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知識點歸納_第1頁
長恨歌知識點歸納_第2頁
長恨歌知識點歸納_第3頁
長恨歌知識點歸納_第4頁
長恨歌知識點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演講人:日期:長恨歌知識點歸納目錄CONTENTS《長恨歌》概述詩歌結構與藝術特色人物形象塑造與心理剖析主題思想深入探討與啟示意義挖掘知識拓展:相關文學作品比較閱讀建議01《長恨歌》概述故事梗概描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包括愛情的美好、安史之亂的爆發、楊貴妃的死亡以及唐玄宗對她的思念。創作者團隊簡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長恨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梗概與創作者團隊簡介文學地位《長恨歌》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文學影響該詩不僅在唐代廣為流傳,而且被后世多個文學形式所借鑒和演繹,如戲曲、小說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的時候,正值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創作背景唐玄宗的荒淫無道、安史之亂的爆發以及唐朝的衰落,為《長恨歌》的創作提供了歷史背景。歷史環境分析創作背景及歷史環境分析主題思想解讀政治諷喻通過唐玄宗的荒淫誤國,暗示了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政治諷喻意義。愛情主題全詩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展現了愛情的偉大和真摯。02詩歌結構與藝術特色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愛情效果,以及由此導致的荒政亂國和安史之亂的爆發。第一大段(1-32句)寫馬嵬驛兵變,楊貴妃被殺,以及此后唐玄宗對楊貴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第二大段(33-74句)寫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處尋找楊貴妃和楊貴妃在蓬萊宮會見唐玄宗使者的情形。第三大段(75-121句)三大段落劃分及主要內容概述010203對景物的描寫通過“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等描繪,烘托出故事發生的背景和氛圍。對楊貴妃美貌的描寫通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等描繪,展現了楊貴妃的美麗。對唐玄宗心理的描寫通過“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等描繪,揭示了唐玄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描寫手法分析代表了楊貴妃的美貌和愛情,如“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花”意象“釵”意象“馬嵬坡”意象象征了楊貴妃的尊貴和命運,如“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代表了楊貴妃的死亡和愛情的悲劇,如“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意象運用與象征意義探討音韻和諧通過押韻、平仄等手法,使詩歌具有音樂美和節奏感。抒情性強通過抒情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節奏,傳達出詩人對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感慨和同情。音樂性和節奏感體驗03人物形象塑造與心理剖析唐玄宗形象描繪成一個英明果斷、威震四方的皇帝形象,在位期間治理國家,使唐朝進入盛世。心理變化過程前期英明果斷,后期逐漸沉迷于享樂,忽視朝政,導致安史之亂,最終被迫流亡。唐玄宗形象分析及其心理變化過程揭示被描繪成美麗、聰明、善解人意的女性形象,深受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形象雖然身處皇宮,但內心渴望真愛和自由,最終因政治原因被迫自縊而死。內心世界解讀楊貴妃形象描繪及其內心世界解讀忠誠于唐玄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悲劇的發生。高力士奸詐、貪婪,對楊貴妃和唐玄宗的關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楊國忠形象狡猾、野心勃勃,是導致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之一。安祿山其他配角人物形象特點及作用闡述君臣關系,安祿山叛亂導致唐玄宗流亡。唐玄宗與安祿山兄妹關系,楊國忠利用楊貴妃的地位謀取私利。楊貴妃與楊國忠01020304夫妻關系,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但也因她而誤國。唐玄宗與楊貴妃君臣關系,高力士忠誠于唐玄宗,為其出謀劃策。高力士與唐玄宗人物關系網絡梳理04主題思想深入探討與啟示意義挖掘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導致朝政混亂,反映了愛情與權力之間的沖突。愛情與權力沖突唐玄宗因寵愛楊貴妃而忽視朝政,導致安史之亂,國家命運受到嚴重影響。國家命運受影響面對國家危亡,唐玄宗被迫在馬嵬坡下縊死楊貴妃,體現了愛情在國家命運前的抉擇。愛情在國家命運前抉擇愛情、權力與國家命運之間關系剖析010203警惕權力腐敗唐玄宗因寵愛楊貴妃導致朝政腐敗,提醒現代社會要警惕權力腐敗現象。重視民生福祉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告誡現代社會要關注民生福祉,避免忽視人民利益。強化危機意識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中失去江山,提示現代社會要加強危機意識,防范于未然。歷史事件對現代社會治理啟示意義挖掘個體命運受歷史影響楊貴妃的命運受到歷史大勢的影響,無法自主選擇。追求自由與責任并重在歷史大潮中,個體應追求自由并承擔相應責任。個體選擇影響歷史進程唐玄宗的選擇加速了唐朝的衰落,表明個體選擇對歷史進程具有重要影響。個體命運在歷史大潮中如何抉擇思考真摯愛情超越生死唐玄宗在愛情中承擔了責任并做出了犧牲,體現了愛情中的高尚品質。愛情中的責任與犧牲現代人愛情觀念反思通過對唐代愛情故事的反思,引發對現代人愛情觀念的深入思考。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超越生死界限,展現了真摯愛情的偉大。永恒主題——愛情真諦探尋05知識拓展:相關文學作品比較閱讀建議揭露社會黑暗,同情底層人民,詩風樸實自然。《賣炭翁》通過送別場景,表達友情深厚,寓意哲理深刻。《賦得古原草送別》01020304描寫歌女凄苦生活,反映社會現實,語言優美動人。《琵琶行》描繪江邊暮色,意境優美,表達詩人對自然的熱愛。《暮江吟》白居易其他作品欣賞推薦同期或相近時期文學作品比較閱讀建議與元稹的《鶯鶯傳》同為唐代傳奇小說,都描繪了愛情故事,但情節和人物塑造各有千秋。與杜甫的《春望》都是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但杜甫更多地關注國家興亡和人民疾苦。與李白的《清平調》同為唐代宮廷音樂題材,但李白更注重豪放奔放,白居易則更注重細膩婉轉。與王維的《相思》都是描寫愛情主題的詩歌,但王維更注重意境的營造,白居易更注重情感的表達。《長恨歌》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描寫愛情悲劇,但《長恨歌》更注重情感的細膩表達和詩歌的韻味,而《羅密歐與朱麗葉》則更注重情節的緊湊和戲劇性。《長恨歌》與日本文學中的“物哀”文化《長恨歌》與印度文學中的愛情故事跨文化對比日本文學中的“物哀”文化深受中國文學影響,但在處理愛情主題時,日本文學更注重對悲劇的渲染和情感的細膩描繪。印度文學中的愛情故事往往具有宗教色彩和宿命感,而《長恨歌》則更注重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詩歌與歷史的融合藝術形式的創新情感與哲理的交融語言文字的優美《長恨歌》以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詩歌的形式展現了唐代的宮廷生活和愛情故事,體現了中國古典文學中詩歌與歷史的密切聯系。《長恨歌》采用了長篇敘事詩的形式,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情節展現了人物性格和命運,為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形式注入了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