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2024-2025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天津市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2024-2025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天津市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2024-2025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天津市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2024-2025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天津市北京師范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2024-2025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年級歷史測試提示:總分100,測試時長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21題,每題3分,共63分)1.秦政權制定多種律令來保障文書的制作、傳遞與保存、其中文書制作的格式和規范稱為“式”。例如,里耶秦簡中的行政文書,就嚴格遵循了“式”的要求。“式”的推行說明秦代()A統一了文字度量衡 B.依靠嚴刑峻法統治C.文書行政的標準化 D.地方治理日趨完善2.賈誼曾說“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篋”。在出土漢簡中,也有記錄吏員考核的文書,上面記載有“能書、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的文字。這可以看出西漢吏員任用注重()A.倫理道德 B.文字技巧 C.法律知識 D.專業技能3.祝歲習俗古已有之。《詩經》云:“稱彼兕觥(酒杯),萬壽無疆。”漢代歲首,皇帝“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民間亦在歲首祭祀,其時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長敬酒祝壽。該習俗A.出現于戰國并興盛于漢代 B.體現禮儀教化與倫理秩序C.植根于我國古代商業文明 D.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4.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詔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詔令提到“參詳舊典,務從寬仁”“民由化穆,非嚴刑所制”“齊之以法,示之以禮”。從上述詔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A.深受儒家影響 B.借鑒南朝經驗C.沿襲鮮卑傳統 D.意在托古改制5.“清樂”源自漢代樂府的俗樂,魏晉時期逐漸雅樂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區的清樂與“羌胡之聲”結合,南朝的清樂則與江南音樂結合,北朝曾改編清樂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統一后重新整理了清樂,隋文帝稱之為“華夏正聲”。清樂的發展說明,魏晉以來A.中原的傳統文化日漸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動增多,不斷交融C.漢代的禮樂制度逐步復原 D.西域文化成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6.《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為武昌太守時“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梁書·張稷傳》亦載:“郁州(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此類記載所反映的現象表明,這一時期()A.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 B.市鎮興起維護了時局穩定C.互市交易促進民族交往 D.榷場的設立帶動民間交流7.“判”是古時官員斷決獄訟的文本,也是唐代銓選官吏的考試科目之一。唐代的《龍筋鳳髓判》是我國完整傳世的一部判例集,通過模擬判例的形式陳述案例緣由,給出判決意見,并進行解釋,為應試者提供了“判”的寫作程式和方法。這說明唐代()A.以法為教,輕視了道德禮義 B.重視家訓,教化滲透至基層C.注重判例解讀,提升官員司法素養 D.強調司法實踐,開創律例合編體例8.唐代詔令用紙書寫,頒下州縣的詔令需長時間傳遞,白麻紙招蟲,不能耐久,故用黃麻;重大詔命或當朝宣命,無須久存,故用白麻。黃輕白重,遂為故事。大約到德宗時,中書只有黃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這折射出()A.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集權加強 C.決策事權轉移 D.科舉影響擴大9.據廣東《博羅縣志》記載,明嘉靖、隆慶年間,該縣出現源自鄉約“約”字地名,如安山約、大連約等,一約轄一村或數村。知縣往往“慎擇鄉約之長”,讓其宣講“高皇帝之六訓”,負責當地保衛事宜。這一記載反映出該縣()A.鄉約與法律合流 B.注重對農民的軍事訓練C.保甲制形同虛設 D.重視對基層社會的治理10.明代繼承前代“以例輔律”的傳統。律一經頒行,即成定制,因而難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補各類“例”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甚至將六部辦定的“成案”提升為“現行則例”。此舉A.提升了社會治理的能力 B.杜絕了司法腐敗的可能C.確保了審判結果的公正 D.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11.明代東南地區四縣役銀分攤表年份地區賦役總額(兩)役銀分攤前役銀分攤后丁銀(兩)田賦(兩)丁銀(兩)田賦(兩)1572福建漳平993267473185218977431582浙江開化224561264898083457189991585廣東順德3458016628179525304292761621南直隸歙縣486092366924940765740952據表1可知,役銀分攤的做法()A.增加了人丁稅額 B.有利于人口的增長C.制約了商業發展 D.強化人身依附關系12.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府對縣以下的鄉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對鄉村的其他事務并不過多干涉,鄉村基本實行自治,這種自治社會也是一種自律社會。可以作為這一觀點依據的是A.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認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備 D.鄉村社會脫離政府的管控13.1897年,因聽聞科舉欲求變新,浙江很多人紛紛購買主張維新的《時務報》,以備應試,但很少有人“真能潛研精討以究中西治亂、強弱之故”;當年科舉考試“猶然故轍”,購報者遂意興索然。此現象說明當時的科舉()A.側重選拔時務人才 B.極大促進西學傳播C.尚未發生實質變化 D.深刻推動制度革新14.優貢考試是清廷廢除科舉后保留的善后舉措。據1907年《時報》載:在浙江優貢考試期間,一位趨新的外地書商發現當地士子對新學的了解相當“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語形容者”,他“不禁為吾浙前途悲”。據此可知,當時()A.風俗習慣新舊雜糅 B.教育近代化艱難起步C社會呈現轉型特征 D.士子對新政缺乏信心15.20世紀30年代,中共中央決定將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政策調整為:給一切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停止沒收富農的土地及財產,允許有產階級代表參加蘇區政權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調整()A.適應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 B.是為武裝反抗國民黨進行社會動員C.表明黨的中心工作以奪取城市為目標 D.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爭取廣泛的支持16.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奪冠,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自1961年起,中國隊連續在三屆世乒賽中戰績輝煌,宣告世界乒壇“中國時代”的到來;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關系僵局。綜上可知,這一時期我國乒乓球運動()A.掀起全球乒乓球熱潮 B.實現了體育強國夢想C.兼具媒介和政治屬性 D.已成為民族文化象征17.2004年7月,“為中國和非洲喝彩——中華文化非洲行”活動在南非開幕。在一個月的時間里,中國組派多個藝術團赴11個非洲國家訪問演出。這是中國在非洲大陸首次舉辦的大規模、綜合性中國文化活動,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的重要舉措。這一活動()A.是中國重視發展周邊關系的具體實踐 B.掀起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建交高潮C.是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深化18.公元前4世紀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觀劇津貼被大幅削減,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對此,演說家伊索克拉底說:“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每個人都想享受由財富帶來的榮耀。而現在,每個人都要辯稱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頭等的罪惡一樣。”上述材料反映出()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對民主制更有信心C.富人經濟負擔在減輕 D.窮人被排擠出城邦事務19.凱撒執政時期,羅馬發行的一些貨幣上,一面是凱撒的側面頭像,另一面記載著他的功績,且內容時有變化,可見羅馬貨幣A.兼具了經濟政治功能 B.彰顯了皇權至高無上C顯示了鑄造工藝高超 D.體現了帝國實力強盛20.維也納會議期間,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糜費巨資,讓兩百多個參會代表終日沉溺于舞會、觀劇、狩獵和游覽中。時人諷刺“會議不是在進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數幾個強國的代表卻經常缺席這些活動。這可以用來說明()A.奧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禮儀 B.全體一致的集體安全體制建立C.梅特涅重視西方文化傳統 D.大國主宰的國際協調機制形成21.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后,美國大量拋售英鎊,導致英國外匯儲備驟減。英國抱怨美國的行為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宗旨和精神“不可饒恕的背叛”。最終,英國停止了對埃及的軍事干涉行動。這反映出()A.美元占據國際貨幣體系主導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運動獲得廣泛支持C.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國間盟友關系破裂二、非選擇題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數學歷史悠久,周代“六藝”中就有“數”的內容,歷代天象觀測、歷法編定等均須依靠數學知識。漢代的《九章算術》通過具體問題的應用運算,在分數、開方、線性方程組、勾股等多方面領先世界。魏晉的劉徽、南朝的祖沖之及其子祖暄,都是世界級數學家。隋唐置算學,與太學并立,將前代的十部數學專著作為講習內容。宋元時出現了以秦九韶、朱世杰等為代表的杰出數學家,明清時期,官方數學教育衰落,西學傳入,中國傳統數學受到沖擊。——摘編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等材料二洋務運動時期,奕?等人認為西方科學技術“無一不自天文算學中來”,清廷遂于京師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清末興辦新式學堂,在各級學堂開設數學課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已“與歐美日本并駕齊驅”,大學紛紛成立數學系。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擁有一批年輕的著名數學教授,如華羅庚、陳省身等。1940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設立自然科學院,開設微積分、微分方程等數學課程,培養專門人才。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國科學院設立數理化學部,推動了科學事業的發展。——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近代以來數學受到重視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國數學發展的歷史啟示。23.[五四期刊與社會思潮]材料一以五四運動為中心的前后時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現。下圖是五四時期期刊創辦情況:——摘編自杜波《五四時期期刊研究》材料二創辦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學》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當時思想界的動態。文化類期刊有《湘江評論》《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國故》《學衡》等保守主義文化期刊,《偵探世界》等通俗文學期刊,《小說月報》《創造》等新文學期刊。《科學》“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職志”,主張科學救國,同類期刊有《電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發政論文章,主張政治革新。政府及政黨亦辦期刊,如中共刊物《共產黨》《勞動界》,國民黨刊物《建設》等。——摘編自《五四時期期刊介紹》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五四時期期刊的整體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五四時期期刊蓬勃發展的背景。

高三年級歷史測試提示:總分100,測試時長6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21題,每題3分,共63分)1.秦政權制定多種律令來保障文書的制作、傳遞與保存、其中文書制作的格式和規范稱為“式”。例如,里耶秦簡中的行政文書,就嚴格遵循了“式”的要求。“式”的推行說明秦代()A.統一了文字度量衡 B.依靠嚴刑峻法統治C.文書行政標準化 D.地方治理日趨完善【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代(中國)。據材料可知,秦政權制定的“式”作為文書制作的格式和規范,里耶秦簡中的行政文書嚴格遵循“式”的要求,這說明了秦代文書行政的標準化,C項正確;統一文字度量衡主要是在文字、長度、容量和重量等方面的統一,與“式”所體現的文書制作格式和規范不是同一范疇,排除A項;“式”的推行重點在于規范文書行政,而非強調嚴刑峻法統治,排除B項;“式”不僅僅針對地方的治理,且材料中不能看到不斷完善的趨勢,排除D項。故選C項。2.賈誼曾說“俗吏之所務,在于刀筆筐篋”。在出土漢簡中,也有記錄吏員考核的文書,上面記載有“能書、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的文字。這可以看出西漢吏員任用注重()A.倫理道德 B.文字技巧 C.法律知識 D.專業技能【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賈誼的話以及出土的漢簡記錄反映了西漢時期吏員考核注重的是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包括書寫、會計、治理、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專業技能。D項正確;倫理道德在材料中未明確提及,排除A項;雖然“能書”涉及文字技巧,但更側重于專業技能,且“會計、治官民,頗知律令”更強調實際能力,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技巧,排除B項;雖然“頗知律令”涉及法律知識,但并非賣員任用的主要標準,且“能書、會計、治官民”更側重于專業技能,排除C項。故選D項。3.祝歲習俗古已有之。《詩經》云:“稱彼兕觥(酒杯),萬壽無疆。”漢代歲首,皇帝“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民間亦在歲首祭祀,其時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長敬酒祝壽。該習俗A.出現于戰國并興盛于漢代 B.體現禮儀教化與倫理秩序C.植根于我國古代商業文明 D.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由來已久,從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視,通過舉行各種儀式來體現對君主或長輩的敬意與美好期盼,體現了通過節慶禮儀進行教化和對倫理秩序的認同,B項正確;由材料中《詩經》的記述可知,該習俗在西周時就已經出現,排除A項;該習俗植根于我國古代農耕文明,排除C項;由材料可知,祝歲習俗并不僅是官方舉行的慶祝儀式,在民間也有,排除D項。故選B項。4.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詔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詔令提到“參詳舊典,務從寬仁”“民由化穆,非嚴刑所制”“齊之以法,示之以禮”。從上述詔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A.深受儒家影響 B.借鑒南朝經驗C.沿襲鮮卑傳統 D.意在托古改制【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據材料可知,詔令中提到“參詳舊典,務從寬仁”“民由化穆,非嚴刑所制”“齊之以法,示之以禮”,“務從寬仁”體現了儒家的仁愛思想;“民由化穆,非嚴刑所制”強調了道德教化而非單純依靠嚴刑峻法;“齊之以法,示之以禮”則體現了禮法結合的觀念,這些理念體現了儒家的仁政、德治和禮法并用的思想,A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及借鑒南朝經驗,排除B項;這些理念與鮮卑傳統的嚴刑峻法有所不同,并非沿襲鮮卑傳統,排除C項;孝文帝修定律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實現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而非僅僅為了托古改制,排除D項。故選A項。5.“清樂”源自漢代樂府的俗樂,魏晉時期逐漸雅樂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區的清樂與“羌胡之聲”結合,南朝的清樂則與江南音樂結合,北朝曾改編清樂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統一后重新整理了清樂,隋文帝稱之為“華夏正聲”。清樂的發展說明,魏晉以來A.中原傳統文化日漸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動增多,不斷交融C.漢代的禮樂制度逐步復原 D.西域文化成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河西地區的清樂與‘羌胡之聲’結合,南朝的清樂則與江南音樂結合,北朝曾改編清樂并由‘胡人’演唱”體現的是魏晉以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給音樂發展帶去了活力,B正確;ACD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B。6.《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為武昌太守時“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梁書·張稷傳》亦載:“郁州(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此類記載所反映的現象表明,這一時期()A.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 B.市鎮興起維護了時局穩定C.互市交易促進民族交往 D.榷場的設立帶動民間交流【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郁州(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互市交易,這有利于民族之間交往交流,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國內貿易,不涉及海外貿易,排除A項; 市鎮興起主要在明清時期,排除B項;榷場的設立是在宋朝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7.“判”是古時官員斷決獄訟的文本,也是唐代銓選官吏的考試科目之一。唐代的《龍筋鳳髓判》是我國完整傳世的一部判例集,通過模擬判例的形式陳述案例緣由,給出判決意見,并進行解釋,為應試者提供了“判”的寫作程式和方法。這說明唐代()A.以法為教,輕視了道德禮義 B.重視家訓,教化滲透至基層C.注重判例解讀,提升官員司法素養 D.強調司法實踐,開創律例合編體例【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龍筋鳳髓判》是我國完整傳世的一部判例集,其作者張鷟在吏部參加銓試(選拔官員的考試)時“凡四恭選判,榮為銓府之最”。由于判詞考查在選官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大,所以像《龍筋鳳髓判》之類的優秀“范文”被應試舉子奉為圭臬。這本書通過模擬判例的形式陳述案例緣由,給出判決意見并進行解釋,為應試者提供了“判”的寫作程式和方法,反映出唐代注重通過判例解讀來提升官員的司法素養,C項正確;唐朝重視道德禮義,編制了《大唐開元禮》,是秦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的集大成,排除A項;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通過判例集提升官員司法素養,與家訓以及教化滲透至基層無關,排除B項;明朝的法律開創了律例合編體例,排除D項。故選C項。8.唐代詔令用紙書寫,頒下州縣的詔令需長時間傳遞,白麻紙招蟲,不能耐久,故用黃麻;重大詔命或當朝宣命,無須久存,故用白麻。黃輕白重,遂為故事。大約到德宗時,中書只有黃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這折射出()A.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集權加強 C.決策事權轉移 D.科舉影響擴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黃麻書寫的詔令一般是需要長時間傳遞的不緊急的詔令,而白麻書寫的詔令一般為重大的詔令或者緊急的詔令,唐朝后期,中書省只有黃麻可用,而白麻都在翰林院,折射出唐代決策事權的轉移,重大詔令或者緊急詔令的起草由中書省轉移到翰林院,C項正確;中書省和翰林院都有起草詔令的職權,不利于行政效率提高,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變化,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決策權的變化,沒有涉及科舉制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9.據廣東《博羅縣志》記載,明嘉靖、隆慶年間,該縣出現源自鄉約的“約”字地名,如安山約、大連約等,一約轄一村或數村。知縣往往“慎擇鄉約之長”,讓其宣講“高皇帝之六訓”,負責當地保衛事宜。這一記載反映出該縣()A.鄉約與法律合流 B.注重對農民的軍事訓練C.保甲制形同虛設 D.重視對基層社會的治理【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博羅縣下轄的村里面很注重鄉約的作用,地方長官也很慎重選擇“鄉約之長”讓其宣講“高皇帝之六訓”,負責當地保衛事宜,這說明該縣很重視鄉約在基層的教化和治理的作用,D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法律的內容,無法得出鄉約與法律合流,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鄉約之長”負責當地保衛事宜,不是對農民的軍事訓練,排除B項;保甲制形同虛設,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10.明代繼承前代“以例輔律”的傳統。律一經頒行,即成定制,因而難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補各類“例”以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甚至將六部辦定的“成案”提升為“現行則例”。此舉A.提升了社會治理的能力 B.杜絕了司法腐敗的可能C.確保了審判結果的公正 D.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意可知,明代頒行了大量的“例”以彌補“律”的不足,由此說明此舉是在調整社會的治理能力高,A項正確;“杜絕”的說法過于夸張絕對,排除B項;這一做法不一定能夠確保審判結果的公正,排除C項;這一做法實際上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11.明代東南地區四縣役銀分攤表年份地區賦役總額(兩)役銀分攤前役銀分攤后丁銀(兩)田賦(兩)丁銀(兩)田賦(兩)1572福建漳平993267473185218977431582浙江開化224561264898083457189991585廣東順德3458016628179525304292761621南直隸歙縣486092366924940765740952據表1可知,役銀分攤的做法()A.增加了人丁稅額 B.有利于人口的增長C.制約了商業發展 D.強化人身依附關系【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表格可知,役銀分攤前,丁銀(兩)較多,役銀分攤后,丁銀(兩)較少,這意味著人丁的負擔減輕,有利于人口增長,B項正確;役銀分攤的做法減輕了人丁稅額,排除A項;稅收使用銀兩,有利于商業發展,排除C項;役銀分攤人丁稅額降低,減輕了人身依附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2.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府對縣以下的鄉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對鄉村的其他事務并不過多干涉,鄉村基本實行自治,這種自治社會也是一種自律社會。可以作為這一觀點依據的是A.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認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備 D.鄉村社會脫離政府的管控【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地方宗族內部注重社會教化和鄉規里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文化認同,因此古代鄉村基本實行自治,故B正確;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不是鄉村實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錯誤;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遠未達到健全完備的地步,故C錯誤;“官府對縣以下的鄉村管轄,基本限于征徭課稅和維護治安”說明鄉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錯誤。13.1897年,因聽聞科舉欲求變新,浙江很多人紛紛購買主張維新的《時務報》,以備應試,但很少有人“真能潛研精討以究中西治亂、強弱之故”;當年科舉考試“猶然故轍”,購報者遂意興索然。此現象說明當時的科舉()A.側重選拔時務人才 B.極大促進西學傳播C.尚未發生實質變化 D.深刻推動制度革新【答案】C【解析】【詳解】科舉考試“猶然故轍”是指科舉考試還是之前的內容,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這沉重打擊了想要了解維新變法的群體,C項正確;此時的科舉考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因此不是側重選拔實務人才,更不可能極大促進西學的傳播和深刻推動制度革新,排除ABD項。故選C項。14.優貢考試是清廷廢除科舉后保留的善后舉措。據1907年《時報》載:在浙江優貢考試期間,一位趨新的外地書商發現當地士子對新學的了解相當“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語形容者”,他“不禁為吾浙前途悲”。據此可知,當時()A.風俗習慣新舊雜糅 B.教育近代化艱難起步C社會呈現轉型特征 D.士子對新政缺乏信心【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語形容者,......不禁為吾浙前途悲”可知,科舉制度廢除后,仍有大量的學子對新學不了解,不禁讓人為國家前途擔憂,說明此時新舊思想在碰撞,社會呈現轉型特征,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新學,沒有體現風俗習慣,排除A項;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務運動,排除B項;材料中描述的“新”是新文化、新思想,而不是所謂的新政,排除D項。故選C項。15.20世紀30年代,中共中央決定將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政策調整為:給一切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停止沒收富農的土地及財產,允許有產階級代表參加蘇區政權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調整()A.適應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 B.是為武裝反抗國民黨進行社會動員C.表明黨的中心工作以奪取城市為目標 D.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爭取廣泛的支持【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給一切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停止沒收富農的土地及財產,允許有產階級代表參加蘇區政權管理工作”,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給了其他階級一定的權利,拉攏其他階級,共同為抗戰服務,A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抗戰,不是武裝反抗國民黨,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黨的中心工作的變化,排除C項;1944年才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6.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奪冠,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自1961年起,中國隊連續在三屆世乒賽中戰績輝煌,宣告世界乒壇“中國時代”的到來;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關系僵局。綜上可知,這一時期我國乒乓球運動()A.掀起全球乒乓球熱潮 B.實現了體育強國夢想C.兼具媒介和政治屬性 D.已成民族文化象征【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國世乒賽奪冠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且中國隊在乒乓賽中的優秀戰績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70年代,“小球轉動大球”,以民促官,乒乓球成為中美關系改善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見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兼具媒介和政治屬性,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中國乒乓球對他國的影響力,排除A項;“實現了”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乒乓球成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影響,而是乒乓球在我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屬性,排除D項。故選C項。17.2004年7月,“為中國和非洲喝彩——中華文化非洲行”活動在南非開幕。在一個月的時間里,中國組派多個藝術團赴11個非洲國家訪問演出。這是中國在非洲大陸首次舉辦的大規模、綜合性中國文化活動,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的重要舉措。這一活動()A.是中國重視發展周邊關系的具體實踐 B.掀起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建交高潮C.是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深化【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在非洲大陸舉辦大規模、綜合性中國文化活動,是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一部分,C項正確;南非等國并非中國周邊國家,排除A項;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建交高潮發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排除B項;有利于“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深化與“中國組派多個藝術團赴11個非洲國家訪問演出”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8.公元前4世紀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觀劇津貼被大幅削減,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對此,演說家伊索克拉底說:“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每個人都想享受由財富帶來的榮耀。而現在,每個人都要辯稱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頭等的罪惡一樣。”上述材料反映出()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對民主制更有信心C.富人的經濟負擔在減輕 D.窮人被排擠出城邦事務【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雅典城邦原有的觀劇津貼被大幅削減,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頭等的罪惡一樣”可知,雅典公民通過宣稱自己是窮人來躲避財產稅,體現公民參與城邦事務的熱情下降,反映了當時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A項正確;材料“每個人都要辯稱自己并非富人”表明富人并未積極主動參與城邦事務,不體現其對民主制的信心,排除B項;材料“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表明雅典城邦公民經濟負擔變重,富人的經濟負擔也在變重,排除C項;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參與政治的條件是城邦男性成年公民,窮人也可以參與城邦事務,排除D項。故選A項。19.凱撒執政時期,羅馬發行的一些貨幣上,一面是凱撒的側面頭像,另一面記載著他的功績,且內容時有變化,可見羅馬貨幣A.兼具了經濟政治功能 B.彰顯了皇權至高無上C.顯示了鑄造工藝高超 D.體現了帝國實力強盛【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在羅馬貨幣上刻印凱撒的側面頭像和他的功績,能起到政治宣傳的作用,A項正確;在羅馬貨幣上刻印凱撒的側面頭像和他的功績,無法體現“皇權至高無上”,排除B項;“鑄造工藝高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僅憑材料內容無法得出“帝國實力強盛”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20.維也納會議期間,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糜費巨資,讓兩百多個參會代表終日沉溺于舞會、觀劇、狩獵和游覽中。時人諷刺“會議不是在進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數幾個強國的代表卻經常缺席這些活動。這可以用來說明()A.奧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禮儀 B.全體一致的集體安全體制建立C.梅特涅重視西方文化傳統 D.大國主宰的國際協調機制形成【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據材料可知,維也納會議期間,奧地利首相梅特涅通過安排各種娛樂活動來分散多數參會代表的注意力,而少數幾個強國的代表卻經常缺席這些活動,這顯示出少數強國在會議中掌握著主導權。這種情況表明大國能夠決定會議的重要決策和走向,小國的聲音和訴求被忽視,反映了大國主宰的國際協調機制的形成,D項正確;梅特涅安排這些活動的目的并非是單純尊崇近代外交禮儀,而是有其政治意圖,排除A項;當時并未建立全體一致的集體安全體制,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梅特涅的主要目的不是重視西方文化傳統,而是利用這些活動來達到政治上的操控,排除C項。故選D項。21.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后,美國大量拋售英鎊,導致英國外匯儲備驟減。英國抱怨美國的行為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宗旨和精神“不可饒恕的背叛”。最終,英國停止了對埃及的軍事干涉行動。這反映出()A.美元占據國際貨幣體系主導地位 B.埃及民族解放運動獲得廣泛支持C.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 D.西方大國間盟友關系破裂【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6年(全球)。據題干中“美國大量拋售英鎊,導致英國外匯儲備驟減”以及英國對美國行為的指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事件本質上顯示了美元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中心貨幣對國際金融秩序的巨大影響力,反映了美元占據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地位,A項正確;題干信息雖涉及埃及民族解放運動,但主要討論的是美英之間的金融互動及其影響,排除B項;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紀7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西方大國間的盟友關系雖受到考驗,但“破裂”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數學歷史悠久,周代“六藝”中就有“數”的內容,歷代天象觀測、歷法編定等均須依靠數學知識。漢代的《九章算術》通過具體問題的應用運算,在分數、開方、線性方程組、勾股等多方面領先世界。魏晉的劉徽、南朝的祖沖之及其子祖暄,都是世界級數學家。隋唐置算學,與太學并立,將前代的十部數學專著作為講習內容。宋元時出現了以秦九韶、朱世杰等為代表的杰出數學家,明清時期,官方數學教育衰落,西學傳入,中國傳統數學受到沖擊。——摘編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等材料二洋務運動時期,奕?等人認為西方科學技術“無一不自天文算學中來”,清廷遂于京師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清末興辦新式學堂,在各級學堂開設數學課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已“與歐美日本并駕齊驅”,大學紛紛成立數學系。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擁有一批年輕的著名數學教授,如華羅庚、陳省身等。1940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設立自然科學院,開設微積分、微分方程等數學課程,培養專門人才。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國科學院設立數理化學部,推動了科學事業的發展。——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近代以來數學受到重視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國數學發展的歷史啟示。【答案】(1)特點:發展歷史悠久,長期領先世界;世界級數學家及成果眾多;與天文歷法等密切相關,注重應用,輕理論概括。(2)背景: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追求;西學東漸,近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對數學價值的認識提高;新中國建設的需要。(3)啟示:中國古代數學成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注重總結與吸收;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其發展水平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堅持數學應用與基礎研究并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科技人才。【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中國數學歷史悠久……等多方面領先世界”和所學知識得出發展歷史悠久,長期領先世界;根據材料“漢代的《九章算術》通過具體問題的應用運算,在分數、開方、線性方程組、勾股等多方面領先世界”得出世界級數學家及成果眾多;根據材料“歷代天象觀測、歷法編定等均須依靠數學知識”得出與天文歷法等密切相關,注重應用,輕理論概括。【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