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1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2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3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4頁
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滬科版(五四學制)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聲現象》章末檢測卷(附參考答案)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如圖是第19屆杭州亞運會女子500米龍舟比賽時的場景,運動員喊著號子,和著鼓點有節奏地劃槳。比賽中有關聲現象的知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鏗鏘的鼓聲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B.鼓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運動員耳朵中的C.鼓聲屬于超聲波,號子聲屬于次聲波D.觀眾主要根據音調區分號子聲和鼓聲2.醫生在診病時使用聽診器,聽診器()A.能改變心跳的頻率,使音調變調B.能減少聲音的發散,可以增大響度C.能改變心跳的音色,使聲音好聽些D.能使心臟振動的振幅增加,響度增大3.年月日晚,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隆重開幕。開幕式上,運動員代表莊嚴宣誓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運動員代表宣誓的聲音是空氣振動產生的B.現場觀眾聽到的聲音不需要介質傳播C.實況轉播聽到的聲音是超聲波D.擴音器是為了增大運動員代表聲音的響度4.2010年9月10日,潼南區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捐資助學公益行動在黨校禮堂舉行,通過文藝匯演、頒獎儀式、捐資助學等形式,向全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達節日禮贊。著名表演藝術家瞿弦和以真摯炙熱的感情朗誦了《大堰河-我的保姆》,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觀眾能分辯出他的聲音,主要依靠()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音調與音色5.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我們能夠區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B.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它發出的聲音的響度太小C.歌唱演員“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響度大D.敲鑼時用力越大,它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6.如圖是我國航空母艦上兩位甲板引導員引導飛機起飛的情景。他們工作時要配戴防噪聲耳罩,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A.防止噪聲產生 B.在人耳處減弱噪聲C.監測噪聲強弱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7.下列措施中,屬于在聲源處控制噪聲的是()A.佩戴耳塞 B.禁止鳴笛C.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 D.在學校周圍植樹造林8.中國人發明的風箏(古稱鳶)是世界上公認最早的飛行器之一。明代《詢芻錄》中描述:“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名俗呼風箏”,“作聲如箏”指的是()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響度和音調9.如圖所示的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音色相同 B.丙、丁響度相同C.乙、丁音調相同 D.無法確定10.如圖所示是表演者在音樂會上演奏二胡時的情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二胡發出的聲音是琴弦振動產生的B.拉弓弦時,用力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D.拉二胡時,手按壓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為了改變音色11.如圖所示,將正在響鈴的手機懸掛于廣口瓶內,封閉瓶口,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對比抽氣前后從瓶中傳出的響鈴聲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音調升高 B.音調降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12.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的振動情況。利用此實驗裝置不能完成下列哪個實驗()A.探究聲音的頻率與音調的關系B.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C.探究聲音的產生原因D.探究聽到聲音的響度與距離發聲體遠近的關系13.下列與聲有關的解釋正確的是()A.震耳欲聾:聲音音調高B.輕聲細語:聲音的音調低C.尖厲刺耳:聲音響度大D.悅耳動聽:聲音的音色好二、填空題14.彈鋼琴時我們可以聽到優美的琴聲,琴聲的發出是由琴鍵的產生的;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夠傳遞(選填“能量”或“信息”)。利用聲吶系統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一段時間后可收到回波,進而可以測量出海底的深度,利用此種方法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這是因為。15.為了減少噪聲污染,一些城區作出了禁止鳴笛的規定,這是在處來減弱噪聲的。如圖所示,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當揚聲器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能傳遞(選填“信息”或者“能量”)。16.通常情況下,空氣中的聲速是;魚能被它們喜歡的聲音吸引,表明聲音不僅能在空氣中傳播,也能夠傳聲;“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表明也能傳聲。17.聲音的特性我們知道,聲音是由于物體產生的。聲音傳入話筒中,能變為電信號,可以用示波器直觀地顯示出聲波的波形。如圖所示,先后在話筒前敲響兩個音叉,示波器顯示出波形,可判斷甲音叉發出聲音的(填聲音的特性)更。示波器還能探測出超聲波的信號,超聲波(選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超聲波的頻率范圍為。超聲波加濕器是利用聲音傳播。18.小初通過實驗來探究幾種材料的隔音性能,如圖她用機械鬧鐘做聲源,用不同材料將聲源包裹起來,然后放在鞋盒內,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應該(選填“相同”或“不同”);她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當聽不見聲音時分別測量并記錄此處到鞋盒的距離(如表所示);分析實驗結果,這些材料中隔聲性能最好的材料是。(選填“報紙”“羽絨服”“塑料袋”或“泡沫板”)材料報紙羽絨服塑料袋泡沫板人聽不到聲音的距離/m847619.如圖,簫是由許多長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的樂器。竹管參差不齊,是為了吹出不同的聲音;能分辨出是吹簫的聲音,是因為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不同。20.學校藝術節合唱比賽中,同學們在樂隊的伴奏下放聲高歌,歌聲是由聲帶產生的,優美的歌聲通過傳播到現場師生的耳中,師生們通過樂器發出聲音的(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來分辨是哪種伴奏的樂器。2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年一度的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世界各地華人燃爆竹、舞獅子、敲鑼打鼓吹慶新春。爆竹聲是由于空氣的產生的。鼓聲是通過傳到人耳的;我們能分辨出鑼聲和鼓聲是根據不同;“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發聲體振動的越大,聲音的越大;人們吹笛子時,空氣柱越短,空氣振動的越高,聲音的越高;爆竹聲有時會破壞人的耳膜,說明聲可以傳遞。三、實驗題22.某實驗小組用一把鋼尺、塑料尺、示波器、話筒等儀器研究聲音的有關問題,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發出的聲音。(1)若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手撥動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則輕撥與重撥時,鋼尺發出聲音的(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2)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保證撥動鋼尺的力度不變,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選填“高”或“低”);當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振動,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于鋼尺此時振動的頻率低于Hz;(3)換用塑料尺做此實驗,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頻率與鋼尺均相同時,聽到聲音的主要差異是(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4)小明將話筒與示波器相連接,記錄尺子發出聲音的波形。小明三次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波形如圖乙所示。①小明三次實驗(選填“是”或“不是”)用的同一把尺子進行的;②三次實驗中,圖波形對應的實驗尺子伸出桌面長度最短;③三次實驗中,圖A和B波形對應的實驗,撥動尺子的力度(選填“相同”或“不同”)。參考答案1.B【詳解】A.敲鼓時是鼓面振動發聲,不是空氣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空氣可以傳播聲音,運動員聽到鼓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中的,故B正確;C.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是聽不到的,而人們能聽到鼓聲和號子聲,所以它們屬于可聽聲,不屬于超聲波或次聲波,故C錯誤;D.不同樂器發出聲音音色不同,觀眾主要是根據音色區分號子聲和鼓聲的,故D錯誤。故選B。2.B【詳解】A.心臟的頻率是不變的,頻率影響聲音的音調;聽診器不能改變心臟的頻率,不能改變心臟的音調,故A不符合題意;B.聲音在傳播過程中會有一部分能量損失,使用聽診器可以減小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的能量損耗,減少了聲音分散,可以增大響度,故B符合題意;C.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影響聲音的音色,聽診器不能改變心臟的材料和結構,不能改變心臟的音色,故C不符合題意;D.發聲體的振幅影響聲音的響度,聽診器不能改變心臟的振幅,不能改變心臟的響度,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3.D【詳解】A.運動員代表宣誓的聲音是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現場觀眾聽到的聲音需要介質傳播,故B錯誤;C.實況轉播聽到的聲音是可聽聲,超聲波超出了人耳聽覺頻率范圍,人聽不到超聲波,故C錯誤;D.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遠近有關;擴音器是為了讓運動員代表的聲音變大,即增大運動員聲音的響度,故D正確。故選D。4.B【詳解】音色是由振動體的材料與結構等因素決定的,是聲音的本質特征之一,觀眾能分辯出他的聲音,主要依靠音色。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5.C【詳解】A.我們能區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其頻率小于20赫茲,是次聲波,人耳聽不到,不是因為它發出聲音的響度太小,故B錯誤;C.歌唱演員引吭高歌,周圍的觀眾都能聽到他的歌聲,這里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C正確;D.敲鑼時用力越大,物體振幅大,它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D錯誤。故選C。6.B【詳解】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員都要配戴防噪聲耳罩以保護聽力,這是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7.B【詳解】A.佩戴耳塞是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

B.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符合題意;C.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能夠檢測噪聲的大小,不能減弱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D.在學校周圍植樹造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8.C【詳解】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不同人的聲音的音色一般不同,“作聲如箏”的意思是聲音像是箏發出的,所以指的是音色,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9.C【詳解】A.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波形不相同,因此甲、乙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B.從圖中可以看出,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所以丙、丁的響度不同,故B錯誤;CD.從圖中可以看出,乙、丁的振動的頻率相同,故乙、丁的音調相同,故C正確,D錯誤。故選C。10.D【詳解】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二胡發出的聲音是琴弦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拉弓弦時,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聲音的傳播靠介質,二胡的演奏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拉二胡時,手按壓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變了弓弦的長度,振動頻率發生變化,是為了改變音調,故D不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11.D【詳解】音調與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響度與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音色只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在抽氣的過程中,手機揚聲器繼續發聲,所以它仍在振動;隨著抽氣盤抽出罩內的空氣,聽到鈴聲的音調不變,響度變弱,音色不變;本次實驗可以得出結論:空氣越稀薄,其傳聲效果越差;由此實驗進一步推理可知,當空氣全部被抽出時,我們就不能再聽到聲音,這種實驗研究的方法稱為理想實驗法;人們可以得到的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12.D【詳解】A.實驗中通過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力度撥動鋼尺,比較鋼尺發出聲音的音調的高低,進行探究聲音的頻率與音調的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B.實驗中可乙通過控制鋼尺伸出桌面的距離相同,改變撥動鋼尺的力度,比較鋼尺發出聲音的響度,進行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C.鋼尺靜止時,不發出聲音;用力撥動鋼尺,鋼尺發出聲音,可以探究聲音的產生原因,故C不符合題意;D.探究聽到聲音的響度與距離發聲體遠近的關系,要控制鋼尺發出的聲音的響度與音調相同,到距離鋼尺的不同距離聽聲音的響度,無法完成實驗,故D符合題意。故選D。13.D【詳解】A.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音量大,響度大,故A錯誤;B.輕聲細語是指聲音的音量小,響度小,故B錯誤;C.尖厲刺耳是指聲音的頻率高,音調高,故C錯誤;D.悅耳動聽是指聲音好聽,即聲音的音色好,故D正確。故選D。14.振動能量月球上是真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詳解】[1]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所以琴聲的發出是由琴鍵的振動產生的。[2]超聲波頻率高,具有很強的破碎性,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3]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利用此種方法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15.聲源能量【詳解】[1]一些城區作出了禁止鳴笛的規定,防止了噪聲的產生,這是在聲源處來減弱噪聲的。[2]當揚聲器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聲音將能量通過空氣傳遞到燭焰處,引起了燭焰的振動。16.340m/s液體固體【詳解】[1]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2][3]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液體、氣體和固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媒介。魚聽見的聲音是通過水(液體)傳播的,“土電話”是通過繩子(固體)傳播聲音的。17.振動音調低不能高于20000Hz能量【詳解】[1]發聲時,物體在振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3]由甲、乙兩音叉發出的波形可以看出,甲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疏,說明振動頻率低,音調低。[4]聲音的傳播需要借介質,無論是可聽聲、超聲還是次聲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5]頻率大于20000Hz的聲音是超聲,故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6]超聲波能傳播信息,也能傳播能量,聲波加濕器是利用聲音傳播能量。18.相同羽絨服【詳解】[1]實驗應采用控制變量法,改變了材料種類,則要控制各種不同的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2]由表格數據可知,聽不見聲音時羽絨服的距離最短,說明羽絨服隔音效果最好。19.音調音色【詳解】[1]音調的高低與振動體的長短有關,竹管參差不齊,長短不同,所以振動發聲時的頻率不同,音調不同。[2]音色是聲音的本質特征之一,是由振動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的,故能分辨出是吹簫的聲音,是因為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20.振動空氣音色【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優美的歌聲通過空氣傳播到現場師生的耳朵里。[3]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師生們通過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來分辨是哪種伴奏的樂器。21.振動空氣音色振幅響度頻率音調能量【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爆竹聲是由于空氣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鼓聲是通過空氣(氣體)傳到人耳的。[3]不同的發聲體音色不同,辨別聲音利用音色,我們能分辨出鑼聲和鼓聲是根據音色不同。[4][5]響度與振幅有關,“響鼓還要重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