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湖北省鄂東新領先協作體高三下學期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屆湖北省鄂東新領先協作體高三下學期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屆湖北省鄂東新領先協作體高三下學期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屆湖北省鄂東新領先協作體高三下學期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屆湖北省鄂東新領先協作體高三下學期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2月聯考試卷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別的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相聯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發展的關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決不能和任何別的民族的帝國主義反動文化相聯合,因為我們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這不但是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還有外國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資本主義國家啟蒙時代的文化,凡屬我們今天用得著的東西,都應該吸收。但是一切外國的東西,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中國共產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也是這樣,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公式的馬克思主義者,只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開玩笑,在中國革命隊伍中是沒有他們的位置的。中國文化應有自己的形式,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義的內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新文化。(摘自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材料二:隨著時代前進,民族和國家發展建設面臨的形勢在變,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在變,但文化興盛作為民族和國家強盛的支撐這一普遍規律不變,“創造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一主題不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希望大家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對于創造新時代文化的啟示,可以濃縮為“今用”和“出新”,即利用古今中外優秀文化一切有益的成分,尤其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能夠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文化。【高三語文第1頁(共8頁)】“今用”和“出新”是新文化建設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新事物不斷產生,舊事物不斷消亡,合乎歷史前進方向的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一種辯證運動的客觀規律。恩格斯在談到理論發展時就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一種新的文化思想體系的產生總是要以繼承其前人的文化思想為基礎,同時又要根據自身最新的實際狀況,對原有體系進行變革和取舍,在辯證否定中創新發展。回顧中華民族文化最近百年的發展史,的確經歷過由論爭、反思、翻身、改造到自信的曲折歷程。我們黨把握符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發展實際的文化發展規律,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貫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百花開放、百家爭鳴”“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等方針。正在此意義上,“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銪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抽象地看,“今用”以“此在”為原點,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張開兩個螺旋切面,延伸到古代和近代、歷史與現實、中國和外國、東方和西方等多個方向,進行篩查、甄選、提取后吸收文化的有益因子,以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文化。“出新”必須扎根于“今用”的豐厚土壤,從中汲取生長壯大的養分,如果割裂歷史般地憑空創造或不經甄別地胡亂嫁接,只會造就無源之水、無花之果。“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履行這一文化使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當今時代,隨著經濟持續發展,物質財富變得極其豐裕,為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在鞏固文化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國家在由富向強的發展歷程中,面對外部的紛擾和威脅,應不斷深化強化文化的內涵、底蘊、精髓與定力,走好走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增自信的文化高質量發展之道,切實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面對全人類共同邁向未來高度文明的訴求,要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做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樣板,通過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標識、中國敘事體系和中國話語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增強文化的張力和影響力,以大國氣度和大國擔當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此,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中的核心元素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摘編自馬楓、姜延博《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的核心理念、實踐指向與時代意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A.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它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B.中國革命能取得勝利,是因為中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實踐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才是適用于中國社會的普遍真理。C.馬克思認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歷史的產物,不同時代的理論思維的形式和內容是完全不同的。D.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中的核心元素指導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我國都要不斷深化強化文化的內涵,走好走實文化高質量發展之道。【高三語文第2頁(共8頁)】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對待外國文化,“全盤西化”的主張是錯誤的,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也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B.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我們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公式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革命隊伍中是沒有他們的位置的。C.新文化建設中的“今用”既包括“古為今用”,還包括“西為中用”,“今用”主張建設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D.新文化建設中的“出新”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土壤,從中汲取養分,進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二中“對原有體系進行變革和取舍,在辯證否定中創新發展”觀點的一項是(3分)A.五四運動時期,我國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和反思,經過批判式繼承,終于找到了一條符合現代化中國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B.故宮文創開發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意和文化內涵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還極大地提升了故宮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C.文藝復興運動對中世紀的文化藝術體系進行了變革,藝術家們重新發掘和弘揚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創造了許多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作品。D.面對觀眾老齡化等問題,一些京劇藝術家對京劇進行了創新發展,在保留京劇核心元素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京劇作品。4.材料一多處使用“決不能”“必須”等詞語,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5.對于“新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有什么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煤油燈鄧宗良在雷州半島,長板凳叫作兠條。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有凳條。上面放一盞點著的煤油燈,就成了寫作業的小桌子。坐在旁邊低矮的小凳子上,看上去像蹲在地上。母親看我趴在兠條上寫作業的時間長了,就說,油燈太暗了,歇歇眼睛吧。她把凳條上的煤油燈和書本拿到了小凳子上。母親挪動小凳子,坐到了兠條邊。她常說起星星和月亮的那些民間傳說。這些故事,在母親小時候,外婆跟她講過。數著星星,不一會兒我就睡著了。身邊的母親,浸潤著朦朧的月光,給外公的對襟衫做布扣子。比長豆角細一點的卷布條,在她的手里被團成花生粒大小的布扣子。布扣子一粒一粒間隔著縫在開襟衫上,開襟衫的另一邊,縫上同樣用卷布條做的半圓形扣眼。母親左手捏緊下針的地方,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滑溜溜的縫衣針,在衣布上面扎一下,用力一摁,再從下面捏住針頭連著線頭拉出來,拉到頭,針腳就結實了。母親不用點燈,活兒都在那幾根手指頭上。母親手里的線越來越短,揚起的胳膊越來越低。綿密而輕盈的動作,搖曳著如水的月色。縫完最后幾針,她輕輕咬斷線頭,眼皮也不抬,說,回屋里睡吧。我不吭聲,她也知道我醒了。她【離三語文第3頁(共8劃了根火柴,點著了煤油燈。橘色的光亮滲到月光里,浮起一圈光暈。躺到床上,捻滅了煤油燈。母親回到院子里,不一會兒就傳來了越來越低的洗衣聲。小煤油燈的燈座是個玻璃油壺,像個小葫蘆。厚厚的瓶蓋設計得簡潔而精巧,中間有根白棉繩燈芯。一根帶齒的鐵線穿了進來,留在外邊的一頭彎成小圓圈,捻動它便可調節火苗的大小。瓶蓋外緣涂成金色的一圈薄鐵片,剪出了花,正好卡住下端收小了的燈罩。油壺和燈罩是粗玻璃做的,里面有些小小的氣泡,泛著一點點藍。大煤油燈,是班主任家訪后,父親才買的。它的油瓶燈座大了,高了。變大的燈罩,頂端收緊后,拉出長長的圓管,像細小的煙囪。它防風了,明亮了,也費油了。那時我讀初一。班主任家訪,事先沒打招呼。父母開始忙活起來。母親把小煤油的燈芯挑高,撥松,好讓火苗燃得旺些,家里亮些。燈罩頂冒出了些黑煙。城里來的班主任,已習慣了煤油燃燒的嗆鼻味。班主任是位中年女教師,在她的眼里,每個學生都有優點。父母聽不懂班主任說的普通話,也沒聽懂她學著說的夾生雷州話,卻看得懂她的眼神。煤油燈橙紅色的光亮里,班主任和父母,他們每個人的雙眸,都澄澈而溫暖。班主任看了一眼小煤油燈,表情慢慢嚴肅起來。她站起身,蹲下來打量著我的眼睛,問:“晚上寫作業,看得清楚嗎?”父母看班主任蹲下來,有些局促不安,也跟著蹲了下來。他們不知道,蹲下來跟學生說話,是班主任的習慣。班主任說:“給孩子換盞亮一點的燈吧。”父母連忙點頭。第二天,父親想裝電燈,沒辦成。家里就有了這盞大煤油燈。高中畢業后,我到漁業碼頭的吹填工地打工。公社教辦主任讓人叫我趕緊回鎮小學當代課教師(沒有事業單位編制而被聘任在公辦學校上課的老師)。校長也帶了話,要我順路到市新華書店買些課本。學校教導主任開的清單,字跡筆畫舒展,后來才知道這是趙體字。帶話的人年紀比我父親大,張口就叫我老師,我愣了半天,不敢答應。有人說過,人是在一個瞬間長大的。各個年級欠缺的課本,加起來真不少,自行車后座的兩邊掛滿了,上面又捆了高高的一摞。下坡慣性大,捏車閘不管用,我便用腰背使勁頂著。上坡時,我彎著腰,身子壓在車把上,生怕前輪翹起來。我的小腿肚子一次次地抽筋。自行車還是摔倒了,我躺在公路上,看著課本沒摔壞,松了一口氣。初秋的風,從路邊的甘蔗林吹來,沒在身上停歇一下,又吹到了路那邊的甘蔗林。我跟另一位年輕老師一起,用了之前的班主任留下的那間宿舍。停電時,在她點過的煤油燈下,學著批改作業。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都是給學生做示范。我拿筆的手沉重了起來,每個字寫得都很難看。不久,我當上了班主任。班里一些學生自愿來校上晚自習,擔心停電,都帶著小煤油燈來。晚自習后,我跟他們一起走到校門前小運河的涵洞橋,才停下腳步。他們怕燈火被寒風吹滅,把煤油燈抱在胸前。湈油燈的火苗晃動著,漸漸遠去,像幾顆星星,消失在小鎮的小巷里。高考恢復,小學里很多老師都參加了。離春季開學很近了,教辦主任才急匆匆地給我送來了紅色的錄取通知書。他抑制不住驚喜,開心地說這說那,沒了平時的條理和穩重。之后,他嘆【高三語文第4頁(共8了一聲,說,本來要讓你轉正的,你又要上大學了……我點了點頭,說,應該把名額給留在這里的代課老師。說著,眼眶里一下子潮乎乎的。離家前那個夜晚真短,母親還有很多很多的話沒說完,院子里的雞窩就傳來雞翅膀撲棱的聲響。公雞快要打鳴了。母親說,孩子,睡吧,明天還要出遠門,出那么遠的門。母親背過身子,緩緩地捻滅了煤油燈,星光灑在蒲草屋頂上。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A.小時候家里經濟狀況不好,晚上“我”把長板凳當桌子來寫作業,照明也只有昏暗的煤油燈,當年生活的艱難讓“我”難以承受,感到痛苦。B.“煤油燈”串起了文章的內容。班主任來“我”家家訪,要求將小煤油燈換成亮一些的燈;“我”當班主任時,一些學生帶著小煤油燈來上晚自習。C.“我”剛當老師時,一位年紀比“我”父親還大的人張口就叫“我”老師,“我”不敢答應,原因是“我”覺得教師的稱謂很神圣,自己配不上。D.“我”考取大學時,給“我”送通知書的教辦主任講話時失去了往日的條理和穩重,這是他在“我”面前顯露出一些自卑的表現。7.關于文中第二至四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寫作業時,母親陪著“我”,時間長了,母親讓“我”歇歇眼睛,給“我”講故事。B.母親在朦朧的月光下給外公的衣服做布扣子,縫制扣眼,一連串的動作十分熟練。C.“搖曳著如水的月色”寫母親縫制衣服的情景,“浮起一圈光暈”寫月光下的煤油燈的光。D.這幾段文字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直接描寫來塑造母親的形象,蘊含著“我”的感情。8.文中說“人是在一個瞬間長大的”,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9.文章以“煤油燈”為題,抒寫的卻是美好的人性。作者抒寫的美好的人性包含哪些內容?請簡要分析。(6二、古代詩文閱讀(37(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①志?’一人衡行②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刪改)材料二: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高三語文第58死,不茍①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①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①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②愁。(選自歐陽修《縱囚論》,有刪改)[注]①厥:用法同“其”。②一人:這里指商紂王。衡行:橫行。③茍:只圖眼前。④大辟:最重的刑罰。⑤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他們都是儒家崇拜的古代圣王。⑥干:求,求取。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其囚及A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曰之所易也因此豈曰近于人情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大事小者”與“猶子事父也”(《蘇武傳》)兩句中的“事”詞義相同。B.“夫撫劍疾視”與“疾痛慘怛”(《屈原列傳》)兩句中的“疾”詞義相同。C.“彼惡敢當我哉”與“惡施不慈”(《兼愛》)兩句中的“惡”詞義相同。D.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其在位期間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齊宣王聽了孟子對有關與鄰國交往的問題的回答,說孟子的話語真高明,還說他自己有喜愛勇武的毛病。B.孟子引用《尚書》中的語句,是為了勸齊宣王不要喜愛像匹夫的那種小勇,而要喜愛像武王那樣的勇。C.歐陽修認為信義可在君子中施行,而刑罰則是對小人施行的,罪大惡極而被判處死刑的人是很敗壞的小人。D.歐陽修認為對釋放了而后又回來的囚犯必須赦免一次死罪,以示獎賞,否則殺人犯都不會改過自新。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4分)(2)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4分)14.唐太宗釋放死刑犯的舉動算得上是“武王之勇”嗎?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5分)【高三語文第6頁(共8(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5~16題。梅花引王特起[注]山之麓,河之曲,一灣秀色盤虛谷。水溶溶,雨濛濛。有人行李,蕭蕭落葉中。人家籬落炊煙濕,天外云峰迷淡碧。野云昏,失前村。溪橋路滑,平沙沒舊痕。丹楓下,瀟湘夜,橫披省見王維畫。畫無聲,慘經營。何如幻我,清寒此道行。馬頭風急催行色,疑是山靈嫌俗客。釣魚磯,綠蓑衣。有人坐弄,滄浪猶未歸。[注]王特起(生卒年不詳),字正之,嵉縣(今山西原平)人。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進士,調真定府錄事參軍,有惠政。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A.上闋開頭三句從大處落筆,通過對山、河、空谷等景色的描繪,展現出寧靜而幽深的意境。B.“野云昏……平沙沒舊痕”四句按照由近到遠的順序來寫景,雖無“雨”字,但處處見雨。C.下闋前三句寫詞人在紅楓樹下、瀟湘夜雨中仿佛忽然看見了王維所作的這樣一幅橫披畫卷。D.“馬頭風急催行色,疑是山靈嫌俗客”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從側面表現了山川的清雅。16.這首詞體現了“寫景如畫,畫中有畫,畫外有意”的意境,請從這首詞中選擇兩處分別簡要分析。(6(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1)小明到農村外婆家做客,聽到狗叫聲和雞鳴聲,不由想起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兩句。(2)李賀《李憑箜篌引》中,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的一句是“和地點的一句是“”。(3)“春江”蜿蜒多姿,動人心弦,是詩人鐘愛的意象,頻繁出現在古詩詞(文)中,如“”兩句就含有“春江”一詞。▲”,交代演奏者姓名▲▲,▲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A,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新中國從B起步,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發展的奇跡,也(甲)。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群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