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知識精研】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知識精研】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知識精研】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知識精研】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 【知識精研】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五單元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從傳統社會到近代社會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以及所引起的生產關系的深刻變化,理解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及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核心問題工業革命的含義、背景、進程。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世界?重難點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及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借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人們把整個人類社會的演進用12個小時來表示,那么現代工業時代只代表最后5分鐘,而不是更多。”英國是最先發生這“5分鐘”事件的地方,工業革命可能是最初的關鍵幾秒鐘。正是這個革命使現代文明降臨人間,人類開始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實際上,歐洲領先于世界的不是它的基督教信仰,也不是它的政治制度,而是它那輝煌的工業文明。——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上)》核心概念闡釋:所謂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或技術革命,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5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展開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從傳統社會到近代社會背景思考:工業革命為何首先發生在英國?15世紀開始,英國等西歐國家,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強行圈占公有土地和農民份地,將其變為私有的大農場或大牧場。其中,英國的圈地運動最為典型。英國制呢業發達,對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養羊,獲取高額利潤。與此同時,大批農民被迫離開土地,成為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雇傭勞動者。這種現象被形象地比喻為“羊吃人”。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外歷史綱要(下)》歷史縱橫

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資本原料制度勞動力技術市場圈地運動工業發展需要什么條件?①大批農民成為自由雇用勞動者②使小農經濟逐漸解體,擴大了國內市場③提供了大量的原料(羊毛、農產品)④農業轉向資本主義化⑤是資本主義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方式材料3:英國的手工工場發展水平比較高,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成熟,為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提供了條件。1624年,英國頒布《壟斷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1660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是英國資助科學發展的組織手工工場技術積累;英國成為歐洲科學技術中心。生產技術進步為工業革命奠定基礎。

通過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史料閱讀】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

——《共產黨宣言》貳二

第一次工業革命過程(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1)生產領域:棉紡織業①原因:英國公眾對棉紡織品的喜愛,促使棉紡織品價格上漲,棉紡織業獲利豐厚。市場的需求刺激了棉紡織業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技術發明。②過程:1765年珍妮紡紗機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1733“飛梭”1765珍妮紡紗機1768水力紡紗機1779騾機1785水力織布機棉花——棉紗——棉布棉紡織業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生產方式革命)1、原因:為了提高效益、加強管理,人們開始將機器、工人集中起來進行生產,工廠出現了。1771年,阿克萊特在曼徹斯特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不同點工場工廠規模生產方式管理組織相同點采用機器生產的工廠逐漸取代手工工場(生產組織革命)較小較大手工勞動機器生產分散生產集中生產都是資本主義性質①交通不便,而且遠離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限制了工廠的發展。②動力即水力受地勢、季節的影響(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缺點?(2)生產方式:1771年,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機器工廠逐漸取代手工工場。(3)動力革新:1702年紐科門蒸汽機1782年瓦特復動式蒸汽機耗能高、效率低下1785年,經過進一步改良的瓦特蒸汽機開始在棉紡織工廠使用動力巨大,突破自然條件限制1785年瓦特萬能蒸汽機評價:蒸汽時代;減少了對自然的依賴;促進了交通工具的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蒸汽機驅動輪船(4)交通: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因前進時不時地從煙囪里冒出火來,被稱為火車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5)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隨著生產機械化的推進,機器工業迅速成長。19世紀中期,英國的機器制造業也實現了機械化——機器制造機器

蒸汽機的推廣和各個部門的機械化,就更加需要數量多、精度高和規格統一的機器。刨床、鏇床、汽錘、鏜床等工作母機先后被發明出來。19世紀30—40年代,一個新的工業部門——機器制造業誕生了。機器制造業的機械化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6)擴展①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步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②各國政府通過稅收、立法、直接投資等方式推動工業發展。蒸汽機的吼聲使歐、北美、亞三大洲發生變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階級政權,勞動力被大量解放出來;蒸汽機造就大量財富,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場均來自遙遠的地區;蒸汽機激發了人的需求,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工業革命前,英國礦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過唧筒的瓦特發明了一種單動式蒸汽機,后在工廠主的合作和資助下,終于改進制成“萬能蒸汽機”,并廣泛使用到工業領域。該過程表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生產領域的主要發明創造A.源自于勞動實踐 B.依賴于科學理論的突破C.取決于資金保障 D.得益于各階層廣泛參與A想一想: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何特點?1.技術與科學聯系并不緊密,技術突破是工人和技師;2.以輕工業為主,最先在紡織領域;3.首先由一國發生(英國一枝獨秀),隨后再擴展他國;4.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5.動力來源是蒸汽機e7d195523061f1c01ef2b70529884c179423570dbaad84926380ABC1F97BAEF0C8FC051856578EAB7874501A1FFE158C4981707381814BCC4D9A8E3554438DEE4FBCF5A5B4D2A8B0989AB57E8BAC65EB486172191761AFEFAD98399B7F929649E3C9CC3C2EDB05375483D52C873C1D6A323B353A12750684349CA2B1649B470708ACE6AB0C23D190

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紐約的一個實驗室里,亮起了一盞電燈。它發出的光芒驅散了夜晚的黑暗,把人類帶入一個新時代——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的來臨二、第二次工業革命(1)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電力成為補充、取代蒸汽的新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被用來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1876年美國人貝爾試驗了世界上第一臺可用的電話愛迪生1877年發明留聲機、1879年發明電燈、1889年發明電影機隨后,電焊、電鉆、電車、電報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18二、第二次工業革命(2)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帶來更便捷的動力,汽車、飛機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應運而生,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具深遠影響的成就。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出一臺以煤氣為燃料的內燃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制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可充作交通工具的發動機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了柴油機,非常適用于重型運輸工具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制成三輪汽車1903年萊特兄弟飛機試飛成功19二、第二次工業革命(3)化學工業的興起令人矚目,人們不僅用化學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業獲得發展。(4)通過新技術改造的舊產業部門,如煉鋼、紡織、采煤、機器制造和鐵路運輸等,也煥發出新的活力。1867年,瑞典人諾貝爾發明火藥,80年代改良了制造無煙火藥技術,并在軍事上廣泛應用無機化學:60-70年代發明了以氨為媒介生產純堿和利用氧化氮為催化劑生產硫酸的新辦法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焦油中提煉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學產品,很快代替了天然染料1884年法國人圣·夏爾東發明人造纖維,后來人們開始用粘膠絲來生產人造絲1880-1900年間,英國的鋼產量從370萬噸增加到600萬噸,德國從150萬噸増加至740萬噸。美國從1875年的40萬噸激增至1900年的1000萬噸,一戰前夕更高達2350萬噸,令人瞠目。——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20e7d195523061f1c01ef2b70529884c179423570dbaad84926380ABC1F97BAEF0C8FC051856578EAB7874501A1FFE158C4981707381814BCC4D9A8E3554438DEE4FBCF5A5B4D2A8B0989AB57E8BAC65EB486172191761AFEFAD98399B7F929649E3C9CC3C2EDB05375483D52C873C1D6A323B353A12750684349CA2B1649B470708ACE6AB0C23D190內容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者

工匠、技師

科學家、工程師發明基礎生產實踐的總結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自然科學成果時間1765--19世紀中期:英

19世紀中期:法美德日1870--20世紀初

范圍英—法美德—俄日

同時開始于歐美重要標志改良蒸汽機-蒸汽時代電力-電氣時代開始部門棉紡織---輕工業電力---重工業鋼鐵

石油

化工③多國同時進行④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日、俄)⑤從重工業開始

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①電力的廣泛使用為標志,進入電氣時代②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叁工業革命影響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狄更斯《雙城記》工業革命的影響材料2: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統治階級中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大,還要多。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經濟①生產力:生產力大發展,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材料1:一個15歲的孩子照料2架蒸汽織機,織出3匹半織物;而同樣時間內,一個熟練工人用飛梭只能織出一匹。1790年,蒸汽機驅動的”騾機“紡線速度是中國和印度手工紡線的100多倍。——杜君立《歷史的細節》

手工工場

(工業革命前)

工廠制度(工業革命時期)

大企業(壟斷組織)(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1)經濟②生產關系——生產組織形式與管理方式的變革:工廠制度的確立,完全改變了工人的地位。在手工工場時代,工人大都同農村保持一定的聯系,在勞動之暇從事耕種。機器大工業完全割斷了他們同農村的聯系,剝奪了他們最后一點點獨立活動的自由。現在,他們除了出賣勞動力外,再也沒有任何其他收入來源。①第一次工業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②隨著工廠制度的發展,科學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視。③第二次工業革命:隨著技術的日益復雜、投資的不斷擴大、競爭的日趨激烈,生產進一步集中,出現了壟斷組織。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資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漸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到19世紀20年代,英國已有200萬工廠工人和運輸工人,無產階級也正式形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為了獲取利潤,無情地剝削無產階級,尤其是對于童工和女工的殘酷壓榨,成為工廠出現初期的普遍現象。(2)政治:社會階級結構重大變化。①工業資產階級:推動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以及改革(如: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②工業無產階級:迅速崛起,為爭取權利展開斗爭。③中間階層: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業無產階級鞏固統治地位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斗爭各國改革獲得更多政治權力迅速崛起工業資產階級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1836—1848年英國工人發起憲章運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作為工業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亞當·斯密反對重商主義的理論和政策,要求取消保護關稅、行會制度和特權公司;主張自由放任,他把自由競爭當作永恒不變的法則,要求國家不干涉工商業活動……對思想:自由主義思想的興起(自由競爭、自由貿易)馬克思主義誕生工業革命的影響(對思想)工業革命的影響(對社會生活)《英國通史》中說:“過去以天為單位,現在以分鐘、秒為單位;……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點成為了現代生活的準則,人們開始隨身帶上一塊表,時間概念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生活方式: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這場機器導致的力量革命,使得男人相對于女人的力量優勢變得無足輕重,女性與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機器面前。長期以來遭受壓抑的女權意識逐漸覺醒,由此引發了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

——《歷史的細節:馬鐙、輪子和機器如何重構中國與世界》女權主義興起社會生活的變化①城市化:以工廠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們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②文化素養: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報刊書籍發行量大增,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③女性教育:女性也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④人口問題:從總的趨勢來看,人口增加明顯。材料六:在19世紀,中產階級成立了眾多的學術團體開辦講座,建立一系列的設施和機構。例如在一些工業城市開辦機械學院,不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術知識,而且也向他們提供了一個社交的場所。還有許多城鎮興建博物館和大型圖書館,為普通民眾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機會。此外,理性休閑運動還倡導人們走出室外,來到鄉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營利為目的的流行書籍和報紙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報紙銷售)增長率高達600%。……在被調查的200個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個婦女有固定閱讀的習慣。——歐陽萍《工業革命對休閑生活方式的影響》19世紀后期,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中有許多巨大的蒸汽輪船,正噴發出嗆人的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已經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工業革命的消極影響(1)環境污染、資源枯竭(2)健康和治安問題日益嚴重(3)工人遭受剝削日益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加劇(4)造成亞非拉等地區的落后,使東方從屬于西方。【材料七】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共產黨宣言》對世界: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第二次工業革命結束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工業革命的影響拓展:工業革命前后列強對外經濟侵略的變化時間推動因素主要資本主要手段主要階段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商業資本搶掠欺詐、殖民擴張(資本的原始積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17~18世紀中期早期殖民擴張商業資本暴力掠奪、奴隸貿易(商業殖民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資本商品輸出、軍事侵略(工業殖民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19世紀中期~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資本資本輸出,瓜分世界(壟斷殖民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課堂小結1.19世紀中期,英國女工對家庭經濟的貢獻率占47.1%,婦女參加社會生產勞動,打破了兩性分工的絕對界限,縮小了男女兩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差異。婦女們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會角色,構建起新的社會關系網絡。據此可知,工業革命(

)A.推動了英國階級結構的變化 B.一定程度改變了女性社會地位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D.使得傳統的家庭模式日益穩固【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期英國。根據材料“打破了兩性分工的絕對界限,縮小了男女兩性在社會生活中的差異。婦女們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會角色,構建起新的社會關系網絡”,可知工業革命推動了女性在家庭中的經濟貢獻以及其在社會關系網中扮演的新角色,說明工業革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女性的生活,使得其走出家庭,進入社會,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婦女生活的變化,不是階級結構變化,排除A項;女性生活的變化,不能得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C項;工業革命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沖擊著傳統家庭模式,排除D項。故選B項。2.1866年,西門子發明了世界第一臺直流電機,首次把機械能轉換成為電能。此后,有軌電車、無軌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