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試卷_第1頁
高一語文試卷_第2頁
高一語文試卷_第3頁
高一語文試卷_第4頁
高一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漢市常青聯合體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一語文試卷命題學校:江夏實驗高級中學命題教師:周英審題教師:李詠婷考試時間:2025年1月15日試卷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我們要理解中國傳統的山水眼光,進而用這種眼光觀看我們周圍的真山真水。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國畫家畫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腳下住一段時間,在山腰又住一段時間,山前山后來回跑,又無數次登上山嶺遠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畫時,和盤托出。一畫之中,山腳與山體俱見,山前和山后齊觀,巔頂與群巒并立,這就是所謂的“高遠、深遠、平遠”。不為透視所拘,不受視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煙云山壑騰挪反轉。古人把這種方法稱為飽游而飫看,游目而騁懷。山水眼光是一種不唯一時一側的觀看,更是將觀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綜觀的感性方式。山止川行,風禾盡起。中國人的內心始終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戀。何謂“山”?山者,宣也。宣氣散,萬物生。山代表著大地之氣的宣散,代表著宇宙生機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現為一種升勢。何謂“水”?水者,準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相對山,水主德,呈現為平勢、和勢。正是這種山水之勢在開散與聚合之中,在提按與起落之中,起承轉合,趨背相異,從而演練與展現出萬物的不同情態、不同氣韻。山水非一物,山水是萬物,它本質上是一個世界觀,是一種關于世界的綜合性的“諦視”。所謂“諦視”,就是超越一個人瞬間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經驗之總體而構成的完整世界圖景。這種圖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諦視”者將其一生的歷練與胸懷置入山水云靄的聚散之中,將現實的起落、冷暖、抑揚、明暗納入內心的觀照之中,形成“心與物游”的存在。多年前,我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欣賞北宋郭熙的《早春圖》。我在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層層的煙云包裹著,寧靜而悠遠,峻拔而生機勃勃。這是早春即將來臨之時的山中景象——冬去春來,大地蘇醒,山間浮動著淡淡的霧氣,傳出春天的消息。看著這幅畫,如行游在山下山上、山前山后的風景之中。我們可以在這些景色中與天地相往來,這就是中國繪畫,這就是中國山水。在我們眼前打開的不是一個鏡

頭,而是使我們的身體在這里穿梭往還,使我們的心在這里吐納元氣。這就是與西方繪畫和攝影作品全然不同的中國繪畫。在這些生動蒼潤的描畫之中,我們還感受到了筆和墨的美,這種美最能體現山水的形神。正是這種“戲墨”的方法最自由也最有效地把我們帶入對“象”的體察之中。“象”既不是自然對象,亦非純然意識里的心象,而是在自然對象與純然意識之間的遼闊無際的間性世界。我們在這種“象”的體察中,走進了中國繪畫的世界,走進了詩意棲居的世界。中國繪畫讓我們獲得體象的詩意、生命的詩意。在宋代,還有一類文人畫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大詩人蘇軾。蘇軾第一個提出了“文人畫”術語,以應對畫院的專業畫家。他寫道:“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他在繪畫的題寫中多次題道:“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作為詩人,蘇軾對繪畫強調天機,強調詩心獨創,但他并不貶低“藝”的重要性,極重視有道有藝,道藝結合。他寫道:“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不形于手。”宋代著名文學家、畫家黃庭堅詩言:“一丘一壑可曳尾。”“曳尾”指《莊子·秋水》中的那只烏龜在泥沼中自樂。一丘一壑,則是寄情山水。人在山水中自足自樂,表現出傳統文人尤其是隱居文人的純粹與高尚。一丘一壑雖有限,卻以某種堅固的深度喚起恒遠的積極思想,賦予人以自足自樂的充盈,以及“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無名之志。這直接構成了山水世界的無邊容量與意涵。宋韻的根蒂究竟在哪里?南宋詩評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言有盡,意無窮,或者說用有限的言抒發無窮之意,就是宋代詩畫要達到的境界。這正是宋代文人與評論家所悉心追求的蘊涵。(摘編自許江《沿著宋畫,走入中國山水精神的深處》)材料二:山水畫的真正獨立,似乎應在中唐前后。隨著社會生活的重要變化和宗教意識的

逐漸衰淡,人世景物從神的籠罩下慢慢解放出來,日漸獲有了自己的現實性格。正如

人物、牛馬從宗教藝術中分化出來而有了專門畫家一樣,山水、樹石、花鳥也成為獨

立的審美對象而被抒寫贊頌。審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體人事轉到自然山水,當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歷

史行徑、社會變異的間接而曲折的反映。與中唐到北宋進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會變異

相適應,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狀況和審美趣味也在變異。自然對象特別是山水風景,作

為這批人數眾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觀賞的環境,處在與他們現實

生活親切依存的社會關系之中。而他們生活的時代既不再是在門閥士族壓迫下要求奮

發進取的初盛唐時代,也不同于六朝貴族的掠奪開發時期。他們的現實生活反映了一

種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從而將整個封建農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

情、思緒和觀念。不同于少數門閥貴族,經由考試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

由農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鄉村而城市。這樣,丘山濱塞、野店村居倒成了他們的

榮華富貴的一種心理需要的補充和替換,一種情感上的回憶和追求,這種社會階層的

特征也相當清晰地折射在中國山水畫上。人與自然那種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成

為它的基本音調。與現實生活相適應的哲學思潮,則可說是形成這種審美趣味的主觀

因素。禪宗從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義與中國傳統的老莊哲學對自然的態度有

相近之處,它們都要求自身與自然合為一體,希望從自然中吮吸靈感或了悟,來擺脫人事的羈縻,獲取心靈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轉瞬即逝的人世奢華,順應自然勝過人工造作,丘園泉石長久于院落笙歌……它們構成了中國山水畫發展成熟的思想條件。(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畫家往往借助山水的眼光,采用“游目騁懷”的方式,從整體出發,綜觀天地,將觀看化入胸壑。B.山水之勢在開散與聚合之中,起承轉合,因其難以相融,故而能演練與展現出萬物的不同情態、不同氣韻。C.山主生,呈現為升勢;水主德,呈現為平勢。宋代畫家用“戲墨”的方法最自由髙效地體現山水的形神。D.審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體人事轉到自然山水,符合當時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也受到當時哲學思潮的影響。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們可以在中國繪畫中與天地相往來,自由地遨游在繪畫的世界里,而西方繪畫與之相比則存在差異。B.我們能走進中國繪畫構筑的詩意棲居的世界,體察萬物,得益于中國畫中的“戲墨”筆法。C.獨立于中唐前后的中國山水畫,包含著人與自然的娛悅親切以及牧歌式的寧靜,受到多種思想的影響。D.蘇軾提出“文人畫”術語以應對畫院的專業畫家,“有道而不藝”等句更是表現了他對道藝結合的重視。3.根據選項內容,下列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記錄了北宋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B.“南宋四大家”之一劉松年繪的《四景山水圖》,分春、夏、秋、冬四時景象,全卷書風精巧,彩繪清潤。C.《枯木怪石圖》中枯木怪石無定形,利于放筆造形,以發泄胸中盤郁,以求英風勁氣逼人。D.北宋范寬創作的《溪山行旅圖》前景溪水奔流,山徑上一隊運載貨物的商旅緣溪行進,為幽靜的山林增添了生氣。4.古人提及畫卷的時候,通常會說“觀”。“觀”是一種“諦視”,是指凝視、審視,不是寫生意義上的透視,而是包含了內心體悟的凝視和洞察。自古詩畫同5.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將舉行主題為“宋韻今輝,山水精神”的藝術特展,如果聘請你作為這次藝術特展的解說員,請你結合材料一列出解說要點。(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燕食記(節選)葛亮只兩個學徒,除了謝醒,便是五舉[注]了。可是榮師傅教訓五舉用的法子,多少讓他們看不透。者實凈而面味濃重。酥脆。入行多年的師傅,哪怕工多手熟,這一折一疊,稍懈怠走神,便無法盡美。人的輕浮氣。總而言之,要的是他一個“慢”。得宜,體態彎曲,芋絲生動得全須全尾,栩栩如生。站到青筋暴出。人瘦得銷骨脫形,便是每日焗汗出油,生生將人熬干了。都不抬,說,他不做可以。你頂上?的蓮容,讓“同欽”站了幾十年。五舉跟他進了那個小房間,心里莫名還是起了波瀾。擺著一個龕、里面供著關老爺。榮師傅戴上圍裙,用搟面杖點一點案板,說,醒仔、和面。粉逐步拌入,搓成面團。先醒上,發酵。五舉,“甜肉”還是“咸肉”。謝醒說,師父,他知道什么甜咸。來個“八仙賞月”吧。榮師傅便說,好。便又加上糖冬瓜、杏仁和腩肉。空氣中,彌漫著半熟的面粉味道和餡料的焦香味。矩。澄黃如金;榮師傅夾一只放在五舉手心里,說,嘗嘗。

五舉小心翼翼地咬一口,五味馨香,在他齒頰漫溢開來。

榮師傅問他,好吃嗎?五舉使勁點一點頭,露出了孩子的天真相。榮師傅笑了。

意。這時候,榮師傅忽然收斂了笑容,對五舉說,照樣給我打一爐。

黃誘人。他將忐忑咽下去。榮師傅看一眼,仍夾起一塊,放在他手心里,叫他嘗嘗。

然而這塊月餅,他咬不動,像石頭一樣硬。都做了什么。五舉捧著月餅,茫然看他。覺得月餅的溫度,在手心里一點點涼下去。料只能讓你備一次,由不得你后悔,修修補補再來過。一次錯,成爐廢。榮師傅冷冷地看他一眼,說,這一爐,你都給我吃下去,一塊不許剩。五舉接近成年的時候,榮師傅教了他打蓮蓉。(有刪改)[注]五舉時年十四歲。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鲞”制作一段文字有相似之處。味的“皮薄餡靚”等粵語用詞。語背后,是五舉學藝的艱難歷程。如石頭,整爐皆廢,情節又現波瀾。8.榮師傅對五舉的“教訓”包含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4分)效果。(6分)一、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吳王夫差敗越于夫椒,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會稽,使大夫種①因吳太宰嚭②以行成。吳王將許之。伍員③曰:“不可。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節選自《左傳·吳許越成》)材料二:“闔廬惟能用其民以敗我于柏舉今聞其嗣又甚焉將若之何?”子西④曰:“二三子恤不相睦,無患吳矣。今聞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安能敗我?”(節選自《左傳·子西論夫差》)材料三:“夫“““”“子以此死。子胥曰:“國與我,我顧不敢當。然若之何聽讒臣殺長者!”(節選自《說苑·正諫》)伍子胥。④子西:楚國令尹。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闔廬A惟能B用其民C以敗我D于柏舉E今聞F其嗣G又甚焉H將若之何?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詞,與成語“唯命是從”的“是”用法相同。C.屬,通“囑”,托付,與《赤壁賦》“舉酒屬客”的“屬”意思相同。D.長者,年紀大的人,與“為長者折枝”的“長者”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長仇敵,給越國二十年以聚集財富、教育和訓練人民,吳國必敗。擔心吳國,因為夫差的一系列錯誤做法已使其先處于失敗之地。己向吳王美言,伍子胥看破勾踐用意,主張先攻越國,吳王不聽。讓他自殺,伍子胥感嘆自己輔佐兩代吳王有功,卻因讒言被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2)今王悉國中武力以伐齊,而子胥諫不用,因輟,佯病不行,王不可不備。14.從三則材料來看,吳王夫差犯了哪些錯誤而最終走向失敗?請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送門人歐陽秀才①游江西梅堯臣客心如萌芽,忽與春風動。又隨落花飛,去作西江夢。我家無梧桐,安可久留鳳。鳳巢在桂林②,烏哺不得共。無忘桂枝③榮,舉酒一相送。之處。③桂枝:《晉書·邵詵傳》“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稱科舉及第為“折桂”。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C.詩人寫自家沒有供鳳凰棲息的梧桐樹,既是自謙之辭,也含有對門人的寄語。16.本詩是詩人為門人歐陽秀才所寫。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作者在本詩中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缺部分。(1)古人求學重視老師的引導,如《師說》中韓愈認為老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同時也重視個人的努力,如《勸學》中荀子認為君子通過不斷學習領悟,才能夠“________________”。(2)《明湖居聽書》寫小玉說書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忽聽霍然側面表現琵琶女技藝高超,音樂境界讓人回味無窮。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環境相對穩定,手工業、商業快速發展,隨著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