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諸子文的不同“理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牛》比較閱讀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面臨首選成功還是快樂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源頭在哪里呢?在具體情境中如何做出選擇,并做出有力的回答呢?通過本單元這三篇課文的比較,我們應該可以獲得一些啟示。
要成功還是要快樂?學習目標1.在單篇閱讀的基礎上,梳理三篇課文的內容思路。2.比較孔子和孟子在社會理想、治國理念方面的異同點,比較儒家和道家在理想社會方面的差別。3.比較探究三篇文章在說理方面的藝術特色。4.從三篇文章中汲取古代先哲立身處世的智慧。任務一:梳理三篇文章的思路,體會不同理思
任務引入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全文圍繞著哪個字展開?文章的邏輯層次是怎樣的?2.在《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的論辯一波三折,搖曳生姿。梳理文章思路,簡要概括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說服齊宣王采納“保民而王”的主張的。3.《庖丁解牛》全文圍繞解牛事件來闡述養(yǎng)生之道?作者借庖丁之口,由具體到抽象,條分縷析,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道理說得曉暢透徹。請你歸納他的說理思路。
三篇文章都是說理名篇,觀點鮮明,邏輯嚴密,層次清晰,結構謹嚴,體現了強大的論辯力量,再次瀏覽課文,梳理內容,完成下面幾個任務,小組合作討論。
活動1:梳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理思表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全文圍繞著哪個字展開?文章的邏輯層次是怎樣的?“志”強國富民禮治和諧千乘憂患之國,使有勇方區(qū)區(qū)小國,可使民足宗廟之事,愿為小相享受生活,娛情山水學生言志孔子問志孔子評志提出論題,啟發(fā)思考子路言志冉有言志公西華言志曾皙言志表明態(tài)度四種觀點活動2:在《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的論辯一波三折,搖曳生姿。梳理文章思路,簡要概括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說服齊宣王采納“保民而王”的主張的。(參考表格提示)入題引導齊宣王拋開“霸道”談“王道”。條件深入論述反面態(tài)度反面結果對比方法
展示引導:入題引導齊宣王拋開“霸道”談“王道”。條件引導齊宣王認識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條件。深入論述引導齊宣王認識“不忍之心”為什么合乎“保民而王”的條件。反面態(tài)度進一步說明沒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為”。反面結果指出齊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為”則“大欲”不能實現。對比引導齊宣王認識行“霸道”必敗,行“王道”必勝的道理,要他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張。方法闡述“保民而王”的具體措施。活動3:《庖丁解牛》全文圍繞解牛事件來闡述養(yǎng)生之道,作者借庖丁之口,由具體到抽象,條分縷析,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道理說得曉暢透徹。請你歸納他的說理思路。解牛場面(表現技藝高超)動作聲音庖丁談解牛之道(亦即養(yǎng)生之道)總說:解牛場面(表現技藝高超)動作:①手觸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響聲:砉、——莫不中音(音樂化)庖丁談解牛之道(亦即養(yǎng)生之道)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總說)解牛的三個境界:②所見全牛;未嘗見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必由之路)用刀結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數千。刀刃若新發(fā);“以無厚入有間”。(關鍵)③雖技藝高超,卻不掉以輕心。(態(tài)度)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結果)活動4:比較三篇文章闡明道理的方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人引導的多人談話活動,通過孔子對弟子言論的評判來表現自己的主張,沒有完備的邏輯論證。
《齊桓晉文之事》一人引導的兩人對談。通過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闡述道理,有較為嚴密的論證過程。
《庖丁解牛》:寓意故事中的人物講理,主要通過故事來類比凸顯道理,不通過邏輯論證。點撥:
任務二:三篇文章思想比較活動1:請比較孔子(及其弟子)和孟子在社會理想、治國理念方面的異同點。思想相通:都重視安養(yǎng)民眾。論說重點不同:如孔子重視“為國以禮”,孟子強調“發(fā)政施仁”。兩篇文章都主張愛“民”望“治”,重“王”輕“霸”,推“仁”講“禮”,比較系統(tǒng)地體現了儒家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其中的許多論斷至今仍為人們認可、重視。同異
活動2:思考——儒家、道家的理想社會是什么樣的?他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生存于世?
孔子和孟子被尊稱為“至圣”和“亞圣”,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又各有特點。儒家主張實行“仁”“仁政”“王道”。儒家追求入世,注重為人處事的學習和自我約束,講求為君王效力,表現人自身的價值,理想社會是階級分明,禮法嚴謹的狀態(tài)。儒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談話,四位弟子表現出了不同的人生志向,但孔子唯獨“與點”,因為曾點的話給人們描繪了一幅“太平盛世”圖,圖中社會安定、經濟穩(wěn)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生活在真、善、美的大同和諧社會中。曾皙所表達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與點”!
《齊桓晉文之事》是孟子和齊宣王的一場問答,較系統(tǒng)地表達了孟子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所以孟子在文中特別描繪了一個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道德高尚,既恬靜又和諧,帶有浪漫色彩的小農經濟社會的畫面。
莊子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與孔孟很不相同。
道家追求出世,社會上消極避世,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道家理想的社會制度,治國者信奉清靜無為的人生觀,實行順其自然。道家
《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中,“因其固然”不僅僅只是解牛的經驗,“動刀甚微”等也不只是描寫解牛的動作,它告訴我們,養(yǎng)生乃至治理國家,不能像族庖那樣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樣和困難糾纏,要像庖丁那樣找準事物規(guī)律,抓住事物的關鍵,久練技藝,定會達到目無全牛之境界,也會游刃有余于天地間,方能躊躇滿志。
小結:篇目處世觀念社會理想治國理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禮樂興盛,天下大同為國以禮《齊桓晉文之事》
百姓衣食豐足,禮義教化盛行保民而王《庖丁解牛》遵循規(guī)律,順其自然
無為而治
活動3:探究時代背景對先哲思想的影響
孔子生活在“禮崩樂壞”“天下無道”的春秋末期。此時,周期的統(tǒng)治已經崩潰,諸侯爭戰(zhàn)不已,社會動蕩不安。面對這樣的亂世,孔子提出了種種政治主張,希望改良政治,實行“仁政”“為政以德”,反對攻伐,并通過“正名”來調整統(tǒng)治階級的內部關系,緩和統(tǒng)治階級與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建立起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有序的理想社會,孔子與學生的這段對話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進行的。孔子
孟子生活在列強紛爭的戰(zhàn)圍時期,各諸侯國君以征伐為能事,都在野心勃勃地追求“蒞中國而撫四夷”的霸主地位。這激起了各種不同政治主張的新舊勢力間的劇烈斗爭,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孟子一生周游列團,宣傳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張。他多次到齊國,并且先后受到齊威王和齊宣王的禮遇,但齊宣王傾心于春秋時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業(yè),最終未能采納孟子的政治主張。孟子
活動3:探究時代背景對先哲思想的影響
莊子也生活在列強紛爭的戰(zhàn)圍時期,社會動蕩,不得不承認客觀事物的復雜性,也感到社會潮流的不可逆轉。他主張無所作為,頤養(yǎng)天年,并對生死、壽天進行了相對的解釋:《莊子》閩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庖丁解牛》就體現了莊子主張養(yǎng)生之道的思想。
他們在自己的時代里,面對社會問題,或站在統(tǒng)治者角度,或站在平民角度,努力為理想的社會狀態(tài)或生命狀態(tài)尋找良方。
活動3:探究時代背景對先哲思想的影響莊子
任務三:文本細讀,探究說理藝術②他的學生平時認為人們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無所作為。孔子因此假設了一種情況:如果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從而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兩層意思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學生時,善于循循誘導。
①孔子對他的學生說:“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意見,大膽地談論個人的理想。這反映出孔子態(tài)度中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開篇孔子的話講了幾層意思?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學上的什么態(tài)度?
活動1:比較三篇文章在說理方式的特點
2.《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齊桓晉文之事》中齊宣王說這是“夫子之謂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可見齊宣王對孟子已經比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達到這種效果的呢?孟子達到被齊宣王信服的效果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孟子知道,齊宣王看似饒有興趣地問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根本沒有“保民”的行動甚至想法。但是,孟子為了能使談話進行下去,達到自己的游說目的,便利用齊宣王在“以羊易牛”這件小事中“吾不忍其觳觫”的說法來大做文章,說這種“不忍之心”是仁愛的表現,這無疑是給齊宣王歌功頌德,于是輕易地博得了對方的歡心,大大縮短了彼此的思想距離。齊宣王本來因為事情并不光彩還在自嘲,經孟子這樣一解釋,當然不由得連連對他稱贊,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①善于從小事談起②從齊宣王關注的事談起③為齊宣王歌功頌德
3.《庖丁解牛》運用了哪些說理方法?試舉例進行分析。說理方法舉例層層推進莊子把庖丁解牛的經歷分三個階段去寫,“所見無非牛者”“未嘗見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把解牛技術逐層提升,“進乎技矣”,進入更高層次的“道”善用比喻①莊子以庖丁解牛比喻養(yǎng)生之道善用對比②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術做對比:初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后“未嘗見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從“有形”至“無形”,說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活動2:比較三篇文章在體例、語言、說理等方面的特點
作品特點《論語》
《論語》是語錄體,言簡意賅、辭約義豐,直接議論,語言平實簡約而思想深邃。《孟子》
《孟子》對話精彩,思辨性強,善于取譬設喻,因勢利導;氣勢雄偉,感情激烈,論辯中善施機巧。
《莊子》
《莊子》常用寓言來表達思想,形象生動,富于啟發(fā)性。汪洋恣肆的行文藝術:善于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來說明抽象的哲理;結合《莊子》中的其他文章可以看出,常以極度夸張的筆法,非常奇特的構思進行形象塑造和景物描寫,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語匯豐富,造語奇特,文辭富麗。在現實社會中,你愿意取法儒家還是道家?
儒家主張積極入世,憂國憂民;道家追求內心調和。儒家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與道家的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但有時候可以統(tǒng)一起來,即我們常說的儒道互補,這樣,在人生的衡量上,成功與快樂是可以兼得的。拓展思考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閑,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會需要它;道家像藥店,它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yī)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將來怎么辦,就要研究“四書”。(南懷瑾)1.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摘《大學》(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2.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給別人。)3.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中庸》(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寫字樓租賃合同范本圖片
- 家庭健康咨詢服務協(xié)議書范本
- 圖書報刊贈與合同
- 私人土地流轉合同
- 2025光伏發(fā)電采購安裝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賃合同的范本
- 2025電子產品購銷合同(批發(fā))
- 福州房屋合購協(xié)議書
- 2025年03月寧波市鄞州區(qū)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1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直屬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數學-河南省湘豫名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春季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湘豫二模)試題和答案
- 中央2025年中國殘聯直屬單位招聘2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青秀區(qū)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GB/T 10810.2-2025眼鏡鏡片第2部分:漸變焦
- TSG-T7001-2023電梯監(jiān)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guī)則宣貫解讀
- 中醫(yī)培訓課件:《中藥熱奄包技術》
- jgj t17-2008蒸壓加氣混凝土建筑應用技術
- 德育主題班會 《遵義會議》教學課件
- 高速鐵路知識.ppt課件
- 吹灰器檢修三措兩案
- 產品推介會策劃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