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延伸閱讀一、閱讀下文,完成1~4題。南京余秋雨六朝金粉足能使名垂千古,何況它還有明、清兩代的政治大潮,還有的近代和現代的殷殷血火。許多事,本來屬于全國,但一到南京,便變得奇崛,讓人久久不能釋懷,歷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入艷”,那樣具有文化素養和政治見識,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艷麗色彩?歷代農民起義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為天京的洪秀全,那樣叱咤風云,鬧成如此氣象?歷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現代還一會兒被外寇血洗全城,一會兒在炮火中作歷史性永訣,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中華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黃河流城。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風夷習的浸染,情景自然就變得怪異起來,南京當然也要領受黃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緊貼長江,這條大河與黃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異,應歸因于兩條大河的強力沖撞。應歸因于一個龐大民族的異質聚匯。 這種沖撞和聚匯,激浪喧天,聲勢奪人,因此,南京城的氣魄,無與倫比,深深銘刻著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的體驗,玄武湖邊上的古城墻藤葛拂拂,明故宮的遺址仍可尋訪,雞鳴寺的鐘聲依稀能聞,明孝陵的石人石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廟的店鋪重又繁密,棲霞山的秋葉年年飄落,紫金山的架勢千載不移,去中山陵、靈谷寺的林陰道,永遠是那樣令人心醉。 別的故都,把歷史濃縮到宮殿;而南京,把歷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純粹學術性的參觀,也不存在可以舍棄歷史的游玩。北京是過于鋪張的聚集,杭州是過于擁護的沉淀,南京既不鋪張也不擁擠,大大方方地暢開一派山水,讓人去讀解中國歷史的大課題。我多次對南京的朋友說,一個對山水和歷史同樣寄情的中國文人,恰當的歸宿地這一是南京,除了夏天太熱,語言不太好聽之外,我從不掩飾對南京的喜愛。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詩中,有不少與南京有關,其中尤以劉禹錫的《古頭城eq\o\ac(○,1)》為最: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eq\o\ac(○,2)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eq\o\ac(○,3)。00多年前的詩人已把懷古的幽思開拓到如此氣派,再加上00年,南京城實在是氣可吞天。【注】①石頭城:戰國時,楚國在南京建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把它更名為石頭城,并建筑宮殿;后經六朝繁華,至初唐已荒廢。②淮水:即秦淮河,流經南京。③女墻:城垛。1.請回答這篇散文中所表達的作者對下以兩個問題的看法:(1)明、清、近代、現代的政治風云在南京表現出什么特點?(2)文中所列舉的歷史事件各有什么特點?【解析】(1)第一段提到六朝金粉和明、清、近代、現代。第二段專門談“明,清、近代、現代”發生在南京的重大政治事件,符合“政治風云”的范圍和“在南京表現出”的要求;該段第一句話,概括了其特點,關鍵詞是“奇崛”。(2)事件首先要搞清文中列舉了哪些歷史事件,答案應從第二段中找,概括一下三個疑問句即可。【答案】(1)許多事在南京變得奇崛。(2)①政治文化史上染上艷麗色彩。②農民起義叱咤風云(成大氣象)。③社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意思對即可)2.這篇散文中,(1)南京城市風貌的兩大特點是什么?(2)產生的原因是什么?【解析】(1)此題答案應從第四、五段中找,考查抽取段中重要的語句和概括性語句的能力。(2)產生的原因應向前文(具體指第三段)去找,因為“特點”是用“因此”來說的。【答案】(1)①氣魄無與倫比。②把歷史溶解于自然。(2)一個龐族(中華民族)的異質的聚匯,或兩條大河(南北文明)的強力沖撞。3.這篇散文中,選用北京、杭州與南京作比較有何作用?(2)文章結尾引用劉禹錫的《石頭城》詩有何作用?【解析】(1)考查比較的作用,讓學生明確比較就是以此襯彼或以彼襯此,都是為了突出描寫主體的某種特點。(2)考查引用的作用,要明確所引內容的含義和用在文中的目的。【答案】(1)①突出南京“把歷史溶解于自然”的特點。②揭示“把歷史溶解于自然”的原因:南北文明匯聚。(2)①引發讀者對南京由盛而衰的歷史的聯想。②引出對當今南京“氣可吞天”的贊頌。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A.“被外寇血洗全城”“在炮火中作歷史性永訣”分別指清初統治者鎮壓反斗爭歷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蔣家王朝覆滅的歷史。B.作者借“受到楚風夷習的浸染”,指出南京受到南方文明深刻影響。C.“南北交戰的宏大的悲劇性體驗”中“悲劇性體驗”是反語,作者借此引了對今日南京的描寫。D.《石頭城》詩中“舊時月”,含有“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它是六朝繁華的見證,是繁華易逝的象征。E.“00多年前的詩人已把懷古的幽思開拓到如此氣派”中“氣派”是反語,真正的含義應該是“凄涼”。【解析】A項,“指清初統治者鎮壓反清斗爭的歷史”錯誤,“南京大屠殺”就不是。C項“悲劇性體驗”不是反語。文中第二段內容可以證明,E項,“氣派”不是反語。“把懷古的幽思開拓到如此氣派”是指劉詩意境開闊;劉詩的內容才可為“凄涼”。【答案】BD二、閱讀下文,完成1~4題。西湖夢余秋雨西湖勝跡中最能讓中國文人揚眉吐氣的,是白堤和蘇堤,兩位大詩人、大文豪,不是為了風雅,甚至不是為了文化上的目的,純粹是為解除當地人民的疾苦,興修水利,浚湖筑堤,終于在西湖中留下了兩條長長的生命堤壩。清人查容詠蘇堤詩云:“蘇公當日曾作此,不為游觀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觀的藝術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觀物,于是,這樣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間特別顯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論,游西湖最暢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獨個兒漫步于蘇堤。也沒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誦,也沒有后人的感慨來強加于我,也沒有一尊莊嚴的塑像壓抑我的松快。它始終只是一條自然功能上的長堤,樹林也生得平適,鳥鳴也樂得自如。這一切都不是東坡學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了這里做了太守,辦了一件盡職的好事。就這樣,才讓我看到一個在美的領域真正卓越到了從容的蘇東坡。但是,就白居易、蘇東坡的整體情懷而言,這兩道物化了的長堤還是太狹小的存在。他們有他們比較完整的天下意識、宇宙感悟。他們有他們的比較硬朗的主體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峰巔和精英。他們本該在更大的意義上統領一代民族精神,但卻僅僅因辭章而入選為一架僵硬機器中的零件,被隨處裝上拆下,東奔西顛,極偶然地調配到了這個湖邊,搞了一下別人也能搞的水利。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歷代文化良心所能做的社會實績的極致。盡管美麗,也就是這么兩條長堤而已。也許正是對這類結果的大徹大悟,西湖邊上又悠悠站出來一個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隱居孤山20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遠避官場與市囂。他的詩寫著實高明,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來詠梅,幾乎成為千古絕唱。中國古代,隱士多的是,而林和靖憑著梅花、白鶴與詩句,把隱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蘇東坡固然值得羨慕,卻是難以追隨的;能夠偏偏到杭州來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種極偶然、極奇罕的機遇。然而,要追隨林和靖卻不難,不管有沒有他的才分。梅妻鶴子有點煩難,其實也很寬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兒找不到幾叢花樹、幾只飛禽呢?在現實社會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個林和靖是最容易不過的。這種自衛和自慰,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機智,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①實現于社會,便躲進一個自然小天地自娛自耗。他們消除了志向②,漸漸又把這種消除當作了志向③。安貧樂道的達觀修養,成了中國文化人格結構中一個寬大的地窖。盡管有著濃重的霉味,卻是安全而寧靜。于是,十年寒窗,博覽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與社會交手不了幾個回合,便把一切沉埋進一座座孤山。結果,群體性的文化人格日趨黯淡。春去秋來,梅凋鶴老,文化成了一種無目的的浪費。封閉式的道德完善導向了總體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進,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鶴羽,像書簽一般,夾在民族精神的史冊上。(《西湖夢》節選)1.寫出你對這篇散文中幾個詞語的理解。(1)第三段中“一架僵硬機器”指的是什么?(不超過個字)(2)第五段中加點的三個“志向”,內含是否相同?【解析】(1)文中已說白居易、蘇東坡做了太守,再聯系他們“僅僅因辭章而入選為一架僵硬機器中的零件”,“極偶然地調配到了這個湖邊”就不難理解“一架僵硬機器”的所指了。(2)①②指林和靖之類的歸隱文人隱居前所懷有的改造社會、實現自己政治主張的意愿和決心,③是指林和靖之類的歸隱文人隱居后要將自己隱居前的意愿和決心清除掉的志向。【答案】(1)封建社會的行政體制。(2)①與②相同;但②與③不同。2.最后一段中畫線語句的含義是什么?【解析】“封閉式的道德完善”是指隱居文人實現了自己不與社會抗爭而安貧樂道的志向,即隱居文人保全了個人的氣節。至于“導向了總體上的不道德”,只要聯系前面的“文化成了一種無目的的浪費”,后面的“文明的突進,也因此被取消”等等,就不難理解了。【答案】隱居文人個人的氣節保全了,卻影響了整個社會文明突進。3.文章最后一句使用了借代、比喻的方法,閱讀后回答下面的問題。(1)句中“梅瓣”“鶴羽”指代的是。(答案不超過個字)這里使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其好處是。(答案不超過22個字)(2)“像書簽一般”的比喻,提示了其主體的特點。(答案不起過12個字)【答案】(1)隱居者的詩文、道德(或隱居文化)將抽象的意思表達得生動、形象、增加了文采(2)只有點綴作用、可有可無4.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A.白居易、蘇軾對自然、社會及蘇堤建筑有著較為完整和獨立的認識,達到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的最高水平。B.白堤、蘇堤便利了百姓,可作者卻基于對白、蘇二人及社會的整體認識,借此表達了一種遺憾、一種批判。C.作者稱贊了林和靖的清高和才華,認為他才真把隱士“做道地、做漂亮了”,后來的歸隱者不過是東施效顰。D.文中白、蘇與歸隱文人構成了鮮明對比,作者熱情贊揚了白、蘇的積極入世,對歸隱者也給予了深厚的同情。E.作者由西湖的歷史遺跡及故事引起思索,譴責了封建的用人制度,并從社會進步的角度對文人歸隱給予了批判。【解析】A項將文中第三段的“天下意識”“宇宙感悟”“理性思考”“文化品位”篡改成了“自然、社會與堤壩”。C項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歷史建筑修復完工合同模板
- 考勤與請休假管理答案
- 職場禮儀坐姿培訓
- 產業園裝修合同標準文本
- 商業步行街租賃
- 水利工程管理渠道維護
- 班組長培訓他人的方法
- 采購合同談判與簽訂要點分析
- 2024洛陽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湖北傳媒攝影技師學院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Unit 2 Go for it!Understanding ideas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二模試題 地理 含解析
- 【+初中語文+】《山地回憶》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2025-2030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十四五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 (一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 (一) 語文試卷語文試卷(含官方答案)
- 管理學基礎-形考任務一-國開-參考資料
- 3.3 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以霸王茶姬為例【知識精研】同步教學課件(人教2019必修第二冊)
- 三維網噴播植草施工方案
- 法律實務案例分析卷集及參考答案解析
- 家具設計與軟裝搭配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 2025人保壽險校園招聘開啟啦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