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命題人:胡小玲審題人:王娜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1.鄭學檬指出,宋《天圣令》與唐《田令》相比,沒有還授田的規定,更無永業、口分之別;并且要求“諸官人、百姓,并不得將田宅舍施及賣易與寺觀。違者,錢物及田宅并沒官”。這一規定A.加強了國家對土地產權的控制力度

B.制約了商品經濟的不斷提高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發展

D.推動了小農經濟健康發展2.下列四幅歷史示意圖反映的歷史時期,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3.“科學革命是人認識客觀世界的飛躍,技術革命是人改造客觀世界技術的飛躍。而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又會引起全社會整個物質資料生產體系的變革,即產業革命。”下列各選項中,符合這一規律的是A.牛頓力學體系——蒸汽機——工業革命B.電磁感應理論——發電機——第二次工業革命C.內燃軌——汽車、飛機——第二次工業革命D.相對論——電子計算機——第三次工業革命4.夏東元在《洋務運動發展論》中指出:“洋務運動以適應時代潮流的變革開始,以應該變革而不去采取變革措施因而違反時代潮流而結束。”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A.主觀目的與客觀效果相背離 B.科技變革與政治變革相脫離C.中體西用與近代工業相沖突 D.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相矛盾5.1955年我國高校招生9萬,1956年招生18.5萬,1958年招生26.6萬,1960年招生32.3萬。1960年代初,又開始精簡教工和學生。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A.大躍進運動影響 B.反右派運動影響C.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大躍進運動和八字方針的提出8.19世紀末,中國部分地區“凡物之極貴重者,皆謂之洋。高樓日洋樓,彩轎日洋轎。掛燈名洋燈,火鍋名洋鍋。……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炳燭里談》)這一記載主要說明了A.當時西方國家對華以商品輸出為主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遭受沉重打擊C.中國開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部分中國人的消費觀念發生變化9.20世紀30年代梅納德·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引發了經濟學說史上的革命。20世紀70年代后,西方出現了新的經濟學流派,有人認為該流派就是“對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下列屬于該流派思想主張的是A.完全肯定國家干預下的市場改革B.通過高福利來消除貧富差距C.加強自由經濟成分,減少國有企業的比重D.反對經濟全球化10.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頒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為全民財產,禁止土地買賣、出租等。糧食稅頒布后的1922年,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頒布了《土地勞動使用法》,允許出租土地和使用雇傭勞動。該政策的出臺和實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徹底廢除B.農村個體經濟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認C.農業改革進一步發展D.商品經濟的主導地位得到鞏固11.西班牙的物價在16世紀中葉開始上漲,17世紀初上漲四倍。英法的物價上漲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紀中葉達到頂點。中國物價的上漲,比英法又慢一百年。與此直接相關的是A.工業革命在世界的擴展B.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C.白銀在世界市場的流動D.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12.1944年簽訂的《布雷頓森林協議》規定: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由此獲得了“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據此,對下圖的推論正確的是A.70年代之前,各國貨幣可與黃金直接兌換,美元居強勢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黃金價格上揚C.70年代末,美元與黃金比價急劇上升,美國經濟總量不再居各國之首D.90年代,歐元發行與流通導致美元與黃金比價持續回落,美元居弱勢地位13.1963年,德法兩國簽訂《愛麗舍協議》,協議的內容之一是兩國共同為中學生編寫具有一致內容的歷史教科書。這一做法的主要意圖是A.促進法德和解

B.徹底消除兩國在歷史認識上的差異C.通過合作在北約內部對抗美國 D.提升歐盟的合作水平

15.我國古代官僚機構中,最早具有監察百官職能的官吏應是A.節度使 B.刺史 C.提刑按察使司 D.御史大夫16.在雅典城邦,公民個人雖然可以在民眾大會上提出修改或廢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議案,但若這種提議得不到通過的話,則將被起訴為不法行為,提議人要受到罰金處分,甚至有生命之虞。這表明A.公民大會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視法律的穩定和權威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嚴肅縝密 D.雅典公民的言論自由受到嚴格限制17.20世紀40年代,清華大學教授、愛國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經說道:“勝利來的時候,我們喘一口氣,情不自禁地在心頭描畫著三五年后可能實現的一個小康時代……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了,接著是一陣陣悶雷響著。這個變化太快了,幻滅得太快了。”材料所說的“小康時代”是指A.和平、民主時代 B.抗日戰爭勝利的時代C.社會主義時代 D.工業化到來的時代18.著名歷史學家瑟諾博斯曾寫道:“憲法曾賦予共和國總統以任命閣員之權,但沒有決定在任何限度以內他可以真正使用這種權力。……憲法中,雖規定有內閣,但內閣如何運用,內閣總理地位如何,則都靠習慣的發展。……幾個政黨聯合輪流執政使這樣一個七拼八湊的憲法不符合任何政黨的理想。”下列不符合作者對該憲法評論的是A.憲法的產生適應了社會需求,實現了各利益集團的權力平衡B.內容不全面造成的缺陷為當政者提供了很大解釋空間C.內閣對國家元首負責D.議會有一定制約總統的權力19.一戰使俄國經濟瀕予崩潰,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社會各種矛盾空前激化。隨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發動革命建立新的政權——工兵代表蘇維埃。這里所說的革命事件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

B.《四月提綱》公開發表C.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D.七月事件20.當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發生時,有人說蘇聯因害怕美國這只“紙老虎”而退讓了。該觀點最可能是站在A.美國的立場B.蘇聯的立場 C.古巴的立場D.中國的立場21.康熙年間,我國開始系統地大規模地開展全國性的地圖三角測量,繪制《皇輿全覽圖》時,吸取了歐洲制圖理論中考慮大地是球面的優點,實測并采用經緯圖法比例,而且還采用了地圖投影方法。由此可知A.西學東漸影響中國傳統科技 B.新航路開辟沖擊了傳統科技C.康熙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D.康熙年間尚未實行閉關鎖國22.英國學者韋爾斯認為:“他們反對教皇不是因為他是世界的宗教領袖,而他卻是一個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見宗教改革的本質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爭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爭23.某理論是20世紀以來中國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根源,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思想武器。下列表述符合該理論的是A.新三民主義——明確提出反帝,實行“耕者有其田”B.《新民主主義論》——描繪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藍圖及前景C.解釋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D.適應了當代世界和中國變化的新形勢,是進入21世紀后中共的重要指導思想24.史蒂芬·霍金說:“自然科學的誕生要歸功于伽利略,他這方面的功勞大概無人能及。”霍金高度評價伽利略,主要是因為伽利略的理論A.揭示自由落體定律,改變了有關運動的觀念B.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C.用數學方法和邏輯體系統一宇宙的運動D.深刻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25.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指出:“在某一醫學上,生物學或其他自然科學學說上,貼上什么‘封建“資本主義一社會主義一無產階級一資產階級’之類的階級簽……就是錯誤的……”據此可知,陸定一強調的本質問題是A.科學界應貫徹“雙百”方針 B.自然科學應自由發展C.思想界不存在“階級斗爭” D.社會主義的本質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26.(14分)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荀子認為“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雖桀紂亦不能去民之好義,然而能使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摘自馮兵《荀子的義利觀辨析》材料二朱熹認為“專以利為心,則有害。惟仁義,不求利而未嘗不利也。仁義根于人心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義與利,此勝則彼退,彼勝則此退,人只有一個公私,天下只有一個邪正。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循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己隨之。”——摘自袁冬梅《從宋人的財富觀論宋朝的民貧問題》材料三擁有一個強大而權力有限的政府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國家過于軟弱,無法保證契約的實施與產權的安全,交換與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水平將非常有限。但是隨著國家權力的增強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強大的政府雖然能夠保護產權,但是也會因為國家權力的強大對契約與產權造成威脅。所以,自由市場制度的發展必須伴隨制約政府行為的制度的建立。絕對主義國家只能從道德上尊重和保障產權,但在制度上卻無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產權。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之后建立的議會主權和普通法院司法獨立都限制了王權對私人財產的隨意侵犯,確保國家制度內部存在制約與平衡,使國家在積極有效地發揮它應起的作用的同時,無法濫用權力。通過三權分立憲政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近代英國形成了一個權力強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并為1765年工業革命提供了產權保護這一關鍵性基礎。可以說。近代英國是伴隨著對私人財產權利保護而崛起的。——摘自魏建國《憲政體制形成與近代英國崛起》(1)依據材料一、二比較荀子與朱熹義利觀的異同點。(6分)(2)依據材料三概括英國國家與產權之間關系的演變,并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演變的原因。(6分)(3)根據上述信息談談你對利權觀的認識。(2分)27.(11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洛克主張的“三權分立”,其理想方案是英國的議會君主制。他主張立法權能夠制約國王和政府的行政權,甚至主張在國王和政府的行政權侵害人民財產時,有權推翻政府。18世紀法國的思想家孟德斯鳩進一步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并闡述了三個權力互相牽制的重要性。他論證,為了防止出現暴君政體,立法、行政、司法三個權力應該分別屬于三個不同的機構。立法權應該委托給人民代表機關,行政權應該交給國王為首的政府機關,司法權應該由陪審法庭掌握。孟德斯鳩認為,三個權力的分立,必然具有互相妨礙的作用,但是在搞得好的情況下,畢竟能夠協調運轉。孟德斯鳩這一套“三權分立”的學說,對于國王的權力確實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據劉書林《試論美國“三權分立”模式的本質及局限》整理材料二孫中山在考察西方政治體制后說,西方所說的三權,中國古已有之,中國講是君權。但是中國的君權不僅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權,還包括考試和監察權,而后兩項是西方制度中所沒有的。所以孫中山說,中華民國憲法要創造一種新主義,叫作“五權分立”,這不但是各國制度所沒有,便是學說上也不多見,可謂“破天荒的改體”。孫中山進一步解釋道,這“五權”屬于政府的權力,叫治權,而民權中人民所擁有的權力,包括選舉、罷免、創制及復決之權四項,為政權。政府只能行使“治權”,而由人民來行使“政權”,并且要用人民手中的“四權”來控制國家機器的“五權”。——史曉捷《孫中山治國思想與中國文化的傳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權分立主張的歷史意義。(6分)根據材料一、二,分析孫中山權力分立思想形成的特點。(3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孫中山說“西方所說的三權,中國古已有之”是否妥當,并說明理由。(2分)28.(13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國歷史上曾錯失過三次機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紀明朝中葉。鄭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時中國有著比歐洲更強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國沒有把它轉化為現實力量,喪失了一次重大機遇。第二次戰略機遇出現在19世紀末期。當時的中國已意識到,東方已經遠遠落后于歐洲,必須向西方學習。但在這次機遇面前,錯失。第三次機遇發生在二戰后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時代。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中國卻把大量的精力浪費在內亂上,搞自我封閉,錯失了這一重要機遇。——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劉德喜材料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社會轉型是一個整體性的社會發展過程,依次經歷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層次并最終形成了三個層次的轉型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廣,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無前例,這也增加了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的難度。——人民網(1)根據材料一回答,中國錯失機遇的三個時期中,分別用史實說明分別有哪些國家抓住了機遇。(8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社會轉型依次經歷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層次”各有什么表現?(5分)29.(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歷史表格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表一1913——1985年英美進口關稅率(%)對比表191319261931195219651985英國04171761.7美國33205396.73.5表二1913—1973年西方各國政府總支出占GDP的百分比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國8.9%23.2%38.8%英國13.3%28.8%41.5%美國8.0%19.8%31.1%閱讀以上兩個表格,至少提取三項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原因或影響予以說明。南昌二中2013—2014學年度下學期第三次考試高二歷史試卷參考答案1---5CABBD6---10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