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百所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1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百所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2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百所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3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百所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4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百所學校高二下學期5月聯考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湖南省百所學校2021-2022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聯考地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日本和俄羅斯均面臨較為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下圖示意1950~2010年兩國老齡化水平、高齡化(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全體老年人的比例)水平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日本相比,俄羅斯老齡化(

)A.起步晚 B.變幅小 C.增速快 D.程度深2.2040年之后,日本老年人口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齡化水平降低 B.醫療衛生水平下降較快C.出生率持續偏低的時間長 D.老年人口大量遷往國外3.持續的老齡化對日本、俄羅斯造成的影響可能有(

)A.老年勞動力雇傭比例增大 B.社會養老負擔不斷降低C.家庭醫療保健支出明顯減少 D.年輕人的遷移規模擴大【答案】1.B2.C3.A【解析】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兩個國家進入老齡化水平(7%)時間都在1970年左右,差別不大,A錯誤;與日本相比,俄羅斯老齡化變幅小,B正確;從老齡化水平曲線陡緩情況,可看出俄羅斯增速較日本慢,C錯誤;2100年,俄羅斯老齡化水平在25%,日本老齡化水平大于35%,且日本高老齡化水平大于俄羅斯,日本老齡化程度較俄羅斯深,D錯誤。故選B。2.由圖可知,2040年之后日本人口老齡化水平變化較小,但沒有下降,A錯誤;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衛生水平應該上升,B錯誤;推測是出生率持續偏低的時間長,早期低生育水平下的人開始步入老年,新增老年人口數量少于死亡老年人口數量,從而導致老年人口規模下降,C正確;老年人口大量遷往國外不現實,D錯誤。故選C。3.結合所學知識:持續老齡化會增加社會養老負擔,家庭醫療保健支出增多,BC錯誤;年輕勞動力因沉重的養老負擔不得不將其部分勞動時間投入到照料家里老人身上,外出遷移規模可能會減小,D錯誤;持續的老齡化,反映了日本、俄羅斯勞動年齡人口規模下降,可能促使社會提高對老年勞動力的雇傭比例,增加勞動參與率,緩解勞動力不足,A正確。故選A。【點睛】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對策:1.社會養老負擔重,2.勞動力短缺,“人口紅利”難以繼續等。對策:1.建立老年社會保障體系,2.積極發展老齡產業等高鐵站擁有若干站臺,每個站臺兩側擁有鐵道線,不同方向的車次停靠的站臺相對固定。高鐵站的鐵路線條數受車次數量、客流狀況、城市發展水平、車站選址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表示意2021年我國部分高鐵站的鐵路線條數。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高鐵站鐵路線條數西安北站34鄭州東站32上海虹橋站30合肥南站26哈爾濱西站22銀川站184.鄭州東站的鐵路線條數超過合肥南站,主要原因是鄭州市(

)A.地形平坦 B.資金充裕 C.地租低廉 D.位置適中5.推測以下城市組合中,高鐵聯系最為密切的是(

)A.銀川——廣州 B.上海——銀川C.西安——鄭州 D.合肥——哈爾濱【答案】4.D5.C【解析】4.鄭州位于我國國土中部,去往不同方向的城市距離都較近,高鐵在較短的時間內覆蓋范圍大,鐵路線條數較多,D正確;鄭州與合肥同為平原地形,A錯誤,資金充裕、地租低廉對鐵路線布局影響不大,BC錯誤。故選D。5.西安與鄭州在空間距離上相隔較近,地域聯系較緊密,在四個城市組合中高鐵聯系最為密切,C正確;銀川——廣州

西安——鄭州、合肥——哈爾濱在空間距離上相隔較遠,地域聯系較少,ABD錯誤,故選C。【點睛】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區位因素:(1)經濟因素——決定性因素。(2)社會因素——主要因素。(3)技術因素——保障性因素。(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切爾托薩島位于意大利威尼斯潟湖上,與威尼斯本島最近僅約400m,島上有眾多教堂、民居,建筑色彩艷麗,是著名的旅游勝地。當地為減輕切爾托薩島的對外供電依賴,2010年起逐步在島上的建筑物頂部加裝光伏電板。目前,切爾托薩島大部分建筑物頂部都加裝了不同顏色的光伏電板,切爾托薩島已經成為一座“太陽能島”。下圖示意切爾托薩島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切爾托薩島太陽能發電效益最高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對切爾托薩島光伏發電影響最大的是(

)A.沙塵 B.洪水 C.熱浪 D.風暴潮8.切爾托薩島采用多種顏色的光伏電板,主要是為了(

)A.保持景觀和諧 B.提高發電效率C.降低建設成本 D.營造人工景點【答案】6.B7.D8.A【解析】6.該地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天多,太陽能資源充足,發電量大。且夏季地中海沿岸陽光明媚,吸引大量歐洲人前來旅游,為旅游旺季,電力需求量大,B正確;其他季節太陽能資源不如夏季豐富,且不是旅游旺季,ACD錯誤。故選B。7.該地地處海濱,總體氣候較為濕潤,沙塵少,A錯誤;洪水難以淹沒到樓頂,B錯誤;熱浪發生在夏季,熱浪的發生象征著天氣晴朗,適合太陽能發電,C錯誤;該地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多鋒面、氣旋活動,易引發近海、潟湖的風暴潮,導致發電效率大幅降低,甚至狂風可能造成屋頂的光伏電板受損,D正確。故選D。8.根據材料,切爾托薩島原本的建筑色澤艷麗,所以采用五顏六色的光伏電板能夠與原有的景觀風格保持一致,減少對景觀的破壞,維持景觀和諧,A正確;該種做法不能提高發電效率和降低建設成本,并非為了營造人工景點,BCD錯誤。故選A。【點睛】太陽能的優勢和缺點優勢:清潔可再生、太陽能資源豐富;缺點:能量分散(難收集)、不穩定(受天氣和晝夜變化影響大);開發技術要求高占地廣、投資大、儲能難等。太陽能發電條件:自然條件:有太陽能;有地(平坦、未利用地多);社會經濟條件:資金、技術、市場、電力設施等。下圖示意北京某次霧霾天氣的變化過程。空氣質量指數慈大,說明污染越嚴重,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越明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10日20時北京空氣質量指數較高,主要是因為(

)A.降水強度大 B.污染物輸入多C.擴散條件差 D.風速相對較大10.導致12日08時北京空氣質量指數降低的風向是(

)A.偏東風 B.偏北風 C.偏西風 D.偏南風【答案】9.C10.B【解析】9.根據所學可知,空氣質量指數高,環境質量差,可能發生大氣污染。由圖可知,10日20時北京地處高壓內部,且等壓線較稀疏,水平方向風速小,垂直方向氣流下沉,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所以空氣質量指數高,污染嚴重,C正確,D錯誤。因在高壓影響下,天氣晴朗,降水少,A錯誤。風力小,污染物輸入少,B錯誤。故選C。10.讀右圖可知,圖示地區為北半球,近地面的風向判斷應從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45°左右,大致為偏北風,B正確,排除ACD。故選B。【點睛】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由高壓指向低壓。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對應高空形成高壓。近地面遇冷,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對應高空形成低壓。同一水平面因氣壓差異,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高空風和近地面風。自2005年國家提出了“積極發展核電”的方針后,我國核電事業走上快速發展之道。截至2020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51臺(不含臺灣地區),總裝機容量5200萬千瓦。專家提出,水體更新慢的海域附近應設置“核電禁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從能源的分類角度看,核電屬于(

)A.清潔能源 B.化石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一次能源12.核電站的布局應考慮(

)①接近城區

②基底地質條件穩定③接近冷卻水源地

④靜風天氣較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下列地區中,最應設置“核電禁區”的是(

)A.南海沿岸 B.東海沿岸 C.黃海沿岸 D.渤海沿岸【答案】11.A12.B13.D【解析】11.化石能源往往都是由遠古的生物遺骸形成的,核能來源于放射性礦物;核能來自礦產,屬于不可再生能源,BC錯誤;電力都屬于二次能源,D錯誤;核電屬于清潔能源,A正確。故選A。12.由于核電有安全隱患,不能離城區(用電負荷中心)太近,①錯誤;基底地質條件穩定能保障核電站安全運營,②正確;接近冷卻水源地可滿足發電機組的冷卻需求,③正確;靜風天氣較多不利于核電站空氣凈化,④錯誤。故B選項正確。13.專家提出,水體更新慢的海域附近應設置“核電禁區”,四個選項中,渤海是內海,海水更新較慢,最應設置“核電禁區”,故D選項正確,排除ABC;故選D。。【點睛】核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優質的能源,備受世界各國矚目。“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成為我國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給安全、實現“雙碳”目標、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糧食安全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推進耕地利用低碳轉型已成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下圖示意2000~2019年我國部分省(區)年均糧食產量、耕地碳排放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下列省份中,糧食高產與減排兼顧狀況最好的省份是(

)A.山東 B.黑龍江 C.四川 D.河南15.為降低我國耕地碳排放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用人力代替農業機械

②禁止稻田秸稈露天焚燒③拆除北方地區溫室大棚

④減少高碳農資施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東北三省糧食產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農業技術 B.熱量條件 C.土壤條件 D.耕地面積【答案】14.B15.C16.D【解析】14.讀圖可知,四個選項中糧食高產的省份有黑龍江和河南,耕地碳排放量較少的省份有四川、黑龍江、山東,因此,糧食高產與減排兼顧狀況最好的省份是黑龍江省,故B選項正確。15.用人力代替農業機械化會降低生產效率,①錯誤;禁止稻田和露天焚燒,可減少碳排放量,②正確;拆除北方地區溫室大棚不利于農業生產,③錯誤;減少高碳農資施用量可減少碳排放量,④正確。故C選項正確。16.由圖可知,黑龍江糧食產量遠大于吉林和遼寧,這主要是因為黑龍江耕地面積廣,糧食產量大,D選項正確。黑龍江緯度較高,熱量條件較差,東北三省的農業技術、土壤條件差異較小,ABC錯誤。故選D。【點睛】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將為我國按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發揮重要作用,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枸杞喜光,耐旱不耐澇,忌強風。諾木洪農場地處柴達木盆地,于1955年成立,早期主要種植糧油作物。自2006年起,該農場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廣泛種植雜交枸杞。為適應當地氣候條件,農業專家發明籬架栽培,豎立立柱,定三條平行的引綁線(左圖)。籬架載培技術不僅大幅減少了枸杞的損耗,還降低了后期農民的勞動強度。2018年,諾木洪農場所在的都蘭縣因為枸杞產業,摘掉了國家級貧縣的帽子。右圖示意諾木洪農場的位置。(1)籬架栽培體現了諾木洪農場枸杞種植方式對氣候條件與作物習性的適應,試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2)雜交枸杞產業的發展助力都蘭縣脫貧致富,簡述其對都蘭縣人口遷移與流動的影響。(3)雜交枸杞改變了諾木洪農場的種植結構與產業結構,試推測農場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答案】(1)高原面多大風,籬架栽培增強了枝條穩定性,避免被風刮折;枸杞不耐澇,避免果實與地表直接接觸,防止澆水時爛果;枸杞喜光,籬架栽培改善了采光、通風條件,便于發揮柴達木盆地的光照優勢。(2)遷出的人口減少;部分早期遷出人口出現回流;短期流動考察、經貿往來的人口增加。(3)枸杞林、防風林用地面積擴大;出現了枸杞產品加工、倉儲等工業用地;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商貿用地增加。【解析】【分析】本題以諾木洪農場枸杞種植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農業區位因素和變化、人口遷移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1)由材料可知枸杞喜光,籬架栽培改善了采光、通風條件,柴達木盆地光照條件優越,籬架栽培便于發揮柴達木盆地的光照優勢;由材料可知枸杞耐旱不耐澇,讀圖可知籬架栽培采用定三條平行的引綁線可以避免果實與地表直接接觸,防止澆水時爛果;柴達木盆地地處西北,多大風,籬架栽培增強了枝條穩定性,避免被風刮折,籬架栽培利于對氣候條件與作物習性的適應。(2)雜交枸杞產業的發展助力都蘭縣脫貧致富,會使得該地經濟得到發展,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會使得該地區人口吸引力加強,遷出的人口減少;部分早期遷出的人口出現回流,本地區人口數量增加;由于經濟的發展,短期流動考察、經貿往來的人口增加。(3)由材料“自2006年起,該農場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廣泛種植雜交枸杞”可知該地枸杞林、防風林用地面積擴大;由材料“降低了后期農民的勞動強度”和“諾木洪農場所在的都蘭縣因為枸杞產業”可知該地農業勞動力人口需求降低,出現了枸杞產品加工、倉儲等工業用地;枸杞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商貿用地增加。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所示區域位于我國臺灣東部,該處地勢陡峻,河流密集,自然災害多發。圖中虛線框內沖積扇多分布在斷陷盆地中。(1)分析該地河流密度較大的原因。(2)說明圖示城鎮主要面臨的自然災害。(3)簡述虛線框中地貌類型的形成過程。【答案】(1)位于東南季風、臺風的迎風坡,降水量大;地勢起伏大,多溝谷,有利于河流發育;地殼運動活躍,多斷層,易被侵蝕形成河谷。(2)直面太平洋,處于主要臺風路徑上,易受臺風侵襲;地處臺灣山脈面向太平洋一側的陡坡地帶,雨季多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地處板塊交界處(或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多地震災害。(3)板塊擠壓,超過地殼耐受限度,地殼斷裂,形成斷陷谷;河流從山區挾帶松散物質在谷口堆積,形成沖積扇。【解析】【分析】本題以我國臺灣為區域載體,考查河流密度較大的原因,易遭受的自然災害,地貌類型的形成過程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區域認知等地理核心素養。(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河流一般發源于山谷處,“臺灣東部地勢陡峻”,可知該地地勢起伏大,多山谷,有利于河流發育;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斷層,易被流水侵蝕形成河谷;臺灣屬于季風氣候,該地位于東南季風、臺風的迎風坡,降水量多,河流密度較大。(2)結合所學知識:該地屬于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處臺灣山脈面向太平洋一側的陡坡地帶,地勢起伏大,雨季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多地震災害;緯度較低,處于主要臺風移動路徑上,易受臺風侵襲。(3)結合圖文信息可知:虛線框中地貌類型有斷層谷、沖積扇。結合所學知識:該地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地帶,板塊擠壓,超過地殼耐受限度,地殼斷裂下陷,形成斷陷谷;河流眾多,從山區挾帶松散物質,流出谷口時,坡度減緩,流速減慢,在谷口堆積,形成沖積扇。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從大尺度上看,澳大利亞西北部為大范國的熱帶草原。從小尺度來看,澳大利亞西北部沿海狹窄地帶分布有熱帶落葉混交林。研究表明,該地熱帶落葉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時從東南亞遷移擴散至此的。下圖示意澳大利亞西北部熱帶落葉混交林的分布。(1)描述圖示區域的降水特征。(2)說明澳大利亞西北部的熱帶落葉混交林僅分布在沿海狹窄地帶的原因。(3)比較該地森林與我國北方森林落葉時間和原因的差異。【答案】(1)降水總量較大;降水空間差異大,年降水量自沿海向內陸遞減;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濕季)。(2)自沿海向內陸,降水量銳減,氣候趨于干旱,蒸發加劇;(末次冰期時,海平面降低,來自東南亞的林種擴散至此,)沿海地區距離擴散源地最近。(3)該地森林3~5月(或干季初期)落葉,原因是進入干季,降水減少,落葉以減少蒸騰耗水;我國北方森林9~11月(或秋季)落葉,原因是氣溫降低,落葉以減少養分消耗。【解析】【分析】本大題以澳大利亞氣候和植被材料設置試題,涉及降水特征、植被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1)由圖可知,圖示地區降水量大多在800毫米或以上,降水總量較大。降水量從沿海地區的1200毫米以上遞減至內陸地區的800毫米左右,空間差異較大。圖示地區大多為熱帶草原氣候,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水季節分配不均。(2)根據題干分析,影響熱帶落葉混交林分布的因素是水分,所以應從水分角度進行分析。澳大利亞西北部1月受赤道低氣壓的影響,盛行西北風,從海上帶來濕潤水汽,使沿海地區降水多,適合森林生長;內陸地區多受信風影響,降水少蒸發強,不適合植被生長。同時應考慮末次冰期時海平面降低,易于物種的傳播擴散,該地熱帶落葉混交林的位于靠近東南亞地區的沿海。故熱帶落葉混交林分布范圍狹窄。(3)該地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3~5月南半球開始進入干季,由于降水減少,氣候逐漸干旱,植被為了減少蒸騰流失水分開始落葉,故該地森林落葉時間是3~5月。我國北方處于北半球,在9~11月進入秋季,氣溫逐漸降低,故森林落葉時間是9~11月。2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省有自然保護區166處,類型豐富多樣,是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護對象涵蓋珍稀動植物,保護功能涉及物種、水源和生態環境,與國家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共同維系著中國西南地區以及青藏高原東緣的生態系統。從1963年到2018年,四川省通過新增自然保護區、擴大既有保護區等方式實現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增長。下圖示意2018年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的密度分布。(1)描述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密度的空間分布特征。(2)試對圖示自然保護區密度高值區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