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文學類閱讀專題復習:余光中作品練習題匯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余光中
我的中學時代在四川的鄉(xiāng)下度過。那時正當抗戰(zhàn),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一寸鐵軌也沒
有。不知道為什么,年幼的我,在千山萬嶺的重圍之中,總愛對著外國地圖,向往去遠方游
歷,而且覺得最浪漫的旅廳方式,便是坐火車。那平行的雙軌一路從天邊疾射而來,像遠方
伸來的雙手,要把我接去未知;不可久視,久視便受它催眠。
鄉(xiāng)居的少年那么神往于火車,大概因為它雄偉而修長,軒昂的車頭一聲高嘯,一節(jié)節(jié)的
車廂1鏗鏗跟進,那氣派真是懾人。至于輪軌相激枕木相應的節(jié)奏,初則鏗鏘而慷慨,繼而單
調(diào)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的。坐火車最早的記憶是在十歲。正是抗戰(zhàn)第二年,母親帶我從上
海乘船到安南,然后乘火車北上昆明。滇越鐵路與富良江平行,依著橫斷山脈蹲踞的余勢,
江水滾滾向南,車輪鏗鏗向北。也不知越過多少橋,穿過多少山洞。我靠在窗口,看了幾百
里的桃花映水,真把人看得眼紅、眼花。
來臺之后,與火車更有緣分,最生動的回憶在阿里山。那是在十二年前。朱紅色的窄軌
小火車在洪荒的岑寂里盤旋而上,忽進忽退,忽端螭于懸崖,忽隱身于山洞,忽又引吭一呼,
回聲在峭壁間來回反彈。萬綠叢中牽曳著一線媚紅,連高古的山顏也板不起臉來了。
薩洛揚的小說里,有一個寂寞的野孩子,每逢火車越野而過,總是興奮地在后而追趕。
四十年前在四川的山國里,對著世界地圖悠然出神的,也是那樣寂寞的一個孩子,只是在他
的門前,連火車也不經(jīng)過。后來遠去外國,越洋過海,坐的卻常是飛機,而非火車。飛機雖
可想成莊子的逍遙之游、列子的御風之旅,但是出沒云間,游行虛碧,變化不多,機窗也太
狹小,久之并不耐看。哪像火車的長途,催眠的節(jié)奏,多變的風景,從闊窗業(yè)看出去,又像
是在人間,又像駛出了世外。所以在國外旅行,凡鏗鏗的雙軌能到之處,我總是站在月臺——
名副其實的“長亭”——上面,等那陽剛之美的火車變隆隆其勢不斷地踹進站來,來載我去遠
方。
在美國的那幾年,坐迂好多次火車。有一次,從芝城坐火車回艾奧瓦城。正是耶誕假后,
滿車都是回校的學生,大半還背著、拎著行囊,更形擁擠。我和好幾個美國學生擠在兩節(jié)車
廂之間,等于站在老火車軋軋交掙的關節(jié)之上,又凍又渴。飲水的紙杯在眾人手上,從廁所
一路傳到我們跟前。更嚴重的問題是不能去廁所,因為連那里面也站滿了人。火車原已誤點,
第1頁共41頁
我們在呵氣翳窗的芝城總站上早已困立了三四個小時,偏偏隆冬的膀胱最容易注滿。終于“滿
載而歸”,一直熬到宿舍。一瀉之余,頓覺得身輕若仙,重心全失。
一九七六年去英國,周榆瑞帶我和彭歌去劍橋一游。我們在維多利亞車站的月臺上候車,
匆匆來往的人群,使人想起那許多著名小說里的角色,在這“生之旋渦”里卷進又卷出的神色
與心情。火車出城了,一路開得不快,看不盡人家后院曬著的衣裳,和紅磚翠籬之間明艷而
動人的園藝。到劍橋飄起霏霏的細雨,更為那一幢幢儼整雅潔的中世紀學院平添了一分迷朦
的柔美。經(jīng)過人文傳統(tǒng)日琢月磨的景物,畢竟多一種沉潛的秀逸氣韻,不是鋁光閃閃的新廈
可比。在空幻的雨氣里,我們撐著黑傘,踱過劍河上的石洞拱橋,心底回旋的是彌爾頓牧歌
中的抑揚名句,不是硬石才子的江南鄉(xiāng)音。紅磚與翠藤可以為證,半部英國文學史不過是這
河水的回聲。雨氣終于濃成暮色,我們才揮別了燈暖如橘的劍橋小站。往往,在旅途里最具
風味的,是這種一日來回的“便游”。
臺灣中南部的大學常請臺北的教授前往裝課,許多朋友不免每星期南下臺中、臺南或高
雄。從前龔定庵奔波于北京與杭州之間,柳亞子說他“北駕南艦到白頭”。這些朋友在島上南
北奔波,看樣子也會奔到白頭,不過如今是在雙軌之上,不是駕馬艦舟。我常笑他們是演“雙
城記”,其實近十年來,自己在臺北與香港之間,何嘗不是如此?在臺北,三十年來我一直
以廈門街為家。現(xiàn)在的汀州路二十年前是一條窄就鐵路,小火車可通新店。當時年少,我曾
在夜里踏著軌旁的碎石,捱聲軋軋地走回家去,有時索性走在軌道上,把枕木踩成一把平放
的長梯。時常在冬日的深宵,詩寫到一半,正獨對天地之悠悠,寒顫的汽笛聲會一路沿著小
巷嗚嗚傳來,凄清之中有其溫婉,好像在說:全臺北都睡了,我也要回站去了,你,還要獨
撐這傾斜的世界嗎?夜半鐘聲到客船,那是張繼。而我,總還有一聲汽笛。
寫火車的詩很多,我勺己都寫過不少。我甚至譯過好幾首這樣的詩,卻最喜歡土耳其詩
人塔朗吉的這首:
去什么地方呢,這么晚了,
美麗的火車,孤獨的火車?
凄苦是你汽笛的聲音,
令人記起了許多事情,
為什么我不該揮舞手巾呢?
乘客多少都跟我有親,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
椅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第2頁共41頁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寫在阿里山坐火車時,連續(xù)用了五個“忽”字,生動地寫出了小火車行駛路況的復
雜與火車行進的狀態(tài)。
B.作者鐘情于坐火車而不是坐飛機去旅行,是因為坐火車能欣賞到更迷人的風景,也
能獲得更奇妙的體驗。
C.文中“名副其實的,長亭,”一句,借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意象,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身處異國
時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D.文章先后聯(lián)想到薩洛揚小說的孩子和“許多著名小說里的角色”,反映了作者在不同人
生階段對世界的了解與認知。
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標題將記憶比作鐵軌,不僅契合了本文的寫作對象,而且化抽象為具象,突顯
了漫長歲月中經(jīng)歷的豐富。
B.本文對英國劍橋旅程中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豐富了“記憶”的具體內(nèi)容,洋溢著濃郁的異
域風情和人文氣息。
C.本文中疊詞的運用,如“鏗鏗”“霏霏”“悠悠”“嗚嗚”等,使語言形象鮮活,同時增添了
散文的音樂美。
D.文章引用塔郎吉的詩歌作結,不僅增強的文章的抒情意味,而且卒章顯志,文章的
主旨至此得以彰顯.
3.結合全文,請梳理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上,火車帶給他的心理感受。
4.“火車,,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泰山一宿(節(jié)選)
余光中
臨睡前建輝提醒大家:要看日出,五點整就得起身。
入夜后氣溫更低,但十點一到,旅館把暖氣關了,也沒有熱水可用。我存(范我存,余
光中的愛人)和幼珊母女平常就習慣于早睡,這時也顧不了厚被褥有多陰濕,就專心一志上
了床,去追求冷夢了。
我卻有些不甘。夜宿泰山,竟然在這高貴的絕頂拋下了一整座空山的仙人與古人、傳說
與軼事,那許多飛瀑、奔淡、盤道、絕壁,絕壁上危拳不墜的蟠蟠孤松;拋下了滿山滿谷的
第3頁共41頁
我們站在幾近四層樓高的《紀泰山銘》下,仰瞻這盛唐盛世的宏文,直到氣促頸酸,有
點像螞蟻讀大字典般吃力,嚴整的成排金字在花崗絕壁上閃著輝煌,說的是開元十四年的事。
那一年杜甫才十四歲,楊家的女兒還沒有長成,《長恨歌》的作者還沒有出生呢,誰料到漁
陽的輦鼓會動地而來?
我把這感想告訴基林與建輝。
“漁陽輦鼓還早著呢,那時唐朝還穩(wěn)如泰山。”建輝說得大家都笑了。
“這滿山的碑文、對聯(lián)、題字,多得像一本字典,簡直讀得人眼花繚亂。''我存嘆道。
“可是乾隆皇帝還沒題過癮呢,'‘我說,"你要是看到有趣的,怕記不住,就拍下來呀。”
“剛才經(jīng)過的一塊大石頭,刻了‘丈人峰'三個字,好像跟泰山有關系的,“幼珊說,“可
是記不得了。”
“好像跟唐玄宗也有關系。“基林說。
“不錯,是有關系,“我說若,取出袋里的一本泰山手冊.翻了一下,“典出《西陽雜俎》,
說是開元十三年,也就是《紀泰山銘》的前一年,玄宗卦禪泰山、把三品以下的官都升了一
級。封禪使張說卻把自己的女婿鄭鎰從九品徑升到五品。玄宗見鄭鎰穿了大紅官服,趾高氣
揚,怪而問之。鄭鎰答不出來。伶人黃幡綽在旁代答說:'此泰山之力也。'其實伶人所指
是鄭的岳父張說。后人稱岳父、岳母為泰山、泰水,或即由此而來。至于岳父之稱,也是由
于泰山乃五岳之尊。當時遼位封禪使張說能詩擅文,是中宗、睿宗、玄宗的三朝賢臣;玄宗
封禪泰山,就是納張說的侶議,事后更升他為尚書古丞相戢中書令,又令他撰寫《封禪壇頌》,
刻于泰山,也就是我們頭頂這篇《紀泰山銘》的宏文了。“
(有刪改)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作者就以“冷夢”兩字寫出了作者對夜宿泰山的擔憂,同時暗示出此次出行泰
山可能帶來的失落。
B.“天地間唯我們在蠟蠕爬行“,既寫出了人類在大白然中的渺小,又通過“唯'’宇傳達出
作者對人類無限力量的肯定。
C.作者所說的“孔夫子的豪語變成了空頭支票”,與上文“登泰山而小天下乎”呼應,文章
銜接自然,過渡巧妙。
D.“勁風策細雨而來”“遠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輪廓”都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想象豐富,
富有創(chuàng)造性。
6.關于文中圍繞《紀泰山銘》對話的部分,卜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第5頁共41頁
A.作者以開元十四年為切入口,繁密鋪排了杜甫、楊玉環(huán)、白居易、安史之亂等歷史
文化人物與事件,借此來寫唐朝由盛而衰。
B.文章通過基林對《紀泰山銘》的評價,即碑高、文長,其書法水準是泰山石刻中最
高的,寫出了泰山石刻的魅力。
C.文章以丈人峰的掌故作結,如此既交代了《紀泰L銘》的寫作緣由,又給泰山增添
了神秘感,留下懸念。
D.“漁陽顰鼓還早著呢,那時唐朝還穩(wěn)如泰山”一語,巧妙地把歷史與眼前泰山結合,智
慧風趣,所以“大家都笑了
7.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語言特色。
8.本文選自余光中的散文集《山東甘旅》,該集子是余光中離開大陸52年后應邀到山東講
學并訪問齊魯大地所寫。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甘旅”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①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
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
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卷
短巷,雨里風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
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
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里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
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
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夾,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
打進她懷里,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笄足安慰孺暮之情。
②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
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ィ灰獋}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
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
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情
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
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人“雨”部,古神州的大顏干變力化,
第6頁共41頁
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
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③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而,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傘上這
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
是女性,應該最富于感性。雨氣空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濤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
濃的時候,竟發(fā)出草和樹沐發(fā)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畢
竟是驚整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登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
物的潛意識和夢吧,那腥氣。
④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暴雨,
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
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
俠氣,怕也經(jīng)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兩打中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
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
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⑤雨天的屋瓦,浮漾潮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于視覺,是
一種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鱗鱗千辮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較輕,夾著一股股的細
流沿瓦槽與屋檐潟漏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槍。“下雨
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
成了黃昏。
⑥在日式的古屋里聽時,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濕黏黏的
苔葬從石階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聽臺風臺雨在古屋頂一夜盲奏,千尋海底的
熱浪沸沸被狂風挾來,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樵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蝸殼上嘩
嘩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林里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41來,
強勃的電范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
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墻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一陣寒溫瀉過,秋意便彌漫日式的庭院了。
⑦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蒙蒙的溫柔及
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但不久公寓的時區(qū)來臨,臺北你怎么一下子長高了,
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千片萬片的瓦翩翩,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飛入歷史的記憶。現(xiàn)在
南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墻上,沒有音韻的雨季。樹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楓樹,柳樹和
第7頁共41頁
擎天的巨椰,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濕濕的綠光迎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
沉了咯咯,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七十年代的臺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遭
散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jīng)》的韻里尋找。現(xiàn)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⑧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
一位英雄,經(jīng)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巖削成還是火成巖?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
苔葬?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
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塵隔海,古屋不
在。聽聽那冷雨。
(節(jié)選自《聽聽那冷雨》)
【注】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評論家。作者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
隨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遷居臺灣,之后,就一直在臺灣、杳港和美國之間娠轉漂泊。1974
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并于同年寫下了散文《聽圻那冷雨》O
9.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聽雨”為主線,將眼前雨中的景物、回憶中的美景、過往生活的人與事巧妙貫
穿起來,線索清晰,條理分明。
B.文章先后三次重復了“聽聽那冷雨”這句話,但亳無拖沓、累贅之嫌,它猶如纏綿的雨
絲,婉轉凄清,浸潤了文章的字里行間。
C.文章描繪出了一幅豐富多彩、奇妙無比的雨景。在作者筆下,雨雖缺少觸覺感,卻
能看得見其形,聽得到其聲,聞得到其味。
D.第②段中作者由“雨”展開聯(lián)想,由雨想到寫雨的漢字,以對漢字的鐘愛來傾注真切的
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題。
10.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化用了“梧桐樹,三更雨”“留得殘荷聽雨
聲”,給作品帶來了古韻之美。
B.第⑥段,連用“挾川掀”“壓X瀉”“撲”等動詞,準確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七月臺風臺雨的綿密
悠長。
C.第⑦段畫線句子“現(xiàn)在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墻上”,通過不加標點的特殊形式,
突出再也聽不到雨打灰瓦的美妙音樂所產(chǎn)生的惆悵。
D.作者在文中妙用色彩,使讀者看到的不是春雨滋潤下的花紅柳綠,而是黑白灰暗的
默片,他用冷色的事物和詞句表達了遠離故土的感傷。
第8頁共41頁
11.請從詞語、修辭、句式等角度賞析文中第⑤段的畫線句。
12.“景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景與情在寫作中應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文中作者是
如何將景與情相互融合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聽聽那冷雨(節(jié)選)
余光中
①驚姿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
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
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卷
短巷,雨里風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
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庠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
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里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
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倚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
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夾,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
撲進她懷里,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恭之請。
②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
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ィ灰獋}頓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
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祖先的回憶
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
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ki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
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人“雨'’部,古神州的大顏千變?nèi)f化,
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
臺百讀不慶、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③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傘上
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
而是女性,應該最富于感性。雨氣空;蒙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
香味,濃的時候,竟發(fā)出草和樹沐發(fā)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
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端,也
許走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吧,那腥氣。
第9頁共41頁
④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暴雨,
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
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
俠氣,怕也經(jīng)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兩打中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
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
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⑤雨天的屋瓦,浮漾醍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于視覺,是
一種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鱗鱗千辮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
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一下
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
叁成了黃昏。
⑥在日式的古屋里聽的,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兩,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濕黏黏的
苔葬從石階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聽臺風臺雨在古屋頂一夜盲奏,千尋海底的
熱浪沸沸被狂風挾來,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樵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蝸殼上嘩
嘩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里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
強勁的電琵邕忐忐忑忑忐區(qū)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撤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
刷在窗被臉上,救在墻上打在闊大的芭蕊葉上,一陣寒瀚瀉過,秋意便彌漫日式的底I兜了.
⑦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蒙蒙的溫柔覆
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但不久公寓的時火來臨,臺北你怎么一下子長高了,
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千片萬片的瓦翩翩,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飛入歷史的記憶。現(xiàn)在
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墻上,沒有音韻的雨季。樹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楓樹,柳樹和
擎天的巨椰,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濕濕的綠光迎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
沉了咯咯,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七卜年代的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遣散
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jīng)》的韻里尋找。現(xiàn)在只軻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⑧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
一位英雄,經(jīng)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巖削成還是火成巖?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
苔薛?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
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塵隔海。古屋不再。
聽聽那冷雨。
第10頁共41頁
(選自《聽聽那冷雨》,2019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注】作者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隨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遷居臺灣,之后,就一
直在臺灣、香港和美國之間輾轉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并于同年寫下了
散文《聽聽那冷雨》。1992年,他回大陸訪問。
1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這篇散文以聽雨為主線,將橫的地域、縱的歷史和縱橫交錯的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形
成了一個意象密集、描寫瑰麗、情切意濃的美的意境。
B.文章先后四次重復了“聽聽那冷雨”這句話,但亳無拖沓、累贅之嫌,它猶如纏綿的
雨絲,婉轉凄清,浸潤了文章的字里行間。
C.文章描繪出了一幅豐富多彩、奇妙無比的雨景。在作者筆下,雨雖缺少觸覺感,卻
能看得見其形,聽得到其聲,聞得到其味。
D.第二白然段中作者由“雨”展開聯(lián)想,由雨想到寫雨的漢字,以對漢字的鐘愛來傾注
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題。
14.賞析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5.結合文章探究“冷雨”的意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伐桂的前夕
余光中
最后,他在一塊鼓形石上坐了下來。幽森森的月光將滿園子的荒蕪浸在涼涼的回憶里。
一切都過去了。曾經(jīng)是“家”的一切(就叫它“家”吧),只留下一堆瓦礫,木條,破璃屑。
曾經(jīng)是黑壓壓的那幢日式古屋,平房特有的那種謙遜和關切,夏午的風涼和冬日早晨戶內(nèi)一
層比一層深的陰影,檜木高貴的品德,白螞蟻多年的陰謀,以及瀉下鴿灰色的溫柔和憂郁的
鱗舞屋瓦:這一切,經(jīng)過拆屋隊一星期的努力,都已經(jīng)夷成平地了。
疑真疑幻的月光下,那古屋,為這一切作見證的鴿灰色的精靈,只留下了一片朦朧的廢
墟。他側耳聆聽,似乎只有蚯蚓在那邊墻角下吟掘土之濤歌,此外,萬籟都歇,市聲和蛙鳴
兩皆沉沉。十六年的種種,那些暗美的早晨和陰囊窒人的黃昏,不再留下任何見證,任何見
證,除了后院子里這些美麗的樹,除了更遠處的那叢月季和那樹月桂,輪流維持半個后院的
清芬。還有頭頂?shù)倪@棵楓樹,修直挺拔,戰(zhàn)勝過無數(shù)的毛蟲和臺風。
他從冰屁股的鼓形石面上站起來,就看清朗的月包,企圖尋找爸老多裂紋的樹干上,他
第11頁共41頁
曾經(jīng)刻過的英文字母。那是YLM三個字首,十五年前,在一陣激越而白熱的日子里,用一
柄小刀虐待這楓樹的結果,至于它們代表的是什么,他從來沒有對人說過,包括那位M。
這是我們之間的一項秘密啊,他時常拍拍楓樹,這么戲謔地說。南宋詩人的“鷗盟”,他羨
慕而無能分享,但是詩人與樹之間,也可以訂“楓盟”的,是不是?
但刻字那件事畢竟很久很久了。冰冰的月色里,已經(jīng)辨不出誰是字,誰是裂紋。他撫摩
了一會,終于放棄。一生的歷史,是用許多小小的瘋狂且成的,他想。在年輕的世界里,愛
情是最流行的一種瘋狂。YLM!幸好那種焚心的焦灼只維持了兩年。當一切瘋狂都痊愈,
他的瘋狂仍然是詩。像愛清一樣,那里而也有狂喜和失意,成功的滿足和妒忌的刺痛,但是
那繆斯,她永遠那樣年輕而且惑人,今天,比起二十年前開始追逐的時候,更其如此。這樣
子的瘋狂,毋寧是一種高度的清醒吧。
眼前這樹桂花,只有八尺多高,唯它的馥郁已足夠使他回到那個院子里了。如果說,楓
是秋的血,那桂就是秋的魂魄了。滿園樹木中,他最寶貝這棵小桂樹,因為在他的迷信里.
它形成了一個“情意結”,桂樹,秋天,月亮,詩,四個意象交疊成形,豐富而清朗地象征
著許多東西。譬如說,他叫它做秋之魂,王維卻叫它做珪魄,西方人把它戴在詩人的頭上,
而秋天,是他的,也是它的生日。十六年來,他的筆鋒愈揮愈利,他的名字在港灣之間頗有
回聲:在他的迷信里,這一切,都和他園子里這一片芬芳有關。
白血飛濺白屑飛濺啊白血。鋸斷綠色的靈魂流乳白的血,當鋼齒咬進年輪無辜的年輪。
明天早晨,伐木工人將仝副武裝涌至,一下子就占據(jù)這回子,展開屠殺“頃刻間,這些和平
的生命將集體死亡,而這花園,這綠色的共和國,將淪為一片水泥的平原,一寸綠色也不留
下。于是重噸的巨獸將氣吁吁在門口停下。他們將掘出一立方英尺又一立方英尺的泥土,種
下永不開花一束又一束的鋼筋和鐵骨,陰郁的地下室,拼花地板,磨石子,嵌磁,嵌磁,最
后,一幢不溫柔更不美麗的怪物從地而上升起,到空中,去參加這都市的千百只現(xiàn)代恐龍。
因為凡有根的都必須連根拔起。他也是一棵桂一張楓葉,從舊大陸的肥沃中連根拔起。
這樣出神地想堵想老,在浸漬記憶的月光下,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成為一棵樹,綠其發(fā)而k其股,
大地的乳汁逆他的血管而上,直達于他的心臟。他是一株青青的桂樹,集秋天和月和詩于一
身。但今晚是他最后的一次芬芳,因為現(xiàn)代的吳剛一點也不神話,因為不神話的吳剛執(zhí)的是
高速的鏈鋸,一舉手就招來機械的殺戮,因為鋸斷了的桂樹不會在神話里再生。而且所謂月,
只是一顆死了的頑石,種不活桂,養(yǎng)不活燧蛛。于是一片霍霍飛旋的鋒芒,向他熱乎乎的喉
核滾來,一瞬間,高速的痛苦自頂至踵,一切神經(jīng)張緊如滿弓,剖他成兩半。凡有根的都躲
不掉斧斤。
第12頁共41頁
“月桂樹啊,這是你最后的一次清芬!”他忽然有蹌下去的沖動,跪下去,請求無辜者
的饒恕。
五小時后東方將泛白,紅通通的太陽將升起,自藍淼淼自籃浩浩的太平洋上,于是亞熱
帶這城市,千門萬戶,將在朝霞里醒來。貪婪無履,這膨脹的城市將吞噬摩肩接踵的行人和
川流不絕的車群,像一只消化不良的巨食蟻獸。于是千分貝百分貝的囂喊呼喝,真空管、汽
笛、喇叭、引擎,不同的噪音自不同的喉中嘔出吐出,符咒一般網(wǎng)住這城市。噴射機是一切
的高潮,逆著百萬人扭曲的神經(jīng),以一種撕去所有屋頂?shù)穆曂群μ焓埂M瑫r另一個恢恢巨
網(wǎng),以這城市為直徑,從八方四而冉冉升起,無聲,無形,染毒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且美
其名曰紅塵,滾滾十丈。
機器一占領這威市,牧歌就復不可聞了。馬達聲代替了蛙聲蟬聲。到夜里,還剩下一些
陰暗的角落還有些伶竹的紡織娘,蟋蟀,蚯蚓,企圖負隅抵抗那市聲。月亮就掛在電視的天
線上。該有天使在高壓線上呼救。再過三小時東方將泛白。手執(zhí)機器的吳剛將來伐.桂.而他.
即使是一位詩人,也無力保衛(wèi)。一只地螂怎能抵抗一架開路機?最后的芬芳總是最感人。那
樣的嗅覺,從鼻孔一直達到他靈魂。秋天。成熟的江南。古典的庭院。月光。童時。詩。
他作了最后的一次深呼吸。他掃了好幾簇桂瓣在掌心,用手帕小心翼翼地包起來。
“Cood-bye,mylaurel,Good-byeo”
他轉過身去,向高高挺挺的楓樹看了一眼。
“再見了,我的做"這里本來不是你故鄉(xiāng)“”
說著,他踏過玻璃屑和斷木條,踏過遍地的殘殘缺決,向虛掩的大門走去。都已停歇,
狗吠,蛙鳴,人語,車聲。整個城市像一個荒墳。落月的昏蒙中,樹影屋影融成一片灰蓬蓬
的溫柔。空氣新釀地清新。他鎖上木門,觸到金屬的堅與冷。他走下廈門街的巷子,聽自己
的步履空洞的回聲。水源路的河堤上似有人在喊誰的名字。他停下來,仔細聽了好一陣。桂
花的幽香從手帕里散出來,
“沒有。沒有誰在喊我。”
他緩緩向前走。
霍霍的鏈鋸聲在背后升起……
16.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之所以有“就叫它,家,吧”的妥協(xié)之語,是因為如今的老屋舊址已然成為廢墟,
熟悉的人和事也已消散,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家”。
B.詩人與樹的“楓盟”是指他十五年前在楓樹上刻下的“YLM”字首,這象征著詩人年輕
第13頁共41頁
時候的愛情誓言,而“M”就是作者的心愛之人e
C.”凡有根的都躲不理斧斤”這里的“根”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代了殘留在這老屋中的植
物根系,二是寓意著作者童年美好回憶的根念。
D.”該有天使在高壓線上呼救”一句中,“天使”代表著傳統(tǒng)神話,"高壓線’'象征了現(xiàn)代
工業(yè),“呼救”揭露出神話在現(xiàn)時代的發(fā)展困境。
1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他”其實是“我”,作者選用第三人稱,目的是想將一切從自身抽離出來,帶
有距離和審視的意味,更為客觀,全文將“冷”的回憶敘述與“熱”的豐富想象交織,成就
了藝術的高度。
B.文章對敘事時間的處理極具匠心,作者將對老屋的所有情感全壓縮在桂樹將被砍伐
的前五六個小時,短哲時間里又夾雜著多個回憶片段,使得本文的情感密度更為濃郁,
字里行間浸誘著哀思,
C.文中的月桂既是古典文化意象,象征著古中國的品德和寧靜祥和的生活,也作為實
物引發(fā)作者的抒情和思考,并以此為中心之一,使之在文中呈放射狀分布,以小襯大,
使散文錯落有致、明喑相映。
D.文章以“霍霍的鏈鋸聲在背后升起”結尾,余味悠長,發(fā)人深省,在留給讀者想象空
間的同時暗含對古中國文化價值追尋的迷惘,又以?種特定的角度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于機器
和城市的厭惡“
18.文章結尾處,他似乎聽到有人在喊他名字,靜聽過后,他說,“沒有。沒有誰在喊我。”
請結合文本,分析他此刻的心理。
19.“吳剛伐桂”是中國的傳統(tǒng)神話傳說,相傳吳剛受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但桂樹隨砍
隨合,玉帝把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而在本文中,也能看見這個傳說的影
子。請結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化用這個故事的?又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價值取向?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泰山一宿(節(jié)選)
余光中
臨睡前建輝提醒大家:要看日出,五點整就得起身。
入夜后氣溫更低,但十點一到,旅館把曖氣關了,也沒有熱水可用。我存(范我存,余
光中的愛人)和幼珊母女平雷就習慣于早睡,這時她們也顧不了厚被禱有多陰濕,就專心一
第14頁共41頁
志上了床,去追求冷夢了,
我卻有些不甘。夜宿泰山,竟然在這高貴的絕頂拋下了一整座空山的仙人與古人、傳說
與軼事,那許多飛瀑、奔溪、盤道、絕壁,絕壁上危攀不墜的蟠蟠孤松:拋下了滿山滿谷的
頑石、靈石,石上刻畫的成語、名句、隆重其詞的紀銘,只為了早睡早起,去看一眼未必能
睹的日出?
我戴帽披衣,推門而出,把自己交給泰山的春夜。呼喝的天風迫不及待把我接了過去,
除此,四周的夜色一片岑寂。神憩賓館前的旗桿上,只有長索在風中拍打著高桿,桿頂?shù)奶?/p>
空飄著陰云,時疏時密,一輪未滿的冷月出沒其間,半明不昧的,有一點詭魅。這才記起今
夕何夕,竟是清明之夕。念既動,又加風緊,徘徊了不久,就回去睡了。
但也睡不了多久,五點不到又再起床。對房的建輝與基林也起來了。大家都在衣櫥里找
到了那草綠色的軍大衣,穿上了身。原來那是旅館的標準配備,因為山頂比人間總是要低七
八度.尤其是十二月到翌年三月,山上的氣溫恒在零下。
眾人戎裝相對,怪異加上臃腫,互相指笑了一陣。連昨天逞勇的建輝與基林也都武裝了
起來,足見凌晨的酷寒不可兒戲。更糟的是建輝的苦笑,說外面已下雨了。
果然勁風策細雨而來,凌晨的寒濕里,早有人影走動。不久山奔上的拜日族愈聚愈多,
人聲血瓶起落,向東邊的m觀峰蜿蜒而行。大地間唯我們在蠕端爬行,只為及時去朝拜東海
的日出。天色幽味,像罩在半球暗紫的大蛋殼之內(nèi),苦待太陽的血胎娘滿,啄殼而出。
清明節(jié)日出,應為五點、三刻3才五點半,拱北石E周早攀滿了人影,大半是成雙或呼群
而來,有些登止危巖向東狗望,有些踱來踱去,有些則鎂光閃閃,照起相來。但大家心里都
在奢望,從茫茫的雨霧深處,從蓬萊仙島的方向,徐福帶六千童男女一去不返的煙波里,比
一切傳說更古老、比一切項測更新的,那照過秦皇與漢武漢光武,照過唐玄宗與清圣祖,照
過處處不放過題詩(也算是一種不朽吧)的乾隆的太陽,此刻能排開一重重傳說、一頁頁歷
史,用它火燙的赤金標槍射我們苦盼的眼瞳,給我們永生。因為人上人下,千古興亡,此刻
正掄到我們在岳頂見證永恒,見證剎那的永恒。因為此劃該我們來小天下。
雨雖停了,天也晚了,卻未破曉。暗紫色的詭秘天帷轉成了灰蒙蒙的雨云,除了近處的
玉皇廟瓦頂儼然還盤踞在天柱峰頭,遠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輪廓,也不聞島聲、泉聲。登泰
山而小天下乎??不但看不到日出,也看不見天下,連泰山也幾乎看不見了。
“孔夫子的豪語變成了空頭支票。"我只能苦笑。
“我以前來過,也沒見日出。“基林說。
“我也沒見到,“建輝以地主的口氣安慰我們,“泰山山高客重,看日出得碰運氣。
第15頁共41頁
拜日族漸漸散了,我們的五人行也就走回旅館,準各下山。
基林轉頭安慰我存與幼珊:”日出雖然沒看成,山頂?shù)念}字刻石還是值得一看的,尤其
是一千兩百年前唐玄宗的《紀泰山銘》,不但碑高、文長,而且書法勁道,是隸書的珍品。”
我們站在幾近四層樓高的《紀泰山銘》下,仰瞻這盛唐盛世的宏文,直到氣促頸酸,有
點像螞蟻讀大字典般吃力,嚴整的成排金字在花崗絕壁上閃著輝煌,說的是開元十四年的事。
那一年杜甫才十四歲,楊家的女兒還沒有長成,《長恨歌》的作者還沒有出生呢,誰料到漁
陽的孽鼓會動地而來?
我把這感想告訴基林與建輝。
“漁陽輦鼓還早著呢,那時唐朝還穩(wěn)如泰山。”建輝說得大家都笑了。
“這滿山的碑文、對聯(lián)、題字,多得像一本字典:簡直讀得人眼花繚亂。”我存嘆道。
“可是乾隆皇帝還沒題過癮呢,"我說,“你要是看到有趣的,怕記不住,就拍下來呀。”
“剛才經(jīng)過的一塊大石頭,刻了‘丈人峰'三個字,好像跟泰山有關系的,”幼珊說.
“可是記不得了。
“好像跟唐玄宗也有關系。”基林說。
“不錯,是有關系,”我說著,取出袋里的一本泰口手冊,翻了一下,“典出《酉陽雜
俎》,說是開元十三年,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橡膠制品采購居間合同范本
- 2025《稅務系統(tǒng)檢查證采購項目》合同
- 2025年的鐵路運輸合同范本
- 酒店代運營合作協(xié)議
- 工廠出租合同模
- 采購開口合同范本
- 2025建筑材料車輛運輸合同 建筑材料車輛運輸合同范本
- 2025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包合同書
- 購房協(xié)議書范本模板
- 2025年03月安徽電信傳輸局分局長公開招聘助理1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教案完整版教學設計
- 冷卻塔技術手冊
- 森林生態(tài)學-知識點整理-考研復習筆記
- 西游記 品味經(jīng)典名著導讀PPT
- 通信線路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范(新)
- 很全的禮品qq群
- 資產(chǎn)評估操作規(guī)范試行
- 馬雷軍-學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識
- 重力式碼頭工程完整施工組織設計(沉箱方案)
- (高清版)民用建筑修繕工程施工標準JGJ_T 112-2019
- 走進高端市場鄭榮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