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XNJXH 12-2024 麥后復種大豆全程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_第1頁
T-NXNJXH 12-2024 麥后復種大豆全程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_第2頁
T-NXNJXH 12-2024 麥后復種大豆全程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_第3頁
T-NXNJXH 12-2024 麥后復種大豆全程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_第4頁
T-NXNJXH 12-2024 麥后復種大豆全程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CSSB05mechanizedoperationofcornfield2024-10-26發布202寧夏農機生產與流通協會發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規定編寫。本文件由寧夏萬眾農業機械化服務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寧夏農機生產與流通協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寧夏萬眾農業機械化服務有限公司、靈武市海江種植合作社、靈武市聚盛德家庭農場、寧夏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同心縣農業機械化推廣服務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玉蓉、張丞、劉媛、石峰、李健榮、任怡蓮、連金番、馬景、梁曉宇、姬月梅、王健、張愛君、馬鵬遠。1麥后復種大豆全程機械化作業質量要求本文件規定了麥后復種大豆田間機械化生產的基本環節,包括機械耕整地、機械播種、機械田間管理、機械收獲作業環節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寧夏地區麥后復種大豆田間機械化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2糧食作物種子第2部分:豆類NY/T499旋耕機作業質量NY/T741深松、耙茬機械作業質量NY/T742鏵式犁作業質量NY/T738大豆聯合收割機械作業質量NY/T1143播種機質量評價技術規范NY/T3662大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DB64/T660麥后復種黃豆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規范DB64/T975引黃灌區麥后復種栽培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3.1復種multiplecropping同一塊土地上在一年內連續種植超過一季(茬)作物的種植制度,又稱多作。注:常見的復種方式有真播、育苗移栽、再生等。3.2麥后復種Afterwheatseed特指小麥收獲后在一年內于同一田地上再種植一季(茬)作物的種植方式。注:在寧夏引黃灌區常見的麥后復種方式有:麥后直播大豆、麥后直播或移栽蔬菜、麥后直播青貯玉米、麥后直播油用向日葵等。24基本要求4.1機械耕整地4.1.1整地方式機械耕整地作業應根據土壤條件、農藝要求、種植模式等因素,選擇作業方式。4.1.1.1翻地或深松整地沒有深翻地或深松整地基礎的地塊,每3年要深翻或深松一次。黑土層深的地塊采用深翻的方式深翻深度≥22cm,土層淺的地塊采用深松整地方式,深松深度≥32cm。作業質量符合NY/T741、NY/T742要求。4.1.1.2耙茬整地有深翻或深松整地基礎地塊,可用圓盤耙進行粑茬整地,耙地深度10cm~15cm。作業質量符合NY/T741要求。4.1.1.3旋耕整地有深翻、深松整地基礎的地塊,前茬大豆茬可直接用旋耕機旋耕整地,前茬玉米茬需要用打茬機將玉米茬打碎后再旋耕,旋耕深度8cm~12cm。作業質量符合NY/T449要求。4.1.1.4起壟按農藝要求,秋起130cm或110cm大壟。壟長每100m直線度偏差不大于5cm,壟距誤差不大于2cm。130cm大壟,臺上寬90cm,臺高16cm;110cm大壟,臺上寬70cm,臺高18cm。作業質量符合NY/T3662要求。4.2整地時間以秋整地最佳,避免春整地。4.3播種4.3.1機械播種4.3.1.1常規(65cm)壟作用壟三專用播種機精量播種,65cm行距上播種2行,小行距12cm~18cm,一次可完成開溝精量播種、分層深施肥,覆土、鎮壓等作業。4.3.1.2大壟窄行密植用大壟窄行專用播種機壟上精量播種,130cm大上播種3行,小行距30cm~35cm,130cm大壟上播種4行,小行距20cm~22.5cm;110cm大上播種3行,小行距20cm~22cm,一次可完成開溝、精量播種、分層深施肥、覆土、鎮壓等作業。34.3.1.3平播窄行密植利用條播機播種,種植行距15cm~30cm或小壟密專用播種機播種在45cm行距間播種2行,行距12cm.4.3.1.4播種密度原則洼地宜稀,崗地宜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高桿品種宜稀,矮稈品種宜密。4.3.2播種密度按照大豆品種特性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密度。4.3.3播種深度寧夏地區為4cm~5cm,白漿土及鹽堿地區為3cm~4cm。播種深度均以鎮壓后的覆土厚4.3.4播種質量要求播深一致,落種均勻無斷條(20cm無籽為斷條),上播種對準壟頂中心,播種行距偏差不超過±1cm,播種機往復行距偏差不超過+5cm。播種質量符合NY/T1143要求。4.4機械田間管理4.4.1中耕深松作業4.4.1.1壟溝深松的時間在大豆拱土期開始分枝前結束。4.4.1.2壟溝深松耕深應打破犁底層,一般應>18cm,耕深應一致,耕深誤差±1cm,溝距誤4.4.1.3分層深松,前鏟耕深18cm~20cm,后鏟耕深25cm~30cm。4.4.1.4深松或中耕作業第一塹應與播種作業第一塹對準重合,4.4.1.5正常工作速度以≤5km/h為宜,4.4.1.6地頭起落犁應在行走中進行,按起落線起落4.4.1.7作業時采用梭形行走運行方法,4.5中耕培土作業4.5.1根據土壤墑情、苗情及草情確定中耕培士次數,一般為2遍~3遍。4.5.2第一遍中耕可結合深松作業進行,4.5.3第一遍中耕在小苗出苗后開始,不晚于第一片復葉展開。耕深>15cm,培土不超過子4.5.4第二遍中耕不晚于分枝期,耕深10cm~12cm,培土不超過第一對真葉(草葉)節,合理施肥。44.5.5第三遍中耕在初花期前完成,耕深10cm,培土不超過第一復葉節。4.5.6不埋苗、不壓苗、不傷苗。各遍中耕傷苗率均≤1%。4.5.7各壟行距一致,不偏墑,不漏耕,行距誤差±1cm。各鏵耕深一致,誤差≤2cm。4.5.8中耕作業第一塹應與播種作業第一塹對準。作業中要經常檢查行距是否準確。中耕機組在地頭回轉時,應在地塊外進行,必須在地塊內回轉時,工作部件應升起并呈運輸狀態。4.5.10地頭起落應在機組運行中進行。按起落線起落,保持地頭整齊與不耕。4.6植保噴霧作業4.6.1按農藝要求合理選用藥劑,掌握最佳施藥期,正確計算用藥量和噴液量。4.6.2噴灑均勻,霧化良好,不漏噴,相鄰噴嘴重噴幅度≤8mm。4.6.3播種后出苗前3天~4天進行封閉除草,4.7機械收獲4.7.1收獲時期大豆處于黃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