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傳說中,巴務相被視為土家族的始祖,也是巴人部落的第一任廩君,其生活的年代距今約4500年,其所在部族也被稱為廩君巴人。廩君巴人將華夏族傳說中的五方神獸中的西方神獸——白虎——奉為自己的圖騰。這些傳說反映了遠古時期()A.民族之間的頻繁交往 B.原始宗教觀念的趨同C.周邊民族的文化認同 D.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遠古時期的中國。據材料可知,廩君巴人被視為土家族的始祖,但是其將華夏族傳說中的五方神獸中的西方神獸“白虎”奉為自己的圖騰,體現了少數民族對華夏族的文化認同,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文化認同,而非交往頻繁,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原始圖騰崇拜,而非原始宗教觀念,排除B項;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格局是指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由多個民族共同創造和發展的,這些民族雖然在文化上各具特色,但又緊密相連,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材料無法得出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排除D項。故選C項。2.北魏孝文帝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積極推動鮮卑族的漢化改革。他不僅將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如將拓跋氏改為元氏,獨孤氏改為劉氏等,還大力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士族通婚。這些改革措施()A.加速了民族交融進程 B.維護了鮮卑貴族特權C.抵制了漢族文化滲透 D.擴大了軍事統治范圍【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將鮮卑姓氏改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士族通婚等改革措施,增進了鮮卑族與漢族在文化、血緣等方面的聯系,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孝文帝對鮮卑族的漢化改革,其改革措施削弱了鮮卑貴族的特權,排除B項;孝文帝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和管理經驗,使北魏政權能更加有效地治理國家,選項表述錯誤,排除C項;孝文帝的改革主要關注的是文化和政治層面的整合,而非軍事擴張,排除D項。故選A項。3.李白在《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中寫道:“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數公。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朝辭明主出紫宮,銀鞍送別金城空。天外飛霜下蔥海,火旗云馬生光彩。”據此可推知,唐政府()A.嚴厲打擊藩鎮割據勢力 B.忽視安西都護府人員配備C.重視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D.限制安西都護府物資供應【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詩中描繪的安西幕府的情況以及人員出行的狀況等信息,表明唐政府重視對西域地區的管理,C項正確;詩中沒有體現出與藩鎮割據勢力相關的內容,排除A項;詩中描述“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數公。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展現出安西幕府人才眾多,這些人能力很強,能夠飛書走檄處理事務,這表明唐政府重視安西幕府的人員配備,排除B項;根據材料“朝辭明主出紫宮,銀鞍送別金城空。天外飛霜下蔥海,火旗云馬生光彩”可以看出,友人從朝廷出發前往安西,而且出行的裝備精良,旗幟如火、戰馬如云,這體現出唐政府對西域地區事務的重視,積極派遣人員前往管理,而不是限制安西都護府的物資供應,排除D項。故選C項。4.如表所示為北宋朝廷的交子發行情況(部分年份)。據表可推知,當時()發行時間發行額準備金率紹圣二年(1095年)1406340貫25.60%紹圣四年(1097年)1886340貫19.08%元符二年(1099年)1886340貫19.08%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3886340貫9.26%崇寧二年(1103年)13316340貫2.70%崇寧四年(1105年)13126340貫2.74%注:準備金率為朝廷儲備的金屬鑄幣數量占紙幣發行總面值的比例。A.造紙術正走向普及 B.朝廷鼓勵商業發展C.政府信用風險增加 D.戰爭導致金屬緊缺【答案】C【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宋(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子的發行額逐年增加,但準備金率卻逐年下降。這意味著政府發行的紙幣數量遠超儲備的金屬鑄幣,形成了一種超發的狀態。在紙幣發行量與準備金不成比例的情況下,持幣者對交子的實際價值可能會產生質疑,這增加了政府的信用風險,C項正確;造紙術的發展為北宋交子的大量發行準備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但題干涉及交子的發行額與準備金之間的關系,排除A項;商業的發展與交子的發行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但B項沒有體現表格中的準備金率的信息,B項的結論不能完整表述題意,排除B項;金屬的緊缺不一定是當時戰爭導致的,可能與銅的開采與冶煉、市場的需求等有關,排除D項。故選C項。5.明人莊元臣在《曼衍齋草》一書中記載,凡桑地二十畝,每年雇長工三人,每人工錢二兩二錢?!边@一記載可用于研究明代()A.人地矛盾的尖銳化 B.農村經濟的貨幣化C.新生產關系的萌芽 D.地租形式的新變化【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據材料可知,明代的農村桑地經營中,雇主以貨幣(二兩二錢)來支付長工的工錢。這直接反映了貨幣在農村經濟關系中的使用,是農村經濟貨幣化的一種體現,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雇傭長工,沒有涉及人地矛盾尖銳的情況,排除A項;資本主義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場中,擁有資金、原料的工場主雇傭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為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的這一現象,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雇傭長工,而非地租形式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6.王陽明曾說:“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意在于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于事聽言動,即事聽言動便是一物。所以某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在此,王陽明強調的是()A.行動決定內心的認知 B.天理存在于客觀世界C.事親是唯一道德準則 D.萬事萬物皆源于內心【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和所學可知,王陽明是心學的代表,認為心是萬物的本源,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范疇,D項正確;王陽明主張致良知,用良知支配人的行為,非行動決定內心的認知,排除A項;天理存在于客觀世界是程朱理學的主張,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事親是唯一道德準則的說法,排除C項。故選D項。7.《瀛寰志略》在編撰上主要呈現如下特色:一是不分華夷種族;二是詳細地介紹了上層建筑,特別是對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紹;三是介紹了西方社會發展中的工商業。據此可知,《瀛寰志略》的傳播使得()A.西學東漸成為主流風尚 B.傳統觀念受到沖擊C.學習西方深入制度層面 D.宗藩體制走向解體【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一是不分華夷種族;二是詳細地介紹了上層建筑,特別是對西方的民主制度的介紹;三是介紹了西方社會發展中的工商業”和所學可知,徐繼畬的世界地理著作《瀛環志略》不但是他認識世界的總結,而且反映了他走出天下進入世界的心路歷程,該著作率先突破根深柢固的天朝意識和華夷觀念,將中國定位于世界一隅,顯示出觀念上的巨大進步,B項正確;受制于當時社會環境影響,西學東漸并未成為主流,排除A項;此時對西方的學習仍然是在器物層面,排除C項;?宗藩體制走向解體的時間主要發生在19世紀中后期,排除D項。故選B項。8.1906年,《東方雜志》刊文稱:“近十年來,士(大)夫知識雖稍有進步,而德性之衰落則日益加衰……獨其中一二狡黠之徒,假公眾義務之名,而私利侵蝕之計,托合群泛愛之事,而行其把持撓敗之策。”這折射出當時()A.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加劇 B.西學東漸進展日趨緩慢C.資本主義侵蝕社會風氣 D.西方價值觀念廣泛傳播【答案】A【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宋(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初的中國,隨著新知識、新思想的傳播,士大夫群體本應是社會道德的楷模,但此時卻出現了德性衰落的情況,反映出舊有的道德體系在新的時代潮流面前逐漸失去了對人們行為的規范和約束作用。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社會動蕩以及國家治理不善有關,反映了清政府統治危機的加劇,A項正確;20世紀西方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西學東漸進展并不是日趨緩慢,排除B項;題干是指具有新思想的士大夫出現道德衰落的現象,并不是指資本主義弊病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無法直接得出西方的價值觀念得到廣泛傳播的結論,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A項。9.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伊始,便著手進行經濟法律法規建設。1912年4月,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也在法令中將興辦實業作為“百務所先”。這說明,當時()A.民生主義理論影響深刻 B.法治觀念深入人心C.發展經濟成為當局共識 D.民族工業得到振興【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2年(中國)。據材料可知,中華民國建立后,加強了經濟法律的建設,將興辦實業作為“百務所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D項正確;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核心內容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興辦實業、發展教育,與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A項;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說法過于夸大,與民國初年史實不符,排除B項;成為當局共識,說法過于夸大,排除C項。故選D項。10.中國近代某一時期,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科學的社會主義》、列寧的《民族自決》《國家與革命》等30多種馬克思主義著作被譯成中文;《新青年》《勞動界》等刊物發表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達237篇。這一時期最有可能是()A.1901-1912年 B.1917-1922年 C.1927-1937年 D.1937-1945年【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科學的社會主義》、列寧的《民族自決》《國家與革命》等30多種馬克思主義著作被譯成中文”和所學可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由此有了新的內容,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因此材料中的時間是1917-1922年,B項正確;1901-1912年是晚清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1927-1937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1937-1945年是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1928年7月,中共中央明確指出:“中央嚴重警告過去因白色恐怖困難而放松城市工人運動的各級黨部!須知城市與鄉村革命運動若不能配合發展,農民小資產階級意識只有日益擴大,暴動政策便沒有實現的可能。”這表明,當時的中共中央()A.仍未突破蘇俄革命模式的窠臼B.理性反思了大革命失敗的根源C.已就革命的路線問題達成共識D.能依據中國國情開展革命斗爭【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8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中共中央在聲明中強調了城市工人運動的重要性,并提到了暴動政策,說明遵循了蘇俄城市中心論的革命模式,A項正確;大革命失敗的根源是陳獨秀放棄革命領導權,但材料信息強調的是革命方式,不是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排除B項;根據材料中中央嚴重警告過去因白色恐怖困難而放松城市工人運動的各級黨部,須知城市與鄉村革命運動若不能配合發展,暴動政策便沒有實現的可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毛澤東已經創建了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可見沒有就革命的路線問題達成共識,排除C項;材料體現中共中央的聲明受蘇俄革命模式的影響,沒有體現依據中國國情開展革命斗爭,排除D項。故選A項。12.在解放戰爭中,1947年的“土改”,對農民來說,意味著獲得土地,擺脫貧困;意味著打破舊的生產關系;意味著提高農民地位,促進社會公平;更意味著激發農民革命熱情,鞏固革命根據地。這一“土改”()A.推動了農村社會的進步 B.直接決定了國共戰爭走向C.避免了國共內戰的爆發 D.表明封建剝削制度的終結【答案】A【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中國土地法大綱》。各解放區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推動了農村社會的進步,A項正確;“直接決定了國共戰爭走向”說法夸大,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947年正處于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內戰早已爆發,排除C項;1947年的“土改”使得農民獲得土地,但封建剝削制度此時還未終結,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3.下圖是一幅名為《全國科學家、工程師,努力學習新技能,改造自然,為發展工業原動力而奮斗》的宣傳畫,首發于1950年7月的《人民畫報》創刊號上。這幅畫作展現了()A.“一五”計劃的工業化部署B.“雙百”方針對文藝的指導C.科研人員旺盛的求知熱情D.人民對國家新面貌的憧憬【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中國)。據題干“1950年”“《全國科學家、工程師,努力學習新技能,改造自然,為發展工業原動力而奮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大力發展工業,這幅圖片展現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專注于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還表達了人民對國家未來新面貌的期待和憧憬,以及對國家科技發展的信心和期望,D項正確;1953年開始“一五”計劃,排除A項;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排除B項;這幅畫作主要反映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對國家未來新面貌的期待和憧憬,并非突出科研人員的求知熱情,排除C項。故選D項。14.在萬隆會議召開期間,中國政府知道美國在破壞和干涉會議,但是周恩來還是借會議之機向美國公開聲明:“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边@一聲明()A.出于中國內政外交的需要B.旨在展示中國和平誠意C.沒有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D.獲得了美國的積極回應【答案】A【解析】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根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時在萬隆會議期間,為了推進會議的圓滿召開,面對美國的阻撓和破壞,周恩來總理公開發表聲明:“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這是出于中國內政和外交的需要,A項正確;材料與展示中國和平的誠意無關,主要是為了推動會議圓滿召開,粉碎美國的陰謀,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對帝國主義本質有著深入的分析,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美國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A項。15.下圖所示為1987—2017年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變化情況。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A.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B.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C.中國成功入世的拉動 D.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87—2017年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改革開放政策?是推動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增長的關鍵因素,尤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B項正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原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A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是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表現之一,排除C項;經濟特區主要是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因此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此舉()A.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B.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C.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D.使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九大將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新要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更科學、更全面的理論指導。A項正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有一系列具體的指標和任務,其完成有相應的時間節點和成果體現,并不是以黨的十九大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標志,排除B項;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建立的,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此后經過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和實踐探索不斷推進,與黨的十九大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在時間和邏輯上均不相符,排除C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目前中國正處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征程中,還沒有完全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九大確立指導思想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理論引領和行動指南,而不是意味著已經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以法家思想為指導,主張以嚴刑峻法治理國家。秦朝制定了眾多繁雜而嚴厲的法律條文,對百姓的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極為殘酷,例如連坐法,使得許多無辜民眾受到牽連。材料二漢初,統治者采用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盡量減少政府對民眾的干預,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負擔,讓社會經濟得以自然恢復和發展。西漢時期,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強調君臣、父子的倫理秩序?!陨喜牧暇幾詮堌M之、謝陽舉主編《中國思想史》(1)根據材料一,說明秦朝國家治理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漢朝治國思想的轉變,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漢初采用黃老無為思想與漢武帝時尊崇儒術的作用?!敬鸢浮浚?)特點:以法家思想為主導;治國法律條文繁雜嚴厲;治理與懲罰手段殘酷。(2)轉變:從漢初的主張黃老之學到漢武帝時期的尊崇儒術。簡評:漢初的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的需求;漢武帝尊崇儒術,加強了思想統一,有利于鞏固統治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思想流派的發展,使得思想文化的多樣性受到一定抑制。【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秦朝時期(中國)。據材料一“秦朝以法家思想為指導”可得,以法家思想為主導;據材料一“秦朝制定了眾多繁雜而嚴厲的法律條文”可知,治國法律條文繁雜嚴厲;據材料一“主張以嚴刑峻法治理國家。對百姓的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極為殘酷,例如連坐法,使得許多無辜民眾受到牽連”可得出,治理與懲罰手段殘酷。【小問2】本題是對比題、影響題。時空是:漢朝時期(中國)。第一小問轉變,據材料二“漢初,統治者采用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強調君臣、父子的倫理秩序”可知,從漢初的主張黃老之學到漢武帝時期的尊崇儒術。第二小問作用,根據材料二“主張無為而治,盡量減少政府對民眾的干預,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負擔,讓社會經濟得以自然恢復和發展”結合所學漢初時代背景可知,漢初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的需要;據材料二“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強調君臣、父子的倫理秩序”可知,加強思想統一,有利于鞏固統治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結合所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史實可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思想流派的發展,使思想文化的多樣性受到一定抑制。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從中國第一個政權——夏王朝,建立以來,中華大地上就逐漸形成了兩大居住區域,即以華夏民族為主體聚居的中原地區和以不同的少數民族為主的邊疆地區。邊疆的治理直接關系到國家整體穩定,我國歷代王朝在治邊過程中,普遍采用了因俗而治的方針。例如,西漢王朝設置管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地方機構,包括設置“道”“屬國”和設置軍政機構等形式;唐朝創建了羈縻府州制度;清朝在解決準噶爾問題后建立起軍政合一的軍府制?!幾择R亞楠《淺析中國古代因俗而治的邊疆治理政策》材料二邊疆內地一體化是指邊疆地區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文化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與國家政治實體最主要、最核心、最廣泛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文化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的一致性。兩種治理模式的實施因不同時期而變化,秦漢時期以邊疆內地一體化為主,秦始皇在全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等舉措是典型代表;魏晉到清中葉,以因俗而治為內涵的羈縻政策成為主流;晚清時期,面對國內外新形勢的變化,清政府積極推進邊疆內地一體化。兩種治理政策始終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均對中國邊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幾躁愜S《“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中國古代王朝治邊政策的雙重變奏》(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中國邊疆治理政策的因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另舉兩個史實論證“兩種治理政策始終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過程”?!敬鸢浮浚?)因素:邊疆自然地理環境;邊疆民族分布狀況;民族關系;邊疆經濟發展水平;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權程度;夷夏觀念;國際國內形勢。(2)示例論證:元朝在邊疆地區實行的土司制度體現“因俗而治”,設行省管理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區體現了“邊疆內地一體化”;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等體現了因俗而治和“邊疆內地一體化”的政策。(“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因素:根據材料一“中華大地上就逐漸形成了兩大居住區域……以不同的少數民族為主的邊疆地區”,得出邊疆自然地理環境;根據材料一“以不同的少數民族為主的邊疆地區”,得出邊疆民族分布狀況;根據材料一“邊疆的治理直接關系到國家整體穩定,我國歷代王朝在治邊過程中,普遍采用了因俗而治的方針”,得出民族關系;根據材料二“邊疆內地一體化是指邊疆地區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文化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得出邊疆經濟發展水平;根據材料二“秦漢時期以邊疆內地一體化為主,秦始皇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分享得出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權程度;根據材料一“文化意識形態”,得出夷夏觀念;根據材料二“晚清時期,面對國內外新形勢的變化,清政府積極推進邊疆內地一體化”,得出國際國內形勢?!拘?】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古代(中國)。論證:根據所學元朝的邊疆治理的史實,說明元朝在邊疆地區實行的土司制度體現“因俗而治”,設行省管理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區體現了“邊疆內地一體化”;聯系清朝邊疆治理的史實,說明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等體現了因俗而治和“邊疆內地一體化”的政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抗,但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也由于經濟技術和武器裝備落后,戰爭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場戰爭影響深遠,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下表是近代部分人物對鴉片戰爭的論述。1趙爾巽等撰寫的《清史稿》指出:遠人貿易,構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當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繼之以畏葸,遂遺宵旰之憂。所謂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于此。嗚呼,烯矣2左宗棠指出,鴉片戰爭中清軍戰敗原因在于“上不能謀,士不能死”,并提出“束伍之法”等提高清軍戰斗力的有效途徑。他還針對英軍牽制清軍兵力、軍餉籌措困難等弊端,提出“畫疆為守”等解決之法,減少調兵,以一省之兵力用以本省之防御,節省軍餉的同時做到持久防御3梁啟超認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使中國開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也促使中國人開始覺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與西方列強的差距,從而激發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救亡圖存的運動——據陳恭祿《中國近現代史》和馬敏、彭南生《中國近現代史(1840—1949)》等整理根據材料中三人言論或其中一人言論,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一論題:鴉片戰爭對中國傳統觀念產生重大沖擊。闡述:《清史稿》表明鴉片戰爭使中國面臨“遠人貿易,構釁興戎”,這與傳統的戎狄之患有著本質區別。傳統觀念中,中國長期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外部世界存在認知偏差。然而,鴉片戰爭的爆發打破了這種盲目自大的狀態。清政府的大臣在戰爭中的操切與畏葸,深刻反映了傳統觀念的局限。從社會層面來看,戰爭帶來的沖擊促使中國開始重新審視自身與世界的關系。例如魏源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一思想打破了傳統的“華夷”觀念,讓中國認識到自身在技術等方面的不足,從而開始主動向西方學習。這種思想的轉變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思潮,還為中國近代化進程奠定了思想基礎。總之,鴉片戰爭沖擊了中國傳統觀念,促使中國在思想上開始轉變,從盲目自信走向理性思考,為中國近代化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示例二論題:左宗棠軍事思想對鴉片戰爭后清廷的國防產生了積極影響。闡述:左宗棠指出鴉片戰爭中清軍戰敗原因在于“上不能謀,士不能死”。為此,他提出“束伍之法”以及“畫疆為守”等策略,這些策略明確針對清軍在軍事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后來的反侵略戰爭中,這些策略有利于減少調兵,節省軍餉,提高防御能力。例如,通過加強軍隊訓練,提升士兵素質,使軍隊在戰爭中更具戰斗力?!笆橹ā眹栏褚幏读耸勘挠柧毢图o律,確保了軍隊的戰斗力。而“畫疆為守”則充分利用了地理優勢,合理配置兵力,減少了軍事資源的浪費。這些策略在實際作戰中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清軍的作戰狀況。同時,這些思想也為中國軍事近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推動了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傊?,左宗棠軍事思想對鴉片戰爭產生了積極影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清軍的戰斗力,推動了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對中國近代軍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分唯一標準)【解析】本題是評價解說題。時空是:近代中國。首先,根據材料中三人言論或一人言論來提取信息而擬定論題。示例一:首先,根據材料1“趙爾巽等撰寫的《清史稿》”可知,《清史稿》指出外國(西方列強)前來進行貿易,卻引發了爭端和戰爭。這種情況和前代面臨的北方游牧民族等“戎狄之患”是不一樣的,指出了大臣們應對不當等因素對國家造成的嚴重危害。因此可以擬定論題為鴉片戰爭對中國傳統觀念產生重大沖擊。然后,根據材料1“遠人貿易,構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可知,《清史稿》表明鴉片戰爭使中國面臨“遠人貿易,構釁興戎”,這與傳統的戎狄之患有著本質區別。結合所學從傳統的天朝上國觀念與鴉片戰爭的失敗、魏源等士大夫提出向西方學習與傳統盲目自大的角度分析可知,最后,歸納總結,鴉片戰爭沖擊了中國傳統觀念,促使中國在思想上開始轉變,從盲目自信走向理性思考,為中國近代化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示例二:首先,根據材料2“左宗棠”可知,清朝統治階層在戰爭決策和戰略謀劃上存在嚴重問題,清軍士兵缺乏戰斗意志和犧牲精神。要提高清軍戰斗力和協同作戰能力,提出就地防御可以節省這些不必要的開支,使有限的資金能夠更好地用于軍隊的裝備和訓練等方面。這反映了左宗棠對戰爭問題的深刻洞察和積極探索,試圖從不同方面找到解決清軍問題、抵御外敵的方法。因此可擬定論題為左宗棠軍事思想對鴉片戰爭后清廷的國防產生了積極影響。然后,根據材料2“鴉片戰爭中清軍戰敗原因在于‘上不能謀,士不能死’,并提出‘束伍之法’等提高清軍戰斗力的有效途徑。他還針對英軍牽制清軍兵力、軍餉籌措困難等弊端,提出‘畫疆為守’等解決之法,減少調兵,以一省之兵力用以本省之防御,節省軍餉的同時做到持久防御”可知,這些策略明確針對清軍在軍事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后來的反侵略戰爭中,這些策略有利于減少調兵,節省軍餉,提高防御能力。最后,歸納總結,左宗棠軍事思想對鴉片戰爭產生了積極影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清軍的戰斗力,推動了中國軍事近代化進程,對中國近代軍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國初期,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十分薄弱,鐵路、公路里程短,運輸能力低。經過大規模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從無到有,運輸網絡不斷完善?!幾噪佬麓骸吨袊煌I發展研究》材料二新時代,以的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推進交通運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智能交通建設,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幾灾泄仓醒?、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時代推動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原因?!敬鸢浮浚?)特點:發展歷程具有階段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運輸能力持續提升。(2)原因:政策引領與支持;資金投入加大;改革創新推動;科技助力發展;經濟發展需求;人才隊伍建設;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經驗借鑒。(答出四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據材料一“新中國初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可知,發展歷程具有階段性;據材料一“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可知,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據材料一“運輸網絡不斷完善”可知,運輸能力持續提升?!拘?】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新時代的中國。據材料二“以的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可知,政策引領與支持;據材料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可知,資金投入加大;據材料二“推進交通運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知,改革創新推動;據材料二“加強智能交通建設”可知,科技助力發展;據材料二“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可知,經濟發展需求;結合所學從人才隊伍建設、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經驗借鑒的角度分析。
河北省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傳說中,巴務相被視為土家族的始祖,也是巴人部落的第一任廩君,其生活的年代距今約4500年,其所在部族也被稱為廩君巴人。廩君巴人將華夏族傳說中的五方神獸中的西方神獸——白虎——奉為自己的圖騰。這些傳說反映了遠古時期()A.民族之間的頻繁交往 B.原始宗教觀念的趨同C.周邊民族的文化認同 D.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遠古時期的中國。據材料可知,廩君巴人被視為土家族的始祖,但是其將華夏族傳說中的五方神獸中的西方神獸“白虎”奉為自己的圖騰,體現了少數民族對華夏族的文化認同,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文化認同,而非交往頻繁,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原始圖騰崇拜,而非原始宗教觀念,排除B項;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格局是指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由多個民族共同創造和發展的,這些民族雖然在文化上各具特色,但又緊密相連,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材料無法得出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排除D項。故選C項。2.北魏孝文帝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積極推動鮮卑族的漢化改革。他不僅將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如將拓跋氏改為元氏,獨孤氏改為劉氏等,還大力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士族通婚。這些改革措施()A.加速了民族交融進程 B.維護了鮮卑貴族特權C.抵制了漢族文化滲透 D.擴大了軍事統治范圍【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將鮮卑姓氏改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士族通婚等改革措施,增進了鮮卑族與漢族在文化、血緣等方面的聯系,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孝文帝對鮮卑族的漢化改革,其改革措施削弱了鮮卑貴族的特權,排除B項;孝文帝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和管理經驗,使北魏政權能更加有效地治理國家,選項表述錯誤,排除C項;孝文帝的改革主要關注的是文化和政治層面的整合,而非軍事擴張,排除D項。故選A項。3.李白在《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中寫道:“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數公。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朝辭明主出紫宮,銀鞍送別金城空。天外飛霜下蔥海,火旗云馬生光彩?!睋丝赏浦普ǎ〢.嚴厲打擊藩鎮割據勢力 B.忽視安西都護府人員配備C.重視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D.限制安西都護府物資供應【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詩中描繪的安西幕府的情況以及人員出行的狀況等信息,表明唐政府重視對西域地區的管理,C項正確;詩中沒有體現出與藩鎮割據勢力相關的內容,排除A項;詩中描述“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數公。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展現出安西幕府人才眾多,這些人能力很強,能夠飛書走檄處理事務,這表明唐政府重視安西幕府的人員配備,排除B項;根據材料“朝辭明主出紫宮,銀鞍送別金城空。天外飛霜下蔥海,火旗云馬生光彩”可以看出,友人從朝廷出發前往安西,而且出行的裝備精良,旗幟如火、戰馬如云,這體現出唐政府對西域地區事務的重視,積極派遣人員前往管理,而不是限制安西都護府的物資供應,排除D項。故選C項。4.如表所示為北宋朝廷的交子發行情況(部分年份)。據表可推知,當時()發行時間發行額準備金率紹圣二年(1095年)1406340貫25.60%紹圣四年(1097年)1886340貫19.08%元符二年(1099年)1886340貫19.08%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3886340貫9.26%崇寧二年(1103年)13316340貫2.70%崇寧四年(1105年)13126340貫2.74%注:準備金率為朝廷儲備的金屬鑄幣數量占紙幣發行總面值的比例。A.造紙術正走向普及 B.朝廷鼓勵商業發展C.政府信用風險增加 D.戰爭導致金屬緊缺【答案】C【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宋(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子的發行額逐年增加,但準備金率卻逐年下降。這意味著政府發行的紙幣數量遠超儲備的金屬鑄幣,形成了一種超發的狀態。在紙幣發行量與準備金不成比例的情況下,持幣者對交子的實際價值可能會產生質疑,這增加了政府的信用風險,C項正確;造紙術的發展為北宋交子的大量發行準備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但題干涉及交子的發行額與準備金之間的關系,排除A項;商業的發展與交子的發行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但B項沒有體現表格中的準備金率的信息,B項的結論不能完整表述題意,排除B項;金屬的緊缺不一定是當時戰爭導致的,可能與銅的開采與冶煉、市場的需求等有關,排除D項。故選C項。5.明人莊元臣在《曼衍齋草》一書中記載,凡桑地二十畝,每年雇長工三人,每人工錢二兩二錢。”這一記載可用于研究明代()A.人地矛盾的尖銳化 B.農村經濟的貨幣化C.新生產關系的萌芽 D.地租形式的新變化【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據材料可知,明代的農村桑地經營中,雇主以貨幣(二兩二錢)來支付長工的工錢。這直接反映了貨幣在農村經濟關系中的使用,是農村經濟貨幣化的一種體現,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雇傭長工,沒有涉及人地矛盾尖銳的情況,排除A項;資本主義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場中,擁有資金、原料的工場主雇傭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為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的這一現象,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雇傭長工,而非地租形式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6.王陽明曾說:“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意在于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于事聽言動,即事聽言動便是一物。所以某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在此,王陽明強調的是()A.行動決定內心的認知 B.天理存在于客觀世界C.事親是唯一道德準則 D.萬事萬物皆源于內心【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和所學可知,王陽明是心學的代表,認為心是萬物的本源,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范疇,D項正確;王陽明主張致良知,用良知支配人的行為,非行動決定內心的認知,排除A項;天理存在于客觀世界是程朱理學的主張,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事親是唯一道德準則的說法,排除C項。故選D項。7.《瀛寰志略》在編撰上主要呈現如下特色:一是不分華夷種族;二是詳細地介紹了上層建筑,特別是對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紹;三是介紹了西方社會發展中的工商業。據此可知,《瀛寰志略》的傳播使得()A.西學東漸成為主流風尚 B.傳統觀念受到沖擊C.學習西方深入制度層面 D.宗藩體制走向解體【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一是不分華夷種族;二是詳細地介紹了上層建筑,特別是對西方的民主制度的介紹;三是介紹了西方社會發展中的工商業”和所學可知,徐繼畬的世界地理著作《瀛環志略》不但是他認識世界的總結,而且反映了他走出天下進入世界的心路歷程,該著作率先突破根深柢固的天朝意識和華夷觀念,將中國定位于世界一隅,顯示出觀念上的巨大進步,B項正確;受制于當時社會環境影響,西學東漸并未成為主流,排除A項;此時對西方的學習仍然是在器物層面,排除C項;?宗藩體制走向解體的時間主要發生在19世紀中后期,排除D項。故選B項。8.1906年,《東方雜志》刊文稱:“近十年來,士(大)夫知識雖稍有進步,而德性之衰落則日益加衰……獨其中一二狡黠之徒,假公眾義務之名,而私利侵蝕之計,托合群泛愛之事,而行其把持撓敗之策?!边@折射出當時()A.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加劇 B.西學東漸進展日趨緩慢C.資本主義侵蝕社會風氣 D.西方價值觀念廣泛傳播【答案】A【解析】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宋(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初的中國,隨著新知識、新思想的傳播,士大夫群體本應是社會道德的楷模,但此時卻出現了德性衰落的情況,反映出舊有的道德體系在新的時代潮流面前逐漸失去了對人們行為的規范和約束作用。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社會動蕩以及國家治理不善有關,反映了清政府統治危機的加劇,A項正確;20世紀西方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西學東漸進展并不是日趨緩慢,排除B項;題干是指具有新思想的士大夫出現道德衰落的現象,并不是指資本主義弊病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無法直接得出西方的價值觀念得到廣泛傳播的結論,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A項。9.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伊始,便著手進行經濟法律法規建設。1912年4月,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也在法令中將興辦實業作為“百務所先”。這說明,當時()A.民生主義理論影響深刻 B.法治觀念深入人心C.發展經濟成為當局共識 D.民族工業得到振興【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2年(中國)。據材料可知,中華民國建立后,加強了經濟法律的建設,將興辦實業作為“百務所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D項正確;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核心內容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興辦實業、發展教育,與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A項;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說法過于夸大,與民國初年史實不符,排除B項;成為當局共識,說法過于夸大,排除C項。故選D項。10.中國近代某一時期,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科學的社會主義》、列寧的《民族自決》《國家與革命》等30多種馬克思主義著作被譯成中文;《新青年》《勞動界》等刊物發表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達237篇。這一時期最有可能是()A.1901-1912年 B.1917-1922年 C.1927-1937年 D.1937-1945年【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科學的社會主義》、列寧的《民族自決》《國家與革命》等30多種馬克思主義著作被譯成中文”和所學可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新文化運動由此有了新的內容,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因此材料中的時間是1917-1922年,B項正確;1901-1912年是晚清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1927-1937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1937-1945年是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1928年7月,中共中央明確指出:“中央嚴重警告過去因白色恐怖困難而放松城市工人運動的各級黨部!須知城市與鄉村革命運動若不能配合發展,農民小資產階級意識只有日益擴大,暴動政策便沒有實現的可能?!边@表明,當時的中共中央()A.仍未突破蘇俄革命模式的窠臼B.理性反思了大革命失敗的根源C.已就革命的路線問題達成共識D.能依據中國國情開展革命斗爭【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8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中共中央在聲明中強調了城市工人運動的重要性,并提到了暴動政策,說明遵循了蘇俄城市中心論的革命模式,A項正確;大革命失敗的根源是陳獨秀放棄革命領導權,但材料信息強調的是革命方式,不是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排除B項;根據材料中中央嚴重警告過去因白色恐怖困難而放松城市工人運動的各級黨部,須知城市與鄉村革命運動若不能配合發展,暴動政策便沒有實現的可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毛澤東已經創建了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可見沒有就革命的路線問題達成共識,排除C項;材料體現中共中央的聲明受蘇俄革命模式的影響,沒有體現依據中國國情開展革命斗爭,排除D項。故選A項。12.在解放戰爭中,1947年的“土改”,對農民來說,意味著獲得土地,擺脫貧困;意味著打破舊的生產關系;意味著提高農民地位,促進社會公平;更意味著激發農民革命熱情,鞏固革命根據地。這一“土改”()A.推動了農村社會的進步 B.直接決定了國共戰爭走向C.避免了國共內戰的爆發 D.表明封建剝削制度的終結【答案】A【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中國土地法大綱》。各解放區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推動了農村社會的進步,A項正確;“直接決定了國共戰爭走向”說法夸大,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947年正處于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內戰早已爆發,排除C項;1947年的“土改”使得農民獲得土地,但封建剝削制度此時還未終結,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3.下圖是一幅名為《全國科學家、工程師,努力學習新技能,改造自然,為發展工業原動力而奮斗》的宣傳畫,首發于1950年7月的《人民畫報》創刊號上。這幅畫作展現了()A.“一五”計劃的工業化部署B.“雙百”方針對文藝的指導C.科研人員旺盛的求知熱情D.人民對國家新面貌的憧憬【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中國)。據題干“1950年”“《全國科學家、工程師,努力學習新技能,改造自然,為發展工業原動力而奮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大力發展工業,這幅圖片展現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專注于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還表達了人民對國家未來新面貌的期待和憧憬,以及對國家科技發展的信心和期望,D項正確;1953年開始“一五”計劃,排除A項;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排除B項;這幅畫作主要反映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對國家未來新面貌的期待和憧憬,并非突出科研人員的求知熱情,排除C項。故選D項。14.在萬隆會議召開期間,中國政府知道美國在破壞和干涉會議,但是周恩來還是借會議之機向美國公開聲明:“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這一聲明()A.出于中國內政外交的需要B.旨在展示中國和平誠意C.沒有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D.獲得了美國的積極回應【答案】A【解析】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根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時在萬隆會議期間,為了推進會議的圓滿召開,面對美國的阻撓和破壞,周恩來總理公開發表聲明:“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這是出于中國內政和外交的需要,A項正確;材料與展示中國和平的誠意無關,主要是為了推動會議圓滿召開,粉碎美國的陰謀,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對帝國主義本質有著深入的分析,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美國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A項。15.下圖所示為1987—2017年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變化情況。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A.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B.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C.中國成功入世的拉動 D.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87—2017年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改革開放政策?是推動廣州市商品進出口總值增長的關鍵因素,尤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B項正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原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A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是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表現之一,排除C項;經濟特區主要是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因此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此舉()A.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B.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C.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D.使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九大將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新要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更科學、更全面的理論指導。A項正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有一系列具體的指標和任務,其完成有相應的時間節點和成果體現,并不是以黨的十九大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標志,排除B項;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建立的,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此后經過一系列的政策舉措和實踐探索不斷推進,與黨的十九大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在時間和邏輯上均不相符,排除C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目前中國正處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征程中,還沒有完全實現這一目標,黨的十九大確立指導思想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理論引領和行動指南,而不是意味著已經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以法家思想為指導,主張以嚴刑峻法治理國家。秦朝制定了眾多繁雜而嚴厲的法律條文,對百姓的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極為殘酷,例如連坐法,使得許多無辜民眾受到牽連。材料二漢初,統治者采用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盡量減少政府對民眾的干預,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負擔,讓社會經濟得以自然恢復和發展。西漢時期,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強調君臣、父子的倫理秩序。——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張豈之、謝陽舉主編《中國思想史》(1)根據材料一,說明秦朝國家治理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漢朝治國思想的轉變,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漢初采用黃老無為思想與漢武帝時尊崇儒術的作用?!敬鸢浮浚?)特點:以法家思想為主導;治國法律條文繁雜嚴厲;治理與懲罰手段殘酷。(2)轉變:從漢初的主張黃老之學到漢武帝時期的尊崇儒術。簡評:漢初的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的需求;漢武帝尊崇儒術,加強了思想統一,有利于鞏固統治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思想流派的發展,使得思想文化的多樣性受到一定抑制。【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秦朝時期(中國)。據材料一“秦朝以法家思想為指導”可得,以法家思想為主導;據材料一“秦朝制定了眾多繁雜而嚴厲的法律條文”可知,治國法律條文繁雜嚴厲;據材料一“主張以嚴刑峻法治理國家。對百姓的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極為殘酷,例如連坐法,使得許多無辜民眾受到牽連”可得出,治理與懲罰手段殘酷。【小問2】本題是對比題、影響題。時空是:漢朝時期(中國)。第一小問轉變,據材料二“漢初,統治者采用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強調君臣、父子的倫理秩序”可知,從漢初的主張黃老之學到漢武帝時期的尊崇儒術。第二小問作用,根據材料二“主張無為而治,盡量減少政府對民眾的干預,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負擔,讓社會經濟得以自然恢復和發展”結合所學漢初時代背景可知,漢初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社會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的需要;據材料二“尊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強調君臣、父子的倫理秩序”可知,加強思想統一,有利于鞏固統治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結合所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史實可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思想流派的發展,使思想文化的多樣性受到一定抑制。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從中國第一個政權——夏王朝,建立以來,中華大地上就逐漸形成了兩大居住區域,即以華夏民族為主體聚居的中原地區和以不同的少數民族為主的邊疆地區。邊疆的治理直接關系到國家整體穩定,我國歷代王朝在治邊過程中,普遍采用了因俗而治的方針。例如,西漢王朝設置管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地方機構,包括設置“道”“屬國”和設置軍政機構等形式;唐朝創建了羈縻府州制度;清朝在解決準噶爾問題后建立起軍政合一的軍府制。——摘編自馬亞楠《淺析中國古代因俗而治的邊疆治理政策》材料二邊疆內地一體化是指邊疆地區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文化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與國家政治實體最主要、最核心、最廣泛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文化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的一致性。兩種治理模式的實施因不同時期而變化,秦漢時期以邊疆內地一體化為主,秦始皇在全國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等舉措是典型代表;魏晉到清中葉,以因俗而治為內涵的羈縻政策成為主流;晚清時期,面對國內外新形勢的變化,清政府積極推進邊疆內地一體化。兩種治理政策始終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均對中國邊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幾躁愜S《“因俗而治”與邊疆內地一體化——中國古代王朝治邊政策的雙重變奏》(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中國邊疆治理政策的因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另舉兩個史實論證“兩種治理政策始終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過程”?!敬鸢浮浚?)因素:邊疆自然地理環境;邊疆民族分布狀況;民族關系;邊疆經濟發展水平;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權程度;夷夏觀念;國際國內形勢。(2)示例論證:元朝在邊疆地區實行的土司制度體現“因俗而治”,設行省管理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區體現了“邊疆內地一體化”;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等體現了因俗而治和“邊疆內地一體化”的政策。(“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因素:根據材料一“中華大地上就逐漸形成了兩大居住區域……以不同的少數民族為主的邊疆地區”,得出邊疆自然地理環境;根據材料一“以不同的少數民族為主的邊疆地區”,得出邊疆民族分布狀況;根據材料一“邊疆的治理直接關系到國家整體穩定,我國歷代王朝在治邊過程中,普遍采用了因俗而治的方針”,得出民族關系;根據材料二“邊疆內地一體化是指邊疆地區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模式和文化意識形態以及生活方式”,得出邊疆經濟發展水平;根據材料二“秦漢時期以邊疆內地一體化為主,秦始皇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分享得出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權程度;根據材料一“文化意識形態”,得出夷夏觀念;根據材料二“晚清時期,面對國內外新形勢的變化,清政府積極推進邊疆內地一體化”,得出國際國內形勢。【小問2】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古代(中國)。論證:根據所學元朝的邊疆治理的史實,說明元朝在邊疆地區實行的土司制度體現“因俗而治”,設行省管理甘肅、四川、云南等地區體現了“邊疆內地一體化”;聯系清朝邊疆治理的史實,說明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實行金瓶掣簽制,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等體現了因俗而治和“邊疆內地一體化”的政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抗,但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也由于經濟技術和武器裝備落后,戰爭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場戰爭影響深遠,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下表是近代部分人物對鴉片戰爭的論述。1趙爾巽等撰寫的《清史稿》指出:遠人貿易,構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當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繼之以畏葸,遂遺宵旰之憂。所謂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于此。嗚呼,烯矣2左宗棠指出,鴉片戰爭中清軍戰敗原因在于“上不能謀,士不能死”,并提出“束伍之法”等提高清軍戰斗力的有效途徑。他還針對英軍牽制清軍兵力、軍餉籌措困難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當代藝術鑒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省棗陽市2025年初三5月質量分析聯合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5建筑工程合同示范文本
- 寧夏警官職業學院《動物醫學研究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百年職業學院《大學英語Ⅲ(藝體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師范大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機械設備采購標準版合同
- 牡丹江大學《設計創作與評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逝校2025屆高考模擬信息考試語文試題(三)含解析
- 江蘇省連云港市錦屏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適應性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3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重點知識點歸納總結(復習必背)
- 導游人員管理法律制度課件
- 2022年江蘇安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美國地圖高清中文版
- 金屬監督監理實施細則
- 不銹鋼304焊接工藝評定報告PQR(全氬弧)
- 正確認識汽車太陽膜課件
- 工程建筑給排水外文文獻翻譯1
- 曲線上梁的平分中矢坐標計算方法解讀
- DB4201∕T 646-2021 軌道交通工程運營期結構監測技術規程
- 200句話搞定上海中考單詞(精華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