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友好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2_第1頁
吉林省友好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2_第2頁
吉林省友好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2_第3頁
吉林省友好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2_第4頁
吉林省友好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友好學校20242025學年度高二歷史期中考試試題考試范圍:選擇性必修一前五單元;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共48分,每題3分,共16小題)1.下面西周制度示意圖中,①②③應填寫的分別是()A.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 B.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C.分封制、禮樂制、宗法制

D.禮樂制、宗法制、分封制2.從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可以看到,希波戰爭中雅典的主戰派統帥地米斯托克利、阿里斯泰德等都擅長演說,其中地米斯托克利尤其突出。在戰前他通過演說說服雅典人把金錢用于建造海軍;在戰中他又說服雅典人留在薩拉米島。這一現象的出現源于古代雅典()A.智者學派雄辯術的普及 B.民主政治的參與方式C.公共事務決策方式規范 D.公民的城邦意識較強3.20世紀初,法政教育在科舉廢除后呈現爆炸式增長之勢;進入民國時期,各類法政學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據統計,1912年至1925年,法政學校占全國高等學院四成左右,在校生比重更是超過半數。這一發展情形()A.助推了政體變革的進程 B.反映了國民意識的覺醒C.優化了高等教育結構 D.迎合了民族資本的需要4.1908年8月,清廷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其內容共23條,大多采自日本明治憲法。正文是“君上大權”,附錄之中列有臣民權利義務。大綱規定:“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這說明了()A.清末立憲開始探索民主政治 B.清廷有改變落后的強烈愿望C.日俄戰爭促成中日關系改善 D.清末革命風潮高漲的必然性5.下表為科舉時代歷朝錄取進士數統計表。對此解釋合理的是()朝代錄取進士總數總年數年平均錄取進士數唐代654628923北宋23649152155元11369712明2448027689清26747267100合計101079124881A.唐代進士的社會感召力極其微弱 B.宋代選官途徑比較單一C.明代八股取士制約了進士錄取率 D.清代進士錄取相對寬松6.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文官制度改革法案”。法案規定:“在今后聯邦政府的文官錄用中,在擇優的前提下,優先吸收黑人、少數種族和婦女,使選任文官的種族或性別比例與他們所在城市人口的比例大體上相適應”。這一規定()A.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推動了黑人民權運動的高漲C.兼顧了社會公平與效率 D.違背了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則7.據史料記載,1904年清朝最后一次科舉考試發榜,下列關于清朝廢除科舉制度的原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清王朝處于內憂外患之中 B.科舉制度不能選拔經世應變之才C.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的立停科舉之奏 D.適應君主立憲制度的需要8.唐宋以后,蒙學教材種類由單一的識字課本,逐步拓寬到道德教育型、陶冶兒童性情型等各種門類,以識字為主的知識型教材有《百家姓》《三字經》《文字蒙求》等;以封建倫理道德教化為主的蒙學課本,除了《孝經》《論語》外,還有《小學》《少儀外傳》《童蒙訓》等。以上反映了()A.教材遵循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 B.蒙學開始服務于基層社會治理C.儒學發展趨向社會化與世俗化 D.鞏固社會秩序并樹立了價值觀9.12世紀以來,以城市為中心掀起一股羅馬法復興的高潮。君主們積極吸收羅馬法中伸張君權的原則來制定實體法;同時,城市參照羅馬法中的民法原則,形成了城市的商業法規。羅馬法的復興得益于其()A.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B.變相地沖擊了教會的勢力C.有利于封建王權加強 D.與中世紀發展需要相適應10.1986年9月,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明確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的任務。此后一系列的社會群眾活動蓬勃開展,說明20世紀以來()A.加速社會經濟發展 B.推進精神文明建設C.宣揚先進人物事跡 D.增強民眾文化自信11.1789年安南國王派遣使者進京朝貢,廣西巡撫孫永清安排該使者先在廣西暫住等候,直到一個月后乾隆皇帝的諭旨送達,他才奉旨送使者進京,結果該使者未能趕上北京城里上元節的盛大慶典。乾隆皇帝為此惱怒不已,批評孫永清過于拘泥糊涂,重罰了他兩年俸祿。皇帝震怒主要出于()A.重視中國主權 B.專制權威受挑戰 C.痛恨官僚作風 D.天朝上國心態12.有學者認為,民族主義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19世紀是民族主義在歐洲擴散并取得勝利的時代,這一時期,西歐民族主義強調追求獨立的同時,以為本民族“謀利益”和“傳播文明”的名義,對外進行擴張。這說明民族主義()A.為罪惡的殖民侵略進行辯護 B.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C.對歷史發展具有雙重影響 D.推動了工業革命的興起13.2010年以來,黨和政府進一步加大教育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和涉藏重點省份工作力度,17個省市對口支援西藏7個地州、6個省市對口支援青海省藏族聚居區6個州、19個省市對口支援新疆82個縣市。這一舉措()A.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B.踐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加速了少數民族的漢化進程 D.促進了祖國統一的大業14.1950年1月6日,英國承認了新中國。時任外交大臣貝文指出:“我相信當時我們承認人民政府是正確的,沒有讓俄國人認為他們是唯一可以幫助中國的國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據此可知,英國這一外交舉動目的是()A.阻擋新中國進入蘇聯陣營 B.維護在華利益的現實考慮C.表現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緩和日益緊張的冷戰局勢15.1950年2月1日,陳云在向中共中央的財經要事報告中明確強調,2月底以前建立國庫。隨后,政務院發布《中央金庫條例》。在政務院嚴格督促下,加上地方的積極配合,到5月末全國建成金庫1657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全國財政金庫體系。這些舉措有利于()A.徹底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B.完善計劃經濟體制模式C.快速籌集戰爭需要物資 D.健全人民幣的管理體制16.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時實行一種新的土地征稅制度,提出“相地而衰征”;包括“均地分力”即按勞動力平均分配包括全部耕地(包括公田),“與之分貨”即在“均地分力”基礎上實行按產量分成的實物地租制。此舉()A.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財政收入 B.標志著勞役地租轉為封建地租C.得益于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 D.加速了春秋戰國政權的崩潰瓦解第II卷(非選擇題)二、材料分析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代統治者吸取秦“急法不赦”而國家速亡的教訓,推行了一系列的赦免措施,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赦免體系。漢代赦免權取決于皇帝一人,即使已經被赦免,事后皇帝又可以各種理由廢除赦免。同時王公貴族擁有赦免的特權,高級官吏也享有一定的免罪權。赦免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正月到六月,如明帝中元二年,因“方春戒節,人以耕桑”頒布赦令,允許“天下亡命殊死以下,聽得贖論”。對特殊群體,統治者也給予一定的照顧,“男子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婦人從坐者,自非不道,詔所名捕,皆不得系。”——摘編自孫雪《儒學與漢代赦免制度研究》材料二唐代赦免制序的設計相對其它朝代更加成熟。統治者吸取了以前朝代赦免制度的精華,并把救免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固定下來,還為之設定特定的儀式。對于赦免之人不僅允許罪犯自新,而且在書中要求相關有司不得對其進行刁難。唐代赦免制度中寬宥仁慈的民本思想以及與之合法化的表現形式,同現在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理念殊途同歸。——摘編自劉艷麗《唐代赦免制度研究》(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赦免制度實行的特點。(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赦免制度成熟的表現,說明實行赦免制度的現實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紀的思想家認為,王朝國家看似統一,實則離心離德、四分五裂,人民根本沒有愛國心。而民族國家是所有社會成員的一種約定組成的共同體,是人們擺脫自然狀況趨向于過社會生活的一種傾向所聯結而成的。這樣,在這個新型的民族國家之中排斥了個人專制的存在。構成這個民族國家基礎的不同王權和許多不平等階級,是具有相同權利的獨立公民,人民主權成為這個新型國家的中心。正如《人權宣言》所莊嚴宣告的那樣,“在權利方面,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平等的”。也正像西耶斯所說:“第三等級就是民族,就是國家。”——摘編自李宏圖《論近代西歐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材料二進入20世紀90年代,原本已存在的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始終把民族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為此,黨中央做出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涵蓋了所有的民族地區。正是在黨的指導下,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民族地區跨入了各項事業空前快速發展的時期,這種發展變化充分體現了黨的民族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是主題”。——摘編自趙剛《論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主題的歷史演進》(1)根據材料一,概括18世紀思想家視野中“王朝國家”與“民族國家”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認識形成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9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工作以發展為主題的經濟原因。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憲政制度能夠在英國產生有賴于英國傳統習慣和中世紀分封制度中有豐富的妥協因素……克侖(倫)威爾在內戰后借助議會軍建立起來的專制統治使得英國人充分認識到,通過圣潔的革命建立起來的專制統治比傳統君主制度危害更大。——齊小力《憲法學導論》材料二特別是當時英國議會享有巨大權力,所以許多有權有勢的人,想盡辦法通過選舉當選議員。賄買選民之事非常普遍,而且賄買的價格不斷上升。在18世紀中葉,有192個議員席位的選舉,實際上為大約106個有權有勢的人物所操縱。有的選區人口多但是議員名額比較少,有的選區人口少,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