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北京市石景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北京市石景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北京市石景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北京市石景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北京市石景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32分。1.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則徐的奏章,認為困擾已久的鴉片問題得到解決,“可稱大快人心一事”。此“事”是指()A.虎門銷煙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收復新疆 D.鎮南關大捷2.下面大事年表反映的歷史事件是()1851年1月1853年3月1856年秋1864年夏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天京事變天京陷落A.李自成起義 B.太平天國運動 C.武昌起義 D.北伐戰爭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改稱西域為“新疆”;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這些措施()①徹底解除了邊疆地區的危機

②迫使列強廢除了在華特權③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

④加強了邊疆與內地的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義和團的揭帖中寫道:“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與揭帖相符的口號是()A.自強求富 B.扶清滅洋 C.還我青島 D.停止內戰5.下面資料卡片還可補充的史實是()創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建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廣西起義A.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B.建立中華民國

C.參加中共一大 D.領導一二·九運動6.以下兩幅圖片說明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詔書

辛亥革命后軍警為行人剪辮子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②推動了社會習俗的變革③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圖為一位同學的課堂筆記。據此可以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A.袁世凱復辟帝制三部曲 B.民主與專制的不斷斗爭

C.北洋軍閥的割據與混戰 D.南京國民政府的專制統治8.《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人在中國開辦工廠。張謇認為中國也要有自己的工商業,與日廠競爭。他發現進口貨物中棉織物最多,于是決定在南通開辦紗廠。這反映出張謇創辦企業的直接目的是()A.抵制外國的經濟侵略 B.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

C.推動自由平等的風尚 D.打破官僚資本的壓迫9.下面是19世紀70年代一份鐵路的時刻表(部分內容),可用于研究()本線自1876年7月3日星期一開始,在上海與江灣間準時行駛火車開車時刻如下:上海開:7:009:0011:00*13:0015:0017:00江灣開:7:309:30*11:3013:3015:3018:00每逢星期日,凡帶*記號的車次均停開A.新式教育的普及 B.通訊事業的發展 C.出行方式的變化 D.婚喪禮俗的變遷10.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走出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A.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 B.國共兩黨合作創立黃埔軍校

C.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 D.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1.某班同學為舉辦長征故事會搜集資料,以下資料可以入選的有()①照片:遵義會議會址

②郵票:《四渡赤水》③歌曲:《過雪山草地》

④書籍:《論持久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1931年,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指出:“這一次事件是永遠使中國本土與滿蒙脫離關系,確保帝國利益的唯一大好機會”材料中這一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華北危機 C.七七事變 D.南京大屠殺13.以下屬于敵后戰場抗戰的是()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武漢會戰 D.百團大戰14.這次會議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次會議是()A.中共二大 B.八七會議 C.古田會議 D.中共七大15.下面為人民出版社和中央黨史出版社的《中國共產黨簡史》目錄中的一個章節。劃線處應填寫的歷史事件是()第四章

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勝利☆

和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偉大的戰略決戰和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和籌建新中國A.重慶談判 B.轉戰陜北 C.三大戰役 D.南京解放16.以下材料可以用來研究人民解放戰爭的()黨、政、軍干部之自私、無能、散漫、腐敗不可救藥?!妒Y介石日記》1948.11.24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A.爆發背景 B.主要進程 C.勝利原因 D.歷史影響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分。17.某歷史小組嘗試用圖片梳理近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舅鸭嚓P的圖片】【為圖片配文字說明】圖片名稱文字說明《南京條約》簽字頁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與英國協議關稅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谕ㄉ淌怪袊淖匀唤洕獾狡茐?。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條約》簽訂現場《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地面積最多的不平約。通過《辛丑條約》,帝國主義從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控制了清政府。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結合所學,將上述圖片與下面時間軸所示事件進行對應。(填寫序號)上述圖片中屬于一手資料的有。(填寫序號。多選、少選和錯選均不得分)(2)文字說明中有3處錯誤,請找出來并改正?!净顒臃此肌?3)綜合上述資料和所學,分析導致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原因。18.《新青年》雜志——20世紀初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刊物之一。材料一

《新青年》雜志前期刊登的部分文章復辟與尊孔論迷信鬼神有鬼論質疑當代二大科學家之思想什么是科學方法?科學的起源與發展吃人與禮教新青年之新道德狂人日記白話文的價值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材料二《新青年》各階段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數量相關史事第一階段1918.10-—1920.524篇A第二階段1920.9-1922.785篇B第三階段1923.6-1926.7109篇國民大革命材料三

《新青年》雜志驚醒整個時代的青年。他們首先發現了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認識了自己的時代,再來看舊道德、舊文學,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種子,一些青年逐漸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鎖,歌唱著沖出了封建的堡壘,確實感到自己是那時代的新青年了?!獥钫衤暋痘貞浳逅摹?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指出《新青年》雜志前期宣傳的主要內容。寫出兩位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將以下史實填入表格的相應位置。從表格中任選一個歷史事件,闡述其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關系。①中國共產黨誕生

②五四運動(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談談對材料中劃線處的理解。19.家書是了解歷史的重要資料。材料一家書內容節選關鍵信息反映的歷史事件(李鴻章的家書)或謂天津、上海、福州等處,已設局仿造輪船、槍炮、軍火;京師設同文館,選滿漢子弟,延請學者教授……吾兒身體不佳,宜自保重。①②(譚嗣同的家書)嗣于六月十六日起程,本月初五日到京,事之忙迫,殆不勝述。朝廷毅然變法,國事大有可為。我因此益加奮勉,不欲自暇自逸。③④(黃上祿的家書)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自從雙十二和平解決,共產黨停止內戰的主張已經得到了初步的實現。我現在紅軍中工作,日常生活很快樂……忘勿掛念。雙十二和平解決,共產黨停止內戰的主張得到了初步的實現西安事變(許英的家書)知道家里已是自耕農,我想家是解放區……我們應該以土地法大綱去做,遵守政府法令,更應積極生產,支援前線。⑤⑥材料二

部分抗戰家書書寫者的身份內容節選①紅軍已更名為國民革命軍,為了從各個方面抗擊敵軍,我們將發動一場游擊運動戰,與友軍合作,擊退敵軍國民黨將領余此次遠征緬甸,因主力距離過遠,敵人行動又快,余決以一死,以報國家②在全民抗戰之際,突發鼠疫,致我軍深受困擾,義烏嚴重,我已診治鼠疫五十多人,但疫勢仍未明顯減弱,我很忙,短時間內走不開③兒決定來此學習一點真實學問,去求中國民族解放的方法……想大人看現在全國人民抗日的熱情,也許會不再生兒之氣……這里學校對于學習方面,教員講的很好華僑別了,走之前,我難過極了……但我心心掛念的祖國已經殘缺不全,在這危難時刻,祖國需要我材料三

家書通信在中國延續數千年,是人們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證,也是記錄社會變遷的歷史檔案。與一般的資料相比,家書的特點在于具有生命,其魅力在于真實……許多家書的作者都是那個時代重大事件的見證者、親歷者,他們的視角往往是一般的史書中所看不到的?!幾圆狡健斗榛鸺視秩f金》(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補全表格內容。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補全表格。并談談你對抗日戰爭勝利原因的認識。

(3)綜合上述資料,概括家書的史料價值。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據題干“認為困擾已久的鴉片問題得到解決,“可稱大快人心一事””和所學知識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A項正確;三元里抗英發生于1841年5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左宗棠收復新疆,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鎮南關大捷是1885年3月,在中法戰爭中,清軍在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大敗法國侵略者取得重大勝利的著名戰役,排除D項。故選A項。2.【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1851年至1864年,與大事年表中的時間相吻合。1851年1月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1853年3月定都天京(南京),1856年秋天發生了天京事變,1864年夏天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B項正確;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他的起義發生在17世紀,與大事年表中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始,發生在1911年,與大事年表中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北伐戰爭是國共合作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主要發生在1926年至1928年,與大事年表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3.【答案】D【解析】據材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可知,新疆建省是新疆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疆行政體制方面的一次重大變革,對于提高新疆的政治地位,維護祖國的統一,加強了邊疆與內地的聯系,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據材料“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并結合所學可知,1885年,清政府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是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加強了邊疆與內地的聯系,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徹底解除了邊疆地區的危機的說法太過絕對,不符合史實,①錯誤,包含①的選項錯誤,排除AB項;建立行省是地方行政舉措,與廢除列強在華特權無關,②錯誤,包含②的選項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B【解析】據題干“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和所學知識可知,“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反映了義和團對外國勢力的排斥以及對清政府的支持,與“扶清滅洋”口號相吻合,B項正確;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口號,排除A項;還我青島是五四運動口號,排除C項;停止內戰和抗日戰爭有關,排除D項。故選B項。5.【答案】B【解析】據題干“建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廣西起義”和所學知識可知,資料卡片中的史實涉及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包括創立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以及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和三民主義。這與建立中華民國直接相關,因為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B項正確;《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綱領,排除A項;參加中共一大的是毛澤東、何叔衡等代表,排除C項;領導一二·九運動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生群體等愛國力量,排除D項。故選B項。6.【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清帝退位詔書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的正式文件,標志著清王朝統治的結束,①正確;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習俗發生了顯著變化,如圖片中辛亥革命后軍警為行人剪辮子,剪辮子代表了社會習俗的變革,②正確;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實現了政治制度的轉變,③正確,故選A項;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君主專制,但并沒有完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革命后,中國仍然面臨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殘余的影響,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7.【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宋教仁遇刺和袁世凱復辟帝制都是專制行為的體現,而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和護法運動則是民主力量反抗專制的行動,這些事件反映了民主與專制之間的斗爭,B項正確;袁世凱復辟帝制三部曲是指袁世凱試圖恢復帝制的過程,但筆記中并沒有體現這個過程的三個階段,而是提到了袁世凱復辟帝制和隨后的護國戰爭和護法運動,排除A項;北洋軍閥的割據與混戰,描述的是北洋軍閥時期各地軍閥之間的爭斗,雖然筆記中提到了北洋統治者,但并沒有體現割據與混戰的情況,排除C項;筆記中提到的事件都發生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前,排除D項。故選B項。8.【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人在中國開辦工廠。張謇認為中國也要有自己的工商業,與日廠競爭。他發現進口貨物中棉織物最多,于是決定在南通開辦紗廠”這反映出張騫積極主張發展工商業,與外國企業競爭,抵制外國的經濟侵略,A項正確;題干主要闡述張騫要興辦工商業,沒有涉及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排除B項;題干材料主要闡述張騫要興辦工商業,沒有體現出自由平等的風尚,排除C項;題干主要體現張騫興辦大生紗廠,沒有涉及官僚資本的壓迫,排除D項。故選A項。9.【答案】C【解析】據題干“下面是19世紀70年代一份鐵路的時刻表(部分內容),”和所學知識可知,鐵路屬于傳入中國的新式交通工具,這些出行時間表可以用于研究當時人民的出現方式變化,C項正確;新式教育的普及主要表現的是新式學校的建立、新課程的設置、教育人數的增加等,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近代通訊事業的發展主要變化是電報、電話等的使用,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人民的出現方式變化,和婚喪禮俗的變遷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0.【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為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從中國實際出發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D項正確;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后號召工人“為自由而戰,為人權而戰”,與1927年井岡山走出的革命道路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國共兩黨合作創立的黃埔軍校在廣東,與井岡山走出的革命道路無直接關系,排除B項;南昌起義走的是蘇俄中心城市暴動的道路,沒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排除C項。故選D項。11.【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遵義會議是長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軍事和組織上的重大轉折,與長征故事會的主題緊密相關,①正確;四渡赤水是長征中的一個著名戰役,體現了紅軍的機智和勇敢,與長征故事會的主題相符,②正確;《過雪山草地》這首歌曲反映了紅軍在長征中克服艱難險阻的英勇事跡,是長征精神的體現,適合入選長征故事會的資料,③正確,故A項正確;《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撰寫的著作,主要論述的是抗日戰爭的策略和持久戰的思想,與長征的故事沒有直接關系,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12.【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的言論與“九一八事變”緊密相關。九一八事變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沈陽制造的一起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全面侵略。本莊繁的言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表的,他視這次事件為使中國本土與滿蒙(即中國東北地區)脫離關系的機會,以確保日本的利益,A項正確;華北危機指的是1935年日本在中國華北地區制造的一系列事件,目的是使該地區脫離中國中央政府的控制,實現自治,進而為日本的利益服務,與材料中提到的事件時間和內容不符,排除B項;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地點在北京盧溝橋,與材料中提到的1931年的事件時間和內容不符,排除C項;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12月,是日本軍隊在占領南京后對平民和戰俘進行的大規模屠殺,與材料中提到的1931年的事件時間和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3.【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敵后戰場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后開辟的抗日戰場。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D項正確;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都是正面戰場的會戰,排除ABC項。故選D項。14.【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舉行,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D項正確;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中共二大,大會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同時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排除A項;八七會議確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排除B項;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排除C項。故選D項。15.【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重慶談判發生在1945年,是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勝利后進行的和平談判,這一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避免內戰所做的努力,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事件之一,A項正確;轉戰陜北發生在1947年,是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初期的戰略轉移,與目錄中提到的“爭取和平”的斗爭不完全吻合,排除B項;三大戰役發生在1948年至1949年,是解放戰爭的高潮部分,與目錄中“爭取和平”的斗爭在時間線上不完全吻合,排除C項;南京解放發生在1949年4月23日,是解放戰爭的最后階段,與目錄中“爭取和平”的斗爭在時間線上也不完全吻合,排除D項。故選A項。1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蔣介石日記提到的國民黨內部的自私、無能、散漫、腐敗,以及陳毅所說的“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都指向了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國民黨內部的腐敗和人民群眾的支持是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C項正確;人民解放戰爭的爆發背景是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因政治理念和國家發展方向的分歧而再次爆發沖突,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人民解放戰爭爆發的原因,排除A項;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包括了多次重大戰役,如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等,材料中并沒有提及這些戰役的具體進程,排除B項;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影響是結束了國民黨的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材料中并沒有直接提及戰爭的歷史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7.【答案】(1)②④①③;①②③。(2)“口通商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應改為“五口通商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爸袊胫趁竦鼗潭却蟠蠹由睢睉臑椤爸袊_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啊缎脸髼l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地面積最多的不平等條約”應改為“《璦琿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地面積最多的不平等條約”。(3)原因:帝國主義的入侵;封建主義的腐朽;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等?!窘馕觥浚?)②: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1842年,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了鴉片戰爭。戰爭結束后,中國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應圖片為②《南京條約》簽字頁。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1860年,英法聯軍為了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權益,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期間,俄國利用清朝政府的弱勢和混亂局勢,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占了中國北方的大片領土。對應圖片為④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①: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1895年,日本為了爭奪朝鮮半島的控制權,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戰爭結束后,中國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和澎湖列島,進一步削弱了中國的主權。旅順屠城是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在旅順進行的大規模屠殺。對應圖片為①旅順屠城(照片)。③: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00年,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戰爭結束后,中國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對應圖片為③《辛丑條約》簽訂現場(照片)。一手資料: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手資料是指直接來源于歷史事件的原始資料,如照片、文件、實物等。①旅順屠城(照片),是事件發生時拍攝的,未經修改或編輯,直接記錄了甲午中日戰爭期間的事件,屬于一手資料;②《南京條約》簽字頁,屬于原始文件,直接反映了鴉片戰爭后簽訂的條約,是一手資料;③《辛丑條約》簽訂現場(照片),是事件發生時拍攝的,未經修改或編輯,直接記錄了八國聯軍侵華后簽訂條約的現場,是一手資料;④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是根據歷史研究和分析制作的,而不是直接來源于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原始資料,那么它就不屬于一手資料。(2)口通商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原文中的“口通商”應該是“五口通商”,指的是《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即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這些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得外國商品大量涌入,對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應改為“五口通商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標志著中國主權的喪失和外國勢力的侵入,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起點。因此,應改為“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地面積最多的不平等條約: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并沒有割地條款,而是要求清政府支付巨額賠款,并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而《璦琿條約》是1858年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的,割讓了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地面積最多的不平等條約。因此,應改為“《璦琿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地面積最多的不平等條約”。(3)原因: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割占中國領土、索取賠款、控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不斷破壞中國的主權完整,使中國逐步為半殖民地。即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封建制度存在諸多弊端,如封建專制統治、封建土地所有制等,嚴重束縛了中國社會的發展,無法抵御外來侵略,在與西方列強的對抗中處于劣勢。即封建主義的腐朽;清政府在面對列強侵略時,往往采取妥協求和的政策,如在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戰爭中的表現,簽訂了大量不平等條約,加速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即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所以,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原因為帝國主義的入侵;封建主義的腐朽;清政府的軟弱無能等。18.【答案】(1)反對封建禮教、提倡科學精神、倡導新道德、推動文學革命;陳獨秀和胡適。(2)A:五四運動;B:中國共產黨誕生。五四運動喚醒了民眾的政治覺悟,促進了思想解放,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傳播,強化了中國青年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的關注,加快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新青年》雜志倡導的新思想和新文化對青年產生了深遠影響,使他們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時代責任,勇敢反抗舊道德和舊文化,追求個人解放和社會改革,體現了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思想變革和時代新風貌?!窘馕觥浚?)主要內容:材料一中的文章標題如“復辟與尊孔”、“吃人與禮教”等,表明該雜志反對復辟潮流、批判傳統禮教;“科學的起源與發展”、“什么是科學方法?”,則體現了對科學和民主的倡導;“狂人日記”、“文學改良芻議”顯示了對文學革命和白話文的推崇?!缎虑嗄辍冯s志前期宣傳的主要內容是反對封建禮教、提倡科學精神、倡導新道德、推動文學革命。代表人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創辦了《新青年》,胡適積極提倡白話文。(2)填入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處:②五四運動。因為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在1918.10-1920.5這個時間段內,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B處:①中國共產黨誕生。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在1920.9-1922.7這個階段,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需要理論指導,也推動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選一個事件并闡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闡述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關系。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關系:五四運動喚醒了民眾的政治覺悟,促進了思想解放,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傳播,強化了中國青年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的關注,加快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3)理解:根據材料“他們首先發現了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認識了自己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