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章物質的特性(第4-7節)【章末測試巧練B卷】
考試時間:120分鐘總分:150分
一'單選題(共20題;共60分)
1.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來取暖,也可以用水來降溫,主要是因為水具有()
A.較高的沸點B.較低的凝固點
C.較大的比熱容D.較好的導電性
【答案】C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來取暖,也可以用水來降溫,即質量相同的水在
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時,能夠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熱量。根據Q=cmAt可知,這些說
明水的比熱容大,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
2.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三種不同物態,如圖所示,則從乙到丙發生的物態變化
是()
MMM
(甲狀態)一吸熱一”(乙狀態)且處—(丙狀態)
t吸熱
A.升華B.凝華C.液化D.凝固
【答案】B
【解析】物質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物質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
發生凝華現象。物質吸熱,從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則甲為液態、乙為氣態,
丙為固態,那么乙到丙的物態變化為凝華現象。故選B。
3.體育課后,汗流狹背的小林同學趕緊打開教室電扇吹風,頓時感覺涼快多了,與這
一現象有著相同特點的是()
A.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圍冒“白氣”
C.秋天,早晨草地上鋪上一層白霜
D.冬天,屋檐上掛著冰柱
【答案】A
【解析】體育課后,汗流狹背的小林同學趕緊打開教室電扇吹風,頓時感覺涼快多了,
即汗液吸收人體熱量,由液態變成氣態發生蒸發現象,因此有致冷作用。
A.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水,即雪由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而吸熱,故A符合題意;
B.夏天,冰棒周圍冒“白氣”,即周圍的水蒸氣放熱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故
B不合題意;
C.秋天,早晨草地上鋪上一層白霜,即水蒸氣放熱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
故C不合題意;
D.冬天,屋檐上掛著冰柱,即水放熱由液態變成固態發生凝固現象,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4.有一天,霧、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爭論自己的出生由來,誰也不認同誰。下列
有關她們的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霧說:我是水汽化而來B.露說:我是水蒸氣液化而來
C.霜說:我是水凝固而來D.雪說:我是水升華而來
【答案】B
【解析】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A選項說法不正確。
B、露水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B選項說法正確;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C選項說法不正確;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D選項說法不正確。故答案為:B。
5.夏天,游泳的人剛從河水中上岸,會感覺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縮成團,又
會覺得比站著暖和些,對上述現象,下列解釋中正確的是()
A.蹲著比站著暖和些是因為離水近一些,有利于從水中取得熱量
B.上岸后感到冷是因為岸上的氣溫比水溫低
C.上岸后感到冷是因為岸上的風溫度低
D.蹲著比站著暖和是因為減慢了水分蒸發的速度
【答案】D
【解析】夏天,游泳的人剛從河水中上岸,會感覺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縮成
團,又會覺得比站著暖和些,原因是:蹲著比站著暖和是因為蒸發面積變小,從而減
慢了水分蒸發的速度,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
6.喝開水時,人們經常向水面吹氣,這樣喝起來就不太燙,這是因為()
A.向水面吹氣,加快了水的蒸發,而水蒸發要吸熱,使水的溫度降低得快一些
B.將冷氣吹入水中,使水的溫度降低
C.吹氣使水杯中熱的水下沉,冷的水留在上部
D.以上說法都不對
【答案】A
【解析】喝開水時,人們經常向水面吹氣,這樣喝起來就不太燙,這是因為向水面吹
氣,加快了水的蒸發,而水蒸發要吸熱,使水的溫度降低得快一些,故A正確,而B、
C、D錯誤。故選A。
7.(2021七上?天臺期末)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內盛有乙液體。用酒精燈
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甲沸騰而乙不沸騰。已知1標準大氣壓下,
酒精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煤油沸點是150℃,下列判斷中符合題意的是
()
A.甲液體為水,乙液體為酒精B.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
C.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酒精D.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水
【答案】B
【解析】甲在外面,直接從酒精燈火焰吸熱,而乙在試管內,從液體甲吸收熱量。甲
沸騰而乙不沸騰,說明液體甲沸騰后,液體乙不能從甲中繼續吸收熱量,即乙的沸點
比甲高。可能情況就是:
①甲為酒精,乙為水;
②甲為酒精,乙為煤油;
③甲為水,乙為煤油。故選B。
8.小美同學對冰加熱,她將冰熔化成水直到沸騰的過程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
變化的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過程
B.AB,CD段物質在吸熱,BC,DE段物質沒有吸熱
C.水的凝固點是
D.BC段物質的溫度保持不變,沒有吸收熱量
【答案】C
【解析】A.根據圖像可知,100C是水的沸點,即DE段應該為水的沸騰過程。而BC
段保持0℃不變,則這個階段為冰的熔化過程,故A錯誤;
BD.在冰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每個階段中,物質一直在吸熱,故B、D錯誤;
C.在吸熱過程中,冰保持0℃不變,那么冰的熔點為0℃。因為水的凝固點與冰的熔
點相同,所以水的凝固點為。℃,故C正確。故選C。
9.(2022七上?蒼南期末)如圖是某同學根據實驗數據描出一定質量的冰熔化過程中溫度
隨間變化的圖像。下列根據圖像做出的判斷,正確的是()
A.。至5min內溫度不斷升高,說明冰的熔點不斷升高
B.5至15min內溫度不變,冰還沒開始熔化
C.5min至lOmin內溫度不變,但冰仍然吸熱
D.15min到20min和最初5min相比較,說明吸收相同熱量液態水升溫比冰快
【答案】C
【解析】A.冰的熔點保持不變,與溫度上升無關,故A錯誤;
B.5至15min內溫度不變,冰正在熔化,故B錯誤;
C.5min至lOmin內溫度不變,但冰仍然吸熱,它的狀態不斷改變,故C正確;
D.15min到20min和最初5min相比較,說明吸收相同熱量液態水升溫比冰塊慢,故D
錯誤。故選C。
10.(2021七上?淳安期末)Ti℃時,將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固態晶體材料分別放在兩
個燒杯中,用同樣的酒精燈加熱,每隔一段時間記錄數據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圖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度七
A.甲的熔點比乙的沸點高
B.乙在熔化的過程中始終保持T3℃不變
C.固態時的甲比固態時的乙比熱容大
D.甲在沸騰的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T4c不變
【答案】A
【解析】根據圖像可知,從0~t2,甲都是固體,此后溫度保持T4不變,則甲的熔點位
T4O乙在o~ti內為固體,則它的熔點為T2,沸點為T3,故A正確;
在tl~t2內,乙處于熔化狀態,溫度保持T2,故B錯誤;
當質量相同的甲和乙都升高到T2時,甲用的時間小于乙,即甲吸收的熱量少,根據
Q=cmAt可知,甲的比熱容小于乙,故C錯誤;
t2~t3時,甲處于熔化狀態,故D錯誤。故選A。
11.如圖是某沿海城市和某內陸城市一年內氣溫隨月份變化的圖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線是沿海城市的氣溫圖線,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小
B.實線是沿海城市的氣溫圖線,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C.實線是內陸城市的氣溫圖線,因為砂石的比熱容較小
D.實線是內陸城市的氣溫圖線,因為砂石的比熱容較大
【答案】C
【解析】根據圖像可知,在一年內,實線上的氣溫變化量遠遠大于虛線上的氣溫變化
量,根據公式Q=cmAt可知,實線對應物質的比熱容肯定小于虛線對應物質的比熱容。
因為水的比熱容大于砂石的比熱容,所以實線對應的是砂石,比熱容小,描述的是內
陸地區的氣溫;虛線對應的是水,比熱容大,描述的是沿海城市的氣溫變化,故C正
確,而A、B、D錯誤。故選C。
12.(2020七上,南潺期末)如圖所示是加熱-30℃的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圖
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溫度不變,說明熔化不需要吸熱
B.水的沸點是98℃,說明當地的大氣壓高于一個標準大氣壓
C.冰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說明冰是晶體
D.加熱相同時間,冰升溫比水快,說明冰的比熱容比水大.
【答案】C
【解析】A.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溫度不變,但是仍然要繼續吸熱,否則熔化無法
進行,故A錯誤;
B.水的沸點是98℃,說明當地的大氣壓低于一個標準大氣壓,故B錯誤;
C.冰熔化時溫度保持0℃不變,那么冰有熔點,說明冰是晶體,故C正確;
D.加熱相同時間,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熱量。根據公式Q=cmAt可知,在質量相同的條
件下,冰升溫比水快,說明冰的比熱容比水小,故D錯誤。故選C。
13.如圖所示,在兩個相同的試管甲和乙中分別裝入質量和初溫相同的水,然后將沸騰
時產生的水燕氣通入試管甲的水中,水蒸氣在甲中幾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
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氣。測出此時甲中水的溫度為3以下能驗證水蒸氣液化放
熱的操作是()。
A.測出乙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
B.測出燒瓶中的水溫并與t比較
C.將燒瓶內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
D.將另一杯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
【答案】C
【解析】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在甲試管中遇冷由氣態變為液態,發生液化,水蒸氣
液化要放出熱量;水蒸氣液化為同溫度的開水與甲試管中的水發生熱傳遞加上液化
放熱導致管內水溫升高。將燒瓶內開水倒入乙中直至與甲中水面相平,搖勻后測出
乙中水溫并與t比較,t高于乙中的水溫,得出水蒸氣液化放熱,因為另一杯開水溫
度不一定與燒杯中開水的溫度相同。故選C。
14.將干冰投入裝水的玻璃瓶中時,發現水在劇烈“沸騰”,如圖所示,瓶口出現大量“白
氣”。此“白氣”是()o
A.干冰升華產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n碳氣體
B.干冰升華放熱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
C.干冰熔化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解析】干冰從空氣中吸收大量的熱,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二氧化碳氣體,從而發
生升華現象。空氣中的水蒸氣放出大量的熱,由氣態變成液態的小水珠,聚集在瓶口
附近,形成大量的“白氣”,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
15.某同學兩次煮雞蛋,第一次在水沸騰后繼續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騰
后用小火煮,保持鍋中水一直沸騰,直到煮熟。貝U()。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時間
B.第一次比第二次費燃料,但省時間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費時間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時間差不多
【答案】D
【解析】當水開始沸騰后,無論大火還是小火,只要它繼續吸熱,水的溫度就保持不
變,幾乎不會影響雞蛋煮熟的時間長短;而第二次用小火,那么浪費的熱量少,自然
節省燃料,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
16.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兩塊高出水面的磚,磚上擱一只比盆小點的籃子。籃子里裝上
熟食,再把一個紗布袋罩在籃子上,并使袋口的邊緣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個簡易冰
箱。針對這個裝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簡易冰箱能制冷是因為水蒸發吸熱
B.該裝置放在通風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C.籃子上罩著紗布袋是為了增大蒸發面積
D.簡易冰箱在工作時有汽化和液化現象
【答案】D
【解析】A.紗布袋上的水蒸發吸收籃子周圍的熱量,從而降低籃子周圍空氣的溫度,
達到食物防腐,保鮮的目的,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通風的地方空氣流速大,可以加快水的蒸發,增強制冷效果,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籃子上罩著紗布,可以增大蒸發的表面積,從而加快蒸發,增強制冷效果,故C正
確不合題意;
D.簡易冰箱的工作過程只涉及水的汽化,而沒有涉及液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
選D。
17.科學課上,老師將一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放入一個容器中,不一會兒容器外壁出
現一層白霜,接著用鏡子將干冰放入裝有常溫水的燒杯中,令人驚訝的現象出現了:
水立刻劇烈“沸騰”起來,內部有大量氣泡產生,水面上方出現大量白霧。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白霜是凝固現象B.氣泡內主要是水蒸氣
C.氣泡內主要是二氧化碳氣體D.白霧是水蒸氣
【答案】C
【解析】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形成,因此是凝華現象,故A錯誤;
氣泡內的主要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水蒸氣,故B錯誤,C正確;
白霧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故選C。
18.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可以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A.天氣很冷時,窗戶玻璃上會出現冰花,這是一種凝固現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雪在熔化時吸熱
C.游泳后,剛從水中出來,感覺比較冷,這是因為人身上的水分蒸發帶走熱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凍的冰糕,放一會兒,發現包裝外層出現小水珠,這是一種液
化現象
【答案】A
【解析】A.天氣很冷時,窗戶玻璃上會出現冰花,是水蒸氣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形成,
因此是凝華現象,故A錯誤符合題意;
B.“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雪在熔化時吸熱,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游泳后,剛從水中出來,感覺比較冷,這是因為人身上的水分蒸發帶走熱量,故C
正確不合題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凍的冰糕,放一會兒,發現包裝外層出現小水珠,這是空氣中的
水蒸氣遇冷放熱變成液態形成的,因此是一種液化現象,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
A。
19.金屬在高溫、低壓下比較容易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用此方法可以給照相機、望遠
鏡及其他光學儀器的玻璃鏡頭進行真空鍍膜,即在真空室內將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加熱,
使它的蒸汽噴到玻璃面上去,從而鍍上一層極薄的金屬膜,這層鍍膜可以改善玻璃鏡
頭的光學性能,這層鍍膜能鍍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屬液化后粘到玻璃鏡頭上的
B.金屬熔化后粘到玻璃鏡頭上的
C.金屬升華后再凝華到玻璃鏡頭上的
D.金屬凝華到玻璃鏡頭上的
【答案】C
【解析】金屬在高溫低壓的環境下吸熱,由固態直接變成金屬蒸汽發生升華現象;金
屬蒸汽遇到低溫的鏡頭放熱,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故選C。
20.如圖所示,在寒冷的冬天空調制熱,在炎熱的夏天空調制冷,玻璃窗上都會出現小
水珠。關于水珠出現在玻璃哪一側的說法,正確的是()。
A.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外一側
B.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內一側
C.冬天在室外一側,夏天在室內一側
D.夏天在室外一側,冬天在室內一側
【答案】D
【解析】小水珠是高溫水蒸氣遇到低溫的物體液化形成的,而液化需要放熱。玻璃的
溫度都是低的,哪側的水蒸氣溫度高,小水珠就會出現在哪一側。冬季時,屋內的水
蒸氣溫度高,因此水珠出現在屋內一側;夏季時,屋外的水蒸氣溫度高,因此水珠出
現在屋外一.側,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
二、填空題(共9題;共42分)
2L(2023七上?南潺期末)七年級某班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
素后,決定探究物質種類與蒸發快慢的關系。他們選擇了水和酒精進行實驗。
(1)實驗過程需要控制為相同的量有等。(寫出一個即可)
(2)該興趣小組根據實驗描繪了水和酒精在蒸發時體積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其中
A為酒精,B為水。當環境溫度上升時,圖中表示酒精蒸發的虛線是(選
域'甲”或“乙”)
【答案】(1)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速(2)甲
【解析】(1)探究物質種類與蒸發快慢,應控制其余變量相同,故可控制溫度等因
素相同;(2)環境溫度升高時,液體蒸發的越快,故為最陡的那一條線,為甲。
22.(2023七上?德清期末)為了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本領的大小,小清同學做了如圖所示
實驗:將質量和初始溫度相同的煤油和水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燈同
時開始加熱,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已知:p煤油=0.8xl()3kg/m3,p水=L0xl()3kg/m3)
升高10℃所需的時間/升高20℃所需的時間/升高30℃所需的時間/
物質
秒秒秒
煤油6489124
水96163220
圖甲圖乙
(1)如圖所示兩組實驗中(選填,甲”或“乙”)組燒杯中的液體是煤油。
(2)在此實驗中,通過來比較煤油和水吸收熱量的多少。
【答案】(1)乙(2)升高相同溫度所需的時
【解析】(1)根據V=£TYI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水的密度大而體積小,在燒杯
內液面較低、根據圖片可知,甲內為水,乙內為煤油。
(2)在此實驗中,通過升高相同溫度所需的時間來比較煤油和水吸收熱量的多少。
23.(2023七上?義烏期末)如圖所示是A、B兩種質量相等的不同固體,同一熱源均勻
加熱,兩種固體熔化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在20min時A固體吸收的熱量
B固體吸收的熱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中是非晶體。
【答案】等于;B
【解析】(1)同一熱源均勻加熱,則在20min時A固體吸收的熱量等于B固體吸收
的熱量;(2)根據圖片可知,熔化時A吸熱但溫度不變,B吸熱溫度繼續升高,即
A有熔點,那么A是晶體,B是非晶體。
24.小明在實驗室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每隔30s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據此作
出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填“升
高”“降低”或"不變’);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水(填"會”或“不會”)汽化。
【答案】不變;會
【解析】(1)根據圖像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繼續吸熱,溫度不變;
(2)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水的溫度仍然很高,則水會繼續汽化。
25.下列兩個實驗都是為了演示“碘的升華”而設計的。參閱表中幾個溫度的數據,你認
為哪個實驗能更好地反映“碘的升華”現象,并說明理由。
實驗方案一實驗方案二
在試管內裝入碘的固體顆粒,用酒精燈直在試管內放少量碘的固體顆粒,塞緊蓋
接加熱裝有固態碘的試管,發現試管內出子后把試管放入沸水中,發現試管內出
現了碘的蒸氣現了碘的蒸氣
碘的熔點:碘的沸點:水的沸點:酒精燈火焰:
113.7℃184.3℃100℃500C左右
你認為實驗方案更好些,你的理由是
【答案】二;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于碘的熔點,可能使碘發生熔化,不能說明“碘的升
華”;沸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不可能使碘發生熔化
【解析】我認為實驗方案二更好些,理由是:酒精燈火焰的溫度高于碘的熔點,可能
使碘發生熔化,不能說明“碘的升華”;沸水的溫度低于碘的熔點,不可能使碘發生熔
化。
26.(2021七上?嘉興期末)如圖是某網友在四月拍攝的某地雪景:積雪初融后,在某停
車場上出現了一個個“雪饅頭”,甚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磚,每塊方形地磚周
圍是條形磚。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在寒冷的冬天,積雪就算不融化也會逐漸減少,是因為雪發生了(填
物態變化名稱)。
(2)氣象專家調查發現,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兩種磚具有不同的導熱性和滲水性。
結合上面的信息,兩種磚中導熱性和滲水性能比較強的是(填“條形磚”或“方
形傳')。
【答案】(1)升華(2)條形磚
【解析】(1)在寒冷的冬天,積雪就算不融化也會逐漸減少,是因為雪吸熱從固態直
接變成氣態發生了升華現象。
(2)根據圖片可知,條形磚上的積雪先熔化并滲到地面以下,說明導熱性和滲水性
比較強的是條形磚。
27.(2021七上?臺州期末)課堂上,小金老師讓學生觀察了干冰(固態二氧化碳)的奇
特現象。她將干冰放入試管,將氣球套在試管口上,過一會兒看到氣球被充氣,越
來越大,如圖所示,這是由于干冰發生了(填物態變化名稱),
過一段時間發現試管壁外面結了一層霜,這層霜是形成的,以
上過程屬于(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答案】升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物理;變化
【解析】(1)干冰吸熱,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從而形成二氧化碳氣體。
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從而變成霜。
(2)在這個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發生物理變化。
28.(2020七上?臨海期末)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
探測器,火箭點火后發射塔下升起一團巨大的白霧。
(1)火箭發射塔的底部有一個導流槽,槽內裝有大量的水,當火箭發射時尾部噴出
高溫火焰,使導流槽里的水發生(選填“液化”、“汽化”或“升華”),從而.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量,然后再液化產生白霧。
(2)嫦娥五號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會產生10000℃以上的高溫,為了保
護內部的設備,科學家在返回艙外面加了一層固態的燒蝕材料,該材料在高溫下會
迅速發生(填物態變化名稱)、蒸發和升華等變化,帶走大量的熱量,使
返回艙保持合適的溫度。
【答案】(1)汽化;吸收(2)熔化
【解析】(1)火箭發射塔的底部有一個導流槽,槽內裝有大量的水,當火箭發射時尾
部噴出高溫火焰,使導流槽里的水發生汽化,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然后再液化產生
白霧。
(3)嫦娥五號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會產生10000C以上的高溫,為了保
護內部的設備,科學家在返回艙外面加了一層固態的燒蝕材料,該材料在高溫下會迅
速發生熔化、蒸發和升華等變化,帶走大量的熱量,使返回艙保持合適的溫度。
29.(2020七上?浙江期末)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酒精在標準大氣壓下熔化和沸騰時
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試回答下列問題:
甲固態酒精熔化圖像乙酒精沸騰圖像
(1)在-120℃時,酒精處于(選填“固態”“液態”或“氣態”);
(2)在標準氣壓下測量沸水的溫度(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溫度計;
(3)某同學將燒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環境中,分別裝入20mL液體,如下圖所示,一
段時間后,剩余液體體積最少的是
【答案】(1)固態(2)不可以(3)B
【解析】(1)根據圖像可知,酒精的熔點談-117℃,而-120℃<-117℃,因此酒精處于
固態。
(2)標準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C,而酒精的沸點為78℃。因為100℃>78℃,所以
100℃的酒精為氣態,無法作為測溫介質測量沸水的溫度。
(3)在相同的條件下,酒精的揮發能力遠遠大于水,且蒸發面積越大,液體蒸發速
度越大,因此剩余液體體積最小的是B。
三'實驗探究題(共6題;共44分)
30.(2022七上?濱江期末)2021年10月16日,長征二號火箭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
泉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托舉載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三號載
人飛船進入太空,標志著我國航天技術向著更高領域邁進,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運載火箭發射塔下面設有導流槽,里面裝著大量的水,因為水(填物
態變化)可以帶走燃料燃燒產生的大量熱,防止鐵架被燒斷。
(2)12月9日,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如圖是其中的一個實驗場景,
王亞平成功制作了一個水球,說明液體內部分子間存在,從而促使液體
表面收縮拉向內部,形成球體;接著在水球中注入一些藍色液體后,藍色液體在水
球中慢慢散開,這是一種現象,說明。
【答案】(1)汽化(2)引力;擴散;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解析】(1)運載火箭發射塔下面設有導流槽,里面裝著大量的水,因為水汽化可以
帶走燃料燃燒產生的大量熱,防止鐵架被燒斷。
(2)王亞平成功制作了一個水球,說明液體內部分子間存在引力,從而促使液體表
面收縮拉向內部,形成球體;接著在水球中注入一些藍色液體后,藍色液體在水球中
慢慢散開,這是一種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31.(2023七上?金華期末)如下為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
(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o
(2)根據實驗數據,小勇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分析圖象后
可知:
①冰熔化過程中,溫度;
②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選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3)若將試管中的水倒掉,裝入另一種液體,按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用酒精
燈不斷給燒杯加熱時,最終發現燒杯中的水和試管中的液體都沸騰了,這說明水
的沸點(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試管中液體的沸點。
【答案】(1)使物質均勻受熱(2)不變;等于(3)高于
【解析】(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使物質均勻受
熱。
(2)①根據圖乙可知,冰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②實驗中,使用用一個酒精燈進行加熱,則相同的時間內放出相同的熱量。不考慮
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熱量。
(3)液體沸騰的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據此可知,燒杯中的水和試管中
的液體都沸騰時,液體肯定能從水中吸熱,那么水的沸點高于試管中液體的沸點。
32.(2023七上?杭州期末)在實驗室中進行如下實驗來比較甲和乙兩種物質的比熱大小:
(1)實驗中,取兩只相同的100毫升燒杯,裝入(選填“等質量”或“等體積
")的甲和乙,測出其溫度。
(2)圖中橫桿、溫度計、鐵圈、酒精燈四個器件的安裝順序是(選
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
(3)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酒精燈進行加熱,記錄加熱2分鐘后的實驗數據:
物質名稱加熱前溫度/℃加熱后溫度/℃加熱的時間/min
甲24742
乙242262
根據表格數據可以判斷甲的比熱乙的比熱(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等質量(2)由下而上(3)大于
【解析】(1)實驗中,取兩只相同的100毫升燒杯,裝入等質量的甲和乙,測出其溫
度,然后通過比較升高溫度的大小,確定物質比熱容的大小。
(2)根據圖片可知,最下面的酒精燈直接放在鐵架臺上,它的高度不能調整,而其
它的都可調整高度,因此應該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組裝。
(3)根據表格可知,加熱時間都是2min時,二者吸收的熱量相同。甲升高的溫度為:
74℃-24℃=50℃,乙升高的溫度為:226℃-24℃=202℃,即甲升高的溫度小于乙升高
的溫度。根據Q=cmAt可知,甲的比熱容大于乙的比熱容。
33.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
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并用鐘表記錄加熱時間,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表。
物質質量/g初始溫度/℃加熱時間/min最后溫度/℃
水6020645
食用油6020668
(1)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
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加熱更長
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
(3)通過實驗可知,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不同,物質的這種特性用(填物
理量名稱)來描述。
【答案】(1)升高的溫度(或溫度升高的多少等)(2)水;大于(3)比熱容
【解析】(1)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升高的溫度(或溫度升高的多
少等)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
(2)根據表格可知,當加熱6min后,食用油的溫度已經達到68℃,而水的溫度為
45℃,則要使水的溫度也升高到68c時,就要給水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
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通過實驗可知,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不同,物質的這種特性用比熱容來描述。
34.(2018七上?溫州期末)小明認為“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C的熱水燙傷
嚴重得多“。他解釋:100℃的水蒸氣和100℃的熱水溫度雖然一樣,但100C的水蒸
氣變成100C的熱水時,還要放出熱量。對此,小明設計了以下實驗證明自己的觀點。
(實驗過程中熱損失及熱脹冷縮對實驗的影響,以及導管的體積均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①取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記為甲。向其中倒入一定質量的溫度
為tl的冷水,液面位置如圖所示,標記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的知識點串聯試題及答案
- 高三數學試題及答案高考
- 2024年園藝師考試細節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藝師考試相關信息獲取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考試形式與要求試題及答案
- 揭秘2024年花藝師考試難題試題及答案
- 從容應答花藝師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資源配置的理念與試題及答案
- 啟迪智慧的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園藝師考試溫室技術應用試題及答案
-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試題
- 休閑與旅游農業課件
- 感覺障礙護理課件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學習課件
- 體育運動員參賽健康狀況證明模板
- 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
- 菲亞特博悅說明書
- 空調維保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高空發光字安裝應急預案
- 量具能力準則Cg-Cgk評價報告
- 中藥房中藥斗譜編排規則和斗譜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