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難點15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類題(文言文本閱讀)
(原卷版)
<1
三論r題趨勢
卷別提問方式設題角度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2024年(1)當、專、香
(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新高考I(2)得當、愧、
(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
卷文
而文焉者也。
2024年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辟、游(2)
新高考n(1)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卻、操、高
卷(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
2023年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驕侮、先、
新高考1(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唯、是以(2)請、
卷(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一隅、審、信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去u、得、緩
2023年
(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轡、不亦一乎——
新高考n
(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2)出奇、不意、
卷
斯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歲、且、奈
2022年新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何(2)輒節、與、
高考I卷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勇鷲、數、
2022年新
(1)禹曰:“吳漢可。禹數與語,其人勇鷲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鮮(2)讓、軍師
高考II卷
(2)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固定句式
2025年考向預測:
翻譯題是文言文必考題型,考查的是學生根據語境讀懂、領會句子意思的能力,學生應當從語句內容、意
思闡釋和語氣效果等方面將古代漢語轉化現代漢語的表達。在考查敘述性語句翻譯時,通常會設置一至兩個陌
生詞匯,學生可根據前面講義中的實詞詞義的推斷方法來翻譯。兩個句子均為敘述性語句,每句4分。主要采
分點有:重點實詞——多義詞、古今異義詞、活用詞;重點虛詞-一以、乃、之、其等;重點句式——判斷句、
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
重難詮釋◎
設問形式——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文散蹦譯要求整體杷握語句在文觸的意義與作電正艇解具體
語言襁中詞語的意義,篦點關注趟詞語的翩,注意古今詞義的區即
同時要對特定的句式結構有所了解.
-讀題,根據分值,猜測句子設置的采分點.
解題方法結合上下文語境,了解解文句大體意思.
高分策略
試著翻譯句子,尤其是額外關注采分點.
翻譯"六字法"留、刪換、胤補、變.
整睹案,形成文字.
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注意一一合乎文意,舶曉暢
J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重在"信"噠’
限時提升練.(建議用時:50分鐘)
基礎過關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魏文侯封太子擊于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進稱日:“為人子,三年不聞父問,不可謂孝;
為人父,三年不問子,不可謂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國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倉唐日:“臣
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鳧,好北犬。”于是乃遣倉唐繼北犬,奉晨鳧,獻于文侯。
倉唐至,上謁目:“孽子擊之使者,不敢當大夫之朝,請以燕閑,奉晨鳧敬獻庖廚,細北犬敬上涓人。”
文侯悅目:“擊愛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倉唐而見之,目:“擊無恙乎?"倉唐日:“唯,唯!”如是者
三,乃日:苣出木子面封之國苣名之韭禮也久侯性然為之變容,問曰:“子之君無恙乎?”倉唐日:“臣來時,
拜送書于庭。“文侯顧指左右,目:“子之君長①孰與是?''倉唐日:“《禮》,擬人必于其倫。諸侯毋偶,無
所擬之。”曰:“長大孰與寡人。”倉唐日:“君賜之外府之表則能勝之,賜之斥帶②,則不更其造。”文侯日:
“子之君何小?”倉唐日:“業《詩》。”文侯日:“于《詩》何好?”倉唐日:“好《晨風》《黍離》。”文侯自
讀《晨風》,目:“子之君以我忘之乎?“倉唐日:“不敢,時思耳。”文侯復讀《黍離》,曰:“子之君怨乎?”
倉唐日:“不敢,時思耳。”文侯于是遣倉唐賜太子衣一襲,卷倉唐以雞鳴時至。
太子迎拜,受賜,岑篋,視衣,盡顛倒。太子日:“趣早駕,君侯召擊也。“倉唐日:"臣來時不受命。”
太子日:“君侯賜擊衣,不以為寒也。欲召擊,無誰與謀,故敕子以雞鳴時至,詩目:,東方未明,顛倒衣裳,
顛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謁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稱日:“夫遠賢而近所愛,非社稷之長策也。”乃
出少子摯,封中山,而復太子擊。故曰:“欲知其子,視其友;欲知其君,視其所使。”趙倉唐一使,而文侯
為慈父,而擊為孝子。
(節選自劉向《說苑?奉使》,有刪改)
【注】①長:讀chWng。②斥帶:大絲帶,又稱為“紳”。
1.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
君出A太子而封之B國C君名之D非E禮也F文侯怵G然為之H變容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上書,和《促織》中“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的“上”詞義不同。
B.業,以……為業,與《種樹郭橐駝傳》中“駝業種樹”的“業”詞義相同。
C.敕,國君詔命,與《林黛玉進賈府》中“敕造寧國府”的“敕”詞義相同。
D.發,打開,與《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發于硼”的“發”詞義不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倉唐認為,魏文侯和太子擊父子之間三年未通音信,可謂不慈不孝,違背人倫,因此勸諫太子派
人出使大都,并推薦自己。
B.趙倉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詢問魏文侯的嗜好,到達后上書求見并敬獻晨鳧、北犬,這是為了投其所
好,動之以情,有助于進諫。
C.趙倉唐在回答魏文侯問話時,從容得體,引用禮制,既維護了太子擊的身份,又勸諫了魏文侯應遵
守禮儀、禮義,以理服人。
D.作者認為,趙倉唐出使達成了使三人獲利的目標: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擊恢復地位且有孝子之
稱,小兒子摯分封中山國。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禮》,擬人必于其倫。諸侯毋偶,無所擬之。
(2)乃置酒而稱曰:“夫遠賢而近所愛,非社稷之長策也。”
5.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又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請結合材料,簡要概
括趙倉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詩經》的不同意圖。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年追之。楊子日:“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目:“多
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日:“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
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年月。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
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
入,而問日:“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
伯日:'仁義使我愛身而后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并全。'彼三
術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日:“人有濱河而居者,習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
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
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日:“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
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
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節選自《列子?說符》)
材料二:
樓緩目:“公父文伯仕于魯,病而死,女子為自殺于房中者二人。其母聞之,弗哭。其相室①曰:'焉
有子死而弗哭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于魯而是人弗隨之。今死而婦人為自殺。若是者,必其
于長者薄而于婦人厚。'”故從母言之,是為賢母;從妻言之,是不免于妒妻也。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
人心變矣。《淮南子》日:“親母為其子治挖禿②,而出血至耳,見者以為愛子之至也;使在繼母,則過者
以為戾也。”事之情一也,所以觀者異耳。從城上視牛如羊,視羊如呼,所居高也。窺面于盤水則圓,于
杯則虧,面形不變,其故有所圓有所虧者,所自窺之異也。今吾雖欲正身而待物,啰正知世之所自窺于我
者乎?是知天下是非無所定也。是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仝壹欲擇建而居二揉韭而去之丕知世之所覆韭
者孰是孰韭栽L
(節選自《長短經?思疑》)
【注】①相室:古代為卿、大夫管理家務的人。②挖(ge)禿:突起的頭瘡。
6.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吾欲擇A是而居之B擇C非而去之D不知世之所E是非者F孰是G孰非哉!
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豎,年輕的仆人,與《鴻門宴》“豎子不足與謀”的“豎”意思不同。
B.竟日,整天,與《項脊軒志》“何竟日默默在此”的“竟日”意思相同。
C.豚,豬,與《種樹郭橐駝傳》“遂而雞豚”的“豚”意思不同。
D.庸,表示反問,與《師說》“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用法相同。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子的鄰居沒找回羊,楊子表情憂傷,好久不說話,整天不見笑容,門人詢問原因,楊子卻未做回
答,心都子帶孟孫陽去和楊子切磋學問,終于悟出其中原委。
B.找羊的人因為岔道多而丟了羊,學擺渡的人因為方法多而丟了命;對學習來說,對根本內容的理解
如果不相同、不一致,所得出的結論會有很大的差異。
C.公父文伯的母親認為:公父文伯病死后,有兩名侍妾為他殉情,而他在孔子被魯國驅逐時卻沒有追
隨孔子,其錯在于不厚待年紀大的人卻過分寵愛侍妾。
D.為兒子治頭瘡流血至耳的,是親生母親還是后母,人們的評價不一樣;從城上往下看,看到的東西
會變小;用盤水還是杯水照臉,影像的完整程度不一樣。
▲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人有濱河而居者,習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
(2)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10.《長短經?忠疑》認為“天下是非無所定也”,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簡要作答。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魏王泰有寵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輕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讓之曰:“隋文帝時,一品以下
皆為諸王所顛跋,彼豈非天子兒邪!朕但不聽諸子縱橫耳,聞三品以上皆輕之,我若縱之,豈不能折辱公
輩乎!”房玄齡等皆惶懼流汗拜涉。魏征獨正色目:“臣竊計當今群臣,必無敢輕魏王者。在禮,臣、子
一也。三品以上皆公卿,陛下所尊禮。若紀綱大壞,固所不論;圣明在上,魏王必無頓辱群臣之理。隋文
帝驕其諸子,使多行無禮,卒皆夷滅,又足法乎?"上悅目:“理到之語,不得不服。朕以私蒙忘公義,
向者之忿,自謂不疑,及聞征言,方知理屈。”上聞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問方略,嘉其才敏,勞勉之,
日:“卿有將相之器,朕方將任使。”名振失不拜謝,上試責怒,以觀其所為,日:“山東鄙夫,得一刺
史,以為富貴極邪!敢于天子之側,言語粗疏;又復不拜!”名振謝日:“更疏熨之人木嘗羨整圭回道方
心思所對故忘光耳。”舉止自若,應對愈明辯。上乃嘆目:“房玄齡處朕左右二十余年,每見朕譴責余人,
顏色無主。名振平生未嘗見朕,朕一旦責之,曾無震懾,真奇士也!“即日拜右驍衛將軍o
(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材料二:
貞觀十一年,魏征上疏日:臣數年以來,每奉明旨,深懼群臣莫肯盡言。臣竊思之,自比來人或上書,
事有得失,惟見述其琴,未有稱其長。且所言當理,未必加于寵秩;意或乖忤,將有恥辱隨之。莫能盡節,
實由于此。欲必使乎致諫,在乎好之而已。故齊桓好服紫,而合境無異色;楚王好細腰,而后宮多餓死。
夫以耳目之玩,人猶死而不違,況圣明之君求忠正之士,信不為難。若徒有其言,而內無其實,欲其必至,
不可得也。
(節選自《貞觀政要?公平》)
1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臣疏野之人A未嘗B親奉C圣問D適方E心思F所對G故H忘拜耳。
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意為擅長,與《鴻門宴》“素善留侯張良”中的“善”意思不同。
B.愛,意為喜愛,與《齊桓晉文之事》“百姓皆以王為愛也”中的“愛”意思不同。
C.謝,意為道歉或謝罪,與后文“名振失不拜謝”中的“謝”意思相同。
D.短,文中指短處,與《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中的“遠”用法相同。
1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知三品以上大臣多輕視魏王李泰,太宗召集有關人員嚴加指責,表示如果自己放縱諸皇子橫行霸
道,大臣也會受到諸皇子的羞辱。
B.齊桓公喜歡紫色服飾,以致舉國效仿;楚王喜歡細腰美女,導致很多后宮佳麗因節食而餓死。魏征
引述這兩則史實以勸諫唐太宗。
C.面對太宗假裝惱怒的試探觀察,程名振舉止自如,應答明晰而有條理,太宗大為感嘆,當天就任命
程名振為右驍衛將軍。
D.魏征首先判斷朝中群臣不會輕視魏王,接著指出太宗能對三品以上的公卿以禮相待,魏王是圣明的
人,自然也不會隨意羞辱大臣。
A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隋文帝驕其諸子,使多行無禮,卒皆夷滅,又足法乎?
②名振平生未嘗見朕,朕一旦責之,曾無震懾,真奇士也!
15.材料二中,群臣“莫肯盡言”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能力提升練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談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稱也,余以為不然。夫信公非無才者也。當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已
去,而信公以一遠郡守,募萬余烏合之眾,率以勤王,而眾不遺,此非有駕駛之術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
智竄免,畫卷萬死,而后至閩,復能合其眾,以收已失之郡邑。而所遣張汴、鄒;蜀遇李恒悉敗,既再散而
再合矣;而舉軍皆大疫,死者過半,五坡之役,復遇張弘范以敗。凡天祥之所用將,皆非恒、范茸也。元起
朔漠,以力雄海內外,滅國四十,殲夷女真以至宋。宋自朱仙①之后未有能抽一矢、發一騎而北馳者。元
舉太山之勢以壓宋卵,而信公欲以單辭羈身鼓舞其病婦弱息,以與賁、育②之徒抗,蓋未接刃而魄先奪矣,
雖有韓、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數敗而能數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數起而數敗,吾不謂其才之不稱也。
(節選自《王世貞文選?文天祥論》)
材料二:
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日“仁”。以其合天理之正,
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取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
尺量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日:“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
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壯其節,又
惜其才,留之數年,如虎兜在押,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叢容俅質就死如歸建其所欲有甚于生意氏丕
謂之仁戰。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進士,進士莫盛于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
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
(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注]①朱仙:朱仙鎮,位于河南省開封市西南,相傳岳飛在此大戰金兵。②賁、育:古代勇士名。
16.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觀其從容A伏質B就死C如歸D是其所欲E有甚F于生者G可不謂之H仁哉。
1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間關萬死”與《琵琶行》“間關鶯語花底滑”中“間關”詞義不同。
B.“皆非恒、范敵也”與《過秦論》“秦人開關延敵”中“敵”詞義相同。
C.“不期而會者”與《歸去來兮辭》“帝鄉不可期”中“期”詞義不同。
D.“兵敗身執”中“執”與《離騷》“騫朝諦而夕替”中“替”用法相同。
1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咸淳末年,文天祥面對宋朝衰敗的危局,挺身而出,招募萬余士兵率領他們救援朝廷。
B.文天祥雖然勢單力薄,但仍能數敗數起,勇于抗擊元軍,保家衛國的決心堅定不移。
C.元世祖被文天祥的氣節和才能折服,扣留文天祥多年并試圖招降他,最終沒有成功。
D.這兩則材料分別批駁了當時針對文天祥的不當言論,都充分論證了文天祥的才能。
▲1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內外,滅國四十,殲夷女真以至宋。
(2)自古志土,欲信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
20.請結合材料一相關內容,簡要概括文天祥數次失敗的原因。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從而問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遷之?”
管仲日:“臣老矣,不可問也。雖然,臣聞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試以心決之。”
公日:“豎刁何如?"管仲日:“不可。夫人之情莫不愛其身。公妒而好內,豎刁自猜以為治內。其
身不愛,又安能愛君?”公目:“然則衛公子開方何如?”管仲日:“不可。齊、衛之間不過十日之行,
開方為.事匿欲適若之古攵土五年丕歸見其其用此韭人情也。其父母之不親也,又能親君乎?”公曰:“然則
易牙何?”管仲日:“不可。夫易牙為君主味。君之所未嘗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君所知也。
人之情莫不愛其子,今蒸其子以為膳于君,其子弗愛,又安能愛君乎?”
后一年余,管仲死,君遂用豎刁。刁蒞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豎刁率易牙、衛公子開方及大臣為亂。
桓公渴餒而死南門之寢、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蟲出于戶。故桓公之兵橫行天下,為五伯長,卒見弒
于其臣,而滅高名,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過也O
(節選自《韓非子?十過》)
材料二: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
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日豎刁、易牙、開方,而日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
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兇,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顧
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密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
乃不過目: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于耳,
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
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紫桓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
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桓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
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夫何患三子
者?不言可也。
(節選自蘇洵《管仲論》)
2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開方A為事B君C欲適D君之故E十五年F不歸G見其父母H此非人情也。
2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指執掌、管理,與《勸學》中“用心躁也”的“用”意思不同。
B.居,指過了(一段時間),與《周亞夫軍細柳》中“居無何”的“居”意思相同。
C.顧,指看,與《鴻門宴》中“大行不顧細謹”的“顧”意思不同。
D.意,指料想,與《促織》中“豈意其至此哉”的“意”意思相同。
2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管仲年邁,居家養病,齊桓公向管仲詢問管仲之后的人事安排,管仲認為君主最了解臣子,讓齊桓
公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人選。
B.齊桓公詢問豎刁、開方、易牙能否勝任國政,得到了管仲否定的答復,但在管仲死后,他就任用了
豎刁。三年之后豎刁等人作亂,齊桓公也因此死去。
C.蘇洵指出一個國家的安定或者動蕩都有源頭,他把齊國強大安定的功勞不歸于管仲,而歸于鮑叔牙,
把齊國動蕩的罪責不歸于豎刁等人,而歸于管仲。
D.材料二認為,想要阻止豎刁等人掌權,管仲應該趁自己執政的時候,殺死豎刁等人,以斥退小人,
否則當他不在位時,這些人就會執政。
▲2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U)卒見弒于其臣,而滅高名,為天下笑者,何也?
(2)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
25.齊桓公為什么在管仲死后重用豎刁等人?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
六、(2024?全國甲卷?真題再現)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人才莫盛于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
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
—為一旦布所襲奔工操程是必備有雄才期操圖之“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捕鼠滅鼠測試題及答案
- 腫瘤科醫師試題及答案
- 系統管理師的考核體系試題及答案
- 求導題考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新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癥狀分析試題及答案研究
- 護士崗位培訓試題及答案
- 確保全面復習2025公共營養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基礎知識測試試題及答案
- 圖書館知識服務與創新實踐試題及答案
-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單元總結)
- GB∕T 26255-2022 燃氣用聚乙烯(PE)管道系統的鋼塑轉換管件
- 阻火器殼體的設計
- 煤礦新工人培訓教案全新
- 人防工程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質量通病案例
- 景區防火應急預案
- 壓瘡的預防措施及護理
- lNG-CNG加氣站土建施工組織設計
- 診斷試驗和篩檢試驗的評價
- (修正版)壓實度自動計算表
- 平凡之路歌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