柱內的區域2.在任意方向上: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圓柱面內的區域。九傾斜度在給定的方向上: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平面(或直線、軸線)成理論正確角度的兩平行平面(或直線)之間的區域。在任意方向上: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平面成理論正確角度的圓柱面內的區域。十同軸度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圓柱面內的區域十一對稱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相對基準中心平面(或中心線、軸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或直線)之間的區域,若給定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則是正截面為公差值t1×t2的四棱柱內的區域十二位置度點的位置度: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且以點的理想位置為中心的圓或球內的區域。承上頁十二位置度線的位置:在給定方向上:當給定一個方向時,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中心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