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講詩歌鑒賞之整體感知_第1頁
第2講詩歌鑒賞之整體感知_第2頁
第2講詩歌鑒賞之整體感知_第3頁
第2講詩歌鑒賞之整體感知_第4頁
第2講詩歌鑒賞之整體感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講詩歌鑒賞之整體感知

若將中國的文化比作一片燦爛的星空,那么詩歌就是這茫茫星空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若將中國文化比作廣闊無垠的大海,那么詩歌便是大海中最為璀璨的一顆珍珠。是的,這就是詩歌的魅力。那么詩歌的魅力在于何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

詩歌分類古典詩歌

詩歌整體感知一審標題

標題是一首詩的眼睛,或顯示文章的寫作內容,或介紹作品的寫作緣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許多的詩的主題,細觀標題便可知其大概。

二看作者

知人論世1、了解與掌握詩歌創作背景鑒賞古典詩歌,一般要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準確的而不是牽強地把握主題。古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大致分為社會政治和作家個人境遇兩個方面。2、了解詩人生平及創作風格(1)詩人自身際遇及個性展示詩人自身的經歷與境遇雖然離不開社會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會背景下,詩人的不同際遇也會在詩歌中有不同的反映,這就表現出詩人的經歷與境遇所決定的詩歌的特殊主題。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個詩人——辛棄疾一生抗金,收復中原,這成了他的作品的主旋律。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位卑未敢忘憂國”,直到臨終所想到的都是收復中原失地,其《示兒》成為其愛國詩篇的絕唱。杜甫由于經歷了唐代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與詩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他所寫的詩,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過程,又被人稱為“詩史”。三查注解

為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出題人往往在原詩后面附有注釋,這些注釋對做題大有幫助。在解題時,參考注釋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把握詩作內容。東坡蘇軾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注: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多石大貌。參照注釋,我們不難看出,作者通過描寫雨后月夜行路的情景,表達自己逆境中,堅守信念,樂觀豁達的情懷。

四析章法

起——開端部分,通常扣題

承——承接前文,加以申述

轉——轉折部分,擴展詩境

合——收束全篇,卒章顯志

苦寒行劉克莊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①來不來?夜長甲冷睡難著。長安城中多熱官②,朱門日高未啟關。重重幃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①敕使:奉皇帝命令辦事的使者。②熱官:指有權勢的大官僚。③幃箔:帳幔和簾子。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分別寫了什么內容?五尋意象

意象——鑒賞的階梯,主題的載體。任何類別的詩歌都離不開“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詩的內核。我們要做的就是,仔細閱讀全詩,對文字信息進行檢索分類,注意詩中出現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發開去。只有一個意象的畫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詩人全部的思想感情;眾多意象組成的畫面意境,其中也以一兩個意象為主體。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歌鑒賞四根支柱常見題材

(1)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4)羈旅思鄉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5)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6)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詩歌基調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B.

思想感情術語: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詩歌語言

鑒賞語言常用術語:風格特征:清新自然,質樸直白、恬淡平實,絢麗多彩、華麗藻飾,簡潔明快、平易曉暢,委婉含蓄、蘊藉雋永,沉郁頓挫,悲壯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飄逸灑脫等。語言作用:言近旨遠、濃墨重彩、淋漓盡致、行云流水、膾炙人口、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言簡意賅、細膩傳神、言有盡而意無窮、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音節和諧、富有音樂美。

品析手法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說明。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諷今等)。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等。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襯托、反襯、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完成講義上的閱讀訓練。1.了解詩歌的分類以及特點。2.掌握詩歌鑒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