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1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2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3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4頁
四川省瀘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瀘州市高2023級高一上學期末統一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轉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在規定位置粘貼考試用條形碼。2.回答選擇題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擇提她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卷自己保存。第Ⅰ卷一、選擇題部分: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禮記·禮運》:“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這一歷史現象根源于()A.國家的產生 B.生產力發展 C.禪讓制確立 D.王位世襲制2.里耶秦簡有大量內容豐富政令和文書。《里耶秦簡·戶籍》中詳細記述了百姓家庭人口信息及承擔的賦役情況。另《秦簡·內史雜》記述官員“有事請毆(請假),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這反映了秦朝()A.注重提升國家的治理水平 B.秦律嚴苛導致秦朝二世而亡C.重視戶籍管理以征收賦稅 D.開始出現政令文書管理模式3.漢文帝將齊國一分為六,立已故齊王六子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立已故淮南王三子為王。這一做法()A.為地方分裂割據埋下隱患 B.徹底解決了王國問題C.旨在加強南方地區的管理 D.有助于加強中央集權4.“飛天”是佛教中一種想象的飛神。北魏時期的飛天,西域風格是主流,但具體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風。西魏的飛天洞窟,窟頂繪有道教諸神,另有伏羲、女媧等均為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天地宇宙觀念。據此可知,敦煌壁畫的顯著特征是()A.以人為本 B.多元融合 C.題材單一 D.色彩樸素5.九品中正制的選官標準從初創時期的重家世、道德和才能,演變為西晉時期主要看重家世,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隋唐時期,針對這一局面實行了()A.世官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租調制6.以下是遼夏金管理制度(部分)。政權管理制度遼職官設置分為南、北面官。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金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留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由此可知,當時少數民族政權()A.采用傳承與借鑒相結合的治理模式 B.與漢族政權間的矛盾較為突出C.徹底拋棄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 D.呈現出全面封建化的歷史趨勢7.萬歷年間的湯顯祖(1550—1616),其作品《紫釵記》是以唐代傳奇霍小玉傳編劇,可說是由女子的視角指出男女情愛并不平等;《牡丹亭》一劇是昆曲之冠,不僅表彰情愛,向理學的傳統規范挑戰,而且女主角杜麗娘因情而死,又起死回生,使情愛之重超越生死。這能夠佐證當時()A.思想領域的活躍 B.婚姻自主理念的實現C.政治領域的腐敗 D.男尊女卑觀念的顛覆8.清初,一些地區“游手好閑者更數十倍于前”、“田地貴少,寸土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現象嚴重、農業人均收益遞減,各地民變此起彼伏。上述現象表明當時這些地區()A.商品經濟發達 B.階層流動增強C.地方治理失控 D.人地矛盾尖銳9.1839年起,林則徐收集各國消息情報和國際知識,編成《四洲志》等書稿。魏源的《海國圖志》成書于1842年,是近代中國最早介紹外國歷史地理的書籍之一。徐繼畬《瀛寰志略》成書于1849年,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這表明當時知識分子()A.要求變革社會制度 B.成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C.主張開展實業救國 D.積極尋求強國御侮之道10.《資政新篇》同《天朝田畝制度》一樣,是反對封建社會制度的,但它向農民群眾描繪的不是以平均主義為尺度的小農經濟的天國,而是一個承認貧富差別的以資本主義為模式的新型天國。這反映《資政新篇》()A.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B.順應了當時農民的心理需求C.進行了國家建設的新探索 D.實現了傳統社會的深度轉型11.梁啟超曾回顧說,他們竭力呼號維新變法,但舉國如夢如睡。戊戌政變后,民眾仍昏昏然,沒有多少人認識到這場變法與自己的命運息息相關。維新運動不過是他們唱了一出獨角戲。這說明()A.變法思想固守中體西用 B.維新派對改革影響較小C.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妥協性 D.變法缺乏廣泛社會基礎12.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全國普遍采用的是寬軌鐵路(1.435米),而山西鐵路軌道卻是窄軌(1米)。結果,當外省市火車進入山西時,只有換上窄軌火車才能繼續前行;同樣,山西火車出晉時,必須換上寬軌火車才行。這表明()A.北洋軍閥派系間矛盾重重 B.國共兩黨處于對峙狀態C.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 D.國統區的經濟陷入崩潰13.1929年4月,毛澤東《前委致中央的信》中說到:“大要說來是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很短的時間,很好的方法,發動很大的群眾。”這表明毛澤東主張()A.實行全民族抗戰路線 B.采用靈活的游擊戰術C.推行先發制人的戰略 D.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14.下圖為中國近代某個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肩章。這一時期應該是()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5.1947年9月,《中央關于徹底平分土地問題給中央工委復示》指出:“土地會議應該采取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將農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除少數重要反動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數量上(抽多補少),質量上(抽肥補度)平均分配。”這反映出當時()A.力求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 B.實行地主減租減息政策效果明顯C.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覆滅 D.徹底解決了中國農民的土地問題第Ⅱ卷二、非選擇題部分:三個大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整個中國是一個“天下”,“天下”沒有邊,也沒有界線,有向遠處擴散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力不一定是統治的權力,而是通過文化交融而構成的一個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種地方文化。將各種地方文化吸納入中原文化,“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漸變,共存而不排他。這樣一個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響力,終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國”。于是,原來可能是有不同基因的族群,經過此布局,實際上所謂的“中原”居民,已經是來源復雜的體。“中原”向四周擴散,又不斷混合,終于熔鑄為一人數眾多的文化、經濟、政治共同體。——摘編自許倬云《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材料二元朝是我國規模空前的多民族統一國家。這種政治形式,促進了邊疆和中原地區經濟、文化聯系的發展;各民族聯系的進一步加強,鞏固了國家的統一。當時大量漢族人被遷發到邊地去開墾,邊疆各族也大量遷入內地定居,相互間加強了溝通和聯系,原有的地域觀念逐漸減弱。……中亞、阿拉伯、波斯等地遷入中國的人,經過長期在內地與其他各族雜居,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滲透學習,而逐漸在中國境內形成了具有獨特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文化特點的新民族——回族,我國的民族交融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同體”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民族交融發展到新階段的表現,并分析這一時期多民族統一國家發展的歷史意義。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張海鵬認為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呈現出由“沉淪”到“上升”的“U”字形發展過程,在“沉淪”與“上升”中間有一個過渡期(1901—1920年),這就是“沉淪”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時期。圖1《辛丑條約》簽訂現場圖2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圖31912年榮氏兄弟創建的福新面粉公司圖4《青年雜志》第1卷第1號——據《中外歷史綱要(上)》整理(1)從材料中選擇一個史料,對歷史的“沉淪”進行闡釋。(2)在論證近代史的“上升”時,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為直接證據,請說明其史料價值。(3)請你另外選擇一個史實,對這一時期的“沉淪”或“上升”加以說明。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重要會議(部分)時間會議地點主要意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①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1927年八七會議漢口為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②遵義會議遵義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1937年洛川會議洛川為全國抗戰制定了正確路線和戰略總方針,對進行抗戰和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具有重大意義。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延安為爭取抗日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