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地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泰山學院_第1頁
中國歷史地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泰山學院_第2頁
中國歷史地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泰山學院_第3頁
中國歷史地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泰山學院_第4頁
中國歷史地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泰山學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歷史地理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泰山學院第一章單元測試

下面哪一個題目不屬于歷史地理研究的范圍

A:泰安沿革B:五百年來山東的氣候變遷C:重訪千年古城D:九朝古都的今昔

答案:重訪千年古城歷史地圖的主要特點是

A:古今對照B:附有歷史資料C:年代悠久D:顯示的是過去的地理要素

答案:顯示的是過去的地理要素關于中國的歷史地理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歷史文獻保存情況不好B:歷史文獻覆蓋范圍廣C:歷史文獻記錄內容豐富D:歷史文獻延續時間長

答案:歷史文獻保存情況不好孔子說“禮失求諸野”,這里的“諸野”可以理解為

A:地域文化B:方言文化C:民間信仰D:傳統文化

答案: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A:該區域文化明顯比周圍區域的文化更先進B:該區域文化歷史明顯比周圍區域的文化歷史更悠久C:該區域文化明顯比周圍區域的文化更具影響力D:該區域的文化和周圍區域文化有明顯的差異

答案:該區域的文化和周圍區域文化有明顯的差異

第二章單元測試

是中國傳統沿革地理學集大成者,著有《歷代輿地圖》。

A:魏源B:楊守敬C:朱祖熹D:顧祖禹

答案:楊守敬

開始,整個東亞地區都進入到低溫氣候,氣溫比現在低1.8℃。

A:8B:12C:5D:18

答案:12公元前1100年左右為近5000年來第一個

,持續時間達200年。

A:溫暖期B:寒冷期C:干濕交替期D:其余選項均錯

答案:寒冷期明清小冰期,又稱

,由于地方志的興起,對災害氣象的關注和記載比以往世代更多。

A:小冰期B:其余均正確C:方志期D:災害期

答案:方志期第四紀又被稱為

,到距今1萬年左右的全新世時期,人類開始進入農業文明。

A:燕山期B:靈生代C:恐龍期D:冰河期

答案:靈生代

在《古地理學》中,提出,更新世早期中國氣候已經明顯分成三個動態大區:東部季風區、內陸干旱區和青藏高原區。

A:胡煥庸

B:李四光C:周延儒D:竺可楨

答案:周延儒在

中,我國氣候普遍寒冷,代表寒冷氣候的猛犸象-披毛犀動物群遺體在東北和華北等地大量發現。

A:大理冰期B:鄱陽冰期C:大姑冰期D:廬山冰期

答案:大理冰期漢武帝時已經將農牧分界線推至

以北地區,并在東漢時期形成農牧雜處的過渡帶。

A:賀蘭山B:潼關C:函谷關D:河套

答案:河套根據滿志敏和朱士光以及王錚等人的研究,

以后是氣候轉折的過渡期,寒冷干燥天氣持續到五代時期。

A:十三世紀B:十一世紀C:九世紀D:八世紀

答案:九世紀《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的作者是

A:竺可楨B:馮景蘭

C:李四光D:葉篤正

答案:竺可楨

第三章單元測試

是植被變遷的主導因素,但是歷史時期的人為因素也不可小覷。

A:水文B:土壤C:地貌D:氣候

答案:氣候在

結束后的全新世,由于全球性的溫暖濕潤氣候,形成了現今植物分布的區域狀態。

A:間冰期B:第四紀冰期C:其余選項均不正確D:小冰期

答案:第四紀冰期在我國主要分為三個地段,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北部的草原和荒漠、東部自北而南分布的各種

。

A:草帶B:荒漠帶C:林帶D:森林灌木帶

答案:林帶新石器時代,溫帶和亞熱帶北界高于現在的

緯度,其中暖溫帶考擴東北、華北與黃土高原的大部分。

A:3-4個B:4-5個C:2-3個D:其余選項均不正確

答案:2-3個距今

年的秦安大地灣遺址,出土了大量木結構房屋遺存,柱洞面積之大,足以證明當時所用木料的粗壯。

A:6000-4000B:5000-4000C:7000-4000D:8000-5000

答案:8000-5000

中國大陸地區森林覆蓋率為49.6%,南方地區甚至超過90%。華北平原和中原地區,森林茂密,禽獸逼人。

A:先秦時期B:隋唐時期C:魏晉時期D:秦漢時期

答案:先秦時期比利時傳教士

著有《韃靼旅行記》,提到長白山是韃靼人,亦既滿洲人的祖先居住地方、民族發源地。

A:湯若望

B:利瑪竇C:羅明堅D:南懷仁

答案:南懷仁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

時期,太行山麓就進入到耒耜農業,到戰國時代河南中部已經“無長木”。

A:紅山B:裴李崗C:大地灣D:龍山

答案:裴李崗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趨勢是栽培植被不斷擴展,

逐漸縮減。

A:自然植被B:草場C:人工植被D:灌木帶

答案:自然植被十六國時期,后趙石虎將

辟為獵場,北魏時期黃河兩岸千里之地成為牧馬草場。

A:河東B:河南C:其余選項均不正確D:豫東和魯西

答案:豫東和魯西

第四章單元測試

徐壽的《三國志》中記載曹沖所稱的象,還是孫權從

捕獲而送來的。

A:江南地區B:東北地區C:西北地區D:嶺南地區

答案:江南地區三星堆出土了完整的未加工象牙80余根,金沙遺址出土了1000余根,遠遠超過了同時期中原地區強大的

。

A:良渚古國B:石峁古國C:二里頭王朝D:商周王朝

答案:商周王朝野生亞洲象在春秋戰國時期,其分布北方邊界在

一線,主要集中于上游的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

A:潼關B:秦嶺淮河C:山海關D:陰山

答案:秦嶺淮河

是目前我國亞洲象唯一殘存地區,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其分布自春秋至今從未間斷。

A:廣東地區B:海南地區C:廣西地區D:云南地區

答案:云南地區

在我國古籍中稱“澤獸”,又名“四不象”,原產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

A:旱獺B:麋鹿C:水獺D:貂

答案:麋鹿

又名印度虎,世界第二大虎亞種,是目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亞種,是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之一。

A:其余選項均正確B:孟加拉虎C:亞洲虎D:華南虎

答案:孟加拉虎

第五章單元測試

先秦時期主要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在3000年的時間內決口多達1500多次,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

A:海河B:其余選項均不正確C:黃河D:淮河

答案:黃河長江流域中游的

,在統一河床形成以后,造成遠古以來就有的云夢大澤瓦解,以后形成了廣闊的兩湖平原糧食基地。

A:漢江B:長江C:珠江D:荊江

答案:荊江洞庭湖從新石器時期的平原變為明代“方八九百里”的大湖,而

則從全新世的沼澤變成今日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A:洪澤湖B:微山湖C:鄱陽湖D:青海湖

答案:鄱陽湖近5000年來中國主要水系水文變化,總的趨勢是江河

普遍減少,水位季節性變福增大,河流和湖泊資源日益斷流、干涸。

A:干流量B:地下流量C:徑流量D:地表流量

答案:徑流量戰國中期以前,三條穩定的大型河道,分別見于《禹貢》、

和《漢書》記載,或同時存在,或迭為主次。

A:《山海經》B:《西域水道記》C:《史記》D:《水經注》

答案:《山海經》

第六章單元測試

羈縻府州是()代設置的一種特定的地方行政區劃體系。

A:隋代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唐朝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廢方鎮,形成()的三級制。

A:路-州-郡

B:路-州-縣?

C:道-州-郡

D:道-州-縣?

答案:路-州-縣?

漢武帝時,設置的河西四郡是_____

A:安定、武威、酒泉、西海

B:張掖、五原、敦煌、北地

C:酒泉、西海、敦煌、武威

D:武威、酒泉、張掖、敦煌

答案:武威、酒泉、張掖、敦煌

下列關于東漢刺史制度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其余選項均對B:郡守不需通過刺史向皇帝匯報????

C:東漢時刺史沒有固定的駐地????

D:東漢末年,朝廷給了刺史更大權力???

答案:東漢末年,朝廷給了刺史更大權力???

哪一種政區主要設置于少數民族地區:___?

A:都護府

B:廳

C:節度使

D:雙頭郡

答案:都護府

第七章單元測試

西漢時期沿襲秦代移民政策的目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抵御外敵

B:充實關中

C:打擊豪強

D:加強邊防

答案:打擊豪強

唐代前期,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以長安為中心的()和以洛陽為中心的都畿道。

A:隴右道

B:京畿道C:劍南道D:河東道

答案:京畿道漢代的人口調查,()和()是并列的。

A:戶數;人數B:口數;丁數C:戶數;口數D:其余選項均不正確

答案:戶數;口數清代康熙乾隆年間,人口大增,當時全國人口最密集的有太湖流域、()和大運河沿岸地區。

A:黃河沿線B:長江沿線C:珠江流域D:太行山沿線

答案:長江沿線北宋末年,黃河流域出現了歷史上又一次大規模北方人口南遷,其中南渡人口最集中的是()

A:山東B:河南C:四川D:兩浙路

答案:兩浙路

第八章單元測試

“蘇湖熟,天下足”這句俗語出現于______,在民間非常流行,反映出當時太湖平原地區糧食種植的發達。

A:宋代

B:明清

C:元代

D:唐代

答案:宋代

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于早秈稻,原產越南中南部,優點較多,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余日。北宋初年首先傳入我國______地區。

A:云南

B:廣西

C:廣東

D:福建

答案:福建

明朝中后期,外來作物不斷被引進中國,下列組合中屬于此時引進作物的是_______。

A:花生、馬鈴薯、玉米、黃瓜

B:番薯、石榴、煙草、番椒

C:玉米、花生、胡椒、煙草

D:馬鈴薯、玉米、番薯、花生

答案:馬鈴薯、玉米、番薯、花生

漢朝初年,西漢政府與匈奴的農牧分界線延續了戰國時期的劃分,大致以___、____為界。

A:云中、代郡

B:朝那、膚施

C:酒泉、張掖

D:關東、關西

答案:朝那、膚施

中國古代農業區,關東農業區和關西農業區的劃分,是以_____為界。

A:秦嶺、淮河

B:崤山、函谷關

C:黑河、騰沖

D:禹門口、碣石

答案:崤山、函谷關

第九章單元測試

19世紀中葉以后,隨著“洋紙”的傳入和傾銷,從傳統的中國造紙業急劇衰落,造紙業地理格局發生大變。()成為中國造紙業一大中心。

A:廣州B:武漢C:上海D:北京

答案:上海開寶年間,在成都雕成的《大藏經》十三萬版,又稱為(

),后運至汴京印制

A:永樂南藏

B:開寶佛經C:成都經D:開寶藏

答案:開寶藏明清時期,棉織業分布地域廣大,其中太湖流域的蘇、松、常三府為全國棉織業中心。尤其是____所產最為精良,不僅行銷全國,還遠銷日本,號稱“衣被天下”。

A:江寧府B:常州府C:松江府D:廣州府

答案:松江府唐代的造紙原來源增多,其中,()在此時最為流行。

A:混合紙B:藤紙C:竹紙D:麻紙

答案:藤紙用竹子造紙,原料容易獲取,因此,竹紙從()開始出現之后,成為南方常用的造紙原料。

A:唐代B:宋代C:清代D:明代

答案:宋代

第十章單元測試

中國古代商業的分布與發展受交通因素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地方是()

A:水陸、水路相交的地方

B:城市間的中點

C:其余選項都對D:驛站所在地

答案:其余選項都對在近代,()是因為修鐵路而興起建立的城市。

A:沈陽

B:雙鴨山

C:阜新

D:哈爾濱

答案:哈爾濱

海上貿易的繁盛對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元代,()取代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第一大港,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船云集于此,盛極一時。

A:萊州B:泉州C:寧波D:廣州

答案:泉州秦代從咸陽通往九原郡的北路干線稱為

A:秦直道B:子午道C:中心干道D:回中道

答案:秦直道宋元時期海上貿易發達,當時從東北去高麗和日本,主要從()和()兩處出發。

A:密州;泉州

B:廣州;明州C:萊州;廣州D:登州;明州

答案:登州;明州

第十一章單元測試

相對其他吳語,杭州話更偏向官話,帶有北方口音。這一現象被稱為()。

A:文化島

B:文化半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