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巧借邏輯推理
解答詩歌客觀題【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第2條“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促進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課程目標”第5條“發展邏輯思維。能夠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并能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闡述自己的發現;運用基本的語言規律和邏輯規則,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準確、生動、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認識;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語言文字作品,探究和發現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形成自己對語言和文學的認識。”
【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理解邏輯思維在詩歌鑒賞中的重要性2.掌握運用邏輯思維解答詩歌鑒賞客觀題的方法3.提升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學習重點難點】【學習重點】1邏輯思維在詩歌鑒賞中的應用2.詩歌鑒賞客觀題的解題方法【學習難點】邏輯思維較為抽象,學生可能難以將其具體應用到詩歌鑒賞中環節一
學情分析詩歌鑒賞客觀題題年份卷別篇名題型年級平均分得分率2025肇慶二模送渤海王子歸本國客觀題
1.3
43%2025衡水金卷聯考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其一)
客觀題
0.8428%2024肇慶一模送友人宰潯陽
客觀題0.723%環節一:溫故知新1.詩歌鑒賞客觀題得分低的原因是什么?2.回顧詩歌鑒賞客觀題的解題方法:
學生回顧常見的詩歌鑒賞客觀題解題方法,
(1)關注選項對詩句重點字詞的解釋
(2)關注選項對詩句句意的理解
(3)運用邏輯推理做客觀題環節二:典例分析(小組討論得出答案)廣州一模
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水調歌頭管鑒同子儀、韋之登舟青閣,用韋之韻
秋色浩無際,風露洗晴空。登臨江山勝處,樓倚最高峰。好是夕陽低后,四野暮云齊斂,遮盡遠山重。城郭參差里,煙樹有無中。
坐間客,才論斗,氣如虹。揮毫萬字,舉雙白眼送飛鴻〔注〕。莫問梅仙丹灶,休覓山靈蕙帳,追憶采芝翁。便草凌云賦,歸奏大明宮。[注]白眼送飛鴻:指以阮籍和嵇康為代表人物的魏晉風度。答案】15.C【解析】“宛如一幅絢麗的山水畫”錯。詞上片描述的“城郭參差里,煙樹有無中”描寫的是一種朦朧、迷離的畫面,可推知:不可能是絢麗的色彩。因此,將畫面形容為“絢麗”并不準確。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浩”“洗”二字描繪秋色的壯美,起筆不凡,足見詞人襟懷。
B.詞人登臨山巔,但見黃昏時分暮云四合,掩映群山,意境開闊渺遠。
C.暮靄下的城郭、煙樹參差錯落,若有若無,宛如一幅絢麗的山水畫。
D.下片由景及人,寫詞人和坐間朋友才華橫溢,談吐高雅,氣度不凡。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答友人論學林希逸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首聯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C.頸聯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答案】15.A【解析】A.從上文中“學轉難”知道用“逐字箋”的學習方法難以理解經典真諦。從上文“逢人個個說曾顏”中知道它也并非指努力學習圣人之道,而是諷刺當下人們對圣人之道的學習流于表面,所以不可能用贊美的詞語“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去形容世人。故選A。單擊此處添加標題2024年適應性考試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葉夢得
三日疾風吹浩蕩,綠蕪未遍平沙。約回殘影射明霞。水光遙泛坐,煙柳臥欹斜。
霜鬢不堪春點檢,留連又見芳華。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夢,何處定吾家。A.連日的春風帶來了春的消息,但畢竟時令尚早,還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B.題目明確詞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覽,詞中“殘影”“明霞”對此也有照應。C.湖中景色見于詞人的顧盼之間,水面波光粼粼,岸邊暮色中的垂柳朦朦朧朧。D.面對美景,詞人找出去年佩戴過的花飾插到頭上,掩飾鬢邊的斑斑白發。【答案】15.D【解析】D.“掩飾鬢邊的斑斑白發”錯誤。根據下片內容,作者用“霜鬢不堪春點檢”來形容自己的年華已逝,他的鬢發已經不堪春天清點、檢核,表示時光的流逝無法阻擋,“留連又見芳華”是對逝去的年華的懷念。他重新插上去年的花枝,是對逝去的美好年華的懷念,“掩飾”表現的是一種擔心年華逝去的心態。2024年肇慶三模
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畫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尋。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色是春光染,香驚日氣侵。試嘗應酒醒,封進定恩深。芳貽千里外,怡怡太府吟。【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勖,時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顧渚山,貢茶產地。②太府:此處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錢帛、物資、貿易等的官署。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點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繪兩岸山花爛漫,緊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為了入山采茶,更為了一同探尋春山勝景。C.“芳新”“幽嫩”代指樹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與質地,用詞精致。D.尾聯想象太府官員為所貢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進貢之事圓滿完成。【答案】15.B【解析】B.“更為了一同探尋春山勝景”錯誤,根據注釋和首句“采茶溪路好”推理,姚勖一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尋春山勝景。“春山客共尋”是為了尋路登山采摘新茶,下文“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寫茶樹的新芽。方法小結:1、從上下文談論對象一致推理從上下文談論對象一致進行推理是邏輯思維解題的重要方法。在“霜鬢不堪春點檢,留連又見芳華”中,通過上下文談論對象一致推理,可得出詞人對逝去年華的懷念之情,而非掩飾白發,使我們對詩歌的理解更加準在“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中,“春山客共尋”的對象都是“茶,通過邏輯推理可知姚勵一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尋春山勝景,從而得出正確答案方法小結:2、從上下文情感色彩一致推理在“逐字箋來學轉難,逢人個個說曾顏"中,通過上下文抒發情感一致推理,可得出詩人對當時學術風氣的諷刺,而非贊美,使我們對詩歌的理解更加深入。方法小結:3、從生活常識推理從生活常識進行推理也是邏輯思維解題的有效方法。如“宛如一幅絢麗的山水畫”這一選項與生活常識不符,通過邏輔分析可知詞中描繪的是“暮云”“遠山”“城郭”“煙樹”類似水墨中國畫的畫面,從而排除錯誤選項。環節三:鞏固提升惠州一模
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小溪李綱①
脈脈寒溪徹底明,臨流聊復濯吾纓②。
風微靜愛琉璃色,竹密遙聞環佩聲。
漾月下搖金瀲滟,涵虛不動鏡澄泓。
自憐逐客難淹泊,不為溪山景太清。
①李綱:兩宋之際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為相,力圖革新內政,但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罷免。②濯吾纓:取自屈原《楚辭·漁父》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脈脈”句描寫小溪清澈見底,又以“寒”形容小溪,給人冷寂之感。
B.“臨流”句用典,既側面寫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對節操的堅守。
C.頷聯運用視聽結合的描寫手法,生動形象表現了小溪的“色”和“聲”。
D.頸聯中“涵虛不動”一句以鏡做比,以溪面的平靜映襯詩人內心的寧靜。【答案】15.D【解析】D.結合尾聯的“自憐逐客難淹泊”和注釋的內容可知,詩人因被罷免,內心是不平靜的,“以溪面的平靜映襯詩人內心的寧靜”理解有誤。(二)2020年天津卷
詩歌鑒賞題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紀村事[唐]書莊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注]田:到田間送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3分)A.首聯寫綠植光影映照門,邊小路在草木中若隱若現·顯得生機勃勃。B,頷聯寫院中果子腐爛,水邊禽鳥肥美,營造出農閑時節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C.全詩視聽結合,動靜相宜,虛實相生,用語平樸,意境優美,富有意趣。D,本詩捌取若干多村景象,自然與人文融合呈現出濃郁的田園生活氣息。14.B項【解析】“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描繪了果實豐盈、稻子成熟、水禽肥關的豐收景象,沒有“營造出農閑時節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三)順德二模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東兵長句十韻(節選)杜牧狂童①何者欲專地,圣主無私豈玩兵。雄如馬武皆彈劍,少似終軍亦請纓。羽林東下雷霆怒,楚甲南來組練明。即墨龍文光照曜,常山蛇陣勢縱橫。落雕都尉萬人敵,黑槊將軍一鳥輕。凱歌應是新年唱,便逐春風浩浩聲。【注釋】①狂童,指劉稹。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把藩鎮劉從諫之侄劉稹蔑稱為“狂童”,表達圣主出師的正義。
B.“馬武”“終軍”使用“馬武彈劍”“終軍請纓”的典故表現勇武。
C.“萬”和“一”用字精妙,刻畫出作戰將領們所向披靡的勇猛形象。
D.東兵在新春贏得了勝利,“凱歌”兩句描畫出了大捷后的喜悅盛況。【答案】15.D【解析】D.根據“凱歌應是新年唱”中的“應”是“應該”意,表達了詩人對“東兵”大捷的美好期待。“描畫出了大捷后的喜悅盛況”是已然,所以錯誤。(四)2025湖北省新八校聯考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曲江對酒①杜甫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縱飲久判②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吏情更覺滄洲③遠,老大徒傷未拂衣④。[注]①這首詩寫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詩人最后留住長安時的作品。此時詩人雖任拾遺,但有名無實,不受重用。②判,甘愿的意思。③滄洲,水邊綠洲,古時常用來指隱士的居處。④拂衣,振衣而去。《新五代史·鄭遨傳》:“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敘事,詩人坐于江畔,精美的宮殿還在眼前,但似乎已失往日風采。B.落英繽紛,本是浪漫景致,但詩人無心賞玩,轉而對酒抒發滿腹牢騷。C.尾聯流露出詩人歸隱江湖的想法,這也是他“縱飲懶朝”的主要原因。D.全詩格律精工,構思巧妙,含蓄蘊藉,很好地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答案
c【解析】.“這也是他‘縱飲懶朝’的主要原因”錯誤。根據“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可知,詩人縱飲懶朝的主要原因是仕途失意、抱負難展,而非歸隱的想法。詩中提到“吏情更覺滄洲遠”,表明歸隱只是詩人因現實無奈而產生的感慨,并非其縱飲懶朝的根源。環節五:課堂小結從上下文談論對象一致推理從上下文感情色彩一致推理從生活常識推理環節六:課后作業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老將一首劉克莊昨解兵符歸故里,耳聽邊事幾番新。偶逢戲下①來猶識,欲說遼陽記不真。兒覓寶刀偏愛惜,奴吹蘆管②輒悲辛。夜寒忽作關山夢,萬一君王起舊人。[注]①戲下:指部下。戲,通“麾”。②蘆管:即蘆笳,胡人卷蘆葉而吹,謂之蘆笳。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老將歸鄉后仍不時關注邊關的新情況,他雖然已被解除兵權,卻無法真正放下。
B.“欲說”表明老將想要傾訴,只可惜年歲已老,記性變差,空余無法言說的悲傷。
C.寶刀、蘆管這些事物能勾起老將對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作協議委托合同樣本
- 2025至2031年中國有機玻璃化妝品座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數據采集與清洗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商貿職業學院《代碼安全機制與實現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城市規劃原理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人力資源經理工作成果展示》課件
- 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
- 2025智能家居安防系統安裝合同書
- 2025至2030年中國車載式LED電子顯示屏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美式沾塑鋼絲鉗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英語雅思8000詞匯表
- DB31T-語料庫建設管理導則
- 2024年新版全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 老舊小區管網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2025年遼寧中考語文復習專項訓練:文言文閱讀(含解析)
-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城區重點初中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5月期中數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物理試題和答案
- DL∕T 619-2012 水電廠自動化元件(裝置)及其系統運行維護與檢修試驗規程
- 新版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題庫
- 內蒙古建筑圖集 DBJ-T 03-76-2018 自保溫砌塊建筑構造圖集
- 企業規范化管理與標準化建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