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綜合性實踐環節》_第1頁
鄭州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綜合性實踐環節》_第2頁
鄭州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綜合性實踐環節》_第3頁
鄭州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綜合性實踐環節》_第4頁
鄭州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綜合性實踐環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作業要求驗指導》或相關教材(例如,混凝土原理),也可自擬。二.作業內容實驗一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試驗1、通過用動畫演示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兩點對稱加載實驗的全過程形(Fc=16.7N/mm2,fk=1.78N/mm2,fx=16.7N/mm2,ft=1.27N/mm2)度為20mm(計算按規定取20+5=25mm)。(3)梁的中間配置直徑為6mm,間距為80的箍筋,保證不發生斜截面8、位移計(百分表)及磁性表座本次試驗我分配的梁的跨度I為3300mm,構造要求的截面尺寸為220*110但是為了計算需要該梁的截面高度h為取400mm,截面寬度b取150mm。外力加載處位于總長的13即1100處。(受力簡圖)(設計截面圖)1、在進行少筋破壞計算時配筋面積采用0.125%A、計算毫米,采用兩根直徑為18的三級鋼筋,實際As為509平方毫米,經檢驗3、在進行超筋破壞計算時配筋面積采用2.00%A、計算As為1200平方毫米,采用兩根直徑為28的三級鋼筋,實際As為1232平方毫米,經檢中6@801、荷載0kg—0.3kn屬于彈性階段,當荷載達到0.3kn后進入塑形階2、荷載0.3kg—6.0kn屬于塑形階段,當荷載達到6.0kn后混凝土3、荷載達到9.7kn時鋼筋達到屈服強度,該梁破壞。中6@801、荷載0kg—0.4kn屬于彈性階段,當荷載達到0.4kn后進入塑形階2、荷載0.4kg—6.9kn屬于塑性階段,當荷載達到6.9kn后混凝土3、荷載達到52.9kn時鋼筋達到受拉屈服強度但混凝土還未定達到4、荷載達到55.2kn時混凝土達到抗壓峰值該梁破壞。中6@80中6@802業28超筋破壞-配筋截面模擬實驗加載數據:1、荷載0kg—4.2kn屬于彈性階段,當荷載達到4.2kn后進入塑形階2、荷載4.2kg—11.4kn屬于塑形階段,當荷載達到11.4kn后混凝土開始開裂。3、荷載達到80.2kn時混凝土達到受壓屈服強度但鋼筋未達到抗拉屈服強度。4、荷載達到94.6kn時鋼筋達到抗拉屈服強度該梁破壞。4.1少筋破壞:(1)計算的極限彎矩、破壞彎矩與模擬實驗的數值對比,分析原因。模擬實驗破壞荷載與計算破壞荷載比較:本次實驗數據對比,誤差存在,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有三點:1實驗時沒有考慮梁的自重,而計算理論值時會把自重考慮進去。2.計算的階段值都是現象發生前一刻的荷載,但是實驗給出的卻是現象發生后一刻的荷載。3.破壞荷載與屈服荷載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準確的計算破壞荷載。4.整個計算過程都假設中和軸在受彎截面的中間。(2)繪出試驗梁p-f變形曲線。(計算撓度)極限狀態下的撓度取1與實驗結果7.37相差50%以內計算結果符合誤差要求,但不符合安全構造要求。同上方法可以計算出不同荷載作用下的撓度編號123456789荷載撓度(3)繪制裂縫分布形態圖。(計算裂縫)裂縫分布形態(4)簡述裂縫的出現、分布和展開的過程與機理。①在荷載為0.3kn前,梁處于彈性階段;在荷載增加到大約6.0kn,梁由②在開裂截面,內力重新分布,開裂的混凝土一下子把原來承擔的絕大部分拉力交給受拉鋼筋,是鋼筋應力突然增加很多,故裂縫一出現就有一定的寬度。此時受壓混凝土也開始表現出一定的塑性,應力圖形開始呈現平0承擔后,鋼筋迅速達到的屈服。受壓區高度會迅速降低,以增大內力臂來提高抗彎能力。同時,所提高的抗彎能力等于降低后的荷載引起的彎矩,受壓區高度才能穩定下來。在撓度-荷載曲突然地下降。然后受壓區高度進一步下降,鋼筋歷盡屈服臺階達到硬化階段,荷載又有一定上升。此時受壓區混凝土仍未被壓碎,即梁尚未喪實驗荷載一相對受壓區高度曲線如下圖:4.2適筋破壞:(1)計算的開裂彎矩、極限彎矩與模擬實驗的數值對比,分析原因。開裂彎矩:Mcr=aifexbX(ho-0.5X)=1.0×16.7×150×0.362(366-0.362/2)=0開裂荷載:屈服彎矩:Myk=aifekbX(ho-0.5X)=1.0×16.7×150×81.277(360-81.277/2)=6模擬實驗破壞荷載與計算破壞荷載比較:兩個開裂彎矩對比:(6.9-0.297)/6.9=95.6%>50%兩個屈服彎矩對比:(59.11-52.9)/59.11=10.5%<50%兩個極限彎矩對比:(76.246-55.2)/55.2=38.12%<50%誤差符合要求。結果分析本次實驗數據對比,誤差存在,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有三點:1實驗時沒有考慮梁的自重,而計算理論值時會把自重考慮進去。2.計算的階段值都是現象發生前一刻的荷載,但是實驗給出的卻是現象發生后一刻的荷載。3.破壞荷載與屈服荷載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準確的計算破壞荷4.整個計算過程都假設中和軸在受彎截面的中間。(2)繪出試驗梁p-f變形曲線。(計算撓度)開裂狀態下的撓度與實驗結果0.03相差50%以內計算結果符合誤差要求,但不符合安123456789p-f變形曲線屈服狀態裂縫寬度開裂狀態裂縫寬度123456789寬度用同樣的方法可計算出如下表:(4)簡述裂縫的出現、分布和展開的過程與機理。①當荷載在0.4KN內,梁屬于彈性階段,受拉應力應變和受壓應力應變曲線呈直線。②當荷載在6.9KN的基礎上分級加載,受拉區混凝土進入塑性階段,受拉應變曲線開始呈現較明顯的曲線性,并且曲線的切線斜率不斷減小,表現為在受壓區壓應變增大的過程中,合拉力的增長不斷減小,③接著荷載只要增加少許,受拉區混凝土拉應變超過極限抗拉應降,在撓度-荷載曲線上表現為有一個表示撓度突然增大的轉折。內論上可看作鋼筋應力不再增大(鋼筋的應力增量急劇衰減),截面承繼續向上開展,混凝土受壓區高度降低(事實上由于鋼筋應力已不再壓區邊緣應變增加而降低,否則截面內力將不平衡),中和軸上移,b我們把三種破壞形態的配筋率對計算正截面承載力、撓度和裂縫c從以上數據分析可得隨著配筋率的改變,構件的破壞特征將發生8、位移計(百分表)及磁性表座D(1)斜壓破壞破壞特征:(2)剪壓破壞發生條件:1<λ<3。抗拉強度。脆性顯著。PP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