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一一屆)畢業論文題目: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結構優化分析姓名: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班級:學號:指導教師:導師學科:導師職稱:年月日摘要農產品出口結構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各類農產品的出口額在總出口額中所占的比重,是反映該國農業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農產品出口結構的優化不僅直接關系到一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還關乎該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本文通過分析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結構的現狀,從出口總額,產品結構和貿易流向著手,分析其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和影響因素,探討優化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優化的措施。關鍵詞:農產品出口結構,出口總額,產品結構,貿易流向ABSTRACTAgriculturalexportstructurereferstoacountryduringagivenperiod,allkindsofagriculturalproductsexportsintheproportionoftotalexports.Whichreflecttheleveloneofthecountry's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dicators.Optimizationofthestructureofagriculturalexportsnotonlytoacountry's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agriculturalproducts,alsoaboutthecountry'sagriculturalexporttrade,sustainabledevelopment.ByanalyzingthestatusofthestructureofagriculturalexportsinZhejiangProvince,fromthetotalexports,productstructureandtradeflows,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andproblems.OptimizationofZhejiangProvinceagriculturalexportenhancementmeasures.KEYWORDS:Agriculturalexports,totalexports,productstructure,tradeflows目錄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文獻回顧 1二、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狀 2(一)農產品貿易出口總額 2(二)農產品商品結構狀況 3(三)農產品貿易流向狀況 4(四)農產品出口結構的特點 5三、農產品出口結構存在的問題 5(一)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 5(二)農產品出口市場依賴度較高 6(三)農產品出口地區發展不平衡 6(四)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仍有待加強 7四、影響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結構的主要因素 7(一)農產品面臨新的貿易壁壘 7(二)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過高 8(三)農產品的附加值偏低 8(四)農產品加工程度、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較低 8五、優化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結構的對策 9(一)開拓新的市場,形成多元化出口市場 9(二)實施綠色營銷策略,加強農產品質管和檢測 10(三)樹立品牌意識,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 10(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加工程度 11參考文獻 13致謝 15
引言改革開放后,浙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農業保持較快增長,農民生活顯著改善,為適應入世,于1999年率先進行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和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農產品出口貿易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近年來浙江農產品出口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只有具體分析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區域結構,產品結構等特點,才能加快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并使其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生存和發展。一、文獻回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農產品出口結構的優化一直在進行研究。吳彩虹(2008)利用出口額統計分析了農產品出口的商品結構、區域結構、貿易方式以及出口目的地市場結構特征與變化。表明我國主要出口的農產品是具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東部地區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區域,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出口市場集中度仍然較高,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地區。屈小博,霍學喜(2007)分析了農產品出口的商品結構、地區結構、市場結構以及出口經營主體結構的特征與變化,總體反映了我國農業資源的稟賦和比較優勢特征,主要集中在具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但與農產品出口大國相比,整體競爭力弱,處于劣勢,部分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賀瑩(2010)對農產品貿易中存在的競爭互補的雙重格局提出建議,而貿易結構的研究則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應當合理配置要素比例,控制生產成本上升,提高要素使用率,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能動地利用比較優勢,促進高級型比較優勢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張昱,吳海江(2010)通過對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國內區域結構、貿易方式結構、投資企業性質以及價格指數的觀察,把2004年以來我國農產品逆差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國際市場是出口的需求部分,國內生產結構則提供著出口的供給部分。研究表明在出口結構中,加工品出口比重的上升,原料出口比重的下降,呈現出有利于發揮中國農業資源優勢的貿易結構調整趨勢。綜合國內外學者對農產品出口結構和出口貿易的研究可以得出,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已經進入新的快速增長階段,但是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農產品出口結構優化已經是刻不容緩。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得到不斷發展,農產品對外貿易取得較快增長。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隨著入世而發生了不小變化,浙江是效益農業和出口農業發展均走在全國前列的一個經濟發達省,正確合理的評判和分析出口結構是優化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結構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二、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狀浙江省地處東部沿海,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氣候使得該省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具有巨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較優,商品貿易量大,生產地域相對集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很多農產品經過重點培養,能進一步提高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表12008年浙江優勢農產品產量及全國排名農產品名稱產量(萬噸)全國排名占全國總量(%)茶葉16.23320油菜籽35.3492.9蠶繭3.835984.22水果747.923573.89其中:柑橘238.3554710.22葡萄33.247264.65數據來源: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08如上圖所示,浙江省初步形成了水果、茶葉、蠶桑、柑橘、蔬菜瓜果、花卉等優勢農產品產業區和企業群。(一)農產品貿易出口總額我國以農業大國的姿態走在國際社會上,農產品出口貿易份額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比重越來越多,而浙江是全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省份和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地。根據國家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2010年浙江農產品出口金額36.67億美元,同比增長22.0%,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51%,在各省(市)中排名位居第四。表22006年-2010年浙江省農產品貿易出口總額年份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額(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全國農產品出口額(億美元)200626.869.59310.3200729.299.05370.1200833.5214.44405.0200930.66-10.32391.201036.672.2488.8數據來源: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全國統計年鑒》和百度數據計算整理如表2所示,2006年至今,浙江省農產品持續穩定的出口,增長率較為平穩,經過08年世界經濟危機,出口貿易受到影響,近兩年逐漸恢復回升。2010年出口額比2008年增長了3.15億美元。以上數據表明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勢頭良好,發展前景可喜。(二)農產品商品結構狀況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品種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以初級產品和加工品為主。表32006-2010年浙江省農副產品出口狀況(億美元)年份初級產品同比增長率(%)水產品同比增長率(%)加工品同比增長率(%)農副產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200614.3911.9233.3860.22200717.3316.0611.970.3943.007.1672.298.24200820.4918.2913.028.7343.320.7576.836.28200918.86-7.9912.21-6.2235.70-17.5865.77-14.41201022.3018.2114.3427.9644.2323.9180.8722.97數據來源:根據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網的數據根據歷年數據計算,2010出口額已超過2008年同期農副產品出口額4億多美元,表明我省農副產品出口已經恢復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2006年到2010年出口總額增長了20.65億美元。初級產品出口比較穩定,5年內增長7.99億美元。加工品增長了10.85億美元。根據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網《出口預警第八期》數據,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農副產品出口保持了較快增長,實現出口19.45億美元,同比增長18.80%。其中,農產品出口總額6.04億美元,同比增長22.04%,水產品出口總額4.08億美元,同比增長43.30%,農副產品加工品出口總額9.33億美元,同比增長8.79%。表42006年-2010年浙江省農產品出口數據(億美元)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水產品5.795.545.817.219.27茶葉2.903.183.633.823.94蔬菜2.582.602.812.993.78羽毛1.321.621.300.861.56數據來源:根據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網的數據分析如表4所示,茶葉和水產品是浙江省優勢農產品,出口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以及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網《出口預警第八期》數據,花卉、鮮、干水果等出現負增長。2011年第一季度,茶葉出口10387萬美元,增長22.22%;畜產品出口10124萬美元,增長36.26%;罐頭出口9972萬美元,增長43.55%;蔬菜出口9255萬美元,增長18.86%;蠶絲出口2073萬美元,增長80.03%;藥材出口1242美元,增長29.74%;花卉出口818萬美元,同比下降5.48%;鮮、干水果及堅果出口124萬美元,下降6.99%;飲料、酒出口356萬美元,下降80.28%。分析得出:優勢農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總體呈現全面回升態勢。(三)農產品貿易流向狀況浙江農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對部分貿區出口增長迅速。表52006年-2009年浙江農副產品出口貿易分區情況(單位:%)年份美國歐盟日本200620.8822.1722.56200723.6723.6718.24200819.5623.7017.17200924.4919.6212.17表6關于2010年-2011年第一季度的貿易分區情況美國歐盟日本2010年出口總額(億美元)14.3718.3713.152010年同比增長率(%)25.9725.5113.532011年出口總額(億美元)3.234.203.072011年同比增長率(%)12.3620.8917.33數據來源:根據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網的數據分析2006年出口上述國家和地區的農副產品達47.36億美元,三者合計占同期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總值的53.28%。根據歷年數據顯示,浙江省農產品對歐美出口增勢強勁,市場多元化有較大進展。歐美市場受園藝、畜產品、水產品出口拉動,出口穩步提高。對日出口由于受《肯定列表制度》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增幅明顯低于歐美。同時,對已經與我國簽訂協議的部分自由貿易區國家和地區出口增長迅速,如對韓國出口1.57億美元,增長33.16%,對東盟出口1.47億美元,增長48.02%。今年3月,日本發生強烈地震和核泄漏,給日本農業帶來沉重的打擊,災區農地和農業基礎設施損毀,漁業設施破壞嚴重,日本國內農產品供應下降、需要進口來彌補;放射性核素污染情況非常嚴重,尤其是對土壤、水源的影響,后果尚無法判斷。目前,由于電力、能源缺乏,冷藏設施、港口無法正常生產,如鮮香菇等部份商品對日出口出現了下降,但不需冷藏的罐頭類商品一季度對日出口同比增長73.92%,中藥材增長63.02%,羽絨羽毛增長146.09%,鮮、干水果及堅果增長112.92%。(四)農產品出口結構的特點浙江外向型農業和農村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導致農副產品以加工品為主導,初級產品和水產品為輔的出口趨勢,但是出口農產品加工程度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品牌產品,制約了出口貿易的發展。在貿易地區方面,農產品對東盟、俄羅斯、南非、印度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迅速,對歐美、新興市場份額的增加和對日本市場依賴性的降低,標志著浙江省出口市場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有利于規避貿易壁壘,降低出口風險。但是,浙江農產品出口市場仍然比較集中,依賴日本、美國、韓國和歐盟等市場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歷年所占比例高居不下。因此,需要繼續多元化拓展農產品出口市場。三、農產品出口結構存在的問題(一)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浙江外向型農業和農村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導致農副產品以加工品為主導的出口趨勢。根據表3和表4以及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網數據,園藝產品如茶葉出口較多,畜牧業中乳蛋禽等產品比重不斷上升。大部分農產品如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等生產成本均高于美國和加拿大,因而缺乏出口優勢。養殖水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普通水產和初級產品在總體數量上處于優勢,但是沒有核心產品。出口水產品加工程度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品牌產品,制約了水產品的出口貿易。歐美等發達國家,其制定和實施非關稅壁壘的能力很強,比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這要求浙江省農產品的生產必須從粗放式的注重數量優勢向集約式的注重品質優勢轉變,否則浙江省農產品的出口,將受到很大的貿易壁壘沖擊。(二)農產品出口市場依賴度較高根據表5和表6,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農產品出口市場比較單一,加上季節相對集中,對進口國農產品市場產生一定沖擊,價格波動引起進口國農場主抵制和政府干預,比如,蔬菜水果類產品對亞洲市場的依賴性很強,出口目標市場主要是日本、韓國、俄羅斯、東南亞各國和港澳臺地區。出口農產品市場的單一給浙江省農產品的出口帶來了較大的風險。浙江省農產品對東盟、俄羅斯、南非、印度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迅速,對新興市場份額的增加和對日本市場依賴性的降低,標志著浙江省出口市場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但是,依賴日本、美國和歐盟等市場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需要繼續多元化拓展農產品出口市場。(三)農產品出口地區發展不平衡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地區,以寧波,杭州,嘉興為主,其他地區發展較緩慢。表72009年浙江省農副產品出口分市地情況(單位:萬美元)城市出口金額同比增減(%)寧波141228-7.32%杭州99134-19.54%嘉興79464-20.81%臺州65884-15.87%舟山55566-14.67%湖州50374-16.98%紹興46983-6.27%溫州30970-16.53%金華20281-23.34%衢州8483-5.76%麗水526418.77%省級公司54098-11.81%全省合計657727-14.41%數據來源:根據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協會網的數據分析 如圖,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出口重點是寧波、杭州、嘉興、臺州、舟山、湖州,紹興等地,出口總額超過全省總額的80%,剩下四市的出口額加起來不到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10%,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制約了全省農產品總體出口情況。(四)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仍有待加強近年來,浙江省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出口企業的質量意識不斷增強,大部分農產品出口企業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以此實現標準化生產,并逐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質量安全意識提高,使出口的農產品質量有所提高,抵御綠色壁壘的能力也有所增加。但受整體農業生產模式的影響,與發達國家比較,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仍有待提高,質量衛生問題仍是制約浙江省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四、影響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結構的主要因素(一)農產品面臨新的貿易壁壘自從加入世貿組織,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貿易壁壘。浙江省農副產品出口恢復性增長勢頭良好,但受全球經濟危機后期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技術性貿易壁壘制度化趨勢,以及發達國家利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浙江農產品出口企業由于自身因素難以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農產品出口形勢。比如,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歐洲羽絨相關標準》,采自活體鴨鵝的羽絨及其制品將不被允許進入歐洲市場銷售。新的“動物保護”壁壘,給浙江省羽絨羽毛產品的出口結構帶來一定影響。又比如,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的“綠色壁壘”,歐盟、日本等地的茶葉農殘檢測標準指標之多、變化之快,使浙江省茶葉的出口量和出口價均受影響。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實施,用“全茶”檢測法代替過去一直采用的“茶湯法”,新的茶葉農殘標準,提高了茶葉的檢測標準,影響了浙江省茶葉的出口產品結構。西湖龍井,安吉白茶等因走高檔路線,農殘限量指標控制得比較好,受貿易壁壘影響不大。而對于走中低檔路線的花茶來說,出口量雖呈穩步增長趨勢,但價格卻上漲乏力,仍滯留在中低端價位。(二)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過高自2010年以來,受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和能源、運輸費用、檢驗檢疫費用上漲及匯率波動導致換匯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綜合成本上升20元左右。雖然出口價格有所上升,但出口企業的整體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豬、柑桔罐頭、部分蔬菜以及初級加工農產品的利潤下滑明顯。2011年浙江省農產品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價格仍不斷上升,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浙江慶元縣被稱為“香菇之鄉”,日本是慶元的主要市場,而日本在2006年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以農藥殘留指標為例,香菇等農產品的農藥殘留不得超過0.01毫克/公斤的標準。規定的600多個技術指標,使浙江省香菇出口企業成本增加,幾個指標的檢測也讓出口企業頭疼不已。一個集裝箱的干香菇為2-3噸,按照每公斤3元的毛利潤算,一個集裝箱的利潤9000元左右,進出口的一項指標的檢驗費用500元,如果檢測5個指標,費用將增加2500元。由于檢測費用的增加,慶元縣香菇出口企業的毛利潤減少一半左右,直接影響了香菇的出口結構。(三)農產品的附加值偏低浙江農產品出口以初級產品和半成品為主,深加工產品少,缺乏品牌,附加值不高。由于自身地理條件等因素影響,浙江省出口農產品的基地建設規模不及山東、福建和江蘇等省,大部分農產品出口企業靠收購原料加工;大型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少、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低,沒有山東龍大集團、江蘇東海糧油那樣的大型龍頭企業,也沒有像福建那么多的臺資企業。由于浙江省人多地少的客觀因素,農產品原料仍以農戶生產經營為主,呈現出“小規模、大群體,小生產、大市場”的格局,生產管理環節很難規范,農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目前,浙江省絕大多數出口農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多為“貼牌”和“赤膊”產品,為國外企業提供原料。(四)農產品加工程度、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較低浙江人多地少,勞動力成本又高,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唯一的途徑在于依靠科技進步,把科技作為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增強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浙江省的加工產業無論是在加工能力、技術水平、裝備硬件還是國內外市場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和快速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農產品加工規模較小;二是加工技術設施質量不高,創新能力不足;三是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每年浪費很多農副產品資源;四是加工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尚未與國際接軌;五是企業與農戶之間缺乏中介組織,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公益性社會化服務平臺。這些問題已成為制約浙江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比如鮮蛋出口,2009年,鮮禽蛋出口額占蛋品出口總額的65%,蛋制品出口比重不高,這主要和浙江省蛋品加工產業比較薄弱有關。對外銷售一直以傳統的帶殼鮮蛋為主,目前蛋品加工率不到3%,而世界蛋品平均加工率為40%-80%,究其原因是浙江省蛋品行業科技投入與禽蛋產量比例不相稱。五、優化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結構的對策(一)開拓新的市場,形成多元化出口市場建立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格局是對付貿易保護主義的需要,如果過度依賴某幾個市場,一旦這些國家采取嚴厲的保護政策,那么出口貿易的發展勢必受到嚴重損害。從浙江省出口貿易發展情況看,出口市場一直較集中,分布不合理。應當破除過去過于集中的市場格局,建立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格局,以減少國際環境的變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出口貿易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當前,浙江省農產品出口貿易隊伍不斷優化,貿工農一體化的企業成為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提高市場占有率,拓寬出口渠道,增加出口品種,拓展貿易方式,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初步顯現。就茶葉而言,5月17日巴基斯坦總理會議,為降低進口成本,巴政府將調整進口國別,擬從傳統進口國轉向進口成本較低的孟加拉國。這是一個新的機遇,浙江是著名的茶之鄉,巴基斯坦當地民眾多對中國茶葉有好感,浙江茶葉出口企業可抓住機遇拓展當地的市場。就蔬果而言,2011年海通食品集團余姚有限公司的番茄醬罐頭順利出口波蘭,這是繼2010年首次登陸澳大利亞市場以來,余姚番茄醬再次以高品質成功叩開歐盟高端市場大門。出口產品類別從單一的高濃度番茄醬發展為番茄沙司、多種濃度規格番茄醬等多品種番茄制品。但是市場還需擴展,出口國家和地區應擴展至非洲、中東等對番茄需求量大的地區。就水產品而言,隨著2009年《中俄水產品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去年寧波市今日食品有限公司等11家水產加工企業得到俄羅斯衛生監督局批準注冊,可以繼續向俄羅斯出口水產品,出口產品主要為凍魚、凍蝦、凍魷魚及水產罐頭類及冷凍烤鰻。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寧波對俄出口水產品共4861噸,1741萬美元。寧波地區越來越多的水產企業正瞄準俄羅斯水產品市場,不斷開拓和擴大對俄出口。但是不能過度依賴俄國和日本市場,應該加快加強對泰國,臺灣,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市場的出口。(二)實施綠色營銷策略,加強農產品質管和檢測綠色營銷策略是以常規營銷為基礎,強調把消費需求與企業利益及環保利益有機統一起來,是一種較高的社會營銷。既可以通過自身的綠色形象,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又能對公眾的消費行為起綠色導向作用,有利于開拓綠色產品市場。浙江省的出口農產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占很大比例,相當一部分不能達到進口國的產品、環境標準。在生產方面,應倡導農產品生產的協調和統一,保持病蟲害防治的徹底性和同步性,從生產源頭控制農藥殘留問題,提倡科學用藥,嚴禁劇毒農藥的大量噴灑和化肥的濫用。在資源利用方面,有效利用水土資源,噴灑滴灌技術,分層種植等。在農產品包裝方面,應該以綠色環保為宗旨,使用綠色包裝。比如茶葉,日趨嚴苛的農殘限量標準對許多走低端路線的浙江花茶企業來說不容樂觀,企業可采取源頭控制的辦法,在茶葉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農藥使用量,在收獲后運用加工技術對茶葉進行處理,或者采取晚發貨來降低農藥殘留量,通過監管茶葉生產、運輸、加工程序,提高茶的質量來提升茶葉出口結構。比如木耳,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解除輸日木耳命令檢查,麗水市的黑木耳出口已經從100%檢測的命令檢查等級降到30%檢測的強化監控等級,在新的強化監控要求下,將大幅加快綠色營銷速度,滿足日本市場對黑木耳的消費需求,做大做強麗水黑木耳的外貿出口。(三)樹立品牌意識,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浙江二、三產業發達,民資豐厚,機制靈活,科技研發能力強,農業種植資源豐富,特色產業和產品明顯,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加大浙江特色農產品、優質農產品的宣傳。產品出口增長方式應向質量型轉變,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樹立農產品的品牌意識,是農產品出口結構優化的方向和趨勢。在政府的支持下,浙江省品牌戰略初現成效:創建主題多元化,品牌數量大為增加。比如蘿卜干,自去年韓國的蔬菜產量下降,蕭山蘿卜干具有較強的品牌優勢,遭遇瘋狂搶訂。一根蘿卜的零售價是4150韓元,比去年同期暴漲超過250%。“泡菜大戰“對蕭山蘿卜出口的需求增加,將極大促進蕭山企業的出口結構。比如黃酒,紹興黃酒世界有名,不管從包裝角度還是宣傳力度。日本人愛喝黃酒,因為黃酒和日本清酒一樣,都是選用大米釀酒,同樣不進行蒸餾,度數在17度上下,口感很近似。紹興黃酒在俄羅斯也有一定的消費群,黃酒雖沒有俄羅斯伏特加那么濃烈,但溫和、醇厚,浸潤著中國儒家文化和古樸典雅的中國氣質。比如余姚,創立了加工型蔬菜、水果、畜禽、水產、茶葉、竹筍、糧食等十大農業特色產業的知名品牌,培育出了余姚榨菜、河姆渡茭白等一大批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農產品。2009年全市農業收入60.7億元中,品牌農業貢獻了48.6億元,據初步統計,品牌農業為該市農民增收超過10億元。“余姚榨菜”還成功躋身2009年度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第五位,是浙江省唯一進入前十名的農產品品牌。(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加工程度農產品出口要向“效益導向型”轉變。浙江省耕地面積有限,加之農產品需求量的增加,未來谷物、蔬菜、水果等初級產品的出口數量勢必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限制較少,發展空間較大,未來應通過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程度來發展農產品出口。浙江省農產品加工業已經初具規模,涌現出慈溪海通、寧波甬興等一批知名龍頭企業。同時浙江地處東南部沿海,工業化水平高,具有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比較優勢,因此,把浙江省逐步建成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基地和出口中心,具有較好的基礎。要繼續鼓勵大型工商企業和外資企業投資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資源的開發;不斷開發新技術,提升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儲存保鮮的技術和能力,擴大優勢產品的出口,爭取把浙江省建成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基地和出口中心。紹興是全國最大的茶葉出口基地,出口總量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但一直以來,出口茶葉為眉茶、珠茶等大宗綠茶,出口總量不斷增長但企業利潤卻不高,附加值高的茶葉深加工產品出口少之又少。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后,紹興的茶葉出口結構出現了可喜的變化,眉茶、珠茶等傳統綠茶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而花茶、袋裝茶、非茶類替代品以及茶葉深加工產品等附加值較高的茶葉制品的比例正在提高。2010年底,紹興市東方茶業科技有限公司一批50千克、貨值3175美元的茶濃縮汁順利出口韓國。作為茶葉深加工產品,這批出口價格達每千克60美元的茶濃縮汁是紹興地區首次出口。該企業生產的茶多酚也順利打入了國際高端市場,茶多酚被業界稱為“軟黃金”,出口價格可達到每千克500多元甚至更高。茶葉深加工產品僅以6%的茶葉資源創造了茶葉產業近三分之一的產值,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茶濃縮汁、茶多酚等都是茶葉經過深加工而成,其身價提高了10倍以上。茶葉深加工將成為茶葉經濟的發動機,因此紹興越來越多的茶葉企業加入到深加工的行列中,紹興茶葉出口必須因地制宜走升級之路,打品牌,做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綜上所述,要想使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在國際技術性壁壘下仍然穩步出口,只有開拓新的市場,形成多元化出口,降低對某些國家的出口依賴度,一方面實施綠色營銷策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鋁單板供貨合同范本
- 施工合同范本工程安全
- 新員工會培訓課件
- 2025合同備案手續如何辦理?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 2025設施保養合同
- 2025標準全款購房合同范本
- 2025年餐廳兼職勞動合同
- 2025標準版商業店鋪租賃合同
- 2025吊車長期租賃合同
- 高一英語一詞語精講導學案Friendship
- 《中醫學》泄瀉-課件
- 固體飲料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
- 2022年電子元器件貼片及插件焊接檢驗規范
- 周口市醫療保障門診特定藥品保險申請表
- 可下載打印的公司章程
- 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課件-水果拼盤 全國通用(共15張PPT)
- 污水池內防腐施工方案
- 海南省省直轄縣級各縣區鄉鎮行政村村莊村名明細居民村民委員會
- 簡約喜慶元宵節介紹模板 教學課件
- 西藏林芝嘉園小區項目可研(可研發)
- summary-writing-概要寫作-優質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