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證券研究報
告云計算20年與云AI展望云計算系列深度之十二核心觀點:AI驅動成長拐點,算力基礎設施重構競爭格局:規模效應為核心,通過服務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公有云IaaS互聯網廠商為第一梯隊,但份額有所下滑;華為、運營商等信創算力占比提升。互聯網大廠具備顯著先發優勢,生態積累深厚。1)硬件資源充沛、工程能力強。2)具備全體系開發能力,MaaS能力領先。3)自研芯片擴大競爭優勢。運營商為云計算國家隊,優勢在于算網和信創。1)基于通信網絡的“算網一體”計算網絡實現資源高效調度;2)國產算力占比較高,延續政府、央國企市場優勢。中型云廠商將迎來高彈性增長。1)自身不參與競品開發,因此客戶信任度和粘性更高;2)中小B客戶將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毛利率;3)爆款AI應用或帶來極大彈性。AI給云計算行業帶來結構性變化,注入新增長動能關鍵節點:1)2023年為AI元年,閉源大模型生態中,互聯網大廠率先受益;2)2025年,DeepSeek開源大模型推出,模型應用成本下降;不受限于大廠閉源生態;應用廠商對于大模型迭代可能帶來的產品落后擔憂下降。推理、AI應用開發需求增長,利好AI云服務。云廠商海外對標Coreweave——深度綁定英偉達的中立云廠商,估值兩年成長17.5倍。建議關注: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紫光股份(通信)、寶信軟件(通信)、數據港(通信)、光環新網(通信)、優刻得-W、青云科技-U、首都在線、商湯-W、金山云(傳媒)等。風險提示:AI底層模型進展不及預期、AI應用開發進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風險3主要內容復盤:發端到廣泛應用,流量為核心競爭:服務打造差異化,規模為核心展望:AI驅動需求拐點,模型為核心重點公司估值451.1
云計算:通過互聯網提供計算資源的服務模式資料來源:
NIST
(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阿里云,CSDN(中國專業IT社區),申萬宏源研究服務模式 定義提供應用程序調用服務。用戶使用任意云終SaaS 端設備接入網絡,通過網絡使用或編輯云端的軟件,用戶無法管理或控制底層基礎設施提供開發和分發應用程序平臺或中間軟件服PaaS 務。將平臺軟件層劃分“容器”,向用戶提供編程、庫等工具IaaS提供IT基礎設施建或裸計算服務。包括服務器、虛擬主機、存儲或網絡設施等云計算:通過互聯網提供計算資源的服務模式云計算是一種通過互聯網提供按需付費的計算資源模式。云計算提供可用、便捷、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包括服務器、網絡、存儲、應用軟件、服務);用戶無需進行硬件投資,只需進行少量管理工作,即可享受計算服務;云計算特點:按需自助服務、廣泛的網絡接入、資源共享、彈性擴展、可度量的服務等。服務模式: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云計算實現計算資源池化 云計算降低用戶對硬件資源的管理61.1
云計算:以計算和存儲為主要服務內容0%20%40%60%80%100%計算 網絡 存儲100%90%80%70%60%50%40%30%20%10%0%虛擬x86計算其它計算對象(文檔、圖像等)存儲負載均衡云文件存儲數據塊存儲裸金屬加速計算?
國內公有云IaaS市場,計算服務占比超過70%、存儲服務占比~27%國內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及增速公有云IaaS市場基本保持計算/存儲“七三開” 細分功能看,虛擬x86計算占比超過50%資料來源:IDC(國際數據公司)0%10%20%30%40%50%60%0204060801001201402019H12019H22020H12022H22023H12023H22024H12020H2 2021H1 2021H2 2022H1國內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億美元)yoy(右軸)71.2
2006-2010:云計算發端——應對傳統IT架構弊端云計算技術發端于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數據增長21世紀初,以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行業規模快速擴張,1)傳統IT架構無法支撐業務快速擴張和高彈性需求;2)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在高峰期后大量閑置,給互聯網廠商帶來成本壓力;因此,互聯網廠商開始探索“云”這一全新服務模式。海外:AWS領銜推出IaaS,谷歌、微軟從PaaS起步2006年,AWS正式推出首款云產品Simple
Storage
Service(S3),隨后推出服務器租賃與托管服務Elastic
Compute
Cloud(EC2)(IaaS);2008年,谷歌推出首款云產品Google
App
Engine,開發者可以在GAE上構建和運行自己的應用程序(PaaS);微軟推出Azure云平臺,為開發者提供PaaS服務;2009年,AWS推出虛擬私有云Virtual
Private
Cloud為保守的企業提供私有的數據中心業務。國內:起步偏晚,阿里云領銜云計算探索2009年,王堅帶領團隊創建阿里云,推進“去IOE化”與云計算業務的發展;2010年,華為正式公布“云帆計劃”進軍公有云市場,此前(2005-2010年)主要集中于政務云和私有云(內部云平臺);2011年,騰訊開放門戶正式上線,騰訊云雛形誕生;2013年,騰訊云正式開放。資料來源:《Nutanix超融合基礎架構權威指南》81.3
2011-2014:技術、商業模式的探索和成熟資料來源:《Nutanix超融合基礎架構權威指南》,墨天輪2014年,AWS推出業界首款Serverless計算服務Lambda技術上,Serverless進一步推動了計算、網絡、存儲虛擬化Serverless模式下,云廠商負責所有計算資源的池化和分配,使用戶對底層基礎設施零感知;客戶完全不需要創建、配置和管理底層基礎設施,降低客戶使用門檻;收費模式上,Serverless進一步完善了云計算按需收費體系Serverless
服務根據需要自動增減服務器資源,
用戶只需為所用資源“
按價值付費(
Pay-for-value)”,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和TCO。2014年,Kubernetes誕生,是容器技術發展的重要節點Kubernetes簡稱k8s,是由Google工程師設計的開源Linux容器自動化運維平臺,用于消除容器化應用程序在部署、伸縮時涉及到的許多手動操作。資源虛擬化、池化進一步推進 Kubernetes實現容器在集群上的調度或伸縮91.4
2015年起:云計算進入應用深化與行業滲透階段2015年起,云計算整體進入應用深化與行業滲透階段云計算開始在政務、金融、電商、交通、醫療等眾多行業推出相關應用,企業上云進程加速,云廠商開始尋求與B端(G端)垂直領域的信息化企業合作。2017-2018年,云計算進入高景氣階段,IaaS投資、收入同步高增以電商/零售、娛樂等行業為主要客戶的互聯網云廠商充分享受到本輪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流量紅利”;驗證:從16Q4開始,阿里資本開支快速增長;阿里云業務收入同步高增,高增態勢(同比增速大于40%)保持至2020年末。阿里資本開支在2017-2018年快速增長 阿里云業務同期迎來高增,保持至2020年末資料來源:阿里巴巴財報-100%-50%0%50%100%300%250%200%150%-50100150200250300350QQQQQQQQQQQQQQQQQQQQ阿里資本開支(億元)yoy(右軸)350 120%300 100%250 80%200 60%150 40%100 20%50 0%0 -20%QQQQQQQQQQQQQQQQQQQQ阿里云業務收入(億元)yoy(右軸)101.4
2019-2020:流量紅利結束,政務云/行業云成為焦點2018年后C端流量增長漸進天花板,互聯網廠商增速趨緩,開始尋求B端(G端)機會政務云需求放量,傳統IT云及運營商云崛起2015年,政務云啟動試點;2018-2019年,政府IT(數字中國)迎來五年規劃高投入階段;政務云市場的傳統玩家包括:三大運營商云、傳統IT廠商云(華為、浪潮、紫光等等),隨政務云全面推廣而崛起;互聯網企業低價入局,獲得市場份額。騰訊“1分錢中標”廈門政務云:先通過低價獲得市場,再通過后續的增值服務模式來獲取長期合作價值。互聯網與B端(G端)信息化企業開啟新一輪合作,為行業快速布局提供橋梁B端(G端)信息化公司深耕垂直領域,了解行業客戶的需求、痛點和行業Know-how,是提供互聯網公司接入企業的技術與業務接口的廠商,正是BAT需要的行業專家;通過互聯網IaaS/PaaS+信息化企業PaaS/SaaS優勢互補,快速形成垂直行業完整云化產業鏈。2017年,騰訊1分錢中標廈門政務云 太極股份2018-2019云收入高增資料來源:36氪,澎湃新聞40%35%30%25%20%15%10%5%0%121086420云服務(億元)yoy(右軸)111.4
2020-2021年:SaaS崛起,軟件公司云收入占比提升公司簡稱 證券代碼云收入(億元)云收入yoy云占總收入比重2019A 2020A 2021A2020A 2021A2019A 2020A 2021A金山辦公 688111.SH廣聯達 002410.SZ6.80 11.09 19.129.21 16.41 25.6163% 72%78% 56%43% 49% 58%26% 41% 46%用友網絡 600588.SH19.7 34.22 53.2174% 55%23% 40% 60%恒生電子 600570.SH5.45 6.01 8.0410% 34%14% 14% 15%金蝶國際 00268.HK13.14 19.12 27.5846% 44%39% 56% 65%明源云 00909.HK5.10 8.71 13.3871% 54%40% 50% 60%資料來源:Wind;注:恒生電子云收入以公司互聯網創新業務作為統計口徑;金山辦公云收入以辦公服務訂閱業務作為統計口徑,包括個人訂閱和機構訂閱美國SaaS發展:云計算概念提出→局部云化(CRM)→平臺云化(PaaS)→成熟代表公司包括Salesforce、Adobe、Autodesk、Slack等,其中Saleforce是典型的初創型公司,Adobe、Autodesk是傳統IT廠商轉型代表。2021年,國內主要云計算公司:1)開始強調云計算收入占比;2)云計算收入增速普遍快于整體收入增速;3)部分公司云收入占比過半金山辦公開始披露機構訂閱服務收入體量;用友網絡/金蝶國際在大客戶群體開始推廣云產品;明源云開始落地傳統ERP轉云戰略。主要公司云業務收入保持同比高增速除恒生電子(34%)、金蝶國際(44%)外,其他公司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云收入增長迅猛,部分公司云收入占比過半121.5
戰略復盤1:產品線不斷擴張,細分領域廠商同步發展?
云計算的本質與互聯網業務相似,具有“強者恒強、贏家通吃”的特點2009 推出云服務器2013并購云棲計算;2015發布“云釘一體”2018發布機器學習平 2021-2022ECS、基礎云存發布專有網絡戰略,整合釘釘臺PAI;儲、數據庫產品。VPC(私有云);與企業級服務,推出云原生數據開啟商業化云服正式推出CDN業推動應用層與基庫PolarDB等核務務礎設施協同,心產品SaaS和IaaS融合推出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操作系統“飛天”,奠定云計算服務技術底座推出云市場,提供應用與解決方2010 案平臺(PaaS)
2014布局海外數據中心,推出全球云計算網絡服務推出邊緣計算節點ENS,擴展物2016 聯網場景能力2020推出專有云Apsara
Stack,(混合云與行業解決方案),深化政企、金融、零售等垂直領域阿里云產品線不斷擴張:IaaS→PaaS、SaaS,互聯網→細分領域公網IP資源上移,全面進入專有網絡VPC,行業云能力增強;互聯網巨頭依靠自身現金流、規模優勢不斷拓展產品線產品上,IaaS拓展至PaaS、SaaS;公有云拓展至私有云、混合云;行業上,從互聯網行業(C端)拓展至政企、金融等更多垂直B端(G端)領域。此外,在SaaS市場與垂直細分領域,同樣存在“小而美”的云廠商網宿科技(CDN業務占比90%+)毛利率穩定資料來源:Choice120%100%80%60%40%20%0%-20%-40%030201060504070營業收入(億元)yoy(右軸)毛利率(右軸)131.5
戰略復盤2:巨頭競爭激烈,降價爭奪市場份額廠商 2016-2018年主要降價情況阿里云2016.10.14
中國區核心云產品最高降幅50%。2016.12.15
新用戶華南區云服務器優惠至7折,中國各大區云數據庫平均降幅20%,云服務器獨享實例最高降幅30%;(2016年第17次下調)2017年云棲大會,ECS企業級實例、RDS實例以及CDN和安全服務又一次降價,其中CDN降價25%。(2017年以來第6次降價)騰訊云2016年11月初,四大核心產品全面調價,最大降幅低至3折起。2017年1月12日,騰訊云宣布中國地區的存儲產品全線降價,最高降幅30%;2018年5月23日,宣布了新一輪的核心產品價格下調,涉及產品包括CVM、CDN、數據庫、COS存儲等,最高降幅達50%。金山云2017年12月12日,CDN、云數據庫Redis價格最大降幅或達到50%、60%;云服務器價格最大降幅超過30%;對象存儲產品KS3流量價格再降10%。亞馬遜AWS 亞馬遜AWS自2006年發布至2017年初共宣布了52次降價。三大云廠商出現較激烈的價格競爭價格戰是目前各大廠商爭奪市場份額的主要手段;阿里云2016年下調各類云產品價格共計17次,
2017
年降價超過6
次;
騰訊云與金山云也頻頻推出降價手段,
涉及的產品包括CVM/CDN/數據庫、COS存儲等,降價幅度甚至超過50%。政企領域,0元中標政務云、阿里與12306“免費合作”等現象同樣反映競爭態勢三大云廠商通過價格戰爭奪云計算市場份額資料來源:網易新聞,阿里云,金山云,騰訊云官網141.5
戰略復盤3:云計算高景氣,IDC、服務器業績驗證IDC、服務器是云計算的硬件基礎,受益于云計算的高景氣,硬件基礎設施同步增長IDC、服務器行業是云計算產業鏈上最直接的受益者。直接受益于IaaS云廠商的高資本開支;浪潮信息:中國服務器領軍,IaaS崛起最大受益者浪潮信息是全球領先的的服務器制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在云計算高速發展的10年間(2011-2020),營收從12億增長至630億。2024Q1-Q3服務器IDC服務器、IDC廠商營業收入隨云計算行業發展快速增長,其中2013-2015、2017-2018為兩個高峰行業 公司名稱 代碼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浪潮信息 000977.SZ
78% 93% 73% 39%
25%
101% 84%
10%
22%
6%
4%
-5%
73%中科曙光 603019.SH 17% 20%
40%
31%
19% 44%
44%
5% 7% 10% 16% 10% 4%紫光股份 000938.SZ 23% 30%
31%
20%
108%
41%
24% 12% 10% 13% 9% 4% 7%寶信軟件 600845.SH 16% -2% 14% -3% 1% 21%
15%
25%
39%
24% 12% -2% 11%數據港 603881.SH 63%
91%
42%
19% 20% 28% 75%
-20% 25% 33%
21% 6% 6%光環新網 .SZ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Choice主要內容復盤:發端到廣泛應用,流量為核心競爭:服務打造差異化,規模為核心展望:AI驅動需求拐點,模型為核心重點公司估值15162.1
IaaS格局:互聯網份額下滑,華為、運營商崛起阿里仍為國內IaaS領軍,但整體互聯網廠商云生態、技術優勢受到挑戰阿里云仍為國內IaaS領軍,但市場份額縮減;騰訊云從19H1的第2下滑至24H1的第5;華為云受益于信創鯤鵬+昇騰算力生態,份額有所上升;運營商云同樣受益于信創+“云網融合”的算力網布局,份額有所上升。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9H12019H22020H12020H22021H12021H22022H12023H12023H22024H12022H2阿里 華為 中國電信 中國移動 騰訊 亞馬遜 百度 浪潮 微軟 中國聯通 其它互聯網廠商份額下滑,華為、運營商云市占提升(收入口徑)資料來源:IDC(國際數據公司)172.2
互聯網大廠:云+AI主導者,軟硬件生態積累深厚根據資源稟賦和發展路徑,我們將市場上的云服務商分為三類:1)互聯網大廠: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2)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3)中型云服務商:商湯科技、金山云、優刻得、青云、首都在線、浪潮、紫光、曙光等。互聯網大廠:云計算+AI先發優勢顯著,軟硬件生態積累深厚互聯網大廠是云計算巨頭,在流量、生態、規模效應和客群積累上均有領先優勢,進入AI時代,其優勢將會繼續保持。硬件上,算力資源充沛、集群工程能力強。2024年字節跳動和騰訊分別購買了約23萬塊英偉達AI芯片(分別排名全球第2、第3),同時具備領先的集群工程和管理能力;軟件上,具備AI全體系能力,MaaS、PaaS能力領先。大模型閉源生態優勢削弱后,互聯網廠商依舊具有領先的模型服務、應用開發等上層AI云服務能力;未來,自研芯片可能成為互聯網廠商擴大優勢的又一競爭力。基于對AI算法的理解,互聯網大廠與芯片設計廠商合作(如谷歌+博通→TPU)自研芯片,實現降本增效。目前海外互聯網廠商均已布局自研芯片,主要服務內部場景或大客戶,AWS自研芯片已經開始對外服務。資料來源:Omdia(英富曼旗下獨立研究機構)182.3
運營商:云計算國家隊,優勢在于算網和信創202220232024H1中國移動通用算力8.0EFLOPS8.0EFLOPS8.2EFLOPS智能算力-10.1EFLOPS19.6EFLOPS中國聯通基礎算力---智能算力--10.0EFLOPS中國電信通用算力3.8EFLOPS4.1EFLOPS-智能算力-11.0EFLOPS21.0EFLOPS運營商:IT基建國家隊,“算網一體”+國產算力為優勢基于通信網絡深度融合形成“算網一體”架構,通過5G網絡和多級數據中心節點布局,全局聯通和調度算力,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算力調度;國產算力比例較高,延續政企市場優勢。中國電信2020年全國產化服務器采購占比近20%;2023-2024年AI算力服務器集采中,國產占比(按數量計算)上升至47%;2024-2025年AI算力服務器集采中,國產占比(按數量計算)上升至52%。基于在政務云、央國企云化等領域的客群積累,運營商有望延展政企領域優勢。三大運營商智算算力快速增長中國移動算力開支與互聯網大廠資本開支規模接近資料來源:中國移動、阿里、騰訊財報,自主可控新鮮事30%20%10%0%-10%-20%-30%-%100200300400500600500400300200100E H中國移動算力開支(億元) yoy(右軸) 阿里資本開支(億元) 騰訊資本開支(億元)192.4
中型云廠商:迎來高彈性階段,或將誕生新巨頭中型云服務商:中立地位為核心,或將迎來較高彈性中立地位保障算法/數據隔離,增強客戶信任度。中型云廠商自身不參與競品開發,與客戶業務隔離度高,因此客戶信任度和粘性更高;中小B客戶帶來利潤率提升。1)中小B客戶算力需求零散,通過“零售”有效填補大客戶算力閑置時間,提高算力資源利用率;2)中小B客戶所需的MaaS、PaaS服務毛利率較高;爆款AI應用或帶來極大彈性。當前正處于AI創業初期(類比2014年短視頻App百花齊放),通過為廣泛創業者提供孵化服務,中型云廠商可能享受爆款AI應用帶來的業績彈性。AI云服務發展初期,研發投入奠定長期優勢參考云計算時代云大廠的發展路徑,中型云廠商現階段仍處于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快速上升的發展初期,積累MaaS和PaaS能力。商湯研發費用規模及占比顯著高于其它中型云廠商 AI云服務提升毛利率,規模化后有望扭虧資料來源:Choice102%5%
5%13%
13%25%
24%109%11%12%4035302520151050首都在線 優刻得-W
青云科技-U
商湯-W 金山云2023年研發費用(億元) 2024H1研發費用(億元)注:數據標注為研發費用率0%10%20%30%40%50%首都在線金山云優刻得-W
青云科技-U
商湯-W2023年毛利率 2024H1毛利率主要內容復盤:發端到廣泛應用,流量為核心競爭:服務打造差異化,規模為核心展望:AI驅動需求拐點,模型為核心重點公司估值20213.1
2023-至今:AI天然適配云計算,注入新增長動能2023年為AI元年,云計算是AI部署和應用的天然場景,AI云服務需求快速增長互聯網大廠為AI技術引領者,率先受益于AI云服務在DeepSeek推出前,性能相對較好的AI大模型主要為互聯網廠商推出的閉源大模型,用戶和開發者被綁定在閉源生態中,因此互聯網大廠率先受益于AI云服務。2025年,DeepSeek開源大模型推出,推理需求提升為中型云、運營商云帶來機會1)大模型應用成本下降;2)開源不受限于大廠的閉源生態;3)24H2后,大模型迭代放緩,應用廠商對于大模型迭代可能帶來的產品落后擔憂下降。推理、AI應用開發需求增長,利好AI云服務。AI云服務需求從IaaS向PaaS和MaaS轉型 DeepSeek-R1
性能對齊OpenAI-o1正式版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DeepSeek官網3.2
2023-至今:海外對標Coreweave,營收估值同步高增0.254.652080908070605040302010020222025E2023 2024E營業收入(億美元)+330%+300%時間2023年4月2023年5月融資事件 融資金額 投資方 投后估值B輪融資 2.21億美元 Magnetar領投,Nvidia等參投 20億美元B輪追加 2億美元 Magnetar領投 -2023年8月債務融資 23億美元Magnetar領投,Blackstone、Coatue、DigitalBridge
Credit、BlackRock、PIMCO和Carlyle等參投-2023年12月二次發售6.42億美元Fidelity、IMCO、Jane
Street、J.P.
Morgan
AssetManagement等參與70億美元2024年5月C輪融資11億美元Coatue領投,Magnetar、Altimeter
Capital、Fidelity、Lykos
Global
Management參投190億美元2024年5月債務融資75億美元Blackstone、Magnetar、Coatue、Carlyle等參與-年月股權出售--億美元2025年4月IPO30億美元- 350億美元資料來源:IT桔子,Business
Wire(美國商業資訊),騰訊新聞,Blackstone(黑石集團),BNN
(中國商業報道2)2,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Scara(初創公司研究);注:Coreweave
IPO時間及估值為官方預計創立于2017年,從加密貨幣挖掘到算力供應商2018年底,Coreweave已部署超過5萬個GPU,是北美以太坊網絡的重要算力貢獻者;2019年,加密貨幣價格波動使公司轉型將算力資源投入AI訓練等高性能云計算業務。深度綁定英偉達,軟硬件深度協作為核心優勢Coreweave的核心優勢是與英偉達形成了深度合作。1)硬件上,優先獲取算力芯片+共建大規模集群;2)軟件上,獲得定制版CUDA、專用優化芯片以及專屬的軟件堆棧在巨頭中保持中立地位也是其受到上下游青睞的原因1)云巨頭自研芯片對英偉達構成一定威脅,因此英偉達愿意通過Coreweave建立算力輸出渠道,鞏固自身地位;2)云巨頭的彈性算力需求增長,除自建外,同樣需要優質云服務商。Coreweave估值高速增長,未來國內中型云廠商成長空間顯著 Coreweave營業收入高速增長233.3
AI時代,云的競爭本質仍為規模效應與服務能力產品同質化來自于技術趨同,規模效應仍為競爭核心產品同質化的原因來自于節點重合、技術范式(如容器編排Kubernetes、數據庫MySQL/PostgreSQL、開源項目OpenStack)的統一;因此,云廠商通過固定成本攤薄、硬件采購成本、PUE控制、資源池化提升利用率等規模效應降低單位算力成本、獲得價格優勢。AI時代,云計算行業發生結構性變化,MaaS能力重要性提升底層算力資源中國產算力種類和占比增加。云服務商的異構算力調優、云平臺統一管理能力重要性提升,實現“一云多芯”,減少用戶對底層算力資源的感知;AI開發難度提升,MaaS需求增加。與云計算時代相比,AI相關開發涉及到的技術層級更多,開發人員的種類也更多。由于中小B客戶缺乏AI基礎工程能力,需要軟硬一體的MaaS、PaaS服務,定制化開發產品需求迅速增長。開源模型實現“模型平權”,中型云廠商與互聯網巨頭同臺競技由于云計算時代(規模效應)和AI初期(閉源大模型能力較強),云服務集中在互聯網大廠主導的封閉生態中;隨著開源模型的推理能力大幅提升,“模型平權”使中型云廠商可以降低基礎大模型的依賴,通過發展差異化的MaaS、垂類行業服務與互聯網大廠同臺競技。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243.4
一云多芯技術深化,解耦顆粒度不斷提升混合部署統一管理統一視圖√可運行性:基于同源異構持續集成技術*可管理性:基于不可變基礎設施的持續交付及架構感知調度×可遷移性:離線遷移、手動切換、業務切分業務遷移分層解耦架構升級√可運行性:交叉編譯、跨平臺語言*可管理性:規格算力量化分析、應用架構編排*可遷移性:資源遷移、狀態同步、流量切分、彈性擴展軟件定義算力標準全棧多芯√可運行性:架構無關的跨平臺運行、二進制翻譯√可管理性:有效算力和業務算力量化分析、多元異構算力協同√可遷移性:應用感知、服務器無感知彈性調度第一階段:混合部署、統一管理實現統一池化管理、統一服務目錄和統一監控運維第二階段:分層解耦實現硬件-平臺-應用層分層解耦,各層級協同實現應用的低成本跨架構平滑切換和彈性仲縮第三階段:徹底解耦、標準化形成處理器、異構加速芯片、整機算力等價規范,實現應用感知、架構無感知彈性調度“一云多芯”旨在通過一套云操作系統統一管理多種芯片架構的硬件資源(如x86、ARM、Power等),屏蔽底層異構芯片的差異,向上層應用提供標準化、一致性的算力服務可運行性(首要目標):程序可以在不同處理器架構的環境中移植運行;可管理型:實現架構感知和算力量化分析、面向系統的資源均衡調度和面向業務的彈性伸縮;可遷移性:實現資源封裝遷移、數據狀態同步、業務流量切分。算力抽象化硬件-平臺-應用解耦資料來源:浪潮信息253.5
AI
IaaS格局演繹:開源時代或將誕生新的云巨頭生態、流量、規模效應仍為重要競爭力,預計互聯網廠商份額將會趨穩回升以微信接入DeepSeek為例,以“國民App”作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園勞務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產品網銷合同標準文本
- 供貨定金合同樣本
- 中寧滴灌帶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 入股購買機械合同樣本
- 公司簽訂業務合作合同樣本
- 2025《試用合同范本》
- 公司委托管理合同樣本
- 事務代理合同標準文本
- 中餐預訂合同標準文本
- 軟測量方法原理及實際應用-課件
- 車床教學講解課件
- 政策目標確立和方案制定概述課件
- 六年級下冊英語課件-Unit 4 Lesson 23 Good-bye-冀教版(共19張PPT)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張波-超高溫陶瓷課件
- 特洛伊戰爭(英文版)
- DBJ04-T 410-2021城市停車場(庫)設施配置標準
- 車站主體結構模板支架專項施工方案--終稿(專家意見修改的)-副本
- 保潔崗位培訓
- 麗聲北極星自然拼讀繪本第二級 Pad, Pad, Pad!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