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西方理論上的差異,造就了舞臺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戲劇注重情節,強調客觀真實性。演員的演出力圖逼真。蘇聯時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員在演出中放棄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劇情的客觀真實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亞的《奧賽羅》時,這樣處理威尼斯的小船駛過舞臺:“船下要裝小輪子。小輪子必須妥善地裝上一層厚橡皮,使船能平穩地滑動……小船要十二個人推著走,用鼓風機向口袋里吹脹了氣,以此形成翻滾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錫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搖槽時里面的水便會動蕩,發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沖擊聲。”舞臺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個不容懷疑和增減的情節讓觀眾接受。中國的戲曲注重的是演員的表演,對戲曲的情節并不十分苛求。戲曲也強調逼真,但這種逼真不是在摹仿現實的細節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礎上,而是通過演員的表演,把舞臺上沒有的東西“無中生有”地表現給觀眾看。如布萊希特看了梅蘭芳表演的《打漁殺家》后寫道:“他表演一位漁家少女怎樣駕駛一葉小舟,她站立著搖著一支長不過膝的小槳,這就是駕駛小舟,但舞臺上并沒有小舟……觀眾這種感情是由演員的姿勢引起的,正是這種姿勢使得這場行船的戲獲得名聲。”中西舞臺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賞的異趣。西方看戲劇的觀眾十有八九是以認知的心態去觀賞的。他們努力設身處地地沉浸到劇中去,做一個“事件過程”的偷窺者或目擊者。在戲劇的劇場里,觀眾的神情始終是關注的,觀眾席上始終是寂靜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臺上發生的“事件”。觀眾即使被“事件”觸動,也不敢即席發聲與伙伴交流,就像在現實中不敢打擾旁人的生活一樣。走出劇場,他們感受的焦點在于,評判演員和情節“像”還是“不像”,反思自己“知”還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進劇場。西方戲劇以及類似樣式的藝術,一般很難吸引沒有偏愛的回客。中國觀眾到劇場里去看戲,與其說看戲曲故事,不如說看演員能力。老練的觀眾常常不以戲曲故事作為看戲的選擇,而以某一個演員的演技作為看戲的選擇。中國戲曲劇場中,名演員的折子戲(劇目中最能表現其演技的片斷)專場往往比完整的戲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結果鍛煉出了演員超乎尋常的表現力:如青年演員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員能扮演青年;男演員能扮演女人,如京劇的梅蘭芳;女演員能扮演男人,如越劇的徐玉蘭。這種強調表現力而不重客觀真實的舞臺準則,是西方戲劇聞所未聞,不敢想象的。(摘編自陳偉《中國戲曲點燃布萊希特的理論火花》)材料二:戲曲的美學特征之一是對生活的虛擬。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里認為:“戲劇之道,出之貴實,而用之貴虛。”這就是說,戲劇的基礎是生活經驗,而表現手法則是藝術虛擬。以實為本,以虛為用,既可意會,又可言傳,既能目睹,又能耳聞。這在傳統戲曲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中國傳統戲曲舞臺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設置逼真的布景。舞臺上的一桌二椅可以象征各種虛擬的物件。有時是金殿、衙門,有時是山坡,有時又是城樓、院墻、床鋪。《秋江》里艄翁的一支槳和陳妙常的搖曳舞姿,使觀眾覺得舞臺就是一江秋水。如果把一條船扛到臺上,那么,艄翁與陳妙常載歌載舞的“妙境”就將完全被破壞,“無可繪”的“神境”同樣見不到了。但是,對于戲曲時空處理的虛擬性,不應強調得過于絕對。“出之貴實”這一面,還是不容忽視。即使道具,也是有虛有實、虛實結合。《秋江》老艄翁劃船,船是虛的,槳是實的;《劉海砍樵》中柴是虛的,但鐮刀卻是實的。有些道具,則是半虛半實、半真半假的。例如杯、筆、燈,都是在和整個舞臺藝術風格統一的原則下不可缺少的道具。但是喝酒時,杯子里并沒有酒。著名戲劇理論家馬少波說得好:“實而不虛,必濁;虛而不實,必浮。”缺乏生活基礎的虛擬,必然會“浮”起來,虛擬變成虛假。虛擬不是目的,虛從實來,虛擬是為了更好地寫實。戲曲運用虛擬手法,是有條件的。何者該虛,何者當實,主要取決于劇情和表演的需要。在這一出戲里可以虛多實少,在另一出戲里卻不妨實多虛少,大可不必強求一律。戲曲舞臺強調虛擬手法是對的,但也不必一概拒絕布景道具。《思凡》可以一點布景也沒有;但越劇《紅樓夢》里布景堂皇,華麗精致,同樣大受歡迎。觀眾看后,覺得整出戲的風格依舊是寫意的。戲曲虛擬的美學特征,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表演的自然主義弊病。戲曲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當作現實。因為舞臺上的生活,不是現實生活的簡單翻版。戲曲的虛擬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對其所需反映的一切生活都具有充分的表現力,特別是演現代戲,虛與實的矛盾更突出了。時代在前進,戲曲要革新,觀眾的“虛實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如何根據“以實為本,以虛為用”的原則,在戲曲舞臺上創造出新的形象、新的程式,是廣大戲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摘編自嚴樂嬋《中國戲曲的虛實相生之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戲劇強調真實性,包括場景的真實、道具的真實、表演的真實,一切安排就是要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B.中國戲曲對時空進行了虛擬性處理,不十分苛求情節,不強調演出的真實,也不設置逼真的布景,全看演員的表演。C.西方觀眾帶著認知的態度看戲,主要看演員演得“像不像”;中國觀眾是本著演員去的,主要看演員演得“好不好”。D.清代戲劇家李漁和當代戲劇理論家馬少波都談到戲劇要虛實結合,要以實為本,虛從實來,必須以生活經驗為基礎。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舞臺的逼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員變成角色,還要求搖船時發出河水的沖擊聲,這在中國觀眾看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B.中國舞臺上僅設置幾個簡單的道具,為的是給演員留出空白充分表現劇情,讓表演更加集中和靈活,也能讓觀眾專注于演員的表演。C.中國戲劇借助一支槳、一根鞭,就可以呈現秋水蕩漾、策馬奔騰的“妙境”,這在西方是做不到的,可見中國戲曲在美學上更勝一籌。D.中國戲曲表演中不同劇本的虛實比例不同,說明虛實比例的安排在戲曲中沒有硬性的要求,主要是導演根據演員需求和道具多少決定。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中國戲劇“虛擬”美學特征的是(
)A.黃梅戲《天仙配》中的織女,用細碎的臺步、飄舞的水袖和擺動的腰身表現凌空飛升。B.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演員在舞臺上跑了幾個圓場,就是跑了幾十里路程。C.京劇《大鬧天宮》里的孫悟空,一個筋斗來到天庭,要求玉皇大帝封他做“齊天大圣”。D.戲曲《少年宰相》中的宮殿以龍虎紋樣為中心,左右對稱,拱頂、廊柱與垂簾分布左右。4.兩則材料對戲曲的“虛實”均有所涉及,請簡要分析兩則材料的側重點有何不同。5.下面一段話是蒲劇表演藝術家王存才(男,蒲劇花旦)表演《掛畫》的一段描寫,請結合文本,及所給材料分析中國戲曲吸引觀眾的原因。“丫鬟,你我打掃繡房,掛畫便了。”穿著蹺鞋的王存才在鼓板、板胡、笛子、二胡的節奏聲中,盡顯身姿婀娜,她的一顰一笑展示出元代少女耶律含嫣即將見到心上人的欣喜與激動。緊接著,弦樂、打擊樂節奏愈發明快,“蹺子碎步”也越來越快。只見她拿著一根雞毛撣子,在臺上一邊走一邊上下揮動(“打掃房間”的動作)。鼓板一響,含嫣一躍跳上羅圈椅,立、踏、踮、跳、勾、旋、轉一氣呵成,每一個動作都和演員神態一同表現出角色的心情與劇情的進展。她縱身一躍,單腳站立,左右橫跳穩住身姿后,手臂努力向上往高處伸展(“掛畫”的動作),右腳往左腳一勾緩緩下蹲(表示將畫鋪展開來)。隨后跳到椅背頂端,在音樂的節奏韻律中,在凳子懸空處做出“金雞獨立”的姿勢,又“慌亂”地一步三跳,坐在了椅子上,呼吸急促,神色間凈是驚恐,原來是擔心自己的心上人消失不見。【答案】1.B2.B3.D4.①材料一從中西方戲曲對情節要求不同的角度,談西方戲曲強調情節的“真實性”,而中國戲曲對情節并不十分苛求,可以“無中生有”,即“虛擬”;②材料二從時空處理的角度,談中國戲曲根據劇情和表演的需要來安排布景和道具的虛實,以實為本,以虛為用。5.①演員的基本功扎實,演技高。演員的一顰一笑,傳神到位;立、踏、踮、跳、勾、旋、轉,“金雞獨立”等動作連貫流暢,功力深厚,很能吸引觀眾。②男演員可以扮演花旦,有表現力。王存才本是男性,卻在《掛畫》中演一個婀娜多姿的花旦,無論身段、走姿,還是表情、動作,都符合女子的特點,十分有吸引力。③道具簡單,體現出戲曲的“虛擬之美”。戲曲舞臺上僅憑一把椅子、一個雞毛撣子,人物就演出了打掃秀房、掛畫,等待心上人到來的場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不強調演出的真實”錯誤,材料一“中國的戲曲注重的是演員的表演,對戲曲的情節并不十分苛求。戲曲也強調逼真”中國戲曲不強調情節的真實,強調表演的真實。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完全沒有必要”過于絕對,只是不強調,中國戲曲強調“通過演員的表演,把舞臺上沒有的東西‘無中生有’地表現給觀眾看”。C.“中國戲曲在美學上更勝一籌”于文無據,材料一“中西舞臺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賞的異趣”沒有誰更勝一籌的說法;D.“主要是導演根據演員需求和道具多少決定”以偏概全,還要根據劇情需要。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概念,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D.《少年宰相》的布景特點體現的是舞臺背景的真實性,不能體現中國戲劇“虛擬”美學特征。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中西方理論上的差異,造就了舞臺演出的分疆”“中西舞臺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賞的異趣”從中西方理論、舞臺等角度入手,分析中西方戲曲對情節要求不同的角度,“西方的戲劇注重情節,強調客觀真實性。演員的演出力圖逼真”“中國的戲曲注重的是演員的表演,對戲曲的情節并不十分苛求”“通過演員的表演,把舞臺上沒有的東西‘無中生有’地表現給觀眾看”分析西方戲曲強調情節的“真實性”,而中國戲曲對情節并不十分苛求,可以“無中生有”,即“虛擬”。材料二“戲劇的基礎是生活經驗,而表現手法則是藝術虛擬。以實為本,以虛為用,既可意會,又可言傳,既能目睹,又能耳聞”“中國傳統戲曲舞臺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設置逼真的布景”“對于戲曲時空處理的虛擬性,不應強調得過于絕對”先闡述中國戲曲的審美和藝術表現,“戲曲運用虛擬手法,是有條件的。何者該虛,何者當實,主要取決于劇情和表演的需要”從時空處理的角度,談中國戲曲根據劇情和表演的需要來安排布景和道具的虛實,以實為本,以虛為用。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結合材料“含嫣一躍跳上羅圈椅,立、踏、踮、跳、勾、旋、轉一氣呵成”“她縱身一躍,單腳站立,左右橫跳穩住身姿后,手臂努力向上往高處伸展”“在凳子懸空處做出‘金雞獨立’的姿勢,又‘慌亂’地一步三跳”可知,這些動作功力深厚,演員的基本功扎實,演技高,這是吸引觀眾的一個原因。結合題干“蒲劇表演藝術家王存才(男,蒲劇花旦)表演《掛畫》的一段描寫”和材料“穿著蹺鞋的王存才在鼓板、板胡、笛子、二胡的節奏聲中,盡顯身姿婀娜,她的一顰一笑展示出元代少女耶律含嫣即將見到心上人的欣喜與激動”可知,王存才本是男性,卻在《掛畫》中演一個婀娜多姿的花旦,而觀眾重演技,重表現力,男演員可以扮演花旦,有表現力,這也是吸引觀眾的原因。結合材料“只見她拿著一根雞毛撣子,在臺上一邊走一邊上下揮動(‘打掃房間’的動作)”“含嫣一躍跳上羅圈椅”“她縱身一躍,單腳站立,左右橫跳穩住身姿后,手臂努力向上往高處伸展(‘掛畫’的動作),右腳往左腳一勾緩緩下蹲(表示將畫鋪展開來)。隨后跳到椅背頂端,在音樂的節奏韻律中,在凳子懸空處做出‘金雞獨立’的姿勢,又‘慌亂’地一步三跳,坐在了椅子上”可知,演員表演使用了椅子和雞毛撣子這樣簡單的道具,就演出了打掃秀房、掛畫,等待心上人到來的場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道具簡單,體現出戲曲的“虛擬之美”,這也是吸引觀眾的原因。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兩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說老腔如何如何,我卻很難產生驚詫之類的反應。因為盡管我在關中地區生活了幾十年,卻從來沒聽說過老腔這個劇種,可見其影響的寬窄了。開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趙季平也來了,打過招呼握過手,他在我旁邊落座。屁股剛挨著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離席趕到舞臺左側的臺下,和蹲在那兒的一位白頭發白眉毛的老漢握手拍肩,異常熱乎,又與白發白眉老漢周圍的一群人逐個握手問好,想必是打過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時也看見了白發白眉老漢和他跟前的十多個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都是地道的關中鄉村人,也就能想到他們是某個劇種的民間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趙季平重新歸位坐定,便很鄭重地對我介紹說,這是華陰縣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種唱法,尤其是那個白眉老漢……老腔能得到趙季平的賞識,我對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發白眉老漢,安靜地在臺角下坐著,我突然生出神秘感來。輪到老腔登臺了。大約八九個演員剛一從舞臺左邊走出來,臺下觀眾便響起一陣哄笑聲。我也忍不住笑了。笑聲是由他們上臺的舉動引發的。他們一只手抱著各自的樂器,另一只手提著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條形的,還有一位肩頭架著一條可以坐兩三個人的長條板凳。這些家什在關中鄉村每一家農戶的院子里、鍋灶間都是常見的必備之物,卻被他們提著扛著登上了西安的大戲臺。鑼鼓敲響,間以兩聲喇叭嘶嗚,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來,似無太多特點。而當另一位抱著月琴的中年漢子開口剛唱了兩句,臺下觀眾便爆出掌聲;白毛老漢也是剛剛接唱了兩聲,那掌聲又驟然爆響,有人接連用關中土語高聲喝彩,“美得很!”“太斬勁了!”我也是這種感受,也拍著手,只是沒喊出來。他們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兩段折子戲,幾乎掌聲連著掌聲,喝彩連著喝彩,無疑成為演出的一個高潮。然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著粗布對門襟的半大老漢扛著長條板凳走到臺前,左手拎起長凳一頭,另一頭支在舞臺上,用右手握著的一塊木磚,隨著樂器的節奏和演員的合唱連續敲擊長條板凳,任誰也意料不及的這種舉動,竟然把臺下的掌聲和叫好聲震啞了,出現了鴉雀無聲的靜場。短暫的靜默之后,掌聲和歡呼聲驟然爆響,經久不息……我在這腔調里沉迷且陷入遐想,這是發自雄渾的關中大地深處的聲響,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濤聲,也像是驟雨拍擊無邊秋禾的嘯響,亦不無知時節的好雨潤澤秦川初春返青麥苗的細近于無的柔聲,甚至讓我想到柴煙彌漫的村巷里牛哞馬叫的聲音……我能想到的這些語言,似乎還是難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韻;聽來酣暢淋漓,久久難以平復,我卻生出相見恨晚的不無懊喪自責的心緒。這樣富于藝術魅力的老腔,此前卻從未聽說過,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設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進響動,肯定會影響到我對關中鄉村生活的感受和體味,也會影響到筆下文字的色調和質地。后來,有作家朋友看過老腔的演出,不無遺憾地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你的小說《白鹿原》是寫關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筆老腔的畫面就好了。我卻想到,不單是一筆或幾筆畫面,而是在整個敘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氣韻彌漫……后來還想再聽老腔,卻難得如愿。不過兩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樂堂再次過足了老腔的癮。那天,無論白毛老漢,還是其他演員,都是盡興盡情完全投入地演唱,臺下觀眾一陣強過一陣的掌聲,當屬一種心靈的應和。純正的關中東府地方的發音,何以會有如此強力的呼應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種發自久遠時空的絕響,又飽含著關中大地深厚的神韻,把當代人潛存在心靈底層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種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沒的神經撞響了,這幾乎是本能地呼應著這種堪為大美的民間原生形態的心靈旋律。我在那一刻頗為感慨,他們——無論秦腔或老腔——原本就這么唱著,也許從宋代就唱著,無論元、明、清,以至民國到解放,直到現在,一直在鄉野在村舍在廟會就這么唱著。我想和臺上的鄉黨拉開更大的距離,遠距離欣賞這些鄉黨的演唱,企圖排除因鄉黨鄉情而生出的難以避免的偏愛。這似乎還有一定的效應,確鑿是那腔自身所產生的震撼人的心靈的藝術魅力……在我陷入那種拉開間距的純粹品賞的意境時,節目主持人濮存昕卻作出了一個令全場嘩然的非常舉動,他由臺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臺前,從正在吼唱的演員手中奪下長條板凳,又從他高舉著的右手中奪取木磚,自己在長條板凳上猛砸起來,接著揚起木磚,高聲吼唱。觀眾席頓時沸騰起來。這位聲名顯赫的濮存昕已經和老腔融合了,我頓然意識到自己拉開間距,尋求客觀欣賞的舉措是多余的。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對老腔的認識經歷了變化的過程,這種變化,既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感受,又體現了老腔獨有的藝術魅力。B.趙季平和白眉老漢等人握手問好,又很鄭重地向我介紹老腔,足見趙季平對老腔的重視,這讓我生出神秘感來。C.朋友為“我”的小說《白鹿原》沒有寫老腔的筆墨而感到遺憾,作者對此也深有同感,自責與老腔相見恨晚。D.觀眾并不能完全聽懂關中東府老腔的內容,卻能和老腔產生心靈的應和,足以證明原生態的老腔是大美的藝術。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篇寫“我”對老腔并不驚詫,后寫老腔演員初登臺時觀眾哄笑,這欲揚先抑手法的運用,是為了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B.作者在文中多次寫到觀眾給予老腔的掌聲,掌聲烘托了熱烈歡快的氛圍;如果沒有掌聲,就不能體現老腔的藝術魅力。C.文章語言整體樸素平實,但其中也點綴著優美抒情,第四段作者寫自己對老腔聲產生的聯想,就極富優美抒情的特點。D.作者寫老腔演員,既有群像描寫,又有人物特寫,如對白毛老漢和敲長條板凳的老漢都運用了特寫,這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偏愛。8.陳忠實在文中是如何表現老腔的藝術魅力的?請簡要概括。9.有人說陳忠實這篇文章和賈平凹的《秦腔》一樣,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請你對此簡要分析。【答案】6.B7.C8.①描繪老腔本身的特點和魅力;②寫自己的觀演感受;③寫演出現場觀眾的反應和表現;④寫趙季平、濮存昕對老腔的態度和表現。9.①老腔作為戲劇,是文化形式的一種;②老腔在關中大地傳唱,傳唱,寓意歷史悠久,具有厚重的歷史;③老腔源自民間,融合著關中鄉村老百姓的生活;④老腔感人肺腑的神韻能產生震撼人心靈的藝術魅力。(答出三點即可)【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這讓我生出神秘感來”錯誤,根據“老腔能得到趙季平的賞識,我對老腔更刮目相看了,再看白發白眉老漢,安靜地在臺角下坐著,我突然生出神秘感來”可知,讓我生出神秘感的,還有白發白眉老漢。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A.“這欲揚先抑手法的運用,是為了激起閱讀興趣”以偏概全,還為了表達作者對老腔充沛的感情。B.“如果沒有掌聲,就不能體現老腔的藝術魅力”錯,掌聲是為了突出老腔的藝術魅力,但不能說“沒有掌聲,就不能體現老腔的藝術魅力”,說法絕對。D.“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偏愛”錯,作者是為了突出老腔的特點和魅力。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據“這是發自雄渾的關中大地深處的聲響,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濤聲,也像是驟雨拍擊無邊秋禾的嘯響,亦不無知時節的好雨潤澤秦川初春返青麥苗的細近于無的柔聲,甚至讓我想到柴煙彌漫的村巷里牛哞馬叫的聲音……”可知,描繪老腔本身的特點和魅力;根據“臺下觀眾便爆出掌聲”“那掌聲又驟然爆響,有人接連用關中土語高聲喝彩,‘美得很!’‘太斬勁了!’”可知,寫演出現場觀眾的反應和表現;根據“我也是這種感受,也拍著手,只是沒喊出來”“聽來酣暢淋漓,久久難以平復,我卻生出相見恨晚的不無懊喪自責的心緒”可知,寫自己的觀演感受;根據“趙季平重新歸位坐定,便很鄭重地對我介紹說,這是華陰縣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種唱法”“節目主持人濮存昕卻作出了一個令全場嘩然的非常舉動,他由臺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臺前,從正在吼唱的演員手中奪下長條板凳,又從他高舉著的右手中奪取木磚,自己在長條板凳上猛砸起來,接著揚起木磚,高聲吼唱”可知,寫趙季平、濮存昕對老腔的態度和表現。9.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這篇文章描寫的對象為“老腔”,而“老腔”作為關中地區一種獨特的劇種,是文化形式的一種;根據“無論秦腔或老腔——原本就這么唱著,也許從宋代就唱著,無論元、明、清,以至民國到解放,直到現在”可知,老腔在關中大地傳唱,傳唱,寓意歷史悠久,具有厚重的歷史;根據“一直在鄉野在村舍在廟會就這么唱著”“一眼就能看出他們都是地道的關中鄉村人,也就能想到他們是某個劇種的民間演出班社”“像是驟雨拍擊無邊秋禾的嘯響,亦不無知時節的好雨潤澤秦川初春返青麥苗的細近于無的柔聲,甚至讓我想到柴煙彌漫的村巷里牛哞馬叫的聲音”可知,老腔源自民間,融合著關中鄉村老百姓的生活;根據“把當代人潛存在心靈底層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種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沒的神經撞響了,這幾乎是本能地呼應著這種堪為大美的民間原生形態的心靈旋律”可知,老腔感人肺腑的神韻能產生震撼人心靈的藝術魅力。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杏花書屋記歸有光①杏花書屋,余友周孺允所構讀書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巖公①為御史,謫沅、湘時,嘗夢居一室,室旁杏花爛漫,諸子讀書其間,聲瑯然出戶外。嘉靖初,起官陟憲使,乃從故居遷縣之東門,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謂允曰:“他日當建一室,名之為杏花書屋,以志吾夢云。”②公后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歸而沒于金陵。孺允兄弟數見侵侮,不免有風雨飄搖之患。如是數年,始獲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藝以花果竹木方春時,杏花粲發,恍如公昔年夢中矣。而回思洞庭木葉、芳洲杜若②之間,可謂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③昔唐人重進士科,士方登第時,則長安杏花盛開,故杏園之宴,以為盛事。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榮名者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間關嶺海十馀年,所謂鐵石心腸,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④今去公之歿,曾幾何時,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雖蠖屈于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發,可以知《詩》《書》之澤也。《詩》曰:“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谷,貽孫子。于胥樂兮!”吾于周氏見之矣!【注】①玉巖公:周廣,于明正德間為御史,直言立朝,曾上疏直言進諫,幾乎被害。歸有光與其子周孺允為友,對這位前輩很敬重。②洞庭木葉:語出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蘇洲杜若:語出屈原《九歌·湘君》。此處代指周廣被貶官之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藝以花果竹木/B.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藝以花果竹木/C.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藝以花果竹木/D.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藝以花果竹木/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記,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如《小石潭記》。B.先大夫,即先父。“先”,是對死去的人的尊稱。《項脊軒志》中的“先大母”即指去世的母親。C.嘉靖,明朝皇帝明世宗的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D.《詩》《書》,《詩》指《詩經》,《書》指《尚書》,與《禮記》《易經》《春秋》合稱為“五經”。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杏花書屋是周孺允遵從玉巖公周廣的意愿而建。玉巖公生前曾指著房屋后的空地說,他日當在此建屋,名為杏花書屋。B.歸有光用“洞庭木葉”“芳洲杜若”照應前文玉巖公謫居沅、湘時的往事,暗將玉巖公比作屈原,流露出欽佩之意。C.唐代人對進士科很看重,讀書人登第之時,正值長安杏花盛開,所以人們都把新進士的杏園之宴當做一件熱鬧的大事。D.歸有光感慨,玉巖公周廣雖仕途坎坷,但兒輩、孫輩才華出眾,頗得重用。這暗含了作者對周家詩書傳家的贊嘆之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不及歸而沒于金陵。孺允兄弟數見侵侮,不免有風雨飄搖之患。(2)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14.歸有光認為玉巖公周廣希望建造“杏花書屋”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第①段和第③段做簡要概括。【答案】10.A11.B12.D13.(1)(玉巖公)還沒有來得及榮歸故里就在南京去世。孺允兄弟多次被人欺侮,家族不免有風雨飄搖的禍患(憂患)。(2)以前和他同時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可他們的后代就有不知淪落在何地的。14.①建之以記夢;②希望子孫后代能考取功名,為國效勞。【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巖公的居室,便在園中建造了五間房屋,藏書達萬卷,把玉巖公昔日的命名,懸掛在門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種植花果竹木。“五楹”為數量短語,作“屋”的后置定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BD;“楣間”為“揭”的地方,應在其后斷開,排除C。故選A。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B.“指去世的母親”錯誤,“先大母”是指去世的祖母。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頗得重用”有誤。根據“孺允兄弟雖蠖屈于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發,可以知《詩》《書》之澤也”可知,玉巖公的兒輩目前尚不得志,人們期望他們能得以重用。孫輩才華出眾,但文中并未提到他們已得重用。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及”,沒有來得及;“沒”,去世;“見”,被。(2)“向”,以前;“同進”,同時中進士做官;“翕赫”,顯赫;“其后”,他們的后代。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他日當建一室,名之為杏花書屋,以志吾夢云”可知,建之以記夢;根據“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可知,希望子孫后代能考取功名,為國效勞。參考譯文:杏花書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讀書室。孺允自己曾說他已去世的父親玉巖公擔任御史,在被貶謫到沅、湘一帶時,曾夢到自己居住在一間屋室中,室外杏花爛漫,幾個孩子在室內讀書,瑯瑯讀書聲傳到戶外。嘉靖初年,玉巖公重新起用后升任憲使,于是從故居遷到縣的東門,也就是他現在居住的房子。玉巖公指著房子后的一塊空地對孺允說:“他日應當在這里建一棟屋室,給它命名為杏花書屋,以此來記錄我昔日的夢。”玉巖公后來升遷至南京刑部右侍郎,還沒有來得及榮歸故里就在南京去世。孺允兄弟多次被人欺侮,家族不免有風雨飄搖的憂患。像這樣好幾年,才得以安居。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巖公的居室,便在園中建造了五間房屋,藏書達萬卷,把玉巖公昔日的命名,懸掛在門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種植花果竹木。春天到來,杏花爛漫,整個院落如玉巖公昔年夢中之境。回想玉巖公貶謫在沅、湘一帶時的情景,真可謂是醒來所見的現實是虛妄的,而夢中所做的才是真實的。到了這個房屋,追思玉巖公,怎能不感慨萬千!以前唐代人重視進士科,讀書人要登第的時候,正是長安杏花盛開時,所以人們都把新進士的杏園宴當做一件大事。如今參加進士考試,也是在杏花盛開時,讀書人要及第,常以夢見杏花為前兆。這是世俗不忘追求榮華和功名的想法助成此風。玉巖公因為直諫觸犯了天子,發配到道路艱險的嶺南十幾年時間,所謂鐵石心腸,對于追求富貴的念頭已經灰飛煙滅了,但玉巖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孫。大約古代的君子,愛自己的國和自己的家,不只是自己鞠躬盡瘁而已;對于后代,仍然希望他們世世享受祖蔭并能無窮無盡的為國家效力啊。玉巖公的良苦用心大約就在上述這些吧。如今距離玉巖公去世,還沒有多長時間,但以前和他同時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可他們的后代就有現在不知淪落在何地的。孺允兄弟雖目前尚不得志,但人們正期望他們能得以重用。并且玉巖公孫輩都才華出眾,可以憑此知道《詩》《書》傳家的恩澤啊。《詩經》中說:“打如今開了頭,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祿就留給子孫。大家都歡樂無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詩經》所說的情形啊!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日憶李白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①。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②。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注】①庾開府指庾信,鮑參軍指鮑照,兩人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②渭北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地區。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肯定了李白的詩歌成就和思想情趣。“無敵”“不群”二詞飽含詩人熱情的贊美。B.詩人稱賞庾詩之清新、鮑詩之俊逸,意在與李白形成對比,襯托李詩之出塵拔俗。C.“重與”意味著曾經有過。尾聯既有對過去的懷念,也有對未來飲酒論詩的期盼。D.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由詩到人,再回到詩,以“憶”統領,轉接自然。16.頸聯看似平淡,實則暗蘊深情,歷來為人稱賞。請就此作簡要賞析。【答案】15.B16.①頸聯寫詩人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詩人。運用想象與聯想的手法(虛實結合),抒發詩人對友人的真摯的牽掛之情;②詩人遙念友人,卻唯見春木吐綠;李白遠望長安,卻只見落日暮云。借情抒情(融情于景),抒發了兩人如春樹、暮云般深郁而綿長的離情。【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頷聯并非稱賞庾信和鮑照,也沒有形成“對比”,而是稱贊李詩如庾詩那樣清新,如鮑詩那樣俊逸。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賞析詩句,首先要明白該句在詩中的意義,即解說或概括詩句內容;其次要看詩句有什么特點,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當然任何賞析都離不開詩的主旨,即詩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詩句中包含的情感。結合全詩感情基調等內容理解與分析。全詩抒發了作者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首先理解頸聯的含義,再結合全詩賞析。頸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的意思是: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虛實結合,表達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云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云”,也帶著深重的離情,借情抒情。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中,“__________”寫出了街巷河橋的美麗;“__________”寫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2)李密在《陳情表》中寫到自己在蜀漢時曾任職郎官,表示自己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針對魏晉名士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了兩句話來批評: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煙柳畫橋
風簾翠幕
本圖宦達
不矜名節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的字有:幕,宦,矜,誕,殤。六、選擇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共青團員胸前佩戴的團徽——由團旗、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和光芒,以及寫有“中國共青團”的綬帶構成,是共青團員光榮的象征,但團徽的設計卻經歷了復雜的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前夕,《人民日報》連續兩天在頭版報眼的位置刊登征求團旗、團徽、團歌的______,但團徽的設計工作一直沒有完成。新中國成立后,團的對外交往活動日漸增多,制作團徽的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1956年5月10日,團中央向各級團組織、專業美術工作者______設計圖樣。當時,要求團徽的設計圖案要體現“青年團的奮斗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團徽的式樣要和團旗統一起來,“色彩鮮明,不超過三種顏色”“簡單樸素,活潑大方和美觀”。全國各地美術家和美術愛好者的團徽設計稿______,到1958年4月已有近千件。團中央決定,以收到的團徽設計圖樣作參考,______,由團內美術工作者重新設計完成。當時的設計任務落在了中國青年雜志社美術編輯李國靖的肩上,李國靖經過一年多的修改、設計,一枚凝聚著眾人智慧的、閃閃發光的團徽誕生了。100年來,共青團堅定不移跟黨走,一代又一代共青團員和優秀青年,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中國青年運動的壯麗篇章。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啟示
征集
絡繹不絕
博采眾長 B.啟事
收集
絡繹不絕
兼收并蓄C.啟示
收集
紛至沓來
兼收并蓄 D.啟事
征集
紛至沓來
博采眾長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與文中破折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看過石砲溝幾十年,這里的山行是沒有變化的——峰巔隆起,溝谷下沉,綿延起伏。四十年前是這樣,四十年后依舊如此。B.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C.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D.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說:“唉,天可真涼了——”“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啦!”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李國靖經過一年多的修改、設計,一枚凝結著眾人智慧的、閃閃發光的團徽誕生了。B.經過李國靖一年多的修改、設計,一枚凝聚著眾人智慧的、閃閃發光的團徽誕生了。C.經過李國靖一年多的設計、修改,一枚凝結著眾人智慧的、閃閃發光的團徽誕生了。D.李國靖經過一年多的設計、修改,一枚凝聚著眾人智慧的、閃閃發光的團徽誕生了。【答案】18.D19.A20.C【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第一空,“啟示”,啟發提示,使有所領悟。“啟事”,為公開說明某事而登在報刊或貼在公共場所的文字。此處是刊登在報刊上的,應選“啟事”。第二空,“征集”,用公告或口頭詢問的方式征求收集。“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此處指“團中央向各級團組織、專業美術工作者”征求設計圖樣,應選“征集”。第三空,“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船只等來往頻繁,連續不斷。“紛至沓來”,形容連續不斷地到來。此處對象為“設計稿”,選“紛至沓來”。第四空,“博采眾長”,廣泛采取各方面的優點、長處。“兼收并蓄”,把內容不同、性質不同的東西都吸收保存起來。語境指團徽的設計采取各方面的優點、長處,應選“博采眾長”。故選D。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A.表示解釋說明。B.表示總括性說明。C.表示語意轉折。D.表示聲音延長。故選A。20.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波浪線共有三處語病:一是中途易轍,“李國靖經過……,一枚……團徽誕生了”中途易轍,把“經過”調至“李國靖”之前。二是語序不當,“修改、設計”語序不當,改為“設計、修改”。三是搭配不當,“凝聚……智慧”搭配不當,改為“凝結……智慧”。故選C。七、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軍事題材電影從來就是一個充滿①的影像創作空間。因其勇氣,風云變幻的戰爭可以激起人們的情感波濤;因其熱血,感天動地的犧牲可以激蕩人們的民族意志;因其智慧,波詭云譎的故事往往讓人們嘆服不已。近兩年,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時間節點,以《長津湖》《金剛川》《水門橋》等為代表的作品,更多地將目光投向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面對充滿艱辛、奉獻與犧牲的革命歷史,這些作品普遍表現出了嚴肅的創作態度。一方面,它們大部分②,如,《長津湖》表現的長津湖戰役與《金剛川》表現的金城戰役恰恰呼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前后兩個階段。另一方面,電影創作者也努力在創作中提煉、表達對歷史的真切認知。③,而創作拍攝《水門橋》也如同一場戰斗。這一仗,打得艱苦、漂亮,每一個全心投入的主創不僅得到了精神的洗禮,也深深體會到在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構筑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傳播中國價值等方面,文藝創作者責任在肩,大有可為。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一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答案】21.①勇氣、熱血和智慧
②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
③水門橋之戰是一場硬仗22.①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三個因果句連用,突出了軍事題材電影的三個典型特點;句式工整,氣勢充沛,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此處需要填寫的是修飾“影像創作空間”的詞語,結合后面“因其勇氣……因其熱血……因其智慧”可知,此處填寫“勇氣、熱血和智慧”。第二處,結合前面可知,這里的“它們”是指前面的這些作品;結合后面“表現的長津湖戰役與《金剛川》表現的金城戰役恰恰呼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前后兩個階段”可知,此處是說這些作品取材真實的歷史事件。第三處,從后面“而創作拍攝《水門橋》也如同一場戰斗”可知,前面說的是“水門橋之戰”,由后面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貨物和勞務稅試題及答案
- 激光應用技術的市場需求分析試題及答案
- 推動鄉村教育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 推動教師微課題研究的策略與實踐路徑
- 防暑物資面試題及答案
- 談談系統架構設計中的迭代過程試題及答案
- 生物可降解材料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前景解析
- 辯證思考練習與稅務實務結合的意義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考試網絡知識試題及答案
- 迎春杯賽小中試題及答案
- 《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測試題試題含答案
- 初中文言文專項訓練十篇(含答案)
-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重點歸納及復習試題(楊干忠版)
- 煤礦頂板事故防治(1)
- 《螞蟻和西瓜》課件
- 計量支付用表承包人
- 調Q技術與鎖模技術(課堂PPT)
- 快速制作會議座次表、會場座位安排
- 北京牌匾標識設置管理規范北京城管理委員會
- 工廠利器管制辦法
- 郫縣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暫行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