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文正高級中學有限公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文正高級中學有限公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文正高級中學有限公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文正高級中學有限公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文正高級中學有限公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文正高級中學有限公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考試用時:150分鐘總分:150分命題人:張宵)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I卷為閱讀題,第II卷為表達題。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第I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34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材料一:在《紅樓夢》,那可說而未經人說的就是那悲劇之演成。悲劇為什么演成?辛酸淚的解說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見地之沖突,一在興亡盛衰之無常。我們先說第一個。“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余者皆無大異。”仁者秉天地之正氣,惡者秉天地之邪氣,至于那第三種卻是正邪夾攻中的結晶品。《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便是這第三種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種人為善惡與灰色。悲劇之演成常以這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是如此。《紅樓夢》里邊,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墻的灰色人。悲劇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惡之攻伐,然則是由于什么?曰: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在為人上說,都是好人,都是可愛,都有可原諒可同情之處,惟所愛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與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說話,不能反躬,不能設身處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劇就在這未通未遂上各人飲泣以終。這是最悲慘的結局。在當事人,固然不能無所恨,然在旁觀者看來,他們又何所恨?希臘悲劇正與此同。國王因國法而處之于死地,公主因其為情人而犯罪而自殺,其妹因其為兄長而犯罪而自殺。發于情,盡于義,求仁而得仁,將何所怨?是謂真正之悲劇。善惡對抗的悲劇是直線的,顯然的;這種沖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劇是曲線的,令人失望的。《紅樓夢》寫悲劇已奇了,復寫成思想沖突的真正悲劇更奇,《紅樓夢》感人之深即在這一點。(摘編自牟宗三《<紅樓夢>悲劇之演成》)材料二:魯迅先生曾經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有意義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正因為如此,價值的毀滅才構成真正的悲劇。以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為例,她們認同不同的價值,選擇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這些價值最后都無一例外地落空。《紅樓夢》描述的毀滅,針對的不是某一種價值或人生,而是幾乎所有的價值和人生。不是某一個人的毀滅,而是大觀園的灰飛煙滅。《紅樓夢》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悲劇作品,原因正在于這種徹底的毀滅。構成悲劇的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歐洲,最早的古希臘悲劇表現了命運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無奈或者悲慘的結局都無法避免。同時,其中蘊含的人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讓悲劇充滿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中,人世間內在于人性和社會的矛盾,無一例外把羅密歐和朱麗葉、奧賽羅、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等主人公帶入死亡。比較起來,《紅樓夢》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亞作品。雖然有一個神話的背景,但整部小說描述的不過是處在欲望、情感、秩序、倫理、宗教之間的心靈沖突和生命掙扎,不幸和死亡貫穿其中。十二釵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鳳、林黛玉的生命各個不同,卻都無法躲過香消玉殞的結局。而在十二釵之外,作者不斷地安排著馮淵、賈瑞、林如海、寶珠、秦鐘、秦業、金釧兒、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讓那些刻意營造的成功或者歡樂顯得非常蒼白和脆弱。每個人的悲劇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間無法克服的矛盾。(摘編自王博《<紅樓夢>的悲劇讓美好的東西獲得根基》)材料三:我認為《紅樓夢》是康、雍、乾三朝的社會生活、社會矛盾、歷史趨向的一個藝術的總概括和總反映。《紅樓夢》里寫了兩種毀滅,一種是新生事物的毀滅,這就是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毀滅;另一種是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的毀滅。前者的毀滅是新的生命由于它還未成熟,經不起狂風惡浪的摧折而毀滅,但它健壯的根系和茁壯的幼芽仍在適宜的土壤里保存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有適當的氣候,它會繼續生長,最終長成大樹;而后一種毀滅,是腐朽加腐爛,是生命的盡頭,最終是化為糞壤,永遠成為過去、不可能再生。所以這兩種毀滅,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意義。前者反映的是歷史前進的客觀趨勢,后者反映的是由榮、寧二府象征的那種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筆是非常狡獪的,他一再聲稱此書“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表面上說得非常好聽,都是對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頌德,但一開頭他就寫了一樁貪贓枉法的人命案,同時帶出了炙手可熱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開頭,也就開始了他對封建社會的大揭露,大批判。貪贓枉法的貪官賈雨村,是全靠賈府一手提拔起來的,他枉斷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還直接向賈府和王子騰報告,這說明一切橫行不法的事,都與“四大家族”有關。通過對這個具體的“賈”府的描寫,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具體情況,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還保不成呢!”這就是封建社會政治勢力的一張關系網。所以“葫蘆僧亂判”一案,實際上是對封建社會、封建官場的一個總揭露和總批判。當然《紅樓夢》最最動人之處,是賈寶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愛情和他們的愛情悲劇,《紅樓夢》是以寶、黛的愛情悲劇來貫通全局的。這個愛情悲劇的內涵是誓死捍衛愛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擇權,主張愛情和婚姻的自由。(摘編自馮其庸《讀<紅樓夢>》)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悲劇之演成常以善惡與灰色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只如此,還在興亡盛衰之無常。B.魯迅認為有意義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因為只有如此,價值的毀滅才能構成真正的悲劇。C.金陵十二釵認同價值不同,選擇的生活不同,但她們追求的價值和生活最后盡都落空,這體現了小說的悲劇性。D.曹雪芹在《紅樓夢》創作中雖有意規避“傷時罵世”,表面上對封建朝廷歌功頌德,但仍有較強的社會批判意義。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樓夢》的悲劇是各人性格、思想、見地、立場等方面上的沖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劇。B.早期的古希臘悲劇蘊含著人在面對不可抗拒的命運時所表現出的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賦予悲劇以崇高的意味。C.十二釵的悲劇各有不同,但從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間無法克服的矛盾,這與莎士比亞的悲劇所反映的人性和社會的矛盾有相似點。D.寶黛愛情的毀滅,反映了新生事物在歷史前進中難逃滅亡的客觀趨勢,榮寧兩府的毀滅象征著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兩種毀滅的社會意義不同。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與《紅樓夢》所體現的“真正之悲劇”不同的一項()A《孔雀東南飛》 B.《哈姆萊特》 C.《雷雨》 D.《邊城》4.材料二是如何增強論證說服力的?請從論證方法、語言、論據中選擇兩個角度加以說明。5.材料一認為《紅樓夢》的悲劇產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見地之不同,二是興亡盛衰之無常。請結合三則材料,以“寶、黛愛情悲劇”或“寶、釵婚姻悲劇”為例談談自己的理解。(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楊志賣刀施耐庵楊志悶悶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倫勸俺,也見得是。只為灑家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來點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不想又吃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薄!”心中煩惱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幾日,盤纏都使盡了。楊志尋思道:“卻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著灑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并無一個人問。將立到晌午時分,轉來到天漢州橋熱鬧處去賣。楊志立未久。只見兩邊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內去躲。楊志看時,只見都亂攛,口里說道:“快躲了,大蟲來也。”楊志道:“好作怪!這等一片錦城池,卻那得大蟲來?”當下立住腳看時,只見遠遠地黑凜凜一大漢,吃得半醉,一步一攧將來。楊志看那人時,形貌生得粗丑。原來這人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做沒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滿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卻說牛二搶到楊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寶刀扯將出來,問道:“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道:“甚么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百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道:“灑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牛二道:“怎地喚做寶刀?”楊志道:“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牛二道:“你敢剁銅錢么?”楊志道:“你便將來,剁與你看。”牛二便去州橋下香椒鋪里,討了二十文當三錢,一垛兒將來,放在州橋闌干上,叫楊志道:“漢子,你若剁得開時,我還你三千貫。”那時看的人雖然不敢近前,向遠遠地圍住了望。楊志道:“這個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較勝,只一刀,把銅錢剁做兩半。眾人都喝彩。牛二道:“喝甚么鳥采!你且說第二件是甚么?”楊志道:“吹毛過得。就把幾根頭發望刀口上只一吹,齊齊都斷。”牛二道:“我不信。”自把頭上拔下一把頭發,遞與楊志:“你且吹我看。”楊志左手接過頭發,照著刀口上盡氣力一吹,那頭發都做兩段,紛紛飄下地來。眾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問:“第三件是甚么?”楊志道:“殺人刀上沒血。”牛二道:“怎地殺人刀上沒血?”楊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無血痕,只是個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來剁一個人我看。”楊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殺人?你不信時,取一只狗來,殺與你看。”牛二道:“你說殺人,不曾說殺狗。”楊志道:“你不買便罷,只管纏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將來我看。”楊志道:“你只顧沒了當!灑家又不是你撩撥的。”牛二道:“你敢殺我?”楊志道:“和你往日無冤,昔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甚么?”牛二緊揪住楊志說道:“我鱉鳥買你這口刀。”楊志道:“你要買,將錢來。”牛二道:“我沒錢。”楊志道:“你沒錢,揪住灑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這口刀。”楊志道:“俺不與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楊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將起來,鉆入楊志懷里。楊志叫道:“街坊鄰舍都是證見。楊志無盤纏,自賣這口刀。這個潑皮強奪灑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這牛二,誰敢向前來勸。牛二喝道:“你說我打你,便打殺直甚么!”口里說,一面揮起右手,一拳打來。楊志霍地躲過,拿著刀搶入來,一時性起,望牛二顙根上搠個著,撲地倒了。楊志趕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連搠了兩刀,血流滿地,死在地上。(節選自《水滸傳》第十二回有刪改)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牛二逼楊志兩試寶刀后再逼楊志殺人試刀,并揚言要“打殺”楊志,對楊志步步緊逼B.楊志為了謀取一官半職,以便博個封妻蔭子,于是就想把祖傳的寶刀賣掉籌錢送人情。C.小說通過對身懷高強本領的楊志淪落到賣刀為生的地步的敘述,揭示了當時“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D.從眾人對牛二的懼怕這一角度來說,楊志殺死牛二也算是為民除害了。7.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楊志和牛二的性格特點。8.選文在肖像、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極為精彩傳神,請結合文本舉例賞析。二、古代詩文閱讀(41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何承矩,字征則。開寶二年,從父繼筠討劉崇,生擒其偽將胡澄。四年,特除閑廄副使。太平興國中,監兵泉州,以平草寇功,遷閑廄使,更擢權知河陽,六年徙潭州。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簽書滄州事。時契丹數寇邊,承矩請屯兵于順安寨西關易河溝口引水,東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會霖潦為患,議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漢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詔以承矩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獲莞蒲魚蛤之利,而稻田歲入亦助邊餉,自是高陽、并海以抵順安,絕胡寇奔沖之虞。又言順安至西山,不遠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廣之,用息外患,朝廷雖嘉之,未及行也。太宗即位,嘗手疏和戎為息民之利。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謀,又命知雄州,進本州團練使兼安撫使。時虜使初至,承矩以為待遇之禮,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納。卒,年六十六,贈相州觀察使。緣邊及涿、易州軍民,聞承矩卒,無不流涕,相與至雄州發哀供佛。何氏世為名將,而承矩好學有文,所與游者必賢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時章疏論事多適用。既卒,上遣內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進內。太宗知其好學,喜吟詠,前后命中貴人賜以御制并書,積五十馀軸,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團練使,真宗謂宰臣曰:“承矩將家子,知書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罷瓦橋,詔自擇代,遂薦李允則,亦良將也。承矩御下以誠,同其甘苦,邊民有告機事者,必與款語,無所猜忌,故虜中動息無不逆知。至道初,虜騎萬馀,夜逼城堞,遲明承矩出戰,斬獲甚眾,得其酋長,虜始引去,議者猶以開關不俟命為罪,故徙滄州。魏廷式采訪河北,得其功狀,朝廷遣使實覆,將士始獲推賞。承矩治滄、雄州三任,績效甚著。(節選自曾鞏《隆平集》,有刪改)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所與A游者B必賢C士大夫D有文集E藏于家F平時章疏G論事多H適用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事,指舊事、先例。今義指的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B.利,指利益、好處,與“蚓無爪牙之利”(《勸學》)中“利”的含義不同。C.以誠,用介詞“以”組成介賓短語,在句中作狀語并后置,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的句式不同。D.夜,指在晚上,名詞作狀語,與“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中的“兄”的用法不同。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何承矩深得民心。沿邊及涿州、易州的軍民聽說何承矩去世沒有不流淚痛哭的,一起到雄州舉行哀悼儀式。B.太宗知道何承矩好學喜吟詠,便派中貴人將御制并書送給他,還當面交付手札以示褒獎。C.太平興國年間,何承矩監兵泉州并平定草寇有功,于是遷任閑廄使,又提升為暫代河陽知府。D.何承矩擔任河北制置屯田使時,提出的以稻田收入資助邊餉、擴大江河源頭等主張,都得以實施。12.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2)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3)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13.真宗為什么要給何承矩“授以美名”?請結合文意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牧童詞①張籍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垅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②[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②北魏時,拓跋輝出任萬州刺史,從信都到湯陰的路上,因為需要潤滑車輪的角脂,派人到處生截牛角,嚇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來。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交代了牧童遠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莊稼。B.“白犢時向蘆中鳴”寫出了牛兒時而低頭吃草,時而舉頭長鳴的情狀。C.“還鼓長鞭三四聲”用“鼓長鞭”這一動作寫出牧童們放牛時相互嬉戲的情景。D.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明白如話,結尾借放牛娃之口,點明全詩主旨。15.這首詩結尾兩句運用了怎樣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作論據,把它高度濃縮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個字,說明了燕國滅亡的原因。(2)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經過一番梳妝打扮后嬌柔美麗的姿態。(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自夸能治“千乘之國”,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自己早就對洞庭湖充滿向往,為下文蓄勢。(5)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王宮中收藏珍寶是其統治者經過不知多少代多少年“________________”,才能夠“________________”的。第II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當前,網絡文學作品的確存在質量的現象。雖然有些作品具有獨特的價值,但也不乏粗制濫造之作。如何鼓勵作者不會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讀者口味而并在創作過程中力求創新,向大眾提供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俱佳的優質精品網絡文學作品,成了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社會、公眾以及傳統的文學界,需要對十多年來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也需要對它的未來發展持續關注,。它尚不成熟,(),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應當是整個社會所關切的。2018年知識付費迎來從高潮邁向洗牌的拐點,倒逼知識產品內容服務加速升級,也進一步加劇網絡文學作品在競爭中的優勝劣汰。一些領先網站正在面臨活躍用戶增長瓶頸,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為目標的新嘗試,知識付費的概念將不斷提高,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良莠不齊隨波逐流進而因勢利導B.參差不齊隨波逐流從而因勢利導C.良莠不齊趨之若鶩從而順水推舟D.參差不齊趨之若鶩進而順水推舟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B.因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C.但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生命力旺盛D.因為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生命力旺盛19.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為目標的新嘗試,知識付費的概念將不斷拓展,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B.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新嘗試,知識付贊的概念將不斷拓展,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C.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新嘗試,知識付贊的概念將不斷提高,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D.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為目標的新嘗試,知識付費的概念將不斷擴充,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說來有趣,21世紀最時髦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現代醫學,與中國幾千年前流傳至今的傳統中醫______。傳統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據此積累下來千百萬人的“醫療大數據”,再通過醫生的人腦來存儲、“加工”、進而開出藥方;而今天的智能醫療,則是給醫生加上了一個“超強大腦”,它能海量存儲、超速計算、深度學習,給人類增添擺脫病魔的能力。盡管爭議與困難重重,_____。有學者這樣描述,未來的醫學影像中心好比飛機駕駛艙,是各種各樣信息的綜合體;_____,需要做的是去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四、作文(60分)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王安石不避眾議洶洶,堅持變法除弊;杜牧總結秦朝覆亡教訓,意在針砭時弊;蘇洵探究六國破滅緣由,皆在警示當朝。他們胸懷天下,勇于擔當,拳拳之心見于字里行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青年向上,時代在前!身處新的時代,每個人都恰逢其時,重任在肩。回顧本單元課本,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要求:圍繞“責任與擔當”的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文正高級中學有限公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語文試題(考試用時:150分鐘總分:150分命題人:張宵)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分兩部分,第I卷為閱讀題,第II卷為表達題。2.所有試題的答案均填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的無效。第I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34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材料一:在《紅樓夢》,那可說而未經人說的就是那悲劇之演成。悲劇為什么演成?辛酸淚的解說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見地之沖突,一在興亡盛衰之無常。我們先說第一個。“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余者皆無大異。”仁者秉天地之正氣,惡者秉天地之邪氣,至于那第三種卻是正邪夾攻中的結晶品。《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便是這第三種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種人為善惡與灰色。悲劇之演成常以這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是如此。《紅樓夢》里邊,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墻的灰色人。悲劇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惡之攻伐,然則是由于什么?曰: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在為人上說,都是好人,都是可愛,都有可原諒可同情之處,惟所愛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與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說話,不能反躬,不能設身處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劇就在這未通未遂上各人飲泣以終。這是最悲慘的結局。在當事人,固然不能無所恨,然在旁觀者看來,他們又何所恨?希臘悲劇正與此同。國王因國法而處之于死地,公主因其為情人而犯罪而自殺,其妹因其為兄長而犯罪而自殺。發于情,盡于義,求仁而得仁,將何所怨?是謂真正之悲劇。善惡對抗的悲劇是直線的,顯然的;這種沖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劇是曲線的,令人失望的。《紅樓夢》寫悲劇已奇了,復寫成思想沖突的真正悲劇更奇,《紅樓夢》感人之深即在這一點。(摘編自牟宗三《<紅樓夢>悲劇之演成》)材料二:魯迅先生曾經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有意義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正因為如此,價值的毀滅才構成真正的悲劇。以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為例,她們認同不同的價值,選擇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這些價值最后都無一例外地落空。《紅樓夢》描述的毀滅,針對的不是某一種價值或人生,而是幾乎所有的價值和人生。不是某一個人的毀滅,而是大觀園的灰飛煙滅。《紅樓夢》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悲劇作品,原因正在于這種徹底的毀滅。構成悲劇的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歐洲,最早的古希臘悲劇表現了命運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無奈或者悲慘的結局都無法避免。同時,其中蘊含的人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讓悲劇充滿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中,人世間內在于人性和社會的矛盾,無一例外把羅密歐和朱麗葉、奧賽羅、安東尼和克里奧佩特拉等主人公帶入死亡。比較起來,《紅樓夢》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亞作品。雖然有一個神話的背景,但整部小說描述的不過是處在欲望、情感、秩序、倫理、宗教之間的心靈沖突和生命掙扎,不幸和死亡貫穿其中。十二釵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鳳、林黛玉的生命各個不同,卻都無法躲過香消玉殞的結局。而在十二釵之外,作者不斷地安排著馮淵、賈瑞、林如海、寶珠、秦鐘、秦業、金釧兒、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讓那些刻意營造的成功或者歡樂顯得非常蒼白和脆弱。每個人的悲劇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間無法克服的矛盾。(摘編自王博《<紅樓夢>的悲劇讓美好的東西獲得根基》)材料三:我認為《紅樓夢》是康、雍、乾三朝的社會生活、社會矛盾、歷史趨向的一個藝術的總概括和總反映。《紅樓夢》里寫了兩種毀滅,一種是新生事物的毀滅,這就是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毀滅;另一種是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的毀滅。前者的毀滅是新的生命由于它還未成熟,經不起狂風惡浪的摧折而毀滅,但它健壯的根系和茁壯的幼芽仍在適宜的土壤里保存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有適當的氣候,它會繼續生長,最終長成大樹;而后一種毀滅,是腐朽加腐爛,是生命的盡頭,最終是化為糞壤,永遠成為過去、不可能再生。所以這兩種毀滅,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意義。前者反映的是歷史前進的客觀趨勢,后者反映的是由榮、寧二府象征的那種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筆是非常狡獪的,他一再聲稱此書“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表面上說得非常好聽,都是對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頌德,但一開頭他就寫了一樁貪贓枉法的人命案,同時帶出了炙手可熱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開頭,也就開始了他對封建社會的大揭露,大批判。貪贓枉法的貪官賈雨村,是全靠賈府一手提拔起來的,他枉斷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還直接向賈府和王子騰報告,這說明一切橫行不法的事,都與“四大家族”有關。通過對這個具體的“賈”府的描寫,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具體情況,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還保不成呢!”這就是封建社會政治勢力的一張關系網。所以“葫蘆僧亂判”一案,實際上是對封建社會、封建官場的一個總揭露和總批判。當然《紅樓夢》最最動人之處,是賈寶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愛情和他們的愛情悲劇,《紅樓夢》是以寶、黛的愛情悲劇來貫通全局的。這個愛情悲劇的內涵是誓死捍衛愛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擇權,主張愛情和婚姻的自由。(摘編自馮其庸《讀<紅樓夢>》)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悲劇之演成常以善惡與灰色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只如此,還在興亡盛衰之無常。B.魯迅認為有意義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因為只有如此,價值的毀滅才能構成真正的悲劇。C.金陵十二釵認同的價值不同,選擇的生活不同,但她們追求的價值和生活最后盡都落空,這體現了小說的悲劇性。D.曹雪芹在《紅樓夢》創作中雖有意規避“傷時罵世”,表面上對封建朝廷歌功頌德,但仍有較強的社會批判意義。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樓夢》的悲劇是各人性格、思想、見地、立場等方面上的沖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劇。B.早期的古希臘悲劇蘊含著人在面對不可抗拒的命運時所表現出的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賦予悲劇以崇高的意味。C.十二釵的悲劇各有不同,但從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間無法克服的矛盾,這與莎士比亞的悲劇所反映的人性和社會的矛盾有相似點。D.寶黛愛情的毀滅,反映了新生事物在歷史前進中難逃滅亡的客觀趨勢,榮寧兩府的毀滅象征著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兩種毀滅的社會意義不同。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與《紅樓夢》所體現的“真正之悲劇”不同的一項()A.《孔雀東南飛》 B.《哈姆萊特》 C.《雷雨》 D.《邊城》4.材料二是如何增強論證說服力的?請從論證方法、語言、論據中選擇兩個角度加以說明。5.材料一認為《紅樓夢》的悲劇產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見地之不同,二是興亡盛衰之無常。請結合三則材料,以“寶、黛愛情悲劇”或“寶、釵婚姻悲劇”為例談談自己的理解。【答案】1.C2.D3.B4.①綜合運用引用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如開篇引用魯迅對悲劇的闡述,論證有力。②論證語言嚴謹。如“幾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嚴謹。③論據選擇典型,文中選擇了莎士比亞悲劇和《紅樓夢》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為論據,說服力強。5.示例一:①寶、黛的愛情悲劇,主要源自于他們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與當時周圍人的人生見地不同。賈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勢力關系網的維系,而寶黛誓死捍衛愛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擇權,主張愛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毀滅。②寶、黛愛情是發生在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這一大環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興亡盛衰直接影響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運,而這一腐朽勢力的必然滅亡,也加劇了寶、黛的愛情悲劇。示例二:①寶、釵的婚姻悲劇,主要源自于寶、釵二人的人生見地不同。寶玉追求自由本真,厭惡仕途經濟,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而寶釵卻理性現實,是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見地不同,最終也只能是悲劇。②寶、釵婚姻是發生在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這一大環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興亡盛衰直接影響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運,而這一腐朽勢力的必然滅亡,也加劇了寶、釵的婚姻悲劇。【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惟《紅樓夢》之悲劇,不只如此”錯誤,曲解文意。根據原文“惟《紅樓夢》之悲劇,不是如此”“《紅樓夢》里邊,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墻的灰色人”可見,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B.“魯迅認為有意義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錯誤,曲解文意。“有意義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對某些價值的相信之上,正因為如此,價值的毀滅才構成真正的悲劇”這是作者的觀點,而非魯迅的觀點。D.“曹雪芹在《紅樓夢》創作中雖有意規避‘傷時罵世’”錯誤。根據原文“他一再聲稱此書‘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表面上說得非常好聽……”可知,是“表面上說”不是傷時罵世,“有意規避”的說法錯誤。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反映了新生事物在歷史前進中難逃滅亡的客觀趨勢”錯誤,曲解文意。根據原文“《紅樓夢》里寫了兩種毀滅,一種是新生事物的毀滅,這就是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毀滅……前者的毀滅是新的生命由于它還未成熟,經不起狂風惡浪的摧折而毀滅,但它健壯的根系和茁壯的幼芽仍在適宜的土壤里保存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有適當的氣候,它會繼續生長,最終長成大樹”可知,作者認為新生事物的毀滅是新的生命由于它還未成熟的緣故。而且只要有適當的氣候,它會繼續生長,最終長成大樹。“難逃滅亡的客觀趨勢”說法曲解文意,且過于絕對。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根據材料一“悲劇之演成常以這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紅樓夢》之悲劇,不是如此。《紅樓夢》里邊,沒有大兇大惡的角色,也沒有投機騎墻的灰色人。悲劇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惡之攻伐,然則是由于什么?曰: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紅樓夢》的悲劇不是三種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劇。ACD中《孔雀東南飛》《雷雨》《邊城》中的悲劇均源于社會以及個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見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惡之攻伐。B.《哈姆萊特》講的是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的故事。這已經涉及到了善惡之征伐。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從論證方法來看,文章開篇引用魯迅對悲劇的看法“魯迅先生曾經說,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有利的論證了“價值的毀滅才構成真正的悲劇”這一觀點;然后舉《紅樓夢》的例子“以曹雪芹筆下的金陵十二釵為例,她們認同不同的價值,選擇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這些價值最后都無一例外地落空”來佐證,論證有力。從論證的語言來看,用語嚴謹,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幾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詞語的使用,表述嚴謹。從論據的選擇來看,文中選擇了莎上比亞悲劇來論證“在歐洲,最早的古希臘悲劇表現了命運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無奈或者悲慘的結局都無法避免。同時,其中蘊含的人對于自由、正義和倫理的追求,與命運的沖突和抗爭,讓悲劇充滿了崇高的意味”。選擇《紅樓夢》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為論據,說服力強。論據與論點高度統一,論證有力。【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結合“《紅樓夢》是以寶、黛的愛情悲劇來貫通全局的。這個愛情悲劇的內涵是誓死捍衛愛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擇權,主張愛情和婚姻的自由”分析可知,寶、黛追求愛情自由,而他們的這種追求與身邊人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毀滅。結合“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見地之不同”“各人站在個人的立場上說話,不能反躬,不能設身處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劇就在這未通未遂上各人飲泣以終分析可知,寶、釵的婚姻悲劇主要源自于寶、釵二人的人生見地不同。寶玉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而寶釵卻是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見地不同,最終也只能是悲劇。結合“《紅樓夢》里寫了兩種毀滅,一種是新生事物的毀滅,這就是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的毀滅;另一種是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的毀滅”后者反映的是由榮、寧二府象征的那種腐朽勢力的必然死亡分析可知,榮國府、寧國府的毀滅是“腐朽加腐爛,是生命的盡頭,最終是化為糞壤,永遠成為過去、不可能再生”,是必然的,而寶黛愛情是發生在古老的榮國府、寧國府這一大環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興亡盛衰直接影響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運,而這一腐朽勢力的必然滅亡,加劇了寶黛愛情的滅亡,也加劇了寶、釵的婚姻悲劇。(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楊志賣刀施耐庵楊志悶悶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倫勸俺,也見得是。只為灑家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來點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不想又吃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薄!”心中煩惱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幾日,盤纏都使盡了。楊志尋思道:“卻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著灑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并無一個人問。將立到晌午時分,轉來到天漢州橋熱鬧處去賣。楊志立未久。只見兩邊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內去躲。楊志看時,只見都亂攛,口里說道:“快躲了,大蟲來也。”楊志道:“好作怪!這等一片錦城池,卻那得大蟲來?”當下立住腳看時,只見遠遠地黑凜凜一大漢,吃得半醉,一步一攧將來。楊志看那人時,形貌生得粗丑。原來這人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做沒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滿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卻說牛二搶到楊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寶刀扯將出來,問道:“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道:“甚么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百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道:“灑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牛二道:“怎地喚做寶刀?”楊志道:“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牛二道:“你敢剁銅錢么?”楊志道:“你便將來,剁與你看。”牛二便去州橋下香椒鋪里,討了二十文當三錢,一垛兒將來,放在州橋闌干上,叫楊志道:“漢子,你若剁得開時,我還你三千貫。”那時看的人雖然不敢近前,向遠遠地圍住了望。楊志道:“這個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較勝,只一刀,把銅錢剁做兩半。眾人都喝彩。牛二道:“喝甚么鳥采!你且說第二件是甚么?”楊志道:“吹毛過得。就把幾根頭發望刀口上只一吹,齊齊都斷。”牛二道:“我不信。”自把頭上拔下一把頭發,遞與楊志:“你且吹我看。”楊志左手接過頭發,照著刀口上盡氣力一吹,那頭發都做兩段,紛紛飄下地來。眾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問:“第三件是甚么?”楊志道:“殺人刀上沒血。”牛二道:“怎地殺人刀上沒血?”楊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無血痕,只是個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來剁一個人我看。”楊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殺人?你不信時,取一只狗來,殺與你看。”牛二道:“你說殺人,不曾說殺狗。”楊志道:“你不買便罷,只管纏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將來我看。”楊志道:“你只顧沒了當!灑家又不是你撩撥的。”牛二道:“你敢殺我?”楊志道:“和你往日無冤,昔日無仇,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由殺你做甚么?”牛二緊揪住楊志說道:“我鱉鳥買你這口刀。”楊志道:“你要買,將錢來。”牛二道:“我沒錢。”楊志道:“你沒錢,揪住灑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這口刀。”楊志道:“俺不與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楊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將起來,鉆入楊志懷里。楊志叫道:“街坊鄰舍都是證見。楊志無盤纏,自賣這口刀。這個潑皮強奪灑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這牛二,誰敢向前來勸。牛二喝道:“你說我打你,便打殺直甚么!”口里說,一面揮起右手,一拳打來。楊志霍地躲過,拿著刀搶入來,一時性起,望牛二顙根上搠個著,撲地倒了。楊志趕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連搠了兩刀,血流滿地,死在地上。(節選自《水滸傳》第十二回有刪改)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牛二逼楊志兩試寶刀后再逼楊志殺人試刀,并揚言要“打殺”楊志,對楊志步步緊逼。B.楊志為了謀取一官半職,以便博個封妻蔭子,于是就想把祖傳的寶刀賣掉籌錢送人情。C.小說通過對身懷高強本領的楊志淪落到賣刀為生的地步的敘述,揭示了當時“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D.從眾人對牛二的懼怕這一角度來說,楊志殺死牛二也算是為民除害了。7.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楊志和牛二的性格特點。8.選文在肖像、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極為精彩傳神,請結合文本舉例賞析。【答案】6.B7.楊志:為人耿直、做事精細、暴躁、性烈如火。牛二:蠻橫霸道、耍賴、無理濫纏、得寸進尺。8.①通過肖像描寫展現人物性格,如“黑凜凜——大漢”“形貌生得粗丑”。②通過對話描寫展示人物個性,如“喝甚么鳥采”“你說殺人,不曾說殺狗”“你好男子,剁我一刀”等語言表現牛二活形象,“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禁城之中,如何敢殺人”“你不信時,取一只狗來,殺與你看”“街坊鄰舍都是證見……”等語言表現出楊志心理狀況。③動作描寫渲染場面,如“躲”“亂攛”。④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如“搶到楊志面前”“把那口寶刀扯將出來”。【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B.把“寶刀賣掉籌錢送人情”不妥,結合原文“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可知楊志賣刀應是籌盤纏。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能力。先看楊志。牛二來到天漢州橋,大家都躲開去,楊志并未躲閃,牛二問“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楊志答“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到“甚么鳥刀,要賣許多錢!……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細細解釋,“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牛二故意挑釁,楊志據實回答,可見其性格耿直;最后牛二把楊志逼急了,楊志說“你不買便罷,只管纏人做甚么!”“街坊鄰舍都是證見!楊志無盤纏,自賣這口刀。這個潑皮強奪灑家的刀,又把俺打!”,在殺牛二前向周圍人說明情況,可見其做事精細;殺牛二時,“楊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拿著刀搶入來,一時性起,望牛二顙根上搠個著……把牛二胸脯上又連搠了兩刀”,可見楊志性格火爆。再看牛二。“喝甚么鳥采!”“你說殺人,不曾說殺狗”“我偏要買你這口刀!”“你好男子,剁我一刀”,可見牛二是個蠻橫無理、耍賴難纏的人。【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欣賞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①通過肖像描寫展現人物性格,如“黑凜凜——大漢”“形貌生得粗丑”,從肖像描寫就可看出牛二潑皮無賴的形象,也可看出其有勇無謀的性格特點;②通過對話描寫展示人物個性,如“喝甚么鳥采”“你說殺人,不曾說殺狗”“你好男子,剁我一刀”等語言表現了牛二活脫脫的市井無賴形象;“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禁城之中,如何敢殺人”“你不信時,取一只狗來,殺與你看”“街坊鄰舍都是證見……”等語言表現出楊志落魄賣刀一再退讓的心理狀況。③動作描寫渲染場面,如“只見兩邊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內去躲。楊志看時,只見都亂攛”,“躲”“亂攛”的動作形象地寫出人們對牛二的懼怕,也渲染出亂哄哄地場面,側面烘托出牛二的形象。④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如“搶到楊志面前”“把那口寶刀扯將出來”,“搶”“扯”寫出牛二的蠻橫。二、古代詩文閱讀(41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何承矩,字征則。開寶二年,從父繼筠討劉崇,生擒其偽將胡澄。四年,特除閑廄副使。太平興國中,監兵泉州,以平草寇功,遷閑廄使,更擢權知河陽,六年徙潭州。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簽書滄州事。時契丹數寇邊,承矩請屯兵于順安寨西關易河溝口引水,東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會霖潦為患,議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漢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詔以承矩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獲莞蒲魚蛤之利,而稻田歲入亦助邊餉,自是高陽、并海以抵順安,絕胡寇奔沖之虞。又言順安至西山,不遠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廣之,用息外患,朝廷雖嘉之,未及行也。太宗即位,嘗手疏和戎為息民之利。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謀,又命知雄州,進本州團練使兼安撫使。時虜使初至,承矩以為待遇之禮,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納。卒,年六十六,贈相州觀察使。緣邊及涿、易州軍民,聞承矩卒,無不流涕,相與至雄州發哀供佛。何氏世為名將,而承矩好學有文,所與游者必賢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時章疏論事多適用。既卒,上遣內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進內。太宗知其好學,喜吟詠,前后命中貴人賜以御制并書,積五十馀軸,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團練使,真宗謂宰臣曰:“承矩將家子,知書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罷瓦橋,詔自擇代,遂薦李允則,亦良將也。承矩御下以誠,同其甘苦,邊民有告機事者,必與款語,無所猜忌,故虜中動息無不逆知。至道初,虜騎萬馀,夜逼城堞,遲明承矩出戰,斬獲甚眾,得其酋長,虜始引去,議者猶以開關不俟命為罪,故徙滄州。魏廷式采訪河北,得其功狀,朝廷遣使實覆,將士始獲推賞。承矩治滄、雄州三任,績效甚著。(節選自曾鞏《隆平集》,有刪改)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所與A游者B必賢C士大夫D有文集E藏于家F平時章疏G論事多H適用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事,指舊事、先例。今義指的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B.利,指利益、好處,與“蚓無爪牙之利”(《勸學》)中“利”的含義不同。C.以誠,用介詞“以”組成介賓短語,在句中作狀語并后置,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的句式不同。D.夜,指在晚上,名詞作狀語,與“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中的“兄”的用法不同。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何承矩深得民心。沿邊及涿州、易州的軍民聽說何承矩去世沒有不流淚痛哭的,一起到雄州舉行哀悼儀式。B.太宗知道何承矩好學喜吟詠,便派中貴人將御制并書送給他,還當面交付手札以示褒獎。C.太平興國年間,何承矩監兵泉州并平定草寇有功,于是遷任閑廄使,又提升為暫代河陽知府。D.何承矩擔任河北制置屯田使時,提出的以稻田收入資助邊餉、擴大江河源頭等主張,都得以實施。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2)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3)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13.真宗為什么要給何承矩“授以美名”?請結合文意簡要概括。【答案】9.BDF10.D11.D12.(1)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哀嘆,而后代人為他們哀嘆;如果后代人為他們哀嘆卻不以他們為鑒、那么又要讓后人來哀嘆他們了。(2)如果憑借偌大國家,降低身份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3)不向秦割地求和的國家由于向秦割地求和的國家而滅亡。因為不向秦割地求和的國家失去了其他國家強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單獨保全。13.①他是將門之后,守邊有功;②他好學有文,提議適用。【解析】【導語】本文通過何承矩的生平事跡,展現了其作為名將的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文章首先敘述了他在平定叛亂、治理邊疆等方面的功績,突出了其戰略眼光與執行力。隨后,通過太宗、真宗對其的嘉獎,反映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與影響力。文章還描繪了其與民同甘共苦、御下以誠的品格,進一步塑造了其作為賢臣的形象。【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交往的人,一定是賢士大夫,有文集收藏在家中,平時文章奏疏談論政事多適用。“所與游者,必賢士大夫”是判斷句,“所與游者”中“所……者”構成固定結構,表“……的人”,故在B處斷開;“必賢士大夫”是對“所與游者”的判斷,故在D處斷開;“有文集藏于家”是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有文集于家藏”,“于家”作“藏”的狀語,表意完整,故在F處斷開;故選BDF。【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何承矩援引漢到唐朝屯田的舊例來說服他們。B.正確。利益、好處。句意:老百姓于是獲得莞蒲魚蛤的利益。鋒利。句意: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C.正確。“承矩御下以誠”中的“以誠”,用介詞“以”組成介賓短語,在句中作狀語并后置,正確語序應為“承矩以誠御下”。句意:何承矩用真誠來統帥部下。“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中的“以”是介詞,與“為”組成“以……為”的省略句式。句意: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D.錯誤。“夜”,名詞作狀語,在晚上。句意:在夜晚逼近城墻。“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句意:我應該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都得以實施”錯誤。由原文“又言順安至西山,不遠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廣之,用息外患,朝廷雖嘉之,未及行也”可知,“擴大江河源頭”主張并未實行。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暇”,來不及;“自哀”,賓語前置,正確語序是“哀自”;“鑒”,以……為借鑒。(2)“茍”,如果;“以”,憑借;“天下之大”,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大天下”;“下”,名詞作動詞,降低身份;“故事”,前例、舊事。(3)“以”,因為;“喪”,滅亡;“蓋”,表原因,因為;“完”,保全。【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能力。①根據原文“何氏世為名將”“承矩將家子”“至道初,虜騎萬馀,夜逼城堞,遲明承矩出戰,斬獲甚眾,得其酋長,虜始引去”“承矩治滄、雄州三任,績效甚著”可知,他出身將門,并且守邊有功,軍事才能突出。②根據原文“承矩好學有文,所與游者必賢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時章疏論事多適用”可知,他愛好學習且有文采,所寫文章和奏疏談論政事大多切實可用,展現出良好素養和能力。參考譯文:何承矩,字征則。開寶二年,跟隨父親何繼筠討伐劉崇,活捉了他們的偽將胡澄。開寶四年,特別授任閑廄副使。太平興國年間,出兵泉州,因為平定草寇有功,遷任閑廄使,又提升為暫代河陽知府,開寶六年遷任潭州。端拱初年,任職淄州刺史,簽署滄州事務。當時契丹屢次侵犯邊疆,何承矩請求在順安寨西關的易河溝口引導水流,東西三百多里,南北五十七里,修筑堤壩蓄水,來支持軍事要塞,太宗采用了他的策略,適逢連綿大雨成災,議事評論的人大多抨擊他的過失,何承矩援引漢到唐朝屯田的舊例來說服他們。朝廷下詔書讓何承矩擔任河北制置屯田使,老百姓于是獲得莞蒲魚蛤的利益,而稻田每年的收入也用來資助守邊軍餉,從這里經高陽、并海抵達順安,斷絕胡寇突奔偷襲的擔憂。又說順安到西山,不超過百里,也有很多江河源頭,希望趁機擴大它們,用來止息外患,朝廷雖然稱贊何承矩的提議,但是沒有來得及實行。太宗即位,何承矩曾經親手寫下與戎和解為使百姓得到休生養息的好處的奏疏。景德初年,契丹來修好,皇上更是贊賞他有謀略,又命他做雄州知府,晉升本州團練使兼任安撫使。當時胡虜使者剛到,何承矩認為對待使者的禮節,應當適中,這樣才能長久,皇上贊賞并采納意見。六十六歲去世,被追贈相州觀察使。沿邊以及涿州、易州的軍民,聽說何承矩去世,沒有不流淚痛哭的,一起到雄州舉行哀悼儀式。何氏世代是名將,而何承矩好學又有文采,交往的人,一定是賢士大夫,有文集收藏在家中,平時文章奏疏談論政事多適用。去世后,皇上派遣內侍到他家中,拿取保存的平日奏章進宮內。太宗知道他好學,喜歡吟詠,先后命中貴人賜予御制并書,共有五十多軸,又當面交付手札來褒獎。起初任職團練使,真宗對宰臣說:“何承矩是名將家的孩子,有教養和好的名聲,憑借才能擔任職務,應該授予他美名。”于是何承矩任職英州,等到在瓦橋請求免職,朝廷下詔讓他自己選擇替代的人,于是何承矩推薦李允則,李允則也是良將。何承矩用真誠來統帥部下,與士兵同甘共苦,如果有稟告機密之事的百姓,一定和他親切交談,沒有任何猜疑,所以胡虜中的情況、消息沒有不預先知道的。至道初年,胡虜騎兵一萬多,在夜晚逼近城墻,天快亮的時候,何承矩出戰,斬殺俘虜的敵人很多,直到擒得他們的酋長,胡虜才退去離開,談論的人還是用開關城門不等命令作為罪責治何承矩的罪,所以被流放到滄州。魏廷式造訪河北,了解他立功情況,朝廷派遣使者實地復查,將士才獲得推薦獎賞。何承矩治理滄州、雄州三任,政績非常顯著。(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牧童詞①張籍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垅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②[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②北魏時,拓跋輝出任萬州刺史,從信都到湯陰的路上,因為需要潤滑車輪的角脂,派人到處生截牛角,嚇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來。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交代了牧童遠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莊稼。B.“白犢時向蘆中鳴”寫出了牛兒時而低頭吃草,時而舉頭長鳴的情狀。C.“還鼓長鞭三四聲”用“鼓長鞭”這一動作寫出牧童們放牛時相互嬉戲情景。D.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明白如話,結尾借放牛娃之口,點明全詩主旨。15.這首詩結尾兩句運用了怎樣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案】14.C15.①運用了用典、反襯的手法。詩的前八句生動地描繪了牧童的心理活動和牛的動態,情趣盎然,結尾兩句用典,寫牧童之憂與上文形成了反襯。②結尾兩句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封建剝削的殘酷性,寫出了人民對官府的畏懼,表達了詩人對安史之亂后農家命運的擔憂、同情。【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學生在看標題、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關鍵字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詩詞內容、情感、手法和語言特色,然后逐個選項瀏覽,比對原文,看是否有事實陳述混亂、技巧斷定不當、感情概括不準等錯誤。C項,“‘鼓長鞭’這一動作寫出牧童們放牛時相互嬉戲的情景”分析錯誤,這句詩的意思是牧童抖動幾下手里的長鞭,怕牛兒相斗,“鼓長鞭”是對牛的警告。故選C。【15題詳解】本題考查鑒賞藝術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要考生緊扣尾聯,聯系注解,先理解句意,然后思考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描寫手法、抒情手法等,進一步思考尾聯在抒情上的作用。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卻擔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憂慮對比,用了北魏拓跋輝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諷今,寫出封建剝削的殘酷,百姓的憂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點睛】分析詩歌情感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難度不太大。首先要找到探究詩歌情感的突破口,主要是標題、作者、注釋、典故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關鍵詞語。常見的詩歌情感有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怡樂、黑暗官場之苦悶、離別思念之愁緒、貶官謫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答題要依據語境,切不可生搬硬套。(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作論據,把它高度濃縮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個字,說明了燕國滅亡的原因。(2)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經過一番梳妝打扮后嬌柔美麗的姿態。(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自夸能治“千乘之國”,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自己早就對洞庭湖充滿向往,為下文蓄勢。(5)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王宮中收藏的珍寶是其統治者經過不知多少代多少年“________________”,才能夠“________________”的。【答案】①.至丹以荊卿為計②.始速禍焉③.一肌一容④.盡態極妍⑤.為國以禮⑥.其言不讓⑦.昔聞洞庭水⑧.今上岳陽樓⑨.剽掠其人⑩.倚疊如山【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速、妍、讓、剽、疊。第II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當前,網絡文學作品的確存在質量的現象。雖然有些作品具有獨特的價值,但也不乏粗制濫造之作。如何鼓勵作者不會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讀者口味而并在創作過程中力求創新,向大眾提供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俱佳的優質精品網絡文學作品,成了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社會、公眾以及傳統的文學界,需要對十多年來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也需要對它的未來發展持續關注,。它尚不成熟,(),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應當是整個社會所關切的。2018年知識付費迎來從高潮邁向洗牌的拐點,倒逼知識產品內容服務加速升級,也進一步加劇網絡文學作品在競爭中的優勝劣汰。一些領先網站正在面臨活躍用戶增長瓶頸,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為目標的新嘗試,知識付費的概念將不斷提高,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良莠不齊隨波逐流進而因勢利導B.參差不齊隨波逐流從而因勢利導C.良莠不齊趨之若鶩從而順水推舟D.參差不齊趨之若鶩進而順水推舟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B.因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C.但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生命力旺盛D.因為具有世界其他社會文學難以比擬的活力,生命力旺盛19.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為目標的新嘗試,知識付費的概念將不斷拓展,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B.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新嘗試,知識付贊的概念將不斷拓展,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C.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新嘗試,知識付贊的概念將不斷提高,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D.這將催生更多圍繞網絡文學的變現為目標的新嘗試,知識付費的概念將不斷擴充,將從知識付費邁向知識服務的更廣層面。【答案】17.B18.A19B【解析】【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第一處,參差不齊: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齊。良莠不齊: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適用對象只能是人,側重于品質。此處是形容“網絡文學作品的質量”,選用成語“參差不齊”。第二處,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只能隨著潮流走。趨之如騖:像野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此處是說如何鼓勵作者不出于功利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