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圖中《大豆過江》詩云:“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出自豆類成大器,家在東吳試驗田。”這種現象有可能發生在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改革開放新時期2.18世紀的歐洲,在啟蒙運動影響下,一些國家推行“啟蒙專制”(又稱開明專制),在否定君權神授、推行重商主義的同時,實行了一些保留君權、實行分權和代議的新制度。這些制度()A.本質目的是擴充實力 B.與英國政體大同小異C.實踐了啟蒙思想學說 D.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3.《全球通史》中說:“明朝的這些遠航為何是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業方面的原因而進行的……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這種導致中西遠航反差的根源是A.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 B.統治者治國的指導思想C.君主專制統治的程度 D.經濟結構方面存在差異4.下列與圣經無關的藝術作品是A.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B.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C.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D.米開朗琪羅的《摩西像》5.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2012年12月10日發布報告說,到2030年,世界多極化趨勢將加強,霸權主義將失去生存空間。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總量最早可能在本世紀20年代超越美國,但由于美國在軍事、政治、科技和軟實力上的優勢,美國仍將是世界頭號強國。這表明A.地區貿易保護主義將會盛行B.美國國家情報機構的報告錯誤C.美國對稱霸全球已信心不足D.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6.兩宋科舉考試不問家世,一旦錄取,仕途優越,宰相90%以上系科舉出身。兩宋的皇子都不直接封王,通常先授防御使頭銜,后逐漸升至親王,親王又不得世襲,朝會班序居于宰相之下,官屬亦從簡。這反映了此時A.官僚機構簡潔高效 B.科舉制沖擊了宗法觀念C.文官政治不斷發展 D.奉行“重文輕武”政策7.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已從傳統的資本主義轉變為現代資本主義。與傳統資本主義相比,現代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征是A.取消了社會保障體系B.國內階級矛盾不斷激化C.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D.大規模經濟危機基本消失8.漢代祿秩等級是從屬于職位的,官員若無職位則無等級可言,魏晉南北朝時官階制卻開始向另一種“品位分等”類型過渡了。當時有兩種“品位分等”:一種是“門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產物;另一種則是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北朝社會較南朝更為安定B.南朝官員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員收入更穩定9.下列對雅爾塔體系的表述,正確的是①美國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爾塔會議等確定的基本原則上建立③改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④是美蘇兩國實力均衡的重要體現⑤具有一定的進步性⑥具有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色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②③④10.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舉考試時務策試題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備考、舟師御敵、團練鄉勇、火攻制度、海道羅針、平海綜要。這反映出當時科舉考試A.表現出關注現實的求變意識 B.全力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服務C.追求社會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標志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啟動11.《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該史料所載事件可能發生在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0年12.李時珍足跡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訪問了農夫、車夫、獵戶、礦工等人,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藥物學珍貴資料和許多民間有效的單驗方,為《本草綱目》的寫作準備了翔實的資料。材料可以用來說明A.古代醫藥學注重分析與實證精神 B.古代科技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C.經濟中心轉移支撐醫藥學者研究 D.古代科技的傳播運用了市場機制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中央設有國子學、太學、廣文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七學。國子學收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和從二品以上曾孫,太學收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和從三品曾孫,廣文學收附監修進士學業的人,四門學只準收七品以上、侯伯子男之子及庶人的俊士。律學和書、算學可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地方州縣也設有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多收“仕家子弟”。宋代,中央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三學,州縣設州縣學。國子學收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孫,太學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在五代、宋時出現了“書院”,所學內容仍局限于科舉考試的內容,與官學無多大區別。勸之以學,誘之以祿,是辦學的指導思想。——摘編自陸杰峰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晚清要推行教育現代化建設并取得成功是很難想象的。而辛亥革命后所建立起來的現代意義上的教育體系很快被軍閥混戰所摧殘。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更沒能實施大規模的教育現代化建設。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建構形成了實施大規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體制與組織架構。改革開放30年教育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明中國初步打破了教育現代化建設動力長期不足的僵滯局面。——摘編自李春燕、楊天怡《中國近現代教育制度的演變歷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宋兩代教育制度的相似之處,并說明宋代教育制度出現的變化及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教育制度發展的特點,并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現代化教育制度形成與發展的意義。14.(20分)工業化中的近代鐵路交通問題近代世界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鐵路交通一直是繞不開的問題。為了探討這一主題,請根據提示完成一下學習活動。(1)第一步:在收集到的下面兩件歷史資料(圖1和圖2)中,分別結合資料信息說明能否印證活動主題的理由。(2)第二步:為進一步佐證,檢索到下列三份資料,請對其史料價值做評估與說明。①位于英國約克郡的大英鐵路博物館收藏的大量文字記錄原件。②美國實業家、“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1835—1919)所著《瓦特傳(工業革命的旗手)》③卡羅爾·里德執導的電影《開往慕尼黑的夜車》(1940年)(3)第三步:根據下列兩則材料解釋近代鐵路交通發展的原因。材料一1850年《工業革命在歐洲的擴展示意圖》材料二近代世界鐵路建設大事記1804年理查·特里維西克制成了世界第一臺蒸汽火車1825年世界上的第一條鐵路在英國成功通車1837年古巴第一條鐵路通車,英國提供資本,用于運輸蔗糖1851年智利第一條鐵路通車,用于運輸銅礦1853年英國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通車1869年美國兩家公司合力建成第一條橫貫美洲大陸的太平洋鐵路1872年日本政府修建了第一條鐵路通車1876年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通車,由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1893年德國政府制定了從歐洲經小亞細亞、直抵波斯灣的鐵路修建計劃1894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普利斯曼制造出一臺柴油機車1904年俄國政府修建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完工,增強了對遠東的擴張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的顯著標志是浮夸風。結合材料“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可知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與國民經濟恢復無關,A選項排除。文革時期的核心是階級斗爭,C選項排除。改革開放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D選項排除。2、A【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洞悉18世紀歐洲的現狀,當時歐洲大陸各國基本上是封建君主國,“啟蒙專制”是為了富國強兵、擴充實力而采取的一種專制主義或絕對君主制形式,實際上并不會直接減少君主權力,其本質目的是擴充實力,故A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專制”本質目的是擴充實力,因而與當時英國實行的君主立憲制有很大不同,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專制”本質目的是擴充實力,沒有實踐啟蒙思想學說,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專制”非走資本主義道路,但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D選項錯誤。3、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明朝時期中國遠航是出于宣揚國威的政治目的,其根源是中國實行小農經濟,封閉性較強;西方航海家遠航是出于經濟目的,這是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中西方結構的差異是導致中西航海反差的根源。D正確;自然地理條件、統治者治國的指導思想、君主專制統治的程度是影響差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ABC錯誤。故選D。4、C【解析】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主要是反對中世紀神權統治思想,不涉及圣經內容,C符合題意;A、B和D都與圣經有關,排除。5、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美國也認識到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并認為中國經濟總量最早可能在本世紀20年代超越美國,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政策,A項錯誤;美國國家情報機構的報告大致符合事實,B項錯誤;C項表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D。6、C【解析】

兩宋重視科舉,而且親王朝班序列位于宰相之下,說明這一時期對文官重視,有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格局,選項C正確;宋代有冗官現象,排除A;皇子不直接封王并不是科舉制導致的,排除B;材料未體現出“輕武”,排除D。7、C【解析】

根據題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已從傳統的資本主義轉變為現代資本主義”,結合所學可以知道,為克服經濟大危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改變過去放任自流的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這種經濟模式進一步發展。由此可以知道,“現代資本主義”是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其特征是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干預,故選C;現代資本主義重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排除A;由于無論傳統的資本主義和現代資本主義,國內階級矛盾始終難以化解,排除B;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存在,大規模經濟危機必然周期爆發,排除D。8、C【解析】

從材料“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決功績,這有利于調動官員的積極性,說明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故C項符合題意;南北朝時南方較北方安定,故A項錯誤;“門品秩序”即等級高低取決于出身,對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員要想升遷很困難,甚至隨時會丟掉現有官職,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員的安全感很差,收入當然也難以穩定,實際上第二種“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強普通官員的安全感與穩定性,因為在官職之外,再冠以“品位”,無疑等于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險,B、D項排除。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9、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二戰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①是錯誤的;這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通過排除法,所以選B。10、A【解析】

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備考、舟師御敵、團練鄉勇、火攻制度、海道羅針、平海綜要”反映了鴉片戰爭爆發后,當時國家面臨海戰、海防方面的重要問題和急需了解的知識,材料體現了科舉制對現實的關注,A正確;太平天國運動尚未興起,排除B;時務策試題圍繞的主題局限在海戰海防,無法追求人才多元化,排除C;近代教育起步是在洋務運動時期,排除D。11、C【解析】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C時間符合題意,故選C;公元前2070是夏朝建立的時間,公元前1600年是商湯滅夏建立商的時間,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末年,排除ABD。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武王克殷反商”,結合所學西周建立的歷史分析解答。12、B【解析】

李時珍訪問了農夫、車夫、獵戶、礦工等人,獲得了大量的藥物學珍貴資料和許多民間有效的單驗方,有效的單驗方,為《本草綱目》的寫作準備了翔實的資料,說明《本草綱目》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故選B;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經濟中心轉移”的問題,排除C;材料信息與“市場機制”無關,排除D。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訪問了農夫、車夫、獵戶、礦工等人,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藥物學珍貴資料和許多民間有效的單驗方”,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相似之處: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體系;學校招收學生都有資格限制;學校教育與仕進(或科舉)結合緊密;教學內容是儒家經典;目的均為培養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變化:資格限制有較大程度的放寬(或平民化傾向增強);出現了書院。影響: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流動的加速;培養了大批人才,推動了文化發展;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但培養的主要是皇帝的忠實奴仆,強化了專制皇權。(2)特點:由封建專制主義教育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演變;近代化進程緩慢。意義:改變了教育落后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索質;促進人才的培養,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解析】

(1)相似之處:據材料“唐代,中央設有國子學、太學、廣文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七學。……地方州縣也設有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多收“仕家子弟”。”、據材料“宋代,中央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三學,州縣設州縣學”可知,唐代和宋代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體系;據材料“唐代……國子學收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和從二品以上曾孫,太學收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和從三品曾孫,廣文學收附監修進士學業的人,四門學只準收七品以上、侯伯子男之子及庶人的俊士。……地方州縣也設有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多收‘仕家子弟’”及“宋代……國子學收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孫,太學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可知,唐宋學校招收學生都有資格限制;據材料“唐代……地方州縣也設有經學博士……”及材料“在五代、宋時出現了“書院”,所學內容仍局限于科舉考試的內容,與官學無多大區別。”可知,唐宋學校教育與仕進(或科舉)結合緊密;教學內容是儒家經典;結合所學可知,唐宋時期的教育目的均為培養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變化:據材料“唐代……太學收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和從三品曾孫,……”及材料“宋代,……太學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可知,太學的資格限制有較大程度的放寬(或平民化傾向增強);據材料“在五代、宋時出現了書院”可知,出現了書院。影響:結合所學可從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流動的加速;培養了大批人才,推動了文化發展;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但培養的主要是皇帝的忠實奴仆,強化了專制皇權等角度回答。(2)特點:據材料“晚清要推行教育現代化……是很難想象的。而辛亥革命后所建立起來的現代意義上的教育體系……所摧殘。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更沒能實施……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建構形成了實施大規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體制與組織架構。”并結合所學可知,可知由封建專制主義教育向半殖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