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結構設計工作指導書TOC\o"1-2"\h\u18555第一章工程結構設計基礎 3275281.1結構設計概述 3192411.2結構設計原則 3178191.3結構設計標準與規范 428472第二章結構設計流程 4145202.1設計前期準備 455362.1.1項目資料收集 4280022.1.2設計團隊組建 427152.1.3設計任務書編制 4137322.2設計方案制定 571312.2.1結構體系選擇 594592.2.2結構布置與構件設計 5167382.2.3結構計算與優化 5174412.3設計方案審核與修改 5302502.3.1設計方案審查 5107322.3.2設計方案修改 517932.4施工圖繪制與審查 5176382.4.1施工圖繪制 544132.4.2施工圖審查 518895第三章結構力學分析 5307873.1結構力學基本理論 545083.1.1桿件內力分析 640713.1.2桿件應力與應變關系 6196363.1.3結構穩定性分析 6274433.2結構力學分析方法 6238603.2.1解析法 6312653.2.2數值法 6307783.3結構力學分析軟件應用 6138853.3.1結構力學分析軟件概述 6282853.3.2結構力學分析軟件功能 7238903.3.3結構力學分析軟件應用實例 716067第四章結構材料選擇與應用 7293294.1材料功能與選用原則 7268704.1.1材料功能 7168464.1.2選用原則 7283854.2常用結構材料介紹 8158164.2.1鋼材 861134.2.2混凝土 865564.2.3木材 8304754.2.4磚、砌塊和石材 8160744.3材料質量檢驗與控制 8285684.3.1材料質量檢驗 831964.3.2材料質量控制 84501第五章結構設計計算 9291675.1結構設計計算基本原理 9146285.2結構設計計算方法 9177045.3結構設計計算軟件應用 927871第六章結構抗震設計 101006.1抗震設計基本概念 1071806.2抗震設計方法與要求 1091796.2.1抗震設計方法 1091646.2.2抗震設計要求 1199376.3抗震設計案例分析 1131339第七章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設計 11312487.1結構安全性設計原則 1267737.1.1引言 12213177.1.2結構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12131967.1.3結構安全性設計原則 1248957.2結構耐久性設計方法 12169297.2.1引言 1279637.2.2結構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1242547.2.3結構耐久性設計方法 1339477.3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評估 1348527.3.1引言 13232297.3.2結構安全性評估 13219267.3.3結構耐久性評估 1320941第八章結構設計優化 13111748.1結構優化設計基本原理 13134088.2結構優化設計方法 1450768.3結構優化設計案例分析 144927第九章結構施工與驗收 15234479.1結構施工準備 1538249.1.1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 15284669.1.2施工組織設計 15166959.1.3施工隊伍及人員培訓 1535159.2結構施工過程控制 16203929.2.1施工材料質量控制 1615099.2.2施工工藝控制 16224869.2.3施工質量控制 1625539.2.4施工安全管理 16107199.3結構施工驗收標準與流程 16237289.3.1驗收標準 16113629.3.2驗收流程 1626064第十章結構設計管理與質量控制 172384510.1結構設計管理原則 172988110.1.1符合國家法規和標準 171535010.1.2以人為本 172668810.1.3系統化管理 17654210.1.4動態調整與優化 172830410.2結構設計質量管理方法 172111210.2.1設計標準化 172583210.2.2設計審查與審批 173233410.2.3設計變更控制 172417310.2.4設計交底與溝通 17762810.3結構設計項目風險控制 172110010.3.1風險識別 182624610.3.2風險評估 181375310.3.3風險應對策略 1832710.3.4風險監控與調整 18第一章工程結構設計基礎1.1結構設計概述結構設計是工程結構建設中的關鍵環節,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美觀性。結構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依據工程需求、地理環境、材料特性等因素,運用力學原理和設計方法,進行結構體系的規劃、構件的布置及尺寸的確定。結構設計不僅要求滿足功能需求,還要保證結構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1.2結構設計原則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安全性原則:保證結構在正常使用和極端條件下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防止結構破壞和失效。(2)可靠性原則:在結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材料、施工、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保證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功能。(3)經濟性原則:在滿足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力求降低結構成本,實現經濟合理。(4)美觀性原則:在結構設計中,注重造型、比例、線條等美學要素,使結構具有和諧、協調的外觀。(5)創新性原則:在結構設計中,積極引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結構功能,降低資源消耗。1.3結構設計標準與規范結構設計標準與規范是指導結構設計的重要依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國家標準:如《建筑結構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這些標準規定了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計算方法、材料要求等。(2)行業標準:如《鋼結構設計規范》、《橋梁結構設計規范》等,這些標準針對特定領域或工程類型,對結構設計提出具體要求。(3)地方標準: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適用于本地區的結構設計標準,如《北京市建筑結構設計規范》等。(4)企業標準:企業內部制定的結構設計標準,用于指導企業內部工程項目的結構設計。(5)國際標準:如ISO標準、歐洲標準等,這些標準在國際范圍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結構設計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和掌握相關標準與規范,保證設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實際需求。同時結構設計人員還需不斷更新知識,跟蹤國內外結構設計領域的最新發展,以提高自身設計水平。第二章結構設計流程2.1設計前期準備2.1.1項目資料收集在結構設計前期,首先需要對項目資料進行全面的收集,包括但不限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筑設計方案、地質勘察報告、施工圖紙審查意見、相關政策法規及行業標準等。這些資料將為結構設計提供基礎數據和依據。2.1.2設計團隊組建根據項目規模和特點,組建結構設計團隊,包括結構工程師、助理工程師、設計師等。團隊成員需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保證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2.1.3設計任務書編制設計團隊根據項目資料和設計要求,編制設計任務書,明確設計目標、設計原則、設計依據、設計范圍等內容,為后續設計工作提供指導。2.2設計方案制定2.2.1結構體系選擇根據建筑功能、結構安全、經濟合理性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結構體系。結構體系選擇應充分考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抗震設防烈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2.2.2結構布置與構件設計在確定結構體系后,進行結構布置,包括柱、梁、板、基礎等主要構件的布置。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載、材料功能等因素,進行構件設計,保證結構安全、可靠、經濟。2.2.3結構計算與優化采用結構分析軟件進行結構計算,對結構受力功能進行分析,保證結構滿足設計要求。根據計算結果,對結構進行優化,提高結構安全性和經濟性。2.3設計方案審核與修改2.3.1設計方案審查設計方案完成后,需提交給上級主管部門或專業審查機構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結構安全、抗震設防、材料選用、施工技術等方面。2.3.2設計方案修改根據審查意見,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修改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審查意見,保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4施工圖繪制與審查2.4.1施工圖繪制根據設計方案,繪制施工圖,包括結構布置圖、構件詳圖、節點詳圖等。施工圖應清晰、準確、完整,滿足施工要求。2.4.2施工圖審查施工圖繪制完成后,需提交給施工圖審查機構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結構安全、施工可行性、材料選用、施工技術等方面。審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第三章結構力學分析3.1結構力學基本理論結構力學作為工程力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基本理論是研究結構在外力作用下的靜力學和動力學行為。本章主要介紹結構力學的基本理論,包括桿件的內力、應力、應變及位移等基本概念,以及結構的穩定性、強度和剛度等基本性質。3.1.1桿件內力分析桿件內力分析是結構力學的基礎,主要包括拉力、壓力、剪力、彎矩等。通過對桿件內力的分析,可以了解桿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的應力狀態,從而為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分析提供依據。3.1.2桿件應力與應變關系桿件的應力與應變關系是結構力學中的重要內容。根據胡克定律,應力與應變呈線性關系。通過對桿件應力與應變的分析,可以了解桿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的變形情況,為結構的剛度分析提供依據。3.1.3結構穩定性分析結構穩定性分析是研究結構在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否保持原有形態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臨界荷載、失穩形式和穩定性系數等概念。通過對結構穩定性的分析,可以保證結構在設計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3.2結構力學分析方法結構力學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解析法和數值法。本章將分別介紹這兩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應用。3.2.1解析法解析法是結構力學分析的傳統方法,主要包括力學原理、疊加原理和平衡方程等。通過對結構進行受力分析,建立方程組,求解得到結構的內力、位移等參數。解析法適用于簡單結構或規則形狀的復雜結構。3.2.2數值法數值法是結構力學分析的現代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差分法等。數值法通過將結構離散為有限數量的單元,建立單元方程組,求解得到結構的內力、位移等參數。數值法適用于復雜結構或非線性問題。3.3結構力學分析軟件應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結構力學分析軟件在工程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章主要介紹結構力學分析軟件的基本功能和應用。3.3.1結構力學分析軟件概述結構力學分析軟件是指用于求解結構力學問題的計算機程序。它具有輸入、計算、輸出和可視化等功能,可以方便地進行結構力學分析。3.3.2結構力學分析軟件功能結構力學分析軟件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建立模型:通過輸入結構參數,建立結構模型。(2)加載與求解:對結構模型施加荷載,計算結構的內力、位移等參數。(3)結果顯示:以圖形和表格的形式顯示計算結果。(4)分析結果:根據計算結果,分析結構的強度、穩定性等功能。3.3.3結構力學分析軟件應用實例以下以某工程實例介紹結構力學分析軟件的應用:(1)建立模型:輸入結構參數,建立結構模型。(2)加載與求解:對結構模型施加荷載,計算結構的內力、位移等參數。(3)結果顯示:通過圖形和表格顯示計算結果。(4)分析結果:根據計算結果,分析結構的強度、穩定性等功能。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構力學分析軟件在工程設計中的重要作用,為結構工程師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分析手段。第四章結構材料選擇與應用4.1材料功能與選用原則4.1.1材料功能在工程結構設計中,材料功能是影響結構安全、耐久性和經濟性的關鍵因素。材料功能主要包括力學功能、物理功能、化學功能和工藝功能等方面。力學功能包括強度、韌性、塑性、硬度等;物理功能包括密度、熔點、導熱性、導電性等;化學功能包括耐腐蝕性、抗氧化性等;工藝功能包括焊接性、可加工性等。4.1.2選用原則結構材料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1)滿足結構設計要求:根據結構的使用功能、承載能力、耐久性等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2)安全可靠:保證材料在正常使用條件下,能夠承受各種荷載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功能。(3)經濟合理:在滿足結構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價格適中、供應充足的材料。(4)施工方便:選擇易于施工、安裝的材料,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4.2常用結構材料介紹4.2.1鋼材鋼材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程結構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功能、焊接功能和可加工功能。常用的鋼材有碳素鋼、低合金鋼和高強度鋼等。4.2.2混凝土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壓強度、抗滲功能和耐久性。常用的混凝土有普通混凝土、高強度混凝土和纖維增強混凝土等。4.2.3木材木材是一種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功能、保溫功能和裝飾功能。常用的木材有軟木和硬木等。4.2.4磚、砌塊和石材磚、砌塊和石材是傳統的建筑材料,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和耐久性。常用的有燒結磚、混凝土砌塊和天然石材等。4.3材料質量檢驗與控制4.3.1材料質量檢驗材料質量檢驗是保證結構安全的關鍵環節。檢驗內容主要包括:(1)力學功能檢驗:檢驗材料的強度、韌性、塑性等功能。(2)物理功能檢驗:檢驗材料的密度、熔點、導熱性等功能。(3)化學功能檢驗:檢驗材料的耐腐蝕性、抗氧化性等功能。(4)工藝功能檢驗:檢驗材料的焊接性、可加工性等功能。4.3.2材料質量控制材料質量控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原材料采購:選擇具有良好信譽和質量保證的原材料供應商。(2)生產工藝控制:嚴格遵循生產工藝流程,保證材料質量。(3)質量檢驗與監控:對生產過程中的材料進行定期檢驗,及時發覺并解決問題。(4)施工管理:加強施工現場的材料管理,保證材料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第五章結構設計計算5.1結構設計計算基本原理結構設計計算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力學原理、材料力學原理以及結構力學原理。力學原理主要研究力與物體運動狀態的關系,包括靜力學和動力學兩部分。在結構設計中,靜力學原理是基礎,主要應用于確定結構在各種靜力作用下的內力、位移和穩定性等。材料力學原理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和破壞規律。在結構設計中,材料力學原理主要用于分析材料在各種應力狀態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以及材料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功能變化。結構力學原理主要研究結構體系在各種外力作用下的內力、位移和穩定性。結構力學原理包括線性力學和非線性力學兩部分。線性力學適用于小變形、線性彈性材料和小位移的情況,而非線性力學則適用于大變形、非線性彈性材料和大位移的情況。5.2結構設計計算方法結構設計計算方法主要包括解析法和數值法。解析法是通過解析公式和圖表求解結構內力、位移和穩定性等的方法。解析法適用于簡單結構和典型問題,具有計算簡便、結果精確的優點。但解析法在處理復雜結構和非線性問題時,往往難以得到滿意的結果。數值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差分法、加權殘值法等。有限元法是目前工程結構設計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它將結構離散為有限數量的單元,通過單元分析得到結構的整體功能。有限元法適用于復雜結構、非線性問題和動態分析,但計算過程相對復雜,需要借助計算機軟件完成。5.3結構設計計算軟件應用結構設計計算軟件是現代結構設計的重要工具,它能夠輔助工程師進行結構分析、設計和優化。常用的結構設計計算軟件有ANSYS、SAP2000、ETABS等。ANSYS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有限元分析軟件,適用于各種結構分析問題。它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模型和單元類型,能夠模擬各種復雜結構和非線性問題。SAP2000是一款針對建筑結構設計的分析軟件,具有操作簡便、計算速度快的特點。它適用于高層建筑、橋梁等結構的設計計算。ETABS是一款專業的建筑結構設計軟件,具有強大的結構分析能力和豐富的設計功能。它能夠進行結構整體分析、構件設計和施工圖繪制等。結構設計工程師應根據具體工程需求,合理選擇結構設計計算軟件,充分發揮軟件的優勢,提高結構設計質量和效率。在實際應用中,工程師應熟練掌握軟件操作,了解其基本原理,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工程師還需關注軟件更新,及時了解新技術和新方法,為結構設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第六章結構抗震設計6.1抗震設計基本概念結構抗震設計是指在地震作用下,保證結構在預期的地震影響下能夠保持必要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減輕地震對結構造成的破壞。抗震設計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是指地震時地面運動對結構產生的動態作用力。地震作用的大小與地震的強度、震中距、場地條件等因素有關。(2)地震響應:地震響應是指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動態反應,包括結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地震響應的大小與結構的動力特性、地震作用等因素有關。(3)抗震設防類別:根據建筑的重要性、使用功能和地震風險,將建筑分為不同的抗震設防類別。我國抗震設防類別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4)抗震設計原則:抗震設計應遵循“安全、經濟、合理、可靠”的原則,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6.2抗震設計方法與要求6.2.1抗震設計方法(1)反應譜法:反應譜法是根據地震響應譜,計算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響應值。該方法適用于線性彈性結構。(2)時程分析法:時程分析法是通過模擬地震波,計算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動態響應。該方法適用于非線性結構。(3)能量法:能量法是根據結構的能量消耗原理,計算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響應。該方法適用于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耗散特性。6.2.2抗震設計要求(1)結構體系:抗震設計應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2)結構構件:抗震設計應對結構構件進行強度、剛度、穩定性等方面的計算,保證構件在地震作用下不發生破壞。(3)連接節點:抗震設計應重視連接節點的構造和強度,保證節點在地震作用下不發生破壞。(4)地基與基礎:抗震設計應考慮地基與基礎的穩定性,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地基與基礎不發生破壞。6.3抗震設計案例分析以下為某多層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案例分析:(1)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某多層框架結構,共10層,層高3.6m,建筑高度36m。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2)地震作用計算:根據工程所在地區的地震設防烈度,采用反應譜法計算地震作用。(3)結構響應計算:采用時程分析法計算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響應。(4)結構構件設計:根據抗震設計要求,對結構構件進行強度、剛度、穩定性等方面的計算。(5)連接節點設計:重視連接節點的構造和強度,保證節點在地震作用下不發生破壞。(6)地基與基礎設計:考慮地基與基礎的穩定性,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地基與基礎不發生破壞。通過以上抗震設計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抗震設計在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在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相關規范和標準,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第七章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設計7.1結構安全性設計原則7.1.1引言結構安全性是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核心要素,旨在保證結構在預期使用期限內,能夠承受各種荷載作用,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免受損失。本節主要闡述結構安全性設計的基本原則。7.1.2結構安全性的基本要求(1)滿足極限狀態要求: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不應出現破壞、失穩等極限狀態。(2)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結構應具備足夠的承載能力,以承受各種可能的荷載作用。(3)保證結構的整體穩定性:結構在受到荷載作用時,應保持整體穩定,防止產生局部失穩現象。(4)考慮結構的冗余性:在結構設計中,應考慮一定的冗余,以應對不可預見的荷載作用。7.1.3結構安全性設計原則(1)以概率論為基礎:結構安全性設計應采用概率論方法,對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安全性進行評估。(2)采用分項系數法:將各種荷載、材料、施工等因素的可靠性指標分配到各個分項,以實現對結構安全性的綜合控制。(3)遵循規范要求:結構安全性設計應遵循相關規范,保證結構滿足規定的安全要求。7.2結構耐久性設計方法7.2.1引言結構耐久性是保證工程結構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能夠保持其功能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標。本節主要介紹結構耐久性設計的方法。7.2.2結構耐久性的基本要求(1)材料選擇:選擇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材料,以適應各種環境條件。(2)結構構造:合理設計結構構造,減少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損傷。(3)防護措施:針對不同環境條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提高結構的耐久性。7.2.3結構耐久性設計方法(1)環境作用分析:分析結構所在環境的特點,確定環境作用對結構的影響。(2)材料功能評估:評估所選材料的耐久功能,保證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能夠滿足結構安全性要求。(3)結構構造優化:通過優化結構構造,提高結構的耐久性。(4)防護措施設計:根據結構所在環境,設計相應的防護措施,提高結構的耐久性。7.3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評估7.3.1引言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評估是對工程結構在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進行評價的重要手段。本節主要闡述結構安全性與耐久性評估的方法。7.3.2結構安全性評估(1)荷載作用分析:分析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可能受到的各種荷載作用。(2)結構響應分析:計算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響應,判斷結構是否滿足安全性要求。(3)評估方法:采用概率論、分項系數法等方法,對結構安全性進行評估。7.3.3結構耐久性評估(1)環境作用分析:分析結構所在環境的特點,確定環境作用對結構的影響。(2)材料功能評估:評估所選材料的耐久功能,判斷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是否滿足結構安全性要求。(3)評估方法:采用壽命預測、損傷評估等方法,對結構耐久性進行評估。第八章結構設計優化8.1結構優化設計基本原理結構優化設計是在滿足工程結構的功能、安全、經濟、環保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對結構體系、材料功能、構造措施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尋求結構在受力功能、經濟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的最佳方案。結構優化設計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整體性原則:在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結構的整體受力功能,保證結構在靜定、超靜定狀態下均能保持穩定。(2)等效原則:在優化設計過程中,允許采用等效替換的方法,將復雜結構簡化為等效結構,以便于分析和計算。(3)均衡原則:在結構設計中,應均衡考慮結構的受力功能、經濟性、施工便捷性等因素,實現結構設計方案的全面優化。(4)迭代原則:結構優化設計是一個迭代過程,通過不斷地調整設計方案,逐步逼近最優解。8.2結構優化設計方法結構優化設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數學規劃法:以數學規劃理論為基礎,通過構建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求解結構優化問題。(2)遺傳算法:借鑒生物進化原理,采用遺傳操作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具有較強的全局搜索能力。(3)模擬退火算法:模擬固體退火過程,通過不斷調整設計方案,使結構在受力功能、經濟性等方面達到最佳狀態。(4)神經網絡法:利用神經網絡的自學習、自適應能力,對結構設計進行優化。8.3結構優化設計案例分析以下以某大型公共建筑為例,進行結構優化設計案例分析。(1)項目背景該項目為一座大型公共建筑,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筑高度為100米,共25層。結構體系采用框架核心筒結構,核心筒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部框架為鋼結構。在設計過程中,需對結構進行優化,以滿足受力功能、經濟性、施工便捷性等要求。(2)優化設計過程1)分析原始設計方案:對原始設計方案進行詳細分析,包括結構體系、材料功能、構造措施等方面。2)構建優化模型:根據項目特點,選擇合適的優化方法,構建優化模型。本例采用遺傳算法進行優化。3)調整設計方案:通過遺傳操作,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包括結構體系、材料功能、構造措施等方面。4)評估優化結果:對優化后的設計方案進行評估,分析其在受力功能、經濟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的表現。5)迭代優化:根據評估結果,對設計方案進行進一步調整,直至達到最佳狀態。(3)優化成果通過結構優化設計,該項目在受力功能、經濟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具體表現在:1)結構受力功能得到提高,滿足了設計要求。2)經濟效益明顯提升,降低了項目投資成本。3)施工便捷性得到改善,縮短了施工周期。第九章結構施工與驗收9.1結構施工準備9.1.1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施工前,應詳細閱讀并熟悉結構施工圖紙,保證對設計意圖、結構形式、施工方法及構造要求有全面的理解。同時收集相關技術資料,包括材料功能、施工規范、驗收標準等,為施工提供依據。9.1.2施工組織設計根據施工圖紙、技術資料及現場條件,編制結構施工組織設計。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臨時設施等,保證施工過程有序進行。9.1.3施工隊伍及人員培訓組織專業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前的技術培訓,保證施工人員掌握結構施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求。同時加強施工現場管理,保證施工安全、質量、進度得到有效控制。9.2結構施工過程控制9.2.1施工材料質量控制嚴格把關施工材料的質量,包括原材料、構件、連接件等。對材料進行抽樣檢測,保證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不合格材料嚴禁使用,防止因材料問題影響結構安全。9.2.2施工工藝控制按照施工組織設計,嚴格執行施工工藝流程。對關鍵工序、關鍵部位進行重點監控,保證施工質量。同時加強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創新,提高施工效率。9.2.3施工質量控制建立健全施工質量控制體系,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監控。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保證結構質量符合設計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紅河衛生職業學院《學術英語I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焦作市馬村區2025年四下數學期末預測試題含解析
- 小兒護理方面文獻分享
- 廣西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時間序列分析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護理培訓班總結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參展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三次段考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安陽工學院《園林綠植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醫科大學《高級老撾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省白銀市育正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第三次周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DB14∕T 2163-2020 信息化項目軟件運維費用測算指南
- 交換機調試報告范文
- 口服抗凝藥居家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
- DL∕T 860.10-2018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10部分:一致性測試
- DB52-T 1666-2022 公路瓦斯隧道技術規范
- 第8課《建設法治中國》第1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職專用】《職業道德與法治》同步課堂課件
- 三維后裝的護理
- 車輛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公安宣傳培訓班課件
- 中小學必背飛花令詩詞-(春、月、風、花、山、江、人、日、動物、顏色、數字)
- 金屬表面處理中的陶瓷涂層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