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萬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萬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萬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萬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萬隆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級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知名人士徐鑄成回憶:“回想起那時,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濟濟一堂,各抒己見,共商建國大計……感到了民主的滋味。”與此相關的會議是()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C.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2.天安門廣場原本是皇家專用的一塊禁地,不準百姓通行。1949年9月,政府下令整修天安門廣場場地,以供群眾集會使用。10月1日,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慶祝新中國成立。天安門廣場用途的變化反映了()A.人民的地位得到提高 B.中國已經徹底消滅剝削階級C.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 D.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喜馬拉雅山再高也有頂,雅魯藏布江再長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邊,共產黨來了苦變甜”,歌詞中西藏人民“苦變甜”的歷史始于()A.第一屆政協會議召開B.開國大典的舉行C.西藏地區的和平解放D.西藏自治區成立4.“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的第三次“革命”()A.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體制B.取得了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C.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使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5.如圖是某同學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其中①處中國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可概括為()A.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改革開放,繼往開來 D.嶄新篇章,民族復興6.回顧過去的血與火的激烈戰斗,我們發自內心對英勇的志愿軍將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有()①抗美援朝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②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③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軍和朝鮮軍民的英勇戰斗⑤中國軍事、經濟實力強大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7.語文課上老師展示如下革命回憶錄,文章中描述的“戰友”是()我的心繃得緊緊的。這怎么忍受得呢?……不忍眼巴巴地看著我的戰友被活活燒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現什么奇跡——火突然間熄滅。我的心像刀絞一般,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A.邱少云 B.黃繼光 C.董存瑞 D.劉胡蘭8.運用多元史觀評價同一歷史現象,能夠使我們對歷史現象的理解更透徹。下列史觀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唯物史觀展現了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力量。全球史觀這是一場國際性戰爭,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革命史觀這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A.國民大革命 B.抗美援朝戰爭 C.人民解放戰爭 D.辛亥革命9.就在朝鮮停戰的前一天,古巴的卡斯特羅開始了武裝斗爭;越南人民軍受中國抗美援朝勝利的鼓舞,對法國殖民軍展開了全面攻勢,隨后又同美國展開持久戰爭。這些事件說明了抗美援朝戰爭()A.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 B.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C.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D.動搖了美國世界霸權地位10.下表為1950年前福建沙縣鎮頭區茅坪鄉各階層土地占有情況。此圖可以用來說明土地改革的()階級成分戶數人口數田畝數地主、富農15戶69人2521.82畝雇農、貧農、中農327戶1293人748.13畝A.背景 B.內容 C.實質 D.影響11.歷史學家金沖及論述說,孫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但國民黨當政后并沒有實行這一政策。20世紀30年代時,中國廣大農村仍然是半數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總數10%的地主富農手中……1950年,中國共產黨進行土地改革,使數百萬無地少地農民獲得土地。由此可見,1950年土地改革的實質是(

)A.調整農村土地所有制 B.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C.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D.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12.“它總結了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又適應建國后的新形勢確定了新政策,成為指導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材料中的“它”是(

)A.《中國土地法大綱》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3.下面是小萬同學作為正方代表為辯論會寫的辯論提綱,據此分析,他們辯論的內容最可能是()?新中國成立后,中蘇關系友好,中國能得到蘇聯工業與技術援助。?新中國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好轉,但仍是落后的農業國。?1952年,中國在鋼鐵、電力等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低于印度。A.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B.“一五”計劃實施的原因C.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 D.西藏和平解放的深遠影響14.下圖展現了我國“一五”計劃時期的工業及交通建設的主要成就,對圖中信息認識正確的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A.我國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 B.國家重視西部地區的交通建設C.東北地區成為了我國工業中心 D.國家建立起立體式交通路線網15.1957年,《人民日報》刊發了何香凝的一首詩(全文如下)。據此可知,該詩贊詠的“大橋”是()A.南京長江大橋 B.錢塘江大橋C.武漢長江大橋 D.港珠澳大橋16.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說:“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被稱為“里程碑”的理由是()A.通過了《共同綱領》B.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確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線D.公布了“一五”計劃17.1954年,全國有1.5億余人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討論,提出118萬多條修改、補充意見和問題,幾乎涉及憲法草案每一個條款,推動憲法臻于完善。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A.凸顯出社會主義性質 B.奠定社會主義民主基礎C.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團結了社會各階層群體18.下表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濟成分的變化。該表說明我國()項目年份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個體經濟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完成了社會主義工業化B.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C.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D.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19.所有加入“高級社”的社員都處在一個起點上,沒有人再從合作社那兒收到土地和農具的租借費。富農和中農的財產實際上已被充公。在推進這一工作過程中,政府再一次舉起了階級斗爭的旗幟。“社”指的是()A.農業生產合作社 B.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商業生產合作社20.歌謠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有時也能反映特定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下面這首歌謠折射出()稻米趕黃豆,黃豆像地瓜;芝麻賽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玉米稈兒穿九天,渾身棒子有幾千……A.“一五”計劃時的勞動熱情 B.“大躍進”掀起的浮夸風C.“文化大革命”時秩序混亂 D.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喜悅21.如圖為我國1958—1965年國內生產總值示意圖。從表中可以看出,這段時期我國()A.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B.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C.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 D.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22.廣元中學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12年,累計服務時長10萬余小時,獲評全省首批“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單位。這些青年志愿者們,反映出的雷鋒精神是()A.樂于助人、無私奉獻 B.追求真理、改革創新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保家衛國、不怕犧牲23.1952年,我國對高等院校進行大規模調整,新設了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等一批工科類高等院校。這種調整主要是為了()A.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B.有計劃地整頓改造舊教育C.實現教育為工農服務的目的D.改變高等院校的區域布局24.1962年,中國人民狼行統一發行第三套人民幣。如圖所示,人民幣上繪有鋼鐵工人、女拖拉機手、農民等勞動者形象。這一設計()A.體現女性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B.體現我國已建設成為農業現代化國家C.倡導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風尚D.反映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成就顯著25.2025年中國農歷乙巳蛇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組高科技機器人登臺表演,展示了我國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先進技術。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和文革期間,我國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下科技成就在文革期間取得的是()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B.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C.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D.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正式實施二、材料分析題(共50分)26.1949年10月1日,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中華民族開啟了偉大復興的新征程。請結合以下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6分)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講話(1)開國大典的舉行標志著什么?(2分)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講話對中國人民有何重要意義?(2分)材料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2)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2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材料三四川金堂縣貧農分到了土地“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土地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分)土地改革的完成對新中國的工業有何重要作用?(2分)(4)你認為以上材料中歷史事件之間有何內在聯系?(2分)請為以上材料確定一個主題。(2分)27.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與建設。請結合以下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8分)材料一長春一汽生產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車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新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交通運輸建設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人教版八年級《中國歷史》教材(1)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時間是哪一年?(1分)集中主要力量發展什么?(1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對我國工業化建設有何重要意義?(2分)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我國的什么根本政治制度?(2分)這部憲法的頒布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有何重要作用?(2分)材料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國家采取了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將資本主義工商業納入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到1956年底,全國范圍內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摘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三大改造中農業合作化運動引導農民走什么道路?(2分)根據材料指出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過程中哪一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1分)(4)從上述材料涉及的歷史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關于國家發展的啟示?(2分)(5)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以“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歷程與意義”為題,要求史論結合,寫一篇100字以內的歷史小論文。(4分)28.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既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經歷了曲折與教訓。請結合以下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6分)材料一“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中共八大報告(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指出中共八大提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2分)總結中共八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重要意義。(2分)材料二“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1958年“大躍進”口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1961年國民經濟調整八字方針(2)“大躍進”運動的口號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經濟建設指導思想?(1分)國民經濟調整方針的實施對我國經濟建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3)“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