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試題考試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荚図樌镒⒁馐马棧?.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三葉蟲在遠古海洋中廣泛分布,化石遍布現在的各大洲。下圖為三葉蟲化石和地質年代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三葉蟲的繁盛時期是()A.①B.②C.③D.④2.在發現大量三葉蟲化石的地層中,可能同時大量發現的是()A.蕨類植物化石B.裸子植物化石C.被子植物化石D.爬行動物化石3.三葉蟲可能經歷過的事件是()A.岡瓦納古陸發生解體B.藍藻開始出現C.生物大滅絕D.安第斯山脈形成【答案】1.D2.A3.C【解析】【1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①代表冥古宙,②代表太古宙,③代表元古代,④代表古生代,⑤代表中生代,⑥代表新生代。古生代(距今5.41億年—2.52億年)早期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海水中出現了許多種動物,如三葉蟲、珊瑚蟲等,D正確,ABC錯誤。故選D?!?題詳析】三葉蟲繁盛的時代是古生代。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繁盛的時代是中生代,被子植物繁盛的時代是新生代,蕨類植物繁盛的時代是古生代,A正確,BCD錯誤。故選A?!?題詳析】三葉蟲生存的時代為古生代。岡瓦納古陸發生分解是在中生代,安第斯山脈的形成在新生代,A、D錯誤。前寒武紀藍藻開始出現,B錯誤。三葉蟲經歷奧陶紀—志留紀大滅絕、泥盆紀晚期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事件,其中二疊紀大滅絕事件使三葉蟲徹底消失,C正確。故選C。2024年8月22日,冰島西南部雷恰角半島發生火山噴發。下圖分別示意當地火山噴發和大氣受熱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下列關于a及其對地球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A.a能量的來源是太陽內部的核裂變反應B.a是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的主要動力C.a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D.a的能量絕大部分能到達地球5.火山噴發的巖漿主要來自()A.地殼B.巖石圈C.上地幔的上部D.下地幔的上部6.火山噴發后,當地短期內氣溫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d增強B.e增強C.a增強D.c增強【答案】4.B5.C6.B【解析】【4題詳析】太陽輻射a是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B正確;太陽輻射的能量來自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A錯誤;煤、石油、天然氣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并積累的太陽能,C錯誤;只有二十二億分之一的太陽輻射到達地球,D錯誤。故選B?!?題詳析】火山噴發的巖漿來自軟流層,而軟流層位于上地幔的上部,C正確,排除ABD。故選C?!?題詳析】火山爆發后,地面溫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火山爆發會噴發出大量火山灰,增加了大氣層中的塵埃物質,使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e大大增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a減少,地面會降溫,B正確,C錯誤;大氣逆輻射c增強可能使夜間溫度升高,火山噴發不會導致地面反射d增強,AD錯誤。故選B。一般土壤發育時間越長,土壤層越厚,土層分化越明顯。下圖為土壤成土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正確表示成熟土壤演化順序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8.有關土壤形成因素的表述,錯誤的是()A.土壤是成土母質、生物、氣候、時間、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產物B.生物是影響土壤發育的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C.濕熱地區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區慢D.地形對土壤發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高度、坡度、坡向上9.上圖①中代表淋溶層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7.B8.C9.C【解析】【7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壤的形成過程如下:基巖經風化作用逐漸形成破碎的風化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化的巖石及風化物逐漸形成成土母質,成土母質在風化的過程中其表面有生物附著生長并逐漸形成腐殖質層,隨著腐殖質層的加厚,土壤結構形態逐漸成熟。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形成的先后順序是為③②④①。故選B?!?題詳析】濕熱地區水熱條件好,生物活動旺盛,生物的新陳代謝和分解速度也快,所以土壤形成速度快,而干冷地區生物活動相對較弱,土壤形成速度較慢,C表述錯誤;土壤是眾多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成土母質、生物、氣候、時間、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產物,A正確;影響土壤發育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是生物因素,B正確;地形對土壤發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高度、坡度、坡向上,一般而言,坡度越陡土壤層越薄,D正確。依據題意,故選C?!?題詳析】自然成熟土壤剖面從地表垂直向下,甲為凋落物層,乙為腐殖質層,丙為淋溶層,丁為淀積層,戊為母質層,且淋溶層腐殖質含量較少,顏色較淺或呈灰白色,ABD錯誤,C正確。故選C。下圖為某同學沿某經線繪制的某大洋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鹽度和密度隨緯度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①②③分別表示該大洋表層海水的()A.密度、溫度、鹽度 B.鹽度、密度、溫度C.密度、鹽度、溫度 D.溫度、密度、鹽度11.②在甲處達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A.受海水運動影響大 B.降水少,蒸發旺盛C.受地表徑流影響大 D.受藻類植物的影響12.關于海水性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一般來說,表層海水的溫度越高,密度越低B.通常情況下,海水的密度與海水鹽度沒有相互影響的關系C.沿該經線從60°N向南駛往60°S的輪船吃水深度先減小后增加D.垂直方向上,隨深度的增加,海水溫度和密度不斷降低【答案】10.C11.B12.A【解析】【10題詳析】大洋表層水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所以③曲線表示大洋表層海水年平均溫度;大洋表層海水鹽度從副熱帶海區向兩側遞減,形成雙駝峰曲線,所以②曲線表示大西洋表層海水年平均鹽度;則①表示密度,表層海水年平均密度與溫度呈負相關,C正確,ABD錯誤。故選C。【11題詳析】②曲線表示海水鹽度。甲處位于北回歸線附近,海水運動對其鹽度影響小,A錯誤;甲處位于回歸線附近,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多晴天,氣溫高,蒸發旺盛,所以鹽度最高,B正確;受地表徑流影響大,海水鹽度會下降,C錯誤;藻類植物對海水鹽度影響不大,D錯誤。故選B?!?2題詳析】一般來說,表層海水的溫度越高,海水受熱膨脹,密度越低,A正確;通常情況下,海水的鹽度高,則海水的密度較大,海水的密度和鹽度有一定的相互影響關系,B錯誤;輪船的吃水深度與海水密度呈負相關,讀圖可知,沿經線從60°N駛往60°S,表層海水密度先減小后增大,故輪船吃水深度先增大后減小,C錯誤;聯系已學可知,在垂直方向上,隨著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增大、水溫降低,D錯誤。故選A。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湖區湖陸風現象較顯著(湖陸風是在較大水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天氣現象)。下圖為博斯騰湖區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博斯騰湖參與的水循環類型主要是()A.海陸間循環B.海上內循環C.陸地內循環D.以上都有14.下圖能正確表示湖風的是()A. B.C. D.15.在博斯騰湖周邊大規模圍湖造田對湖陸風的影響是()A.湖風增強,陸風減弱 B.湖風增強,陸風增強C.湖風減弱,陸風減弱 D.湖風減弱,陸風增強【答案】13.C14.A15.C【解析】【13題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博斯騰湖位于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該湖為內陸淡水湖,圖中只有河流注入湖泊,沒有河流把湖水帶出注入海洋,因此該湖參與的水循環是陸地內循環,沒有參與海陸間循環和海上內循環,C正確,A、B、D錯誤。故選C。【14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白天,陸地升溫快、氣溫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區;湖泊升溫慢、氣溫低,空氣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區;近地面空氣由湖區流向陸區,形成湖風,高空相反,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5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博斯騰湖周邊大量圍湖造田,使得博斯騰湖面積減小,水量減少,水位降低,湖泊與陸地之間的溫差減小,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湖陸風強度減弱,C正確,A、B、D錯誤。所以C。二、綜合題(共3個大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了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在2024年國慶假期,家住鄱陽湖附近的小明隨家人乘飛機到西藏旅游,他發現,這里的人多穿藏袍。這種服飾多是右衽大襟,長袖寬領,用飄帶扎腰,且其右袖是可以脫下的。晚上溫度低時,雙手可藏于長袖中;上午溫度漸升,可將右袖脫下搭在肩上,以便勞作;中午氣溫繼續升高,還可將雙袖脫下圍于腰間。下列左圖為北半球太陽輻射的分布圖,右圖為我國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1)描述北半球太陽輻射的分布特點。(2)指出影響到達地面太陽輻射差異的因素,并分析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的原因。(3)與拉薩晝夜溫差相比,分析小明居住地溫差相對較小的原因?!敬鸢浮浚?)太陽輻射由赤道(0°)向北(極地90°N)逐漸減少;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速度較慢,中緯度遞減速度較快;赤道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北極點附近最少;北極點的年太陽輻射量只有赤道地區的一半左右。(2)影響因素:緯度、地形(海拔)、天氣狀況(氣候)、晝長、大氣透明度(大氣污染狀況)。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大氣污染少,空氣潔凈;晴天多,云層薄,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3)與拉薩相比,小明家地處鄱陽湖平原,海拔低,空氣密度大,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少,降低了白天的溫度;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強,提高了夜晚的溫度;小明家位于鄱陽湖附近,湖陸風使得湖區氣溫日較差進一步降低(或湖泊對氣溫有調節作用)。【解析】【小問1詳析】由圖可知,北半球太陽輻射總體一由赤道(0°)向北(極地90°N)逐漸減少;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柱狀圖變化小,遞減速度較慢,中緯度遞減的程度大,遞減速度較快;赤道地區由于太陽高度角大,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北極點附近由于太陽高度角小,年太陽輻射最少;由柱狀圖可知,北極點的年太陽輻射量只有赤道地區的一半左右?!拘?詳析】影響到達地面太陽輻射的因素主要有:①太陽高度角或緯度:太陽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氣的路徑就越短,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強;太陽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陽輻射散布的面積越小,太陽輻射越強。例如,中午的太陽輻射強度比早晚的強;②海拔: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強。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③天氣狀況:晴天云少,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霧陰雨天氣,太陽輻射削弱強,太陽輻射成為我國最低值區;④大氣透明度:大氣透明度高,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⑤白晝時間的長短;⑥大氣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則對太陽輻射削弱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相對較弱,使得陽光能夠更強烈地照射到地面;青藏高原地區氣候降水較少,晴朗天氣較多,日照時間長,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多;空氣潔凈,大氣污染少,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小問3詳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白天太陽輻射強,地面升溫快;夜晚大氣保溫作用弱,地面降溫也快,因此晝夜溫差大。低海拔地區如鄱陽湖,空氣密度較大,白天大氣層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少,降低了白天的溫度;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強,大氣逆輻射作用強,提高了夜晚的溫度,因此晝夜溫差?。恍∶骷椅挥谯蛾柡浇芎憻崃π再|差異的影響,尤其是白天湖風的調節作用,通常湖區氣溫日較差較小。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西蘭是大洋洲的島國,由南北二島組成,常年受西風控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地形格局受板塊邊界影響大,以山地為主,山地冰川廣布。下圖示意新西蘭的地理位置和范圍。材料二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石灰巖廣布,流水溶蝕作用強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鄉鎮“八山一水一分田”。材料三下圖為貴州省某地喀斯特地貌峰叢形成過程示意圖。(1)分析新西蘭南島西南部海岸線曲折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描述該地峰叢地貌的形成過程。(3)有人認為喀斯特地貌導致貴州省山區經濟落后,也有人認為喀斯特地貌是山區寶貴的財富,請說出你的觀點及依據?!敬鸢浮浚?)該島西南沿海位于板塊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導致沿海地形破碎;地質史上,冰川發育,海岸線地帶受冰川刨蝕作用形成峽灣;沿海風浪大,海水侵蝕加劇海岸線的曲折。降水多,地勢起伏大,流水侵蝕作用強。(2)在海洋環境時期,石灰巖大量沉積;地質史上地殼強烈抬升,形成高原山地;地表水流通過石灰巖的裂隙對巖石不斷溶蝕,裂隙變寬變深,山體被切割形成峰叢。(3)觀點一:喀斯特地貌導致貴州山區經濟落后。依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嶇,交通不便;耕地面積小、土層薄、土壤貧瘠,不利于農業生產;下滲作用強,地表水缺乏。觀點二:喀斯特地貌是山區寶貴的財富。依據:喀斯特地貌景觀獨特,旅游資源豐富,有利于發展旅游業;帶動相關行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解析】【小問1詳析】據材料可知,新西蘭南島西南沿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導致沿海地形破碎,海岸線曲折;地質史上,該地區冰川廣泛發育,海岸線地帶受冰川刨蝕作用形成眾多“U”形谷,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峽灣地貌,海岸線曲折;沿海風浪大,海水侵蝕加劇,海岸線支離破碎,導致海岸線曲折。降水多,地勢起伏大,流水侵蝕作用強?!拘?詳析】讀材料三可知,在海洋環境時期,鈣離子和二氧化碳結合形成大量的石灰巖,石灰巖大量沉積;地質史上地殼強烈抬升,形成高原山地,使石灰巖出露于地表;在抬升過程中石灰巖形成裂隙,地表水流通過石灰巖的裂隙對巖石不斷溶蝕,在地表形成石林,在地下形成溶洞、地下暗河、鐘乳石等地貌;在不斷的流水溶蝕作用下,裂隙變寬變深,山體被切割形成峰叢、洼地等。喀斯特地貌海拔逐漸降低?!拘?詳析】喀斯特地貌導致貴州山區經濟落后的觀點的依據是喀斯特地貌下滲作用強,地表水缺乏,不利于農業發展;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不利于經濟發展;耕地面積狹小,土壤貧瘠、土層淺薄,不利于農業生產。而喀斯特地貌是山區寶貴的財富的觀點的依據是喀斯特地貌景觀獨特,具有美學價值、科學價值,形成獨特的旅游資源,有利于發展旅游業;進而帶動交通、餐飲、酒店、購物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居民經濟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等。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檉柳主要分布于我國遼寧、河北等省份的河流沖積平原、海濱、潮濕鹽堿地和沙荒地,其根系發達,根株萌發力強,易形成檉柳沙堆,是改造鹽堿地的優良植物。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咸水湖,周圍多檉柳沙堆。艾比湖7000多年前湖面面積達3000平方千米,且為淡水湖。多年前,由于過度放牧、亂砍濫伐和過度取水,艾比湖濕地周邊生態環境惡化,土壤鹽堿化問題突出,如今湖泊面積已經萎縮至500平方千米。下圖為檉柳沙堆示意圖和艾比湖位置及湖區面積演變圖。(1)推測檉柳的生長習性,并說明檉柳對艾比湖自然環境的影響。(2)推測7000多年前艾比湖曾為淡水湖的原因。(3)為治理該地土壤鹽堿化,提出農業生產中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敬鸢浮浚?)生長習性:喜光、耐寒、耐旱、耐濕(漬)、耐鹽堿、耐貧瘠。影響:涵養水源,保育土壤;降低土壤鹽分,改善土壤肥力;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艾比湖生態環境穩定。(2)周圍山地植被覆蓋率高,氣候較濕潤,降水量較大;周圍山地冰川積雪量大,冰雪融水量大;艾比湖流域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河流匯入量大;湖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